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蔡薿北宋 1067 — 112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7—1123 【介绍】: 开封人字文饶
徽宗崇宁五年诸生试策谀蔡京,擢第一。
释褐才九月,历除秘书省正字起居舍人中书舍人
旋进给事中
一意附蔡京,与叙族属,尊为叔父,复尊为叔祖。
累迁翰林学士,坐妄议政事罢。
起知建宁府,召为学士承旨礼部尚书
以阴附权幸事觉,贬单州团练副使房州安置。
宣和中龙图阁直学士、知杭州
为政喜怒徇情,任刑大惨,因强取西北戍卒犒绢,卒怒欲杀之,逃脱得免。
诏夺职罢归。
全宋诗
蔡薿(一○六七~一一二三)(生年据《全宋词》卷二),字文饶开封(今属河南)人。
一说仪真(今江苏仪徵)人(明嘉靖《惟阳志》卷一九)。
徽宗崇宁五年(一一○六)以谀蔡京,举进士第一
始解褐即除秘书省正字,迁起居舍人
未几,为中书舍人
大观三年(一一○九),知杭州,旋除给事中(《乾道临安》卷三)。
政和七年(一一一七),召为翰林学士承旨
礼部尚书(《景定建康》卷一三)。
以阴附权贵贬单州团练副使
宣和四年(一一二二),再知杭州(《乾道临安》卷三),后夺职罢归。
五年,卒。
宋史》卷三五四有传。
全宋文·卷二九四七
蔡薿(一○六七——一一二三)字文饶开封(今河南开封)人。
崇宁五年殿试对策称旨,擢为第一。
释褐才九月,即自秘书省正字迁至中书舍人大观元年又进给事中
谄附蔡京,尊为叔祖。
出知和州
三年,加显谟阁待制、知杭州,寻复入为给事中
政和初,迁翰林学士,坐妄议政事出知滁州,俄奉祠
六年,以龙图阁直学士起知江宁府
次年,召为学士承旨礼部尚书
以忤旨贬房州安置。
宣和三年,复龙图阁直学士,再知杭州
喜怒徇情,任刑峻惨,诏夺职罢归。
五年,以徽猷阁待制卒,年五十七。
宋史》卷三五四有传,又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八之一六、六八之二五,《乾道临安》卷三。
陈咸庆
维基
陈咸庆字采卿
江苏省扬州府仪徵县人,居扬州糙米巷。
进士出身
陈氏家族为书香世家,“一门四进士,父子两传胪”。
祖父陈嘉树(号仲云1781年—1841)为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传胪;生父陈韨(字象衡),咸丰六年(1856)进士;叔父陈彝(字六舟1827—1890),清同治元年(1862)进士、传胪。
陈咸庆过继给陈韨的大哥陈辂为子。
光绪九年(1883年)陈咸庆参加癸未科殿试,登进士二甲50名。
同年五月,著以主事分部学习
陈栩南宋
全宋诗
陈栩字良遇平阳(今属浙江)人。
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进士
景定中通判真州明嘉靖仪真县志》卷五)。
累官吏部侍郎(《东瓯诗存》卷八),知漳州明弘治温州府志》卷一三)。
马士英明末至南明 1591 — 164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591—1646 【介绍】: 贵州贵阳人字瑶草
万历四十七年进士
南京户部主事,历郎中知府
崇祯五年,任宣府巡抚,以公帑馈遗朝贵,坐遣戍。
流寓南京,与阉党阮大铖相结。
十五年起为兵部右侍郎总督庐、凤等处军务,防御农民军。
清兵破北京,与江北镇将拥立福王朱由崧,进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仍督师凤阳
士英不满,嗾诸将疏促史可法督师,留己辅政。
在位援引阮大铖,打击东林党人,招权罔利。
清兵压境,一无筹划。
扬州失陷,南京危急,即仓皇南逃,鲁王唐王皆拒不纳,其后,一说在太湖中被清兵俘杀;一说在浙江降清,又与唐王通消息,事泄,于延平被杀。
维基
马士英(1596年—1647年)字冲然号瑶草贵州贵阳人,祖籍直隶仪真(今江苏仪徵),明末、南明政治人物,万历己未进士
弘光时官至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
清军破南京马士英逃亡浙江,被俘身死。
张汝明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吉州庐陵人,徙居真州字舜文
哲宗元祐间进士
卫真江阴宜黄华阴四县主簿杭州司理鹿邑丞。
徽宗大观中监察御史,疏劾蔡京徽宗奖其介直。
排斥,出通判宁化军
晚知岳州,卒于官,年五十四。
精研象数,学贯经史百家。
有《易索书》、《太究经》、《张子卮言》。
赵善理南宋
简介
淳熙元年(1174)真州知州
谢孚北宋 1067 — 1120
全宋诗
谢孚(一○六七~一一二○)字允中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瓯)人。
哲宗元符三年(一一○○)进士,授真州司理参军,就差蕲州教授,改充荆湖南路学事司主管文字。
秘书省校书郎比部员外郎,改吏部提举京西常平
入为司封员外郎,以忤蔡攸贬监齐州孙耿镇酒税。
后为利州转运判官
徽宗宣和二年卒,年五十四。
事见胡寅斐然集》卷二六《朝请郎谢君墓志铭》。
全粤诗·卷一九
谢孚南汉时人。
事见李调元编《全五代诗》卷六一。
诗一首。
胡绾南宋
全宋诗
胡绾孝宗淳熙间华容县明隆庆岳州府志》卷三)。
通判真州明隆庆仪真县志》卷五)。
全宋文·卷四六六九
胡绾字敦约晋陵(今江苏常州)人。
乾道中华容县
见《清河书画舫》卷八下,隆庆岳州府志》卷六。
吴日起南宋
简介
景定元年(1260)真州知州
景定三年(1262)任无为知军
冉从周北宋
简介
大观元年(1107)真州知州
沈思北宋 ? — 1129
全宋文·卷三○一四
沈思(?
——一一二九),真州(治今江苏仪徵)人。
崇宁间进士历官太平州中书舍人徽猷阁待制提举洞霄宫
建炎三年五月卒。
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三,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一、一一九。
沈锡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真州扬子人字子昭
沈铢弟。
徽宗崇宁初,为讲义司检讨
反对蔡京定元符上书人之罪,不果。
累迁兵部侍郎,以徽猷阁待制应天府,徙江宁
怀素诛,江淮间多以诬告兴狱,为之辩析,受诬者皆得释。
历知宣四州,以通议大夫致仕卒。
有《崇宁改修法度》。
全宋文·卷二四○八
沈锡字子昭真州扬子(今江苏仪徵)人,铢弟。
王安礼任,为鄂州司户参军
崇宁初,为讲议司检讨
卫尉丞,迁祠部员外郎提点江东刑狱,知婺州
入为左司员外郎,兼定、嘉二王侍讲,进太常少卿,拜兵部侍郎
徽猷阁待制应天府,徙江宁
历知宣四州,以通议大夫致仕。
著有《崇宁改修法度》十卷。
见《宋史》卷三五四《沈铢传》附传。
厉鹗清 1692年5月2日 — 175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92—1752 【介绍】: 浙江钱塘人字太鸿一字雄飞号樊榭又号南湖花隐西溪渔者
康熙五十九年举人
乾隆初召试博学鸿词科不遇。
搜奇嗜博,尝馆扬州马曰琯玲珑山馆数年,多见宋人集,因撰《宋诗纪事》。
诗词皆工,诗品清高,而长于用书,为浙派名家。
论词推崇周邦彦姜夔,亦为“浙西词派”重要作家。
有《樊榭山房集》、《史拾遗》、《南宋院画录》等,又与查为仁同撰《绝妙好词笺》。
厉鹗字太鸿号樊榭钱塘人
康熙庚子举人乾隆丙辰博学鸿词
有《攀榭山房集》。
杭大宗曰:“太鸿诗精深华妙,裁断众流,自新城长水盛行一时,海内操觚者莫不乞灵于两家,太鸿独矫之以孤澹。
用意既超,徵材尤博,吾乡称诗,于宋、元之后未之或过也。
沈归愚曰:“樊树徵士学问淹洽,尤熟精两宋典实,人无敢难者。
诗亦清高,五言在刘窅虚、常建之间。
今浙西谈艺家专以饤饾扫扯为樊榭流派,失樊榭之真矣。
王兰泉曰:“徵君诗幽新隽妙,刻琢研炼,五言尤胜,大抵取法陶、谢及王、孟、韦、,而别有自得之趣。
莹然而清,窅然而邃,撷宋诗之精诣而去其疏芜。
沈文悫方以汉、魏、盛唐倡吴下,莫能相掩也。
翁覃溪曰:“樊榭以精细之思得韵得味,正亦从书卷中酝酿得来。”
词学图录
厉鹗(1692-1752) 字太鸿一字雄飞号樊榭又号南湖花隐
钱塘人
康熙五十九年(1720)举人
乾隆元年(1736)博学鸿词,报罢。
扬州马曰琯马曰璐玲珑山馆,尽阅其善本秘籍。
学殖广博,尤谙辽宋典章人事。
朱彝尊之后之代表物。
有《樊榭山房集》、《宋诗纪事》等。
词集名《樊榭山房词》。
清诗别裁集
字太鸿浙江钱塘人
康熙庚子举人
著有《樊榭诗集》。
樊榭学问淹洽,尤熟精两宋典实,人无敢难者,而诗品清高,五言在刘慎虚常建之间。
今浙西谈艺家,专以饤饾挦扯为樊榭流派,失樊榭之真矣。
游仙百咏·杭序
盖闻皇娥既邈,韵不唱夫璇宫;穆满云遥,歌未传于瑶岛。
月中树,羽士难逢;源里桃花,渔郎安在?
天上乏骖鸾之客,人间无吐凤之俦。
迨至庾开府仗清新之气,郭景纯用隽上之才,开生面于青宫,夺夜光于玄圃。
然而辞多感慨,同坎壈之咏怀;调本轻淫,非列仙之本趣。
难匹休乎子建,终见笑于钟嵘
仙咏难工,由来久已。
厉先生太鸿者,玉皇香吏,暂谪尘寰;碧落侍郎,侨居瀛海。
朱异赋弓之岁,便解操觚;兰成射策之年,即闻染翰。
琅玕披腹,门无题凤之宾;珠玉为心,座有解龟之赏。
一丸飞药,逢璋瑞于西山;九节菖蒲,遘商丘北海
东华公子,旧是相知;南岳夫人,新为结客。
凝神濯魄,原无俟于冰壶;洗髓伐毛,亦何须于紫水
乃琼霄有路,阆苑多歧,既非感遇之刘桢,讵作嫉邪之赵壹
聊寄怀于玄远,遂托咏于游仙。
数凡三百,谢家胡蝶之篇;字过八千,倪氏梅花之制。
洞中蕊简,始足挥毫;海上珊瑚,差堪架笔。
月穿高树,依萝户以敲金;风度碧天,傍云窗而戛玉。
江花箧,种由琼草之田;潘锦连箱,裁作流霞之帔。
行间冰雪,喷来即是玄霜;腕底蛟螭,泻出何殊碧海?
笑驱素豹,盘桓墨碗之中;怒逐朱龙,游戏砚池之侧。
昆崙袅袅,不用支筇;烟渚茫茫,何须买舶?
苔笺十幅,俄成王屋之峰;缃帙一函,都是蓬莱之岛。
以神仙为输写,借文翰为遨游,可谓尽名士之才情,极仙人之本色者矣。
仆与先生云霞意气,泉石投交。
架上琅函,共读通明之卷;篱边黄菊,曾倾陶令之杯。
风义平生,兼之师友;相逢今日,示以琼瑶。
击节三终,何惜玉壶之缺;披吟数过,恍登银阙之遥。
携来市上,谁不购以千金;若在床头,人自函其一部。
曹唐于下座,谁曰不宜;坐何劭于庑间,佥云允称。
引尊相对,聊当醽醁之浆;浣手高吟,除是蔷薇之露。
书藏二酉,何用秕糠;纸贵三都,宁关玄晏
爰等兹于弁髦,敢用是为前驱。
谨序。
杭世骏拜撰。
游仙百咏·自序
柏梁台上,曾传五岳之图;金马署中,亦著十洲之记。
龙师舆鱼吏俱升,桂父偕茅君共举。
游戏紫清之上,翱翔碧落之中。
桐峰梓瑟,倚歌而和皇娥;湘水瑶琴,弹曲而迎帝子。
玄云新韵,久唱璇宫;黄竹旧词,犹留瀛岛。
乐哉仙乎,斯其至矣。
然而东海枣花,空忆斋侯之语;西池桃核,莫延汉帝之年。
是则尘缘未断人间,烟路遂遥天上。
乃有抽思幽秘,发藻鲜妍,剪月为心,镂霞作想。
云君太乙,体虽诞而不删;佚女羽人,意似夸而有取。
参军调逸,爰咏升天之篇;子建高,遂有步虚之作。
至于弘农之始倡,实为屈子之馀波,事虽寄于游仙,情则等于感遇,后有作者,咸步趋焉。
此皆天情腾踔,清思雕华,淹踬穷途,漂摇愁境。
排云阊阖,思翻玉女之壶;追日虞渊,欲絷羲和之辔。
尘迷赤县,将晞发于沧溟;唾弃齐州,拟伐毛于紫水
句飞兰露,滴尽金壶;纸叠桃花,喷成绣字。
洞天福地之胜,常以神游;银台琼阙之间,奚劳气驭?
诚可谓挥斥八极,道遥九垓者矣。
仆无凌云之才,有餐霞之癖。
懒如中散,论或托于养生;贫似稚川,书未传夫抱朴。
山居长啸,偶有遐心;萝户高吟,遂多逸兴。
身非脉望,何曾三食琅函;腹愧鞠通,安得一餐墨海?
譬彼学仙项曼,诡言渴饮流霞;好道长源,诈说馈来玉液。
但以俗缘羁绁,尘网撄缠,与其作白眼以看人,何如问青天而搔首。
于是效嚬郭璞,学步曹唐,前后所为,数凡三百。
瑶台梦破,唤起飞琼;洛浦舟回,拾残翠羽。
曾无当于风雅,亦见摈于庄骚,持赠何堪,自娱而已。
时当朱明届节,白日舒长。
何方避暑,玄冰飞雪之丸;无计迎凉,鹄羽龙皮之扇。
襞笺雪案,岂窥大酉之书;涤笔冰瓯,聊当龟兹之枕。
康熙癸巳季夏八日钱塘厉鹗题于寄圃之半舫斋
余束发喜学为词,同时有洪稗村沈柳亭辈尝为倡和,彼皆尚花庵、草堂馀习,往往所论不合。
未几,各为他事牵去,出处靡定,不能专工于一。
今二君已化为宿草,余犹视息人世间,作倚声之歌,几无一人可语者。
去腊于友人华秋岳所,读樊榭《高阳台》一阕,生香异色,无半点烟火气,心向往之。
新年过访,披襟畅谈,语语沁入心脾,遂相订为倡和之作,共得题如干,并注以调名,乃不数日,两家已各成其半。
会余适有白门之役,孟夏解缆,羁留吴苑者二旬,又足成之。
顷寓秦淮樊榭书至,知前后俱削稿,复合以平时所作,付之梓人,先以首卷刻成者寄示。
回环读之,如入空山,如闻流泉,真沐浴于白石、梅溪而出之者。
噫!
紫山而外,知此者亦鲜矣。
独余沈酣斯道几五十年,未能洗净繁芜,尚存故我,以视樊榭壮年一往奔诣,宁不有愧乎?
时康熙六十一年壬寅白露前一日同里紫山徐逢吉题。
词调六百六十,体凡千一百八十有奇。
一调有一调之章程,一体有一体之变化,作法既殊,音响亦异,殆难于诗远矣。
余友徐紫山尝教余作词,谢不能也。
厉君太鸿于诗古文之外,刻意为长短句,拈题选调,与紫山相倡和,大约怀古咏物之作为多。
数月之间,动成卷帙,声谐律叶,骨秀神閒,当于豪苏腻柳之间,别置一席。
至于琢句之隽,选字之新,直与梅溪、草窗争雄长矣。
余学诗垂四十年,尚不能工。
太鸿工诗,工古文,而《琴雅》一刻,各极其妙,人之智愚何相去之夐绝也?
石仓吴允嘉
词于诗同源而殊体。
风、骚、五七字之外,另有此境,而精微诣极,惟南渡德祐景炎间斯为特绝,吾杭若姜白石张玉田周草窗史梅溪仇山村诸君所作皆是也。
自是以还,正不乏人,而审音之善,二百馀年以来,几成辍响。
近称西泠词派,或踪迹花间,或问津草堂,星繁绮合,可为极盛,乃缘情体物,终惜其体制之未工。
独吾友樊榭先生起而遥应之,清真雅正,超然神解。
如金石之有声,而玉之声清越;如草木之有花,而之味芬芳。
登培嵝以揽崇山,涉潢污以观大泽,致使白石诸君,如透水月华,波摇不散。
吴越间多词宗,吾以为叔田之后无饮酒矣。
樊谢天才轶举,靡不洽习,而志尚高远,泊于荣禄。
其与予同寓广陵时,当日斜花外,必约为倚声,往往予未及脱稿,而樊榭点笔已就,予辄为之罢去。
此卷中怀古咏物诸篇,皆与同里徐丈紫山酬唱者为多。
予既滞淫旅人,生意消削,从尘土挈屑中手把是编,恍铅椠之周旋,感素琴于秋思,徬徨吊影,殆若异身,有不禁为之掩卷怃然也。
康熙壬寅立秋日玉几陈撰书于真州之玉渊堂寓馆。
余友太鸿秋林琴雅》之词,质也灵虚,学也膏腴,才也佽飞,如玉光之陆离,剑花之参差,如是而命之为词,苟舍是其将焉如?
虽然,犹有说。
夫词,南唐为最艳,至宋而华实异趣,大抵皆格于倚声,有叠、有拍、有换,不失铢黍。
非不咀宫嚼商,而才气终为法缚。
临安以降,词不必尽歌,明庭净几,陶咏性灵,其或指称时事,博徵典故,不竭其才不止。
且其间名辈斐出,敛其精神,镂心雕肝,切切讲求于字句之间,其思冷然,其色荧然,其音铮然,其态亭亭然。
至是而极其工,亦极其变,苟舍是无或取焉。
太鸿之词,不必栀其貌,蜡其言,抽其关键,拔其辕轘,上下五百年,居然独树一标坛矣。
余弱年从羡门侍郎竹垞翰林论词,尝取宋末诸家为矩矱,久竟弃去。
近与太鸿还往,回理前绪,不禁冁然一笑,思效邯郓之步也。
康熙壬寅清和月,鹅笼生吴焯书。
欧阳圭斋谓雅即「雅乌」之「雅」,以其声能动物也。
词之声生于宫羽,而动物者必雅。
余与樊榭交垂十五年,见其偃蹇侘杰,不废文史,而感时览物,托寓微至,诗所不尽,必形之于词,上者海山缥缈之音,次亦不减游春绿水之奏。
闻者意消神往,直与乡先辈清真、玉田山村句曲诸公后先矣。
符曾幼鲁题。
淡而弥永,清而不肤,渲染而多姿,雕刻而不病格,节奏精微,辄多弦外之响,是谓「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者,讵止有井水饮处必歌柳七词,令市伶按拍称好乎?
意林赵信
是集名《秋林琴雅》,计一百六十阕,先生三十以前之作也。
十九年,手编《樊榭山房集》,录五十六阕,有间易字句之处,馀一百四阕,不复存录,而后进得残篇剩句,往往等诸吉光片羽,矧全帙乎?
爰以集外词附于后。
光绪十年甲申孟冬同里后学汪曾唯
赵孟锦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
少游淮,以军功为将佐
兵犯真州,以少量士卒乘大雾袭江上驻舰,雾散,为元兵追击,失足坠水死。
赵公豫南宋 1135 — 121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5—1212 【介绍】: 平江常熟人字仲谦
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
历知仁和馀姚高邮军及真、常二州,累进集英殿修撰,以宝谟阁待制致仕。
为官清苦廉正,常言但求为循吏,不求为健吏。
有《燕堂类稿》。
全宋诗
赵公豫(一一三五~一二一二)字仲谦常熟(今属江苏)人。
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
调无为尉。
历知仁和县馀姚县高邮军真州常州提举浙东常平茶盐,江东转运副使,官至集英殿修撰,以宝谟阁待制致仕。
宁宗嘉定五年卒,年七十八。
有《燕堂类稿》等,已佚,今存《燕堂诗稿》一卷。
《重修琴川志》卷八有传。
 赵公豫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燕堂诗稿》为底本。
全宋文·卷六三九三
赵公豫字仲谦,宗室,居常熟(今江苏常熟)
绍兴进士,历知仁和馀姚高邮军及真、常二州。
开禧初提举武夷山冲佑观
见《吴中人物志》卷五,《重修琴川志》卷八。
周孚南宋 1135 — 117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5—1177 【介绍】: 宋济南人,寓居丹徒字信道号蠹斋
孝宗乾道二年进士
淳熙初,官至真州教授
工诗,文章不事雕绘。
有《蠹斋铅刀编》。
全宋诗
周孚(一一三五~一一七七)字信道,先世济南(今属山东),寓居丹徒(今属江苏)人。
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进士,登第十年始官真州教授
淳熙四年卒于官(本集陈珙序),年四十三。
曾著书驳郑樵诗辨妄》。
有《蠹斋铅刀编》三十卷、《非诗辨妄》二卷。
事见《嘉定镇江志》附录、《至顺镇江志》卷一八。
 周孚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明抄本(藏北京图书馆)。
底本附录之拾遗诗及明抄本多出的诗一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五八一九
周孚(一一三五——一一七七)字信道号蠹斋济南(今山东济南)人,寓丹徒(今江苏镇江)
乾道二年进士,官真州教授
工诗,与辛弃疾善。
淳熙四年卒,年四十三。
著有《蠹斋铅刀编》三十二卷(存)。
见《京口耆旧传》卷三,《宋史翼》卷二八,乾隆《江南通志》卷一六六,《四库提要辨證》卷二三。
郝经元初 1223 — 127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23—1275 【介绍】: 泽州陵川人字伯常
郝天挺孙。
金亡,徙顺天,馆于守帅张柔贾辅家,博览群书。
世祖忽必烈召入王府,条上国安民之道数十事。
世祖即位,为翰林侍读学士
中统元年,使宋议和,被贾似道扣留,居真州十六年方归。
旋卒,谥文忠
为学务有用。
及被留,撰《续后汉书》、《易春秋外传》、《太极演》等书,另有《陵川文集》。
字伯常,泽之陵川人
祖天挺,遗山元好问尝受学焉。
少遭兵乱,徙家顺天
贾元帅辅张蔡公柔,先后辟为子师
有书万卷,恣其搜览。
遗山尝谓之曰:「子状类乃祖,才气非常,勉之。
」遂与论作诗作文之法。
世祖以太弟开藩。
入见。
荆鄂用兵,上书言宋未可取,不如修德布泽,相时而动。
宪宗设江、淮、荆、湖南北等处宣抚司,命为副。
宪宗晏驾。
会宋贾似道请和,世祖自鄂州引兵还,即位
翰林侍读学士,佩金虎符,充国信使,赍书入宋通好。
似道方以鄂围之解为己功,恐经之至而泄其情也,拘之真州
至元十一年伯颜南伐,乃礼而归之。
燕京病卒,年五十三。
累赠昭文馆大学士司徒冀国公谥文忠
伯常之出使也,以为南北生灵,庶几有息肩之日。
既而被留于宋者十六年,鐍锢急迫,益肆力于文章。
著《春秋外传》、《易外传》、《太极演原》、《续后汉书》及《陵川文集》若干卷。
延祐五年,诏江西行省刊行。
史称其文丰蔚豪宕,诗多奇崛,今观其集信然。
真州诸作,尤极悽惋。
北还之岁,汴中民射雁金明池,得系帛书云:「霜落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天子援弓缴,穷海孤臣有帛书。
中统十五年九月一日放雁,获者勿杀,国信大使郝经书于真州忠勇军营新馆。
」是时南北隔绝,不知中统之为至元也。
人高其节,以比苏子卿焉。
郝经(1223—1275) 宋末元初理学家、诗人。
字伯常
泽州陵川(今山西晋城)人。
金亡后,迁居河北
元世祖即位,以翰林侍讲学士使宋,被宋廷羁押,居十六年(1260—1275)后乃归。
卒谥文忠
著述颇丰,有《续后汉书》《陵川集》等数百卷。
宋末元初于武昌作五古诗《黄鹤楼》一首,在对黄鹤楼和周围山川风物、名胜古迹以及神话传说大篇描绘的同时,大发思古之幽情。
顾谦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扬州府仪真人字仲谦
建文二年进士
御史出按云南
通政司参议,改浙江佥事,所至击奸戢贪,举贤劝士,为时名吏。
能诗,有《鲁斋稿》、《爱梅轩集》。
维基
顾谦字仲谦江苏仪征人
进士
建文二年(1400年)顾谦中式庚辰科三甲第六十四名进士,因御史巡按南诏,使民归化
后历任通政司参议,改为浙江佥事,政绩卓著。
有《鲁斋稿》、《爱梅轩集》等。
程崟
人物简介
程崟字平川号夔州江都歙县人康熙癸巳进士,官刑部郎中
维基
程崟(yín)字夔州号二峰一字南陂,原籍江南歙县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癸巳恩科进士,官至福建清吏司郎中
程崟岑山渡程氏家族的成员,原籍江南徽州府歙县岑山渡,世代在扬州经营盐业,寄籍扬州府江都县
他是两淮盐务总商程增(字维高)第三子,工部主事、全浙督粮道程銮(字坡士)之弟,家门鼎盛,居仪征城南仓巷。
程崟少时师从方苞望溪)学习古文,康熙戊子(1708年)举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癸巳恩科中进士2甲46名,充武英殿纂修官,授兵部方司主事,升武造司员外郎,会考府左司事,官至福建清吏司郎中加二级,诰授中宪大夫
程崟致仕后,回到仪征,在市河半湾西南筑园林七星泉,乾隆癸酉(十八年,1753年)春写《七星泉记》。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倡浚仪征市河。
程崟尤嗜音律,常自编剧目,如由钱谦益金陵名妓柳如是故事改编的“拂水剧”。
年八十一卒。
著《二峰文稿》,刊刻卢轩《韩笔酌蠡》、《望溪全集》等。
宗必应南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隆兴南昌人字子固
理宗景定三年进士
江西招讨司计议官
端宗景炎元年兵克真州招讨刘槃欲以江西城降,必应以名公义举晓之,不听,遂遁去,时人皆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