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序
岁寒图为孙惟善陈彦廉赋 明 · 袁华
 押词韵第四部
九日山泉州南安县西唐秦系结庐其间注易老子有石茶灶碾具存时姜公辅以直谏忤德宗谪兹郡别驾始与交过辄终日姜之卒也妻子在远方为营葬兹山之麓秦年八十馀后不知所终宋初刺史陈洪进即其地为君亭因感其友义之䔍以处士而葬故相故及之
泉南诸山何㩻䧢,清原洞天仙所都。
赤明开劫风气舒,玉检丹书閟神符。
重楼复阁山之隅,鸟道百折非一涂。
云旂昼下猩猿呼,钩辀格磔啼鹧鸪。
松风谡谡吹笙竽,芝兰荪蕙春芬敷。
巴且花黄荔子朱,羽人飞行天为徒。
或跨白鹿骑于菟,侠以鸾鹄从双凫。
东穷弱水窥方壶,越有莆田列仙儒。
以鞭鞭石石受驱,长桥横波龙脊痀。
下通舟航上轩车,流木一发云外孤。
蛮蜑出没乘舳舻,南金大贝犀象珠。
川倾山积来委输,九日特立青莲柎。
秦君屏迹贾不沽,闭门著述与世疏。
有唐宰相陈谏书,谪宦南迁鸟在笯。
室家既远身乃瘉,为卜兹山藏其躯。
感怀友义增欷戏,尚存茶灶亭己
山川清淑气郁纡,维孙陈君生绝殊。
提孩嬉笑共里闾,翩若丹穴双凤雏。
下览德辉瑞唐虞,又若汗血天马驹。
奋迅岂与驽骀俱,南游百越北燕都。
偲偲切切相友于,志坚金石矢弗渝。
管鲍陈雷张范如,宁竞锥刀较锱铢。
朅来娄江住斯须,城南新僦宅一区。
前槐后柳荫屋庐,草蔬同饭步同趋。
嘅彼末俗肆觊觎,附势逐利情愉愉。
刎颈之交汉耳馀,反面仇敌良可吁。
以柳易播忠诚孚,高风千载敦薄污。
岁寒知后枯,好事绘写开新图。
我作歌诗匪从谀,愿子善保慎厥初。
黄鹄山 其一 清 · 刘应霖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黄鹄山志卷七
菊潭学博(学博官学教授,或称州县学之教官。)招同人宴黄鹄山麓,出《鸿泥留爪图》索题,作此酬之。
黄鹄矶头客,翩然骑鹤来。
江城五月暮,共听笛中
屐想南楼莅,樽从北海开。
武昌秋月满,长忆谪仙才。
应州塔(有引) 明 · 刘祥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正德八年提督大岳、太和山,兼分守湖广,行都司,并荆州襄阳、勋阳三处府州县卫所,及附近浙川内乡商州洛南商南山阳白河各处山场等处哨堡巡司正德十一年二月,转镇延安绥德庆阳等处地方,本年十一月初六日,复承上命,转镇宣府地方,赴任道经古刹佛宫寺,登谒宝塔,喜舍微资五两,强成鄙律一首,建立石碣,以永其传,幸往来诗坛君子叨哂。
孤标紫塞势峥嵘,西北长天赖此擎。
指顾山川凭斗立,追陪杯酒踏云行。
皇风身沐吟怀爽,白日心悬壮志宏。
共喜晴明无点翳,东南遥望祝升平。
顺阳吏民为刘陶 汉 · 无名氏
四言诗 押词韵第六部
《后汉书》曰:刘陶字子奇颍川颍阴人。注北贞王勃之后。桓帝时。举孝廉。除顺阳长。县多奸猾。到官宣募吏民。有气力勇猛能以死易生者。得数百人。皆严兵待命。于是覆案奸轨。所按发若神。以病免。吏民思而歌之。
悒然不乐,思我刘君
何时复来,安此下民(《白帖》作人。○《后汉书》本传。《水经注》淮水注作童谣歌。《类聚》十九、五十。《白帖》十二、四十。《御览》二百六十七、四百六十五。《乐府诗集》八十五及《诗纪》作刘君歌。《文选》补遗三十五作顺阳民歌。逯案。《类聚》引谢承《后汉书》、《御览》引《后汉书》。刘陶刘騊駼刘陶駼。又顺阳谢承《后汉书》作摐阳。稍不同。)
安山客东轩 明 · 徐居正
七言绝句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四佳诗集卷之十四○第十二
陪领议政青松沈公(浍),户曹判书卢公(思慎),礼曹判书姜公(希孟)。仆亦以刑曹判书。到安山郡。郡守申公(涣),教官金公(兑生)。皆诸公雅好也。开小酌灌笑。适隋城歌妓两三辈来至。教官酒酣起舞。诗以戏之。
三部判书伯仲间,风流不减谢东山
白发故人杜陵老,遥看背后眼长寒。
上清侍帝晨桐柏真人真图赞 其一 图画周朝宫阙作谷洛二水相合而斗稍毁宫城处人夫负土欲壅此川作太子具冠服立于灵王前谏事赞曰 唐 · 司马承祯
四言诗 押东韵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十四
夫得道成真。有隐有显。跻神化质。多术多途。大茅君辞亲入。仙业备而归来。坐致旌舆。白日轻举。高邱子解形避世。丹药就而不返。行驭龙鹤。遁景潜升。见灵妙者。以奖诸道学之勤。混⿰(攴冬)⿰(攴卒)者。以息其生离之望。或命分有照冥之异。事不可违。或性乐有语默之殊。理从自适。古仙出处。兼此显晦。时人记传。罕能详测。故迹有再三。述有前后。会通机变。方知至妙焉。桐柏真人王君。即周灵王太子子晋也。按史记云。太子圣而早卒。据列仙传曰。隐而登仙。两说不同。盖有由矣。司马公述乎国史。刘子政验以道书。国史载其前卒之踪。道书著其后仙之事。真仙相反。尚见异于同时。彼我相违。况与悬于数纪。且其特禀灵气。已积习于前生。假孕人胎。暂应身于此世。幼而通圣。是习性之久也。诞而有髭。是身貌之昔也。鍊神入微。谪仙促限。知宾帝之一举。期师旷三载。说宾帝乃冲形之旨。岂肯沈魂。诫师旷慎。不寿之言。明知弗夭。良以早毙人间。遽还仙境。轻此储位。重彼真仙。游洛川以伫怀。畅笙歌之逸韵。感浮邱而降接。传出世之奇方。故能蜕形示终。隐山学道。振羽之日。谢时冲天。其初卒后仙。亦不足疑怪也。是以京陵之墓。经古启而剑飞。缑氏之祠。迄今立而神在。化升之致。事理昭然。承祯早处嵩岳。慕山林之抗迹。每谒堂庙。钦影响之馀灵。对风景而虚心。怀七日之如昨。瞻云天而悠思。仰三清之又元。复以玉晨策命。当侍弼之荣秩。金庭宰职。赴桐柏之名山。五岳是司。偫神所奉。八洞交会。诸仙游集。周紫阳受素奏之符。夏明晨黄水之法。密契者传秘诀于同道。归诚者告幽遁之殊庭。灵墟信奇。丹水济成神之域。福地旌异。黄云霭不死之乡。林宇岩房。存诸栖憩。石梁峰阙。纪其登游。所以负笈幽寻。为室静处。希夷尚閟。视听罕通。乃观仙传。追伊洛之发迹。复披真诰。慕华阳之降形。轻运丹青。敬载图象。敢为赞。庶表诚心。方以焚香启玩。窥天洞于素牒。听气内思。奉光仪于绛府。自以在世。迄于升真。凡有一十一图。纂成一卷。
禀神幼圣,继明英聪。
咨谏壅水,切争饰宫。
如何不纳,更事修崇。
预言祸败,果致卑穷。
劝刘君 清末至现当代 · 洪存恕
七言律诗 押元韵
乡友刘君避寇于巢之南乡,以小诗劝其远出。
江淮寇势挟雷奔,吾邑弹丸存不存。
相隔日长无报,所居地僻岂桃源。
田园应弃如尘垢,宇合谁生有蒂根。
老我天涯心尚壮,鸡鸣起舞欲偕琨。
唐故开府仪同三司太常卿怀州刺史太子少傅杨公遗爱碑颂767年 唐 · 独孤及
四言诗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九十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皇帝嗣位二载。河内得贤二千石猗氏杨承仙者。刚毅公廉。仁明爱人。起鞞鼓间。为唐循吏。天生贞方。非有经术润饰。推诚御众。以身率先。民用不扰。政是以茂。于时王师始平河北。而覃怀才归于我。大兵之后。城郭为墟。相国梁公。拔公于戎马之上。表为刺史。俾慰安斯人。公既至。则吊其疮痍。剪其荆棘。省事节用。宽其征而均其力。然后浚决古沟。引丹水以溉田。田之污莱。遂为沃野。衣食河内数千万口。流人襁负。不召自至。如归市焉。鳏煢无告不能自耕者。贷其种与农器而教之。视五谷所宜。督其程课。劳来不怠。使民无不咸返其本。每循行属县。问所疾苦。时其饥饱。心为惨怛。如身之恤臂指。慈父之视幼子也。性严不残。而恭于奉法。训军以律。禁暴以肃。有抵刑者。虽拔葵犯禾。杀之无赦。由是兵不为盗。猛兽不食人。河内之犬。无夜吠者。人人得敦其业而厚其生。上奇其能。以玺书劳勉。封宏农郡公。邑二千户。拜其男锐河南府参军。方倚以牧人。不遐其福。大历二年八月六日。公薨于州。春秋五十四。皇帝悼惜。诏曰。军兴已来。列郡凋耗。二千石少能以教化称者。唯承仙苦心精力。惠此一州。家给而人知礼节。气和而岁无灾害。三年有成。表课第一。贤守既殁。谁其嗣之。宜赠太子少傅。好事者撰公景行。谓公清直强力。能勤其官。百城之州。三军之帅。可使居其任。量不及而殁。惜哉。初岐国公鲁炅之守襄邓也。公为新军佐。敢殊死督战。奋士卒。先蔺石。乱中败面灭鼻。而不言病。卒以是挫敌。军中服其义勇。及凉公秉钺而委质焉。前后保河阳。守高平。安潞镇邺。董戎壶口。戮力危机之中。贾勇仓猝之间。惟尽敌是求。未尝顾身。元戎赖之。卒成大勋。由是历羽林金吾光禄大夫。加开府仪同三司。试太常卿。而后至于是州也。公尝表请归葬。途由于洛阳人闻杨怀州之至也。环而观之。及其还也。怀人数千须于路。其亡也。阖境相吊。童子不巷歌。凡立诚应物者。信不足则行失。饰知沽名者。实不足则名丧。若杨公者。非仁必由已。而诚在言前。则不能使千万人悦之之速如是。某官某耆寿某等。愿复攀公之朱轓。望公之清扬而靡因也。故立石为碑。慰彼永思云。其词曰。
吴公文翁,遭时无危。
因而绥之,其绩易施。
公之来斯,大盗始夷。
师旅饥馑,丁于此时。
顽民反侧,比屋流离。
饮公醇仁,而忘怨咨。
饥者得食,寒者得衣。
岂知典谟,以吏为师。
岂必法令,信则不欺。
功倍古人,爱及煢嫠。
人之戴公,父兮母兮。
公之品望,与古贤希。
宜从人欲,俾寿无期。
呜呼不佣,舍我曷归。
公俾我活,何以报之。
我思公兮,涕泪此碑。
毛仙翁829年 中唐 · 元稹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
余廉问浙东岁,毛仙翁惠然来顾,越之人士识之者,相与言曰:「仙翁尝与叶法善吴筠游于稽山,迨兹多历年所,而风貌愈少,盖神仙者也。」余因得执弟子之礼,师其道焉。余尝见圆冠方领之士,读道书,疑其绝智弃仁,又谓其书不足以经世理国,殊不知至仁无兼爱,大智无非灾。大乐同天地之和,大礼同天地之节,其可臻乎上德,冥乎大道之致。华胥终北之化,熙熙然也。又以徐市文成之事,谓方士之流,诞妄于世,不足以为教也。殊不知峒山高卧,汾水凝神,纵心傲世,邈然外物,王侯不可得师友也。若然,则徐氏之莠,不足以害嘉谷文成之诞,不足以伤大教。今我仙翁真风遗骨,玄格高情,冥鸿孤鹤,不可方喻,盖峒山、汾水之俦也。一言道合,止于山亭三日,而南栖天台。谓余曰:「入相之年,相候于安山里。」余拜而言曰:「果如仙约,燃香拂榻,以俟云驾焉。」抒诗一章,以为他日之志也。
引用典故:盐梅
仙驾初从蓬海来,相逢又说向天台
一言亲授希微诀,三夕同倾沆瀣杯。
此日临风飘羽卫,他年嘉约指盐梅
花前挥手迢遥去,目断霓旌不可陪。
锄镂诗 元 · 王恽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秋涧集卷三
至元二十年癸未岁七月四日赴任济南道出藁邑西南乡观农人用锄镂理田时秋霖开霁嘉谷满野閒人喜为赋诗不知何时得与若辈耦而耕
双竿驾特牛,独脚云耳并。
纷纷捲土落,一刬草蕃净。
是名为锄镂,初不见田令。
行观数亩禾,草去苗意盛。
中心觉欣快,图蔓得机柄。
种多我力寡,匪此何由胜(一作人定果能胜)
神农制田镃,耒耜理之正。
兹焉述后来,初出惊智竟。
荆公重农本,一一见歌咏。
青苗变箕敛,大为当世病。
千年负深讥,言不覆所行。
御札李氏名赞 明 · 权近
四言诗 出处:阳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予与西原李公。同事恭悯王。公充宿卫。予持笔橐。虽文武异途。而于朝夕相与左右。义若兄弟。况吾韩氏之姻娅也。其恩情尤笃焉。时其家尊义谷先生尚康宁。王以其耆儒旧德。特加礼貌。亲书义谷清乡四大字以赐之。牧隐相国为之赞。又于公承渡二字。其名也。渡本度字。乃寓舟楫之意而改之。其期望不浅矣。未几。王弃群臣。公亦继逝。呜呼惜哉。嗣子佐郎仲蔓抱以来曰。吾祖若父皆受恭悯亲札。于吾祖敬之。故以字。于吾父爱之。故以名。吾祖既得牧隐之赞。而吾父名迄今未有赞之者。后世孰知其宸翰哉。吾子辱与吾先人游。敢请。恭悯笔法之妙。李氏世德之美。牧隐言之尽矣。予不敢赘。第念夫予知君家三世矣。俛仰之间。奄忽三纪。追思曩昔。永怀存没。奉玩之际。不胜感怆。乃为赞曰。
于昭云汉,著象于天。
其光下被,品汇(一作汇)贲然。
仰瞻奎画,维宝之传。
孰应殊锡,维臣之贤。
舟楫之渡,期望匪轻。
唯其有实,是以有名。
名存事往,感怆于情。
子孙世守,永保令声。
留别阳春绅士 其一 癸卯甲辰(光绪二十九~三十年、一九0三~0四)) 清末 · 许南英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权阳春篆仅六月耳,忽奉檄调署阳江。自愧任事未久,兴学、教民、清乡、治盗多留缺点;清夜自思,百端交集。偶成六章,用志吾过。
飞檄星驰促履新,笑予草草作劳人!
偶逢甘雨随帆至,时挹清风入座频。
谨懔自防流酷吏,哀矜太惜此顽民。
未能盼到梅花发,伫看阳春作好春!
命子归乡 元 · 徐孜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仰山遗稿
鄱阳湖里之故家也生不逢辰遭罹多难流离而失乡井者积有年矣丙午夏秋蒙有司著落田土自实遣仲子礼携家先往理其荒瘠以承先绪且谋诛茅以蔽风雨而归老焉临行赋诗而别云
扁舟载月下沧浪,收拾清风满布囊。
醉眼独嫌天地窄,归心犹恨道涂长。
斯文老我狼忧狈,苛政驱人虎逼羊。
子去我留情罔极,倚门终日泪相望。
光武引谚 汉 · 无名氏
《后汉书》曰:时帝姊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云云。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贵易交,富易妻(○《后汉书》宋弘传。《初学记》十。《御览》百五十二、八百五十四、四百九十五。又五百十七引谢承《后汉书》、七百一引东观《汉记》。)
唐故容州都督御史中丞本管经略使元君表墓碑铭 唐 · 颜真卿
四言诗 押词韵第六部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四十四
呜呼。可惜哉元君。君讳结。字次山。皇家忠烈义激文武之直清臣也。盖后魏昭成皇帝孙曰常山王遵之十二代孙。自七叶。王公相继。著在惇史。高祖善祎。皇朝尚书都官郎中常山郡。曾祖仁基。朝散大夫褒信袭常山公。祖利贞。霍王府参军。随镇改襄州。父延祖。清净恬俭。历魏成主簿延唐丞。思閒辄自引去。以鲁县商馀山多灵药。遂家焉。及终。门人谥曰太先生宝应元年追赠左赞善大夫。君聪悟宏达。倜傥而不羁。十七始知书。乃授学于宗兄先生德秀常著说楚赋三篇。中行子苏源明骇之曰。子居今而作真淳之语。难哉。然世自浇浮。何伤元子天宝十二载进士。作文编。礼部侍郎阳浚曰。一第污元子耳。有司得元子是赖。遂登高第。及羯胡首乱。逃难于猗玗洞。因招集邻里二百馀家奔襄阳。元宗异而徵之。值君移居瀼溪。乃寝。乾元二年李光弼史思明河阳肃宗欲幸河东。闻君有谋略。虚怀召问。君悉陈兵势。献时议三篇。上大悦曰。卿果破贼。朕忧遂停。乃拜君左金吾兵曹。摄监察御史。充山南东道节度参谋。仍于唐邓汝蔡等州招缉义军。山棚高晃等率五千馀人。一时归附。大压贼境。于是思明挫锐。不敢南侵。前是泌南战士积骨者。君悉收瘗。刻石立表。命之曰哀邱。将吏感焉。无不勇励。玺书频降。威望日崇。时张瑾杀史翙襄州。遣使请罪。君为奏闻。特蒙嘉纳。乃真拜君监察。仍授部将张远帆田瀛等十数人将军。属荆南有专杀者。吕諲节度使辞以无兵。上曰。元结有兵在泌阳。乃拜君水部员外郎殿中侍御史。充节度判官。君起家十月。超拜至此。时论荣之。属道士申泰芝湖南防禦使庞承鼎谋反。并判官吴子宜等皆被决杀。推官严郢坐流。俾君按覆。君建明承鼎。获免者百馀家。及卒。淮西节度使王仲鼎为贼所擒。裴茂来瑱交恶。远近危惧。莫敢谁何。君知节度观察使事。经八月。境内晏然。今上登极。节度使留后者例加封邑。君逊让不受。遂归养亲。特蒙褒奖。乃拜著作郎。遂家于武昌之樊口。自释以见意。其略曰。少习静于商馀山。元子十卷。兵起。逃难于猗玗洞。猗玗子三篇。将家瀼滨。乃自称浪士浪说七篇。及为郎。时人以浪者亦漫为官乎。遂见呼为漫郎漫记七篇。及家樊上。渔者戏谓之聱叟。(阙八字)又以君漫浪于人间。或谓之漫叟。岁馀。上以君居贫。起家为道州刺史。州为西原贼所陷。人十无一。户才满千。君下车。行古人之政。二年间。归者万馀家。贼亦怀畏。不敢来犯。既受代。百姓诣阙。请立生祠。仍乞再留。观察使奏课第一。转容府都督侍御史本管经略使。仍请礼部侍郎张谓甘棠颂以美之。容府自艰虞以来。所管皆固拒山谷。君单车入洞。亲自抚谕。六旬而收复八州。丁陈郡太夫人忧。百姓诣使请留。大历四年夏四月。拜左金吾卫将军御史中丞。管使如故。君矢死陈乞者再三。优诏褒许。七年正月京师。上深礼重。方加位秩。不幸遇疾。中使临问者相望。夏四月庚午。薨于永崇坊之旅馆。春秋五十。朝野震悼焉。二子以方以明。能世其业。名虽而官未立。以其年冬十一月壬寅。虔葬君于鲁山青岭泉陂原。礼也。呜呼。君其心古。其行古。其言古。躬是三者。而见重于今。虽拥旄麾幢。总戎于五岭之下。弥纶秉宪。对越于九重之上。不为不遇。然以君之才之德之美。竟不得专政方面。登翼泰阶。而感激者不能不为之太息也。君雅好山水。闻有胜绝。未尝不枉路登览而铭赞之。感中行见知之恩。及亡。至今分宅以恤其子。其不偷也多此类。中书舍人杨炎常衮皆作碑志。以抒君之志业。故吏大足江华瞿令问将张满赵温张协王进兴等。感念恩旧。皆送哭以终葬。竭资鬻石。愿垂美以述诚。真卿不敏。常忝次山风义之末。尚存衋往。敢废无愧之辞。铭曰。
次山斌斌,王之荩臣。
义烈刚劲,忠和俭勤。
炳文华国孔武宁屯。
率性方直,秉心真纯。
见危不挠,临难遗身。
允矣全德,今之古人。
奈何清贤,素志莫伸。
偫士立表,垂声不泯。
正月二日降旨普免各省漕粮诗以纪事乾隆丙戌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五十三
抚万邦而养欲廑于深衷用八政以厚生图其先务繄民依之是念率家法以攸行溯自初元以来给复已积赢千亿亦越丙寅之岁正供更蠲逮垓埏凡兹除半而赐全总期家给而人足惟漕粟计关常糈故捐租例格成规缅祖训之钦承曾沛十行宽大天心之笃佑式贻万载升平拓疆逾北漠西瀛新屯穫而无劳远馈省岁庆登谷稔庶物殖而适协屡丰必世后仁幸符累洽重熙之运以通制用宜体耕三馀一之经仰昊苍之锡福孔多顾黎赤而推恩益切前谟用继新命聿申衔尾连艘七省则轮停输挽长腰充廪三年而户遍恩膏与其陈因之红积太仓何如岁取之饱增四釜盖孚惠及下益乃无方矧藏富于民君孰不足既敷猷而涣号因抒志以命篇非博凫藻于兆人冀示燕诒于奕世
制用曾闻卅载通,免漕敬继祖鸿功。
军糈官饩给弗匮,天施(去声)地生义可充。
比屋帖催无虑白,太仓积免成红。
惠心勿问思义象,家法期贻奕叶同。
渡江书所见四首 其一 野莲 元初 · 郝经
 押词韵第一部
己未秋,奉命宣抚江淮,自邓南入新野,蹈宋北鄙,渡泌河湖阳,入于舂陵。陂塘联络,畎浍萦属,村墟蓊翳,荒空不可行。佳木修竹,奇花异卉,栉比林莽间,怵然有感于中。而取野莲、荒、秋桐、野菊四者,姑以寓感焉。
陂塘渺烟芜,秋波淡浮空。
蒹葭芙蕖,依稀见愁红。
轻销露华凉,亭亭倚西风。
金粉亦自香,霞腴为谁容?
无言恨最深,失偶情更浓。
摇摇似相招,为喜诗人逢。
翻思彼桃李,反在罗绮中。
复忆岩下,绿叶翳荒丛。
西子出苧萝,原思老蒿蓬。
万物在生处,莫谩仇天公。
朱干玉戚诗 元 · 王恽
五言排律 押阳韵 出处:秋涧集卷十二
至元二十五年戊子秋八月五日梦先师泌阳府君命赋此题寤寐中得成韵语者数句既觉因足成之
礼制详三代,军容备百王。
锡干朱作饰,戚柲玉为章。
特总如山立,张皇见武扬。
远伸三令肃,近作一身防。
商剪歌周雅,夷清颂汉昌
格苗先此用,万古仰虞皇(以谓帝舜敷文舞干全不尚武致苗顽自格后世以征伐有天下然后象干戈备乐舞以章其成功此后王之德不及也)
录重游藏义寺诗。寄许右相献之(并叙) 明 · 曹伟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梅溪先生文集卷一
偶阅书箧。得此诗草。乃壬子三月十七日。同耆之,叔强,次韶,献之克己。游藏义寺所作也。是时。耆之同枢。叔强小司徒。次韶小司马献之左丞旨。余为右副。克己副校理。因休告出游。可行(杨熙止作祉)以眼疾不从。坐水阁小饮。移坐溪上。濯足露双脚。据盘石。抵掌剧谈。造纸署别坐朴(或云林)守经,李峓。供具设小酌。及暮而还。初丙申。承命读书本寺。至戊戌三月而罢。及今壬子。十五年。吾六人者俱无恙。位通显。荣幸至矣。供职之暇。寻讨旧游。圭璧相映。埙篪相和。其为乐何如也。自壬子抵今仅十稔。而次韶,克己。俱已下世。余与可行。流落海隅。追念往日。恍然如梦。世事之难常。悲欢之易变。可胜慨耶。复次前韵。以寓感伤之怀云。辛酉三月初吉。书于升平之檐葍寺。
匡山读书处,重到意悠哉。
花气薰金地,茶烟飏石台
鱼跳戏碧涧,鸟下印苍苔。
彷佛三生梦,夷犹晚未回。
燕九日赵北口宫观镫火同扈跸诸臣联句乾隆乙酉 清 · 弘历
七言排律 押东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四十四
籞临瀛海宜开不夜之城节踵皇都竞说长春之箓五日韶华正启青郊方令布和车四巡清跸重经碧渚尚光凝凌镜缅前度銮行丽午冰嬉刚值上元属今来典重祈辛镫宴恰留燕九时则雪融三白风递初番岁晷吉而浆酒占丰月华朗而汀洲含净掖凤辇以申燕喜淀池即是西池曜龙烛以洽凫欢泽国何殊南国矧蒲澥雁臣归近数程许暂扈勾陈乃衢骖竖迎骈一曲听歌联于蔿记陌上买镫甫过景复馀妍看树头戏火徐烘凘原待泮望里虹桥入画晞晖当析木之津数来鹤驾超尘驻景衍钟离之派爰集从臣而敷席仍依例事以赓篇珠联拟十二星辰六符更映玉润合三千风月五纬全呈祝釐缘日叶仙源崇观白云最喜举头生庆展义本时咨民隐芳园红杏漫重婪尾增华
婪镫燕九犹嘉夜,恰值巡方驻渚宫
搦管联吟堪数典(御制),展軨有诏重宣风
黄图蔼若圜煦,绣甸佳哉气郁葱。
凌沼漾晴凘的的(臣傅恒,麦畦含翠茁芃芃。
三登留熟欢声洽,六出含精闿泽蒙。
祀粥尚沿膏泛白(臣阿里衮,买镫还续蜡烧红。
望延吴越瞻天日,踵继燕齐祝华嵩。
凤展九苞扶翠辇(臣于敏中,云垂五色护朱栊。
高年虑假登楼步(镫节宴赏例结䌽楼奉高皇太后楼上观之兹恐于登陟为劳命改设平屋),平屋堪娱玩景瞳。
(御制)志承欢敢弗黾,乘阳颁庆此云同。
燃来莲蕊攒成锦,种得芝田暖欲烘。
水镜朗悬层汉上(臣钱汝诚),玉蛾齐绕万花丛。
潜蛟室底千丝茧,飞鸟行边百尺虹。
著地还腾萦匼匝(臣王际华,曳霄不下挂玲珑。
跗呈顷刻瓶罂里,节启葳蕤橐籥中。
线掣蜿蜒交列缺(臣蒋朾,鞭驱霹雳导靊霳。
奇踪艳说邱仙伯,诞日兼传越国公
走马击毬城外盛(御制),鶱鸾访箓羽流崇。
磻溪逸迹徵时可,崂岭仙源大通
方朔偶然游度索(臣双庆广成竟尔在崆峒。
杖龙影已寒池澈,笙鹤声犹夜月胧。
丹灶霞栖琼观静(臣全魁,珠幢云拥碧台穹。
萃元芸秘香馀篆,太极蟠盖自笼。
庆序京华传览揆(臣张若澄,熙韶瀛海缅飞翀。
共看赵北冰嬉丽,似递江南春信融。
扈跸况随诸伯克(御制),款关久致古筠冲。
钱镕普尔新遵范,布贡兜罗旧织絧。
不比名王空质子(臣吕炽),于今绝域尽抒忠。
卖刀已市千头犊,折矢仍韬八札弓。
豹尾幸陪知感切(臣孙灏,龙文荣缀恩洪
湛湑普被天山北,和盎才回渤海东。
浓粲笑花蕃且吉(臣申甫,高轰喜爆炽方隆。
行时信可同民乐,祈岁端因廑穑功。
掩映水村益佳致(御制),䜣訚泽国肇绥丰。
七真飙辔携钟吕,两淀星桥亘鄚雄。
盘鲤献常擎野叟(臣于敏中,筱骖舞更迓衢童。
焱喷冻藻喧凫鸭,采绚苍葭起雁鸿。
响送蹋歌谐鼓枻(臣钱汝诚),光回衔烛彻张罿。
渔戙浦远辉晶皛,蟹簖林开炬奕熊。
几点微茫粘曲岸(臣王际华,半篝约略照疏篷。
西汀火树争辉夕,东壁银轮漫辗空。
未可忘言荅韶节(御制),雅宜即景绘熙工。
庄生见说鱼知乐,老子尝论道用盅。
故事记曾催击钵(臣蒋朾,新诗继复许连筒。
荣叨给札沾优渥,速愧传笺讶遽匆。
雪后培滋如霢霂(臣双庆,年前积素尚巃嵷。
大田伫见耕人出,万宝从占廪实充。
寒勒风条芽拆(臣全魁,闰添花信叶馀桐。
烟收此夕消金燄,路指明朝策玉骢。
排当(去声)前涂宣命罢(南巡向以镫节前启跸地方官例具火戏兹展于上元后一日计至此已当燕九因预敕大吏前途不必复陈),即斯已觉欿吾衷(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