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创作地点
高邮答谢朱元弼兼简崔伯易1055年 北宋 · 王令
 押词韵第十四部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
昔来何悠悠,今去亦泛泛。
岂自果进退,姑且便饮啖。
三代今去(明本作去今)辽,士食久已滥。
徒死不为义,可无苟石担。
平生堕百为,且就投铅椠。
束身入世程,开口就人歉(一作叹)
怒喜有失得,眉睫烦窥瞰。
野鸟或在笼,山猿有终槛。
能安此为命,虽失亦何(原校:一本作何所)憾。
予尝勇自明,磨古得前鉴。
抱关贤所容,较猎圣或暂。
庶未负初学,尚为神所监。
予行人之嗟,我笑不为颔。
子独辱所厚,以诗系归缆。
命和始自书,狂言庶非儳。
讲罢谢不疑1055年 北宋 · 王令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四二、《广陵先生文集》卷一八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
令尝闻《春秋》之学,约而畅,隐而不没事,皆系圣人之取舍进退,非诚通圣心而志在事变者,不可与也。
后儒呫呫,各以意近,有不自得,弗肯怙己,以意实猜,诬己自圣,凿孔纳枘,非有条枝,务自名家,不恤非是。
则圣人之前,暴君污臣,有不讨诛
圣人之后,援类比近,无所證验;
以传合经,疑是而非,适为二三,无足表襮。
令尝学之,三年而未能也,尝思得通实之士而见之。
今也既自幸,又推思其从来,则阁下有以赐之,何敢不拜!
有如穷达之分,贵贱上下之等,进皆有拜伏承事之礼,是皆仆仆事人之道。
而令方有所学,力不足使令,令不敢辱执事,亦不敢拜,以是伏惟阁下加亮焉。
不宣。
令再拜。
再上邵不疑1055年 北宋 · 王令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四二、《广陵先生文集》卷一七、《皇朝文鉴》卷一一九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
知军学士阁下:贵富矣,何求而不得哉!
穷南之珠,极西之玉,山海之象犀,蜀里之锦,楚南荆北之材,天下之殊也,然皆水断陆绝,去其人尝千万有馀里,然一日欲之,则无不加意而至前。
何其甚易,如出于左右哉!
然能不爱珍币重宝以易之,则其得如取尔,故曰贵富矣何求而不得哉!
惟其不可得者,士也。
士则有穷而无求,不可以货取也;
贱而不屈,不可以势动也;
行义以达死,不可以力胁也。
世虽有贵富,假有求而欲得之,非其义也,非其道也,则其人亦肯自枉耶?
世之藏珠玉象犀而衣锦以居荆楚之材者多矣,贵富者皆是也。
而洁完之人、信笃之士,不幸而世不欲之。
假有欲之,而可从者谁也?
斯语不敢讲于人久矣。
尝谓阁下其所好恶、为与不为,殆有异于世贵富者。
而令虽不肖,窃有意于古之士而愿学之。
昔者,尝有一日之幸,而阁下以令有姊,以贫而不嫁,过时,将捐金币以资之,时适无可亲者,则止矣。
世之人靡靡方以妾马从事,而阁下乃独恤人之孤,世之方思得其所无,而阁下乃思散其所有。
以令之甚贱,才谋不足以裨左右之长,誉说不足以取当世之重,不识阁下是诚何求哉?
信亦与世之异也。
故令今且将终其所赐,以实门下之德焉。
高邮,小地也。
是亦地不能分高而借人,力不能举重以与士也,亦明矣。
而一时之人,势力出阁下者犹众,然不之彼而之此,去有馀而就不足以求之,良以阁下之所好恶而为与不为者,与世之贵富者异也。
异日,阁下尝有以赐之,而令辞不受。
今则谒之,而阁下之所得,士之自信,如此难有也,阁下之德如何?
杂文一轴,少见所志,幸加采焉。
不宣。
令再拜。
宿黄仙观兵火焚荡之馀惟一殿突兀犹在黄仙盖与许旌阳同时飞升者1180年10月 南宋 · 陆游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玉晨观
拔宅翛然上碧虚,神仙岂亦爱吾庐
重门不改云山色,古殿犹存劫火馀。
翠木萧森高蔽日,黄冠贫窭自畦蔬。
残年安得长来此,一碗松肪读隐书
金沙台1084年 北宋 · 苏轼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金沙台
雨后东风渐转和,扣门迁客一经过。
王孙采地空圭璧,长者芳声动薜萝
正尔谪居怀北阙,聊同笑语说东坡
山林台阁原无异,促席论心酌叵罗。
端午游真如,迟、适、远从,子由在酒局1084年5月5日 北宋 · 苏轼
 押词韵第四部 创作地点: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大愚山;真如寺
一与子由别,却数七端午
身随䌽丝系,心与昌歜苦。
今年匹马来,佳节日夜数。
儿童喜我至,典衣具鸡
水饼既怀乡,饭筒仍悯楚。
谓言必一醉,快作西川语。
宁知是官身,糟曲困熏煮。
独携三子出,古刹访禅祖
高谈付梁罗、罗,迟、适小名。),诗律到阿虎。
归来一调笑,慰此长龃龉
子由三首兼别迟 其一 1084年 北宋 · 苏轼
 押词韵第十七部 创作地点: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
知君念我欲别难,我今此别非他日。
风里杨花虽未定,雨中荷叶终不湿。
三年磨我费百书,一见何止得双璧。
愿君亦莫嗟留滞,六十小劫风雨疾。
子由三首兼别迟 其二 1084年 北宋 · 苏轼
 押词韵第十五部 创作地点: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
先君昔爱洛城居,我今亦过嵩山麓。
水南卜筑吾岂敢,试向伊川买修竹。
又闻缑山好泉眼,傍市穿林泻冰玉。
遥想茅轩照水开,两翁相对清如鹄
子由三首兼别迟 其三 1084年 北宋 · 苏轼
 押词韵第三部 创作地点: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
两翁归隐非难事,惟要传家好儿子。
忆昔汝翁如汝长,笔头一落三千字。
世人闻此皆大笑,慎勿生儿两翁似。
不知樗栎荐明堂,何以盐车压千里。
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二首 其一 1084年 北宋 · 苏轼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九十五 禽类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
野雁见人时,未起意先改。
君从何处看,得此无人态。
无乃槁木形,人禽两自在。
北风振枯苇,微雪落璀璀
惨澹云水昏,晶荧沙砾碎。
弋人怅何慕,一举渺江海。
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二首 其二 1084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九十五 禽类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
众禽事纷争,野雁独闲洁。
徐行意自得,俯仰若有节。
我衰寄江湖,老伴杂鹅鸭。
作书问陈子,晓景画苕霅。
依依聚圆沙,稍稍动斜月。
先鸣独鼓翅,吹乱芦花雪。
高邮孙君孚1094年 北宋 · 苏轼
 押冬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
过淮风气清,一洗尘埃容。
水木渐幽茂,菰蒲杂游龙。
可怜夜合花,青枝散红茸。
美人游不归,一笑谁当供。
故园在何处,已偃手种松
我行忽失路,归梦山千重。
闻君有负郭,二顷收横从。
卷野毕穫,殷床闻夜舂。
乐哉何所忧,社酒粥面醲。
宦游岂不好,毋令到千钟。
高安州宅三咏 其一 丹井(神仙李八百炼丹处)1180年10月 南宋 · 陆游
 押庚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丹井、剑池、偃松亭
丹成人已仙,遗灶亦已平。
尚馀松根井,锵然环玦声。
我来试一啜,槁面还童婴。
祝君勿关钥,人人遣长生(自注:井有阑楯护之。)
高安州宅三咏 其二 剑池(李八百洗剑处)1180年10月 南宋 · 陆游
 押真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丹井、剑池、偃松亭
我壮喜学剑,十年客峨岷
毫发恐未尽,屠钓求隐沦。
今年独何幸,见此度世人。
夜深来较术,雷雨战江津
高安州宅三咏 其三 偃松1180年10月 南宋 · 陆游
 押元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丹井、剑池、偃松亭
巨松偃青盖,阅世岿独存。
颇疑古仙翁,藏丹在其根。
或是结灵药,百尺有伏鼋。
终随风雨化,不死何足言。
高安刘丞游大愚观壁间两苏先生1180年10月 南宋 · 陆游
 押词韵第四部 创作地点: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大愚山、真如寺
野性纵壑鱼,官身堕阱虎。
适得建溪春,颇忆松下釜。
微霜初变寒,短景已过午。
佳客能联翩,老宿相劳苦。
怀哉两苏公,去日不可数。
泉扃一埋玉,世事几炊黍。
吾侪生苦晚,伫立久恻楚。
尚想来游时,黄钟赓大吕(以上《剑南诗稿》卷一二)
邵茂诚诗集叙1074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三二、《苏文忠公全集》卷一○、《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六○、《记纂渊海》卷五七、《文献通考·经籍考》卷七二、《永乐大典》卷九○八、《文编》卷五三、《文章辨体汇选》卷二九九、《文章类选》卷六、嘉庆《高邮州志》卷一一上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
贵、贱、寿、夭,天也。
贤者必贵,仁者必寿,人之所欲也。
人之所欲,适与天相值实难,譬如匠庆之山而得成鐻,岂可常也哉。
因其适相值,而责之以常然,此人之所以多怨而不通也。
至于文人,其穷也固宜。
劳心以耗神,盛气以忤物,未老而衰病,无恶而得罪,鲜不以文者。
天人之相值既难,而人又自贼如此,虽欲不困,得乎?
茂诚讳迎姓邵氏,与余同年登进士第
十有五年,而见之于吴兴孙莘老之座上,出其诗数百篇,余读之弥月不厌。
其文清和妙丽如晋、宋间人。
而诗尤可爱,咀嚼有味,杂以江左唐人之风。
其为人笃学强记,恭俭孝友,而贯穿法律,敏于吏事。
其状若不胜衣,语言气息仅属。
余固哀其任众难以瘁其身,且疑其将病也。
踰年而茂诚卒。
明年,余过高邮,则其丧在焉。
入哭之,败帏瓦灯,尘埃萧然,为之出涕太息。
原宪之贫,颜回之短命,扬雄之无子,冯衍之不遇,皇甫士安之笃疾,彼遇其一,而人哀之至今,而茂诚兼之,岂非命也哉?
余是以录其文,哀而不怨,亦茂诚之意也。
书北虏墨1084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七三、《苏文忠公全集》卷七○ 创作地点: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
云庵有墨,铭云「阳嵓镇造」,云是北虏墨,陆子履奉使得之者。
许敬宗(一)1074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七三、《苏文忠公全集》卷七○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
都官郎中杜叔元君懿,有古风字砚,工与石皆出妙美。
相传是许敬宗砚,初不甚信。
其后杭人有网得一铜匣于浙江中者,有「铸成许敬宗」字,与砚适相宜,有容两足处,无毫发差,乃知真敬宗物也。
君懿尝语余:「吾家无一物,死,当以此砚作润笔,求君志吾墓也」。
君懿死,其子沂归砚请志,而余不作墓志久矣,辞之。
沂乃以砚求之于余友人孙莘老莘老笑曰:「敬宗在,正堪斫以饲狗耳,何以其砚为」。
余哀此砚之不幸,一为敬宗所辱,四百馀年矣,而垢秽不磨。
敬宗为奸时,砚岂知之也哉,以为非其罪,故乞之于孙莘老,为一洗之。
匣今在唐氏,唐氏甚惜之,求之不可得。
砚之美既不在匣,而上有敬宗姓名,盖不必蓄也。
许敬宗(二)1074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七三、《苏文忠公全集》卷七○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
杜叔元字君懿,为人文雅,学李建中书,作诗亦有可观。
蓄一砚,云:「家世相传,是许敬宗砚」。
始亦不甚信之。
其后官于杭州,渔人于浙江中网得一铜匣,其中有「铸成许敬宗」字。
砚有两足,正方,而匣亦有容足处,不差毫毛,始知真敬宗物。
君懿与吾先君善,先君欲求其砚而不可。
君懿既死,其子沂以砚遗余,求作墓铭。
余平生不作此文,乃归其砚,不为作。
沂乃以遗孙觉莘老,而得志文。
余过高邮莘老出砚示余曰:「敬宗在,正好棒杀,何以其砚为」。
余以谓憎而知其善,虽其人且不可废,况其砚。
乃问莘老求而得。
砚,端溪紫石也,而滑润如玉,杀墨如风,其磨墨处微洼,真四百馀年物也。
匣今在唐諲处,终当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