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1—628
【介绍】:
隋至唐初僧。并州太原人。俗姓贾。七岁出家,从师习诸经,尽其大旨。遂往上党石墨山,聚徒行道。隋初,法席颇盛。后避喧嚣,徙居黎城南流泉精舍,息心修禅。文帝时,又迁岚州土安山。隋末,率徒入城,初住并州真智寺。唐高祖武德元年,住义兴寺。突厥侵境时,曾以僧兵拒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太原贾氏子也。七岁出家。即宗定业。弱冠登具。乃弘律乘。又听涅槃。能通大指。住上党石墨山。聚徒行道。隋初法运再隆。推而广之。则满之力为多。故礼忏以摄疏情。宴坐以陶凡累。而黑白仰为菩萨戒师。然非明證。法不轻授。未几徙居黎城东山之流泉精舍。息心之士。从之如归市。俄依瓒禅师于雁门。久之徙入京。益弘静学。隋季之乱。复偕同志五十馀人。西遁岚州土安山。方天下扰攘。而斯地深僻。曾不觉知。抑固道力所感欤。义旗初建。高祖诏于许公宅供养。及躬往顶礼。殊觉凛然。顾谓裴寂曰。孤于禅师。毛发惊竦何耶。寂曰。此则戒神所护而然。他日又见曰。弟子举义师。以戟定天下。凡以济拔众生也。惟禅师慈悲加被。愿使往来无障。武德元年。诏以许公宅。为义兴寺。俾满居之。三年诏入京。时都督弘农公刘护。以捡狁方𡨥边。人情恐骇。奏疏留之不遣。
贞观二年夏四月示有微疾。而禅坐如常日。沙门道绰问曰。万法本空。然或以观相入。或以机缘悟。何也。答曰。缘无所缘。相无所相。如是悟入法亦无法。乃溘然而逝。是年六月九日也。寿七十八。建塔树碑。葬于龙山童子谷。
释智满。姓贾氏。太原人。立意矜特不群凡小。七岁出家随师请业。凡所受道如说修行。年登冠肇进受具戒。律仪成范资训弥弘。又听涅槃等经。尽其大旨。名教略圆味静终业。遂往上党石墨山。聚徒行道。门徒肃穆缁素归依。礼供骈罗积而能散。时属隋初创弘大法。智满蒸仍国化引而广之。故使闻风造者负笈奔注。众杂精粗时兼久近。初则设仪。礼忏用摄恒情。后便随其乐欲。静思宴坐。满躬事众法身预僧伦。形止方雅威严猛肃。眉目浓朗白黑交临。预有参拜莫不神骸而毛动。咸加敬仰为菩萨戒师。而满不重身名不轻正法。虽苦邀请未即传授。乃亲为竭诚方等。行道要取明證。梦佛摩顶。并为说法。宛如经相。方为授法。故道俗思戒者相趍不绝。而专意静观厌此諠浮。乃徙居黎城之东山南流泉精舍。息心之士又结如林。禅忏兼修止观齐舍。志弘经远随务或乖。又往雁门川。依瓒禅师。涉缘念慧。瓒僧中藻镜定室羽仪言行清澄。具如别传。满嗟遇后展欣附有馀。从瓒历游所在宗习。又依住开化结虑修心。俄为文帝追瓒入京。定门斯坏众侣乖张。满乃录其同志五十馀人。西入岚州土安山内。如前综业。大感学徒。隋季道消。贼徒蜂起。生民坠于沟壑。而满众宛然不散。斯亦道感之会也。大唐建义四众归奔。乃率侣入城就人弘道。初住晋阳真智寺。以化声广被归宗如市。武皇别敕。引劳令止许公宅中。供事所须并出义府。躬往礼问睹而惧之。顾语裴寂曰。孤见此禅师。衣毛惊起何耶。答曰。计无馀相。应是戒神所护耳。重以他日修觐曰。弟子济拔苍生。今义兴大造。愿往还无障。当为立寺。既登京辇天下略平。武德元年。乃诏满所住宅为义兴寺。四事供养一出国家。至三年以满德为物归道声更远。帝欲处之京室下敕徵之。又以北蕃南侵百姓情骇。都督弘农公刘让启留满住用镇众心。有敕特听同安朝寄。武德五年。猃狁孔炽戎车载饰。以马邑沙门雄情果敢。烽耀屡举罔弗因之。太原地接武乡兵戎是习。乃敕选二千馀僧。充兵两府。登又下敕。满师一寺行业清隆。可非简例。由是重流景行光问遐迩。晋川髦彦沙汰之馀。睹满坐受嘉庆。皆来称美。或拜伏戒范者。或依承习住者。常数二百馀人。而满恒业无怠。精厉其诚。时或惰学亲召别诫。委引圣量诱化凡心。预在闻命莫不泪流而身伏。噎叹良久并由承法。行已感发前人。故得机教不妄弘矣。贞观二年四月。初因动散微觉不悆。遂淹灰管本性无扰。门人同集日遗诫劝。有沙门道绰者。夙有弘誓。友而敬奉。因喻满曰。法有生灭道在机缘。观相易入其门。涉空颇限其位。愿随所说进道有期。满乃盱衡而告曰。积年诚业冀此弘持。缘虚无相可缘。引实有何所引。岂以一期要法累劫埋乎。幸早相辞勿尘妄识。绰乃退焉。其坚白持微为若此也。既而气将渐弱。而志力犹强。侍人围绕观者充室。满端坐举面徐视学徒。时次昆吾溘然而卒。春秋七十有八。即贞观二年六月九日也。当终前夕大地振动寺树摧枝。合众悲敬衰相现矣。泰山其颓乎。法人斯逝。联类如此。举邑酸切若丧其心。即以其月十二日。旋殡于龙山童子谷中。立塔碑德。自满舍俗从道六十馀年。洁己清贞冰霜取喻。弊衣节食才止饥寒。频经断谷用约贪染。目不邪视言不浮华。净色子女未尝瞻对。弱年登岁者不宿房中。受具多夏者方令近侍。约时临众诫以行科。馀则静处小房。晬朝方出。室中唯一绳床。钵袋挂于壁上。随道资具坐外更无。致使见者懔然改容不觉发敬矣。又偏重供僧勤加基业。慈接贫苦备诸药疗。焭焭遑遑意存利物矣。
释昙荣。俗姓张氏。定州九门人。源南邓而分派。因封而居高阳焉。年十九时为书生。刻意玄理。寄心无地。因灵裕法师讲华严经。试往听之。便悟宏范略其诠致。乃投裕焉裕神厉气清。观荣勤摄遂即度之。及受具后专业律宗经馀六载。崇履禁科涤畅开结。乃更循讲肆备闻异部。偏行大业故以地持为学先。属周废二教。韬形俗壤。虽外同其尘。而内服道味。及隋再弘佛教。不务公名。随缘通化曾无执著。年登四十务道西游。行至上党潞城黎城诸山。依岩结宇即永潜遁既懿德是充缁素归仰。便开拓柴障广树禅坊。四远闻风一期翕至。荣形解雄邃称病设方。诸有餐饮咸歆至泽。礼供日隆投告填委。以隋末凌乱人百从军。预践兵饥希全戒德。荣欲澄汰先染要假明猷。事在护持躬当法主。每年春夏立方等般舟。秋冬各兴坐禅念诵。僧尼别院故处有四焉。致使五众烟随百供鳞集。日增庆泰欢跃成諠。自晋魏韩赵周郑等邦。释种更新其戒者。荣寔其功矣。尝往韩州乡县延圣寺。立忏悔法。刺史风同仁。素奉释门家传供养。送舍利三粒遗行道众。荣年垂八十。亲率道俗三千人。步出野迎路。由二十馀里。傧从之盛誉满当时。既达寺中。乃告众曰。舍利之德挺变无方。若累业有销请祈可遂。乃人人前别置水钵。加以香炉通夜苦求。至明钵内总获舍利四百馀粒。声名达于乡邑。县令惧其聚众有坠条章。怖停其事。当夕怪兽鸣其厅宇。官民竟夜不安。明旦陈悔方从荣法。斯德被圣凡。皆此之例。武德九年夏。于潞城交漳村立法行道。所住堂舍忽自崩坏。龛像舍利宛然挺出。布在庭中一无所损。又贞观七年。清信士常凝保等。请荣于州治法住寺。行方等悔法。至七月十四日。有本寺沙门僧定者。戒行精固。于道场内见大光明。五色间起从上而下。中有七佛相好非常。语僧定云。我是毗婆尸如来无所著至真等正觉。以汝罪销故来为證。然非本师不与授记。如是六佛皆同此词。最后一佛云。我是汝本师释迦牟尼也。为汝罪销故来授记。昙荣是汝灭罪良缘。于贤劫中名普宁佛。汝身器清净。后当作佛。名为普明。若斯之应现感灵祥。信难图矣。后卧疾于床。眼中流泪。弟子圆宗。曰和上生来念慧必无。不意何事悲泣。答曰。吾死将逼。恨更不得为诸七众洗濯罪累耳。宗曰。何必至此。答曰。吾纵不死。亦是无用。自佛法再兴已来。未省一度。不听说戒。今既病困说欲斯必死矣。以贞观十三年十二月终于法住寺。春秋八十有五。旋殡于野外。后门徒出其遗骨葬于寺南。建塔表之。自荣履历重难而崇尚释风。形器瑰伟过于八尺。词吐温赡风格遒远。年登不惑断粒练形。常饵守中用省烦累。而奉教结净希见斯人。日到僧厨问其监膳。必有事染亲看翻秽。并使食具清净方始还房。自觌名德罕闻斯类。又于寺内诸房多结净地。用拟四药温煮之所故预沾门序散在诸方。咸承风素免诸宿触。又每岁忏法必具两仪。二篇已下依律清之。先使持衣说净终形立誓然后羯磨随治成人。初聚正罪雅依大乘。仍令心用理事无著有空身口威仪归承律捡。故自从训勖奉法无亏。皆终诸命报。余因访道艺行达潞城。奉谒清仪具知明略。故不敢坠其芳绪云。
俗缘张氏。定州九门人。年十九时为书生。刻意玄理。因灵裕法师。讲华严经。试往听之。便彻悟。乃投裕为师。裕观荣勤摄。遂即度之。及受具后。专业律宗。以地持为学。先属周废二教。韬形俗壤。强外同其尘。而内服道味。及隋初再教。随缘通化。曾无执著。年登四十。务道西游。行至上党。潞城黎城诸山。依岩结宇。即求潜遁。既懿德是充。缁素归仰。荣形解雄邃。称病设方。诸有餐饮。咸韵至泽。礼供日隆。投造填委。以隋末陵乱。希全戒德。极力护持。躬当法主。每年春夏。立方等般舟。秋冬各兴坐禅念诵。僧尼别院。致使五众烟随。百供鳞集。自晋魏韩赵周郑等邦。释种更新其戒。常往韩州乡邑县延圣寺。立忏悔法。刺史风同仁。素奉释门。家传供养。送舍利三粒。遗行道众。荣年垂八十。亲率道俗三千人。步野迎路。由二十馀里。傧从之盛。誉满当时。既达寺中。乃告众曰。舍利之德。挺变无方。若累业有销。请所可遂。乃人人前。别置水钵。加以香炉。通夜苦求。至期钵内。总获舍利。四百馀粒。声名达于乡邑。县令惧其聚众。有坠条章。捺停其事。当夕怪兽。鸣其厅宇。官民竟夜不安。明旦陈悔。方从荣法。武德九年夏。于潞城交障村。立法行道。所住堂舍。忽自崩坏。龛像舍利。宛然挺出。布在庭中。一无所损。又贞观七年。清信士常疑保等。请荣于州治法住寺。行方等悔法。至七月十四日。有本寺沙门僧定者。戒行精固。于道场内。见大光明。五色间起。从上而下。中有七佛。相好非常。语僧定云。我是毗婆尸如来。真等正觉。以汝罪销。故来为證。然非本师。不与授记。如是六佛。皆同此词。最后一佛云。我是汝本师释迦牟尼也。为汝罪销。故来授记。昙荣是汝灭罪良缘。于贤劫中名普宁佛。汝身器清净。后当作佛。名为普明。若斯之应。现感灵祥。后卧疾于床。眼中流泪。弟子圆宗曰。和尚生来念慧。必无不意。何事悲泣。答曰。吾死日将逼。恨更不得为诸大众洗濯罪累耳。以贞观十三年十二月。终于法住寺。春秋八十有五。
全宋文·卷一○四九
韩固,深州(治今河北深州南)人,仁宗至和中为潞州黎城县尉兼主簿。
宗坦。襄阳黎城人。出家于延祥院。事道恭为师。圆具后。遍游讲肆。通经论。为时所称。于圆觉十六观等经。皆具疏释。由是五十年。以圆顿作门。夜禅昼讲。开发良多。晚年驻锡襄阳。专修净土。时说净土观门。晓示里俗。听者如云。又于唐州青台。闭关习观。日益勤至。三业四仪。未尝暂忘。大都师之化人。人之从师化。皆视力行。非徒言说耳。政和四年四月二十七日。忽佛现梦中告曰。净土已成。馀缘秪有六日。无自怠。次日不豫。犹唱警策。至五月初四日。声钟告众曰。胜缘在迩。惟凭时刻。幸大众念佛助往。俄而雷鸣。白云覆庵。作兜罗绵状。寂然而逝。异香三日始歇。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一
宗坦,姓申,黎城人。年十六落发,受具。少通义学,长访名师。垂五十年,名播讲林。晚讲净土《观经》,劝人念佛,求生安养。听者如云,皆禀净业。后于唐州青台镇,誓求安养,持名作观,末尝暂忘。政和四年四月二十七日,定中见佛告曰:“汝说法止,六日当生净土”。出而白众,次日讲唱不辍。至五月四日,自知时至,呜钟集聚,告曰:“因缘聚散,固当有时,净土胜缘,岂容错过?愿众念佛,助我往生。”又曰:“享年七十六,四大分离处。净土礼弥陀,永超三界苦。”言已坐脱,满室雷鸣,白云覆地,从西而来,久之方歇。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黎城人,字仲明。博极群书,精于《春秋左氏传》。钦宗靖康中,金兵南下,犹读书山谷中,被执不屈而死。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士徵,黎城人。中河东乡荐卒赠集贤直学士
维基
赵博,字原一,山西潞州黎城县人,军籍。进士出身。早年出身国子生,天顺六年(1462年)壬午科山西乡试第一名。成化十四年(1478年)戊戌科会试第二百五十一名,殿试登进士第三甲第二百三十名。历官刑部郎中、陕西凤祥府知府。死后葬于黎城县西北。
维基
王光祖(1518年—1581年),字子孝,号槐轩,京师大名府魏县(今河北魏县驻地魏城镇)民籍山西黎城县人。顺天府乡试第十四名举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中式甲辰科会试第一百十七名,登第三甲第四十二名进士。授夏津县知县,以外艰归。服除,改阳信县,二十九年九月升任河南道试监察御史,三十年三月实授,三十三年巡按辽东,出为汝宁府知府,又调苏州府,未任,改调登州府,升湖广按察司副使,备兵辰沅,官终陕西右参政,分守凉州,四十一年正月以考察罢黜,卒年六十四。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六
释镇端,字守心。姓陈氏,长冶人。生多祥符,邻里惊异。弱岁自矜,风骨卓然。年十二,依黎城洪福庵惠忍为受业师。居无何,弃去,登伏牛,礼补陀,既而入代之五台山。谒二虎禅师,一见契焉,为入室弟子。及还故山,沈王闻而敬之,延住资福禅院,给供甚勤。一日慨然曰:”大丈夫不出家,即当以仁义辅弼明主,泽流遐迩。出家则当精深宗教,彻法底源,阐扬佛祖之道。俾博地凡夫,弹指登圣,以报佛恩,始不愧为男子。顾吾于二者之间,一无所有。沈王虽勤厚,濡滞一方,莫能广惠方来,终非所志。”于是复弃去,来燕山宛平芦沟桥东,白茨数掾,聊为诸方息肩之地,亦额“资福”者,示不忘沈王也。又于寺之西南隙,穿大井一,置石漕六。发愿曰:“论黑白愚智人畜,凡有知者,沾我滴水,食我粒米,同此供养,水泉不枯,胜缘无尽。”然赋性严冷,不喜阿曲,即豪贵临门,或不少屈。故施者简寂,常住荒寒。乃力抱枯澹,欢接来众,了无倦色。或不堪其忧,端处之泰然,殊不为意。沈王恭妃仰其玄风,遣中贵,易茅茨为金碧。端方畅志,树功德幢焉。明万历二十年冬十二月,预知时至,谓门弟子曰:“我明日行矣,积年劳勤,施者使我成就行门。我去后,无乏方来粥饭,我死犹生也。”至期悠然坐化,僧腊五十七,世寿七十三。门弟子依法阇毗,归骨南冈塔,奉为初祖。释达观为之铭,文词超迈,具《紫柏遗集》。
维基
李云起(1624年7月13日—1649年),号从龙,北直隶永平府昌黎县人。崇祯十五年(1642年),李云起中式壬午科顺天乡试举人。清朝入关,于顺治三年(1646年)首开春闱,李云起登进士,授山西黎城知县。不久,姜镶叛清,重新归附南明。清兵南下击溃叛军,赵联芳、胡尚文起兵,云起因此被杀害,朝廷追赠云骑尉世职。
维基
王发祥,山西黎城县人,同进士出身。
维基
王端,本名端,字子庄,号松轩,以字行,山西黎城县人。同进士出身。雍正十一年,登进士,历江西靖安知县,后丁忧归乡教书,著有《论语笔说》、《书说求是》。
维基
王晋,字锡蕃,山西黎城县人,进士出身,王子庄孙。嘉庆十四年(1809年),登己巳恩科进士,授山西泽州府教授。
维基
董琮,山西黎城县人,进士出身。嘉庆十九年,登进士,历太原府教授。
维基
王发越(1794年—1858年),字英斋,号兰溪,山西黎城县人。同进士出身。
维基
郑奎龄,江西德化县人。同进士出身。郑奎龄为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癸卯科举人,道光二十五年会试中式,但因覆试考列四等,被罚停殿试一科,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殿试位列张之万榜三甲第八十名,即用山西黎城县知县,因丁忧停职。守丧结束后,拣发中南北三城兵马司正指挥,选湖北巴东县知县,咸丰四年(1854年)任浙江平湖知县,同年离任。后捐升知府。
维基
王元晋,原名甫晋,字子蕃,山西黎城县人,同进士出身。咸丰年间,因防堵太平军立功,授为道员,迁兵部郎中。同治四年,登进士。曾任四川绥定府知府,因当地百姓抗粮而革职。光绪十二年复原职。著有《棣萼馆诗文集》。
维基
高桐,山西黎城县人,进士出身。同治十年,登进士,历官浙江镇海县、余姚县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