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又言迎周鼎 西汉 · 新垣平
出处:全汉文 卷十六
周鼎亡在泗水中,今河溢通泗,臣望东北汾阴直有金宝气,意周鼎其出乎?兆见不迎,则不至(同上)。
秋风辞 西汉 · 刘彻
出处:全汉文 卷三
汉武帝故事曰:上行幸河东。祠后土。顾视帝京。欣然中流。与群臣饮燕。上欢甚。乃自作秋风辞曰:
秋风起兮白云飞。
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
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
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
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文选》四十五。《御览》五百七十、五百九十一并引《汉书》。《乐府诗集》八十四引汉武帝故事。合璧事类外集五十八引正本《汉书》本纪。《诗纪》一。又《书钞》百六引汉武故事。录河、波、歌、多四韵。《后汉书》马融传注引歌一韵。《文选》十三雪赋注引忘一韵。又十六别赋注引歌一韵。《御览》九引飞、归、河、波四韵。又七百六十八作武帝汾歌。引河、波二韵。○逯案。此辞《御览》数引皆曰《汉书》。合璧事类且谓出正本《汉书》。殊怪。事类谓案正本《汉书》本纪。天汉元年三月。上行幸河东。祀后土云云。秋风而曰三月。显有误字。考《汉书》。帝幸汾阴凡六次。然皆不在秋。惟郊祀志称。夏六月中。汾阴巫锦为民祠魏睢后土营旁。见地如钅句状。掊视得鼎。吏告河东太守胜。胜以闻之。乃以礼祀迎鼎至甘泉。从行上荐之云云。据武纪。事在元鼎四年。得鼎既在六月中。并经遣使验问。则帝之河东当值秋时。秋风辞其即此行之作乎。)。
祠后土诏(元封四年三月) 西汉 · 汉武帝
出处:全汉文 卷四
朕躬祭后土地祗,见光集于灵坛,一夜三烛。幸中都宫,殿上见光。其赦汾阴、夏阳、中都死罪以下,赐三县及杨氏皆无出今年租赋(《汉书·武纪》)。
礼首山祠后土诏(元封六年三月) 西汉 · 汉武帝
出处:全汉文 卷四
朕礼首山,昆田出珍物,化或为黄金;祭后土,神光三烛。其赦汾阴殊死以下,赐天下贫民布帛,人一匹(《汉书·武纪》)。
幸河东诏(太初二年四月) 西汉 · 汉武帝
出处:全汉文 卷四
朕用事介山,祭后土,皆有光应。其赦汾阴、安邑殊死以下(《汉书·武纪》)。
上言作河东渠田 西汉 · 番系
出处:全汉文 卷二十八
漕从山东西,岁百馀万石。更底柱之限,败亡甚多,而亦烦费。穿渠引汾溉皮氏、汾阴下,引河溉汾阴、蒲阪下,度可得五千顷。五千顷故尽河堧弃地,民茭牧其中耳。今溉田之,度可得谷二百万石以上。谷从渭上,与关中无异,而底柱之东,可毋复漕(《史记·河渠书》、《汉书·沟洫志》。)。
美阳鼎不宜荐见议 西汉 · 张敞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
臣闻周祖始乎后稷,后稷封于,公刘发迹于豳,大王建国于支岐,文武兴于丰镐,由此言之,则支岐丰镐之间周旧居也,固宜有宗庙坛场祭祀之臧。今鼎出于岐东,中有刻书曰:「王命尸臣:『官此栒邑,赐尔旂鸾黼黻雕戈』。尸臣拜手稽首曰:『敢对扬天子丕显休命』」。臣愚不足以迹古文,窃以传记言之,此鼎殆周之所以褒赐大臣,大臣子孙刻铭其先功,臧之于宫庙也。昔宝鼎之出于汾脽也,河东太守以闻,诏曰:「朕巡祭后土,祈为百姓蒙丰年,今谷嗛未报,鼎焉为出哉」?博问耆老,意旧臧与?诚欲考得事实也。有司验脽上非旧臧处,鼎大八尺一寸,高三尺六寸,殊异于众鼎。今此鼎细小,又有款式,不宜荐见于宗庙(《汉书·郊祀志》下:是时,美阳得鼎,献之,下有司议,多以为宜荐见宗庙。张敞上议。制曰:「京兆尹议是。」又略见《魏志·钟繇传》注。)。
对成帝甘泉泰畤问 西汉 · 刘向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六
家人尚不欲绝种祠,况于国之神宝旧畤!且甘泉、汾阴及雍五畤始立,皆有神祗感应,然后营之,非苟而已也。武、宣之世,奉此三神,礼敬敕备,神光尤著。祖宗所立神祗旧位,诚未易动。及陈宝祠,自秦文公至今七百馀岁矣,汉兴世世常来,光色赤黄,长四五丈,直祠而息,音声砰隐,野鸡皆鸲。每见,雍太祝祠以太牢,遣候者乘一乘传驰诣行在所,以为福祥。高祖时五来,文帝二十六来,武帝七十五来,宣帝二十五来,初元元年以来亦二十来,此阳气旧祠也。及汉宗庙之礼,不得擅议,皆祖宗之君与贤臣所共定。古今异制,经无明文,至尊至重,难以疑说正也。前始纳贡禹之议,后人相因,多所动摇。《易大传》曰:「诬神者殃及三世」。恐其咎不独止禹等(《汉书·郊祀志》下:初罢甘泉泰畤,作南郊日,大风坏甘泉、竹宫,折拔畤中树木十围以上百馀。天子异之,以问刘向。向对。)。
奏徙南北郊 其一 西汉 · 匡衡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四
帝王之事,莫大乎承天之序,承天之序,莫重于郊祀,故圣王尽心极虑,以建其制。祭天于南郊,就阳之义也;瘗地于北郊,即阴之象也。天之于天子也,因其所都而各飨焉。往者,孝武皇帝居甘泉宫,即于云阳立泰畤,祭于宫南。今行常幸长安,郊见皇天,反北之泰阴,祠后土,反东之少阳,事与古制殊。又至云阳,行溪谷中,厄陜,且百里,汾阴则渡大川,有风波舟楫之危,皆非圣主所宜数乘。郡县治道共张,吏民困苦,百官烦费。劳所保之民,行危险之地,难以奉神灵而祈福祐,殆未合于承天子民之意。昔者周文武郊于丰鄗,成王郊于雒邑。由此观之,天随王者所居而飨之,可见也。甘泉泰畤、河东后土之祠,宜可徙置长安,合于古帝王。愿与群臣议定(《汉书郊祀志》下:成帝初即位,丞相衡、御史大夫张谭奏言云云,奏可。)。
诏有司复甘泉泰畤等祠(永始三年十月) 西汉 · 元王皇后
出处:全汉文 卷十
盖闻王者承事天地,交接泰一,尊莫著于祭祀孝武皇帝大圣通明,始建上下之祀,营泰畤于甘泉,定后土于汾阴,而神祇安之,飨国长久,子孙蕃滋,累世遵业,福流于今。今皇帝宽仁孝顺,奉循圣绪,靡有大愆,而久无继嗣。思其咎职,殆在徙南北郊,违先帝之制,改神祇旧位,失天地之心,以妨继嗣之福。春秋六十,未见皇孙,食不甘味,寝不安席,朕甚悼焉。《春秋》大复古,善顺祀。其复甘泉泰畤,汾阴后土如故,及雍五、畤陈宝祠在陈仓者(《汉书·郊祀志》下)。
诏有司复长安南北郊(绥和二年三月) 西汉 · 元王皇后
出处:全汉文 卷十
皇帝即位,思顺天心,遵经义,定郊礼,天下说喜,惧未有皇孙,故复甘泉泰畤,汾阴后土,庶几获福。皇帝恨难之,卒未得其佑。其复南北郊长安如故,以顺皇帝之意也(《汉书·郊祀志》下:成帝崩,皇太后召有司。)。
诏有司复甘泉泰畤汾阴后土祠(建平三年十一月) 西汉 · 元王皇后
出处:全汉文 卷十
皇帝孝顺,奉承圣业,靡有解怠,而久疾未瘳。夙夜惟思,殆继体之君不宜改作。春秋大复古,其复甘泉泰畤汾阴后土祠如故(《汉书·郊祀志》下,明年复令太皇太后诏有司。)。
河东赋 西汉 · 扬雄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一
其三月,将祭后土,上乃帅群臣横大河,凑汾阴。既祭,行游介山,回安邑,顾龙门,览盐池,登历观,陟西岳以望八荒,迹殷周之虚,眇然以思唐虞之风。雄以为临川羡鱼不如归而结罔,还,上《河东赋》以劝,其辞曰:
伊年暮春,将瘗后土,礼灵祇,谒汾阴于东郊,因兹以勒崇垂鸿,发祥隤祉,钦若神明者,盛哉铄乎,越不可载已!于是命群臣,齐法服,整灵舆,乃抚翠凤之驾,六先景之乘,掉奔星之流旃,彏天狼之威弧。张耀日之玄旄,扬左纛,被云梢。奋电鞭,骖雷辎,鸣洪钟,建五旗。羲和司日,颜伦奉舆,风发飙拂,神腾鬼《走隹》;千乘霆乱,万骑屈桥,嘻嘻旭旭,天地稠山敖,簸丘跳峦,涌渭跃泾。秦神下詟,蹠魂负珍;河灵矍踢,爪华蹈衰。遂臻阴宫,穆穆肃肃,蹲蹲如也。
灵祇既乡,五位时叙,絪缊玄黄,将绍厥后。于是灵舆安步,周流容与,以览虖介山。嗟文公而湣推兮,勤大禹于龙门。洒沈菑于豁渎兮,播九河于东濒。登历观而遥望兮,聊浮游以经营。乐往昔之遗风兮,喜虞氏之所耕。瞰帝唐之嵩高兮,脉隆周之大宁。汨低回而不能去兮,行睨陔下与彭城。濊南巢之坎坷兮,易豳岐之夷平。乘翠龙而超河兮,陟西岳之峣峥。云霏霏而来迎兮,泽渗漓而下降,郁萧条其幽蔼兮,滃泛沛以丰隆。叱风伯于南北兮,呵雨师于西东。参天地而独立兮,廓荡荡其亡双。
遵逝乎归来,以函夏之大汉兮,彼曾何足与比功?建《乾》《坤》之贞兆兮,将悉总之以群龙。丽钩芒与骖蓐收兮,服玄冥及祝融。敦众神使式道兮,奋《六经》以摅颂。逾于穆之缉熙兮,过《清庙》之雍雍,轶五帝之遐迹兮,蹑三皇之高踪。既发轫于平盈兮,谁谓路远而不能从(《汉书·扬雄传》、《艺文类聚》三十九。)?
奏复长安南北郊 西汉末 · 王莽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八
王者父事天,故爵称天子。孔子曰:「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王者尊其考,欲以配天,缘考之意,欲尊祖。推而上之,遂及始祖。是以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礼记》天子祭天地及山川,岁遍。《春秋谷梁传》以十二月下辛卜,正月上辛郊。高皇帝受命,因雍四畤,起北畤,而备五帝,未共天地之祀。孝文十六年用新垣平,初起渭阳五帝庙,祭泰一、地祇,以太祖高皇帝配。日冬至祠泰一,存至祠地祇,皆并祠五帝,而共一牲,上亲郊拜。后平伏诛,乃不复自亲,而使有司行事。孝武皇帝祠雍,曰:「今上帝朕亲郊,而后土无祠,则礼不答也」。于是元鼎四年十一月甲子始立后土祠于汾阴。或曰,五帝,泰一之佐,宜立泰一。五年十一月癸未始立泰一祠于甘泉,三岁一郊,与雍更祠,亦以高祖配,不岁事天,皆末应古制。建始元年,徙甘泉泰畤河东后土于长安南北郊。永始元年三月,以未有皇孙,复甘泉、河东祠。绥和二年,以卒不获祐,复长安南北郊。建平三年,惧孝哀皇帝之疾未瘳,复甘泉、汾阴祠,竟复无福。臣谨与太师孔光、长乐少府平晏、大司农左咸、中垒校尉刘歆、太大中大夫朱阳、博士薛顺、议郎国由等六十七人议,皆曰宜如建始时丞相匡衡等议,复长安南北郊如故(《汉书·郊祀志》下:平帝元始五年,大司马王莽奏言。)。
景星(《诗纪》云。一曰宝鼎歌。) 汉 · 无名氏
《汉书》武帝纪曰:元鼎四年夏六月。得宝鼎后土祠旁。作宝鼎之歌。
景星显见。信星彪列。
象载昭庭。日亲以察。
参侔开阖。爰推本纪。
汾脽出鼎。皇祜元始。
五音六律。依韦飨昭。
杂变并会。雅声远姚。
空桑琴瑟结信成。四兴迭代八风生。
殷殷钟石羽龠鸣。河龙供鲤醇牺牲。
百末旨酒布兰生。泰尊柘浆析朝酲。
微感心攸通修名。周流常羊思所并。
穰穰复正直往宁。冯蠵切和疏写平。
上天布施后土成。穰穰丰年四时荣(元鼎五年得鼎汾阴作。○《汉书》礼乐志。《乐府诗集》一。《文选》补遗三十四。广《文选》十一。《诗纪》五。又《御览》八百六十一引醒一韵、九百七十四引生酲二韵。○逯案。王氏《汉书》补注曰:武纪得鼎在四年。五当作四。又冯蠵切和疏写平句。晋灼曰:冯。冯夷。河伯也。蠵、觜蠵。龟属也。逯案。蠵、夷同部。音近相假。冯蠵当即冯夷。唐刘恂领表录异云。蟕蠵。俗谓之兹夷。是亦冯蠵即冯夷之证。)。
奏宜复祭六宗 东汉 · 李合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八
案《尚书》:「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六宗者,上不及天,下不及地,傍不反四方,在六合之中,助阴阳化成万物。汉初于甘泉、汾阴祭天地亦禋六宗。至孝成之时,匡衡奏立南北郊祀,复祠六宗。及王莽谓六宗,《易》六子也。建武都雒阳,制祀不道祭,六宗由是废不血食。今宜复旧制度(《续汉·祭祀志中》注补引《李氏家书》,又见《御览》五百二十八引《李合别传》)。
奏宜节省 曹魏 · 王朗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二
诏问所宜损益,必谓东京之事也。若夫西京云阳、汾阴之大祭,千有五百之群,祀通天之台,入阿房之宫,斋必百日,养牺五载。牛则三千其重,玉则七千其器。文绮以饰重席,童女以蹈舞缀;酿酎必贯三时而后成,乐人必三千四百而后备;内宫美人,数至近千,学官博士七千馀人;中厩则騑騄驸马六万余匹,外牧则扈养三万而马十之。执金吾从骑六百,走卒倍焉。太常行陵,幸车千乘。太官赐官奴婢六千,长安城内治民为政者三千,中二千石蔽罪断刑者二十有五狱。政充事猥,威仪繁富,隆于三代,近过礼中。夫所以极奢者,大抵多受之于秦余,既违茧栗悫诚之本,扫地简易之指,又失替质而损文、避泰而从约之趣。岂夫当今隆兴盛明之时,祖述尧舜之际,割奢务俭之政,除繁崇省之令,详刑慎罚之教,所宜希慕哉?及夫寝庙日一太牢之祀,郡国并立宗庙之法,丞相御史大夫官、属、吏、从之数,若此之辈,既已屡改于哀平之前,不行光武之后矣。
谨案图牒所改奏,在天地及五帝、六宗、宗庙、社稷,既已因前代之兆域矣。夫天地则扫地而祭,其余则皆坛而埒之矣。明堂所以礼上帝,灵台所以观天文,辟雍所以修礼乐,太学所以集儒林,高禖所以祈休祥,又所以察时务,扬教化。稽古先民,开诞庆祚,旧时皆在国之阳,并高栋夏屋,足以肆飨射,望云物。七郊虽尊祀尚质,犹皆有门宇便坐,足以避风雨,可须军罢年丰,以渐修治。旧时虎贲羽林五营兵,及卫士并合,虽且万人,或商贾惰游子弟,或农野谨钝之人,虽有乘制之处,不讲戎阵。既不简练,又希更寇。虽名实不副,难以备急。有警而后募兵,军行而后运粮,或乃兵既久屯,而不务营佃,不修器械,无有贮聚一隅驰羽檄,则三面并荒扰,此亦汉氏近世之失,而不可式者也。当今诸夏已安,而巴蜀在画外。虽未得偃武而韬甲,放马而戢兵,宜因年之大丰,遂寄军政于农事。吏士小大,并勤稼穑。止则成井里于广野,动则成校队于六军。省其暴繇,赡其衣食。《易》称「悦以使民,民忘其劳,悦以犯难,民忘其死」,今之谓矣。粮畜于食,勇畜于势,虽坐曜烈威,而众未动,画外之蛮,必复稽颡以求,改往而效用矣。若畏威效用,不战而定,则贤于交兵而后威立,接刃而后功成远矣。若奸凶不革,遂迷不反,犹欲以其所虐用之民,待大魏投命报养之士,然后徐以前歌后舞乐征之众,临彼倒戟折矢乐服之群,伐腐摧枯,未足以为喻(《魏志·王朗传》》注引《魏名臣奏》)。
后妃配郊表 曹魏 · 高堂隆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一
古来娥英姜姒,盛德之妃,未有配食于郊者也。汉文初祭地祇于渭阳,以高帝配;孝武立后土于汾阴,亦以高帝配。唯王莽引《周礼》「享先妣」,为配北郊,夏至以高后配地。自此始也,臣谓宜依古典,以武皇配天地也(《通典》四十二引末二语)。
议祀圆丘方泽宜宫县乐八佾舞 曹魏 · 王肃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三
王者各以其礼制事天地,今说者据《周官》单文为经国大体,惧其局而不知弘也,汉武帝东巡封禅,还祠太一于甘泉,祭后土于汾阴,皆尽用其乐,言尽用者,谓尽用宫县之乐也。天地之性贵质者,盖谓其器之不文尔,不谓庶物当复减之也。《礼》:「天子宫县,舞八佾」,今祀圆丘方泽,宜以天子制,设宫县之乐、八佾之舞(《通典·乐志一》、《通典》一百四十七)。
移檄诸征镇州郡 西晋 · 苟晞
出处:全晋文
天步艰险,祸难殷流,刘元海造逆于汾阴,石世龙阶乱于三魏,荐食畿甸,覆丧邺都,结垒近郊,仍震兖豫,害三刺史,杀二都督,郡守官长,堙没数十,百姓流离,肝脑涂地。晞以虚薄,负荷国重,是以弭节海隅,援枹曹卫。猥被中诏,委以关东,督统诸军,钦承诏命。克今月二日,当西经济黎阳,即日得荥阳太守丁嶷白事,李恽、陈午等救怀诸军与羯大战,皆见破散。怀城已陷,河内太守裴整为贼所执。宿卫阙乏,天子蒙难,宗庙乏危,甚于累卵。承问之日,忧叹累息。晞以为先王选建明德,庸以服章,所以藩固王室,无俾城坏。是以舟楫不固,齐桓责楚;襄王逼狄,晋文致讨。夫翼奖皇家,宣力本朝,虽蹈汤火,大义所甘。加诸方牧,俱受荣宠,义同毕力,以报国恩。晞虽不武,首启戎行,秣马裹粮,以俟方镇。凡我同盟,宜同赴救。显立名节,在此行矣(《晋书·苟晞传》,又见《十六国春秋》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