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郭敬后赵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十六国时后赵太原邬人字季子
石勒于微时,并予资助,由自感恩。
后勒攻李恽,将坑其降卒,得,即署为上将军,免降者死,使降卒属之。
晋成帝咸和七年,敬佐樊城襄阳,为陶侃所败。
宋宣北魏 ? — 44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46 【介绍】: 北魏西河介休人字道茂
宋洽子。
父为道武帝诛杀时年仅数岁,亲人窃逃以免。
后与卢玄高允等同被征,拜中书博士,兼散骑常侍
出使南朝宋,归领中书侍郎
谥简
宋隐北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西河介休人,家于广平列人字处默
初仕后燕慕容垂,历尚书郎、本州别驾
魏道武帝中山,拜尚书吏部郎,转行台右丞,领选如故。
屡以老病乞归,不许。
寻以母丧而归,遂匿于长乐经县,不复出。
数年而卒。
尉拨北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代人
太学生应募从征,有功,赐爵介休男。
后屡从讨和龙,击吐谷浑,皆有军功,进爵为子。
累迁杏城镇将,在任甚得民心。
文成帝屡加赏赐。
献文帝时进爵安城侯,任北豫州刺史
卒谥敬
僧邕隋至唐初 543 — 63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43—631 【介绍】: 隋至唐初僧。
太原介休人俗姓郭
年十三,于邺西云门寺出家,从僧稠授禅法。
寻往林虑山中修习。
北周毁佛时,避迹于白鹿山中。
隋初,出山与信行禅师同修禅业。
文帝开皇九年,被召入,住化度寺
卒后,塔铭由李百药撰,欧阳询书,为世所珍传。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姓郭氏
太原介休人也。
祖宪荆州刺史父韶博陵太守邕神识沈静。
幼齿上庠
年十有三。
违亲入道于邺西云门寺
依止稠公。
即授禅法。
才数日。
造诣殊深。
稠抚之。
谓诸门人曰。
五停四念。
尽在此子矣。
俄徙居林虑山周氏废教。
遁于白鹿山中。
开皇初定门载辟。
魏之信行禅师
稔闻名誉。
愿与流通。
遣人招之下山。
九年信行被诏入
偕戾止。
信行唱灭。
则引众承业
罔替轨范。
贞观五年十一月十六日
终于化度寺
春秋八十有九。
上赙帛追福。
以表崇敬之意。
其月二十二日
奉遗命。
阇毗于终南山
弟子收舍利起塔于信行塔左。
其碑则左庶子李百药文。
率吏令欧阳询书。
僧邕
姓郭氏
太原介休人
祖宪荆州刺史
父韶博陵太守
神识沈静冥符上德。
世传儒业齿胄上庠
年有十三违亲入道。
于邺西云门寺依止僧稠而出家焉。
稠公禅慧通灵戒行标异。
即授禅法。
数日便诣。
谓诸门人曰。
五停四念将尽此生矣。
仍往林虑山中。
栖托定门游逸心计属武平齐像法隳坏。
又入白鹿山深林之下。
避时削迹饵饭朮。
三径斯绝百卉为群。
麇麚伏其前。
山禽集其手。
初未之异也。
后乃梵音展礼焚香读诵。
辄有奇鸟异兽。
攒聚庭宇。
貌如慕敬心疑听受。
自非行感所及。
何以致斯。
自尔屡降幽灵。
胜言叵载。
开皇之始弘阐释门。
重叙玄宗更联荣问。
魏州信行禅师
深明佛法。
命世异人。
以道隐之晨。
习当根之业。
遁世幽居。
遣人告曰。
修道立行。
宜以济度为先。
独善其身非所闻也。
宜尽弘益之方照示流俗。
乃出山与行相遇同修正节。
开皇九年被召入
乃与同来至止帝城。
道俗莫匪遵奉。
及行之殁。
世纲总徒众。
甚有住持之功。
贞观五年十一月十六日
终于化度寺院。
春秋八十有九。
主上崇敬情深赠帛。
为其追福。
其月二十二日
奉灵魄于终南山
遵邕之遗令也。
门徒收其舍利。
起塔于行之塔左。
风范凝正业精严。
卑辞屈己体道藏用。
及委质寒林悲缠朝野。
佥以身死名灭世有斯人。
敢树玄石用陈令范。
左庶子李百药制文。
率更令欧阳询书。
文笔新华多增传本。
故累诵野外矣。
郭衍隋 ? — 61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11 【介绍】: 介休人字彦文
骁勇善骑射。
北周,累功至上柱国
尝密劝杨坚及早禅代。
入隋授朔州总管
晋王杨广出镇扬州,阴养士卒助广夺宗之用。
文帝疾笃,率兵入,参与广篡杀之谋。
炀帝即位,授光禄大夫封真定侯
尝阿谀顺旨劝帝取乐。
卒谥襄
僧本济隋 562 — 61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2—615 【介绍】: 僧。
西河介休人俗姓宋
幼即聪慧异常人。
习经史,通大义。
后以为经史实宇宙糟粕,乃出家。
博览经论,精研奥妙,住西京慈门寺。
有《十种不敢斟量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二 义解科(二)
生宋氏
西河介休人也。
祖考皆以隐德遗后世。
龆龀。
淹贯经史。
稍长志空寂。
遂出家从信行禅师学。
时开皇初也。
年十八。
戒定兼进业。
弘集录。
著十种不敢斟量论六卷。
指意清诣。
诚得大法之归趣焉。
大业十一年九月十二日
卒于所住之慈门寺。
寿五十有四。
子道训道树奉尸陀追建白塔终南山
麓。
勒铭颂德焉。
沙门善智尤善集录。
妙简锱铢。
精穷理窟。
祖师信行
雅相标致。
尝以光阴四分之一。
用资形累。
翘足。
摄念观佛。
著顿教一乘二十卷。
九年卒。
是于宗门之兄弟云。
葬附信行墓右。
释本济
宋氏。
西河介休人也。
父祖不事王侯。
遁世无闷。
逼以僚省。
挂冠而返。
年爰童丱。
智若成人。
齿胄之初。
横经就业。
故于六经三史皆所留心。
虽云小道略通大义。
故庠熟伦侣重席请言。
后披析既淹豁然大悟。
乃曰。
斯寔宇宙之糟粕也。
何累人之清识乎。
乃归仰释氏辞亲出家。
开皇元年时登十八。
戒定逾净正业弥隆。
不服新华除其爱染。
躬行忍辱悯增上慢。
博览经论成诵在心。
讲解推则循环相属。
共观风荣斯袖举。
信行禅师创开异部。
包括先达启则后贤。
闻钦咏欣然北面承部。
写瓶非喻合契无差。
信行初达集录山东
既无本文。
口为述。
皆究达玄奥。
及行之亡后集录方到。
览文即讲。
曾无滞托。
虽未见后词。
而前传冥会时五众别部敬之重之。
著十种不敢斟量论六卷。
旨文清靡。
颇或传之。
自是专弘异集。
响高别众。
大业十一年九月十二日
卒于所住之慈门寺。
春秋五十有四。
子道训道树。
式奉尸陀。
追建白塔终南山下。
立铭表德。
有弟善智。
天纵玄机高步世表。
祖师信行伏膺请业。
酌深辩味妙简缁铢。
入室邻机精穷理窟。
尝以四分之一用资形累。
翘足摄虑观佛。
诚策勤之上达也。
信行敬揖风猷雅相标致时众咸悦。
可谓以德伏人者焉。
撰顿教一乘二十卷。
因时制仪共遵流世。
大业三年卒。
弟子等附葬于信行墓之右焉。
训有分略之能。
树丰导引之说。
当令敷化。
宗首莫与俦之时暂举筵。
道俗云合。
声策感敬。
后恐难寻迹矣。
释志超隋末唐初 571 — 641年3月11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姓田氏
其先同州冯翊人
后徙并之榆次
小欲脱俗。
而二亲以无他子。
常抑绝之。
弱冠强为纳室。
夜坐床上。
为妻说法。
妻亦感激流泪。
久之辞去。
年二十七。
依里之开化慧瓒禅师薙落。
既受具。
即往定州探律禀教。
阅五载而学有成绪。
乃入太原之西北山
创立禅林。
晓夕修定。
玄侣闻风。
不远而至。
大业初
有司禁僧。
不得檀出寺门。
京师将以闻上。
内史以事非要害。
拥蔽不通。
季年𡨥盗充斥。
并部尤甚。
徒众云臻。
粮粒山积。
一夕持炬排门。
白刃交临。
而坐者株杌。
略不摇动。
贼皆拜伏。
因随宜诱掖。
以导其善。
高祖起义。
亦迁住凝定寺。
义宁二年
入京奉贺受禅。
引见太极殿
左仆射魏国公裴寂于邀其第之别院以居。
无何而沙门
灵润智信智光等。
以贵游之地。
非宴寂之场。
乃延之蓝田山化感寺。
武德五年
又徙晋之介山抱腹岩。
既而复治汾州介休县之严寺。
盖山林则便于练行。
朝市则易于接物也。
贞观十五年三月十一日
卒于严。
寿七十有一。
汾城南山
释志超
俗姓田
同州凭翊人也。
远祖流寓遂居并部之榆次焉。
少在童龀智量过人。
精厉不群雅度标远。
厌世从道贯彻藏俞。
而二亲恃更无兄弟。
虽述其志常用抑之望嗣宗族。
遂从儒流遍览流略。
年垂壮室私为娉妻。
闻之避斯尘染。
乃逃窜林野。
亲姻周觅藏影无方。
既被执身抑从伉俪。
初则合[承/巳]为踪。
终亦同掩私室。
冀行婚礼也。
惟置一床乃抽毡席地。
令妻坐上。
躬自处床。
俨思加坐勤为说法。
词极明据。
妻便流泪礼谢辞以相累。
频经宵夕事等金形。
屡被𧧷劝诚逾玉质。
既确乎难拔。
亲乃捐而放之。
年二十有七。
并州开化寺慧瓒禅师
志德澄明行成众范。
未展度限历试诸难。
志超洁正身心勤履众务。
僧徒百数供杂五行。
两食恒备六时无缺。
每有苦役必事身先。
亲阅验。
其情守节度令受具。
自进戒品专修行仪。
即往定州寻采律藏括其精要删其繁杂。
五夏不满三教备圆。
乃返故乡依岩综习。
初入太原之西比干山。
栖引英秀创立禅林。
晓夕勤修定慧双启。
四仪托于戒节。
二行凭于法依。
学观诜诜无威而肃。
致使闻风不远而至。
大业初岁政网严明。
拥结寺门不许僧出。
闻之慨而上谏。
被衣举锡出诣郡城。
望有执送将陈所谏。
而官私弗顾。
乃达江都即以事闻。
内史以事非要害。
不为通引。
还遣并部。
至隋季多难寇贼交横。
民流沟壑死者太半。
结徒劝聚馀粮不穷。
但恐盗窃相陵便欲奔散乃以法诫劝无变尔情。
镜业既临逃响何地。
众感其言心期遂爽准式禅礼课时无辍。
尝夜坐禅。
忽有群贼排门直进。
炬火乱举白刃交临合坐端然相同仪象。
贼乃投仗于地拜伏归依。
因随宜诱引量权授法。
咸发心敬合掌而退。
其刚略摄御皆此类也。
高祖建太原
四远咸萃。
惟道在生灵。
义居乘福。
即率侣晋阳住凝定寺。
禅学数百清肃成规。
道俗钦承贵贱恭仰。
及皇旗南指三辅无尘。
义宁二年
率弟子二十馀人奉庆京邑
武皇夙承嘉望。
待之若仙。
引登太极叙之殊礼。
左仆射魏国公裴寂
挺生不世器琏宏深。
第中别院置僧住所。
邀延一众用以居焉。
亟历寒暑业新弥厉。
但为贵游諠杂外进无因。
必附林薄方程慕远。
蓝田山化感寺沙门灵闰智信智光等。
义解钩玄妙崇心学。
同气相求宛然若旧遂延住彼山。
栖志得矣。
摄缘聚结其赴如云。
贤圣语默互相敦重。
而寺非幽阻隶以公途。
晦迹之宾卒难承业乃徇物关表意在度人。
还返晋川选求名地。
武德五年
入于介山创聚禅侣。
岩名抱腹四方有涧。
下望百寻上临千仞。
泉石结韵于仙室。
风雨飘清于林端。
遂使观者至止陶铸尘心。
自强诲人无倦请益。
又于汾州介休县治立严寺。
殿宇房廊躬亲缔搆。
赫然宏壮有类神宫。
故行深者岩居。
道浅者城隐。
师资肃穆竞业其诚。
聆音察色惟若不足。
忽因遘疾便知不久。
诫累殷勤示以祸福。
贞观十五年三月十一日卒于城寺。
春秋七十有一。
山世同嗟宾主齐恸。
德仁既往学肆斯分。
葬于城南山阜。
自服膺释种。
意在住持。
昼夜剋勤摄诸后学。
所以日别分功礼佛五百。
禅结四时身诫众侣。
有亏殿罚。
而自执熏炉随唱屈礼。
未尝置地及以亏拜。
及坐禅众也互相惩诫。
才有昏睡亲行励率。
有来投造无不即度授以戒范。
进止威仪摄养将迎礼逾天属。
时遭严敕度者极刑。
而曾无介怀。
如常剃落。
致陆海慕义避世逸僧凭若大山依而修道。
时讲摄论维摩起信等。
并详而后说。
深致适机。
尝以武德七年止于抱腹。
僧徒仅百偏资大斋。
惟六石同置一仓。
日磨五斗用供常调。
从春至计费极多。
怪而检覆止磨两斛。
据量此事幽致可思。
又数感异僧乘虚来往。
虽无音问仪形可验。
才若堕者便蒙神警。
至于召众钟声随时自响。
石泉上涌随人少多。
灵瑞屡兴如此者非一。
而奉敬戒法罕见其俦。
护慎威仪终始无替。
自隋唐两代亲度出家者近一千人。
范师遗训在所闻见。
传者昔预末筵蒙诸惠诰。
既亲承其绩故即而叙焉。
姓田
同州冯翊人
少在童龀。
智量过人。
厌世从道。
而二亲恃
望嗣宗族。
遂从儒流。
遍览流略。
年垂壮室。
私为聘妻。
闻之。
避斯尘染。
乃逃窜林野。
亲姻周觅。
抑从伉俪。
初则合卺为踪。
终亦仝掩私室。
唯置一床。
乃抽毡席地。
令妻坐上。
躬自处床。
俨思伽坐。
勤为说法。
词极明据。
妻便流泪。
礼谢辞以相累。
频经宵夕。
事等金形。
屡被訹劝。
诚逾玉质。
既确乎难拔。
亲乃捐而任之。
年二十有七。
并州开化寺慧瓒禅师
出家受具。
自进戒品。
专修行仪。
即往定州
寻采律藏。
括其精要。
删其繁杂。
五夏不满。
三教略圆。
乃返故乡。
太原之西北千山。
栖引英秀。
创立禅林。
晓夕勤修。
定慧双启。
大业初岁。
政纲严明。
拥结寺门。
不许僧出。
闻之。
慨而上谏。
披衣举锡。
出诣郡城。
乃达江都
即以事闻。
内史以事非要害。
不为通引。
至隋季多难。
寇贼交横。
民流沟壑。
死者大半。
结徒欢聚。
馀粮不穷。
但恐盗窃相陵。
便欲奔散。
乃以法诫劝。
无变尔情。
镜业既临。
逃响何地。
众感其言。
心期遂爽。
准式禅礼。
课时无辍。
尝夜坐禅。
忽有群贼。
排门直进。
炬火乱举。
白刃交临。
合坐端然。
相同仪像。
贼乃投伏于地。
拜伏归依。
因随宜诱引。
量权授法。
感发心敬。
合掌而退。
高祖建太原
四远咸萃。
惟道在生灵。
义居乘福。
即率侣晋阳
住凝定寺。
禅学数百。
清肃成规。
道俗钦承。
贵贱恭仰。
及皇旗南指。
三辅无尘。
义宁二年
率子弟二十馀人。
奉庆京邑
武皇夙承嘉望。
待之若仙。
引登太极。
叙之殊礼。
左仆射魏国公裴寂
第中别院。
置僧住所。
邀延众居。
亟历寒暑。
业新弥厉。
蓝田山化感寺。
沙门灵润智信智光等。
义解钩玄。
妙崇心学。
同气相求。
延住彼山。
挕缘聚结。
其赴如云。
武德五年
入于介山
创聚禅侣。
观者至止。
陶铸尘心。
又于汾州介休县治。
严寺。
赫然宏壮。
有类神宫。
师资肃穆。
忽因遘疾。
贞观十五年三月十五日
卒于城寺。
春秋七十有一。
释慧思隋末唐初 588 — 642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九 持志科
汾州介休郭氏。
世习儒。
少通经史。
尤尚虚玄。
善辞章。
工篆隶。
驰誉乡社。
年二十五。
教授并部。
然犹未识所谓佛法也。
沙门道晔。
讲摄大乘论。
间往听焉。
若有所省。
因求出家。
且知要业莫如禅定。
而师范罕遇。
乃周寻竺典。
三十许载。
备研奥旨。
疏衣粝食。
见者发心。
志士屯赴。
遂法集于箕山之阴。
六时笃课。
罔坠徽猷。
尝与朋侪言志。
则曰。
学佛之徒。
生死从缘安用尔。
丧葬多事哉。
当时人以其戏言耳。
逮乎属疾。
才经两月。
忽告众曰。
余其死矣。
即按行空窟。
屏除残尸。
尽谢徒侣。
伽坐其中。
寒林森竦。
众不忍离。
夜守其旁。
且而观之。
则端拱而逝矣。
寿五十五。
贞观十六年之五月也。
释慧思
姓郭氏
汾州介休人也。
少学儒史宗尚虚玄。
文章书隶有声乡曲。
年二十五在并传授
初不知佛乘之深奥也。
沙门道晔。
德盛当锋。
处宗讲扬摄大乘论。
试往潜听冥漠难追。
累日详受薄知希向。
因求度脱。
传闻出家德业勿高禅定。
即而习焉。
三十许载师承靡绝。
又闻念慧相须譬诸轮翘。
遂周寻圣教备尝弘旨。
冬夏业定春秋博采。
单衣节食见者发心。
道志之伦往往屯赴。
因而结众于箕山之阴。
昼则敛容默念。
中夜昏塞为众说法。
六时笃课不坠清猷时说死观各言其志。
有云省约有志泰甚。
曰。
出家之人生已从缘死当自任。
岂劳人事送此枯骸。
余必一期当自运耳。
时以为未经疾苦。
故得虚置其言。
后觉不愈。
财经两日寻告众曰。
余其死矣。
便起蹑履案行空屈除屏残尸。
入中加坐发遣徒侣累以正命。
处既森竦世号寒林
众不忍离经夜旁守。
至明往观端拱如故。
就触其身方知已卒。
春秋五十有五。
贞观十六年五月矣。
因即而殓焉。
崔玄隐初唐 633 — 69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33—696 【介绍】: 博陵安平人字少微
射策擢第,拜扬府参军
复应制举,授许州司户,历汾州介休丞。
征为右补阙,官至比部员外郎
文洎北宋
全宋文·卷三○五
文洎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彦博父。
本姓敬太宗时其父避宋翼祖赵敬讳,改姓文
以儒学进,历十三官,天圣中司勋员外郎判三司开拆磨勘司,迁主客郎中,历三河白波发运使河东转运使,卒。
后以彦博贵,赠太师中书令,燕、魏三国公
司马光司马文正公集》卷七九《文潞公家庙碑》,宋庠元宪》卷二二,王安礼王魏公》卷二,《宋会要辑稿》方域一四之一四。
文彦博北宋 1006 — 109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6—1097 【介绍】: 汾州介休人字宽夫
仁宗天圣五年进士
累迁殿中侍御史
庆历七年,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以镇压贝州王则起义,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皇祐三年被劾罢相,出知永兴等州军。
至和二年复相。
嘉祐三年,出判河南等地,封潞国公
神宗朝,反对王安石变法,极论市易损国体,惹民怨,出判大名河南府
元丰六年太师致仕。
哲宗元祐初,因司马光荐,为平章军国重事
五年,复致仕。
历仕四朝,任将相五十年。
卒谥忠烈
有《潞公集》。
全宋诗
文彦博(一○○六~一○九七)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
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进士
御史转运副使知州判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平章军国事,拜太师封潞国公
哲宗绍圣四年卒,年九十二。
徽宗崇宁间预党籍,后追复太师谥忠烈
一生更事仁、英、神、哲四朝,荐跻二府,七换节钺,出将入相五十馀年。
著有《潞公集》四十卷。
《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三、《宋史》卷三一三有传。
 文彦博诗六卷,以明嘉靖五年平阳王溱刻《文潞公文集》四十卷本为底本(藏北京图书馆)。
参校明嘉靖五年王溱刻,清季锡畴、瞿熙邦校本(简称季校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嘉靖五年王溱刻、傅增湘校补本(简称傅校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另从《施注苏诗》、《舆地纪胜》等辑得集外诗九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六四一
文彦博(一○○六——一○九七)字宽夬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
天圣五年进士
殿中侍御史河东转运副使都转运使,擢龙图阁枢密直学士,知秦州益州,召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庆历八年同平章事
皇祐三年罢,出知永兴等州军。
至和二年复相。
嘉皊三年出判河南大名太原等府,封潞国公
英宗朝入为枢密使
熙宁中因极论新法之害,力引去。
司空河东节度使,寻以太师致仕。
元祐初平章军国重事,居五年,复致仕。
绍圣四年卒,年九十二。
逮事仁、英、神、哲四朝,任将相五十年。
有《文潞公文集》四十卷(存)。
宋史》卷三一三有传。
文彦若北宋 1019 — 104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9—1049 【介绍】: 汾州介休人字公顺
文彦博弟。
少聪警博学,善词章。
仁宗宝元元年进士
平定军判官
后任奉宁军节度推官,知陇州吴山县,改知乾州奉天县,未到任卒。
文及甫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汾州介休人字周翰
文彦博子。
初以大理评事直史馆,累官吏部员外郎,知同州河阳
召为太仆卿权工部侍郎
罢为集贤殿修撰提举明道宫。
坐元祐党落职。
后复直龙图阁陕州,又落职。
全宋文·卷二○一五
文及甫又名及字周翰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彦博第六子。
初为大理评事,迁直史馆
元祐初吏部员外郎,以直龙图阁同州
后知河阳,召为太仆卿权工部侍郎,罢为集贤殿修撰提举明道宫。
坐与邢恕书事夺职,未几,复之,卒。
见《宋史》卷三一三《文彦博传》。
文安礼南宋
全宋文·卷四○八八
文安礼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
绍兴间柳州军州事。
曹舆
维基
曹舆山西介休人
举人出身。
建文四年,登山西壬午科乡试中举。
永乐二年(1404年),登甲申进士,授行人司行人
文瑞明 1444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山西介休人字应祥
成化十一年进士
授行人,出使唐、沈二王府,不受馈赠。
御史巡按京师,曾依法平中贵侵民田之事。
山东,为当地地方官所敬服。
后备边辽阳,卒于其地。
维基
文瑞(1444年—?
),字应祥山西汾州介休县人,军籍。
进士出身
早年出身国子生,举山西乡试第二十九名。
成化十一年(1475年)乙未科会试第一百四十名,殿试登进士第三甲第十四名。
王正宗明 1483 — ?
维基
王正宗(1483年—?
),字适夫锦衣卫官籍顺天府固安县(今河北省固安县)人。
顺天府乡试第二十三名举人
正德十二年(1517年)丁丑科会试第九名,第三甲第六十二名进士
刑部观政,授浙安临安县知县嘉靖元年(1522年)福建道监察御史,谪州判,升山西介休知县汾州知州,调陕西宁羌州知州,升寿府左长史
史记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陕西渭南人字义伯
万历二十三年进士
介休榆次二县知县,以廉明称。
御史,按楚,尤多异政,敢谏有声,历光禄少卿,以触权相罢归,讲学里中。
有《理学渊源》。
维基
史记事字义伯号莲舟陕西西安府渭南县人
同进士出身
万历二十二年甲午陕西乡试举人,二十三(1595年)联中乙未科三甲216名进士,第二年任山西介休知县三十一年调任榆次县,离任后升兵部主事三十六年八月考选云南道监察御史三十九年巡按湖广四十五年考察去职。
天启二年(1622年)十月以荐起用为行人司左司副四年正月尚宝司丞,官至光禄寺少卿,后以东林党被削籍。
张煊明末清初 ? — 165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1 【介绍】: 明末清初山西介休人
明崇祯进士,由知县河南道御史
坐事遣戍。
清顺治元年,荐起原官。
八年,劾陈名夏十罪两不法。
吏部尚书谭泰名夏,奏所言多不实,因坐绞。
谭泰得罪后,恤赠太常寺卿
维基
张煊(?
—1651年),山西介休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崇祯元年(1628年),登进士
清朝入关后,起用浙江道监察御史,后掌河南道监察御史顺治八年(1651年)五月,弹劾陈名夏,反被诬告处死,后赠太常寺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