地点
诗文库 正文
大慈寺啸翁开士 宋 · 史守之
五言律诗 押删韵
挂锡云飞处,心闲境亦闲。
万缘空俗想,一钵饱松关。
身幻从兹化,风高未许攀。
繁华满眼底,付与水潺潺(清董沛甬上宋元诗略》卷九引《史氏世宝集》)
范莪亭孝廉得二扇面一为倪元璐画石一为张煌言自书江上闻笛诗合装成卷索题敬书于后 清 · 赵翼
 出处:瓯北集卷三十七
巡远睢阳哀,张陆厓门厄。
皆因同死事,连传在史策。
此卷两忠臣,先后廿年隔。
一攀鼎湖髯,一衔精卫石。
死固非预订,生并或未识。
手笔乃各传,无端作合璧。
四明范莪亭,夙有嗜古癖。
书画广购藏,两箑快新获。
叹其义烈同,联之幅盈尺。
我阅倪公画,片石写寒瘠。
想见骨力坚,卓立千仞壁。
我读张公诗,闻笛秋江夕。
和以激楚音,直迸烟竹裂。
二公染翰时,岂意共素册。
遗墨一朝聚,相映光愈赫。
遂觉横卷中,淋漓满纸热。
石无巨鳌戴,笛有老蛟泣。
当年沧桑痛,耿耿尚如结。
两气化一虹,双血凝一碧。
自非搜剔勤,曷萃此名迹。
殉节前贤事,表忠后人责。
缣素垂千秋,应可慰毅魄。
清明前一日友人招泛东湖 其二 南宋 · 陈宗仁
七言绝句 押真韵
令节正逢一百五,轻舟閒泛两三人。
弄珠楼下波如酒,酝碧摇红潏潏新(清董沛甬上宋元诗略》卷九引《三补耆旧诗》)
出郊观稼 南宋 · 陈垲
 押祃韵
数月两出郊,劝农复观稼。
始言麦垄春,今已稻畦夏。
女红䌽纴馀,丁黄耘耔暇。
暄凉虽不齐,晴雨倏忽乍。
百丰未为多,一歉诚所怕。
蠲逋广上恩,平粜裁米价。
毫发可及民,岂不念夙夜
昔有王长官,筑堰它山下。
惠利久益博,神灵此其舍。
泓深或龙蛰,坚屹无蚁罅。
定为三七分,酾为数十汊。
石梁贯云涛,谁敢著足跨。
流沙从何来,疑有物驱驾。
人力几淘浚,壅淤仍障坝。
旦功终此惠,去沙而变化。
视古谁比方,郑白其流亚宋魏岘四明它山水利备览》卷下)
淳祐七年丁未十一月朔蔡久轩江东提刑归抵家时三馆诸公以风霜随气节河汉下文章分韵赋诗送别得汉字 南宋 · 常挺
庆元道学家,紫阳诸弟冠。
正印君得之,理窟讲深贯。
雄文摛玉堂,直笔插东观。
粹然中和容,清庙古圭瓒。
遁翁上封事,犹或以断。
君袖秋月章,直造紫皇案。
赤手搏长鲸,未能分万段。
白华久无诗,清风可激顽。
去身似叶轻,来事如麻乱。
帝忧大江东,所至有水旱。
列宿选郎闱,福星下霄汉。
祇恐席未温,宣室夜将半(明蔡有鹍《蔡氏九儒书》卷八《久轩集》附录)
鹤林寺 宋 · 赵汝梅
七言绝句 押删韵
仙去当年寻旧迹,传来此日尚名山。
花开花落朝昏事,唯有春风岁岁闲(清董沛甬上宋元诗略》卷九)
七月廿九日叶润臣招同晁星眉汪仲穆朱伯韩王霞举杨汀鹭李子衡王伯厚先生生日分韵得得字丁巳 清 · 何绍基
 押词韵第十七部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十九
有宋祥开星聚奎,吾乡元公图太极。
程张接武各深造,至朱陆吕鼎足立。
厚斋师法兼三家,博综群言根矩植。
学期有用异浮藻,敢以词科相贬抑。
疏词侃侃折㝱炎,钜眼棱棱识信国
君不见,四明学术东南开,本自深宁树堂阈。
果斋东发互唇齿,梅涧剡源勤羽翼。
绵延文献有端绪,直到谢山弥健特。
梨洲学案补宋元,先公阐幽真有力。
门下明经雘轩叟,助我蒐稽付丹墨(详余所刻《宋元学案·叙例》中。)
我于遗书读未遍,困学源流颇窥测。
垂老休辞炳烛光,德容来拜端居色。
难得诗家叶舍人,介雅招朋见矜式。
秋堂彝鼎古香多,两觚敬釂先生(余因事先去,主人釂以两大白。)
先生有弟同日生,亦起词科膺学职。
无端动我脊令感,老泪阑干收不得(先弟子毅与余挛生,别去十九年矣。)
交引库厅壁记景定三年 南宋 · 吴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二一、《古今事文类聚》新集卷三六
交引库外府属之一,交引所由造也。
若稽国朝,惟四川用交子法,引钞笇请则昉制于汴都
六飞南跸,诏造用交子如四川
居无几何,改为关,再改为会。
自会子法立,领以他局,今库惟引钞出焉。
托尺纸之书,行千金之积,良贾牟大利,得此恃亡恐,不得则于法为私有。
夫国以义为利,榷天下之货而制其柄,而使服其政令,非利而为之,所以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是之取尔。
库无他贮储,惟官纸若朱。
常日文书行,梓以墨铜,籀以红栉。
比者题号者胥史工徒鱼贯坐,各力乃事。
既成,特白丞簿,曰是当书。
既书,乃收数而授之榷货务,商族趋焉。
厅庑粗备,踵故以火禁,筦库氏勿得处其间。
舍隶人保逆旅,旬用三日入听治,启闭出内,作钳尾字,退则皆雁鹜。
境囊欺橐蠹,检核无所于用。
余尝居是官,持不可,诣公府言状,改前之为,盖自宝祐癸丑冬始也。
厅旧无壁记,太博四明王君似道而上无稽焉。
当王君时,撒老屋新之,砻巨石于庭,曰是将刻记。
会秩满去,弗果。
后六年余来,屋比入于坏,亟起图之。
役甫休,余亦去,时甲寅七月也。
又后八年,景定壬戌秋古杭金君应桂继请于朝,得楮缗万,是葺是营,增多于前功,且刻石以成王君志。
盖二十年间,先后三人,而斯石始克立,顾有所待耶!
世之以便文处痴事,以传舍视公宇,作者之攸始,求者之弗图,余甚为此惧。
有能不苟而可心诚求之,虽治天下亦如此屋若石矣,是可书。
余故泚笔,承金君之命,且以谂后之君子云。
石运判李运判黄提举之功1235年 南宋 · 崔与之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八○、《崔清献公集》卷三 创作地点:广东省广州市
照对摧锋军兵曾忠等因在惠州出戍生变,辄犯广州城壁,俄而遁去,径入肇庆府,横行于怀集四会开建之郊,本司节次调遣韶州驻劄摧锋军统制毗富道、湖南飞虎军统制苏洪飞,沿江制司统制陈万,各领所部官军前去,逐处把截。
又遣广州水军、澉浦、定海水军控扼肇庆一带江面。
缘诸项军马分投调遣,道途隔蓦,馈运孔难,遂移牒转运司,任责应副山前军食,无令缺误。
朝议大夫运判石孝淳以国事为念,多方措置,犹虑储粮有限,差人于惠、连、韶、封等州增籴,预为乏缺之防,分委属官充随军督运,仍择有精力者分充水陆受给官,区处皆有成画。
石运判任满,朝散大夫运判李华继之。
正当山前诸军会合,贼徒穷迫之时,自怀集开建而上,系与湖南广西接境,无非山径险峻去处,皆系是陆运。
李运判悉照前官元措置施行,加以程督严明,夫运齐集,是致军饷宽馀。
某昨以经略使兼知广州,广乃乡郡,为南州重地,事物浩穰,讼牒丛夥,凡所裁决,宁无妨嫌?
而况年老且病,军务冗扰,日不暇给,所有郡事,委无心力可以应酬,遂牒朝请大夫、提举常平黄𡷫时暂兼知广州,用以分劳。
其忠心体国,相视如一家,检抳吏奸,脩明军政,郡纲整饰,里外肃清。
是时军期正繁,费用百出,而帅司财计枵虚,𡷫乃那拨盐司桩积见钱五万贯以济军用,急缺支遣,王事所关,略无留吝。
凡此者皆孝淳、华、𡷫协力共济之功,遂藉此以集事,须至申闻者。
照得叛卒曾忠等昨自惠阳倡乱,径趋广城,正欲掩我不备,当来若非统领熊乔星驰前来告变,则仓卒何以禦之。
贼在城北就日门外劄泊,门里即是摧锋寨,特一门之隔耳。
人心忧危,恐生他变,在本寨弹压,仍护北门,区处有方,关防甚密。
伺其出入,察其情伪,预为之防。
是时军气颇骄,閒有与人争竞,或出言狂悖者,即戮以警之,军情贴然。
潜销内应,以禦外侮,此则乔之功也。
某窃谓熊乔身为主将,而盗发所部,其罪固不可逃,盗发而能禦盗,其功亦不可掩,并乞照会。
某申禀。
申山前事宜并牒彭提刑节制诸军随宜调遣就行督捕事端平二年五月初二日 南宋 · 崔与之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八一、《崔清献公集》卷三 创作地点:广东省广州市
端明殿学士大中大夫广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广州崔某。
照对本司据节次探报申,叛贼自四月十四日以后,只在怀庆县管下石疆埸劄泊,十九日起离,二十二日至大梁村,系封州开建县界,并是山径险峻去处,未有向望。
近准省劄降下黄榜:「如能悔过自新,收纳器械,束身自首,依旧军分收管」。
本司遣军兵谢兴赍黄榜录本先入贼巢告谕。
今据谢兴回司缴到曾忠等遵禀状,称不愿再隶第二将兵籍,欲移往别州住劄。
即是贼徒终怀疑心,未易柔服,徒以受招为名,而不遵黄榜指挥,且有难从之请,往返迁延,恐为所误。
除已牒提刑司一面照应施行,仍将山前诸军并请提刑节制,随宜调发,就行督捕,庶几事权归一,易于集事。
今毗富道统制一军住怀集县界,候江东军到,即自四会进兵会合。
又虑贼徒势穷计迫,冲突封川开建,奔出梧、贺州界,亦已遣飞虎军并本司勇敢等军,把截开建一带,以防其窜逸。
澉浦水军屯泊四会定海水军屯泊肇庆,以守把江面。
才候江东军至,续具别状供申。
阳德民亭。次权吉昌诗韵 其五 明 · 徐居正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四佳诗集卷之五○第五
形骸放浪自生平,痛饮狂歌拟四明
醉认眼花空落井,愁看鬓雪欲添茎。
青蛾皓齿佳人会,锦缆牙樯胜日横。
南国繁华应第一,还惭落魄污时名。
包明臣之任潮阳簿 明 · 余寅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甬上耆旧诗卷十九
闽瓯南并明州,莽荡风烟涨海头。
溪洞水腥常作雾,桄榔叶暗不知秋。
琵琶洲畔蛟为窟,甲子门前蜃是楼。
只有罗浮山色好,萧斋长得破孤愁。
曹孝女庙 宋 · 释元昉
五言律诗 押豪韵
祠古孝诚遥,悲风想暮号。
月魂迷草色,血泪溅江涛。
断碣惟黄绢,孤坟掩绿蒿。
千年暗潮水,亦以姓为曹(清董濂《四明僧诗》卷一)
次韵答友 宋 · 陈恭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竹枝歌忆楚江天,曾向浔阳久泊船。
君过石钟寻旧韵,我知炉顶起新烟。
故人寥落今谁在,好梦迢遥亦偶然。
秋以为期犹未至,冷鸿疏草暮云边(以上《甬上宋元诗略》卷八)
左奉直大夫秘阁向公行状 宋 · 王庭圭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一三、《卢溪文集》卷四七、《古今事文类聚》外集卷八、《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后集卷七○、《翰苑新书》前集卷四八、《秘笈新书》卷八、《经义考》卷二一五、道光《永州府志》卷九
公讳子㦛,字宣卿,世为开封人
自四世祖文公相章圣皇帝,其后蕃衍,浸以盛大,世有闻人。
曾祖传正,故任国子博士、赠开府仪同三司太尉
祖绶,故任西京左藏库副使
父宗琦,故任大中大夫致仕,赠少师
妣夏侯氏,赠魏国夫人
所生母王氏,赠恭人
公自幼慷慨有大志,见诸老先生辄抵掌论世事,剧谈雄辩,常欲折其坐人,而诸老先生亦莫能与之争也。
盖其刚毅之气出于天性,以故与世多不谐,虽屡抑退而终不自悔也。
初入国子学,遇三舍法兴,累试入等,已校定当升补。
政和六年,再从伯永嘉郡王宗良遇郊祀恩,任公为登仕郎
七年,为华州司兵曹事。
宣和初,朝廷新复幽燕,其地经契丹之乱,馈饷不继,自涿至雄、霸,以县令丞部农夫挽中州粟实不毛之地,挽不如期者以误军期论。
先是,涿县累政以运夫亡逸失期,委印绂而去。
大漕陈公亨伯、吕公颐浩皆知公之材,以为涿县
既至,究知前弊,调役不均,乃以户口高下均定所役之数,众服其平允,使部伍相为保,无一人逸者。
以馈运不乏,循从事郎。
又以新迁到任,循儒林郎
少师以公在极边为忧,令丐罢。
涿以武臣为州,类出童贯门,恃势不法,公每以职事面争不少屈,颇恚恨。
逮公解去,沮格边赏,不为批书,公委之而去。
部使者适至,函令书印,驰介送公。
宣和六年宣教郎,为中山录事
七年,金人犯东京,朝廷以种师道宣抚京畿河北河东路,辟公为干办
靖康元年,渊圣皇帝覃恩转通直郎
六月丁少师忧。
少师晚年不乐处京师,市第于宛丘,未及徙居而少师捐馆。
是岁虏再犯京师明年大乱,公乃归陈。
建炎二年,虏侵陈、蔡,公之兄忠毅公先有德于蔡,蔡人借留于朝,而朝廷已别除人,就起复知陈州
至是虏人围陈,忠毅公誓以死守,先遣公走京师求援于留守宗泽
公见无出师意,急归,而城已破,忠毅公骂贼不屈,与诸弟三人皆死之,公亦丧其外姑与一男一女。
乃徒步间关,收歛兄弟遗骸而葬之,访寻骨肉之存者,携挟南渡,流寓江淮间,寻复除通判均州梗不能赴。
建炎三年江淮两浙制置使吕公素知其材,适真州经残破,官吏皆逃亡,召公语之曰:「此州非公莫能办」。
即以便宜委公摄真州事。
范琼溃将郭吉屯驻为奸利,屡欲叛去。
公方之任,舣舟城下,人无知者,公遣人呼皂吏问州治所,吏对以吉暴横必为乱,乞且寄治舟中为缓急计。
公叱之,驰马径造州宅,官吏稍集。
然百事废弛,财用乏绝,卒伍纵逸不复归营,公揭榜招之,得数百辈。
有司以无供给为忧,公谓真州平时富商大贾所聚,酒货最为繁夥,意务场瓦砾之下必有宿藏,令人斸之,人或窃笑,果得酒百馀斛,一郡以为神。
公乃张席为屋,高其直以沽,郡人累月不知酒味,来饮者如市,路傍始有醉人。
公又遣吏市曲米于他郡,益酝酿,课利益增羡,而发运、转运犹谓公弗戢私酝,公乃先治沿江二漕兵梢列肆私沽者,二漕虽愧恨而不敢复言。
公所至多忤监司者,皆此类也。
视事才几月而财用沛然,收贮官钱以千计,至七十万,不以一毫取于诸邑
向之郭吉者初畏公之威而不敢逞,至是见府藏充盈,辄萌异意,郡人咸知之,窜入他邑。
忽一日,吉与其二属擐甲胄张弓露刃直趋庭,公危坐厅事,敕候兵持剑立屏后,戒之曰:「闻呼即出」。
吉既至,公厉声逆谓之曰:「尔欲杀我,匹夫力耳,何用众为?
此颈吾自断之」。
呼候兵出授剑,吉气沮错愕,急抱持剑者曰:「初无是心,特耀兵以娱公耳」。
公曰:「一州人皆知尔欲杀太守,今独有持吾檄以耀兵为解,招回散亡百姓。
不然,恐尔头颅亦不能保矣」。
吉逊谢,即用公言,乞檄以去。
事定,朝论伟之。
会驾幸镇江,公以邻郡守臣当赴行在所奏事,吕公因荐公,赐对劳问甚久,将欲大用,未果,宠以直秘阁还郡,且令郭吉隶杜充,命公带淮南东路兵马都监、管内安抚。
冬十一月,虏复南来,建康失守,公退保沙南,以虏檄缴奏,召令赴行在所奏事。
未到,有旨谓公与其馀守臣弃城事体不同,降一官,与知州差遣建炎四年三月也。
即以公知江阴军,专一主管水军防托事。
公从驾还,过明州,金人初退,郡方阙守,即改知州
明年,兼管内安抚使
公自遭宛丘家祸,忠毅公有子沈为给事胡公安国婿,从寓湖南,不知存亡,丐守道州
从之,兼湖东兵马都监、节制管内军马。
公从兄子諲方帅潭,待次间欲往依焉,闻曹友、孔彦舟相继以长沙叛,李成群盗跨江西数郡为乱。
绍兴元年春丞相朱公以都督恭行天讨,檄公权督府参议官
时洪久阙帅,丞相以公兼摄之。
张俊招讨使吕丞相节制,戍鄱阳,至是辄擅徙豫章
豫章新遭金人蹂践,仓庾府库一空,而军号数十万,支用不赀,漕司皆被事委去,悉以属公。
公会僚属议所以应办,皆欲下诸邑科敛于民,公曰:「大军压境,张喙待食,诸邑能指期集耶」?
因访得负郭大姓平时兼并,积而不散者,呼而谕之曰:「汝家所蓄,贼至能保乎?
今官军至,贼不能犯,公私皆赖焉。
汝能辍不可守之财,以贷于官,期两月执券取偿,一毫不汝欺也」。
大姓欣然从之。
又有巨商为金人所害,其妻失所,昔时驵侩受其货者咸讳匿之,公究得其实,悉以归媪,媪拜谢,愿分助县官
旬日间不扰其民而军须顿足。
既至,公告之曰:「吾州井邑丘墟,戍兵朝入则居民夕避,无市肆则卒伍亦无聊,城东有浮屠屋数处,兼废屋数百区,可以驻师。
公能戢士伍,我当招集市区与相交易,军民两便」。
大怒,剡牍于朝,以公沮军不能入城,亦不用公言而径自入城矣。
朝廷察知俊之言不然,而公敢抗之,两置勿问。
未几军士所处不便,卒如公言徙于城东。
丞相奏公即真,适朝廷已除授,不报,以赏转奉议郎
冬十月,公之道州
湖东自经李成、孔彦舟焚劫,独界于二广偶得免,一时号为全盛
两转运、刑狱、盐香使皆聚此州,道实小州,不能堪。
公始革去仓廪受纳积弊,罢曲引、醋息、牛税等钱,以宽民力,尽收禁军之遣令在诸司当直者。
提刑周随亨江华县治,别募兵四百,所支给一取足于江华
公以状乞移按他郡,罢募兵,拨还侵用诸司镪谷,提刑颇怨憾。
提盐薛公度先欲于本州置司,公力陈其不便,争止之。
公罢博易场监官,以冗费扰民,而公度坚俾复之,不从,故部使者皆切齿恶其与己敌。
既而兵至安仁,劫帅入其营,纵兵四掠,势逼道州
众咸欲远避,公曰:「守臣出境,则境内先自乱,不如申朝廷宣抚司,移治锦田寨」。
百姓从之,皆获免,兵至,卒无所得。
贼虽以偏裨之礼奉帅于道州,而实不逊也。
会朝廷有旨令行在所,久之乃解去,帅亦得自便。
提刑提举挟前憾,共劾公逼逐监司,又诬奏公激李成军变,降一官,落职放罢。
是时胡公安国自湖东赴西掖讲筵之召,目睹其事,以书抵时宰讼公之冤,反覆甚明,终不能用。
公知道之不可行也,胡公亦自琐闱出,乃相从隐居衡岳山中读书,授《左氏春秋》学。
贫甚,始丐奉祠主管台州崇道观
四年,叙转右承议郎
五年,以祀明堂恩复直秘阁
右相张公浚以都督平湖寇,荐公守衡州
是岁大旱,米斛万五千钱,公分遣使臣赍金籴于邻州之丰稔者,计本直与道路之费,量其价列粜于通衢,每升为钱六十,饥民骤得贱米,所活不可胜计。
提刑司奸吏董瑜湖南大蠹,人莫能讦,公捕鞫得其赃,流之岭南,湘人欣快。
以故诸司皆不悦,谋欲去之。
公亦自知不得行其志,丐罢,而报未下,诸司帅臣共劾公数事,皆出于诬也。
六年正月,复拜宫祠,士民相与群聚击鼓于提刑司,愿举留,鼓为之裂。
提刑惶惧,夜半登舟出巡以避之。
逮公戒涂日,阖城遮拥哭泣,声闻数里,非若近世风俗为文具备礼而已。
始知古之良吏所谓攀辕卧辙者不然,亦近世所未有也。
公既行,得报落职罢宫观,用诸司诬奏也。
是年转右朝奉郎八年右朝散郎
公衔冤自讼,久不获伸。
至于始被旨差官体究元按发五事,并无一实,御史亦上章极论公刚直明敏,不畏强禦,奉法守正,不容于监司,内外朋比而攻之,奉圣旨与改正。
寻复直秘阁提点荆湖北路刑狱。
衡人思之,绘公像建祠于东城青草寺。
侍郎胡公寅为记,镌石于傍,并刻御史章于碑阴,至今焉。
皆公出后所立,非有使之者。
十年,赴湖北,先声入境,时奸吏望风解印绶者数十人。
湖北营田旧以抑配百姓,人不聊生,有破产不能偿者,日号诉于马前。
公为询究其便利可行者,使遵守之,罢一切抑配者,远近鼓舞。
岳飞以两镇节度使相兼营田大使,无敢忤其意者,至是亦喜以为当然。
公按部所至,立大榜于前,云「久负抑屈,州县不理者立其下」,于是积年无告之冤,咸得伸雪。
总领曾慥薛弼素不悦于公,以职事诬奏,而方为左司,表里附会,公遂放罢,乃具奏陈,而都司再行批拟,又特落职。
复归衡岳之下,与侍郎胡公寅、谏院韩公璜为方外之游,不复有仕进意。
十一年,以贫甚请祠禄
自是十九年间四领宫祠
十二年,转右奉朝大夫
十四年,刘昉帅潭,秦桧方用事,欲罗织士夫之之不附者以进身。
偶富人诉公弟子率由事,遂曲致其词,并及于公,坐此贬三官,迁居衡阳之伊山,乃晋桓伊书堂故基。
结茅以处,手抄诸书,尤喜观《鲁论》,取诸家之书编为《集义》,以己见系于后,今行于世。
胡公明仲尝过山,名其所居曰「有裕堂」,仍为之记。
十七年叙复右朝奉大夫十九年右朝散大夫二十三年右朝请大夫
秦氏久专国柄,放逐善类,无复还期。
死,公方辩湖北之罢、潭州之劾,久抑不伸,朝廷知其冤,悉从改正。
二十八年冬,复起知道州,父老儿童走迎境上,咸喜曰:「我旧使君也」。
到任半年,复旧职,改知广州主管广南东路经略安抚司公事、马步都总管
未抵治所,而御史复弹公,乞落所复职罢免,公归旧隐,始筑第于衡阳之湖东三十里徙居焉。
三十一年再请祠,三十二年右奉直大夫,除江南东路转运副使
时淮上方用兵,隆兴元年以馈饷功,复职名,继兼江淮都督府随军转运副使
夏四月都督张魏公出师破灵璧虹县,下符离,势如破竹。
大将失律,不能深入,魏公驻维扬。
公乞还司,因得病丐解职,言者以为避事,二年春奉祠
病再作,戒子侄函上纳禄之请,无与小人藉口。
乾道元年守本官致仕。
八月朔丁丑,命道士建醮,公精爽不乱,醮罢,熟寐如平常,遂不起,实初二日也,享年六十有九。
公娶毕氏,儒林郎瑗之女,先公三十五年卒,累赠恭人
男二人:浣,见任右奉议郎,前知潭州安化县,以公病乞侍养。
泶,方五岁。
女三人:长适右奉议郎、新广南西路转运司主管文字范揆辰,次适右奉议郎荆湖南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黄谈,幼适将仕郎新定柳州司理参军侯宦。
孙男五人,士克、士允、士、士光、士元,皆未仕。
孙女四人,长适左迪功郎、新临江军司户参军宋刚仲,馀尚幼。
宛丘之祸,宗绪飘零,公招集兄弟之子与同席饮食,教抚如己出而无择焉。
公买田业分给之,推其子已授官与其犹子沄,请于朝,特旨从之。
立其兄儒林公之后而官其子濯。
忠毅洎武功有子曰法、曰沈,皆不乐从宦,乃各官其一孙,曰士永、士行。
其笃于宗族,出于诚心,世所稀有也。
捐馆之日,一子五孙皆白丁,人谓公其必有大于后乎!
平生好论人物,无所忌讳,闻者颇骇,而后卒如其
尝与胡文定公当世士,文定颇称秦桧靖康时事,公曰:「与同时被执军前,鲜有生也,独数年之后尽室航海以归,非大奸能若是乎」?
文定既殁,奸邪日著,文定之子明仲与公追复前说,曰:「昔侍先君子能预察奸邪如公言者,才一二人耳」。
深服公远识。
公初以直道不容,于是晚年公议方出,圣恩尽与改正。
将漕江右,从张魏公转饷征虏,几时趋功名之会,不幸魏公遭谗,而公亦以病去,岂非命欤!
其孤以乾道元年十月甲寅葬公于衡阳县义乡高塘之原,自洪州西山恭人毕氏之柩而合葬焉。
某从公游仅四十年,所得皆事实,故录以为行状,以候世之君子鸿文大笔叙而铭之。
曾承务 南宋 · 韩淲
五言律诗 押蒸韵
绍兴人物志,赣上盛诸曾。
积厚培应固,流长续更兴。
四明愁独散,二浙喜相承。
再缉文盟日,吾侪岂面朋。
袁明府衡任满入都 南宋 · 王应凤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吉甫清风作诵初,圣门宓子又焉如。
四郊无复容成鹤,一室惟空尘釜鱼。
笙谱由庚乡饮酒,凤来榆次帝徵书。
得人自古称嘉政,会见三公命贲庐(清袁钧四明诗萃》卷一八)
沈嘉则先生汪长文四明山作 明 · 屠隆
 押尤韵 出处:甬上耆旧诗卷十九
四明迥奇绝,独立东南州
上与元气合,下见沧海浮。
烟霞日莽互,何人穷其幽。
二君策高足,能为十日游。
白云度千岭,青天开双眸。
扪星帝座近,得句山灵愁。
倦来卧萝月,海风吹萧飕。
洞天閟瑶草,何时寻丹丘
山中吟 明 · 屠隆
 出处:甬上耆旧诗卷十九
我家海上之青山,山头白云时往还。
捎细月行花里,水溅空岩洒竹间。
仙源有路春常入,石屋无门夜不关。
踏花只共野人语,荡桨真如沙鸟閒。
自从奔走江南道,马蹄半入红尘老。
生平耳目非我有,俯仰眉妩向人好。
岁月其如石火何,却逐浮名丧至宝。
昨梦丘中人,题书寄深省。
既报青山空,复言白云冷。
山空云冷胡不归,荒猿叫破秋天暝。
四明回合无风尘,八窗高敞开星辰。
洞箫泠泠响空碧,凌云一唤樊夫人
樊夫人,偕云华。
不知何年栖紫霞,十洲三岛俱为家。
粲然忽启玉齿笑,笑我不归寂寞羞桃花
桃花烂熳红映天,垂杨婀娜春风前。
野麋乱饮幽涧水,仙鼠倒挂洞门烟。
偶因骑马冲泥去,忆得铺花扫石眠。
送慈上人归雪窦追挽浙东完者(谔勒哲)元帅二首 其二 元 · 乃贤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野狐岭上雪纷纷,马鬣新封大将坟。
千古交情见今日,一时豪杰尽惭君。
携瓶满贮滦河水,飞锡还穿雪窦云。
归坐山窗须有约,半龛灯火夜论文(公薨于四明,上人送公柩至野狐岭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