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正文
司空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 陈朝 · 徐陵
 出处:全陈文卷十一
岩岩天柱,大矣周山之峰,桓桓地轴,壮哉昆仑之阜,三光悬而不坠,九土镇以无疆,承乾合德之君,则天体元之后,所以并咨四镇,咸建五臣,业配苍祇,功成寓县。
至于流名雅颂,著美风诗,年代悠然,寂寥无纪,其能继兹歌咏者,司空使君乎!
自文昭武穆,祚土开家,濮水盛其衣簪,荥波分其绪秩,仁义之道,夷门美于大梁,儒雅之风,司徒重于强汉。
自通人许劭,托命于江湖,高士袁忠,寄身于交越,俱违建安之难,独处衡山之阳。
祖天资秀杰,世载雄豪,卓富拟于公侯,班佃必于旌鼓。
光禄大夫,邑里开通德之门,州乡无抗礼之客。
自茫茫禹迹,赫赫宗周,家灭骊戎,国亡夷羿,我高祖武皇帝迎河图于浪泊,括地象于炎洲,南兴涿鹿之师,北问共工之罪,天生宰辅,尧年致白虎之祥,神赐英贤,殷帝感苍龙之杰。
公亦观时伫圣,啸咤风云,跪开黄石之书,高咏玄池之野,沈吟梁甫,自比管仲之才,惆怅华郊,久负伊生之叹。
自羯虏侵华,群蛮纵轶,后皋步之地,四战五达之郊,郡境贤豪,将谋御难,长者佥论,推公主盟,义土雄民,星罗雾集。
公既膺五聘,方启六韬,率是骁徒,仍开岭峤,自大讨潇湘,同兹樊郦,下军违命,上策不宣,败我王师,受拘勍盗。
大陈格于文祖,咸秩具神,率土依风,群灵禀朔。
公亦为令德,天纂之谋,吴帐斯开,卫门无拥,虽复季孙还鲁,随武济河,国庆民欢,相俦匪若,即授使持节开府仪同三司丹阳尹。
光武不尤于冯异穆公深礼于孟明,终报王官之师,遂举咸阳之地,斯乃圣主之宏略,而名臣之远图者焉。
皇帝以陶唐启国,致玉版于河宗,颛顼承家,佐金天于江水,经纶草昧,定鼎之业居多,缔构权舆,断鳌之功相半,固以英声驰于海外,信义感于寰中,主器攸归,当璧斯在。
公于是抗表长信,清宫未央,从亿兆以同心,引公卿而定策,驰轻轩于,軨轕,奉待驾于中都七庙之基,于焉永固,万邦之本,由此克宁,乃授司空南徐州刺史
于是镇之以清静,安之以惠和望杏敦耕,瞻蒲劝穑,室歌千耦,家喜万钟,陌上成阴,桑中可咏,春鹒始啭,必具笼筐,秋蟀载吟,竟呜机杼,或啸拜灵祝,躬瞻舞雩,去驾拥于风尘,还旌阻于飘沐,京坻岁积,非劳楚堰之泉,仓廪年丰,无用秦渠之水,虽复东过小县,夏逐其轻轮,南渡沧江,秋涛弭其张盖,固不得同年而语矣。
若夫听采民讼,昏晓必通,召引轩棂,躬亲辩决,立受符于前案,无留诺于后曹,接务高城之中,非甘棠之下,欣欣美俗,济济都尘,以贾琮郭贺之风,行建武永平之化,于是州民散骑常侍王玚等拜表宫阙,请扬兹美化,树彼高碑,民欲天从,允彰丝诰,铭曰:
郁郁三象,茫茫九州。
绵天惨珍,浃地虔刘。
赫矣高祖,爰清国雠
元勋佐命,力牧封侯。
亦既旋归,邦家有晖。
宫亭蠡浦,奋翅高飞。
雷卷劲寇,风行国威。
文身被发,作贡来绥。
我皇纂武,攀号东序
谒渭同周,迎门惟吕。
流矢为暴,搀抢斯举。
喋喋苍黎,危危刀俎。
自我徂征,妖氛克平。
爰驱犬彘,实剪长鲸。
北震巢浦,南俘灌城。
青羌卷介,赤狄兵。
蹈舞难逾,歌谣靡宣。
曰我黎庶,俱祈上玄。
山移两越,海变三田
公为上相,复倍斯年(《艺文类聚》五十二。)
圣制故司空魏徵挽歌词表 隋末唐初 · 褚亮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七
臣亮言。
伏见圣制故司空郑国公挽词十首。
词穷清曲。
理备哀伤。
汉武北管之书。
更惭追远。
魏文南皮之叹。
取愧悼●。
与辰纬而相晖。
随钟石而俱振。
魏徵早逢兴运。
誉美当朝。
为圣主之贤臣。
预能官于多士。
出纳通显。
凭藉宠私。
忠诚所到。
心力同尽。
而逝水不追。
清徽永谢。
树碑荒垄。
已叨相质之文。
哀歌泉路。
复降高堂之曲。
事重一时。
荣流千载。
臣趋侍学林。
窃观睿藻。
不入玉山
屡逢盈尺。
如游珠水
常睹照车。
庆抃之深。
唯知舞蹈。
不任下情。
禁葬舍利骨制 初唐 · 武则天
 出处:全唐文卷九十五
释氏垂教。本离死生。
示灭之仪。固非正法。
如闻天中寺僧徒今年七月十五日
下舍利骨。素服哭泣。
不达妙理。轻徇常情。
恐学者有疑。曾不谤毁。
宜令所管州县。即加禁断。
准敕勘复蜀州青城山常道观奏 唐 · 张敬忠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七十七
右内品官毛怀景道士王仙卿等使。伏奉闰十二月十一日墨敕。
蜀州青城先有常道观。其观所置。
元在青城山中。闻有飞赴寺僧夺以为寺。
州既在卿节度检校勿令相侵。
观还道家。寺依山外旧所。
使道佛两所各有区分者。臣差判官宣义郎彭州司仓参军杨璹往青城山准敕处置。
飞赴寺佛事及僧徒等。以今月九日并移于山外旧所安置讫。
又得常道观三纲甘道荣等状称。奉敕移飞赴寺依山外旧所。
观还道家。今蒙使司对州县官及僧等准敕勒还观讫。
更无相侵者。其山中先缘寺界所有竹木等。
寺既出居山外。观今置在山中。
务使区分。不令侵竞。
臣巳牒所管州县。亦许观家收领讫。
谨附采药使内品官毛怀景奏状以闻。谨奏。
丈人祠庙碑 唐 · 徐太亨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五十一
夫丈人山者。
青城山
周回二千七百里。
高五千一百丈。
即道家第五宝仙九室之天矣。
黄帝拜为五岳丈人。
因以为称。
服朱光之袍。
戴盖天之冠。
佩三庭之印。
乘科车。
主五岳。
上司六时降水。
仙唱泠泠而霄转。
神灯烂烂而夕照。
仙都众妙之奥。
福地会昌之域。
张天师羽化之处焉。
其为状重山謺嶂。
巨壑幽溪。
藏金而埼岸穹崇。
蕴玉而林篁润泽。
红岩争出。
绛岑攒秀。
上巍峨而势断于空。
下㟏岈而不见于底。
紫氛晓霭。
黛色晴浓。
欹嵓嶷谷而中豁。
穹石隐嶙而回跨。
成超华。
峻极逾嵩。
锦峰悬乌兔之辉。
赤水截虹蜺之影。
则有灵擢秀。
芳桂丛生。
龙筱婵娟而骈峙。
森梢而重列。
水因祈而愈疾。
山至感而登仙。
龟鹤于是乎栖游。
鸾凤于是乎翔集。
露光悬白。
即盈隐士之杯。
霞气飞红。
遂映仙家之酒。
至夫恍惚幽象。
窅冥𩵀迹。
怪异休徵。
鬼神情状。
宣尼所不谈矣。
开元神武皇帝执持大象。
恢宏秘箓。
天宇廓清。
人寰交泰。
蚩尤害尽。
访道于崆峒。
华封喜来。
寻真于姑射。
郊禋天地。
大礼也。
望秩山川。
巡狩也。
封勒岱宗
报成也。
巡谒五陵。
至孝也。
讲习二言。
崇道也。
饰礼神之馆。
增类帝之坛。
禋于六宗。
遍于五岳。
尊明号。
拥神休。
河洛献图书。
山川出车马。
将以下咸五。
上登三。
与日月以齐明。
并乾坤而合德。
南山献寿。
巍巍而永固。
西母进图。
明明而本列。
则夏殷周汉。
将何以俦议哉。
开元十八年闰六月十八日敕。
青城丈人山置祠室。
又奉今年八月二十一日敕。
青城丈人山宜令所管州县拣本山幽静处与立祠庙。
其图分付道士
将往建立。
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蜀州诸军事蜀州刺史上柱国昌平县开国侯臣杨励本。
忠孝是资。
公清在职。
惠以绥物。
刑以平邪。
三刀之州县克宁。
五符之功勋独效。
奉遵宸旨。
恭惟灵庙。
亲画规模。
改兴版筑。
亟勤冰节。
采构云林。
计日而成。
工徒不扰。
至若轮奂光华。
崇蔚晶丽。
碧岩而遐构。
面洚潭而宏峙。
栱栌沓出。
棼橑謺施。
虹梁数重。
虬檐四起。
丹楹霞赩。
紫壁冰净。
丰雄而晓挂断云。
皎皛而夜悬明月。
栋宇成矣。
彰圣主之崇恩。
堂室岿然。
想神灵之是爱。
足可殷荐芳果。
尊奠馨稷。
又奉八月二十五日敕。
青城丈人准五岳真君庙例。
抽德行道士五人焚香供养。
圣恩覃溢。
天泽洪沛。
神姿丽美。
远降于九天。
丽像昭辉。
长存于三蜀。
固当保持荐祉。
扶护圣躬。
凤历千秋。
龙居万岁。
蓬莱方丈
久视长生哉。
县令薛椅。
锦制临人。
弦鸣作宰。
惠存茕独。
威息奸豪。
道扬三教。
政兼五县。
佥为扬洪徽。
腾茂烈。
大功必歆于刊勒。
大仙必期于福应。
微臣弱翰。
职慰斯劳。
黄卷虽勤。
元经已老。
庶夫纪功铭石
地久天长
山岳之灵迹载扬。
江汉之丰碑独立。
其词曰。
圣人大造。
泽及山川。
秩宗望祭。
通幽洞元。
惟此灵岳。
代出神仙。
丹邱紫府。
逗月乘烟。
虔奉宸涣。
创营灵室。
峻宇干星。
回轩抱日。
虹梁载构。
虬檐突出。
灿烂孤雄。
巍峨罕匹。
天降神像。
饰以丹青。
真空𣈫𣈫。
仙壁莹莹。
蘩入奠。
黍稷陈馨。
光深岷曲。
色照江汀。
英英仙使。
奉宣明旨。
勤勤良牧。
至公而理。
式建华堂。
长开灵祀。
福庭幽寂。
斋坛迥起。
神功可纪。
圣德长存。
勒此铭石
传诸后昆。
景福肸蚃。
神报国恩。
宗枝百代。
子子孙孙。
徐太亨记。
放免积欠诏 中唐 · 李适
 出处:全唐文卷五十二
兴至化者。务积于人。
故欲薄敛。长国家者。
以义为利。故使以时。
朕抚临区夏。宵旰忘劳。
苟可以助化济人。常思大小皆益。
近以中夏甫宁。颇勤经费。
遂收诸道停减将士粮料。用叶权宜。
言念疲氓。重兹供亿。
其贞元四年已徵到及在路者。即依前送。
其在百姓腹内者。并放免。
五年已后每年合收一百万八十八贯石。亦宜放免。
委本道观察使各具当管州所放闻奏。并晓示百姓。
皇太子赦诏 中唐 · 郑絪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十一
惟先哲王。光有天下。
必正邦本以立人极。建储贰以承宗祧。
所以启迪大猷。安固洪业。
斯前代之令典也。皇太子纯。
体仁秉哲。恭敬温文。
叶元良。礼当上嗣。
朕奉若丕训。宪章古式。
永惟社稷之重。载考春秋之义。
授之匕鬯。以奉粢盛。
爰以令辰。俾膺茂典。
今册礼云毕。庆感交怀。
思与万方。同其惠泽。
贞元二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日已后。至四月九日昧爽已前。
天下应犯死罪者。特降从流。
流罪已下。各减一等。
文武官常参官及诸州府长官子为父后者。赐勋两转。
古之所以教太子。必茂选师友。
以辅翼之。俾法于训词。
而行其典礼。左右前后。
罔非正人。是以教谕而成德也。
给事中陆质中书舍人崔枢。积学懿文。
守经据古。以参讲习。
庶叶于中。可充皇太子侍读
天下孝子顺孙先旌表门闾者。委所管州县各加存恤。
五岳四渎。名山大川。
委所在长吏。量加祭礼。
令诸道募灵武镇守人诏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十三
朕以寡德。
君临兆人。
忧四鄙之不宁。
惧一物之失所。
降心以怀戎狄。
期息征徭。
极虑以绥烝黎。
遂安辑。
今诸夏岳牧。
咸能抚封。
九姓可污。
荐克敦好。
寰瀛之内。
其谓小康。
爱人虽发于朕心。
济理实由于藩辅。
岂惟菲薄。
所致于兹。
然独吐蕃负恩。
背盟弃约。
尚劳师旅。
备禦西陲
亦赖方岳同心。
简练杰俊。
助其防镇。
遏彼奔冲。
数年以来。
边境宁谧。
乃眷灵武
实惟雄藩。
扼东牧之咽喉。
控北门之管键。
军悬寇迩。
地远势孤。
虽无交切之虞。
须建久安之策。
朕属虑于此。
殆今累年。
晨思废餐。
暮想忘寐。
征兵益戌。
则惮其劳师。
移人实边。
又念其离土。
朕欲令万姓。
各遂所安。
抑而使人。
情有不忍。
中怀结郁。
罔知所从。
古人有言。
主忧臣愤。
今朕忧矣。
将相牧守。
得不与我同其虑哉。
此乃忠臣尽规之时。
勇士建功之日。
苟宏良算。
必有其人。
宜令诸道节度观察使各于本管诸色人中。
募能赴灵武镇守者。
取其情愿。
重设赏科。
仍须精选骁雄。
薄闲(一作广延)武艺。
便以本道诸色钱物给付。
仍优厚装刺。
发赴上都
每道各据所管州县多少通计。
每州所募。
多不得过五十人。
少不减三十人。
若欲将家口相随。
便给资粮同发遣。
如有户贯在州者。
蠲免本户差科。
其官健到日。
朕当超资与官。
至镇便替。
朕之此意。
非务广兵。
欲使四方骁雄。
俱到塞上。
壮边城士旅之气。
杜戎丑窥伺之心。
方岳信臣。
所当相悉。
勿令骚扰。
副我忧人。
崔大夫请入奏表 唐 · 李舟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四十三
臣某言。臣以久违阙庭。
岁请朝觐。在宣州日。
伏奉德音。且以河南用兵。
许臣事平入奏。寻蒙宠命。
移镇浙东。臣自至越州
旋经岁序。瞻恋宸极。
道路转遥。俯察微躬。
疾病加剧。实虑溘先朝露。
永谢明时。昨者随表便行。
冀蒙圣恩昭许。续奉进止。
所在令回。伏迫宸严。
不敢冒进。臣防身寡智。
处众多尤。但恐讟谤之声。
日闻天听。浸润之渐。
将回圣慈。忧疹相并。
死亡无日。臣管州郡。
幸无逋悬。西河之间。
又已宁静。伏愿陛下察臣诚恳。
许臣朝谒。实冀犬马之疾。
归上国而蠲除。风波之言。
仰皇明而昭鉴。无任恳迫之至。
横吹曲辞 关山月(一作关山月) 中唐 · 王建
 押月韵
关山月,营开道白前军发。
冻轮当碛光悠悠,照见三堆两堆骨。
边风割面天欲明,金莎(一作沙)岭西看看没。
顺宗实录(起四月五月 其三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六十
夏四月乙巳
上御宣政殿
皇太子
册曰。
储贰者。
必归于冢嗣
固邦本者。
允属于元良
咨尔元子广陵王某。
幼挺岐嶷。
长标徇淑。
佩诗礼之明训。
宣忠孝之宏规。
居维保和。
动必循道。
识达刑政。
器合温文。
爱敬奉于君亲。
仁德闻于士庶。
神祇龟筮。
罔不协从。
是用命尔为皇太子
于戏。
惟我烈祖之有天下也。
功格上帝。
祚流无穷。
光缵洪业。
逮予十叶。
虔恭寅畏。
日慎一日
付尔以承祧之重。
励尔以主鬯之勤。
以贞万国之心。
以扬三善之德。
尔其尊师重傅。
亲贤远佞。
非礼勿践。
非义勿行。
对越天地之耿光。
丕承祖宗之休烈
可不慎欤。
时上即位已久。
而臣下未有亲奏对者。
内外盛言王伾王叔文专行断决
日有异说。
又属频雨。
皆以为偫小用事之应。
至将册礼之夕。
雨乃止。
行事之时。
天气清朗。
有庆云见。
识者以为天意所归。
及睹皇太子仪表。
班行既退。
无不相贺。
至有感泣者。
戊申
诏曰。
惟先王光有天下。
必正我邦本。
以立人极。
储贰以承宗祧
所以启迪大猷。
安固洪业。
斯前代之令典也。
皇太子某。
体仁秉哲。
恭敬温文。
德协元良
礼当上嗣
朕奉若丕训
宪章前式。
惟承社稷之重。
载考春秋之义。
授之匕鬯。
以奉粢盛。
爰以令辰。
俾膺茂典。
今册礼云毕。
感庆交怀。
思与万方。
同其惠泽。
贞元二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日已后。
至四月九日昧爽已前。
天下应犯死罪者特降从流。
流已下递减一等。
文武常参并州县官
子为父后者。
赐勋两转。
古之所以教太子
茂选师傅以翼辅之。
法于训词而行其典礼。
左右前后。
罔非正人。
是以教谕成德也。
给事中陆质中书舍人崔枢
积学懿文。
守经据古
夙夜讲习。
庶协于中。
并充皇太子侍读
天下孝子顺孙先旌表门闾者。
委所管州县各加存恤。
庚戌
皇太子长子宁等六人为郡王
癸酉(当作丑)
吐蕃吊祭使工部侍郎御史大夫史馆修撰张荐礼部尚书
字孝举
代居深州陆泽
文成
博学工文词。
性好诙谐。
七登文学科。
聪明强记。
历代史传
无不贯通
太师颜真卿称赏
遂知名。
大历中
江东观察表荐之。
左司禦率府兵曹参军史馆修撰
贞元初太常博士
四年。
回纥求和亲。
使送咸安公主回纥
判官
改授殿中侍御史
累迁谏议大夫
十一年。
回纥子。
秘书少监持节为使。
还。
久之。
秘书监
二十年。
吐蕃赞普死。
工部侍郎御史大夫
持节吊赠。
卒于赤岭东
回纥吐蕃传归其柩。
前后三使异国。
自始命至卒。
常兼史职
史馆二十年。
著宰辅传略五服图记寓居录灵怪集等。
景寅
闽中万安监。
先是福建观察柳冕久不迁。
欲立事迹。
以求恩宠。
乃奏云。
闽中南朝地。
畜羊马可使孳息。
请置监。
许之。
收境中畜产。
令吏其中。
羊大者不过十斤。
马之良者估不过数千。
不经时辄死。
又敛。
百姓苦之。
远近以为笑。
至是观察阎济美奏罢之。
丁卯
命焚容州所进毒药可杀人者。
五月己巳
杭州刺史韩皋尚书左丞
辛未
右金吾大将军范希朝检校右仆射兼右神策京西诸城镇行营兵马节度使
叔文欲专兵柄。
希朝年老旧将。
故用为将帅
使主其名。
而寻以其党韩泰行军司马
专其事。
甲戌
度支郎中韩泰兵部郎中中丞
充左右神策京西都栅行营兵马节度行军司马
赐紫
乙亥
追改为检校兵部郎中
职如故。
甲申
以万年令房启容州刺史御史中丞
初启善于叔文之党。
因相推致。
遂获宠于叔文
求进用。
叔文以为容管经略使
使行。
约至荆南授之。
云脱不得荆南
即与湖南
宿留于江陵
久之。
方行至湖南
又久之。
叔文与执谊争权。
数有异同。
故不果。
寻闻皇太子监国
惶骇奔驰而往。
是日以郴州员外司马郑馀庆尚书左丞
乙酉
尚书左丞韩皋鄂岳观察武昌军节度使
自以前辈旧人。
累更重任
颇以倨自高。
叔文之党。
谓人曰。
吾不能事新贵人
从弟华幸于叔文
以告叔文
故出之。
辛卯
王叔文户部侍郎
职如故。
赐紫
叔文欲依前带翰林学士
宦者俱文珍等恶其专权。
削去翰林之职。
叔文见制书大惊。
谓人曰。
叔文日时至此商量公事。
若不得此院职事。
即无因而至矣。
王伾曰诺。
即疏请。
不从。
再疏。
乃许三五日一入翰林
学士名。
又与归登同日赐紫
内出衫笏赐
叔文不沾。
文珍等所恶。
独不得赐。
由此始惧。
衢州别驾令狐峘秘书少监
国子祭酒德棻元孙。
进士登第
司徒杨绾未达时遇之。
以为贤。
礼部修史
史馆
华原拾遗
累迁起居舍人
大历八年
刘晏吏部尚书
刑部员外
判南曹
累迁至礼部侍郎
判南曹
尚书
杨炎侍郎
得晏之举。
分阙必择其善者与
而以恶者与
固已不平。
礼部
为相。
有杜封者。
故相鸿渐之子。
求补宏文生。
尝出杜氏门下。
以封。
使者曰。
相公欲封成其名。
乞署封名下一字。
因得以记焉。
不意卖之。
署名属
明日疏言。
宰相炎迫臣以威。
臣从之则负陛下。
不从即当害臣。
德宗以问
具道所以。
德宗怒曰。
此奸人。
不可奈。
欲杖而流之。
救解。
乃黜为衡州别驾
贞元初
李泌为相。
左庶子史馆修撰徵。
至则与同职孔述睿争竞细碎。
数侵述睿
述睿长告以让不欲争。
卒。
窦参为相。
恶其为人。
吉州别驾
吉州刺史
齐映江西观察
吉州
自以前辈
怀怏怏。
不以刺史礼见。
入谒从容步进。
袜首属戎器。
以为恨。
去至府。
举前刺史过失。
鞫不得真。
无政事。
不宜临郡。
衢州别驾
上即位。
秘书少监徵。
未至卒。
史馆
元宗实录一百卷。
代宗实录三十卷。
虽颇勤苦。
然多遗漏。
不称良史。
初德宗将厚奉元陵事。
时为中书舍人史职
奏疏谏请薄其葬。
答诏优奖。
元和三年
修实录功。
追赠工部尚书
是月。
襄州为襄府。
临汉县于古城。
邓城县
太子礼毕赦文 中唐 · 崔偫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十二
门下。王者司牧黎元。
绍膺统绪。必建储贰
以贞家邦。故春秋垂冢祀之文。
易象著震方之位。朕属承景运。
嗣守丕图。稽前王之令谟。
奉列圣之彝训。上以严宗祧之顾。
下以系亿兆之心。无疆之休。
用崇主鬯。祗承宪。
敢怠于怀。皇太子恒。
忠孝温文。率义由礼。
宽粹庄重。自诚而明。
庆灵所积。姿器夙茂。
能办南阳之牍。允符东海之贵。
承华载启。命以居之。
撰吉展仪。神人允洽。
举是典册。授之轩墀。
百辟在庭。四方来贺。
以言承序。所感则深。
永惟国本。为庆滋大。
宜宏钦恤之令。亦覃命赐之恩。
与众共之。无远不被。
可大赦天下。自元和七年十月七日昧爽巳前。
天下应犯死罪。非杀人者。
递减一等。左降官流人。
并与量移。如因流贬所亡殁。
及得罪之人。并任归葬。
文武常参官及诸州府长官子为父后者。赐勋两转。
应缘册皇太子行事。加阶赐勋爵有差。
文武常参官及陪位官并宗子诸亲。赐勋一转。
遂王府量与进官。春闱毓德。
肇锡嘉名。磐石联华。
义深敦序。礼王宽改名恽
深王察宜改名悰。洋王寰改名忻
绛王寮改名悟。建王密改名恪
夫习近迁性。圣贤所慎。
详观古昔辅正元良。必惟其人朝夕讲训。
然后明君臣父子之道。通礼乐教化之情。
自非学究宗源。行可师范。
则无以膺兹茂选。式是仪刑。
皇太子及诸王侍读。宜委中书门下精择二人。
具名奏闻。天下孝子顺孙。
先旌表门闾者。及高年废疾者。
委所管州县。各加存恤。
五岳四渎。名山大川。
委所在长吏。量加祭祀。
布告遐迩。咸使闻知。
皇太子赦文 中唐 · 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六十三
门下。朕丕承宝图。
抚有方夏。夙夜寅畏。
不敢荒宁。永惟祖宗之鸿业。
历考前王之令典。思所以垂统立极。
事神保人。推明至公。
安固大本。尊庙祧而主七鬯。
严社稷而奉粢盛。俾开春闱。
乃命元子。斯古今之通谊也。
皇太子宁。清明体仁。
庄敬好礼。服典谟之谊。
一君亲之诚。允谐询谋。
用建储贰。爰以吉日。
册于明廷。鼓钟载和。
文物大备。盛礼云毕。
庆感良深。是宜布泽申恩。
自中达外。厥有前躅。
举而行之。自元和四年十月十八日昧爽以前。
天下应犯死罪。非杀人者降从流。
流罪巳下递减一等。左降官未经量移者即与量移。
文武常参及诸州府长官子为父后者赐勋两转。应缘册礼行事官赐阶及勋爵有差。
邓王府官量与进改。夫辅翼元良
教谕成德。使目睹正事。
耳闻正言。形于施为。
渐于心术。非斋庄忠悫之士。
不在兹选。工部侍郎归登
给事中吕元膺。并践履端方。
行义修洁。通于经训而得其要。
达于教化而蹈其中。侍讲承华。
师范磐石。访乃公议。
副予精求。并可充皇太子诸王侍读
宜加一阶。元膺赐紫金鱼袋
天下孝子顺孙先旌表门闾者。委所管州县各加存恤。
五岳四渎名山大川。委所在长吏量加祭祀。
寺院新竹814年 中唐 · 元稹
 押词韵第一部 创作地点:湖北省荆州市
引用典故:伶伦 子猷
宝地琉璃坼(琉璃坼:形容地表如琉璃炸裂般裂开。坼,《说文·土部》:“坼,裂也。”又,寺院称琉璃地。),紫苞琅玕踊(紫苞:指刚出土之笋苞。琅玕:见卷2《种竹》注。)
亭亭巧于削,一一大如拱。
冰碧林外寒,峰峦眼前耸。
槎枒矛戟合(槎枒:错杂不齐貌。)屹仡龙蛇动(屹仡:挺拔雄劲貌。)
烟泛翠光流,岁馀霜彩重。
风朝竽籁竽籁:竽与箫。《文选·宋玉高唐赋〉》:“纤条悲鸣,声似竽籁。”吕向注:“竽,笙属。籁,箫也。”),雨夜鬼神恐。
佳色有鲜妍,修茎无拥(一作臃)肿。
节高迷玉镞(玉镞:玉质之箭头,此处喻指笋尖。),箨缀疑花捧(箨:笋皮,笋壳。《集韵·铎韵》:“箨,竹皮也。”)
讵必太山(“讵”句:太山,即泰山,在今山东泰安市境内。《古诗十九首》之八:“冉冉孤生,结根泰山阿。”),本自仙坛种(“本”句:《穆天子传》卷二:“天子西征,休于玄池之上,乃奏广乐,三日而终,是曰乐池。乃树之,是曰竹林。”)
谁令植幽壤,复此依闲冗。
居然霄汉姿,坐受藩篱壅。
噪集勌鸱乌(鸱乌:即鸱鸮(猫头鹰)与乌鸦,古人以为不祥之鸟。),炎昏繁蠛蠓(蠛蠓:蚊类虫名,体微细,将雨,群飞塞路。)
未遭伶伦伶伦黄帝时之乐官,曾订正乐律。《吕氏春秋·古乐》(卷五):“昔黄帝伶伦为律,伶伦自大之西,乃之阮隃之阴,取竹于嶰溪之谷,以生空窍厚钧者,断两节间,其长三寸九分,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非安子猷子猷:东晋王徽之字子猷。据《晋书》本传,子猷,曾云“何可一日无此君”。)
威凤来有时(威凤:旧说凤有威仪,故称。《关尹子·九药》:“威凤以难见为神,是以圣人以深为根。”),虚心岂无奉(虚:蜀本作“灵”。)
东川李相公慈竹十二韵(次本韵)817年 中唐 · 元稹
 创作地点:四川省达州市
慈竹不外长,密比青瑶华(瑶华:美玉。晋葛洪抱朴子·勖学》:“故瑶华不琢,则耀夜之景不发。”)
矛攒有森束,玉立(一作粒)无蹉跎(立:原作“粒”,据蜀本、杨本、董本、英华、全诗一作改。蹉跎:跌倒,倒伏。《楚辞·王褒〈九怀·株昭〉》:“骥垂两耳兮,中阪蹉跎。”洪兴祖补注:“蹉跎,失足。”)
纤粉妍腻质,细琼交翠柯。
亭亭霄汉近,霭霭雨露多。
冰碧寒夜耸,箫韶风昼罗(《箫韶》:舜乐名。《尚书·虞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孔传:“《韶》,舜乐名。言‘箫’见细器之备。”孔颖达疏:“箫是乐器之小者,‘言箫见细器之备’,谓作乐之时,小大之器皆备也。”此处形容风吹过竹丛所发出美妙之声响。)
烟含胧胧影(含:蜀本、英华作“涵”。),月泛鳞鳞(一作鲜鲜)波。
鸾凤一已顾(“鸾凤”句:《庄子·秋水》:“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成玄英疏:“练实,竹实也。”《庄子·秋水》:“鹓雏,鸾凤之属,亦言凤子也。”),燕雀永不过。
幽姿媚庭实,颢气爽(一作陵)天涯(颢气:秋天之气。《吕氏春秋·有始》:“西方曰颢天。”爽:卢本、钱校、英华、钱校、全诗一作“陵”,季本一作“凌”。)
峻节高转露,贞筠寒更佳。
托身仙坛上(“托身”句:《穆天子传》卷二:“庚戌,天子西征,至于玄池。天子三日休于玄池之上,乃奏广乐,三日而终,是曰乐池。天子乃树之,是曰竹林。”),灵物神所呵。
时与天籁合(音閤)。(天籁:自然界天然之声响。《庄子·齐物论》:“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疏:“籁,箫也。……夫箫管参差,所受各足,况之风物,咸禀自然。”合:蜀本、卢本、杨本、全诗、英华下有小注“音閤”),日闻阳春歌(《阳春歌》:战国宋玉《对襄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俚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春秋战国时楚国都城。)
应怜孤生者,摧折成病(一作沈,一作卧)痾。
刺史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一
刺史分忧。
得以专达。
事有违法。
观察使然后奏闻。
如闻州司常务。
巨细所裁。
官吏移摄。
将士解补。
占留支用刑狱等。
动须禀奉。
不得自专。
虽有政能。
无所施设。
选置长吏
将何责成。
宜委御史台及出使郎官御史严加察访
廉使奏听进止。
判官不能规正。
刺史不守朝章。
并量加贬降。
若所管州郡。
控接蕃夷。
军戎之閒。
事资节制。
即不在此限。
册立皇太子德音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四
门下。帝者承天地
贞邦国。法明离之象。
固鸿业之本。必命元子
以备储闱。斯皇王之令谟。
古今之丕典。朕祗受眷祐。
虔恭宝图。钦若彝章。
光修前绪。皇太子永。
幼禀仁智。生知孝爱。
体温文以立德。资敏哲以保躬。
宽裕有常。贞慎无怠。
爰膺盛礼。俾奉青宫。
严宗庙主鬯之仪。遵朝夕视膳之节。
册命云毕。感悦良深。
问安既庆于寝门。布泽宜覃于天下。
太和七年八月七日昧爽巳前。天下应犯死罪降从流。
流以下罪递减一等。惟官典犯赃。
及故杀人劫狱夺囚持仗强盗者。不在此限。
左降官流人。并与量移。
如应流贬及诸色得罪人。所在亡没。
并任归葬。宗周之盛。
实在于维城。二汉之隆。
亦由于磐石。自开元以后。
累圣子孙。皆长于深宫。
罔知稼穑。并不得习诗书以修礼乐。
交气类以叙人伦。虽有閒平之才。
莫施鲁卫之政。永言沦废。
深疚朕怀。诸王等宜以今年以后。
相次出阁。且授紧望巳上州刺史上佐
观其才能。续有序用。
人伦所先。婚礼为重。
笄年许嫁。别有明文。
其十六宅诸县。亦宜选择良偶。
以时出适。仍委吏部于诸色选人中。
取情愿者拣择。具名闻奏。
亦当别加优奖。令其就礼。
汉代用人。皆由儒术。
故能风俗深厚。教化兴行。
近日苟尚浮华。莫修经艺。
先圣之道。湮郁不传。
进士之科。尤要釐革。
虽乡举里选。不可复行。
然务实抑华。必有良术。
既当甚弊。思有改张。
今寰宇乂宁。干戈巳戢。
皇太子方从师傅。授传六经。
一二年之后。当令齿冑国庠
以兴坠典。宜令国子监于诸道搜访名儒。
五经博士各一人。其公卿士族子弟。
明年巳后。不先入国学习业。
不在应明经进士之限。其进士学宜先试帖经。
并略问大义。取经义精通者。
次试议论各一首。文理高者。
便与及第。其所试诗赋并停。
其试帖经官便以国子监学官充。礼部不得别更奏请。
宏文崇文两馆生斋郎。并依令式试经毕。
仍差都省郎中二人覆试。须责保任。
不得辄许替代。苟涉情故。
必加罪责。卿大夫者。
群下之所视。远方之所效。
若非恭俭克己。廉贞化人。
而望其服从。固不可得。
况朕不宝珠玉。不御纤华。
逮于六宫。皆务俭薄。
卿大夫得不叶朕此志。率先兆人。
比年所颁制度。皆约国家令式。
去其甚者。稍谓得中。
而士大夫苟自便身。安于习俗。
因循未革。以至于今。
百官士族。起今年十月
服冬裘巳后。其衣服舆马。
并宜准太和六年六月十七日敕处分。如固违制度。
九品巳上量加黜责。其布衣五年不得举选。
百姓军人。各委州府长吏渐施教化。
使自遵行。不要便为禁制。
令其惊扰。惠养疲人。
本于廉吏。阜其生殖。
在绝贪求。其诸道方镇刺史等。
有聚敛货财。潜行馈遗者。
御史台纠察以闻。仍委度支盐铁分巡院同为访察。
不得容蔽。亲人之官。
切在守长。久于其道。
政乃有成。方镇刺史三考巳下。
不得辄议替换。如理有异等。
中书门下访察。就加宠奖。
如灼然可录者。别与甄升。
其或政理有乖。害及百姓者。
即不在满三考限。易讥丰蔀。
传美卑宫。彫刻磨砻。
先贤有戒。近者官才升于郎署
位始至于郡符。莫不高其闬闳。
广以池榭。非惟僭侈踰制。
实亦耗蠹伤财。其百官第宅巳造成者。
并许仍旧。今日巳后。
如更有创立新宅。及屋宇高大者。
并委御史台纠弹。必严加黜责。
御史台所置六察。分纠百司。
比来因循。鲜能举职。
起今巳后。诸司如有身名伪滥。
盗官钱及违法等事。他时发觉者。
本察御史各并当贬斥。考课之法。
前王所重。盖以总覈吏理。
励精政途。名实苟违。
将何劝激。宜准故事。
署内外知考使。兼令中书舍人给事中各一人监考。
百姓困穷。弊由奸吏。
政苟不扰。人皆自安。
司农寺供宫内及诸司厨冬藏菜。并委本寺自供。
其菜价仍委京兆府约每年时价支付。更不得配京兆府和市。
其诸陵守当夫。宜委京兆府以价值送陵司。
令自雇召。并不得差配百姓。
寒食杏仁鸡子月进土苏白麦树栽选场棘稚修桥梁木等。便于本户税钱内剋折。
不得更令和市。天下诸州县应纳义仓及诸色斛斗。
除准式每斗二合耗外。切加禁断。
仍委度支盐铁分巡院及出使郎官御史切加访察。如闻今岁所在丰稔。
其义仓斛斗先有借用处。委户部勾当
并须及时填足。文武常参官诸州府长官子为父后者赐勋两转。
缘册太子太尉称贺摄侍中承旨宣制进中严外办摄中书令读册授册各赐爵一级。其行事职掌官及书宝引册宝舁举册宝礼仪使礼官等。
三品巳上赐爵一级。四品巳下加一阶。
撰册文官特加一阶。仍并赐物有差。
导引官各加一阶。造册宝金字装宝人赐勋两转。
行事流外及礼生等各赐勋一转。文武常参官及陪位官并宗子诸亲各赐勋一转。
鲁王府官未经进改者量与进改。其皇太子侍读
宜委中书门下精择二人。具名闻奏。
天下孝子顺孙。先经旌表门闾者。
及年高废疾者。委所管州县各加存恤。
五岳四渎名山大川。委所在长吏等量加祭祀。
布告遐迩。咸使闻知。
南郊赦文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五
门下。王者祗见宗庙。
情极于孝思。肃事郊丘。
义崇于严配。诸侯骏奔以助祭。
百灵肸蚃而降祥。感达神明。
斯为茂范。朕以冲昧。
获嗣丕图。奉累圣之耿光。
承上天之眷命。以简易宏宣政本。
以勤俭调顺化源。宵旰励心。
思臻至道。兢业寅畏。
于今四年。属兴伐叛之师。
未暇燔柴之礼。赖祖宗保佑。
上帝监临。氛慝澄清。
弓戈櫜戢。今因南至。
有事圆丘。荐诚敬于二仪。
申感慕于九庙。群祀来享。
至诚必通。既陈信以告虔。
宜覃恩而广泽。可大赦天下。
太和三年十一月十八日昧爽巳前。大辟罪巳下。
罪无轻重。巳发觉未发觉。
巳结正未结正。见系囚徒常赦所不原者。
咸赦除之。惟犯恶逆巳上及故杀人。
官典犯正入己赃。不在免限。
左降官量移近处。巳经量移者更与量移。
如复资者。五品巳上中书门下速与处分。
六品巳下即任依常调选。丁忧去任。
服阕日亦与量移。如有亲故在上都
任于所司陈状。便与处分。
不必更待本州府申请。别敕因责授降资正员官。
未经改转者。量与进改。
亡官失爵。放归不齿者。
量加收叙。纵元敕云终身不齿者。
亦量与收叙。流人未到所在及巳到者并放还。
惟降死从流者。并与移近地。
如巳收叙者。量才录用。
并僧尼道士移隶者。亦与改还。
得罪人巳亡殁。家口未许归者。
一切放归。如有情愿留者亦任。
诸色得罪人中。如先敕云纵逢恩赦不在免限者。
并别敕安置者。亦并委中书门下量事状轻重。
节级处分。左降官及流人先有官者。
如巳亡殁。各还本官。
流贬人及诸色得罪人。所在身亡。
任其亲故收以归葬。仍仰州县量给棺榇。
优当发遣。诸色人中有痕累禁锢及逃匿者。
一切并与洗涤。常参官及诸州刺史
有先因停替。及以病解免。
并终制未授官者。委中书门下量才进拟。
勿令稽迟。选才命士。
所贵任贤。黩货鬻官。
深为贬法。纵思宽宥。
亦虑惠奸。其有伪官出身人近巳从流者。
与移近处。未处分者。
减等处分。未发觉者。
卖官买官人。并仰赦书到后一月内。
于所在纳官告陈首。得免其罪。
如不陈首者。巳后事觉。
不在免罪限。封畿之内。
供亿常殷。既渥恩施。
宜加沾给。其京兆府明年夏青苗钱。
宜放一半。财货之司。
奸屈皆有。切资政理。
以遏倖门。应度支盐铁户部三司所管诸色官吏所由人户等。
欠负太和元年巳前诸色钱物斛斗等。各委本州尽理勘实。
如是贸易招状。入己隐欺。
即准条处分。如缘收贮年深。
盘覆欠折。水火漂爇。
事实有凭。如此之类。
除检责家产及摊徵元保外。如实无可纳。
空挂簿书。连年囚禁者。
宜各具色目闻奏。河南诸镇。
仍岁兵荒。百姓困穷。
宜有蠲免。其郓曹濮淄青兖海及沧德管内齐州明年夏税钱。
每贯放二百文。其税子每亩十分放二分。
诸道方镇。自兵兴以来。
或缘进奉助军。或缘本道徵发。
务求济办。多是权宜。
今寇贼既平。中外无事。
宜申典法。以救伤残。
天下除二税外。不得辄有科配。
其擅加杂榷率。一切宜停。
仍令御史台及出使郎官御史。并所在巡院。
严加访察。自沧景用兵。
所在逐急。须借诸州常平义仓斛斗。
权充军粮。宜令度支勘计。
速遣收籴。填数闻奏。
边防至重。悉宜有素。
器械仓廪。尤须精实。
比岁有司。屡以营屯奏报。
约计诸镇储蓄。合支数年。
尚恐生主吏欺罔。未加约束。
宜委度支与本道节度营田使子细勘会。自营田巳来。
所贮粮见在仓者多少。支得几年军粮。
具实闻奏。又缘边诸镇。
兵额虚实。器械色目。
亦仰闻奏。如涉虚谬。
判官必加惩责。有欠阙当议添置。
摭实。无挂空文。
纂组文采。贵货劳人。
奇技淫巧。荡心丧志。
将欲导其俭朴。必在抑其华饰。
率化天下。先自朕躬。
应缘乘舆服御宫禁供须。一事巳上。
当从俭约。自今巳后。
四方并不得辄以新样难得非常之物为献。其机杼织作。
有纤丽尤甚。若花丝布缭绫之类。
及幅尺广狭不中常度者。并宜禁断。
仍仰天下州府。敕到后一月日内。
所有此色机杼。一切焚弃讫闻奏。
并委观察判官严加检察。犯者以故违敕论。
县令政切亲人。纠曹职当举辖。
命于选部。非不择才。
比者令常参官得各举县令。所举不当。
虽有明文。法既因循。
遂开侥滥。自今后。
宜令诸州剌史及本道观察使。各举管内堪任县令录参军者。
仍须资考相近。并据阙申奏。
所举官如才职不称。刺史书下考。
如至赃犯□剌史停见任。观察使据事轻重。
临时处分。如政事修举。
课第殊尤。亦当明赏。
以劝能者。立法之意。
使人不移。苟私用之有名。
在公费而何害。天下州府两税占留钱。
每年支用。各有定额。
其回残羡馀。准前后赦文。
许充诸色公用。长庆四年二月三日制亦具言。
缘无分明条件。可使执守。
刺史每被举按。即以坐赃论。
须为立程。俾无甚弊。
其州府应合公用羡馀物。并因循旧例。
与格令不同者。并令尚书省御史台明立条件。
散下州府。使知所守。
永可遵行。缁黄之众。
蚕食生人。规避王徭。
凋耗物力。应诸州府度僧尼道士
及创造寺观。累有禁令。
尚或因循。自今巳后。
非别敕处分。妄有奏请者。
宪司弹奏。量加罚责。
其百姓中。有苟避徭役。
冒为僧道。所在长吏
量为科禁。古者理戎。
皆举成法。将卒有制。
阅有时。所以籍无虚名。
军无冗食。至于符守。
各奉诏条。诸道先发辖属支郡将士。
如闻衣粮解补。犹系使司
详其事理。颇非便。
宜委本使差官检元辖名额及赐粮等第文案。与剌史勘会。
除续准诏敕抽停外。据所合给钱米。
并以当州合送使钱米。依虚实糙熟。
分数折计。割入留州钱米数。
勘会讫。州使各具分数闻奏。
应缘解补支给。并委本州。
使司更不缘得收管。诸道诸州所置将吏。
如非原额。周事之外。
更随閒剧。务从省。
方镇刺史在京。除官所须。
收补随从人数。有司即为节限。
他时替罢。仍令随使停解。
其方镇交代之时。及知留后官。
不得辄有补置。如违。
委巡院官具事目申台司录奏。其违犯官。
重加科贬。所补人并本职停解。
史职在分忧。得以专达。
事有违法。观察使宁不纠绳。
如闻远地多未遵守。州司常务。
巨细取裁。至使官吏移摄。
将士解补。占留支用。
刑狱断结。动须禀奉。
不得自专。虽有政能。
无所施设。选置长吏
将何责成。宜委御史台及出使郎官御史严加察访
观察奏听进止。本判官不能匡正。
刺史不守朝章。并量加贬降。
若所管州郡。控接蕃夷。
军戎之閒。事资节制。
须得使司共为条理。即不在此限。
邦畿之内。物役殷繁。
事苟不均。人何以济。
如闻近年以来。京城坊市及畿甸百姓等。
多属诸军诸使诸司。占补之时。
都无旨敕。差科之际。
顿异编氓。或一丁有名。
则一户合免。往年制敕。
无复遵行。宜委本军本使及京兆府切加提举
元和二年八月京兆府所奏敕及长庆元年制度节文处分。自先朝以来。
累有赦令。防奸除弊。
条目甚详。至如闭籴禁钱。
横徵暴赋。两税物估之虚实。
四方进献之丰省。再三处分。
非不丁宁。出令不行。
名实自爽。从元和二年巳后所有敕令。
宜委中书门下及内外百司按事施行。勿踵前弊。
仍令御史台严加纠察。诸色出身。
三卫最滥。假冒官荫。
妄用优劳。补既过多。
亦失实。既参选叙。
命此理人。积岁倖门。
诚宜杜塞。其三卫三二年且不得补。
待先补人数尽无。如更要补。
委有司条疏。严为限制。
每所补注。挟名替阙。
如便可停废。亦诣实奏闻。
礼著从人。诗称下嫁。
义当选尚。俾各有行。
其六宅十宅诸王县主。宜令每年于选人中。
择其情愿者配尚。授官之日。
量加优赏。罢秩之后。
仍减两选。其初婚者。
更有赐与。使备行礼。
如非士类。不在选限。
其该载未尽处。委中书门下别条疏闻奏。
量能授用。允属于群材。
举善推贤。是先乎公族。
经学可以宏教本。高尚可以观时风。
宗子中有才行著明。文学优异者。
宗正寺具名闻荐。比类加奖。
诸色人中。有精究经术。
洞该今古。求志不期闻达。
委所在长吏具以名闻。国家与吐蕃
甥舅之好。彼此无虞。
自今巳后。边上不得受纳投降人。
并擒获生口。缔构兴运。
翼赞昌期。勋镂鼎彝。
名光册。载怀夙烈。
何日忘之。武德巳来配享功臣将相
名迹尤著。节义显闻。
而子孙陵替。官阀废坠。
未经甄录者。委中书门下搜访允嗣。
特加优异。故尚父汾阳王太师晟赠太尉秀实子孙中未经甄奖者。
每家与一人正员官。磐石之亲。
义资敦叙。秾华之庆。
道备肃雍。文武庶僚。
中外执事。或敬恭厥位。
或祗奉严禋。爰考旧章。
用申庆泽。亚献循王遹终献恭王通等各赐物一百匹。
侍正衣进圭捧圭各赐物五十匹。亚献终献正衣各赐物四十匹。
大长公主长公主嗣王郡主县主各赐物有差。内外文武见任及致仕官。
三品巳上赐爵一级。四品巳下加一阶。
合入三品五品欠考未合叙者。待考足日听叙。
素王设教。崇儒配于斯文。
虞宾在庭。想遗风于先烈。
微言不坠。令德攸彰。
文宣王之后及二王三恪各与一子官。其祠庙委所在量加修饰。
礼重睦亲。化先合族。
慈训克承于椒掖。宠光宜首于观津
太皇太后皇太后二等巳上亲。皇后三等巳上亲。
中书门下各择有才行者量与改官。无官者各与出身。
皇五等巳上亲。三品巳上赐爵一级。
五品巳上加一阶。六品巳下及前资常选散官
选日优与处分。未有出身陪位者。
每家放一人出身。应陪位皇五等巳上亲。
太皇太后皇太后三等巳上亲。三品巳上赐爵一级。
四品巳上加一阶。诸亲四等五等并诸色陪位官。
五品巳上加一阶。六品巳下及白身人并赐勋两转。
前资及有出身者各减一选。推恩之令。
所以申孝爱。褒赠之典。
所以极哀华。爰加宠章。
用举徽数。常参官及诸道州府长官父母见存有官封者。
并量与五品致仕官及阶并邑号。如巳有者。
量与进改。如官巳至五品巳上者。
即与五品阶。父母亡殁未经追赠者。
量与赠官及邑号。辅弼之臣。
钧衡是属。既当大庆。
爰锡殊恩。中书门下节度使平章事者。
宜特加一阶。如本阶巳至正三品巳上者。
与一子正员八品官。祖父母先亡殁。
各与追赠。巳追赠者。
更与改赠。节度使与一子正员九品官。
东都留守度支盐铁使观察处置都团练防禦经略招讨使。及神策金吾六军将军上军统军威远镇国军等使皇城留守
各与一子出身。父母先亡殁未经追赠者。
各与追赠。礼仪使大礼使京兆尹
各与一子正员九品官。大祀有严。
殷荐尤重。凡在厥职。
宜特加恩。应郊庙升殿行事官。
普恩之外。宜更加一阶。
如合入三品者。量减三考。
入五品者。量减两考。
仍待考足日听叙。其合选人与减一选。
礼奉郊禋。任亲殿省
忠劳既竭。甄录宜优。
内行事官。三品巳上更赐爵一级。
四品巳下更加一阶。内侍省及内坊官。
四品巳上各赐勋五转。五品巳下各赐勋三转。
应从驾至郊庙者。普恩之外。
三品巳上赐爵一级。四品巳下各加一阶。
白身赐勋两转。陈列威容。
肃清警卫。载加宠锡。
用示恩私。神策六军威远营左右金吾皇城将士。
应缘大礼仪仗宿卫御楼立仗等。普恩之外。
三品巳上赐爵一级。四品巳下加一阶。
仍依旧例。赐物有差。
其神策将士应在京畿诸县者。亦各有赐物。
应缘大礼职掌行事官。并修撰仪注及留守副留守仓库卿等。
普恩之外。三品巳上赐爵一级。
四品巳下各加一阶。要荒地远。
职贡方来。既睹郊礼之盛仪。
须覃庆赐之殊泽。鸿胪礼宾院应在城内蕃客等。
各有赐物。诸道知上都进奏院在城各赐勋三转。
应缘大礼四方进奏疏及贺官各赐勋三转。艺术所资。
优假宜及。况因大赉
当给新恩。翰林待诏供奉并诸色直见任及前资员外试官
三品巳上赐爵一级。四品巳下各加一阶。
无官者赐勋两转。爰执豆笾。
克恭荐飨。或赞引叶于义矩。
或祗饰奉其事功。心毕干勤。
理当褒奖。郊庙行事斋郎减二年劳。
室长掌座礼生赞者。减一年劳。
无劳可减者便放出身。崇元馆行事学生斋郎礼生
番考巳满。所司缘大礼部却追入行事。
各减一选。国子监学生陪位者赐勋一转。
中书门下仪制官各加一阶。应缘祗供作官直司长上诸州行纲考典两县耆寿诸色番役当上在城并量留十月番者各赐勋两转。
飞龙闲厩宫苑典引掌扇内园总监栽接少府将作内作中尚武德军器内外弓箭库等诸司诸使下白身人及无品直司定额长上杂匠巧儿黄衣长上监门直长杂仗三卫七色引驾细引执扇角手弩手彍骑武士天文观生历生漏生典鼓典钟工人乐人主衣主膳主酪典食胡食手宰手掌闲幕士御士医工兽医门仆药僮御书手书手典书流外行署等各赐勋两转。夫务仁寿莫若敬耆老。
厚风俗莫若劝名节。天下百姓妇人年九十巳上。
各赐米五石。绢两匹。
绵一屯。羊酒有差。
版授下州刺史郡君。八十巳上。
各赐米三石。绢两匹。
版授上佐县君。孝子顺孙。
义夫节妇。旌表门闾。
终身勿事。先巳旌表者量加优恤。
并委令长赉米帛就家宣赐讫。具名申本道。
一时闻奏。极天而峻。
既多镇定之功。赴海不穷。
且有朝宗之义。五岳四渎。
宜令本州刺史备礼致祭。大报之德。
咸秩当行。常祀虽定于岁时。
遍祭因宜乎柴燎。载慕前王之令德。
复想古人之义风。名山大川。
自古圣帝明王忠臣烈士。各令所在以礼致祭
亡命山泽。挟藏军器
百日不首。复罪如初。
赦书有所不该者。所司具作条例闻奏。
敢以赦前事相告言者。以其罪罪之。
赦书日行五百里。布告天下。
咸使闻知。主者施行。
丹凤楼大赦文 中唐 · 敬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六十八
长庆四年三月二日昧爽以前。大辟罪巳下。
罪无轻重。常赦所不原者。
咸赦除之。左降官纵元敕云终身不齿者。
亦与收录。诸色得罪人。
先有敕云纵逢恩赦不在免限。并别敕安置者。
亦放还。京畿诸县今年夏青苗钱。
并宜放免。青苗钱并河南府夏苗钱。
每贯放二百文。其京兆府路所放青苗钱外。
更放钱五万贯。斛㪷五万石。
河南府除所放青苗钱外。亦更量放钱三万贯。
斛㪷三万石。其天下常贡之外。
更不得别有进献。纵节度观察使入朝。
亦不得进奉。诸道监军
自今后。在本道并入奏。
并不得进。天下所贡奇绫异锦。
雕文刻镂。一事巳上。
有涉踰制者悉断。至于丧葬嫁娶。
车马衣服。事关制度。
不合踰越。委中书门下明立科条。
颁示天下。有不守者。
御史台及出使郎官御史。严加访察。
节级科处。其六宅十宅诸王女。
宜令每年于选人中择端良者降嫁。老宫人及残病不堪使役。
并有父母羸老疾病者。并委所司选择放出。
鹰犬之类。本备蒐狩。
委所司量留多少。其馀并解放。
仍勒州府更不得进来。宫禁经费及乘舆服膳。
委所司起今年。三分其本色物价及水陆脚价。
一半委度支收管。一半便任本州收。
充助贫下户阙额税钱。其元和巳来两河节度使全家归阙者。
张茂昭王承元程权刘总田宏正等五家。在本道日所有债务。
并有异于法制之事。被人言诉者。
一切不得为理。仍各与一子正员官。
天下州府财物有馀羡者。委观察使及所管州郡。
约旧事费用者条件。繇中书门下便差官类例。
详定可留可去者闻奏。务从宽济。
勿使难守。其馀羡钱。
非两税外徵率。并不用勘问。
自今巳后。州府所申户帐及垦田顷亩。
宜据见徵税案为定。后与户部类会。
具单数闻奏。仍勒五年一定税。
如有逃亡死损。州县须随事均补。
亦仰年终申户部。如有隐漏。
御史台及所巡院察访闻奏。天下两税及诸色榷粮税等。
钱币重轻。须有损益。
亦委中书门下条疏闻奏。诸道除正敕率税外。
不得擅有诸色榷税。涉扰人并宜禁断。
其军屯营种。有侵占丁田课役税户者。
宜委御史台切加访察。仍限敕到一月内。
每道各具所还州县顷亩。分析闻奏。
其诸军先擒获吐蕃生口配在诸处者。宜委本道资给。
放还本国。天下诸州府县官吏
应行鞭捶。本罪不致死者。
假以责情。致令殒毙。
每念于此。良增恻然。
宜委御史台及出使郎官御史等。切加察访
仍具事由闻奏。天下诸色人中。
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经术优深可为人师。
详闲吏理达于教化。军谋宏远堪任边将者。
委常参官并诸道节度观察使诸州刺史各举所知。限来年正月上都
其所在淫祠不合礼经者。并委长吏禁断。
令诸道进州县图经敕 后唐 · 后唐明宗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十一
宜令诸道州府。据所管州县先各进图经一本。
并须点勘文字。无令差误。
所有装写工价。并以州县杂罚钱充。
不得配率人户。其閒或有古今事迹。
地里山川。地土所宜。
风俗所尚。皆须备载。
不得漏略。限至年终进纳。
其画图纸到。图经别敕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