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近现代
许南英清末 1855 — 1917
全台诗
许南英(1855~1917)字子蕴号蕴白允白自号窥园主人留发头陀龙马书生毗舍耶客春江冷宦
台湾府人
早年成立「闻 学舍」,以教书为业,曾应广储东里林家之聘为塾师,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第,钦点主事,签分兵部车驾司加员外郎衔
后返台南,管理「圣庙乐局」事务,并参与垦土化番之职。
光绪二十年(1894)唐景崧聘,协修台湾通志》。
乙未(1895)之役,任台南「筹防局」统领,募集兵勇抗日,后知事无可为,乃将私蓄尽数散给部下后离台内渡。
初抵厦门,转向汕头、鮀浦等地,后为生计赴南洋,不顺遂,返国后入都供吏部,自请开去兵部职务,降换广东知县
其后又分任广东乡试阅卷分校佛山税关总办、徐闻阳春三水等地知县福建龙溪知事民国五年(1916)在林尔嘉(叔臧)的介绍下,到苏门答腊棉张鸿南撰写传略,后因痢疾病逝于寓所。
许南英台南时曾参与崇正社、浪吟诗社,与施士洁汪春源丘逢甲陈望曾等人唱和往来;乙未后,曾于明治四十五年(1912)、大正五年(1916),两度来台。
期间与南社、瀛社、社、社、栎社等诸多诗友往返。
民国二年(1913)厦门鼓浪屿菽庄花园建成,林尔嘉广邀诗文同好组「菽庄吟社」,许南英亦常参与盛会。
现存《窥园留草》包括「窥园诗」、「窥园词」。
诗集按时间排列,甲申以前(光绪十年,1884)之少作亦收录。
兹以1933年北京和济印书馆之原刊本为底本,参照1962年台银本编校。
人物简介
1855-1917,祖籍揭阳,出生于台湾府城(今台南市),号蕴白允白窥园主人留发头陀龙马书生毗舍耶客春江冷宦
1890年进士,授官兵部主事,但自请回台垦土“化番”。
甲午战争期间,率众抗击日军,终因局势难挽,1895年举家迁回大陆,先在厦门小住,尔后转潮汕。
1897年吏部主事改任广东即用知事1899年受潮汕镇总兵黄和庭(金福)聃请到惠潮嘉一带辨理“清乡”事务。
先后在广东为官十数年,曾任乡试阅卷官、税关总辨、知县等。
1917年底客死印尼棉兰市。
工诗歌,辑有《窥园留草》等。
兼擅书书法,书法颇得王羲之神韵,秀丽飘逸。
所书《许春熙墓志铭》碑,为潮汕金石瑰宝。
许地山父。
维基
许南英(1855年—1917年)字子蕴又字蕴白允伯号霁云又号窥园主人留发头陀龙马书生毗舍耶客春江冷宦等,福建台湾赤崁(今台南市中西区)人,清末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邱汝滨近现代
人物简介
邱汝滨1898年生,别名宗华潮州府城人。
位窘于宦途末阶,身囿于南粤一隅;然著述未间,有诗集《瞩云楼吟草》、《适己集》、《一叶集》、《归里集》、《村居集》及笔记总汇《蕉窗随笔》等。
1998年汝滨百年诞辰时,潮州诗社为其集成《瞩云楼诗存》6种。
抗战期间曾为揭阳电报局长,记录榕江逸事颇多。
吴汝霖清末至民国 1866 — 1934
简介
字雨三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桂岭双山村人
光绪十六年(1890年)考取秀才光绪廿九年(1903年)参加乡试,文章优异,知县李滋然拟取为第三名,复核时,广东学政朱祖谋见其文中有“改良进步”之句,遂不取。
自此,雨三先生无心仕途,从教终老。
历任揭邑榕江书院(今揭阳一中)、汕头礐石中学、礐石正光女子中学等校国文教席。
雨三先生工书擅画,尤精画墨兰
其书初习颜体,复参米书。
但是清代碑学大兴,时代审美观对个人的影响,雨三先生也不例外。
书法家何绍基粤东书坛影响巨大,雨三先生亦受其熏陶,但少了何氏书法中的富贵气,而多了些山野清远之气。
郑鼎新近现代 1885 — 1942
简介
字德初揭阳市松乡港墘村人。
清末秀才
〔民初〕曾任揭阳县第一高级小学校长揭阳县督学、广东省军事编译处主编,少校衔。
早年参加孙中山之同盟会。
一九二五年十一月北伐第二次东征时,鼎新被聘任揭阳县农民协会顾问。
当时结识周恩来陈卓凡,同于学宫〔孔庙〕称桃园三结义。
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五日密报国民党清党消息与中共揭阳县委掩护卢笃茂等同志及时转移。
一九二七年逼于形势潜赴新加坡,积极办学。
抗日战争期间极力不断募捐支援抗战,积极于新加坡建潮州同乡会。
日寇侵占新加坡时,举家投入抗日斗争。
一九四二年为日寇捕杀。
其长子诗群〔黄埔一期学员〕为星洲抗日义勇军领导人,同年被捕牺牲。
次子和三子也成革命和抗日无名英雄。
揭阳县榕城镇志》中有记载。
吴沛霖清末民国初 1884 — 1925
简介
字泽庵号梅禅觉非生石母山人等,别署五郎揭阳岭樵者,室名嚣嚣草庐、潜楼礐石山楼、在涧庐。
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桂岭双山村人
童年家贫,四五岁后渐识字,七岁入私塾,尔后兄吴雨三先生执教各地,均随之学。
1902年考取秀才
1904年揭阳初创师范学校,以考试第一名进该校读书,翌年毕业,仍为第一名。
复就读于广州两广优级师范学堂,数月后因母亲去世而缀学归家,旋赴新加坡执教于端蒙学堂。
辛亥革命后任教于揭阳榕江学校。
1911年与兄雨三等于故乡双山村创办守约学校,任校长
1912年加入中国近代进步文学团体“南社”,与“南社”发起人之一高天梅并称“南北二枝()”。
1913年1919年往返于潮汕与安南金塔之间。
1920年汕头,与兄雨三一同执教于礐石学校。
1925年病逝。
陈卓凡现当代 1898 — 1976
简介
原名万安广东澄海人,后定居于东莞塘西镇。
早年赴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与彭湃等人组织赤心社。
1924年毕业回国后,任海丰中学教导主任,参加彭湃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运动。
翌年随东征军到汕头,受周恩来委派,任揭阳县
1926年冬,任漳州各属政治监察员,积极推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
“四·一二”-政变后,被国民党 通缉,避居香港
同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二十六师政治部主任,参加邓演达创立的中华革命党,任组织委员会委员和工农运动委员会委员。
1933年11月福建人民政府建立后,任龙溪县县长
福建人民政府失败后,率领南部分人民武装,进入南山区,坚持反蒋运动。
1938年初,任广东省第八区民众抗日自卫团统率委员会副主任。
抗战胜利后,他携眷回乡,创办苏北中学。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广东省参事室主任、广东省政协副秘书长等职。
杨复初晚清
简介
揭阳揭东人晚清贡生
吴泽庵有句:“杨子文章能泣鬼”。
林芙初清末至现当代 1886 — 1952
简介
揭阳揭东人,毕业于金陵大学堂(南京大学前身),诗人、书画家。
陈仲容清末民国初 1885 — 1927
简介
揭阳揭西人,毕业于金陵大学堂(南京大学前身),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