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僧玄畅南齐 416 — 484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二 弘法科(二)
生赵氏
河西金城人也。
少时羌酋尽歼其家。
戒勿杀曰。
此儿目光外射。
非凡器也。
遂获为凉州玄高弟子。
会羌灭佛法。
害诸沙门
乃以杨枝击沙尘蔽空。
使追骑无所见。
急则以塞鼻通气。
投身水中。
平城代郡上谷
太行
渡孟津。
而至扬州
善经律。
博观子史百氏之言。
初华严文义浩博。
首为疏释之。
以三论为学者所宗。
文帝请为太子师。
不可。
久之。
辞游西蜀
至大石寺。
手画金刚密迹十六躯。
又建寺于岷山郡之席阳县齐山
名曰齐兴
是日正当太祖受九锡之辰。
或以天时人事。
万里符合
作齐山赞。
叙其事。
成都傅琰者。
闻诸州郡。
岁时存问。
能舒手出香。
掌中流水。
豫章王凝镇荆州
迎至城。
文惠太子又遣使。
迎归建邺灵根寺。
没年六十九。
永明二年冬葬独龙冈
僧宝志南朝宋 418 — 514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九 神化科
不测之人也。
宋元嘉中
金陵人朱氏妇于上巳日
闻儿啼鹰巢中。
梯树得之。
养以为子。
方面莹彻如镜。
手足皆鸟爪。
七岁去。
钟山大沙门僧俭。
为童子。
长而落发。
脩习禅观。
坐必阅旬浃。
久之。
忽无定居。
多来往皖山剑领之下。
发而徒跣。
著锦袍。
饮啖同流俗。
恒以剪刀。
及镜缣帛等。
负之柱杖而。
趋经聚落。
儿童哗逐之。
或微索酒。
或累日不食。
尝从食鲙者。
求鲙。
食者与而心非之。
即吐水中皆成生鱼游去。
时时题诗。
初不可解。
后皆有验。
建元间。
异迹甚著。
丞相高嵩为武帝言之。
以礼自皖山
迎至都下
馆于陈征虏家。
辄自剺其面。
出十二首。
观世音相。
慈严妙丽。
倾都观叹。
后帝忿其惑众。
收付建康狱。
而游行市里。
不少变。
然在狱中者自若也。
一夕使吏取门外所食物。
且则文惠太子竟陵王以金钵盛饭。
满两舆送供。
建康吕文显以事启帝。
诏迎至禁中。
俄有诏屏除后宫。
为家人𡩷。
吏亦以例出公。
已而犹见公于景阳山上。
比丘七辈行道。
帝怒使推验失所在。
吏曰。
公出久矣。
今在省中。
吏就视之。
则身如涂墨者。
闻而大惊。
陈显达江州殷齐之以大司马从行。
往辞公公。
引纸画鸦授之。
曰缓急可用也。
显达叛。
齐之遁去。
显达遣骑追之。
将及。
齐之窘甚。
时晚景嚑黑。
树林阴翳。
无所见群鸦噪其上。
因念公前日所授画。
意即匿其处以免。
鄱阳忠烈王饭公于私弟。
去则置荆枝于门上。
俄诏王领荆州
卫尉胡谐病。
以书邀屈。
语尤切。
公题其书尾曰。
明屈翌日果尸出。
僧法正欲以衣施而求之龙光罽宾两寺。
皆无有。
曰夜宿此黎明去矣。
厉侯伯。
公所厚善者。
又求之其家。
侯伯曰。
公昨就吾家行道倦。
今卧未兴。
求者视之。
笑而起。
公在花林园。
忽重著三布帽。
然亦不知何自得也。
俄而武帝崩。
文慧太子豫章文献王相继薨。
而齐亦自此季矣。
灵味寺沙门宝亮
欲施公衲帔。
未及有言。
公辄自来持帔去。
仲熊尝问己仕所至。
直解杖头左索。
掷予之。
仲熊后。
果至尚书左丞
永明中
馆东宫后堂。
旦暮每出入诸门无他。
末年忽褰衣疾走。
以避云。
门有血污人。
西昌郁林先令。
载尸寄故阉人徐龙驹家。
其犊车所过颈血涂。
户限皆满。
建武中
明帝诸生高士。
江泌忧之。
南康王子琳访公祸福。
公以香炉举覆其灰曰。
都尽都尽。
后皆如其语。
徐陵儿时。
父𢹂诣公。
公拊之曰。
天上石麒麟也。
屯骑偃谋不轨。
公见之戟手。
诟曰。
若欲斮头穴胸邪。
偃汗下不敢仰视。
梁受禅。
武帝以前朝过于禁锢。
至是诏释之。
尝问曰。
弟子烦惑未除。
何以治之。
答曰十二。
又问。
十二之旨。
曰在书字时节刻满中。
又问。
何时得净心脩习。
曰安乐禁。
又问年祚远近曰。
元嘉元嘉
帝欣然。
以为享祚倍宋文之年。
天监五年冬旱。
雩祭备至。
而雨不降。
志谓左右曰。
吾病不差。
就官乞活。
傥不奏白。
官应得祸。
即上启愿于华光殿。
讲胜鬘经请雨。
帝即命沙门法云讲之。
终夕而雪。
志又以刀横水盂上。
良久雨。
帝初繁刑。
公假以神力。
令见高祖受极苦于地下。
自是省刑。
诏画工张僧繇写公像。
藏禁中僧繇下笔辄不自定。
扣头哀恳。
公笑曰。
毗婆尸佛蚤留心。
直至如今不得妙。
帝偶同公临江。
纵望。
有物溯流而上。
公举杖引之。
随杖至。
盖紫旃檀也。
供奉官俞绍雕公像。
顷刻而成。
神情如生。
帝大悦。
置内庭。
为子孙世世福。
法云寺云光师讲经。
天为雨华。
帝意其證圣。
夜于含光殿。
焚疏请约志云光傅大士四老斋。
翌日。
云光不至。
公尝听法云讲法华。
至假使黑风。
问风果有否。
曰世谛故有。
第一义谛故无。
公曰。
若体是假有此亦不可解邪。
法云默然。
公则自为主客
辨难锋出。
一座莫有解者。
帝尝从容。
问国祚有流难否。
公指其喉视之。
侯景之乱。
尤追绎其言焉。
有僧一曰石头。
浮杯来谒帝。
帝方与客棋。
吟曰杀之。
棋罢问。
僧所在。
侍卫奏适蒙旨。
已杀之矣。
帝嗟悼。
以问公。
公曰。
陛下前身蚯蚓也。
僧尝为锄草者。
误 杀蚯蚓。
今偿债耳。
天监十三年
公移花林园像置所居房。
帝闻之曰。
大师将去我耶。
是岁十二月忽命。
奏丝竹彻昼夜。
至六日终于兴皇寺临亡然一烛。
付后閤舍人吴庆以闻。
帝叹曰。
大师不复留矣。
烛者将以后事嘱我乎。
帝昔与公临钟山之定林指前独龙冈阜曰。
此为阴宅。
则永其后。
帝曰。
谁当得之。
志曰先行者得。
至是以金十二万。
易其地。
以葬焉。
皇女永康公主薨。
尽施其妆奁。
建浮图五层于其上。
且冠以无价宝珠云。
仍建开善精舍敕陆倕制铭干冢内。
王筠勒碑于寺门。
处处传其遗像焉。
毕工。
上幸其寺。
公忽见于间。
万众欢呼。
声震山谷。
敕谥广济大师
公显迹之始。
可五六十许。
及终亦不老。
有徐栖道者
年九十三。
自言是公外舅弟少公四岁计其亡时。
盖九十七矣。
释警韶陈 508 — 583年10月11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二 义解科(二)
会稽上虞颜氏。
学年。
事季父僧广为师入道。
广律行。
盖当时之领袖也。
材具峻整。
昉游都。
即还乡受戒。
护持严谨。
如擎油钵。
沙门道林请留以开导乡土。
即梦舌相长广而欲中断。
因悔前失。
劝之使再出都邑弘化
始绍庄严旻公遗绪。
次禀龙光僧绰。
盖亦开善璚公之裔也。
末又探习三藏
广综众家。
年二十三。
遂讲大品。
听者溢道。
后还晋陵建元等寺敷演。
解冠群英。
性嗜禅寂。
每愿年将四十。
便罢法席。
而学侣相顾不胜钦向。
时年已三十有九矣。
会建元寺主
临终遣言。
传法于
于是坐堂上教授
无所辞让。
梁简文邵陵岳阳王等。
承禀训诲。
尤加钦重。
季世浇薄。
乃往豫章
授余豫州黄司空等菩萨戒法。
适遇外国三藏真谛谈论。
叹曰。
吾行天下多矣。
至如斯人诚未易得。
为翻金光明经唯识论涅槃中百句长解脱十四音等。
天嘉四年
慧藻同泰道伦辈。
二百许人。
具疏连署。
请于会稽白马寺长讲。
且十年而亦老矣。
俾慧藻嗣领徒众。
而宴坐瓦棺。
蹈初志也。
沙门智顗
请述前业。
固以疾辞。
其馀赴应。
兹不复录。
至德元年十月十一日
右胁卧终于开善寺
其月十六
窆于钟山龙冈
寿七十六。
讲成实论五十馀遍。
涅槃三十馀遍。
新金光明三十馀遍。
维摩天王仁王等经。
遍数不记。
邓季筠唐末五代初 ? — 91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2 【介绍】: 唐末五代初宋州下邑人
少入黄巢军,隶朱温(后梁太祖)麾下。
朱温镇汴,为牙将。
僖宗中和二年,随朱温黄巢降唐。
攻郓之役,生擒刘矫。
昭宗大顺初,奉命随朱温李克用,兵败被擒。
克用待以宾礼,俄典戎事。
景福二年克用邢台,两军酣战之际,季筠出阵归朱温,温大喜,迁中将军,授登州刺史
后梁,改郑州刺史,累官至检校司空
太祖乾化二年,帝亲征,驻相州,见其军中马瘦,大怒,与其他军校同时被杀。
释岩俊唐末宋初 884 — 966
释岩俊
姓廉氏
邢台人也。
诞育之来蔚繁神异。
挺身去缚誓入空门。
从捧戒珠终身圆莹。
乃持杯锡言遍参寻。
陟彼衡庐登乎岷蜀。
尝至凤林
欻逢深谷。
见一区之晃耀。
原七宝之纵横。
时同侣相顾曰。
奇哉可俯拾乎。
曰。
古人锄园触黄金若瓦砾耳。
苟欲怀之自速祸也。
徯吾野菅覆顶须此供四方僧。
言讫舍去。
造谒舒州投子山主问之曰。
客来昨宿何处。
曰。
在不动道场。
曰既言不动曷由至此。
对曰。
至此岂是动耶。
曰元来宿不著处。
然山主默认许之。
迨思还赵。
路出陈留
抵今东京
属乎少保陇西公资。
河阳节度使中书令之昆也。
虽居贵仕酷信空门。
谈玄。
刘遗民之奉贾远也。
相与议舍第宅俾建仁祠。
弗让违以安形性。
既考禅室而行祖风。
慕道穷玄堂宇盈塞。
周高祖世宗二帝潜隐地。
布衣之交。
每登方丈必施跪礼。
及其即位延迟优渥。
至乎朝达见必稽颡。
高谈虚论若至宝山焉。
乾德丙寅三月示身有疾。
弥留弟子求医奉药
瞋目噤唇不食。
垂诫门人后已。
当怡颜俨肃合掌诀众而灭。
享龄八十五。
坐夏六十五。
被朝恩赐紫袈裟也。
受而不服锡净戒师号也。
有而不称。
属其策杖清羸。
周祖敕侍者辈勿令大师一中食。
俾其日昃更进祛阇尼矣。
诺而难遵。
慈柔被物。
暨乎自狭而广实三院一门也。
二堂东西恒不减数百众。
五十年间计供僧万百千数。
京城禅林居其甲矣。
其年四月八日
归葬于东郊丰台村。
白塔存焉。
于日神都寺院。
各率幡幢吹贝鸣铙相继二三里。
道俗送殡者万数。
知制诰王著为碑昭懋厥德云。
刘皞五代 892 — 952
字克明
晋相煦之弟。
后唐明宗朝累迁水部员外郎史馆修撰
长兴末
赵凤邢台
表为节度判官
清泰初入为起居郎
累擢太府卿
汉祖入立。
宗正卿
周初改卫尉卿
广顺二年奉使高丽
卒于郓州
年六十一。
司徒诩五代 894 — 95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4—959 【介绍】: 五代时清河郡人字德普
少好读书,通《五经》。
后唐明宗邢台,命试吏于邯郸,历永年项城,有能名。
累迁兵部员外郎
后晋,历刑部郎中左散骑常侍工部侍郎,历知亳三州事。
后汉初除礼部侍郎、拜太子宾客
后周世宗时太常卿,后因足疾以本官致仕卒。
刘承宗北宋
全宋文·卷二七三
刘承宗邢州(治今河北邢台)人,太祖姨表弟刘知信之子。
以荫补殿直真宗朝,累迁至西上閤门使,历知、定、雄、滑等州,为河东缘边安抚、河北缘边安抚使秦州钤辖
乾兴初,进东上閤门使、鄜廷都钤辖,卒。
宋史》卷四六三《外戚传》上有附传。
张师正北宋 1017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邢州龙冈人字不疑
进士
仁宗嘉祐四年宜州,谋启边衅,取安化军,为李师中所止。
神宗熙宁中辰州帅。
官游四十年不得志,乃推变怪之理,参见闻之异,著《括异志》。
又有《志怪集》、《倦游杂录》。
或以为三书均魏泰托名作。
全宋诗
张师正(一○一六或一○一七~?
)(生年据《玉壶诗话》推算),字不疑襄国(今河北邢台)人(《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一)。
进士第,换武为遥郡防禦使(《临汉隐居诗话》)。
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宜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
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时为辰州帅,神宗熙宁十年(一○七七)时为鼎州帅,与释文莹有交(《玉壶诗话》)。
著作今存《括异志》十卷、《倦游杂录》一卷。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一○七六
张师正(一○一七——?
),字不疑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人。
进士第,换武为遥郡防禦使
嘉祐四年宜州治平熙宁中辰州鼎州帅。
善诗文,著有《括异志》、《倦游杂录》。
曾官仪鸾使英州刺史
见《玉壶清话》卷五,《临汉隐居诗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王安石仪鸾使英州刺史张师正刺史依旧仪鸾使制》(《临川集》卷五五),苏轼《观张师正所蓄辰砂》及诸家注(《苏轼诗集》卷二○)。
李桓北宋
全宋文·卷二九四四
李桓大观间新秦理曹掾宣和中邢台邑宰。
成闵宋 1094 — 117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4—1174 【介绍】: 邢州人字居仁
初隶真定刘韐麾下。
高宗南渡,随韩世忠屡立战功。
历殿前游奕军统制庆远军节度使。
金主完颜亮南下时,率禁旅镇武昌
后除淮东制置使,驻镇江,未曾与金兵战。
死,纵金兵渡淮北去,遂奏已克淮东,超拜太尉
御史所劾,罢太尉节度使,责婺州居住。
孝宗乾道初,复都统镇江诸军。
全宋文·卷四○六七
成闵(一○九四——一一七四)字居仁邢州(治今河北邢台)人。
靖康初,在真定刘韐麾下。
高宗继位,隶韩世忠,积功至武功大夫忠州刺史,擢磁州团练使
与金盟,进棣州防禦使、殿前游奕军统制、迁保宁承宣使
绍兴二十四年,拜庆远军节度使。
三十一年,金主亮败盟,被命镇武昌,除湖北京西制置使,兼京西河北招讨使
未几除淮东制置使,驻镇江
亮死,入朝,拜太尉
御史论列,罢,婺州居住。
乾道初,听自便,归湖州,寻都统镇江诸军。
九年致仕。
淳熙元年卒,年八十一。
见《宋史》卷三七○本传。
王楷南宋 1109 — 1146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王楷 仁宗 克安恭孝大王 1123年—1146年
简介
王楷(1109年—1146年)高丽王朝第17任君主(1122年—1146年在位)。
字仁表原名构,是高丽睿宗王俣顺德王后李氏所生之子,1115年被立为王太子1122年继承王位,到1126年为止由其外祖父李资谦执政
王楷在位前半期,统治集团内讧频繁,国内局势动荡不安。
1126年王楷欲除李资谦未果,旋在拓俊京的帮助下打倒李资谦,翌年又流放拓俊京。
其后宠信和尚妙清,妙清等在劝王楷迁都西京(今平壤)、征伐金朝、称帝元均未果后,于1135年西京发动叛乱,次年被金富轼镇压,政局才安定下来。
王楷在位时正逢金朝兴起、灭辽侵宋之际,高丽1126年金朝称臣,1142年金朝册封王楷高丽国王,在这期间宋朝先后要求高丽协助攻金和假道入金,均被高丽拒绝,高丽宋朝的邦交也宣告终结。
王楷死后庙号仁宗谥号恭孝,葬于长陵
石琚金 1111 — 118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11—1182 【介绍】: 定州人字子美
博通经史,工词章。
熙宗天眷二年进士第一
邢台县,以廉能称。
累擢左谏议大夫,迁吏部侍郎
大定初,上疏请“省不急之务,罢无名之役”。
吏部尚书封莘国公,拜右丞相
世宗所信任,时政常咨之而后行。
卒谥文宪
王德元金末元初 1195 — 127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95—1274 【介绍】: 金元间邢台人字仲元
金卫绍王大安中举经童第二人。
尝从周晦之学。
金哀宗天兴初避兵至许,许人以为师,从学者数十百人,许人化之。
布鲁海牙南宋 1197 — 126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97—1265 【介绍】: 畏兀儿人
年十八,充成吉思汗宿卫
太宗时,授真定路达鲁花赤
未几,授断事官
慎于用刑,执法平允。
中统间官至顺德路宣慰使卒谥孝懿
刘德渊元初 1209 — 128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09—1286 【介绍】: 元顺德内丘人字道济
性癖直,有操守。
世祖中统初,授翰林待制
后家居讲学。
尝著书数万言,敷析司马光《通鉴》数百条,悉与《朱子纲目》合。
许衡雅敬之。
奥敦保和金末元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金元间女真人。
奥敦世英弟。
与兄同降蒙古
由万户升德兴元帅,改雄州总管
寻以元帅真定保定顺德诸道农事,辟田二十余万亩。
真定路劝农事
五十六岁致仕。
刘秉忠元初 1216 — 127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16—1274 【介绍】: 元邢州人初名侃字仲晦
为僧时法名子聪
号藏春散人
博学多艺,尤邃于《》及邵雍皇极经世》。
初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寻弃去,隐武安山中为僧。
乃马真后元年忽必烈在潜邸,召留备顾问。
上书数千百言,引汉初陆贾“以马上取天下,不可以马上治”之言,陈说天下大计。
宪宗时,从灭大理,每以天地之好生,力赞于上,所至全活不可胜计。
及即位,秉忠采祖宗旧典宜于今者,条列以闻。
中统五年,还俗改名,拜太保参领中书省事
建议以燕京为首都,改国号为大元,以中统五年至元元年
一代成宪,皆自秉忠发之。
卒谥文正
有《藏春集》。
秉忠初名侃字仲晦,其先瑞州人也。
曾祖官邢州,徙家焉。
秉忠少补邢台节度令史,慨然投笔去,隐武安山谷间。
久之,从浮屠法,更名子聪
世祖在潜邸,海云禅师邀与俱入见,大悦之。
留赞大计,人称聪书记云
世祖正位,一时规模制作,皆所草定。
至元元年,拜光禄大夫太保参领中书省事更名秉忠
诏以翰林侍讲学士窦默女妻之,赐第奉先坊。
十一年秋八月,端坐而逝。
太傅赵国公谥文贞
成宗时改谥文正,赠太师
仁宗时追封常山王
仲晦自幼好学,至老不衰。
既贵,斋居蔬食澹然不异平昔。
书得鲁公笔法,行草独师二王。
天文、卜筮、算数,皆有成书。
自号藏春散人,有集十卷,学士阎复序之,谓当云霾草昧之世,成文明。
至于裁云镂月之章,白雪阳春之曲,在公乃为馀事。
史称其诗萧散閒澹,类其为人。
盖以佐命元臣,寄情吟咏,其风致殊可想也。
词学图录
刘秉忠(1216-1274) 初名侃改名子聪,拜官后更今名,字仲晦号藏春散人
邢州(今河北邢台)人。
忽必烈即位,拜光禄大夫,位太保参领中书省事
奏建国号曰大元,定朝仪官制,为一代成宪。
卒赠太傅封赵国公谥文贞
诗词多萧疏平易。
有《藏春集》、《藏春乐府》。
区仕衡宋末元初 1217 — 1277
全宋诗
区仕衡(一二一七~一二七六)字邦铨顺德(今属广东)人。
理宗淳祐间举乡贡,入太学上舍生。
上书论贾似道误国,不报,归筑九峰书院,聚徒讲学,学者称九峰先生
端宗景炎元年卒。
今传有《九峰先生集》三卷。
事见本集附录《家上舍公传》、《上舍公墓表》。
 区仕衡诗,以清道光南海伍氏诗雪轩刊《粤十三家集》本为底本,编为一卷。
全粤诗·卷四四
区仕衡(一二一七 — 一二七七)字邦铨
顺德人
宋理宗淳祐间举乡贡,入太学上舍生。
上书论贾似道误国,不报。
归筑九峰书院,聚徒讲学,学者称九峰先生
宋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军渐逼,端宗航海幸闽广,仕衡出家资万金,集乡兵为声援,上恢复策,议未决,而宋军屡战不利。
景炎元年(一二七六)仕衡病,次年卒。
有《九峰先生诗文集》十卷。
事见本集附录欧大任撰《家上舍公传》、孙蕡撰《上舍公墓表》。
郭守敬元 1231 — 131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1—1316 【介绍】: 元顺德邢台人字若思
从祖父郭荣习数学、水利,又为刘秉忠弟子。
世祖中统三年,因张文谦荐见元世祖,建议引玉泉山水以通中都(后改大都)与通州间水运。
提举诸路河渠。
至元元年,修复中兴路唐来、汉延等渠。
次年,升都水少监
十三年,受命与王恂等制订《授时历》。
修造简仪、仰仪、圭表、景符等仪器。
十六年,任同知太史院,在全国设二十七观测站,以实测材料證实南宋杨忠辅岁实365。
2425日之说。
十七年,《授时历》制订完成,颁行全国。
二十八年,任都水监,开通通惠河,使大都通州间得以通航。
三十一年,复任知太史院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