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江苏省扬州市” 相关资源
诗文库17767
人物库4697
活动1756
诗文库 序
隋末江东童谣 隋 · 无名氏
 押词韵第十一部
长短经曰:大唐武德二年王充越王侗洛阳。僭称尊号。隋氏灭矣。注云。今兹三月江东童谣曰云云。江都西有鼓城村。村有彭城水。上引其水入西阁之下。果于此被执。
江水保泠泠,杨柳何青青。
人今正好乐,已复戍彭城(○古谣谚三十六引长短经四。又云。按王充王世充。唐人避太宗讳。省去世字。所谓上者。指炀帝而言。今兹三月。乃恭帝义宁二年之三月。即炀帝大业十四年。至五月改元武德。盖追叙上一年之事也。)
仪同三司建州刺史故徐君墓志铭(此碑铭撰于隋炀帝大业八年(六一二年)。) 隋 · 无名氏
四言诗
蕴义行仁之国,临淮负海之州;颛顼承家之宗,高阳嗣德之胄。金柯玉叶,六族云飞;琼树芳枝,九州星迾。氤氲史策,可略而言。公讳智竦,字达恭兖州□平人也。偃王□之后。□涂山之会,执玉诸侯,万□同臻,其光斯在。自金行失御,玉律霄□。晋□西微,太康东徙。攀龙矫足,去彼□邦,高蹈燕秦,□于杨□。世封吴兴郡,□□□□千户。彤弓玈矢,青组朱旗。□蜴东南,蝉□吴会。曾祖□宗,起家散骑□□、□阳太守,寻迁江州刺史。赤心奉国,不惮三公之威;□难□□,无□两□□□。祖贵,齐永明二年著作郎七年,转尚书吏部。□颜□未遇,三世□□,□□得贤,五年二转。父儒□,梁普通六年释褐开远将军高州长史。□□□□,□里河涧,三异□闻。虎则负子渡江,雉则□雏入郭。累迁、德二州刺史,□□□□。温仁莅政,声教临民;清白在官,威怀□俗。故得专城百雉,燮赞六条。重□□州,累迁岳牧。公幼而聪悯,壮受宾廷。研咏诗骚,敦寻篇册;留连风月,赏□□□。容止恭庄,神情雅丽。起家六安县,寻迁海□郡守。两歧之□,响□□□;五鼓之谣,声流四远。□属金陵板荡,赤县分崩,□□改时,移家于南海。□□□□入朝,蒙授仪同三司,位重名高,德人斯在。仪□□与,邓陟俱策;品□□□,□□同美。总管赵讷,□□□陈,历叶鉴识。高明仁惠,远闻徽猷。夙□□□□建州刺史,搴帷□□□□□□□烛不□宾□□□□□莅俗□□□□□□□□□□民无得而□□□□□□□年改□朝,衣冠变式。授受唯宜出境,声高姜无惭色。□天罩□游江浦,率士来朝□□。衮职不轻,同斯大集。双僮遽逼,万古便侵。大业六年十一月三日,于江都□逝,春秋七十有五。八年三月二十一日,归葬于南海甘泉北之山。公手无执戟之劳,门无戎马之迹。直以降生灵岳,借荫琼枝。故得身宦两朝,名崇六府;专城百雉,中秩千钟。圆阙受荣,方州作牧。位参四等,品列五星。爵重心□,俸奉家俭。时复探颐□□,诵习元言。治寺造经,倾竭资产。昊天不悯,歼此哲人。豫章之□空悬,延陵之剑徒挂。呜呼哀哉!痛心疾首,行路悲凄。息帏等,至性仁孝,毁瘠改容。□□萎,声哀鸟至。呜呼哀哉!乃为铭曰:
崇基负海,建国□□。
遗□后嗣,留爱于民。
兴王启霸,世属功臣
攀龙矫足,高蹈燕秦。
美矣高□,华哉盛族。
馀庆必隆,挺兹岳牧。
无遗两□,有荣五服。
负石沉江,嗽流岩谷。
公之诞嗣,荫□馀荣。
承家主奠,实彼高明。
敦崇礼让,修拭身名。
诗骚散志,风月吟情。
冽□□朝,位隆二国。
吏仰其威,民思其德。
卷舒图史,遨游儒墨。
道□南容,□逾□北。
方城刺举,求瘼帷褰。
衢奔竹马,水涸贪泉。
慈仁孝悌,公亦有焉。
九皋□响,声闻于天。
梁木横□,太山其颓。
哲人萎矣,呜呼哀哉。
悲风满□,愁云□开。
泪将花堕,鸟共声哀。
素车同萃,白马俱来。
挂剑空存,悬□徒在。
□返北城,□旋南海
芳林欲正,□风无改。
孝子欲养,慈亲不在(清梁鼎芬卢维庆民国二十年刊《番禺县续志》卷三三《金石志一》)
解连环 清 · 吴锡麒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有正味斋词集卷三
白莲女史方氏,扬州罗山人两峰室也。尝请业于绿净老人许太夫人,与其妯孙氏净友、小姑秋英,暨里中汪揩亭之妻袁夫人,作九九消寒会,唱酬成帙,管平原曾为画寒闺吟席图。今女史下世久矣,两峰以图属题,因次卷中王兰泉侍郎韵酬之。
年年歌吹。
叹前番绮阁,谁寻吟味。
纵二分、明月能来,奈兰炷销残,已灰心字。
想像云衣,尚竹外、袖罗飘翠。
只玉梅花下,三九交时,空晕寒思。

飞霙悄疑堕地。
记才高咏絮,瑶管曾试。
甚梦痕、一枕天涯,恼双鬓星星,为伊憔悴。
落叶荒山,怕乐府、秋坟催起。
惹情丝、是莲是,暗牵宿泪。
钱烈女哀词 其一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钱烈女淑贤,丹徒人性聪警,知书。乙酉,年十六,随父述古寓扬州高杰等四镇纷争,委河淮不守,烈女忧之。扬州陷,烈女哭辞父母,投水,水浅不得死,以纸渍水掩口鼻,亦不死;持刀自刎,父母夺之,不得死。烈女跪请父母,卒再缢,乃死。死时告父母火之,无留骨秽地。扬人葬之于相国史公可法梅花岭冢傍。南昌王猷定关中王岩为作传铭,勒于墓石。予过而吊焉。
佳人能独立,不肯嫁乌孙
九死传闺烈,三春吊墓门。
珠归天帝掌,花逐雒妃魂。
词客题黄绢,丰碑照古原。
春云怨 清 · 吴锡麒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有正味斋词集卷四
扬州张友孝廉木有女曰得珠,幼通经书,性閒静,许字同里汪生溥,归有日矣,以中暑卒,嘉庆戊午七夕前四日也,孝廉有诗哭之甚哀。余今年一甥女一侄女皆以痘殇,柔情枨触,老泪纵横,因述此词以慰孝廉,并志余痛。
风吹月坠。
搅一庭香影,和花都碎。
可奈问天无语,晚雨溅衣先化泪。
条脱犹留,迷藏难捉,咫尺盈盈隔秋水。
空费工夫,女儿箱好,几日织凉翠。

人生最是多情累。
叹彩云倏忽,琉璃轻脆。
愁杀西风画栏倚。
白奈催簪,也怕天孙,不禁憔悴。
读罢闻蛩,酒阑灯灺,怎到故园梦里。
凄凉犯 清 · 吴锡麒
 出处:有正味斋词集卷四
颜心斋崇矩来扬州,出示邹满字山水花木卷,卷后题跋如简斋鱼门荭谷瘦铜皆先后谢世。追怀旧雨,怆然赋之。
二分瘦月。
垂杨外、窥人已换华发。
旧游冷落,画图空在,看成愁碧。
挑灯泪咽。
怕重与、青山对说。
甚邻家、偏催梦醒,笛里几波折。

惆怅金陵路,小舫疏帘,好春时节。
梅花过了,又桃花、乱飘红雪。
要换生绡,写烟草、芜城暮色。
待君来,痛饮十日莫话别。
贺新郎 其一 宋末元初 · 王奕
 押词韵第四部
仆过鲁,自葛水买舟,至维扬,又自扬州买舟,至孔林,登泰山,复不淮楚,往复六千里,共赋此词,括尽山川所历之妙,真所谓兹行平生者也。
有客过东鲁。
自葛水、泛舟西下,帆开三楚
万里湖光磨水镜,际五老、落星烟渚。
又飞过、二姑门户。
彭泽柳青新旧色,望九华、依约池阳路。
风雨庙,乌江
蛾眉牛渚皆如故。
问缘何、鲁港汀洲,江声无语。
采石书生勋业在,吊锦袍、公子魂何处。
流恨下、秦淮商女
多景楼头吟北固,笑平山堂里谁为主。
烂饮,琼花露。
青玉案 清 · 吴锡麒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有正味斋词集卷五
查篆仙观察淳于扬州高旻寺梅壑老人遗砚,住持如长老知为查氏故物,遂以归之。观察为文记其颠末,并系以诗。余赋此调。
江山画遍馀残墨,定费尽、蟾蜍泪。
乙卯几时人许替。
斜阳荒冢,断云一片,未共梅花瘗。

败蕉响飐禅廊碎。
喜来驻、青丝骑。
小篆红丝名字记。
摩挲遗泽,因缘如梦,證向袈裟地梅壑老人生年乙卯,与香光同,故自称后乙卯人。)
忆旧游慢 清 · 吴锡麒
 出处:有正味斋词续集卷一
周希甫太守以补官北上,舟过维扬洪桐生招同人集平山堂,用宋人赵虚斋荷花词韵倚声以送之。酒后兴生,亦聊以当阳关三叠云尔。
正荒波鸥外,老树莺馀,绿与烟平。
故人天末返,便将离花歇,许续新盟。
莫愁万里驴背,官况冷于冰。
只要彻底清来,群山对面,放眼都青。
林亭
旧游处,溯六一风流,未改门庭。
听话传花乐,似词仙此地,咳唾曾承。
却怜操了蛮语,几载楚江行(是日与谈黔中风土甚悉。)
待重到班春,前旌相待杨柳津。
丙戌初度 明 · 李舜臣
 押屑韵
九月十七日届吾初度缅忆辛巳年吾有东南之行是日也盖在扬州明年壬午从先子奔丧归是日在宿迁县明年癸未吾举进士得奉朝趋三年皆在京不知今日乃在庐次
荐祫时方燠,群芳忽已阕。
嗷嗷南翔雁,犹解违霜雪。
人生诚未易,无徵伤吾劣。
淮海魂昔惊,京华心每折。
尤怜今日泪,沾洒尽成血。
广陵邗沟怀古 明末清初 · 张萱
五言律诗 押尤韵
一名韩江鲁哀公时吴夫差始为沟,以通江淮汉兴,不废。至隋大业,幸江都,乃广四十步,傍植柳树。故白居易曰:“西自黄河东接淮,绿影一千三百里。”于是扬子之江过堂邑,由山阳渎入淮矣。然夫差沟之而吴亡,刘濞浚之而国毙,炀帝广之而隋祸,悲夫!
不尽邗沟水,微茫日夜流。
潮连扬子渡,烟接海门秋。
树影浮荒堞,蝉声到客舟。
兴亡无限意,落木共悠悠。
梅花阁怀古 明末清初 · 张萱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宋水部何逊,初为广陵记室,《咏早梅诗》传于世,故广陵梅花阁。今莫考其处。然何物,广陵梅花托以不朽?此亦余家罗浮山下,缟绡美人,绿衣童子,歌舞赵师雄,梦中耳。余尝为移文,想广陵神亦当颦捧。
偶来官阁看花地,载酒寻花一怆神。
江上笛声浑欲落,泷头花信几番新。
寒香似逐潮初去,清影空怜月半轮。
却语当年何水部,好将春色倍还人。
雷塘怀古 明末清初 · 张萱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隋炀帝葬处也。悲夫!彭城阁之难,槥以床箦耳。陈棱江都,始克葬于吴公台下,几不掩胔矣。尝曰:“即有事,亦不失为长城公。”今何如也?入唐,乃改葬雷塘雷塘,即汉雷陂。
八月清霜折露荷,棠花吹老晚烟多。
春风错恨官河,水调空残湖上歌。
陇首草腓狐对语,江头蒲绿雁频过。
可怜日莫行人尽,野水无风秋自波。
七月一日七里香花下(此组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艺文)、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物产)、蒋师辙台湾通志》(物产)、董天工《台海见闻录》、连横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编者按:《台海见闻录》题作(台卉六绝)。) 其一 清 · 范咸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出处:此组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艺文)、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物产)、蒋师辙《台湾通志》(物产)、董天工《台海见闻录》、连横《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
《广群芳谱》:「山矾一名玚花一名春桂一名七里香。」按《高斋诗话》云:「唐人题唐昌(观玉蕊花)诗云:『一树珑松玉刻成,飘廊点地色轻轻』。今玚花,即玉蕊花也。」《春明退潮录》云:「琼花一名玉蕊。」蔡宽夫《诗话》云:「玉蕊,即扬州后土祠琼花。」由三家之言推之,似山矾琼花矣。考郑兴裔有(琼花辨),周必大有(玉蕊辨證),几若聚讼。即七里香之果为山矾,亦微与《本草》异。要之,皆不必有意牵合也。因宴花下,为赋六绝句。
唐昌玉蕊无踪迹(编者按:「踪迹」,连横台湾诗乘》作「消息」。),后土琼花再见难。
(编者按:「官」,蒋师辙台湾通志》作「宫」;连横台湾诗乘》作「宦」。)阁独馀春桂影,婆娑长得月中看(施懿琳编校)
七月一日七里香花下(此组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艺文)、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物产)、蒋师辙台湾通志》(物产)、董天工《台海见闻录》、连横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编者按:《台海见闻录》题作(台卉六绝)。) 其二 清 · 范咸
七言绝句 押鱼韵 出处:此组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艺文)、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物产)、蒋师辙《台湾通志》(物产)、董天工《台海见闻录》、连横《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
《广群芳谱》:「山矾一名玚花一名春桂一名七里香。」按《高斋诗话》云:「唐人题唐昌(观玉蕊花)诗云:『一树珑松玉刻成,飘廊点地色轻轻』。今玚花,即玉蕊花也。」《春明退潮录》云:「琼花一名玉蕊。」蔡宽夫《诗话》云:「玉蕊,即扬州后土祠琼花。」由三家之言推之,似山矾琼花矣。考郑兴裔有(琼花辨),周必大有(玉蕊辨證),几若聚讼。即七里香之果为山矾,亦微与《本草》异。要之,皆不必有意牵合也。因宴花下,为赋六绝句。
小叶荼蘼一丈馀,花开五出袭琼琚。
生怜青琐无消息(作者注:「『不缘啼鸟春饶舌,青琐仙郎那得知』,香山玉蕊花)诗也。」),难觅吹箫紫凤车(作者注:「张文昌玉蕊花)诗:『五色云中紫凤车,寻仙来到洞仙家』。」)。(施懿琳编校)
七月一日七里香花下(此组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艺文)、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物产)、蒋师辙台湾通志》(物产)、董天工《台海见闻录》、连横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编者按:《台海见闻录》题作(台卉六绝)。) 其三 清 · 范咸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出处:此组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艺文)、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物产)、蒋师辙《台湾通志》(物产)、董天工《台海见闻录》、连横《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
《广群芳谱》:「山矾一名玚花一名春桂一名七里香。」按《高斋诗话》云:「唐人题唐昌(观玉蕊花)诗云:『一树珑松玉刻成,飘廊点地色轻轻』。今玚花,即玉蕊花也。」《春明退潮录》云:「琼花一名玉蕊。」蔡宽夫《诗话》云:「玉蕊,即扬州后土祠琼花。」由三家之言推之,似山矾琼花矣。考郑兴裔有(琼花辨),周必大有(玉蕊辨證),几若聚讼。即七里香之果为山矾,亦微与《本草》异。要之,皆不必有意牵合也。因宴花下,为赋六绝句。
(编者按:「琼」,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蒋师辙台湾通志》、连横台湾诗乘》作「瑶」。)原不在人间,素艳何来绿玉鬟。
长见蕊珠宫里雪,只缘地近补陀山(作者注:「补陀山犹言小白花山,疑即玉蕊花。见黄山谷所作诗序。」)。(施懿琳编校)
七月一日七里香花下(此组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艺文)、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物产)、蒋师辙台湾通志》(物产)、董天工《台海见闻录》、连横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编者按:《台海见闻录》题作(台卉六绝)。) 其四 清 · 范咸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出处:此组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艺文)、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物产)、蒋师辙《台湾通志》(物产)、董天工《台海见闻录》、连横《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
《广群芳谱》:「山矾一名玚花一名春桂一名七里香。」按《高斋诗话》云:「唐人题唐昌(观玉蕊花)诗云:『一树珑松玉刻成,飘廊点地色轻轻』。今玚花,即玉蕊花也。」《春明退潮录》云:「琼花一名玉蕊。」蔡宽夫《诗话》云:「玉蕊,即扬州后土祠琼花。」由三家之言推之,似山矾琼花矣。考郑兴裔有(琼花辨),周必大有(玉蕊辨證),几若聚讼。即七里香之果为山矾,亦微与《本草》异。要之,皆不必有意牵合也。因宴花下,为赋六绝句。
聚仙也合依稀似(作者注:「《齐东野语》:『琼花绝类聚八仙』。」),玉质秾香总不同。
欲向通明上封事,弹文(编者按:「文」,连横台湾诗乘》作「丸」。)先斥妒花风(施懿琳编校)
广陵董井怀古 明末清初 · 张萱
 押词韵第一部
董井,董广川井也。广川既奏策,多天人之言。刘更生以为伊吕之俦,管晏莫及。时公孙次乡贵,用事于是。广川江都江都帝兄乃时时为广川改容起谢曰:“桓公决疑于管仲,寡人决疑于君矣。”广川春秋》,好言灾异,数为主父偃所谗害,故复相胶西。而广川益又礼于胶西。夫相两骄主,皆为廉直,所居而治如此。然帝,汉英雄主也。能得士,而独失一广川广川江都矣,而又胶西,而又中废为大夫何偃蹇不自去耶?至以久当获罪,乃罢去。悲夫!刘歆乃□伊吕圣人,广川虽大儒,然犹未及游夏。班仲坚亦以为然夫?仲坚非儒也,秦汉以来,广川一人而已。知广川者,更生也。
大道久沦替,蔓草纷蒙茸。
董生绍典刑,曰日行太空。
凤德无乃衰,而生元光中
薄宦羁王官,岂不思冥鸿。
挟策抗天人,何以取三公
微言报千古,荒井空孤桐。
抚之有馀思,落月啼秋蛩。
愿言载麟笔,慷慨齐高踪。
蜀冈怀古 明末清初 · 张萱
 押词韵第三部
广陵也。陵绵亘四十馀里,故曰广陵。或云:岷山夹江,自墦冢汉水而北,逶迤行扬州乃止,是为广陵,故又曰蜀冈。魏帝丕尝观兵于,登广陵故城,见江涛汹涌,乃叹而退曰:“嗟夫!此天所以限南北也。”于是横槊而赋临江之诗。
晨起登蜀冈,引领望峨眉
峨眉从西来,青冥郁崔嵬。
蜿蜒带徐方,介此横江湄。
江流日汨汨,浊浪相翻飞。
谁云一苇航,天险良在兹。
岂无投鞭志,坐叹长波驰。
驱马舍之去,讽咏东山诗。
我来秋已晏,层阴结长坻。
天寒多悲风,白露栖裳衣。
回视俯市廛,阿阁何逶迤。
歌舞殊未央,妖丽侔琼蕤。
长衢鹜华轩,云自煮海归。
吁嗟一囊钱,顾盻生光辉。
所以衣冠士,而亦兢刀锥。
徂诈纷纵横,雅道日以夷。
坐此江淮间,世为祸所滋。
汉家两诸侯,伊戚以自贻。
厚货诚腊毒,况尔愚且媸。
徘徊蜀冈望,咄唶令心悲。
且以一尊酒,慷慨送馀晖。
七月一日七里香花下(此组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艺文)、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物产)、蒋师辙台湾通志》(物产)、董天工《台海见闻录》、连横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编者按:《台海见闻录》题作(台卉六绝)。) 其五 清 · 范咸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出处:此组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艺文)、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物产)、蒋师辙《台湾通志》(物产)、董天工《台海见闻录》、连横《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
《广群芳谱》:「山矾一名玚花一名春桂一名七里香。」按《高斋诗话》云:「唐人题唐昌(观玉蕊花)诗云:『一树珑松玉刻成,飘廊点地色轻轻』。今玚花,即玉蕊花也。」《春明退潮录》云:「琼花一名玉蕊。」蔡宽夫《诗话》云:「玉蕊,即扬州后土祠琼花。」由三家之言推之,似山矾琼花矣。考郑兴裔有(琼花辨),周必大有(玉蕊辨證),几若聚讼。即七里香之果为山矾,亦微与《本草》异。要之,皆不必有意牵合也。因宴花下,为赋六绝句。
幸留七里香名在,认取山矾为写真。
寄语世人休聚讼,冰姿原不藉前尘(施懿琳编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