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致傅琰书 南齐 · 释玄申
出处:全齐文卷二十六
贫道栖荆累稔,年衰疹积,厌毒人喧,所以远托岷界,卜居斯阜。在广阳之东,去城千步。逶迤长亘,连垒叠岭,岭开四涧,亘列五峰,抱郭怀邑,回望三方,负峦背岳,远瞩九流。以去年四月二十三日创功覆篑,前冬至此,访承尔日正是陛下龙飞之辰。盖闻道配太极者,嘉瑞自显;德同二仪者,神应必彰。所以河洛炳有周之兆,灵石表大晋之征。伏谓兹山之符验,岂非齐帝之灵应邪?檀越奉国情深,至使运属时征,不能忘心,岂能遗事。辄疏《山赞》一篇,以露愚抱。赞曰:
峨峨齐山,诞自幽冥,潜瑞几昔,帝号乃明。岑戴圣字,兆祚休名,峦根云坦,峰岳霞平。规岩拟刹,度岭缔经,创工之日,龙飞紫庭。道侔二仪,四海均清,终天之祚,岳德表灵(《释藏》驱二,《高僧传》八,又尹八。)。
神仙篇 南北朝末隋初 · 卢思道
押齐韵
浮生厌危促(文苑作役。注云。一作促。),名岳共招携。
云轩游紫府,风驷上(文苑作立。注云。一作上。)丹梯。
时见辽东鹤,屡听淮(文苑作和。注云。一作淮。)南鸡。
玉英持作宝,琼实采成蹊。
飞策扬轻电,悬旌耀彩霓。
瑞银光似烛,灵石髓如泥。
寥廓鸾山右,超越(文苑作遥。)凤洲西(文苑云。一作超遥凤渚西。)。
一丸应五色,持此救人(文苑作行。)迷(○文苑英华百九十三。《乐府诗集》六十四。《诗纪》百二十二。)。
弘农清岩曲有磐石可坐宋十一每拂拭待余寄诗赠之 唐 · 田游岩
五言排律 押齐韵
引用典故:琴嵇 啸阮
信彼称灵石,居然狎遁栖。
裴回承翠巘,斌驳带深溪。
夕阴起层岫,清景半虹霓。
风来应啸阮,波动可琴嵇。
仆也颍阳客,望彼空思齐。
傥见山人至,簪蒿且杖藜。
卫州共城县百门陂碑序 武周 · 张元琮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六十
昔者结而为山岳。融而为江海。炎上作苦。实表阳九之德。润下作咸。克明阴八之数。上泄雨露。纯阳流沛之道也。下疏川渎。凝阴润物之理也。是以雨露为长物之本。川渎为润物之宗。故称之以灵长。亦赖之以通济。则知水之为德。其大矣哉。百门陂。案水经出自汲郡共山下。泉流百道。故谓百门。会同于淇。合流于海。鱼盐产利。不可谈悉。尔乃□温夏渔。飞濡漱沫。负偫岩以作固。涵细溜而成广。酌而不竭。挹之弥冲。带苏门以雾杳。望太行而烟接。借如楚国云梦。庐峰太湖。樊邱之隈。小溪抱寒而永注。东海之外。大壑潨流而靡极。亦有昆岭四水。阳山二泉。叙浦见美于郢歌。蓬池久通于汴邑。斯并昭著方册。备经绵世。分派虽众。为利不宏。岂与夫导源迅激。积润潜涌。比魏代之龙号。同汉官之雁名。或以熨升标奇。或以元武为称。仙公卧隐。闻诸抱朴之篇。叔度凝清。出在林宗之论。洎夫洗累荡秽。扬清激浊。所以显乎义也。浴及偫生。滜流万祀。所以昭乎仁也。弱而难胜。即其勇也。变盈流谦。即其智也。以此四德。以利万人。悠悠既凑。滔滔不息。加以背险绝。面形胜。奔流暴洒。层波叠跃。或沷日以收潋。忽因风以作涛。其利也。则商榷畎浍。吐纳疆场。蓄为屯云。泄为行雨。沐时稼以俱就。喜年谷之屡登。其清也。则湛若狐凘。净犹蟾魄。可以洽洗耳之乐。兴濯缨之歌。皎镜不限于冬春。洞澈无隔于深浅。其险也。则仰眄崇岫。俯临遐潭。润壑窈窕而助□葛萝□沈以增峻。其神也。则不行而至。不疾而速。惟慌惟忽。若有若无。祯应克著。休祥閒发。无幽不显。有感必通。祠堂满阴。灵石周险。每至元律既谢。韶阳肇开。紫莺娇春。红萼笑日。申祈者焂来忽往。奠祭者烟交雾集。绮罗缛野。远增芳岁之色。泉濑吟吹。闇合云和之音。乐哉盛哉。抑亦旷古之异迹也。县令曹府君讳怀节。仞宇峻邈。德声昭宣。轩轩霞容。湛湛海量。夙明抚字之要。载绾弦歌之秩。虞君莅俗。已创三科。滕令移风。时兼六县。可谓恺悌君子。人之父母者也。丞齐顗。德量冲远。器业通明。抱信以居忠。养真以凝粹。光八顾之清范。韬七州之敏学。主簿程列。刚毅有断。撝谦自牧。尉王表。霜雪其操。芝兰其芳。尉霍南金。不受私谒。闲于公政。顷以西郊失候。南亩思泽。未浃滂沲之润。尚劳云汉之谣。曹君恤人疾苦。伤时稼穑。躬率僚伍。亲祠庙坛。叩头流涕。拜手启祝曰。怀节滥司铜墨。时属炎阳。思与幽冥。实伫灵祐。若商羊起舞。报以牲牢。如川燕不飞。覆其棼橑。于是樽俎具迾。弦歌三请。下湘君于鳞屋。水马吹泉。期太一于蛟馆。云鱼喷浪。俄而景贶昭发。飞甘骤零。实符三□之请。颇叶一旬之验。或时独云郁起。密雨晦飞。又以启晴。应时获霁。岂不以至诚允切。神道遥徵。故得岁阜人和。风行草偃。休咏盈于道路。美声逸于都鄙。虽复江陵灭焰。缑氏祈日。何以加也。其庙有二。古碑篆隶。磨灭不可复睹。乡望前泗州徐城县尉乐处机获嘉公贾粗光古录事隗允张明张福等。或舄弈簪屦。或优游耕凿。击壤食太平之粟。长歌悦文明之代。佥以为百门之利。千载无易。增修旧烈。不亦可乎。犹恐岁光忽变。灵迹无纪。式刊翠炎。将表鸿休。
赠徐希仁石砚别 中唐 · 卢仝
灵山一片不灵石,手斲成器心所惜。
凤鸟不至池不成,蛟龙乾蟠水空滴。
青松火鍊翠烟凝,寒竹风摇远天碧。
今日赠君离别心,此中至浅造化深。
用之可以过圭璧,弃置还为一片石。
重修公主圣母庙碑记 北宋 · 郭岫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九
盖闻家传孝道,犹得立于义门;国乃昌明,喜合兴于灵庙。即此公主庙者,元基帝子,起自王孙,芝兰住足馨香,松竹故然苍翠。昔自大唐天成二载七月初秋,雨露调匀,稼穑滋茂。当于尖阳山上,石洞崖中,起黑雾濛濛,蝗虫队队。莫不家家忧惧,户户生愁,恐见荒年,怕逢饥馑。遂乃申闻县宰,告白川原,少者无怀生之心,老者抱离乡之恳。当蒙鹰扬军主、灵石县官,聚集群民,虔心祈祷。寻曾得应感,赖公主之灵神也。昨蒙东许村陇西押衙、西许村陇西长史,俱怀信义,能蕴规仪。乡党传四教之人,川原播五常君子。深见堂殿破碎,庙宇凋残,不忍见圣迹荒凉,嗟叹悯灵神寥落,遂乃酾酒造饭,修书遍出乡郊,共谋建造。杪舍资贿,选买良材,拣命班工,克时起立。算无三载,有似撮成,奉羡齐心,皆怀胜事。今者堂殿已就,塑画将终,各抱欣诚,酬愿毕备。其庙也,东隅大岳,西枕长川。听涧水之潺潺,望岭云之绰绰。风韵松而箫韶得听,月上山而玉镜堪观。崖洞幽玄,林亭蓊郁。云游者宜逢仙境,看玩者道似天宫。景置如婺女台前,烟岚胜巫山庙下。岫才非禅象,智昧尅舟,蒙命备文,聊伸赞颂。七言四韵诗曰:
神祇数内最威灵,公主严严先有名。信敬尽闻沾雨露,骄轻多见犯雷霆。曾临无道秦皇灭,也助当今宋帝兴。伏愿阴司高照鉴,好将恩福向乡情。
灵石县尹解九思、县丞王兰。大宋咸平五年月日立。
按:民国《灵石县志》卷一○,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
大宋故尚书户部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赐紫金鱼袋张公墓志铭(并序天禧四年闰十二月) 北宋 · 严儒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六
公讳郁,字文炳,其先范阳人也。洪源灵派,分导九河,服冕乘轩,荣冠四贵。遥遥华胄,有自来矣。高祖已上家牒,因五代乱离亡失,故阙其官讳。曾祖爱,赠尚书左丞。祖旻,赠尚书右丞。并历仕晋、汉朝,以清白传家。考正,赠工部尚书,始事周朝,历官践郎署,陈奇策干世宗,称旨进用,迁工部侍郎,尹开封府事。洎皇宋太祖应天启运,询举异人,擢升户部侍郎。亮直耿介,乃当时之伟人也。公即贰卿第三子也。过庭禀训,励行笃学,偶文明之运,应甲乙之科。至太平兴国二年,太宗皇帝御前登上第,解褐授大理评事,假五品服,通判南剑州。良玉既琢,宛成国器;天骥呈才,爰骋逸躅。莅职踰期岁,计使奏其能,就转赞善大夫,移通守于姑熟郡。盖以素负时才,敏于吏干。视事听讼,通于神明;令闻嘉声,浃于朝野。秩满入觐,考绩陟明,转太常丞。俄迁左正言、三司户部推官、锡银章朱绂以旌之。后因上言邦计泉货登耗之利,上信之,遽迁三司盐铁判官。精勤勿懈于位,上遵圣寄;公直不畏强禦,颇有父风。改授都官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仍赐金紫以贵之。公祗谨君命,振举朝纲。台阁之事未秩者,必按典据而兴举之;表著之位失度者,不避权贵而弹射之。屡陈章奏,皆契宸襟,上嘉叹其称职,转户部郎中,仍旧知杂,出内府钱贰佰万以赉之。倏婴疾苶,伏枕踰旬。特宣尚药,分给御膳,示忧轸于圣怀也。寝疾不瘳,于淳化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终于东京私第,享年四十三。先皇帝闻而震悼久之,命赙赠踰于常等。诸孤以大事未利,权窆于西京永安寺。夫人梁氏,即翰林学士、工部侍郎周翰之长女也,婉淑宜室,四德具修,累加邑封,先公而殁。生二男二女:长行成,藉资荫累任令录。次子行先,幼而颖悟,美秀有文;至大中祥符八年,御前登进士第,初任坊州军事推官,移任梁山军判官兼通判。长女先适进士牛颖,幼女后适荆南府法曹边易从。次子行先以游宦流离,霜露兴感,于任所沥血,上章告假,归洛襄事,圣旨俞允。即以天禧四年闰十二月二十七日迁先君郎中之灵,同先妣夫人宅于洛阳县平洛乡杜泽村,祔尚书茔之右,从龟筮之吉礼也。呜呼,公风标整峻,识度渊博,寡言慎行,动守礼法,有君子之德也。刚毅忠鲠,进由道义,嫉彼回邪,好是方洁,有直人之风也。至若章疏文论之应用,缘情体物之制作,咸编诸家集,多播在人口,当代为儒宗者许之,亦圣朝文章之士也。惟痛其景命不融,亦古贤多有遗恨。然身虽殁而有称于世,幸且不朽矣。儒顷辱公一顾之称奖,公之次子今为儒之从事,恳请论撰懿烈,不获让,书志而铭曰:
堂堂张公,其仪有则。文学政事,芳猷允塞。畴庸会府,精勤厎绩。糺缪霜台,振扬称职。方隆天眷,俄告疾殛。其如命何,倾朝痛惜。自捐馆舍,未卜窀穸。日月云迈,星霜屡易。贤人有后,庆垂世德。孝子奉先,怀于罔极。迁附考妣,同归封域。爰勒铭于泉扃兮,庶永旌于灵石。
按:《芒洛冢墓遗文》四编。又见国家图书馆藏拓片·章专一二○一。
永福寺藏经记 北宋 · 文彦博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八、雍正《山西通志》卷一六八
彦博蒙祖祢之馀庆,被过庭之严训,遭遇圣时,早登科级,骤叨进用,□□藩辅过四十年。庆历中忝爰立□恩,得立家庙四世于西京。又高祖坟在汾州灵石、介休二县,父母坟在西京伊阙县,皆在。有奉坟僧院,各得赐额曰「永福」、「教忠」、「积庆」,得拨放童行。泽及大臣之家,至优至厚,以至子孙,敢不克荷?内介休空王西院、西京资圣院乃因旧院,已各有藏经,惟永福、教忠院近特舍俸赐金帛,各置经一大藏付逐院收掌,逐时看转,以克资荐。本院主首、知事僧精严护持,不得少有损失。
按:嘉庆《介休县志》卷一二,嘉庆二十四年刻本。
赠尚书祠部员外郎文府君墓志铭 北宋 · 文彦博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九、《文潞公文集》卷一二、乾隆《汾州府志》卷二八、嘉庆《介休县志》卷一二、光绪《山西通志》卷九九 创作地点: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
夫水之有原,原出之深者,其流长;人之本祖,祖德之厚者,其嗣昌。噫!原深而德厚者,见之于吾祖祠部府君矣。府君讳锐,字挺之,本姓敬,当晋室,以犯高祖御名,改赐今姓,取文之象也。至圣朝,以避翼祖庙讳,遂不复旧。有妫之裔,迁育于姜,子完之孙,以谥为姓,自时厥后,胄绪益蕃。或占数于平阳,或派居于蒲坂。八代祖、太尉平阳王有大勋力于中宗,载于国书,可以复视。高祖晤,大和中由鸿胪丞辟北都留守判官。曾王父穟时,以明经中第,守汾州参军。未几,留判归老于西河,参军荣侍于膝下。且又嘉是山水,乐其土风,乃自河东县之同果里徙居于是。故府君今为西河介休县人也。王父沼,泽州录事参军。烈考崇远,长兴中守辽州平城簿,与晋高祖有丰沛之旧。天福初,龙兴大夏,凤起晋阳,遂以协赞之功,亟升出宰之任,授代州崞县令,稍迁并州太谷县令。虽幄中之助居多,而绵上之封盖薄。方将偕隐,以保天和,属刘氏偏霸于太原,选用俊贤,縻以要职。而又两宰剧县,载更郡辖,而考终于家。有子二人,其长蚤亡,府君即其次也。始以荫补郊社署丞,寻辟石州军事推官。太平兴国中,武车载驾,王师有征,后主率并民因垒。太宗皇帝霈阳春之泽,封归命之侯,凡刘氏之旧臣,率度材而被用。时府君方以疾退,便于家居,且以颐养为怀,无复出处之意。虽诏书搜访,州司敦遣,竟以疾辞,不克上道。常以杖履浮沉于乡里,颇用文酒燕乐于友朋,故与进士温梦说、诗僧崇果、绍休辈有世外莫逆之契。药喜弗验,坏梁斯及。以至道二年九月三日启手足于晋陵里之第,享年五十有三。府君始娶王氏,故户部郎中丕之女也。生庆善之门,禀柔懿之德,天夺其算,先府君而亡。有子三人:长曰洎,今为司勋员外郎、荆湖南路转运使。次曰淳,郊社斋郎。次曰渊,未仕而亡。有女一人,适史氏。再娶郭氏,有子一人,曰渭。府君以长子之登朝遘庆,凡四追命为尚书祠曹员外郎,夫人追封临沂县太君。洎娶耿氏,有子一人,曰彦博,即府君之嫡孙。天圣五年春登进士甲科,今为殿中丞、知并州榆次县,权倅西河郡事。而耿氏蚤亡,亦以彦博预殿闺之引籍,遘农坛之展礼,得援恩例追封扶风县君。再娶申氏,封永乐县君。有子一人,曰彦若,应进士举。有女二人,长适将作监主簿鞠齐卿,故天章阁待制咏之子也;次适进士成伟,殿中丞元吉之子。府君之次男淳,始娶郭氏、冀氏,皆蚤亡,今娶武氏,有子四人:长曰彦先,次曰彦国,其次皆幼。渭娶王氏。斯皆府君贻谋积德之至厚,故子孙锡美流光之寖昌也。彦博之生也后,不获逮事,捧遗砚以出涕,瞻画像而下榻。尝立侍于父、叔,因习闻于话言。曰:惟府君局量闳深,性资端厚,信行著于乡党,仁爱洽于族姻。希蜀严之沉冥,达羲《易》之素履。善教诸子,俾绍家声。尝曰:「扶阳之门,满籯非宝;刘氏之室,七业俱成。吾素志也,尔曹勉之」。惟以清白传家,不以业产为事。识者以府君为林宗、干木,西河之后出也,所不至者寿尔。府君弃代之年,权窆于里第之西原。今岁在作噩,利即真宅,即以明道二年十月十七日己酉得吉卜于灵石县之孝义原。祖母临沂太君,先葬于介休县之西原,陪祖考之旧封,松槚美茂,不复迁祔,从古礼也(《礼》曰:「铭者称先祖之美,旌孝孙之心也。」庸刻沈础,以识佳城。铭曰:)。
王父之德,柔嘉维则。行有枝叶,信著金石。州党胥化,宗姻是式。跌宕文石,涵泳典籍。美璞中存,含华内蕴。道屈当世,庆流后昆。祠曹追命,密印推恩。绵山南峙,汾流东㳽。吁嗟佳城,兹焉宁止。圆石勒铭,徽音无已。
唐吕州普济寺碑跋(〔贞观二年许敬宗撰〕)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三、《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三八、《集古录》卷五、《六一题跋》卷五
右《吕州普济寺碑》。吕州者霍邑也,唐高祖义兵起太原,始破宋老生于此。义宁元年,乃以霍邑、赵城、汾西、灵石四县置霍山郡,武德元年更曰吕州,太宗十七年遂废也。
和阎寺丞海云寺 北宋 · 范镇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春日金田驩且哗,始因民俗好纷奢。
管弦齐奏喧闻野,莺燕高飞不在花。
雕槛凭时见城郭,回廊行处有烟霞。
方塘灵石从来信,不独当年太守誇。
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 其七十八 灵石山 北宋 · 郭祥正
五言绝句 押侵韵
灵石山前路,山深寺更深。
不知明月去,空惜白云沉。
虎跑泉(补编) 北宋 · 苏轼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虎跑泉
金沙泉涌雪涛香,洒作醍醐大地凉。
倒浸九天河影白,遥通百谷海声长。
僧来汲月归灵石,人到寻源宿上方。
更续《茶经》校奇品,山瓢留待羽仙尝。
乞子圭师号状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七七、《苏文忠公全集》卷三一、《咸淳临安志》卷三三、嘉靖《仁和县志》卷六、《古今图书集成》坤舆典卷四一、康熙《钱塘县志》卷三四、光绪《西湖志》卷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元祐五年十二月日,龙图阁学士、左朝奉郎、知杭州苏轼状奏:勘会杭州平陆,本江海故地,惟附山乃有甘泉,其馀井皆咸苦。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其后白居易亦治湖浚井,以足民用。嘉祐中,知州沈遘增置一大井,在美俗坊,今谓之沈公井,最得要地。四远取汲,而创始灭裂,水常不应。至熙宁中,六井与沈公井,例皆废坏。知州陈襄选差僧仲文、子圭、如正、思坦四人,董治其事。修完既毕,岁适大旱,民足于水,为利甚博。臣为通判,亲见其事。经今十八年,沈公井复坏,终岁枯涸,居民去水远者,率以七八钱买水一斛,而军营尤以为苦。臣寻访求熙宁中修井四僧,而三人已亡,独子圭在,年已七十,精力不衰。问沈公井复坏之由,子圭云:熙宁中虽已修完,然不免以竹为管,易致废坏。遂擘画用瓦筒盛以石槽,底盖坚厚,锢捍周密,水既足用,永无坏理。又于六井中控引馀波,至仁和门外,及威果、雄节等指挥五营之间,创为二井,皆自来去井最远难得水处。西湖甘水,殆遍一城,军民相庆。若非子圭心力才干,无缘成就。缘子圭先已蒙恩赐紫,欲乞特赐一师号,以旌其能者。右臣体问得灵石多福院僧子圭,委有戒行,自熙宁中及今,两次选差修井,营干劳苦,不避风雨,显有成效。如蒙圣恩赐一师号,即乞以惠迁为号,取《易》所谓「井居其所而迁」之义。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瑜上人自灵石来求鸣玉轩诗会予断作语复决堤作一首 北宋 · 释德洪
创作地点: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
求鸣玉轩诗,会予断作语。
道人去我久,书问且不数。
闻余窜南荒,惊悸日枯削。
安知跨大海,往返如入郭。
譬如人弄潮,覆却甚自若。
旁多聚观者,缩项胆为落。
僻居少过从,閒庭堕斗雀。
手倦失轻纨,扣门谁剥啄。
开关忽见之,但觉瘦矍铄。
立谈慰良苦,兀坐叙契阔。
谁持稻田衣,包此剪翎鹤。
远来殊可念,此意重山岳。
悃愊见无华,语论出棱角。
为余三日留,颇觉解寂寞。
忽然欲归去,破裓不容捉。
想见历千峰,细路如遗索。
相寻固自佳,乞诗亦不恶。
而余病多语,方以默为药。
寄声灵石山,“诗当替余作”。
便觉鸣玉轩,跳波惊夜壑。
送灵石修造 南宋 · 释慧空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七部
灵石有殿不知年,日炙风吹太可怜。
今日诸郎争著力,要令突兀在人前。
人前莫作土木见,八面浑无刀斧痕。
似此殿成安底佛,释迦弥勒是他孙。
超览堂记 南宋 · 毛幵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七一、民国《衢县志》卷一七、雍正《浙江通志》卷四八、嘉庆《西安县志》卷四七、光绪《衢州府志》卷五、清漾毛氏族谱
信安山水奇秀,甲于旁郡,而守居又跨据龟峰之上,环境诸山,宜若可以周览而坐致。其北山盖甚远,隐隐如图画中所见。南山为最近,反蔽于谯门之楼屋,昧昧然不快于心目,其来已久。前守有欲为阁道,起前庭属之门者,卒病其难而止。今太守吴兴施公临郡之期年,德惠既孚,民讼希少。暇日步过东山堂,前乡若堆阜,崛起数仞,上可容百人,椔翳之墟,蛇鼠之囿,因命剪而除焉。既蠲既夷,仰而望之,则万峰闯然出于林木之杪,高者下者,乡者背者,前者却者,锐者平者,如游龙者,如色云者,缭者如屏,峙者如壁,角秀争雄,表里呈露。乃若风雨晦明,寒燠惨舒之变,頫仰万殊,虽渊、云之藻思,顾、陆之笔精,犹将应酬不暇,盖古今之胜概尽于此矣。其下广野平川,一俯千里。近则连抱之木,竦干垂阴,庇映左右,乃作新之以为观游。而其南为延宇,植槛冯虚,层轩溯风,亢爽闳宽,四达如一,前可以容宾豆,中可以便燕休。既成,遂以「超览」名之。其旁积壤成规,高可隐射。又为亭曰「月坡」,不逮户牖之间,几席之上,飘然若决浮云,撠胶葛,抟扶摇而上征,而游乎埃𡏖之外也。予既从公升焉,而公求文为记。予叹而言曰:凡天下尤物,必待高世绝俗之士然后出之。故虽日接于耳目,或邈若楚越之异;虽幽僻辽远,或举为吾度内之有。是皆理不足怪,而废兴隐显,抑亦有数存焉耳。况此咫尺之地,鞠为荒濊,旷千百年,更二千石几何人矣,卒莫之顾,而一旦化为碧瓦丹楹、瑰伟绝特之观,夫岂偶然也哉?非造物者之深藏固护,命以遗其人耶?郡即故姑蔑之区,太末之壤,东望九峰,西瞻灵石,南临樵谷,仙圣之所游也,神灵之所隩也,有道者之所隐也。故其君子多亢言而厉行,易知而难狎,犹有古之遗风也。尝试登堂而招之曰:今复有肥遁之高,处子之秀,被褐怀宝,考槃涧阿,往而不反者欤!明天子在上,贤太守治行如古循吏,盍亦离蔬释蹻,惠然肯来,使宾主之美有见于后世欤!斯堂之设,所以舍盖公而礼徐稚也,庸讵知公之意不在于是乎?遂书以记之。
送司马季思通守沿檄天台二首 其二 宋 · 谢伋
五言律诗 押萧韵
灵石山头路,君应访药寮。
竹阴千个密,松色数章乔。
季弟方从政,孤僧伴采樵。
为言心已往,不待楚词招。
题大像 宋 · 王易简
□□未生时,先有此石岩。
一从下生已,□□□□□。
初发混沌窍,吐尽龙宫函。
嗟□□□□,巍坐当空嵌。
按足大地动,□□□魔芟。
丹青架楼阁,仅免苔藓缄。
上方见顶相,下方仰裙衫。
谁如福智人,独脱神鬼监。
龛灯集烟耀,天花坠云衔。
我行岂不遥,迫此十口馋。
叩门觅津梁,忽睹大力帆。
善哉此方俗,不解走巫咸。
仰佛何拳拳,盥佛何掺掺。
灵石兆三生,神感浃至诚。
我出唁佛语,谁能知圣凡(《宋诗纪事补遗》卷五六引石刻)。
松源禅师塔铭 南宋 · 陆游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五三、《渭南文集》卷四○、《吴都法乘》卷五上之下、《增修云林寺志》卷五
松源禅师名崇岳,生于处州龙泉之松源吴氏,故因以自号。自幼时,已卓荦不群,处群儿中,未尝嬉宕。稍长,闻出世法,慕向之。年二十三,弃家,衣扫塔服,受五戒于天明寺首造灵石妙禅师。继见大慧杲禅师于径山,久之,大慧升堂,称蒋山应庵华公为人径捷。师闻之,不待旦而行。既至,入室未契,退愈自奋励。中夜,自举狗子无佛性话,豁然有得,即以扣应庵,举庵世尊有密语,迦叶不覆藏,师云钝置和尚,应庵厉声一喝。自是朝夕咨请,应庵大喜,以为法器,说偈劝使祝发,栋梁吾道。隆兴二年,师始得度于临安西湖白莲精舍。自是遍历江浙诸大老之门,罕当其意,乃浮海入闽,见乾元木庵永禅师。一日辞木庵,欲往黄檗。木庵举有句无句,如藤倚树,师云:「裂破」。木庵云:「琅琊道好一堆烂柴聻」。师云:「矢上加尖」。如是应酬数反,木庵云:「老兄下语,老僧不过如此,只是未在。他日拂柄在手,为人不得,验人不得」。师云:「为人者,使博地凡夫一超入圣域,固难矣。验人者,打向面前过,不待开口,已知渠骨髓,何难之有」。木庵举手云:「明明向汝道,开口不在舌头上,后当自知」。逾年,见密庵于衢之西山,随问即答。密庵微笑曰:「黄杨禅尔」。师切于明道,至忘寝食。密庵移住蒋山、华藏、径山、皆从之。一日,密庵入室次,问傍僧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师侍侧,豁然大悟,乃云:「今日方会木庵道,开口不在舌头上」。自是机辩纵横,锋不可触。木庵又迁灵隐,遂命师为堂中第一座。旋出世于平江澄照,为密庵嗣,迁江阴之光孝,无为之冶父,饶之荐福,明之香山,平江之虎丘,皆天下名山。惟冶父最寂寞,又以火废,师一临之,四方名衲踵至,栋宇亦大兴,人谓师能使所居山大。庆元丁巳年,适灵隐虚席,佥曰:「安得岳公来乎」?果被旨以畀师,欢声如潮。居六年,道盛行,得法者众,法席为一时冠。而师有栖隐之志,即上章乞罢住持事。上察其诚,许之。退居东庵。俄属微疾,犹不少废倡道,忽垂一则语以验学者曰:「有力量人,为甚么抬脚不起,开口不在舌头上」?又贻书嗣法香山光睦、云居善开,传以大法。因书偈曰:「来无所来,去无所去。瞥转玄关,佛祖罔措」。跏趺而寂,实嘉泰二年八月四日也。得年七十有一,坐夏四十,奉全身塔于北高峰之原。塔成之四年,香山遣其侍者道孚以铭属某。某方谢事居镜湖上,年过八十,病卧一榻,得书,不觉起立曰:「亡友临川李德远浩实闻道于应庵,盖与密庵同参。李德远每与某谈参问悟入时机缘言句,率常达旦。今读师语,峻峭崷崒,下临云雨,如立千仞之华山。蹴天驾空,骇心眩目,如钱塘海门之涛;虎豹股栗,屋瓦震动,如汉军昆阳之战。追思德远所言,然后知师真临济正宗,应庵、密庵之真子孙也。铭曰:
临济一宗,先佛正传。应庵父子,以一口吞。金圈栗蓬,晚授松源。松源初心,论劫参禅。于一笑中,疾雷破山,坐八道场,众如涛澜。金镞脱手,碎首裂肝。彼昏何智,万里铁关。后十大劫,摧山湮川。法力所持,此塔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