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清朝
吴炳
人物简介
吴炳,子永年号頵山全椒人康熙辛未进士,授编修
维基
吴炳字永年号頵山安徽全椒县人
学者。
康熙三十年(1691年)辛未科殿试一甲第二名榜眼,原置第一,康熙帝以北方久无状元,将戴有祺擢为第一,吴炳降居榜眼
翰林院编修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任广西乡主考
四十四年(1705年),充《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纂选官。
四十五年(1706年)分校会试。
官至翰林院侍讲,差任湖广学政
学术专精于《三礼》,著有《卓望山房集》、《玉堂应奉集》、《宝稼堂集》等。
2007年全椒发现吴炳亲书的《药王碑记》石碑。
赵执信清 1662 — 174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62—1744 【介绍】: 山东益都人字伸符号秋谷
康熙十八年进士
官至右春坊右赞善
二十八年,因在国忌日至洪升家看《长生殿》演出,革职。
王士禛甥女,曾向士禛问古诗声调,未复,乃愤而自行探索,著《声调谱》及《后谱》;又著《谈龙录》,非议王士禛“神韵说”。
阎若璩为忘年交,所作文章,于经学亦颇具识见。
另有《礼俗权衡》、《饴山诗文集》。
赵执信字伸符号秋谷益都人
康熙己未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右赞善
有《饴山堂集》。
词学图录
赵执信(1662-1744) 字伸符号秋谷又号饴山
山东益都(今青州)人。
康熙十八年(1679)进士
编修
主山西乡试。
右赞善
康熙二十八年(1689)以在佟皇后丧期观演《长生殿》传奇而罢官。
所交游皆一时名士,朱彝尊陈维崧等皆重之。
王士禛甥婿,而持论不合。
论诗服膺冯班,称私淑弟子。
有《饴山堂集》。
词集名《饴山诗馀》。
清诗别裁集
字伸符山东益都人
康熙己未进士,官左春坊左赞善
赞善以宴饮观剧去官,时年尚未壮也。
高才被放,纵情于酒,酣嬉淋漓,嫚骂四座,借以发其抑郁不平之概,君子可以谅其志焉。
○生平服虞山冯氏定远,称私淑弟子,而于渔洋王氏,著《谈龙录》以贬之,然责人斯无难,未必服渔洋之心也。
诗品奔放有馀,不取蕴酿,兹所录者半属《观海集》中之作,馀略见云
维基
赵执信(1662年—1744年)字仲符号秋谷晚号饴山山东益都人
王士禛甥婿。
曾祖赵振业天启乙丑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康熙元年(1662年)出生,九岁能文,康熙十八年(1679年)进士散馆翰林院编修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任山西乡试正考官二十五年(1686年),升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并担任《明史纂修官
官至右春坊右赞善翰林院检讨
朱彝尊陈维崧毛奇龄非常赏识赵执信的才华,"尤相引重,订为忘年交。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八月,应洪升邀请,观演《长生殿》。
黄六鸿弹劾赵执信在国忌日饮酒看戏。
赵执信主动承担全部罪责,“余至考功,一身任之”,最后以“国恤张乐大不敬”的罪名革职除名。
康熙四十年(1701年)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两度游天津
雍正三年(1725年),返回故里。
次年,退居因园。
雍正十一年(1733年)冬赵执信病目致盲。
宋琬王士禛朱彝尊查慎行施闰章并称“清初六大家”。
赵执信晚年写《谈龙录》,专为批驳王士禛诗论而作。
乾隆九年(1744年)卒,年八十三。
身后藏书归李文藻
著有《谈龙录》、《饴山堂文集》、《因园集》(四库全书录本)等。
赵执信故居(因园)、赵执信墓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吴毓英清 1783 — ?
维基
吴毓英(1783年—?
),原名王毓吴,字鞠人号式似江苏吴县人
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辛未科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
翰林院编修,后改刑部主事,曾任山西乡主考,官至员外郎
陈训正清末至民国 1872 — 1943
词学图录
陈训正(1872-1943) 字无邪号天婴室
浙江慈溪人
光绪二十八年举人
同盟会员。
与从弟布雷创办《上海商报》。
曾代理浙江民政厅长,两任杭州市长。
有《天婴诗辑》、《玄林词录》、《晚山人集》。
人物简介
1872-1943.10浙江省慈溪县(今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西乡官桥人。
字无邪又字屺怀号天婴
清光绪二十九(一九O三)年,中举,因而名扬乡里声噪慈东,为甬上“陈氏三文豪”之一,系近代宁波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学者。
童世亨清末至现当代 1883 — 1975
维基
童世亨(1883年4月18日—1975年3月20日)字季通江苏省嘉定县西乡钱门塘镇人,其先浙江省石门县人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毕业,舆地学者兼实业家,工科进士
窦心培清 1816 — 1852
梁溪诗钞
窦心培(1816-1852)字月栽无锡人诸生
天性孝友,端重寡言,潜心苦学。
咸丰壬子乡试,因粤逆警信,送母避西乡,仍回城侍父,隔数日必赴乡省母,徒步二十余里,感受暑气蘧卒,年仅三十六岁。
李衍孙
李衍孙字蕃升号味初惠民人
乾隆乙酉举人,官沔县知县
有《炊菰亭诗集》。
张恒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钱塘人字牧之
官陕西县
善画花鸟。
范尧清末民国初 1862 — 1923
维基
范尧(1862年4月4日—1923年)字伯祈号景唐一号君虞,行一,四川省顺庆府西充县人,世居城西李家沟,迁居大硚场中和坝,光绪十五年己丑恩科本省乡试第68名举人光绪十六年庚寅恩科会试第275名贡士,殿试三甲170名。
钦点即用知县,签掣分陕西,历任褒城县知县
致仕后任本县武庙学堂教习民国后曾充西充县立高等小学校国文教师
钱兆沆
维基
钱兆沆字蓼湑浙江长兴(今浙江省长兴县)人,同进士出身
康熙三十九年,登进士
康熙四十六年,任陕西沔县知县
康熙五十三年,任云南知州
康熙五十七年任礼部员外郎
康熙六十一年任礼部郎中
雍正二年,任湖广道监察御史
雍正六年礼科掌印给事中湖广上荆道
雍正十年,任湖北荆南道巡视南城
莫洛清 ? — 167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74 【介绍】: 满洲正红旗人,伊尔根觉罗氏。
初授刑部理事官
康熙间,累擢山西陕西总督
初附鳌拜,以为官清正,免处分。
旋内调为刑部尚书
十三年,与明珠等力主撤藩。
吴三桂反后,命莫洛经略陕西
宁羌王辅臣叛,力战受伤死。
吉璁
吉璁字舟石自称小谭大夫嘉兴人
甲申后,随父贞良入
父殁乱山中,扶柩侍,母及弟妹七人归。
禾生产荡然,糊口四方以为养。
康熙甲辰,以上舍考第一,授中书
九年,出为延安同知
吴三桂反,运饷入川,至宁羌,兵变,栈道绝,走黑水峪以脱。
既而诸郡寇变,惟存榆林一城。
誓众死守,又尝单骑入贼中招抚之,其党渐平。
戊午,荐博学宏词诣阙,已除登州
之任一年,以哭子卒。
好撰述,有《延绥志》二十四卷,《肃录》二卷,《尔雅纲目》一百二十卷,《嘉树堂集》二十卷,《鸳鸯湖棹歌》一卷。
惜其无后,浸至散失。
文章千古事,不能无馁而之憾焉。
刘棨清 1657 — 171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7—1718 【介绍】: 山东诸城人字韬子
康熙二十四年进士,历任长沙知县宁羌知州,至四川布政使
长沙禁弃女之俗。
宁羌用仓粟赈饥,教民利用槲树养蚕织绸。
建义学,宁羌自此始有中举人者。
刘棨字韬子号青岑诸城人
康熙乙丑进士,由知县历官四川布政使
陈震曜清 1779 — 1852
全台诗
陈震曜(1779~1852)字焕东号星舟嘉义人,后居郡治。
少聪敏,博通经传。
与郡城士子张青峰、陈廷瑜十数人,在府城宁南吕祖庙建「引心文社」,一时文风大振。
清嘉庆十五年(1810),以优行贡太学,召试。
嘉庆二十年(1815)回省,历署建安闽清平和等县教谕
道光五年(1825)监理福建鳌峰书院,助修《福建通志》,访刻先儒遗书;并募资扩建省城贡院,亲自董其事,历时一载而成。
道光六年(1826),任同安县训导,又倡修邑志。
道光十二年(1832)张丙起事,随军渡台,办理团练抚恤诸务。
事平后,数次上书制府,建议减戍兵,添募乡勇。
曾应凤山知县之聘,主凤仪书院。
日集诸生讲经,间为诗文,自是凤人始知励学。
又奉巡抚命,委同凤山嘉义知县督办采访册,送省补修通志。
并应彰化知县之聘,参与纂修彰化县》。
道光十七年(1837)陕西宁羌州州同。
在任十数年,廉洁慈惠,州民爱之如父母。
道光三十年(1850),因病返乡。
咸丰二年(1852),卒于家,年七十有四。
光绪八年(1882),台人请祀乡贤祠,诏可〖参考连横台湾通史》〈列传〉,台银本。〗。
  陈震曜著有《小沧桑外史》四卷、《风鹤馀录》二卷、《海内义门集》八卷、《归田问俗记》四卷、《东海壶杓集》四卷,皆未刊刻。
同治十三年(1874)钦差大臣沈葆桢访求遗文,别录副本携去。
陈氏生平著作虽多,可惜今未得见。
仅《彰化县》〈艺文〉收其古文一篇〈天赦云记〉。
以下所录,见于陈廷瑜《选赠和斋诗集》。
(施懿琳撰)
石曰琮
维基
石曰琮字宗玉号璞公山东长山县人
康熙三十年(1691年)辛未进士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河南新郑县知县,兴修水利、振兴文教,多有善政。
宁羌州知州
康熙四十七年接替周元勋任福州府知府一职,康熙四十九年王鹏接任。
丁瀚
个人简介
丁瀚字默甫无锡人
陕西宁羌州知州
有《西园胜稿》附词。
李国瀛
维基
李国瀛
陕西宁羌州人
李国瀛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会试中式,殿试位列三甲第六十一名,与名臣张之万徐树铭李鸿章沈葆桢马新贻等同榜,赐同进士出身
官至山西洪洞县知县
金玉麟清 1808 — 1863
金玉麟字石船阆中人
道光戊戌进士
宁羌知州
有《二瓦砚斋诗集》。
维基
金玉麟(1808年—1863年)字石船号素臣,内务府汉军镶黄旗人保宁府学生清朝官员、进士出身
许占魁明末清初 1606 — 167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6—1677 【介绍】: 明末清初陕西蒲城人,流寓辽东字文元
顺治初多铎江南,授陕西阳平关参将
康熙间擢延绥总兵
三藩乱时,守榆林,御王辅臣、朱龙。
左都督
官至銮仪使
卒谥恪敏
释悟丘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十一
释悟丘字开梅
姓徐氏沔阳人也。
壮岁出家,行苦头陀,游遍名山,道出金陵
总督陆公企慕硕范,延之府中咨问法旨。
淹留近旬,始得辞去,给传护送,馈遗甚丰,悟婉郤之。
蹑屩五台,因至燕都提督向公想望尤殷,闻芳躅匪遥,已拥彗除道,执弟子礼,入室请益,备极崇敬,名公巨子,向其风声,多相造谒。
悟不乐尘嚣,复辞之而归。
沔阳有废庙曰“水府”,盖六府之一,天子之监设于诸侯者。
云梦大泽不以封,尝有王官职司水虞,后世祀之,因名“水府”。
年湮礼失,沦为僧居,又颓败焉。
悟倡修之,以待游侣,更辟广长社,为十方丛林,侁侁学子,皆得所止。
咸丰间,至仙桃镇,喜其地望,为川陆通衢,水云流行,筑基创甘露寺
会粤乱方殷,匪盗蜂起,斯寺落成,即罹兵燹。
乃悟志不渝,剔除馀烬,复构美材,深慈弘愿,感召人天,卒遂厥初,殿阁重新,禅客奔赴。
同治初年,湘军屡捷江汉,载清又以新堤巨镇,重湖孔道,殊无梵宇,不便游僧,更创万佛寺,使湖湘衲子,发足参访,中途烦劳,得所止憩。
戒德贞坚,性尤耿介,不屑干请。
每有兴举,信施麇集,如期而至,精诚所格,有自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