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序
润州丹阳县尉李公夫人范阳卢氏墓志铭776年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四 创作地点:江苏省镇江市
夫人姓卢氏范阳人北齐黄门侍郎思道五代孙也。曾祖悌。皇高道不仕。祖纲。皇城门郎。父侑。皇太原县。虽仕皆数命。以至沦谢。而皆饰行懿文。有当时之誉。明德奕世。诞生夫人。既笄。嫔于李公李公乌程丹阳县尉夫人居贫守约。动必由礼。谦敬以睦中外。吉蠲以奉蒸尝。甘粝粱。服浣濯。中馈式叙。和乐嘻嘻。有嘉闻而无攸遂。一纪于兹矣。尝闻善馀庆。谦受益。岂前志之谬欤。将有必定之数欤。既而奄忽遘疾。不翌日而大渐。以大历十一年月日殁于丹阳之私第。享年若干。以某月日。权厝于县西之五里原。从宜也。生子数人。早岁夭落。今之存者。女子三人。长者生才六霜。其次差以幼矣。虽礼所未及。而号不绝声。呱呱然行路为之憯戚。公以为鼓盆伤神。两不中节。而钟情之哀。可胜既乎。且虞陵谷之变也。乃命权氏甥德舆为之铭曰。
去夏屋之渠渠兮。即孤邱之峨峨。
往不可复兮。沈痛如何。
露蒿里兮。古有哀歌。
水调歌头壬午 现当代 · 吴寿彭
 押词韵第十一部
梅溪,西苕北源,汇合处有梅溪镇,属安吉县,离湖州吴兴)城六十里。溪东吴兴县,其北长兴县界。时日寇一联队(团)侵佔州城,营为京间坚垒(据点)。
净沙点白鹭,乔木啭黄莺。
断矶遮住溪路,菰浦一川明。
南浦垂杨过雨,晴翠香粳满圃,谷口谁云耕。
荷芰美花实,水竹自华清。

野桥边,流水外,虏尘惊。
成平地关塞,听取炮车声。
试问残鸦飞止,谁佔碧澜城里,瓯脱几道横。
系泊有游艇,瀰气杂膻腥。
湖州太守 明 · 程敏政
七言律诗 押蒸韵
予蒙恩得放还江南舟次平望有怀湖州太守王君因寄一律王君曹邑人以成化己丑擢秀南宫予时缪当分考之任而君之外舅宫保太宰先生以德望闻天下实先少保襄毅公友也今奉别二十年矣盖予于王君迹疏而情亲有不能已于言者如此
故人相望隔吴兴,画舫青帘见未能。
幸我身随莲社老,喜君名自柏台升。
清朝事业群英在,前辈风流百感增。
客里有诗凭递入,苕溪新水绿层层。
四贤诗(并引) 其一 元末明初 · 张羽
五言绝句 押青韵
洪武十一年命天下郡县修志书平阳魏公同知湖州寔莅其事旧志郡县官惟守令有题名余皆不录至是吴郡续志自僚佐以下皆得书焉其固为忠厚而不没人善盖如此他日又摘晋唐以来郡守之尤者四人为胜游图以致其尚友千载之意云
胜日罢书经,扬舲出远坰。
清流兼峻岭,应不减兰亭
怀旧绝句十首 其六 晚清 · 文廷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 出处:知过轩诗钞
乌程徐次舟知州赓陛,有吏才,勇于任事,顾以此得罪巨室,亦聊自憙。上官或知其能,而恶之者众,辄为言官所劾。一黜于广东,再黜于山东,三黜于江南。年垂暮矣,穷迫无俚,乃走黑龙江理金矿事,又被劾去。余与之交廿年,江海栖迟,未知踪迹。顾其器干英异,熟于掌故,虽侘傺不遇,世亦不能没其实也。
露才扬己史所戒,抑强扶弱世所称。
徐君得失我能说,嗟哉郭琇彭鹏
淮南节度使检校尚书右仆射赵郡李公家庙碑铭841年 唐 · 白居易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七十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王建侯。侯建庙庙有器。器有铭。所以论撰先德。明著后代。或书于鼎。或文于碑。古今之通制也。维开成某年某月某日。宣武军节度使检校尚书右仆射汴州刺史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赵郡李公。斋沐祗慄。拜章上言。请立先庙。以奉常祀。于是得请于天子。承式于有司。是岁某月某日。经始于东都。明年某月某日。有事于新庙。外尽其物。内尽其志。三献百顺。神格礼成。其友居易。以李氏宗祖世家名爵。与仆射志行官业。书于丽牲之碑。谨按家略。九代祖善权后魏谯郡。八代祖延观。徐梁二州刺史。七代祖续。某郡太守。六代祖显达。颍州刺史五代祖迁。皇朝宜谷二州别驾。赠德州刺史高祖孝卿右散骑常侍。赠邓州刺史。曾祖府君讳敬元总章仪凤间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中书令宏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封赵国公谥曰文宪。才智职业。载在国史。今祭于第一室。以妣蓟国夫人范阳卢氏配焉。王父府君讳守一。属世难家徙。不求闻达。避荣乐道。与时浮沉。终成都府郫县。今祭于第二室。以妣荥阳夫人郑氏配焉。先考府君讳晤。历金坛乌程晋陵县令府君为人笃于家行。饰以吏事。动有常度。居无惰容。所莅之邑有善政。辞满之日多遗爱。不登贵仕。其命矣夫。今祭于第三室。以先妣上谷夫人范阳卢氏配焉。府君累赠至尚书右仆射。夫人累赠至上谷郡太夫人。前后凡三追命六告身。渥泽叠洽。自叶流根。从子贵也。郫县暨晋陵府君。咸善积于躬。道屈于位。储祉流庆。而仆射生焉。仆射名绅字公垂。六岁丁晋陵府君忧。孺慕号踊。如成人礼。九岁终制。孝养上谷太夫人。年虽幼。承顺无违。家虽贫。甘旨无阙。侍亲之疾。冠带不解者三载。馀可知也。执亲之丧。水浆不入口者五日。馀可知也。先是祖妣考妣。晋陵府君前娶夫人裴氏。无子早卒。洎叔父兄妹之殡。咸未归祔。各处一方。公在斩衰中。亲护九丧。匍匐万里。及其(一作期)襄事。礼无阙违。至诚感神。有灵乌瑞之应。事动乡里。名闻公卿。言孝友者。以为表率。宪宗嗣统三年李锜盗据京口。公居无锡。会擢第东归。闻公名。署职引用。初询以谋画。结舌不对。次强以章檄。绝笔不书。诱之以厚利不从。迫之以淫刑不动。将戮辱者数四。就幽囚者七旬。诚贯神明。有死无二。言名节者。以为准程。朝廷嘉之。拜右拾遗。岁馀。穆宗知公忠孝文行。召入翰林。特授司封员外郎知制诰。迁中书舍人。承颜造膝。知无不言。献替启沃。如石投水。俄拜御史中丞户部侍郎。既而望属台衡。朝当晏驾。时移世变。遂出掾高要。佐浔阳。旋为滁寿二州刺史。大凡公之为政也。应用无方。所居必化。卧理二郡。以去害为先。故有盗奔兽依之感。廉察浙右。以分忧为功。故有恤邻活殍之惠。尹正河洛。以革弊为急。故有摘奸抉蠹之威。文宗知公全才。以汴难理。乃授鈇龯。俾镇绥之。初宣武师人。骄强狠悍。狃乱徼利。积习生常。公既下车。尽知情伪。刑赏信惠。合以为用。一年而下惩劝。二年而下服畏。三年而下耻格。肃然丕变。薰然太和。抚之五年。人俗归厚。至于捍大患。禦大灾。却飞蝗。遏暴水。致岁于丰稔。免人于垫溺。噫。微公之力。汴之民其为殣乎。其为鱼乎。殊绩尤课。不可具举。天下征镇。淮海为大。非公作帅。不足以长束诸侯。制加银青光禄大夫扬州长史淮南诸道节度观察等使。馀如故。诏下之日。出次于外。军门不击柝。里巷无犬吠。从容五日。按节而东。百姓三军。挈壶浆。捧箪醪。遮道攀饯者。动以万辈。皆呜咽流涕。如婴儿之别慈母焉。噫。若非襦裤之惠及其幼。鸡豚之养及其老。又推赤心置人腹中者。则安能化暴戾之俗。一至于此乎。西人泣送。东人歌迎。梁楚千里。风变化移。膏雨景星。所至蒙福。于时开成会昌之际。上方致理。公未登庸。熙熙苍生。环望而已。盛矣哉。大丈夫生于世也。以忠贞奉乎君。以义利惠乎人。以黻冕贵乎身。以宗庙显乎亲。以孝敬交乎神。宜其百禄。辅一德。为有唐之宗臣者欤。君子谓李氏之庙也休哉。公之祭也顺哉。然曰有孙如此。有子如此。可谓孝矣。故其碑铭曰。
祭祀从贵,爵土有秩
诸侯之庙,一宫三室。
皇皇西室,皇祖中书
孝孙追远,昭穆有初。
显显中室,王父
顺孙祇享,尽悫尽敬。
肃肃东室,先考晋陵
嗣子奉荐,孝思蒸蒸。
嗣子其谁,仆射公垂
公垂翼翼,斋严谅直。
为子为臣,有典有则。
载膺休命,载践右职。
以孝肥家,以忠肥国。
乃授侯伯,纛龯旂戟。
乃飨祖祢,牲牢黍稷。
家声振耀,国典褒饰。
六命徽章,三世血食。
光大遗训,显扬先德。
子孙承之,垂裕无极。
饶州刺史吴府君神道碑铭825年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七十八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汨市朝。溺妻子。非达也。困山林。摈血属。亦非达也。若有人与偫动处一代间。彼为彼。我为我。不自洁。不自污。不巢许。不伊吕。水其心。云其身。浮沈消息。无往而不自得者。非达人乎。吾友吴君。从事于斯矣。君讳丹。字真存太子通事舍人览之曾孙。睦州司马庶之孙。太子宫门郎工部尚书铨(一作诠)之长子。以进士第入官。历正字协律郎大理评事监察殿中侍御史太子舍人水部库部员外郎都官驾部郎中谏议大夫大理少卿饶州刺史。职历义成军节度推官浙西道节度判官关防禦判官镇州宣慰副使(一作司)匦函使。阶至中大夫。勋至上柱国。读书数千卷。著文数万言。宝历元年六月某日。薨于饶州官次。其年十一月某日。葬于常州晋陵仁和乡北原。从遗志也。君生四五岁弄泥沙时。所作戏辄象道家法事。八九岁弄笔砚时。所出言辄类诗家篇章。不自知其然。盖宿习儒元之业明矣。弱冠喜道书。奉真箓。每专气入静。不粒食者累岁。颢气充而丹田泽。飘然有出世心。既壮。在家为长。属有三幼弟八稚侄。嗷嗷慄慄。不忍见其饥寒。慨然有干禄意。乃曰。肥遁不可以立训。吾将业儒以驰名。名竞不可以恬神。吾将体元以育德。冻馁不可以安道。吾将强学以徇禄。禄位不可以多取。吾将知足而守中。繇是去江湖。来京师。求名得名。求禄得禄。身荣家给之外。无长物。无越思。素琴在左。黄庭在右。澹乎自处。与太和始终。履仕途二十七年。享寿命八十二岁。无室家累。无子孙忧。屈伸宠辱。委顺而已。未尝一日戚戚其心。至于归全反真。故予所谓达人之徒欤信矣。仲弟湖州长史某。以予辱与其兄游。既为同门生。又为同舍郎。周知初终。托为碑记。噫。先生之道。吾能引古以明之。铭曰。
中大夫东方曼倩
夏侯湛高之。
作庙貌赞。
唐中大夫真存先生
白乐天知之。
作神道铭。
呜呼二大夫
异代而同途。
其皆达者乎。
唐故虢州刺史礼部尚书崔公墓志铭835年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七十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唐有通四科达三教者。曰惟崔公。公讳元亮字晦叔。其先出于炎帝。至裔孙穆伯。受封于崔。因而命氏。汉初始分为清河博陵二祖。故其后称博陵人。曾祖悦。洛州司户参军赠太子少保。祖光迪。赠赞善大夫。考抗。扬州司马通事舍人。赠太子少师。妣太原王氏。赠晋阳郡太夫人。公即少师季子。解褐补秘书省校书郎从事宣越二府。奏授协律郎大理评事。朝廷知其才。徵授监察。转殿中。历侍御史膳部驾部员外郎洛阳密州刺史。公既至密。密民之冻馁者赈恤之。疾疫者救疗之。胔骼未殡者命葬藏之。男女过时者趋嫁娶之。三月而政立。二年而化行。密人悦之。发于谣咏。换歙州刺史。其政如密。先是歙民畜马牛而生驹犊者。官书其数。吏缘为奸。公既下车。尽焚其籍。孳息贸易。一无所问。先是歙民居山险而输税米者。担负跋涉。勤苦不支。公许其计斛纳缗。贱入贵出。官且获利。人皆忘劳。农人便之。归如流水。朝廷闻其政。徵拜刑部郎中。谢病不就。俄改湖州刺史。政如密歙。加之以聚羡财而代逋租。则人不困。谨茶法以防黠吏。则人不苦。修堤塘以防旱岁。则人不饥。罢氓赖之。如依父母。入为秘书少监。改曹州刺史御史中丞。谢病不就。拜太常少卿。迁谏议大夫。屡上封章。言行职举。上召对。加金紫以奖之。假貂蝉以宠之。未几。朝有大狱。人心惴骇。势连中外。众以为冤。百辟在廷。无敢言者。公独进及霤。危言触鳞。天威赫然。连叱不去。遂置笏伏陛。极言是非。血泪盈襟。词竟不屈。上意稍悟。容而听之。卒使罪疑惟轻。实公之力。既而真拜。因旌忠臣。繇是正气直声。震耀朝右。搢绅者贺。皆曰国有人焉。国有人焉。公以为名不可多取。退不必待年。决就长告。径遵归路。朝廷不得已在途拜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公济源有田。洛下有宅。劝诲子弟。招邀宾朋。以山水琴酒自娱。有终焉之志。无何。又除虢州刺史。盖执政者惜其去。将欲驯致而复用之。太和七年七月十一日。遇疾薨于虢州廨舍。天子废朝一日。赠礼部尚书。周行士林。闻者相吊。宗族交友。靡不出涕。遗直遗爱。公兼有焉。呜呼。公之将终也。遗诫诸子。其书大略云。吾年六十六。不为无寿。官至三品。不为不达。死生定分。何足过哀。自天宝以还。山东士人皆改葬两京。利于便近。唯吾一族。至今不迁。我殁。宜归全于滏阳先茔。正首邱之义也。送终之事。务从俭薄。保家之道。无忘孝悌。吾玉磬琴。留别乐天。请为墓志云尔。夫人范阳卢氏。先公而殁。有子九人。长曰煴。通事舍人。次曰刍言罕言。举进士。次曰缓。中牟。其下皆幼稚。煴等哀毁孝敬。号护轜翣。以九年四月二十八日。用大葬之礼。归窆于磁州昭义县磁邑乡北原。迁卢夫人而合祔焉。遵理命也。公之丁少师忧也。退居高邮。其地卑湿。泣血卧苫者三载。因病痹其两股焉。逮于终身。竟不能趋拜。从祖弟仁亮窜谪巴南。殁而无后。公先命长男煴护丧归葬。后命幼子听继绝承祧。自宗族及朋执间。有死无所归孤无所依者。公或葬之祭之。或衣之食之。或婚之嫁之。侯齐二家之类是也。故闺门称其孝。偫从仰其仁。交游服其义。可不谓德行乎。公幼嗜学。长善属文。以辞赋举进士登甲科。以书判调天官入上等。前后著文集凡若干卷。尤工五言七言诗。警策之篇。多在人口。其馀著述。作者许之。可不谓文学乎。公之典密歙湖也。理化如彼。可不谓政事乎。居大谏骑省也。忠谠如此。可不谓言语乎。公夙慕黄老之术。斋心受箓。服气鍊形。暑不流汗。不挟纩。肤体颜色。冰清玉温。未识者望之如神仙中人也。在湖三岁。岁修三元道斋。辄有彩云灵鹤。回翔坛上。久之而去。前后置斋七八。而鹤来仪者凡三百六十。其内修外感也如此。可不谓通于大道乎。公之晚年。又师六祖。以无相为心地。以不二为法门。每遇僧徒。辄论真谛。虽耆年宿德。皆心伏之。及易箦之夕。大怖将至。如入三昧。恬然自安。仍于遗疏之末。手笔题云。暂荣暂悴敲石火。即空即色眼生花。许时为客今归去。大历元年是我家。其解空得证也又如此。可不谓达于佛性乎。总而言之。故曰通四科达三教者也。居易不佞。辱与公游者三十馀年。年老分深。定为执友。况奉遗札。托为斯文。且惭鄙陋。不敢辞让。铭曰。
滏水之阳。鼓山之下。
吉日吉土。载封载树。
呜呼。博陵崔君之墓。
过秦楼 吴园次郡守碧湖元夕泛灯分赋 清 · 丁澎
 押词韵第十一部
地接雉川,秀钟浮玉。月中鹑火,星始勾芒。临水泛舟,风物依然。荆楚散花奏乐,烧灯宛若花城。故盍吐九微,先摇太液;池开百子,迥出莲花弱水全低,自有沙棠之树;琼钩半上,葡萄之宫。洵刻烛佳辰,难逢柳恽;此水嬉胜赏,孰继樊川。我吴兴郡吴公园次;玉局名家,金门仙客。东方千骑,行春陌上之北海双樽,照夜前溪之渌。乌程名酒,讵止十千;蟾魄清宵,正当三五。百枝交锁,似从汉苑移来;二尺连盘,仍是东宫旧事。正上元之淑景,快悬灯之夕游。丝竹竞鸣,羽觞无算;士女軿集,画舫环来。银花乍合,如分芳菂之香;青翰中流,争漾芙蓉之色。使君爱客,何妨坐上调筝;仙侣同舟,更见佳人拾翠。琉璃镜里,树可长生;鳷鹊屏开,城如不夜。既鼓横塘之棹,采菂歌来,欲搴湘浦之裙,弄潮归去。何水部之名花,齐开波底;庾元规之明月,何必楼中。先修禊以临流,罨溪不殊曲水;副接䍦而骑马,岘山原是襄阳。则朱幰冰轮,自有裁诗崔液;将铜华金檠,可无献赋江淹。爰成郢客之吟,共和秦楼之唱云尔。
太守风流,裁红摘翠,点就玉湖妍景。
画船载酒,绣幕调笙,香送素波千顷。
树杪几队灯红,鳷鹊飞来,惊栖难定。
看银蟾一色,蕊珠宫里,竞摇波影。

畅好是皓魄初圆,青樽浮满,画里江城如镜。
六街箫鼓,兰桨齐开,钗色佩声交迸。
良夜试问如何,起视参横,虬壶未冷。
休更把紫云低唤,红粉两行娇并。
重台芙蓉赋835年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九十六 创作地点:江苏省镇江市
吴兴郡南白亭有重台芙蓉。本生于长城章后旧居之侧。移植蘋洲。至今滋茂。余顷岁徙根于金陵桂亭。奇秀芬芳。非世间之物。因为此赋。以代美人托意焉。
柳恽吴兴太守。顾座客而叹曰。
游汀洲以采蘋。忆潇湘之故人。
悲白日之已晚。惜青春之不返。
且欲拾琼蕊于桂山。折瑶华于兰畹。
客乃称曰。彼有清川
爰生瑞莲。红葩炜而𣈫𣈫。
翠叶小而田田(原注此花大于常莲而叶小于众。愿得荐佳名于君子。
悦丽色于当年。于是纵兰棹。
泛沦涟。吟朱鹭于篴(一作箫)管。
鸣鹍鸡于瑟弦。临漪澜以远望。
叹华艳之何鲜。是日际海澄廓。
微风不起。涵丽景于碧湍。
烂朝霞于清沚。鲜肤秀㯋。
攒立丛倚。疑西子之颜酡。
自馆娃而戾止。远以意之。
若珠阙玲珑。叠映昆峰。
粲玉女之光色。抗霓旗以相从。
迫而察之。若桂裳重复。
郁挠丹谷。思江之窈窕。
发红罗之纷郁。尔其映兰芷。
出蘋萍。掩萋萋之众色。
挺袅袅之修茎。泫清露以擢秀。
流鲜飙而发精。虽草木之无情。
亦独立而倾城。若乃行潦既收。
秋光始静。见凉野之夕阴。
怅回塘之馀景。思摘芳以赠远。
更临流而引领。翡翠失其辉鲜。
珠玑夺其光㯋。惟斯物之特丽。
宜独秀于寥天。在灵境而何降。
居下泽而何偏。有繁华而不实。
嗟淑类而莫传。念庄姜之无子。
非巧笑之未妍。彼天意之所属。
谅难得而知焉(原注此花无实徙根又不三数年故人间罕有)。乃为歌曰。
吴山秀兮烟景媚。因淑女兮感斯瑞。
莲虽多兮无厥类。徒芳兮何足贵。
人已去兮代不留。独含情兮托兹地。
高僧 唐 · 无名氏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道标富阳人姓黎氏,一作秦氏。年七岁,有大沙门过而识之,劝令出家。为灵隐山白云峰海和尚弟子。至德二年诏白衣通佛经七百纸者,命为比丘,标首中选,即日得度居南天竺寺。尝于灵鹫峰之南西岭下,葺茅为堂,号西岭草堂,称西岭和尚。经营之外,尤练诗章。当时吴兴清昼[皎然]、会稽灵澈,相与酬唱。谚云[见下]。又陆羽云:「夫日月云霞为天标,山川草木为地,推能归美为德,居閒趣寂为道标。」长庆三年卒,年八十四。(《高僧传》参《西湖高僧事略》)
霅之昼,能清秀。
越之澈,洞冰雪。
之标,摩云霄雍正浙江通志》一九八《仙释传杭州府》)
卖花声 现当代 · 田遨
 押庚韵
侯朝宗杨龙友砚。砚微紫,砚底有铭:“衔日吐月,排云冲斗,宣德岩石贻龙友朝宗。”砚现藏博山张志中氏家,西野邀同赋。
顽石与痴情,一例坚贞。
是谁凿出紫云坑?
一自侯生持赠友,红泪纵横。

扇上染桃英,扇底卿卿。
兴亡有恨付寒泓。
历劫不磨磨不尽,心事分明。
张教授嘉兴(有引) 明 · 顾清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十一部
前进士蕲水张君容之程太史正之高弟也自归安华亭士庆得师而君亦乐其风土方卜居焉而嘉兴之命至得邻之喜惜别之怀交战于中而言固有不能尽也
乐平门下久知名,湖学东来重有情。
楩梓旋应充国器,枌榆看已入乡盟。
无端作恶缘新命,便可相期是耦耕。
最喜家书十分便,春波一夕到珠泾。
百字令 清末民国初 · 冯煦
 押词韵第四部
盩厔路山夫坏卜宅山阳城北,阎潜邱著书处也。边颐公亦尝居之,名之曰苇西草堂。归安张叔宪度为作拜诗图,予赋此解,诗指潜邱也
苇西一舸,是晋祠遗老,旧谭经处。
汲冢坠文如扫叶,不辨何今何古。
一卷烟空,百年电谢,有客重凝伫。
琴歌谁续,沙边羁雁能语。
记否交顾攀张,负乾坤清气,来守穷章句。
一任淮南尘澒洞,赢得垫巾麾麈。
枚宅孤吟,韩台罢钓,莫误寻秋路。
披图枨触,甚时还叩幽宇。
一剪梅 其一 现当代 · 茅盾
 押阳韵
辛亥革命之前年,余曾求学于湖州中学,近有湖州来人谓解放后湖州工农建设气象蓬勃,前途大好,喜而赋此。
六十年前景凄凉。垄下多稂。
陌上无。而今日月换新装。
八茧蚕忙。双季稻香。

厂矿安排细较量。翘首钱塘
俯视金阊。工农子弟焕文章。
泖溇汪泱。苕霅流长。
(注:苕水霅水均经吴兴县,后人因以苕霅指湖州一带地。)(一九七二年元旦
潘象安 明 · 黎民表
 押歌韵
鄣郡潘子象安淮南李公之门生也象安能为古文词隐黄山李公延之閤下乃象安恬愉不及世事客李公馀十年无所请犹萧然布衣也李公食必并席少别为之挥涕其见重如此万历改元象安复以校艺至于京师有司不见录以大夫人年高亟请归即当途欲邀致如李公故事不能留也慨惟李公当朝守正不阿以萋斐去国而象安亦濩落不偶不肖之再为掌故也实出李公奖拔顾穷途暮齿无所建明以酬知己之遇兹复与象安别能不悲哉然象安尚翩翩壮夫也必能收渑池之效于其行也诗以慰焉
紫阁崇造天,剑佩声相磨。
吐哺遘良宰,招延奇士多。
伊人奋下国,被发行燕歌。
愿以朱丝绳,锵然间云和。
千金不受赏,抱犊遵山阿。
流言点赤舄,推毂转蹉跎。
手中青琅玕,斡弃同蓬科。
倚门俟舟楫,旅服返江沱。
素交一以尽,行路起挥戈。
严霜下宿莽,悲风增微波。
强食以自爱,啜泣将如何。
吴四主(吴主权,以己酉僭称帝,二十三年。孙亮,六年。孙休,六年。孙皓,十七年,庚子降晋。共五十二年) 明末清初 · 郭之奇
 押觉韵
吴主权,孙坚次子也。以破虏将军讨卓,陷雒,后为公孙瓒所杀。子策,从袁术,得馀兵,为怀义较尉,渡江转斗,无敢当其锋者。江东已定,不幸毙于奴客之手,呼权代领其众。然则守业者讨虏,创业者讨逆也。决机争衡,卿不如我;任能保土,我不如卿。言之审矣。权于三国之主,才能最下。赤壁之役,非孔明感发于外,瑜、肃定谋于内,八十万之会猎,群下失色,张昭倡迎,安能拔刀斫案,立齐将吏之心,尽烧北船,大褫奸瞒之魄?善夫公瑾之言曰:“操虽托名汉相,实汉贼也。将军割据江东,兵精足用,当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耶?”江东上下,未闻斯语,乌知君臣之大义,尊匡之大猷?惜夫公瑾有王佐之才,而天不假以年。华容已北,分荆索荆,中原国贼,卒置之度外焉。搆怨于蜀,已自寒其齿唇;称臣于曹,乃欲踞诸炉火:能乎哉?鼎峙既成,改元僭号。十馀年中,国本再废,而溺宠立少,置辅非人。会稽杀而琅琊殂,会稽,权少子也。为孙綝所废,自杀。琅琊,权中子休也。既立,诛。喜读书讲学,畏张布,疑惧而止。乌程嗣而鸿业丧。黄旗见于东南,青盖终入河朔。石头之甫舆,归命之座久设。乌程,休兄子皓也。降晋,为归命侯。昔讨逆弱冠,以一较尉创业;后主江南而弃之。悠悠苍天,孙秀所繇致,慨于何人也?
破虏将军初讨卓,雒阳首入青氛浊。
讨逆从袁获馀兵,取稽徇豫如掌握。
孙郎渡江江始震,渔者射龙龙不觉。
成业终归保业人,守江观衅群心乐。
曹旌百万向南浮,子布诸群何龌龊。
周鲁同心立大猷,赤壁千年山水濯。
从兹鼎峙出东南,黄龙赤乌表头角。
可怜燕翼迷孙谋,四友诸宾空自斮。
琅琊始继会稽立,喜书畏臣终罢学。
乌程初还建业都,青盖已归雒河朔
此座需卿归命迟,南方之人皆面剥。
金芝呈瑞卷 明 · 湛若水
四言诗
金芝,咏玉厓也。金芝呈瑞,或曰玉厓陆侍御之馀庆,君子以比德焉。名琨湖州人
煌煌金芝维山之辉。
云谁之瑞,玉厓维祺。
玉厓巍巍,金芝离离。
金玉交映,君子以之。
我有灵根,先天地春。
美斯毓斯,维天维人。
光于宇宙,瑞于无垠。
思遗怀人,道远奚因。
怀忠堂辞 南宋 · 王炎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
颜鲁公湖州,作放生池,又刻碑池上,其碑见存。池畔有鲁公祠堂,题曰怀忠。北山程公尝作楚辞一章,刻石庑下。其辞甚古,然未尽事实,因以辞续之:
跂逸驾兮前修,佩武符兮典州。
迹已陈兮德新,可敬而慕兮几春复(王本无复字)秋。
意其存兮閟千万年之原,谓其逝兮乃在浮罗之颠。
奋忠精兮取义,贯羲娥兮烂然。
隘尘寰兮上征,挥八极兮为仙。
黄鹄脱骖兮素虬停驷,几弭节兮念遗民而来顾。
高弁苍苍兮清苕瀰瀰,公来游兮湖山增美。
游观罢兮来归。
有蒲与荷兮清泠之池,鱼鸟怀生兮欣欣焉。
其有依银钩虿尾兮,灿翠珉而陆离。
弦琴兮击鼓,羞羔豚兮酌醑。
跪起以荐兮愿公燕喜。
公燕喜兮吾民乐康。
却灾沴兮蠲除不祥。
云来兮万祀,烝尝兮不忘。
按:《双溪集》卷九。又见雍正浙江通志》卷二六八,《南宋文范》卷三。
惜红衣 其二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押词韵第十七部
白石吴兴荷花词云:可惜渚边沙外,不共美人游历。余在莫愁湖荷花,亦有此怀。因用其韵寄内子玉可
青盖迎秋,红衣坠晚,似嫌风力。
脂粉清辉,圆冰射花碧。
今宵载酒,谁念我江南愁客。
人寂。
吹过暗香,是伊家息。

杨垂御陌。
问天阶,侯封逊仙籍。
鸳鸯一水,肯到白狼北。
镜里可怜春好,旧日与谁同历。
对者般花朵,空想莫愁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