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正文
奏免张放 西汉 · 薛宣
 出处:全汉文 卷四十七
骄蹇纵恣,奢淫不制。
侍御史修等四人奉使家逐名捕贼,时见在,奴从者闭门,设兵弩射吏,距使者不肯内。
知男子李游君欲献女,使乐府音监景武强求不得,使奴康等之其家,贼伤三人。
又以县官事怨乐府游侥莽,而使大奴骏等四十馀人群党盛兵弩,白昼入乐府攻射官寺,缚束长吏子弟,斫破器物,宫中皆奔走伏匿。
莽自髡钳,衣赭衣,及守令史调等,皆徒跣叩头谢乃止。
奴从者支属并乘权势为暴虐,至求吏妻不得,杀其夫,或恚一人,妄杀其亲属,辄亡入第,不得,幸得勿治。
放行轻薄,连犯大恶,有感动阴阳之咎,为臣不忠首,罪名虽显,前蒙恩。
骄逸悖理,与背畔无异,臣子之恶,莫大于是,不宜宿卫在位。
臣请免放归国,以销众邪之萌,厌海内之心(《汉书·张汤附传》:丞相宣、御史大夫方进奏。)
史丹武阳侯鸿嘉元年 西汉 · 汉成帝
 出处:全汉文 卷八
夫褒有德,赏元功,古今通义也。
左将军丹往时导朕以忠正,秉义醇壹,旧德茂焉。
其封武阳侯,国东海郯武强聚,户千一百(《汉书·史丹传》)
风俗通义佚文卷:氏姓下 其一百五十一 东汉 · 应劭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
武强氏。
汉武强侯王梁,其后因封为氏(《广韵》九麌)
魏鼓吹曲十二曲 其四 官渡 曹魏 · 缪袭
改汉上之回为克官渡。言曹公与袁绍战。破之于官渡也。
克绍官渡由白马,僵尸流血被原野。
贼众如犬羊,王师尚寡沙堆傍。
风飞扬,转战不利士卒伤。
今日不胜后何望,土山地道不可当,卒胜大捷震冀方。
屠城破邑,神武遂(同上)
尚书武强侯卢府君 西晋 · 卢谌
 出处:全晋文卷三十四
罪重五岳,衅深四海,身不灰灭,延于家门。
方今斩焉在疚,死亡无日,大惧先意遗烈,将坠乎地,罔极之哀,终不宣写,是以忍在草士之中,撰述平素之迹。
笃生我君,天挺贤俊。
弘阐大风,光隆洪胤。
蔚矣其姿,绰乎其韵。
天不子晋,厄运时臻。
阳九之会,虽圣莫振。
君实振惶,国难是图。
跋履山川,东征西徂。
方协遐任,言复皇舆。
不见楚申,致命郢都。
往古来今,自远及近。
凡在丧亲,犹思俱殒。
况我荼毒,靡经不尽。
日月逾迈,寒暑代迁。
恩慈弥远,穷思日缠。
撰述遗迹,临文烦冤(《艺文类聚》四十八,案:字子道,钦弟挺之子,封武强候,永嘉末尚书。)
比丘大戒序 前秦 · 释道安
 出处:全晋文
世尊立教,法有三焉:一者戒律也,二者禅定也,三者智慧也。
斯三者,至道之由户,泥洹之关要也;
戒者,断三恶之干将也;
禅者,绝分散之利器也;
慧者,齐药病之妙医也。
具此三者,于取道乎何有也?
夫然,用之有次,在家出家,莫不始戒以为基址也。
何者?
戒虽检形,形乃百行舟舆也,须臾不矜不庄,则伤戒之心入矣。
伤戒之心入,而后欲求不入三恶道,未所前闻也。
故如来举为三藏之首也。
外国重律,每寺立持律,日月相率说戒,说戒之日,终夜达晓,讽乎切教,以相维摄,犯律必弹,如鹰隼之逐鸟雀也。
大法东流,其日未远,我之诸师,始秦受戒,又乏译人,考校者鲜,先人所传,相承谓是,至澄和上多所正焉。
余昔在邺,少习其事,未及检戒,遂遇世乱,每以怏怏不尽于此。
至岁在鹑火,自襄阳至关右,见外国道人昙摩侍讽《阿毗昙》,于律特善,遂令凉州沙门竺佛念写其梵文,道贤为译,慧常笔受,径夏渐冬,其文乃讫。
考前常行世戒,其谬多矣,或殊失旨,或粗举意。
昔从武遂法潜得一部戒,其言烦直,意常恨之。
而今侍戒规矩与同,犹如合符,出门应辙也,然后乃知淡乎无味,乃直道味也。
而嫌其丁宁,文多反复称,即命慧常,令斥重去复。
常乃避席谓:“大不宜尔!
戒犹礼也,礼执而不诵,重先制也,慎举止也。
戒乃径广长舌相三达心制,八辈圣士珍之宝之,师师相付,一言乖本,有逐无赦。
外国持律其事实尔。
此土《尚书》,及与《河》《洛》,其文朴质,无敢措手,明祗先王之法言而慎神命也,何至佛戒,圣贤所贵,而可改之以从方言乎?
恐失四依不严之教也。
与其巧便,宁守雅正。
译梵为秦,东教之士,犹或非之,愿不刊削,以从饰也”。
众咸称善。
于是案梵文书,唯有言倒时从顺耳,前出戒十三事中,起室与檀越议,三十事中至大姓家及绮红锦绣衣及七因缘法,如斯之比,失旨多矣。
将来学者,审欲求先圣雅言者,宜详揽焉。
诸出为秦言便约不烦者,皆蒲萄酒之被水者也。
外国云戒有七篇,而前出戒皆八篇。
今戒七悔过,后曰尸叉罽赖尼,尸叉罽赖尼有百七事明也。
如斯则七篇矣。
又侍尸叉罽赖尼有百一十事,余嫌其多。
侍曰:“我持律许口受,十事一记,无长也”。
寻僧纯在丘慈国佛陀舌弥许得比丘尼大戒来,出之正与侍同,百有一十尔,乃知其审不多也。
然则比丘戒不止二百五十,阿夷戒不止五百也(《释藏》百一)”。
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 北周 · 庾信
 出处:全后周文卷十四
公讳弘,字广略原州长城县人也。
本姓田氏
虞宾在位,基于揖让之风;
凤凰于飞,绍于亲贤之国。
论其继世之功,则狄城有庙;
序其移家之治,则长陵有碑。
况复高庙上书,小车而对汉王(《艺文类聚》作「祖」)
聊城祭鸟长岳(《艺文类聚》作「兵」)而驱燕将。
公以胎教之月,岁德在寅;
载诞之辰,星精出昴。
是以月中生树,童子知言,水上浮瓜,青衿不戏。
既而受书黄石,意在王者之图;
挥剑白猿,心存霸国之用。
魏永安中,任子都督,翻原州城,受陇西节度
于时洛邑乱离,当涂危逼。
礼乐征伐,不出于天子;
举贤诛暴,实在于强臣。
太祖文皇帝始创霸功,初勤王室,秣马蒐乘,誓众太原
公仗剑辕门,粗谋当世。
随何远至,实释汉帝之忧;
许攸夜来即定曹王之业。
永熙中,奉迎魏武帝入关,封鹑阴县开国子,邑五百户。
太祖以自著铁甲赐公,云:「天下若定,还将此甲示寡人」。
白水良剑,罢朝而赠陈宠
青骊善马,回军而赐李忠
并经舆服,足为连类。
大统三年转帅都督,进爵为公。
十四年使持节都督原州诸军事原州刺史
仙人重返,更入桂阳之城;
龙种复归,还寻白沙之路。
公此衣锦,乡里荣之。
侍从太祖,战河桥,复弘农,解华山围,平沙苑阵,必有元勋,常蒙别赏。
太祖同州,文武并集,号令云:「人人如纥干弘尽心,天下岂不早定」。
即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魏元年骠骑大将军开府
祈连犹远,即受冠军之侯;
沙漠未开,先置长平之府。
梁信刺史萧韶宁州刺史谯淹等,犹处永安,称兵渔阳
公受命中军,迅流下濑,遂得朝发白帝,暮宿江陵,猿啸不惊,鸡鸣即定。
西平反羌,本有渔阳之勇;
凤州叛氐,又习仇池之气。
公摧锋直上,白刃交前,万死一决,凶徒多溃。
身被一百余箭,伤肉破骨者九疮。
马被十槊。
布布申上,朝廷壮焉。
葛屦纠纠,魏有去旧之歌,零露瀼瀼,周受惟新之命。
进爵封雁门郡公食邑通前二千七百户。
保定元年使持节都督岷州诸军事岷州刺史
陇头流水,延望秦关;
种上峨眉,犹通蜀道。
公不发私书,不燃官烛,兽则相负渡江,虫则相衔出境。
四年大将军,余官如故。
卫青受诏,未入玉门之关;
窥宪当官,犹在燕山之下。
公之此授,差无惭德。
浑王叛换,梗我西疆,宕羌首窜,藩篱携贰。
公受脤于社,偏师远袭,扬旌龙涸,系马甘
二十五王,靡旗乱辙;
七十六栅,鹑奔雉窜
既蒙用命之赏,乃奉旋师之乐。
天和二年,被使南征,带甲百万,轴舻千里,江源水起,海若乘流,舡官之城,登巢悬爨,兵习流,长驱战舰,风灰箭火,倏忽凌城
公以白羽麾军,朱丝度水,七十余日,始得解衣。
朝廷以晋克夏阳,先通灭虢之政;
秦开武遂,始问吞韩之谋。
是以驰传追公,以为仁寿城主。
齐将段孝先、斛律明月,出军定陇,以为宜阳之援。
公背各水而面熊山,阵中军而疏行首,乘机一战,宜阳衔璧。
增封五百户,进柱国大将军
司勋之册也。
建德元年大司空二年少保
姬朝三列,少保为前,炎正五官之城冬官为北。
频烦宠命,是谓能贤。
三年使持节都督襄、、昌、丰、唐、蔡六州诸军事襄州刺史
江汉之间,不惊鸡犬,樊襄之下,更多冠盖。
既而三湘辽远,时鵩入五溪卑湿,或见鸢飞。
旧疾增加,薨于州镇。
天子画凌烟之阁,言念旧臣;
平乐之宫,实思贤傅。
有诏赠某官,礼也。
即以四年四月二十五日归葬于原州高平镇山
属国玄甲,轻车介士,一依霍骠骑之礼,卫将军之葬,呜呼盛哉!
公入仕四十五年,身经一百六战。
通中陷刃,疾甚曹参
刮骨傅药,事多关羽
而风神果勇,仪表沉雄,事亲无隐无犯。
学不专经,略观书籍;
兵无师古,自得纵横。
青乌甲乙之占,白马星辰之变,九宫推步,三门起伏,天弧射法,太乙营图,并皆成诵在心,若指诸掌。
青犊之兵,甚有秘计;
烧乌巢之米,本无遗策
西零贼退,屈指可知;
南郡兵回,插标而待。
常愿执金鼓而问吴王,横雕戈而返齐地,有志不就,忠贞死焉。
世子恭等,孝惟纯深,居丧过礼。
对其苫寝,则梓树寒生;
闻其悲泣,则巢禽夜下。
呜呼哀哉!
乃为铭曰:
天齐水合,日观山连。
兵强东楚,地远西燕
五卿咸正,三王并贤。
灵龙理起。
燧象还燃。
自天之德,乃祖乃父。
维岳降神及甫。
北门梁栋,西州云雨。
勇慑燕城,名题汉柱。
公始青衿,风神世载
猛兽不惊,家禽能对。
剑学千门,书观六代。
有竭忠贞,无遐敬爱。
乃数军实,乃握兵符。
浇沙成垒,聚石成图。
风云顺逆,营阵孤虚。
灵雨钲鸣,爟火飞孤。
淮阴受册,车骑登坛。
公为上将,有此同官。
下江烧楚,上地吞韩。
推功玉案,定策珠盘。
天有三阶,公承其命。
国有六卿,公从其政。
台曜偕辉,槐庭重映。
匡赞七德,谟猷八柄。
腹满精神,心开明镜。
伏波受脤,楼船推毂,东道未从,南征不复。
饮丹有井,浇泉无菊。
功存柳林,身在樠木。
移茵反葬,提柩山行。
刍灵陇水,哀挽长城。
山如北邙,树似东平
松门石起,碑字金生。
眇眇山河,茕茕胤子。
泣血徒步,夺菠千里。
孝水先枯。
悲云即起。
世数存没,哀荣终始(《文苑英华》九百五,又略见《艺文类聚》四十六)
周陇右总管长史少保豆卢公神道碑 北周 · 庾信
 出处:全后周文卷十五
群讳恩,字永恩昌黎徒河人本姓慕容燕文明帝皝之后也。
朝鲜箕子之封,孤竹伯夷之国,汉有四城,秦为一候。
其先保姓受氏,初存柳城之功;
开国承家,始静辽阳之乱。
自天市星妖,连、津兵覆,尚书府君改姓豆卢,筮仕于魏。
祖什伐,左将军魏文成皇帝直寝。
父苌,少以雄略知名,不幸早世。
周朝以公兄弟佐命,义存追远,保定二年,有诏赠柱国大将军涪陵郡
是知春雨润木,自叶流根;
西伯行庆,推存及没。
公以山岳精灵,星辰秀异,气侔钟鼎,声感风云。
猛虎震地,七岁不惊;
羝羊触藩,九龄能对。
太祖文皇帝乘时拨乱,奄有霸业。
颍川从我,旧爱无忘;
舂陵故人,相知唯厚。
普太二年,关西建义,授殄寇将军
奉迎大驾,赐封新兴县伯,邑五百户。
新安之阵,还移杨仆之关;
弘农之围,更入刘昆之郡。
援桴并辔,并预前驱,大统三年
有沙菀之战。
四年,有河桥之役。
介胄虮虱,戎马生郊
公灵变逾长,风飙更勇,隐若敌国,差强人意
授龙襄将军中散大夫
八年,授直寝、右亲信都督,寻转大都督,加通直常侍
十六年,授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魏前元提,授骠骑大将军开府信负三司
邓骘汉朝亲戚,始处中台
黄权魏国功臣,初登上将
公频烦宠授,朝野为荣。
三年,都督成州诸军事成州刺史,寻加侍中
外总连帅,威振百城;
内参常伯,荣高八舍
于时陇坻黠羌,时穿上谷榆中群盗,或降水渔阳
公卷甲星驰,长驱千骑。
回洛凶徒,望风草靡;
瓜州豪杰、束手归军。
魏后元年改封龙支县侯
三年,朝廷使大将军、安政公随突厥天□及吐谷浑国
河湟二州,烧当□□公领骑五千,以为戎防,东通丹镇,西望白兰,关塞无尘,公之力也。
周元年都督鄯州诸军事鄯州刺史,其年改封沃野县开国公食邑一千户,二年授陇右总管府长史
武成元年都督利、涉、文三州诸军事利州刺史
五年,兵破文州杨陈蛮,仍平泸水
保定元年秋将兵破巴州恒杨獌獠。
度泸五月,葛亮有深入之兵;
长坂九回,王尊有忠臣之路。
霜雹不惊,水草无乏,天幸将军,斯之谓矣。
其年授司会
八法斯掌,九赋是均,事总岁成,功参月要。
三年,还,授陇右总管府长史
公屡弼英蕃,频相大府。
北海入朝,仰以对问;
东平谒帝,因而定礼。
遂使马首怀燕,不无乐毅,蕃臣拟汉,或多田叔
楚国公,以参和挹让庄赞乐推,建国开都,奄荒南服,求以先封武阳郡三千户益公沃野之封。
朝廷以兄弟相让,不无前史,推恩分邑,有诏许焉,增邑并前合四千七百户。
既而六气相犯,五声相触,灵寿不终,游魂且变,薨于官舍,春秋五十八。
诏赠少保,幽、冀、定、相等五州诸军事幽州刺史谥曰敬公,礼也。
天和元年二月六日葬于咸阳洪渎川。
大夫墓树以,诸侯坟高于雉。
呜呼哀哉!
公资忠履孝,蕴义怀仁直干百寻,澄波千顷,留心职任,爱玩图籍。
官曹案牍,未尝烦委;
戎马交驰,不妨余裕。
兄弟公侯,国朝亲戚,宜春有汤沐之盛,濯龙无流水之讥。
渭南千亩之,尚惧满盈;
咸阳二顷之田,常思止足。
立身则十世可宥,遗子一经而已。
刺史贾逵之碑,既生金
将军卫青之墓,方留石麟。
铭曰:
朝鲜建国,孤竹为君。
地称高柳,山名密云。
辽阳裂,武遂秦分。
宝圭世胄,雕戈旧勋。
名称宾实,言谓身文。
挺此含章,降兹岐嶷。
有犯无隐,王道正直。
唯爱唯敬,永成悦色。
枕籍礼闱,留连学植。
策参帷帐,功披荆棘。
韩阵挥戈,齐城凭轼。
豹徽乃建,龙韬同启。
校战岐阳,申威陇坻
城垒画地,山川聚米。
上马谕书,上马谕书,临戎习礼。
贾复开营,廉公屈体。
从容傅会,占对造请。
用此廉平,终兹宽猛。
绿林兵息,潢池盗静。
名振赤山,威高青岭。
玄兽浮河,飞螟出境。
灾气生陇,毒水侵泾。
朝倾地镇,夜落台星,石坛承祀,丰碑颂灵。
渭城高柏,昌陵下亭。
须知地市,为读山铭(碑本,《艺文类聚》五十,《文苑英华》九百二十五)
执奏裴景仙狱表 其一 第一表 唐 · 李朝隐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三十六
臣某言。伏见武强县裴景仙。
犯乞取赃至五千匹。事发逃走。
奉敕令集众决杀。伏以景仙缘乞取犯赃。
罪不至死。又其曾祖故司空寂。
往属缔构。首预元勋。
载初年中。家陷非罪。
凡有兄弟。皆被诛夷。
惟景仙独存。今见承嗣
据赃未当死坐。准犯犹入请条。
十代宥贤。功实宜录。
一门绝祀。情或可哀。
愿宽暴市之刑。俾就投荒之役。
则旧勋不弃。平典斯允。
原十六卫834年 唐 · 杜牧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五十四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
国家始踵隋制。开十六卫。
将军总三十员。属官总一百二十八员。
署守分部。夹峙禁省。
厥初历今。未始替削。
然自今观之。设官言无谓者。
其十六卫乎。本原事迹。
其实天下之大命也。始自贞观中
武遂文。内以十六卫畜养戎臣之开折冲果毅府五百七十四。
以储兵伍。或有不幸。
方二三千里为寇土。数十百万人为寇兵。
蛮夷戎狄。践踏四作。
此时戎臣当提兵居外。至如天下平一。
暴勃消削。单车一符。
将命四走。莫不信顺。
此时戎臣当提兵居内。当其居内也。
官为将军。绶有朱紫。
章有金银。千百骑趋奉朝谒。
第观车马。歌儿舞女。
念功赏劳。出于曲赐。
所部之兵。散舍诸府
上府不越一千二百人。三时耕稼。
袯襫耞耒。一时治武。
骑剑兵矢。裨卫以课。
父兄相言。不得业他。
籍藏将府。伍散田亩。
力解势破。人人自爱。
虽有蚩尤师帅。雅亦不可使为乱耳。
及其当居外也。缘部之兵。
被檄乃来。受命于朝。
不见妻子。斧钺在前。
爵赏在后。以首争首。
以力搏力。飘暴交捽
岂暇异略。虽有蚩尤师帅
雅亦无能为叛也。自贞观至于开元末百三十年间。
戎臣兵伍。未始逆篡。
此圣人所能柄统轻重。制障表里。
圣算神术也。至于开元末
愚儒奏章曰。天下文胜矣。
请罢府兵。诏曰可。
武夫奏章曰。天下力强矣。
请搏四夷。诏曰可。
于是府兵内铲。边兵外作。
戎臣兵伍。湍奔矢往。
内无一人矣。起辽走蜀。
缭络万里。事五强寇。
十馀年中。亡百万人。
尾大中乾。成燕偏重。
而天下掀然。根萌烬燃
七圣旰食。求欲除之。
且不能也。由此观之。
戎臣兵伍。岂可一日使出落钤键哉。
然为国者。不能无也。
居外则叛。居内则篡。
使外不叛。内不篡。
兵不离伍。无自焚之患。
将保颈领。无烹狗之谕。
古今已还。法术最长。
其置府立卫乎。近代已来。
于其将也。弊复为甚也。
人嚣曰。廷诏命将矣。
名出视之。率市儿辈。
盖多赂金玉。负倚幽阴。
折券交赀所能也。绝不识父兄礼义之教。
复无慷慨感槩之气。百城千里。
一朝得之。其强杰愎勃者。
则挠削法制。不使缚已。
斩族忠良。不使违已。
力壹势便。罔不为寇。
其阴泥巧狡者。亦能家算口敛。
委于邪倖。由卿市公。
去郡得都。四履所治。
指为别馆。或一夫不幸而寿。
则戛割生人。略匝天下。
是以天下每每。兵乱涌溢。
齐人乾耗。乡党风俗。
淫窳衰薄。教化恩泽。
壅抑不下。召来灾殄。
被及牛马。嗟乎。
自愚而知之。人其尽知之乎。
且武者任诛。如天时有秋。
文者任治。如天时有
是天不能倒春秋。是豪杰不能总文武。
是此辈受钺诛暴乎。曰于是乎在。
某人行教乎。曰于是乎在。
欲祸蠹不作者。未之有也。
伏惟文皇帝十六卫之旨。谁复而原。
其实天下之大命也。故作原十六卫。
郭太傅987年十二月 北宋 · 柳开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三、《河东先生集》卷八 创作地点:河北省保定市博野县
十二月十五日崇仪使、知宁边军柳开,谨再拜,献书于宣徽太傅旌旗之前。
今月八日殿直张维恩走马赍到雄、霸等诸州军探到蕃贼排比,恐犯边境事宜,不同众状,转牒一道,令开子细探候者。
开本儒官,于兵家事苦不深会。
幸逢圣主擢为近臣,承倚毗于边,方令捍御其丑虏,在七擒七纵而未展,于知彼知己以粗能。
昨独不曾有状申报蕃贼恐入界者,开缘料得蕃贼此者不来犯边。
其事有五:一,天顺;
二,时晚;
三,地困;
四,人牢;
五,势怯。
天顺者何?
兵主杀,杀主阴,阴主凄惨、寒烈、晦冥、昏霾。
今冬已来,天日晴暖,郁郁如,无严风,无苦雪,无惨雾。
昼夜视之,彼贼上无云无气;
每每南首而望,我云如堤如林,横亘天际,极高极厚。
河冰不坚,随日融释;
太阴夜晕,胡星昼掩。
凡兵动有战,破军杀将,即天须示变于人。
今上天如此,是为天顺,而所以知其不来者,此为一也。
时晚者何?
高秋草肥,馀粮在野,马壮弓劲,分路齐驱,若彼时蕃贼南行,堪为我患。
今则岁已暮冬至春不远,大兵若动,进退经时,彼若暂来便回,彼即有害无利,虚成劳众,无以近人。
此是为时晚,而所以知其不来者二也。
地困者何?
蕃贼用兵,务食于我。
天资皇帝圣智,河北千里内村野间,民家刍粟粮储,宣命并已收拾入城,坡野众草烧爇欲尽。
彼贼若来,既无辇运,何能赡兵?
且以三五万骑胡兵计之,日用粮草颇众。
城池,又城池已固;
掠村野,又村野皆空。
久住又计日无可支持,轻行又逐处恐遭掩杀。
况其大众,何以能行?
此是地困,而所以知其不来者三也。
人牢者何?
逐处城池,屯兵甚众,南至澶、滑,师旅转多。
去年河北军民所被杀虏甚苦,此来怨惧,在处皆同。
怨者,怨杀虏于人;
惧者,惧杀虏到己。
皆能预备,例各齐心,缓则逐处宴安,急则逐处拒敌。
此是为人牢,而所以知其不来者四也。
势怯者何?
去冬瀛州我师败绩,彼贼首领乘胜破深州、下武强等县,将兵遽回,独耶律逊宁袭其空虚,破德州、滳河县而去。
以其去冬城池不修,兵甲皆阙,村野无备,刍谷至多,贼兵尚且倏来而归。
今岁河北城垒坚完,四望相属,戈甲如云,野无馀食。
茍来犯边,出入须惧。
以其去冬尚怯,而今岂能勇乎?
此是为其势怯,而所以知其不来者五也。
况皇帝圣神,为天下主,胡雏虏婢岂能敌乎?
其雄、霸等州军所探得蕃贼排比,恐犯边者,必是蕃贼首领北归,扬其虚声,张其贼势,惧王师之袭后,所谓往而示之以来之道也。
兵行贵诈,古今自同。
且以匹夫之事喻之,而可知其不来之理明矣。
今有下俚愚夫相聚,至甚尘微,而尚不肯轻出一辞,轻举一事,以为他先;
而况大国大兵,而肯容易不顾利害而动哉!
不尔者,当是耶律逊宁为其本主不来犯边,要扇其事,诱动我师,反惑其主,欲固己之权与位耳。
小人怀奸,其心难知。
皇王之道,混成如天,包笼四周,俾莫能越。
明公赞辅圣帝,掌握精兵,料敌安边,如古名将。
愚直无识,祗以惊惭,辄具启闻,望赐悉察。
顿首。
登郡南楼望山感而有作 北宋 · 王禹偁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西接蓝田东武关,有唐名郡数商颜。
二千石尽非吾道,一百年来负此山(自注:自唐末至今百馀年,无文臣为刺史。)
重叠晓岚新雨后,参差春雪夕阳间。
唯供迁客风骚兴,醉望吟看不暂闲。
侬智高宜抚奏皇祐三年 北宋 · 萧固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
蛮人见利则动,必保其往,非臣所能。
顾今中国,势未可以有事于蛮方,如智高者,宜抚之而已。
且智高才武强力,非交趾所能争而畜也;
就其能争,则蛮人方自相攻,吾乃得以閒而无事矣。
尚书祠部郎集贤殿修撰萧君墓志铭治平四年九月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一四、《临川先生文集》卷九四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希范诛,广西困于兵,诏以尚书屯田员外郎萧君知桂州,兼广西都巡检提举兵甲溪峒事。
至则因其故俗,治以宽大,广西遂安,而君以材选为荆湖南路提点刑狱
未几,以君之信于南方也,又以君为广西水陆计度转运使
方是时,侬智高蒐兵,诱聚中国亡命,阴以其众窥边境,而边吏士尚皆不寤,君独忧此,以谓必为南方之患。
乃选遣才辩吏,说智高内属,上书言状,请因以一官抚之,使抗交趾,且可以纾患。
书下枢密枢密以智高故属交趾,纳之生事,以诏问君,能保交趾不争智高,智高终无为寇,则具以闻。
君曰:「蛮夷视利则动,必保其往,非臣之所能。
顾今中国势未可以有事于蛮夷,则如智高者抚之而已。
且智高才武强力,非交趾所能争而畜也。
就其能事,则蛮夷方自相攻,吾乃所以閒而无事」。
争议至五六,而枢密遂绌君言不报。
君又奏请择将吏、缮兵械、修城郭以待变,亦至五六,又皆不报。
而君以召归,智高果邕州,杀其守将,出入广东、西十有一州,所至残破,吏士多走死。
枢密乃更归责于君,以知吉州,一时士大夫纷纷欲为君讼,君遂绝口无所道。
世以此称君长者,又因知君智谋可以任边事。
居顷之,遂复以为广东转运使
又以直昭文馆桂州
当是时,侬宗旦聚兵智高故地,无所属,邕州为之警,诸将皆议兴师,君又独持招降之议。
朝廷用君议,宗旦遂释兵服,以为西头供奉官,而边无事。
于是君积官至尚书刑部郎中,以集贤殿修撰再任。
会蛮申绍泰反,巡检宋士尧战死,仁宗使中贵人出视,君坐士尧死降知江州,而提点刑狱因中贵人言君罪状,朝廷为置狱。
而君所坐止于赎金,诸提点刑狱所言多无之,然犹夺两官以免。
稍除监抚州盐酒,辞不往,以分司南京就第。
诸公多欲荐起之者,君遂告老,即以尚书祠部郎中致仕。
君讳固,字干臣
初以进士桂阳监判官楚州团练推官,用举者二十三人,改大理寺丞知开封府阳武永康军青城两县,通判虔州
方略擒盗,赐书奖谕,移知江州
所至皆有善状,推贤举善,束缚奸吏,明而不残。
于财利尤能开阖歛散,故在广东收铜盐课,皆倍前以十万数。
治平三年,年六十五,以九月十七日卒于家。
初娶陇西县李氏,再娶彭城县刘氏。
子男二人:洵,袁州军事推官,前死;
泂,试秘书省校书郎、知鄂州嘉鱼县事。
女三人,嫁江州湖口县主簿何正臣龚州司户参军欧阳成,其季尚幼也。
孙男女十八人。
萧氏故长沙人,君曾祖讳处钧,当湖南马氏时为衡州司马,以马氏方乱,弃其官归李氏江南,不愿仕,有赐田百顷袁州新喻
新喻后属临江军,故今为临江新喻人
祖讳,考讳世则,皆以儒学不仕,而考以君故赠官至光禄卿
君之疾革也,出其奏议焚之,其子孙所录传尚二百馀篇,盖其言详密,多世务之要。
四年九月二十二日,葬君新喻安和乡长宣里佛子冈。
铭曰:
司马去荆,望此南国。
君贲厥趾,萧宗以殖。
致功蛮方,时告厥犹,朝为弗闻,疆埸用忧。
受慝不让,退安一州。
既穷而通,终以无偶。
铭诗幽宫,传载永久。
尚书屯田员外郎周君墓志铭治平三年十月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一六、《临川先生文集》卷九六、雍正《浙江通志》卷一四九、乾隆《江都县志》卷一八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君周姓讳涛字几道
庆历六年进士甲科,历亳州观察推官抚州军事推官著作佐郎秘书丞太常博士尚书屯田员外郎,知汝州杭州钱唐二县。
内行敏能,为政壹自急饬,视民疾如在己,不肯释事实为名声要利,所在民爱誉甚于士大夫。
治平三年六月京师,授签书梓州判官事。
七月十三日以官卒,年四十有四。
曾祖讳述,故郫人,皇秘书丞,赠工部侍郎,始占海陵以葬。
祖讳嘉正,皇刑部郎中
父讳彦先,终右侍禁,赠右监门卫将军
妻曰昭德县钱氏。
子男五人:𥞜、穜、秩、穆、
其年十月十六日,葬君扬州江都县同轨南乡东武里。
铭曰:
于势与声,蹲循弗争,无忌其生。
于善与耻,操终如始,有哀其死。
黄河东流劄子元祐六年正月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四、《栾城集》卷四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五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闻大河行流,自来东西移徙,皆有常理。
盖河水重浊,所至辄淤。
淤填既高,必就下而决。
以往事验之,皆东行至太山之麓则决而西,西行至西山之麓则决而东。
向者天禧之中,河至太山决而西行,于今仅八十年矣。
自是以来,避高就下,至今屡决。
始决天台,次决龙门,次决王楚,次决横陇,次决商胡。
元丰之中,决于大吴。
每其始决,朝廷多议闭塞,令复行故道。
故道既高,复行不久,辄又冲决。
要之水性润下,导之下流,河乃得安。
是以大吴之决,虽先帝天锡智勇,喜立事功,而导之使行,不敢复塞,兹实至当之举也。
惟是时民力凋弊,堤防未完,北流汗漫,失于陂障
由是元祐之初大臣过听,始开孙村之议,欲导河使东,以复故道。
此议一起,都水官吏侥倖回河之功,河上使臣壕寨利在差遣请受,相与唱和,争请回河
自是公私困竭,河北、京东、西之民为之不聊生矣。
伏惟太皇太后陛下、皇帝陛下,仁民爱物,恭俭节用,如恐伤之。
今河本无事,而生事之人公然欺罔,坐使公私俱弊,臣实深痛之。
谨采河朔民言,效之左右,惟陛下裁察。
夫河自天禧西行,及其决于大吴,其去西山不远。
惟有此地未经淤填,比之他处地形最下。
故河水自择其处,决而北流,直至瀛、莫之郊。
地势北高,河遂东折入海。
其为顺便,殆天意也。
北京之南,孙村在其东岸,东接故道,其间数十里地颇污下,每岁夏秋涨水,多自此溢出。
昔之治河者,以为北京宫阙所在,兵民夥烦,而孙村近在南城之外。
若使涨水从此流入故道,则都城生聚皆有鱼鳖之忧。
故于河之东岸,孙村之南,开清丰口以泄涨水,流入故道。
于河之西岸,开阚村等三河门,亦以泄涨水,行无人之地,迤逦流至馆陶,复合入大河。
昨来朝廷如一依昔人措置,则北京每岁夏秋涨水自可无虞,城南所费并可省罢。
北京北至瀛、莫以南,地迫西山,渐有冈阜,河水至此,自不能为害。
惟有深州当河流之冲,所宜经画。
今若徙武强县,开近东旧河道(具见画图。)引河稍东,则深州之危必自纾解。
然后完治山公一带北堤,极令高厚,则河流赴海可无大患矣。
今自建孙村回河之议,先闭塞阚村等三河门,又于梁村筑东西马头及锯牙,侵入河身几半,迫胁大河,强之使东。
既河身噎塞,则上流阳武、灵平等处,去秋并告危急。
涨水至北京之南,东西两岸,无所分减。
又为马头锯牙所迫,并入孙村,直上北京,签横堤面。
北京告急,尝称若雨不止,风不定,本京必定疏虞,其得平安,盖出天幸。
由此,横堤、顺水堤皆作木岸,所费不赀,然终亦不可全恃。
兼梁村东马头下崖至水面高七尺,水深二丈以上。
若欲开掘马头以东,回夺河身,须及三丈乃可。
访闻入地一丈,泥水不可复开。
虽复倾国应副,力亦不及。
若欲略行开掘,令涨水冲刷成河,则二年以来,已试不效。
况故道一带,堤内直高一丈上下,而堤外直高二丈有馀。
架水行空,最为危事。
谨按自来河决,必先因下流淤高,上流不快,然后乃决。
然则大吴之决,已缘故道淤高。
今乃欲回河,使行于此,理必不可。
且见今北流深处,水行地中,实得水性。
舍此不用,而欲引入故道,使水行空中。
虽三尺童子,皆知其妄。
而建议之臣,恣行欺罔,居之不疑。
今虽变回河之名,为分水之议,据都水奏请,本谓回河与减水事体不同。
所有已修进马头三百馀步,乞从修河司随宜措置。
马头既在大河之中横栏水势,汎涨之时,理须斟酌可存可拆,一面施行。
朝廷虽许其所请,然本司收买马头物料至今不绝。
又与本路监司同奏,乞随宜开导口地一带河槽,深阔,并修葺紧急堤岸,酾为二渠
臣观其指意,虽名为减水,其实暗作回河之计也。
且自置修河司以来,使过朝廷应副见钱四十九万馀贯,其他公私所费,犹不在此数。
今岁春夫共得一十万人,而北流止得三万,东流独占七万。
盖自来河北只管一河东西两岸而已,今为分水之故,添为两河,东西四岸。
内北流横添四十五埽,使臣三十四员,河清兵士三千六百馀人,物料七百一十六万三千馀束。
其为耗蠹,何可胜言!
盖都水官吏,专欲成就决不可行之故道,而疵病已行之北流。
其欲成就故道,则孙村开河马头等役,当罢而不罢;
其欲疵病北流,则深州、武强等患,当讲而不讲(建议分水之人,利在深州危急,以显北流可废而东流当开,其为不忠,莫甚于此。)
北京、灵平、阳武诸处危急,实由分水所致,则讳而不言。
深、瀛、恩、冀,去岁无害,实由北流堤防稍立之功,则指为分水之效。
其为罔上,众所愤叹。
臣职在风宪,疾之久矣。
近因访问习知河事之人,颇得其实,采画成图,随事签贴,指掌可见,今随劄子上进。
臣虽未尝阅视形势,然而朝廷大臣亦未尝按行其地,不可便以都水官吏为信也。
欲乞圣慈特选骨鲠臣僚及左右亲信往河北,计会逐处安抚、转运、提刑、州县及北外监丞司官同共踏行,详具图录,开述利害,保明闻奏。
如臣所言不妄,即乞罢分水指挥,废东流一行官吏役兵,拆去马头锯牙,依上件所陈施行。
今年春天,仍并拨付北流开河筑堤役使。
所贵河朔及邻路兵民,早获休息,国家财赋不至枉费,有丰足之渐,则天下幸甚,天下幸甚。
取进止。
〔贴黄〕今河上夫役不过二月半下手,如蒙圣意允臣所请,伏乞火急差官前去定夺。
所贵未役之前,早见可否,不误兴役。
弹劾顾临绍圣元年十一月 北宋 · 张商英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二八
定州顾临走马承受贾温之谢晴北岳,摘路傍禾穗豆角观验,多不实,知曲阳县郭长卿以灾告,请早求所以为备者。
深州武强县民二千馀户诉灾,辄却其牒。
按:《宋会要辑稿》食货五九之五(第六册第五八四一页)。又见同书食货六八之一一四(第七册第六三一○页)。
河北西路批记黄河弃堤林木修城事御批熙宁七年十二月庚寅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六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五八
河北西路转运司近差官批记黄河弃堤林木修城,深州武强辽使往还通道两旁公然书记
及闻谍者已传萧禧,兼恐理会展拓城池事。
未知今此张皇,是何监司指挥,可速以闻。
定州城壕四面及武强道旁林木不当采斫御批熙宁七年十二月壬辰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六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五八
访闻见修赵州城所用夜叉散子木植,转运司定州城壕四面采斫,不惟枉费脚乘、船运,重成劳扰,兼恐将来本州修城自要使用。
深州武强道旁,系北使过往路,其林木并仰存留。
通直郎德清军使兼知澶州清丰县事魏君墓志铭元丰六年八月1083年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四三、《鸡肋集》卷六五 创作地点: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余顷为澶州司户参军,以事至德清,过军使魏君。
相与语甚欢,饮辄醉不能起。
方午,吏抱牍趋庑,闭户去,庭中虚无人。
风至,叶翻然堕,有鸟集其庭。
旁睨其几案,文字秩秩,私太息以为能。
后予教授北京国子监,去德清不远,书数至余,知其于余厚也。
居无何,君感疾卒。
其孤深状君之行事来告曰:「将葬,无以铭」。
为之出涕,叙其语归之。
君讳通,字择之,族魏氏,世家平原。
曾祖象,祖超,考可法,皆不仕。
君生五岁能诵书,日数千言。
十四岁以《尚书》中第,为寿州寿春沧州清池石州离石广安军恩州判官,擢大理丞、知武强县,迁太子中舍,充德清军使兼知清丰县,改通直郎
盖初以阶易官也。
其佐寿春,能察盗,盗不敢肆。
得盗当赏,不自列,人以为廉。
其在广安,门卒杀犯关者,或当之死,独争宜不死。
比闻于朝,果不死,人以为平。
于清池、离石寿春,于恩州广安,而滋有声。
尝忤使者意,使者督过之,君不屈,乃更知君,人以为直。
其在武强德清号难治,独从容不迫。
其治长于发奸而爱平民,故民乐之。
当路者以为才,数言于上,且显矣,而君卒。
元丰五年十二月二日也,享年五十有二。
其为人短小鸢肩,面黧黑,目视有光,眉间骨隐起,异于人。
宾客,稍有,则以买田赒族人。
娶刘氏,平原县
七男子:泳、洙、深,四蚤卒。
深以君卒之明年八月壬申,葬于安德县击壤乡之原。
铭曰:
十五入官,五十而死,能乎如彼施如此,墓门有石尉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