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江苏省苏州市” 相关资源
人物库 近现代
赵朴初现当代 1907 — 2000
赵朴初(1907—2000) 当代社会活动家、佛教人士、书法家、诗人。
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人
早年就学于苏州东吴大学
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
1949年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民政部副部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黄鹤楼大门书“气吞云梦”匾。
1984年湖北人民出版社重印《明刻黄鹤楼集》作序,对《黄鹤楼》的重印和黄鹤楼的重建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称赞“此集与斯楼两相辉映,共为江山生色”。
词学图录
赵朴初(1907--2000) 安徽太湖人
有《滴水集》、《片石集》、《赵朴初韵文集》。
顾廷龙现当代 1904 — 1998
词学图录
顾廷龙(1904-1998) 字起潜号匋誃,又号隶古定居主人、小晚成堂主人,笔名路康。
苏州人
版本、目录学家、图书馆事业家、书法家
长期致力于古典文献学、版本学和目录学的研究。
1931年毕业于持志大学国文系,1933年燕京大学文学硕士学位,曾任燕京大学图书馆中文采访主任,1939年与人共同创办上海合众图书馆,任总干事,后兼任暨南大学、光华大学教授
建国后,历任上海历史文献图书馆馆长、上海图书馆馆长、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兼职教授、文化部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编著《章氏四当需藏书书目》、《明代版本图录初编》(与活景郑合编)。
主编《合众图书馆丛书》、《中国丛书综录》、《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续修四库全书》、《尚书文字合编》(与顾颌刚合作)、《说文废字废义考》、《四当斋书目》等。
钱瘦铁现当代 1897 — 1968
词学图录
钱瘦铁(1897-1968)名厓一字叔厓号瘦铁别号数青峰馆主、天池龙泓斋主、剪松阁、芋香宦、峰育馆、梅花书屋、临江观日楼、观帆阁、一席吾庐、煮墨、契石堂、宝董室、磅礴轩等。
无锡人
曾被誉为“江南三铁”(吴昌硕称“苔铁”、王冠山称“冰铁”)之一。
14岁时到苏州汉贞阁碑帖铺当学徒,识郑文焯吴昌硕、俞语霜等,习诗文、书法、篆刻和绘画。
曾为其书斋署名“瘦铁宦”,故自号瘦铁
19岁到上海鬻艺谋生,篆刻已为人称誉,是吴昌硕所主持“题襟馆”书画会会员。
徐燕谋现当代 1906 — 1986
简介
徐燕谋(1906-1986)名承谟,以字行,江苏昆山人
八岁随父母迁居苏州,十五岁从苏州草桥中学毕业,进入桃坞中学(今苏州四中)。
一九二四年,又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次年转入新成立的光华大学商科,一九二八年毕业,获商学士学位。
一九三零年,任无锡中学英语教师,后任光华大学英语教师
一九三九年,赴湖南蓝田,任国立师范学院英语系教师
一九四一年夏,重返上海,后仍在光华大学及附中任教。
建国后,历任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校英语教授
文革中遭受冲击。
一九八六年,因忧郁症复发,坠井而亡。
著有《徐燕谋诗》《徐燕谋诗草》。
钱钟书徐燕谋诗草序》称其“于古人好少陵、山谷、诚斋放翁,于近世名家取巢经巢、服敔堂。
自运古诗,气盛而言宜,排奡而妥贴”。
吴湖帆现当代 1894 — 1968
词学图录
吴湖帆(1884-1968) 名燕翼字东庄号倩庵
江苏吴县人
南社社员,名画家、词人。
上海美协副主席、上海文史馆员。
有《吴湖帆画集》、《佞宋词痕》。
佞宋词痕
1894-1968清代著名书画家吴大澄之孙。
初名翼燕,后更多万,又名倩倩庵字遹骏东庄别署丑簃,书画署名湖帆
江苏苏州人
擅长中国画。
历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美术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浙江美术学院国画教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
二十世纪中国画坛一位重要的画家。
早年与溥儒被称为“南吴北溥”,后与子深待秋、冯超然、在画坛有“三吴一冯”之称。
作为鉴定家,他与收藏大家钱镜塘同称“鉴定双璧”。
佞宋词痕·序
吾方闻之,士于金石文字多跋尾,研求点画,分别肥瘦,及其所出之土,时代先后,与夫流传之绪,咸著于录,以诒来哲。
翁覃溪乃一发之于诗,而或者讥之以为学人之诗,非诗人之诗也。
则彼未尝读凤翔八观于石鼓诅楚文,皆韵语也。
昌黎临川精于训诂,故其所作若干将莫邪,光气不可逼视,又若赤刀大训,天球河图,森然罗列于左右之间,此固非枵腹寒俭梦境之所能造。
然则覃溪岂非豪杰之士,毅然自为者哉。
吴君湖帆之于词,其亦诗家之覃溪矣。
湖帆恪斋先生之孙,又娶于潘,潘两家收藏甲海内,自其儿时日寝馈于金石书画,其作画并世无与为匹。
而尤嗜词,寻声探律,规模周,所次周韵者最多。
上自子野、屯田、六一、东坡淮海方回,以迄彦高稼轩、白石、梅溪、玉田草窗、碧山,不名一家,小山尤多,别成外篇一卷,颜其耑曰佞宋词痕,志微尚也。
文章小技也,于文章,技之小而尤小者也。
工于此者不过闺襜之言,恩怨尔汝,甚者至流于淫荡,其稍异趣则或呵天斫地,以发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
常州学者标举比兴,以为上接骚辨而体始尊,然犹未能拓其境域也。
湖帆博雅嗜古,耳目闻见既有异乎单门,集中所题金石文字若齐侯壶、邾钟、吴季子剑、孙吴大泉以至汉沙南侯获碑、石门铭、梁萧敷太妃双志、隋常丑奴墓志、董美人墓志、怀素圣母帖、王居士砖塔铭、苏书大江东去蜀先主碑、七姬权厝志,太半宋金元明旧拓,改跋尾为倚声,几使明诚金石录与漱玉词合而为一,此真能为家日辟百里者。
其他题宋以来法书名画及所藏宋椠梅花喜神谱尚不与焉。
曾子固所谓骚人所不及,近世所未有,殆即此也。
湖帆元妃潘静淑亦能,其绿遍池塘草句颇传诵。
庚寅八月,七十八叟如皋冒广生撰。
佞宋词痕·序
湖帆尝集宋人词为联珠集,余先序之矣。
今复收读所谓佞宋词痕若干卷,且属加删剟。
湖帆用力于殆三十年,而欿然不自满,若此何其难也。
夫倚声之体,导源花间,而极于两宋,必宗宋,犹诗必宗唐,故以佞宋名集,已可识其指归。
观言情诸作,高者规模贺,次亦旁皇花外、白云之间。
宁拙毋巧,堂庑益宏阔矣。
湖帆既工书画,精于鉴识,为人题碑帖图卷,遂亦以为之。
叹咏而外,兼涉考据,此即如翁覃溪诗,别创规格,虽有佳者,疑不足以示范,故承属所芟,以此类为稍多云
癸巳二月汪东
佞宋词痕·跋
倩庵兄出视所著佞宋词痕,拜读既竟,承命缀数语于后,固辞不获,聊抒管见,以上覆雅令。
西哲人均有文如其人之喻,人之工者,必其人襟抱绝俗,情感深挚,体物精微,遣词铸句不同凡响。
集中悼亡感旧诸作,自写悲怀,动人心脾,非情有所钟者,宁能道其支字耶。
倩庵博疋多闻,于学无所不窥,恪斋先生家学而发扬光大之,故怀古题啚,咏物考订之作尤出色当行。
外篇和小山词悱恻缠绵,骎骎欲夺叔原之席矣。
平生以画师驰名中外四十余年,其所为多阐画理,而自成其为倩庵
佞宋云云,殆示其祈向所在耳。
倩庵之独到处,在中有我,迥非晚近摹声拟句者所能望其项背也。
吾于倩庵之为人,知之特深,爰摅所见如此。
一九五四年一月冒效鲁读后谨跋。
佞宋词痕·题词
奉题湖帆兄佞宋词痕 花下填词号断肠。
梦梁一录也寻常。
周姜乐府有情泪,董巨云山无尽藏。
墨雨遍洒特健药,天风自摇劬突当。
余怀灌灌坐掩卷,铅椠何功颜发苍。
癸巳小除龙喜宣颖
水龙吟 小楼高矗苍茫,望中香雪参差。
罗浮旧梦,广寒仙侣,三生夙契。
草绿池塘,花明书屋,痕如水。
任寻檐索笑,遥吟俯唱,商乐律,校宫徵。
三戟崔巍门第。
嗣清芬、声华环起。
江山陶写,烟云供养,荆关高致。
外寻腔,梅边按谱,继周凌史。
江南春近,一尊相约,入花间辞。
癸巳残腊题佞宋词痕。
双流向迪琮
徵招·奉题吴倩盦佞宋词痕 承平旧日人年少。
重来鬓丝俱老。
双管写生绡,剩兰闺残稿。
怀慵未扫。
拚付与、丹青歌啸。
淮海屯田,蘋洲竹屋,略同襟抱。
梅萼伴閒庭,寒香里、便有箫鸾仙调。
金缕逗微波,况螺鬟清妙。
芝芙怜梦杳。
却赢得、知音玉貌。
冶春近、斗翠筹红,悔相逢不早。
癸巳冬日杨天骥千里写上。
高阳台 斑管生花,蛮笺织锦,无双佞宋词痕。
换徵移宫,飘然俊逸清新。
周情柳思浑料理,藉风流、扫尽閒尘。
有谁知、月映疏帘,露染重茵。
今生慧业前生定,凭红牙按曲,玉笛吹云。
岁月优游,豪挥醉舞香薰。
雅人深致雕栊畔,羡多才、白雪阳春。
洒芳菲、燕子呢喃,景缤纷。
癸巳冬日盐官孙成拜稿。
鹧鸪天 潇洒襟裾接宋贤
江东六法早流传。
细吹银字调宫徵,喜满金壶逞秘妍。
思片玉,和屯田。
小窗梅萼对癯仙(梅花閒伴老来身,白石句也。)。
新词诵浣蔷薇露,却寄南云又惘然。
右调鹧鸪天,即应湖帆长兄命题新刊佞宋词痕。
甲午年正月文怀沙。
石湖仙·依白石声韵奉题 羁栖黄浦。
数名手丹青,谁拟高处。
春讯入帘来,引骚魂、清宵悄去。
灯前凝想,恍梦见、玉人歌舞。
相与对露华,感慨今古。
轻盈料曾换马,闭娉婷、悽吟断句。
幽芬,捍拨徐调宫羽。
识藐苏斋曲成金缕,巧生弦柱。
忏绮语登瀛,记取秦府。
湖帆道兄相契廿余年,垂老江湖,每以歌词相商榷。
湖帆定所为佞宋词痕五卷,中多有关金石书画之作,考订绝精,其题董美人墓志羁七姬权厝志并为艺林传诵。
翁覃溪以五七言诗作金石题记,已诧为生面别开,试与湖帆角逐场,当退避三舍矣。
甲午立春后六月忍寒龙元亮附识。
洞仙歌 沧桑涕泪,记繁华尘土。
彩管银箫入新谱。
认鸿痕旧梦,景物依稀,惆怅在、还忆年时风絮。
悲欢盈眼是,健笔场,文藻江南重声誉。
点缀费吟思,香屑情怀笼天水,妙裁警语。
展卷又、华笺灿然脂,怛绿草池塘,佩杳芳侣。
内侄潘承弼谨题。
踏莎行 镂月裁云,彫章摛藻。
画楼清梦凭多少。
蜀笺细写翠螺新,小山乐府东山调。
帘幕遮花,池塘生草。
分茶斗韵情难了。
尊前一曲按红牙,相将万古闲愁扫。
甲午正月门生孙祖勃拜读谨题。
鹧鸪天·用叔原韵题湖帆长和小山词 梦向瑶台酒一钟。
春回双颊见微红。
归后生明月,仙掌行来怯晓风。
知相忆,定重逢。
口脂印两心同。
临川公子悲凉意,尽在红牙按拍中。
甲午初春忍寒龙七
念奴娇 高楼景背西风,掩映疏枝繁朵。
篆缕萦回沉水细,正是心初可。
片玉仙音,小山雅韵,拍倩红牙和。
举头新月,入时眉样刚妥。
其奈绿草池塘,黄昏庭院,寥落无萤火。
唤起采毫留墨沈,替写闲愁些个。
六叠清平,双声红豆,调入伊州破。
湘帘低卷,燕巢梁上重作。
癸巳新秋庐陵周茝校录代和清平乐末六首,并题此解。
唐圭璋现当代 1901 — 1990
词学图录
唐圭璋(1901—1990) 字季特
满族。
先世驻防江宁,遂寄籍。
1928年毕业于中央大学中文系,弟子。
毕生致力词学,教授院校。
曾任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顾问。
编纂《全宋词》、《全金元》、《词话丛编》,著《唐宋词简释》、《宋词三百首笺注》、《词苑丛谈校注》、《宋词纪事》、《宋词四考》、《元人小令格律》、《学论丛》、《梦桐》。
梦桐词·自序
余幼年失父母,中年丧偶,晚复悼长女,自念平生忧患,独我何多!
外敌窥宁,万户奔亡。
我亦孤身飘泊成渝,备尝艰辛,想念家国梧桐,更觉凄零,破国亡家之痛,时寄于词。
全国解放,薄海欢腾,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蒸蒸日上。
余以体弱,既未能游览祖国壮丽山河,亦不克参观各地之伟大建设成就。
时贤偶命为词,辄于中夜枕上成之,极知轻俗,特以酬知好之高情,颂承平于万一云耳。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江宁 唐圭璋
维基百科
唐圭璋(1901年1月23日—1990年11月30日)字季特,中国江苏南京人,满族,中国现代著名文史学家、教育家、词人。
生于南京秦淮区大石坝街,1913年南京立奇望街小学,第一名毕业,考入省立第四师范学校。
1920年毕业后,在六合县西门平民小学任教两年。
1922年夏,考进国立东南大学(后更名国立中央大学 、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从师学习词曲,撰写的一篇论文《诗三百篇的修辞》,与任中敏卢前,合称“吴门三杰”。
1928年大学毕业,先任教于江苏省第一女子中学,转任中央军校国文教官
历任中央大学、金陵大学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等职。
晚年体弱,辞去多项职务,仍兼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中国韵文学会会长、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
1990年,授“有特殊贡献的专家”。
著作有《全宋词》、《全金元》、《词话丛编》、《南唐二主汇笺》、《宋词记事》、《辛弃疾》、《元人小令格律》、《唐宋词简释》、《学论丛》、《梦桐》、《宋词四考》、《宋词三百首笺注》等。
钱仲联现当代 1908 — 2003
词学图录
钱仲联(1908-2003) 初名萼孙,以字行,号梦苕
常熟人,祖籍吴兴
苏州大学教授
主编有《清诗纪事》、《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清代卷》、《中国文学大辞典》、《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近代诗钞》、《广清碑传集》、《历代别集序跋综录》等。
有《鲍参军集注》、《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剑南诗稿校注》、《后村词笺注》、《吴梅村诗补笺》、《人境庐诗草笺注》、《沈曾植集校注》、《梦苕庵诗词》、《梦苕庵诗话》、《梦苕庵文存》、《梦苕庵论集》等。
吴研因清末至现当代 1886 — 1975
江上诗钞
江阴贯庄人光绪十一年生,著名教育家。
自幼刻苦勤学,在江阴苏州等地任小学教员期间,结合教学实践,编纂白话文小学教科书。
后任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编辑。
后任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国民教育司司长等职。
爱好诗词,著有《凤吹诗集》。
郭沫若俞平伯马叙伦为书题辞。
沈祖棻现当代 1909 — 1977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沈祖棻(1909—1977)字子苾别署紫曼,笔名绛燕,江苏海盐人,自上世徙居苏州,因家焉。
一九三四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一九三六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国学特别研究班。
一九三七年九月一日程千帆结缡于屯溪。
一九四二年以诗律教授,历主金陵大学、华西大学江苏师范学院、武汉大学讲席,垂三十载,成就甚大。
一九七六年休致,翌年六月二十七日,觏逢车祸,逝世武昌,逾月,葬于石门峰公墓。
所著书有《微波辞》、《涉江词稿》、《涉江诗稿》、《宋词赏析》、《唐人七绝诗浅释》、《古诗今选》凡六种。
而短篇小说、新诗、散文、杂著之散见报刊未及收拾者,又百数十篇。
词学图录
沈祖棻(1909-1977) 字子苾别号紫曼,笔名绛燕、苏珂。
苏州人,祖籍嘉兴海盐
193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系,1936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国学特别研究班。
1937年9月程千帆结缡于安徽屯溪
历主金陵大学、华西大学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改为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学院(1984年改为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讲席。
有《微波辞》、《涉江词稿》、《涉江诗稿》、《宋词赏析》、《唐人七绝诗浅释》、《古诗今选》、(与程千帆合作)。
叶圣陶现当代 1894 — 1988
词学图录
叶圣陶(1894-1988) 原名绍钧字秉臣
苏州人
作家、教育家、出版家。
曾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
有《叶圣陶文集》、《叶圣陶选集》、《叶圣陶小说集》、《叶圣陶诗词选注》等。
陈从周现当代 1918 — 2000
词学图录
陈从周(1918-2000) 原名郁文号梓室
绍兴人
江大学毕业。
历主之江大学苏州美专、圣约翰大学同济大学讲席,著名园林建筑专家。
有诗词集、散文集、古建筑园林等多种著作。
人物简介
陈从周,1918-2000.原名郁文,晚年别号梓室自称梓翁浙江杭州人
中国闻名的著名古建筑、园林艺术家、专家。
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胡绳现当代 1918 — 2000
胡绳(1918—2000年) 历史学家。
原名项志逖,祖籍浙江钱塘县,出生于江苏苏州
曾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红旗》杂志主编。
1995年3月23日,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时游览了黄鹤楼,并作七绝《己亥初春》一首表示祝贺,其诗曰:“卧波锦代倌龟蛇,千古江声浪尽沙。
黄鹤不知人世事,归飞却讶倚天斜。”
汪东清末至现当代 1890 — 1963
词学图录
汪东(1890-1963) 初名东宝字旭初号寄庵寄生梦秋
吴县人,早年就读于上海震旦大学1904年日本,在早稻田大学毕业,结识孙中山,入同盟会,鼓吹革命,任《民报》主编。
民国时,历任中央大学学院教授、中文系主任、学院院长
解放后,先后任苏州市政协常委、副主席、江苏省政协常委、民革苏州市主任、民革江苏省副主任等职。
章太炎弟子,凡经史百家,无不研习,在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等诸方面,都有创获。
精于词学,又擅书画,能山水,精画梅。
南京黄季刚居近,为绘《量守庐图》并集联:"此地宜有词仙,山鸟山花皆上客;何人重赋清景,一丘一壑也风流。
"死葬吴县越溪陆墓山。
有《词学通论》、《梦秋词》、《汪旭初先生遗集》等。
梦秋词
1890-1963.6.13,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原名东宝后改名东字旭初号寄庵别号寄生梦秋
江苏吴县人
著名词学家。
1890年生于江苏吴县东北街(今位于苏州市城内),有书房名曰“寄庵”。
早年就读于上海震旦大学1904年日本,入早稻田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哲学馆(后改为“东洋大学”)学习。
同时结识孙中山,参加同盟会,鼓吹革命,任《民报》编辑、主编。
1908年,师从章太炎习文字学,与黄侃、钱玄同、承仕同为章门四弟子。
1910年回国,参与江苏光复活动。
1912年,担任《大共和报》撰述,并参加“南社”,对抗北京北洋政府
1913年,任北洋政府内务部佥事
1923年,与章太炎等人在上海创办了《华国月刊》。
1925年,任江苏省长公署秘书
1927年,受第四中山大学校长乃燕之聘担任该校教授兼中文系主任。
1928年学校改为“国立中央大学”(中大校歌由汪东作词,程懋筠谱曲,歌词是:"维襟江而枕海兮,金陵宅其中。
陟升皇以临睨兮,此实为天府之雄。
焕哉郁郁兮,文所钟。
宏我黉舍兮,甲于南东。
干戈永戢,弦诵斯崇。
百年树人,郁郁葱葱。
广博易良兮,之风。
以此为教兮,四方来同。
")。
1930年学院院长寿康奉调出任比利时大使,由汪东任文学院长
1932年罗家伦任中大校长后聘任的各院院长为学院汪东,法学院童冠贤、理学院孙洪芬、教育学院黄健中、工学院卢思绪、农学院邹树、(当时的医、商两学院已独立,在上海建成“中大上海医学院”和“中大上海商学院”)。
1937年,随中央大学入川,曾于1938年改任国民党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至1943年重庆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抗战胜利后担任国立礼乐馆(该馆成立于1943年,直属于民国政府教育部)馆长,1947年柳诒徵夏敬观冒鹤亭汪辟疆顾颉刚教授同任国史馆(1946年12月由国民党政府成立,后迁台湾)修纂。
解放后,于1950年被选为苏州市人民代表、人民委员会委员。
1954年起,先后任苏州市政协常委、副主席、江苏省政协常委、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苏州市委员会主任、民革中央团结委员、民革江苏省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汪东章太炎弟子,凡经史百家,无不研习,在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等诸方面,都有创获。
1963年6月13日汪东因患胃癌医治无效,病故在苏州,享年74岁。
遗体葬于吴县越溪陆墓山。
耆卿用六朝小品赋作法,层层铺叙,情景兼融,一笔到底,始终不懈。
美成特行,以张弛控送之笔,使潜气内转,开合自如,一篇之中回环往复,一唱三叹。
作者深得此诀,可谓善学周者也。
其最上乘者泯迹蹊径,直入堂奥,意到辞谐,超然神理,功力至此,曷胜佩赞。
丁亥初秋吷庵夏敬观识。
才丰志广,力能兼取南北宋之长。
其涉南宋者亦多佳什,惜杂厕一编之中,稍嫌色泽不纯,宜另列为集外词。
吷庵又识。
卅年前乍见君所为词,即惊叹当世能学周清真者莫君若。
丁亥春至秣陵,携君词前五卷归,审谛数月,益明君旨,喜余往昔所称不诬也。
今年春君以第六卷以次及近今所作相示,余病瞑眩且两年,得君词,就床诵之,若投药受之遽起,君偕吕君贞白来,辄相与谈所心得互证,欢笑乐甚。
君词从清真入,堂庑之大,不待言矣,近更析腔寻律及耆卿乐章。
夫词有俚有雅,祖之三百篇
俚者,风也;雅者,雅也。
就一词言,则又有史野之别,不可偏胜。
质直语则其文质和钧者,君学周,能为其质直语,造谊之至极也。
握其环中,降猎旁涉,游戏朋交间,亦不至堕第二境地,终能以拙克制一切,然余以为止至善,成一家言,君所优为也。
新建夏敬观
能为周,今世惟君一人无可疵议。
浮签所揭,吹毛求疵,聊以塞君要求是正之望耳。
吷庵读竟敬识。
顾颉刚现当代 1893 — 1980
词学图录
顾颉刚(1893—1980) 原名诵坤字铭坚
苏州人
历史学家、民俗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
古史辨学派代表人物,中国历史地理学、民俗学开创者之一。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部,历任厦门中山燕京北京云南齐鲁、中央、复旦、兰州等大学教授中山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主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等职。
1949年后曾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有《秦汉的方士和儒生》、《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古代史)、《孟姜女故事研究集》、《吴歌甲集》等。
范烟桥现当代 1894 — 1967
词学图录
范烟桥(1894--1967) 乳名爱莲,学名字味韶号烟桥别署含凉生鸱夷室主万年桥愁城侠客吴江同里人。
范仲淹从侄范纯懿后。
多才艺,小说、电影、诗、小品文、猜谜、弹词无不通谙,又善书画、工行草。
有《烟丝》、《中国小说史》、《范烟桥说集》、《吴江县乡土志》、《唐伯虎的故事》、《鸱夷室杂缀》、《林氏之杰》、《离鸾记》、《苏州景物事辑》等。
人物简介
范烟桥(一八九四—一九六七)名镛字味韶号烟桥吴江人
二十岁开始从事写作,以教书为业。
建国后任苏州市文联副主席、苏州市文化局局长江苏省文联副主席等职。
写下大量小说、弹词、旧体诗。
有《中国小说史》。
郑德涵现当代 1916 — 1999
词学图录
郑德涵(1916-1999) 字君量号廑庐
浙江平阳人
曾参加章太炎苏州创办之国学讲习会,后从龙榆生学词。
善琴,长于诗书画印。
长期任教。
有《廑庐词剩甲稿》。
宋亦英现当代 1919 — 2004
词学图录
宋亦英(1919-2004) 安徽歙县人
毕业于苏州美专。
1945年参加共产党地下工作,建国后曾任安徽省美协副主席。
有《宋亦英诗词选》、《春草堂》。
彭鹤濂现当代 1914 — 1996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彭鹤濂(1914-1996)字松庵晚号棕槐老人上海金山人
1932年就读江苏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师从陈石遗陈衍)、钱仲联诸家,习诗及古文辞。
曾任金山中学校长,又曾供职金山县图书馆。
著有《棕槐室诗》、《棕槐室诗话》。
陈曾寿评其诗曰:"诗境幽绝,深入四灵之室,无一点烟火气矣"。
夏承焘评曰:"幽茜似元贤,浓丽如梦苕庵"。
逸梅评曰:"诗以风雅为主,颂次之,读棕槐室诗温柔敦厚,符于诗教,与时彦之好为颂体者有别,为之倾佩"。
又曰:“大作益复清新隽永,当代所谓‘诗人’者多,而翁真诗人之诗人也"。
钱钟书曰:"斟酌吴会英才集与近代诗抄之间,清词丽句洵众作之有滋味者也"。
程千帆曰:"灵襟丽藻,诵之忘倦,无缘陪携,但深驰仰而已"。
潘静淑民国 1892 — 1939年6月29日
词学图录
潘静淑(1892-1939) 名树春
苏州人
吴湖帆夫人。
出身簪缨世家,曾祖潘世恩,祖父潘曾莹,伯父潘祖荫静淑为潘祖年的次女,1915年吴大澄湖帆,诗画相得,有"管赵"之誉。
1922年静淑三十初度,其父以宋刻《梅花喜神谱》相赠,遂以"景书屋"名其居
1939年6月29日突患腹疾,三日而殁,吴湖帆"几不欲生,遂更名日倩号倩庵,取奉倩伤神之意。
"(倩即奉倩三国魏荀粲字,荀妻逝,每不哭而伤神,岁余亦死)。
人物简介
潘静淑1892-1939.6.29名树春吴门大画家吴湖帆夫人,苏州人
乔大壮清末 1892 — 1948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乔大壮(1892--1948)名曾劬字大壮, 以字行,号波外翁波外居士四川华阳双流县)人。
出身于清末北京辞学馆。
家学渊源,髫年习经史、小学及书法,以诗词、骈文、书法、篆刻知名。
1927年赴南昌任周恩来秘书
1935年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后任重庆中央大学师范学院词学教授、国民政府经济部秘书、军训部参议、监察院参事
文学造诣尤以倚声最为当行出色,汪旭初誉其为“一代词坛飞将”。
金石篆刻名家,喜以大篆入印,平生不爱刻名印而嗜治閒章。
著有《波外楼诗》、《波外乐章》、《大壮印蜕》等。
今有《乔大壮诗集》、《乔大壮词集》《乔大壮印集》、《乔大壮手批周邦彦片玉集》行世。
词学图录
乔大壮(1892-1948) 原名曾劬,以字行,又字勤父勤孙号壮殴壮夫伯戢劳庵波外翁波外居士
四川华阳(今双流)人。
清末就读于北京辞学馆。
1927年赴南昌任周恩来秘书1935年任中央大学教授,后任重庆中央大学师范学院词学教授、国民政府经济部秘书、军训部参议、监察院参事
1947年应聘赴任台湾大学中文系主任。
次年苏州赴水自沉。
工诗词书法,尤精篆刻。
有《波外楼诗》、《波外乐章》、《乔大壮遗墨印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