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叶模南宋
简介
乾道四年(1168)兴国军知军
乾道八年(1172)两浙西路提举常平等事
乾道八年(1172)江南东路提举常平等事
乾道九年(1173)常州知州
淳熙三年(1176)大理卿
淳熙四年(1177)司农卿
释善真明 ? — 1598
善真
字实相
南昌人
姓熊氏
幻休而未尽幻休
人疑为不及休。
或以为过休者也。
幼业儒而不安于儒。
每以三教谁尊问人。
人以佛对。
遂弃儒往庐山
湛堂和尚祝发。
雅志参访。
初游武夷
默庵禅师提唱公案。
竟月无入。
乃以己臆。
下视诸方。
既而悔之。
楚兴国
州建一寺。
葺清规安众其中。
太守任公。
奉事惟谨。
道望翕然。
甫及期舍去。
入少林。
休和尚参。
机缘往返不荐。
曰且作长行粥饭僧。
虽然。
此老吾师也。
故其后所游至。
皆称少林焉。
自是行踪益远。
遍历吴楚滇蜀。
南华之塔。
访鸡足之衣。
天台云。
峨眉雪。
皆师杖间物耳。
赣州疾作。
命在呼吸。
兀坐不睡。
其徒明空进曰。
师曾讲观法如指掌。
今何以临渴掘井
请放开养疾为正。
师首肯。
疾愈。
嘱徒曰。
父子上山。
各自努力。
因入顶山独栖。
姜叶为衣。
野菜为食。
适于雪夜负薪。
霍然有省。
住三年。
终南云雾山
居九石坪
人云。
此坪不开久矣。
曾有六七人。
入坪采木死于虎。
师不为意。
扪萝剪棘。
露坐七昼夜。
稍开一径于坪。
建一室。
名萝月山房。
修静其中。
虽绝粒经旬。
处之夷然自得也。
休和尚已化。
闻之为位拜哭。
叹曰。
先师一把椅子可惜。
或曰。
师得无有馀念乎。
师曰。
此处安容。
念为祖庭所系不为人耳。
未几。
太白山灵山
将之华山
讲道德南华二经。
为士大夫延回汉南
讲首楞严。
仍入蜀广元县汉王山静居。
顿成丛林。
已应雪峰宁羌二讲。
未久。
门人请还汉王山
乃以万历戊戌五月示寂。
遗言有乐志论。
一行三昧说。
及净土应验。
山房夜话。
诗偈杂作。
传于世。
紫柏尊者曰。
真禅师持行高洁。
与余意气相期。
惜不得与之雅游。
仅于峨嵋一交臂。
而失之。
曾投一偈。
冀续后缘。
而今则已矣。
世之君子。
试读其乐志诸篇。
可想而见也。
师住峨嵋卧云台时。
达师曾过访之。
故及之云。
朱晞颜南宋 1133 — 120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3—1200 【介绍】: 徽州休宁人字子渊
孝宗隆兴二年进士
历知永平广济二县,皆有政绩。
升知兴国军,入对论三事,皆切直。
除知靖州,奏言襄、汉通和蜀,宜移武昌大军戍襄阳,留水军从控鄂、沔。
后知吉州,擢广西运判,上便宜事数千言,革客钞科抑之患。
西京转运判官,擢广西安抚使,官至工部侍郎知临安府
全宋诗
朱晞颜(一一三五~一二○○)字子渊休宁(今属安徽)人。
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当阳
历知永平广济县通判阆州,知兴国军吉州广南西路京西路转运判官
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除知静江府
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太府少卿总领淮东军马钱粮
四年,迁权工部侍郎,俄兼实录院同修撰
五年,兼知临安府
六年卒,年六十六。
著作已佚,仅《两宋名贤小集》卷二一七存《桂岩吟藁》一卷。
事见《新安文献志》卷八二宋谈钥朱公行状》。
今录诗十五首。
全宋文·卷五七七三
朱晞颜(一一三三——一二○○)字子渊,或作名希颜字子渊徽州休宁(今安徽休宁)人。
隆兴元年进士第,授当阳
历知永平广济县,升知兴国军
入对,论事称旨,除知靖州,改知吉州,擢广西安抚使
后召为太府少卿总领江东军马钱粮权工部侍郎,兼知临安府
庆元六年卒,年六十八。
见《新安文献志》卷八二《朱公行状》。
施结北宋
简介
崇宁三年(1104)饶州知州
崇宁四年(1105)婺州知州
大观元年(1107)兴国军知军
大观四年(1110)吉州知州
张次夔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建州浦城人字和仲
张大年子。
以荫补官。
西安通判兴国军,以明于政事称。
奉祠里居。
查源洞倡变乱,走报郡守,奉檄纠集民兵平定之。
冯之图明末清初 1591 — 1677
维基
冯之图(1591年—1677年)字书先号密庵,湖广武昌府兴国州永城里人。
冯之图早有写文章的名声,万历四十六年(1619年)中乡试副榜,与陈际泰黎元宽一同学习,到天启七年(1627年)举人崇祯七年(1634年)进士,先在兵部观政,后在九年(1636年)获授户部山东司主事十年(1637年)任山东司郎中事,当时刚设立新饷司,收兑没有成例,运户不便,他察觉当中有弊端,因此有税即收,不许留难人民,令中饱私囊者消失,而通惠河水乾涸,漕船不能前进艘,他就到天津监督之,崇祯帝书其名于屏风以示褒奖。
之后冯之图外任福建漳南道参议,遇上武平清流山寇肆虐,他力求招抚,又巡视海上,昼夜戒严,地方安宁,有廉干声誉,却在大计被贬谪而辞官回乡;明末地方混乱,有贼人郑大发盘踞太平山作乱,他连同下江防道副使洪天擢平定,婉拒朝廷荐用,自号鹿门老樵,年八十七岁去世,著有《溪声堂制艺》、《易老堂诗文集》流传,清朝康熙十九年(1680年)湖广巡抚张朝珍奏请下入祀乡贤祠。
张汉卿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舒州桐城人
历官兴国军管库,与太守论事不合,即和陶潜《归去来辞》而归隐,凡三十年。
宰相赵汝愚特荐之,终不起。
吴择仁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兴国永兴人字智夫
吴中复从孙。
以父任为雍丘主簿
太康县
熙河路转运判官副使,从招讨使王厚攻青唐,克兰廓城栅十三。
京畿都转运使,拜户部侍郎知开封府
有卖珠人居民货久不返,匿宦官杨戬家,择仁捕窜之,中以事,出知熙州
历领江淮发运、知渭州奉祠
卒年六十六。
全宋文·卷二八六七
吴择仁字智夫兴国军永兴(今湖北阳新)人,中复从孙。
以父任为开封雍丘主簿建中靖国初太康县
崇宁中擢直秘阁熙河路转运副使,从王厚领兵克、廓城栅十三,加直龙图阁,进集贤殿修撰,为京畿都转运使
大观中户部侍郎知开封府
出知熙州,徙永兴军,坐改茶法夺职。
起复徽猷阁待制江淮发运,还直学士、知渭州
以病提举崇福宫,起知青州,不克拜,卒,年六十六。
见《宋史》卷三二二本传。
赵思绾五代 ? — 94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9 【介绍】: 五代魏州人
初为赵赞牙将。
后汉高祖立思绾永兴反,遣人纳款于李守贞
隐帝郭从义伐之。
围城经年,城中杀人充食。
思绾计穷乞降,拜镇国军留后。
又思奔后蜀,被杀。
王质南宋 1135 — 118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5—1189 【介绍】: 郓州人,后徙兴国字景文号雪山
高宗绍兴三十年进士
太学正
孝宗时,屡易宰相上疏极论,忌者言其年少好异论,被罢职。
后为枢密院编修官
虞允文当国,荐可为右正言,时中贵用事,惮,阴沮之,遂奉祠以终。
博通经史,善为文。
有《雪山》、《绍陶录》、《诗总闻》等。
全宋诗
王质(一一三五~一一八九)字景文号雪山,其先郓州(今山东东平)人,后徙兴国军(今湖北阳新)
年二十三游太学,与九江王阮齐名。
高宗绍兴三十年(一一六○)进士,召试馆职,为言者论罢(《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九一)。
先后入汪澈荆襄张浚江淮幕。
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入为太学正,旋以建言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一之一六)。
虞允文宣抚川陕,辟质偕行。
入为敕令所删定官,迁枢密院编修官,时虞允文当国,荐可右正言,复为曾觌所沮(《宋史》卷三八三《虞允文传》),出通判荆南府,改吉州,皆不行,奉祠山居。
淳熙十六年卒,年五十五。
有《雪山》、《绍陶录》、《诗总闻》等传世。
事见《雪山》卷首王阮序、卷五《退文序》、卷八《与赵丞相书》,《宋史》卷三九五有传。
 王质诗,《雪山》四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孔氏微波榭抄本(简称孔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嘉庆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藏北京图书馆);《绍陶录》二卷,亦以四库本为底本,校以清康熙翁栻校跋抄本(简称翁本、藏北京图书馆)、清乾隆孔氏微波榭抄本(简称孔本)。
另从《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为第七卷。
全宋文·卷五八○五
王质(?
——一一八八),字景文号雪山,其先郓州(治今山东郓城)人,后徙兴国军(今湖北阳新)
博通经史,善属文,游太学,有时名。
绍兴三十年进士第
御史中丞汪澈宣谕荆襄枢密使张浚都督江淮,皆辟为属官。
入为太学正,上疏论政事,忌者谓其好异论,罢职去。
虞允文宣抚川陕,偕行。
再入朝为敕令所删定官,迁枢密院编修官
奉祠家居,淳熙十五年卒。
著有《诗总闻》二十卷(存)、文集四十卷、《夷坚别志》二十四卷、《正法世谱》、《绍陶录》二卷(存)、《林泉结契》五卷(存)等。
宋史》卷三九五有传,又见《文献通考·经籍考》卷四四、五四,《宋史》卷二○二、二○八。
柯抡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湖北兴国人号健庵
同治二年进士,官建宁知县
尽心民事,决狱平允。
每出以两牌前导,上书“愿闻己过,求通民情”八字。
未及半年,政声卓著,总督李鹤年以闽省第一贤员入奏。
以忤上官罢归。
维基
柯抡号健庵湖北兴国州人
同进士出身
樊继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应天府句容人字景昭
太学生学官
正统初,升兴国知州
劝民丧祭诸礼用朱子家礼,抑制庵观僧尼。
罗克昭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安徽休宁人,居江苏扬州号冶亭
湖北兴国知州
写山水善用焦墨,沉郁苍秀,为张宗苍高足。
刘守绪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湖广兴国人字克承
正德进士,授奉新知县
正德十四年,从王守仁宁王朱宸濠,先破其伏兵。
后官至太仆卿
释守真唐末宋初 894 — 971年8月5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姓纪氏
永兴万年人
其先以黄巢之乱。
西徙于蜀。
而占籍焉。
至真则蜀产也。
始冠。
偶游圣寿寺
见脩进律师
而慕其行。
遂依之薙落。
习起信论于朗公。
法界观于光公。
传瑜伽教于演秘阇黎
莫不皆臻心法之极要。
四十年间。
演畅无怠。
因蒙赐号昭信
一日谓弟子遇缘曰。
出息不保入息。
此虽俗谚。
而切于理。
吾与汝其可不务乎。
乃营二塔于广度院右。
以其成于开宝之初
遂额之开宝。
四年八月五日
集众称佛号以逝。
寿七十八。
腊五十三。
阇维获舍利圆莹。
葬之开宝塔云。
释守真
永兴万年人也。
俗姓纪
汉诈帝信之鸿绪。
乃祖乃父素履贞吉。
奕叶孝行充塞闾里。
故乡人美其孝焉。
遂目之曰纪丁兰也。
即其后矣。
洎黄寇于纪僖宗蒙尘车驾避锋而西幸。
咸镐失守而没贼。
因而徙家居于蜀矣。
及冠也偶游圣寿寺
见修进律师行出物表语越常度。
乃解带卸冠。
北面而事之。
七支既备。
先谒从朗师学起信论。
次依性光师传法界观
后礼演秘阇梨授瑜伽教。
并得心要咸尽指归。
明达法宣畅妙典。
四十年间略无怠矣。
赐号曰昭信焉
讲起信及法界观共七十馀遍。
皆以灯传灯用器投器。
嗣乎法者二十许人。
开灌顶道场五遍。
约度僧尼士庶三千馀人。
开水陆道场二十遍。
常五更轮结文殊五髻教法。
至夜二更轮西方无量寿教法。
称阿弥陀尊号修念佛三昧期生净域。
一日谓弟子缘遇曰。
如来不云出息不保入息。
吾之寿也幸矣。
汝之年也耄矣。
今欲顺俗从世。
预设二塔。
其可得乎。
缘遇稽首而对曰。
广度长老舍院之右地。
请建塔者有年矣。
大师属其意。
长老致其美。
因缘冥契安可而止。
于是鸠工而营之。
十月琢磨至来一月彻缋。
开宝四年秋八月九日
众念佛。
佛声既久令止。
奄然而归寂
俗寿七十八。
僧腊五十三。
其月二十一日焚葬于北永泰门外智度院侧。
其获舍利光润。
各将供养之。
沙弥弥伽者。
于阗国人也。
专诵华严经曾无间息。
圣历年中天帝释请迎伽上天诵持乃曰。
每被阿脩罗见扰故屈师来
为诵华严经以禳彼敌。
遂升座朗讽是经。
时修罗军众闻经乃现威神。
一时而化去。
沙弥道荫。
常念金刚经宝历初因他出夜归虎暴。
中路忽遇哮吼跳踯于前。
荫知不免乃闭目而坐。
唯默念是经心期救护。
虎遂伏草守之曙。
村人来往乃视虎。
其蹲处涎流于地焉。
荫后持诵益加高行矣。
论曰。
入道之要三慧为门。
若取闻持勿过读诵者矣。
何耶。
始惟据本。
本立则道生。
次则舍诠。
诠留则月失。
比为指天边之桂影而还认马上之鞭鞘。
如此滞拘去道弥远。
然则机有新发。
迹或乍移。
须令广览多闻。
复次背文高唱在乎品位。
先号法师故经云。
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如法修行是也。
原夫经传震旦夹译汉庭。
北则竺始直声而剖南惟僧会扬曲韵以讽通。
月氏之生。
会则康居之族。
两家左右二见否藏无为冰上之狐兔问堠傍之路。
通曰。
西竺僧持部类行事不同。
或执亲从佛闻更难釐革。
或称我宗自许多决派流。
或直调而质乎。
或歌声而巧矣。
致令传授各竞师资。
此是彼非我他谬。
终年矛盾未有罢期。
故有若美一期之呗𠽋诵三契之伽陀感车马而不行动人天之共听。
此曲折声之效也。
若乃盘特少句。
薄拘短章。
止忧忘以鼓唇。
胡暇巧而扬舌。
犹登中圣或致感徵。
此直置声之验也。
今以一言蔽之。
但有感动龙神能生物善者。
为读诵之正音也。
或曰。
常闻光音天之语言则是梵音未委。
那为梵音邪。
状貌以示之。
通曰。
诸陀罗尼则梵语也。
呗𠽋之声则梵音也。
或曰。
如天下言音。
人乐闻者。
襄阳人为较准。
彼汉音也。
音附语言谓之汉音汉语。
则知语与音别。
所言呗𠽋者是梵音。
如此方歌讴之调欤。
且梵音急疾而言则表诠也。
分晓舒徐引曳则呗𠽋也。
或曰。
此只合是西域僧传授
何以陈思王齐太宰捡经示沙门耶。
通曰。
此二王先已熟天竺曲韵。
闻山响及经偈乃有传授之说也。
今之歌赞附丽淫哇之曲惉懘之音。
加酿瑰辞包藏密咒。
敷为梵奏。
此实新声也。
如今启夹。
或曰开题。
秖知逐句随行。
那辨经伪造。
岂分支品。
未鉴别生。
能显既知所诠须体。
当闻舍筏适足归宗。
其阿字之门。
图其法身之体。
此读诵之至也。
其有难通帚字多游族家。
急令口诵于一经。
且为身参于五众
赖能暗诵免呼粥饭之僧。
如偶澄清缓裹归家之幞。
或曰。
国朝度戒何责经乎。
岂不闻羯磨之辞止云年满衣钵具足不言念经为增上缘耶。
通曰。
此灭法无知之徒言耳。
上根感戒果證相随。
何以经纸数考试耶。
脱舍下根之诵持。
入法止阘茸白丁矣。
山大师云。
才登解发便须通览。
又后周初多度僧尼。
灵藏铨品行业。
若讲若诵卷部众多。
随有文义。
莫不周鉴。
时共测量通经了意。
最为第一。
此乃精选诵经通义为入道之阶渐也。
不见此文深为痛惜。
梁传目此为经师
师不沿而革号为读诵。
今采诸师。
从唐至宋。
取其多善。
宗归乎高。
则有感神宿庙度苦因经。
法智往生感金光之照野。
明慧行道占虹气之贯天。
或受居罗汉之前。
或持明救城阳之疾得御诗之饯送。
见势至之来迎。
使者摄而不能。
妖狐媚而自变。
猗欤元皎李树之丛生。
焯尔楚金帝王之入梦。
圆光在顶三昧现前。
遇诵华严放金光于口角后游地狱乘宝座于西方。
三刀断势伤于竹筒。
千福经声入于帝耳。
證返不餐于薏苡。
康声无断于连珠。
或添龄于三十许年。
或差蛊于数十茎发。
或经音遍于燕垒。
或本足在于钟离
或乐象龟兹
或口开菡萏
或鬼神避咒。
或陆地生莲。
梦华胥而悉解梵音。
或坐佛座而便归圆寂
如斯上德若此法师
殖璧随方贯华有次。
身为鼓。
击之成忏悔之音。
口若玉箫。
吹之出神仙之曲。
因依相授。
徙倚独
可谓皮裹法华足行经
俾法音之不断善付三乘。
皆成佛之无馀还八辩者也。
诗曰。
伐柯伐柯其则不远。
望吾曹无忘取则于此焉。
张恒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苏州府嘉定人字伯常一字明初
万历八年进士
茶陵州,历刑部员外郎郎中,出知建昌府,皆以善断狱称。
官至江西右参政
有《因明子》、《学蔀撤辨》、《明志稿·续稿》、《长吟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伯常苏州嘉定人
万历庚辰进士,知茶陵兴国二州入为刑部员外郎出历按察副使太常少卿有明志槁
维基
张恒字伯常苏州府嘉定县人直隶松江府上海县民籍。
应天府乡试第二十一名,万历八年(1580年)庚辰科会试第一百七十三名,登二甲第二十九名进士
张问仁明 1541 — ?
维基
张问仁(1541年—?
),字为春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人,匠籍。
顺天府乡试第三十六名,万历五年(1577年)丁丑科会试第一百六十一名,登二甲第十名进士
户部主事
张居正曾请他教习其子,后连坐降为兴国州同知,转凤阳通判
复调顺天,之后升任户部郎中,管理临清钞关。
因病归乡。
有子张捷登。
徐行简南宋
简介
淳熙五年(1178)兴国军知军
淳熙六年(1179)12月2日放罢。
张祖顺南宋
简介
淳熙五年(1178)兴国军知军10月1日筠州
谢枋得宋末元初 1226 — 128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26—1289 【介绍】: 信州弋阳人字君直号叠山
理宗宝祐四年进士
抚州司户参军
次年建康考官,出题暗讥时事,忤贾似道,谪居兴国军
恭帝德祐初,以江东提刑信州
兵陷信州,乃变姓名入建宁唐石山。
宋亡,居闽中
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程文海荐,辞不起。
福建行省参政魏天祐强之北上,遂不食而死。
门人私谥文节
有《文章轨范》、《叠山》。
全宋诗
谢枋得(一二二六~一二八九)字君直号叠山弋阳(今属江西)人。
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对策极攻宰相董槐宦官董宋臣,抑为二甲,即弃去。
五年,试教官,除教授建宁府,未上,江东西宣抚司吴潜辟为干办
景定五年(一二六四)江东漕试试官,发策十问擿贾似道误国,谪兴国军安置,贬所知州知县皆及门执弟子礼。
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放归。
恭宗德祐元年(一二七五)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
二年信州陷,遂变姓名入,隐于卜。
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参政魏天祐强之而北,至燕不食死,年六十四。
门人诔之为文节先生
有《叠山》,其中诗三卷。
事见本集末附《叠山先生行实》、《文节先生谢公神道碑》,《宋史》卷四二五有传。
 谢枋得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景泰五年刻《叠山》为底本。
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嘉庆六年谢氏蕴德堂刻《谢叠山公文集》(简称嘉庆本)。
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四卷。
词学图录
谢枋得(1226-1289) 字君直号叠山
信州弋阳(今属江西)人。
有《叠山》,存词一首。
全宋文·卷八二一三
谢枋得(一二二六——一二八九)字君直号叠山信州弋阳(今江西弋阳)人。
宝祐四年进士试,对策极论丞相董槐内侍董宋臣,中乙科。
抚州司户参军,弃官去。
明年复试教官,中兼经科,授建宁府教授
吴潜宣抚江东、西,辟宣抚司干办公事
兵攻信州,率众坚守。
五年,为建康考官,以贾似道政事为问目,指斥其非,坐谤讪,追两官,谪居兴国军
德祐初,兵南下,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
信州不守,变姓名卖卜建阳市中。
宋亡,遂隐居闽中
元朝廷徵求江南人材,以枋得为荐首,屡辞不起。
福建行省参政魏天祐强之北行,至京师,问故宋太后攒宫及皇帝所在,再拜恸哭。
染疾病,故人延医及馈药米,拒不受,不食而死。
门人私谥文节先生
李源道文节先生谢公神道碑》(《叠山》卷一六)、《宋史》卷四二五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