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魏晋
李流西晋 248 — 30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48—303 【介绍】: 西晋巴西宕渠人巴氐族,字玄通
李特弟。
好学便弓马,兄庠为赵廞所杀,乃从李特,以功拜奋威将军
西晋惠帝永宁元年,与起兵于绵竹,攻成都,与益州刺史罗尚相拒。
死,与侄李雄等收遗众还赤祖,自称益州牧
再击罗尚,围成都,病死。
追谥秦文王
李辅西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晋巴西宕渠人巴氐族,字玄政
李特兄。
锐勇有武干。
李特益州时,拜骠骑将军
据有巴蜀。
后为罗尚所败,被杀。
李琀十六国 ? — 32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23 【介绍】: 十六国时巴西宕渠人
成汉国主李雄侄。
玉衡十三年(东晋明帝太宁元年),氐王杨难敌兄弟据武都,恃险反成汉
与弟稚率军攻武都,深入无继,被杀。
谯熙西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晋巴西西充人
谯周子。
孝廉
为本部大中正沔阳
全晋文·卷七十
,周长子。
李荡西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晋巴西宕渠人巴氐族,字仲平
李特次子。
益州,拜镇军将军
分为二营攻张微所扼,持长矛大呼直前,遂大破之,追杀
后为叛将所杀。
陈寿西晋 233 — 29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33—297 【介绍】: 西晋巴西安汉人字承祚
少好学,师事周郡谯周
为观阁令史,以不附宦官黄皓被黜。
蜀亡入司空张华爱其才,举孝廉,除佐著作郎。
出补阳平
著作郎,领本郡中正,官终御史治书。
有良史才,撰《三国志》。
夏侯湛见之,便坏己所著《魏书》。
另有《古国志》、《益都耆旧传》等。
还编有《诸葛亮集》。
全晋文·卷七十一
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
为观阁令史
入晋举孝廉,除著作佐郎;出补阳平,除著作郎;领本郡中正,迁长广太守,不就;授治书御史
母忧去职,起为太子中庶子,未拜。
元康七年卒,有《古国志》五十卷,《三国志》六十五卷,《益部耆旧传》十卷。
谯同西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晋巴西西充人字彦绍
谯周子。
少知名,好经史。
拒州郡之召。
后为尚书郎,除锡令。
合正
全晋文·卷七十
字令先本名纂河南偃师人
以祖俭为益州刺史,因留蜀。
仕后主为秘书吏,转令史,迁郎至令。
晋封关内侯,除安阳,迁巴西太守,有集一卷。
阎亨西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晋巴西安汉人
辽西太守
王浚自用其人为守,不得至官。
青州刺史苟晞
刑政苛虐,切谏,为所杀。
裴元略
全晋文
元略,仕苻坚,为尚书郎,迁谏议大夫,拜陵江将军,西南夷校尉巴西梓橦二郡太守
阎缵西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晋巴西安汉人字续伯
少交结英豪,博览典籍。
太傅杨骏舍人,转安复
诛,弃官葬
河间王司马颙引为西戎校尉司马,有功,封平乐乡侯
悯怀太子废,上书为之申冤。
皇太孙立,屡上书直言。
官至汉中太守
卒年五十九。
全晋文
字续伯巴西安汉人
惠帝初,太傅杨骏以为舍人,转安复
诛,弃官葬
河间王颙引为西戎司马,封平乐乡侯,屡上疏擢汉中太守
(案:《隋志》,梁有陇西太守《阎纂集》二卷,未知即此否。)
释道融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一 弘法科
汲郡林虑人也。
史亡其氏。
十二弃家从师。
无所得书。
遣借论语于旁舍。
晚不持归。
曰已习之矣。
师使覆之。
不遗一字。
大嗟异。
为落发。
及受具戒。
长游关中
依依罗什
什谓姚兴曰。
比见融公
殆是人类精奇。
引见与语。
心服之。
诏入逍遥园参译。
当是时。
什译菩萨戒本。
又译中论。
方就两卷。
便能讲之。
什又使讲新法华经。
而自听其判析曰。
大法之
正赖此子也。
国有婆罗门。
自谓尽读西国书。
闻什在关中
乃曰岂可使释氏之风。
独传震旦耶。
遂驼其书至。
姚兴几惑其说。
婆罗门乞与僧辨优劣。
关中僧皆相视缺然。
什谓曰。
子可当之。
顾外道经书未读。
密使人尽录其书目。
一览即诵。
剋日论义。
姚兴与公卿大集。
婆罗门以博观为夸。
数其所读。
并秦地经史。
三倍之。
什嘲之曰。
君乃未闻大秦有学者乎。
敢轻远来。
于是婆罗门愧服。
再拜足而去。
后还彭城讲授。
众常数百人。
性不喜喧狎。
常登楼读书。
人罕识面。
殁寿七十四。
著法华大品。
维摩义疏。
金光明十地品义若干卷。
释道融
汲郡林虑人
十二出家。
厥师爱其神彩先令外学
往村借论语竟不赍归。
于彼已诵。
师更借本覆之不遗一字。
既嗟而异之。
于是恣其游学。
迄至立年才解英绝。
内外经书闇游心府。
罗什在关故往咨禀。
什见而奇之。
姚兴曰。
昨见融公复是奇特聪明释子。
引见叹重。
敕入逍遥园参正详译。
因请什出菩萨戒本。
今行于世。
后译中论始得两卷。
便就讲剖折文言预贯终始。
什又命讲新法华。
什自听之乃叹曰。
佛法之其人也。
俄而师子国有一婆罗门。
聪辩多学。
西土俗书罕不披诵。
为彼国外道之宗。
闻什在关大行佛法。
乃谓其徒曰。
宁可使释氏之风独传震旦。
而吾等正化不洽东国遂乘驼负书来入长安
姚兴见其口眼便僻。
颇亦惑之。
婆罗门乃启曰。
至道无方各尊其事今请与僧捔其辩力。
随有优者即传其化。
即许焉。
关中僧众相视缺然莫敢当者。
什谓曰。
此外道聪明殊人。
捔言必胜。
使无上大道在吾徒而屈。
良可悲矣。
若使外道得志则法轮摧轴。
岂可然乎。
如吾所睹在君一人。
自顾才力不减。
而外道经书未尽披读。
乃密令人写婆罗门所读经目。
一披即诵。
后剋日论义。
姚兴自出。
公卿皆会阙下。
关中僧众四远必集。
与婆罗门拟相詶抗。
锋辩飞玄彼所不及。
婆罗门自知辞理已屈。
犹以广读为誇。
乃列其所读书并秦地经史名目卷部。
三倍多之。
什因嘲之曰。
君不闻大秦广学。
那忽轻尔远来。
婆罗门心愧悔伏顶礼足。
数日之中无何而去。
像运再兴有力也。
后还彭城常讲说相续。
问道至者千有馀人。
依随门徒数盈三百。
性不狎諠。
常登楼披玩。
慇勤善诱毕命弘法。
后卒于彭城
春秋七十四矣。
所著法华大品金光明十地维摩等义疏。
并行于世矣。
汲郡林虑人
十二出家。
厥师爱其神彩。
先令外学
往村借论语。
竟不赍归。
于彼已诵。
师借本覆之。
不遗一字。
嗟而异之。
于是恣其游学。
迄至立年。
才解英绝。
罗什在关。
特往咨禀。
什见而奇之。
姚兴曰。
昨见融公
复是大奇聪明释子。
引见叹重。
敕入逍遥园
参正详译。
因请什出菩萨戒本。
并译中论。
始得两卷。
复就讲。
剖析文言。
预贯终始。
什又命讲新法华。
什自听之。
叹曰。
佛法之
其人也。
俄而师子国
有一婆罗门。
聪辨多学。
西土俗书。
罕不披诵。
为彼国外道之宗。
闻什在关。
大行佛法。
乃谓其徒曰。
宁可使释氏之风。
独传震旦。
而吾等不洽东国。
遂驼负书。
来入长安
姚兴见其口眼便辟。
颇亦惑之。
婆罗门乃启曰。
至道无方。
各遵其事。
今请与僧捔其辩力。
随有优者。
即传其化。
即许焉。
关中僧众。
相视缺然。
莫敢当者。
什谓曰。
此外道聪明殊人。
捅言必胜。
使无上大道在吾徒而屈。
良可悲矣。
若使外道得志。
则法轮摧轴。
岂可然乎。
吾所睹。
在君一人。
自顾才力不减。
而外道经书。
未尽披读。
乃密令人写婆罗门所读经目。
一披即诵。
后尅日论义。
姚兴自出。
公乡皆会阙下。
关中僧众。
四远毕集。
与婆罗门拟相训抗。
锋辩飞玄。
彼所不及。
婆罗门自知辞理已屈。
犹以广读为誇。
乃列其所读书。
并秦地经史。
名目卷部。
三倍多之。
什因嘲之曰。
君不闻大秦广学。
那忽轻尔远来。
婆罗门心愧悔伏。
顶礼足。
旬日之中。
无何而去。
后还彭城
常讲说相续。
依随门徒。
数盈三百。
后卒于彭城
春秋七十四。
所著法华。
大品。
金光明。
十地。
维摩等义疏。
并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