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近现代
叶璧华清末 1841年7月3日 — 1915
人物简介
1841-1915字润生别字婉仙,客家人,嘉应白渡堡(今梅县丙村镇卢陵乡人,自号古香阁主人
是清末民初岭东著名女诗人、教育家。
大埔范荑香嘉应玉珍并称“晚清粤东三大女诗人”,著有《古香阁诗集》2卷。
吴秉哲清末至现当代 1871 — 1957
全台诗
吴秉哲(1871~1957)广东省嘉应州人,生于清同治十年(1871)光绪十四年(1888)参加乡试及第,随即渡台协助父亲开拓新鸡隆庄(属今苗栗县铜锣乡),并与长兄秉睿于当地开塾授徒。
后随父兄迁居苗栗嘉志阁,并于头屋、老田寮等地任教。
日治后入国语讲习所,于明治三十二年(1899)至大正九年(1920)间任教老鸡隆公学校,深受庄民尊敬与爱戴。
间亦经常参加苗栗文人诗会活动,为日治时期「天香吟社」、「栗社」社员。
民国四十六年(1957)病逝。
〖参考谢翰欣编撰「吴秉哲」,仁德医专资讯志工wiki网站,2009年。〗
徐杰夫清末至现当代 1873 — 1959
全台诗
徐杰夫(1873~1959)字念荣号楸轩嘉义县(今嘉义市)人〖参考雷家骥总纂修嘉义县志》,嘉义县嘉义县政府2009年。〗。
乾隆年间曾祖徐元星自广东嘉应渡台经商,累资钜万。
徐德新,曾带勇协助平定戴潮春事件,以功钦授六品军功
五叔徐德钦为前清进士,补用工部屯田司主事,曾捐赀重修玉峰书院,兴办县学,又曾办理清赋总局丈量、团防局教练等事宜,赐五品衔顶戴花翎。
徐杰夫光绪十八年(1892)取中秀才,日治后就读嘉义公学校国语速成科。
明治四十二年(1909)嘉义厅山仔顶区庄长,四十四年(1911)任嘉义银行经理,大正年(1912)获台湾督府授佩绅章。
先后担任嘉义参事嘉义区长(1913)、台中第一中等学校建设委员(1914)、台南州协议会员(1920)等职。
徐氏善弈棋,好诗文,曾任嘉义罗山吟社」社员及厅志编纂委员。
民国四十八年(1959)卒,《嘉义县志》谓其乃「台湾庠序中人之最后卒者」。
生平作品未结集成书,兹据《台湾日日新报》、《栎社十周年大会诗稿》、《鸥社艺苑》等报刊合集增补编校。
〖参考鹰取田一郎《台湾列绅传》,台北台湾督府1916年4月赖子清等《嘉义县志》,嘉义县嘉义县政府1975年6月;「台湾人物志」资料库;「日治时期台湾人士绅图文鉴(稿本)」网页。
说生于1871年,见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3年12月
〗(杨永智撰)
曾颐近现代
人物简介
曾颐字勇父广东梅县人
黄澜近现代
人物简介
黄澜,宁篑孙,号定禅广东梅县人
饶真近现代
人物简介
饶真字一梅广东梅县人
温见近现代
人物简介
温见,家名温继先,字著叔广东梅县人
是清末到日本的留学生,
朱祖谋清末民国初 1857年7月21日 — 1931年11月22日
词学图录
朱孝臧(1857-1931) 一名祖谋字古微号沤尹又号彊村
浙江归安(今湖州)人。
光绪九年(1883)进士
编修
国史馆协修、会典馆总纂总校
历官侍讲侍讲学士少詹事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兼署吏部侍郎广东学政
称病辞归。
民国,在沪为寓公。
早年工诗,及交王鹏运,始专于词。
为"清季四家"之一,论者以为堪称词学一大结穴。
王沂孙为骨,以吴文英为神,以苏轼为姿态。
辑刊《彊村丛书》,收唐至元一百六十余家。
编有《湖州词徵》、《国朝湖州词徵》、《沧海遗音集》、《宋词三百首》。
晚岁删定集为《彊村语业》。
1857.7.21-1931.11.22原名朱孝臧字藿生一字古微,一作号沤尹又号彊村浙江吴兴人
光绪九年(1883)进士,官至礼部右侍郎,因病假归作上海寓公。
工倚声,为晚清四大词家之一,著作丰富。
书法合颜、于一炉;写人物、梅花多饶逸趣。
卒年七十五。
著有《彊村词》。
语业二卷,彊村先生晚年所定也。
曩者半塘翁固尝目先生词似梦窗
夫词家之有梦窗,亦犹诗家之有玉溪
玉溪以瑰迈高材,崎岖于钩党门户,所谓篇什,幽忆怨断,世或小之为闺襜之言,顾其他诗,如何匡国分,不与素心期。
又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岂与夫丰艳曼睩竞丽者。
窃以为感物之情,古今不易,第读之者弗之知尔。
先生早侍承明,壮跻懋列,庚子先拨之始,折槛一疏,直声震天下,既不得当,一抒之于词。
解佩纕以结言,欲自适而不可。
灵均怀服之思,昊天不平,我王不宁,嘉父究讻之忾,其哀感顽艳,子夜吴趋,其芬芳悱恻,哀蝉落叶。
玉溪官不挂朝籍,先生显矣。
触绪造端,湛冥过之。
信乎所忧者广,发乎一人之本身,抑声之所被者有藉之者耶。
复堂老人评水云词曰,咸同兵事,天挺此才,为声家老杜
余亦谓当崇陵末叶,庙堂厝薪,玄黄水火,天生先生,将使之为曲中玉溪耶。
迨至王风委草,小雅寝声,江濆飞遁,卧龙无首,长图大念,隐心已矣。
慬留此未断樵风,与神皋寒吹,响答终古,向之瘏口哓音,沈泣饮章,腐心白马者,且随艰难天步以俱去。
玉溪未遭之境,先生亲遘之矣。
我乐也,其无知乎,我寐也,其无吪乎。
是又讽先生词者,微吟焉,低徊独抱焉,而不能自已也。
甲子嘉平月遁堪居士张尔田引。
彊村语业三卷,前二卷为先生所自刻,而卷三则先生卒后据手稿写定补刊者也。
先生始以光绪乙巳,从半塘翁旨,删存所自为词三卷,而以己亥以前作为前集,曾见庚子秋词、蛰吟者为别集附焉。
后又增刻一卷而汰去前集别集,即世传彊村词四卷本是也。
晚年复并各集,釐订为语业二卷,嗣是不复多作,尝戏语沐勋,身丁末季,理屈词穷,使天假之年,庶几足成一卷。
而竟不及待矣。
伤哉。
先生临卒之前二日,呼沐勋至榻前,执手呜咽,以遗稿见授曰,使吾疾有閒,犹思细定。
其矜慎不苟如此。
兹所编次,一以定稿为准,其散见别本,或出传钞者,不敢妄有增益,虑乖遗志也。
壬申初夏龙沐勋谨跋。
沤尹大兄阁下,前上书之次日,邮局即将东塾书记、无邪堂答问各书交来。
大集琳琅,读之尤歆快无量,日来料量课事讫,即焚香展卷,细意披吟,宛与故人酬对。
况夔笙渡江见访,出大集共读之。
以目空一世之况舍人,读至梅州送春人境庐话旧诸作,亦复降心低首曰,吾不能不畏之矣。
夔笙素不满某某尝与吾两人易趣,至公作则直以独步江东相推,非过誉也。
若编集之例,则弟日来一再推求,有与公意见不同之处,请一陈之。
公词庚辛之际是一大界限,自辛丑夏与公别后,词境日趋于浑,气息亦益静。
而格调之高简,风度之矜庄,不惟他人不能及,即视彊村己亥以前词亦颇有天机人事之别。
鄙意欲以己见庚子秋词、蛰吟者编为别集,己亥以前词为前集,而以庚子三姝媚以次以汔来者为正集,各制嘉名,各不相杂。
则后之读者亦易分别。
叔问词刻集胜一集,亦此意也。
至于去取则公自为沙汰之严,已毫无尘杂,俟放暑假后再为吹求,续行奉告。
自世之人知学梦窗,知尊梦窗,皆所谓但学兰亭面者,六百年来真得髓者非公更有谁耶。
夔笙喜自咤,读大集竟,浩然曰,此道作者固难,知之者并世能有几人。
可想见其倾倒矣。
拙集既用味体例,则明花事诸词,其题目儗金明池下书扇子湖荷花,题序则另行低一格,而去其弟一弟二等字,似较大方。
公集去之良是,体例决请如此改缮。
暑假不远,儗之若耶上冢,便游西湖,江干暑湿,不可久留,南方名胜当亟游,以便北首。
此颂起居,弟王鹏运再拜上言,五月廿六日
予素不解倚声,岁丙申重至京师半塘翁时举词社,强邀同作,翁喜奖借后进,于予则绳检不少贷,微叩之,则曰,君于两宋涂径固未深涉,亦幸不睹明以后词耳,贻予四印斋所刻词十许家,复约校梦窗四稿,时时语以源流正变之故,旁皇求索,为之且三寒暑。
则又曰,可以视今人词矣。
示以梁汾、珂雪、樊榭稚圭、忆云、鹿潭诸作。
庚子之变,依翁以居者弥岁,相对咄咄,倚兹事度日,意似稍稍有所领受,而翁则翩然投劾去,明年秋遇翁于沪上,出示所为词九集,将都为半塘定稿。
且坚以互相订正为约,予强作解事,于翁之闳指高韵,无能举似万一,翁则敦促录副去,许任删削,复书至未浃月,而翁已归道山矣。
自维劣下,靡索成就,即此趑趄小言,度不能复有进益,而人琴俱逝,赏音阒然,感叹畴昔,惟有腹痛。
既刊翁半塘定稿,复用翁旨,薙存拙词若干首,姑付剞氏,即以翁书弁之首,以永予哀云。
乙巳夏五月,上彊村人记。
彊村词剩二卷,归安朱先生语业删馀稿也。
先生既于光绪乙巳薙存丁酉以来所为词,刻彊村词三卷,前集别集各一卷,而三卷末有丁未年作。
是此集虽开雕于乙巳,亦续有增益,以汔于宣统辛亥,足成四卷,而汰其前集别集不复附印,世几不获见先生集之全矣。
戊午岁先生复取旧刊各集,益以辛亥后作,删存一百一阕,为彊村乐府,与临桂况氏蕙风琴趣以活字版合印为鹜音集。
后五年癸亥续加订补,刻语业二卷,先生词盖以是为定本焉。
其癸亥以后有手稿题语业卷三者,已为写定续刊矣。
先生临卒之前数月,曾举手圈彊村词四卷本及前集别集见付。
其词为定本所删者过半,在先生固不欲其流传,然先生所不自喜者,往往为世人所乐道,且于当时朝政以及变乱衰亡之由,可资考镜者甚多。
乌可任其散佚,爰商之夏闰枝张孟劬两丈,仿先生半塘翁词例,取诸集中词为语业所未收者次为剩稿二卷,而以辛亥后存有手稿不入语业卷三者别为集外词,以附遗书之末,俾世之爱诵先生词者不复以缺失为憾云。
壬申冬十二月龙沐勋谨跋于真如寓居。
彊村集外词一卷,据先生手稿写定。
稿原二册,于先生遗箧中检得之。
大抵皆二十年来往还吴门沪渎閒所作,亦有成于国变前者。
料其初当为零缣断楮,掇拾汇存,故不尽依岁月编次。
各词每自加标识,隐寓去取之意,今悉仍之。
其卷首买陂塘一阕,则江阴夏闰枝丈自旧京录示者也。
先生晚岁酬应题咏之笔,閒或假手他人,即此册中亦复时有代做作。
先生往矣,辄本过而存之之意,并付手民。
学者分别观之可也。
校录既竟,附识数语于此。
壬申重九龙沐勋谨跋于真茹寓居之受砚庐。
主要活动
  • 1883年,进士
黄海章近现代 1897 — ?
词学图录
黄海章(1897-?
字挽波号黄叶广东梅县人
曾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
有《黄叶楼诗》(附词)。
钟动清末至民国 1879 — 1943
人物简介
钟动(1879-1943年)原名用宏字季通,留学日本改名钟动,字薜生或辟生,号长啸、天静,别号寒云广东梅县人
有遗著《天静廔诗存》。
萧劳现当代 1896 — 1996
词学图录
萧劳(1896-1996) 原名禀原字钟美号重梅别号萧斋善忘翁
开封人,原籍广东梅县人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
曾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中国书画研究社社长、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名誉副会长,中山书画社副社长。
工诗词、散曲书法
有《萧劳诗词曲选》、《弃余集》、《草间》、《震余集》等。
曾敏之现当代 1917 —
简介
曾敏之,男,1917.10出生,汉族,原籍广东梅州市梅县区,落籍于广西罗城
历任《大公报》记者、采访主任,暨南大学教授,1978年后任香港《文汇报》副总编辑。
香港作家联合会会长。
有杂文集《曾敏之杂文集》,散文集《望云海》、《文苑春秋》,专著《诗的艺术》、《古典文学欣赏举隅》等。
古直清末至现当代 1885 — 1959
人物简介
古直(1885-1959年)字公愚号层冰广东梅县人
青年时加入中国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和讨袁护法等一系列活动。
在任封川县高要县县长期间,兴办教育、育苗造林、兴修水利,做过不少益于民生的事。
辞官后,隐居庐山,研究国学,专心着述。
后来,被聘为国立广东大学文学教授,中文系主任,从事中文教育,执教十余年。
解放后在广东省文史研究馆供职,并担任省政协委员。
叶剑英现当代 1897 — 1986
叶剑英(1897—1986) 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
原名宜伟字沧白
广东梅县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之一。
毕业于云南讲武堂,曾任红一方面军参谋长、八路军参谋长、广州市市长、国防部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等职。
抗战期间,叶剑英等中共高级将领曾在黄鹤楼旧址附近的岳飞亭,宣传抗日救国。
1981年,为位于蛇山中部南坡的“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纪念碑”题写碑名。
1984年,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时曾到黄鹤楼重建工地参观。
谢华国清末至民国 1886 — 1939
人物简介
谢华国(1886-1939)字英伯号抱香,原籍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丙村人,自小随经商的父亲在香港读书,对中文国学和英语有一定的修养。
谢英伯香港读书时,受到孙中山先生宣传革命,反对清朝专制政体运动的影响,跟随孙中山先生搞革命,对推翻清朝帝制建立民国,作出过一些贡献。
谢良牧清末民国初 1884 — 1931
人物简介
谢良牧(1884- 1931)字叔野号圉人,祖籍为广东梅县松口,出生于马来西亚;一个富商家庭,客家人,同盟会员、民国政要。
1905年8月20日同盟会成立后当选为会计部部长,地位与黄兴比肩。
尔后,跟随孙中山赴南洋宣传革命,筹建同盟会南洋支部,为起义筹集经费。
1911年后,任第一届国会议员、拱卫军司令;后任广东省政务厅厅长、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参与筹备国民党的改组工作。
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退出政界。
1931年6月22日广州中大医院病逝。
国民政府即发布命令追悼,并特给治丧费1000毫洋。
1937年5月,国民政府再颁布嘉奖令。
温丹铭清末至现当代 1869 — 1954
简介
温丹铭(1869—1954年)名廷敬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百侯镇白罗村人,长居汕头
光绪十五年(1889)广东学政樊恭熙赏识,录为博士弟子员(俗称秀才)。
其时学子多攻读帖括之学,而他独致力经史互证,无意科名显世
旋进潮州韩山书院,从院长仲和游,为学益进。
1902年,与丘逢甲等创办岭东同文学堂,开粤东办新学先声。
后被聘为惠潮嘉师范学校校长、国立广东高等师范教授等。
曾主《岭东日报》、《公言日报》笔政。
上世纪30年代初,任广东通志馆总纂兼主任、中山大学硕士委员会委员。
40年代中后期,任潮州修志馆顾问。
王韶生现当代
人物简介
?-?,号怀冰
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人,抗战前任教于省立勷勤大雪教育学院,学院改广东省立文理学院,任中国语言文学教授兼任训导长事,旅居香港
有《怀冰室集》。
罗元贞现当代 1906 — 1993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罗元贞(1906—1993)广东省兴宁市人,早年留学日本,归国后先后任北京大学、东北师大、山西学教授
因与诗友相聚吟诗,被诬为组织地下诗社,而遭受五年牢狱之灾。
有《难老园诗词选》。
词学图录
罗元贞(1906-?
字季甫
广东兴宁人
上海社会学院肄业,1935年留学日本,归国后历任各大学文科讲席。
1949年后任山西大学历史系教授
建国初曾建议毛泽东改其诗中一字,毛泽东一九五二年一月复信致谢,传为美谈。
有《难老园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