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清朝
周紫庭清末民国初 1860 — 1927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周凤翔(1860—1927)字紫庭号嗣芬四川彭山人
曾入尊经书院肄业,光绪十八年壬辰进士,任刑部员外郎
日本考查学务,回川任东文学堂监督,经川督锡良奏派赴日本任留学师范生监督
回川历任通省师范学堂监督、高等学堂总理
入民国任省教育总会会长、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四川省通志局篡修。
黄玉柱
全台诗
黄玉柱(?
~?
),字笏山新竹人
咸丰五年(1855)举人九年广西思恩县知县,历任兴业、贺县、宣山、武缘贵县苍梧宣化临桂贵平等县。
光绪二年(1876),加同知衔,赏戴花翎。
善画
其子黄宗鼎、黄彦鸿亦能诗。
(江宝钗撰)
叶新清 ? — 176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67 【介绍】: 浙江金华人字惟一号梅晴晚号艮堂
康熙五十九年举人
两应会试下第,闻李塨名,从之受业。
四川仁寿知县、署嘉定州
乾隆间成都知府丁忧后补江西建昌府,治南丰县一冤狱,全活二百余人。
赣州,以不肯违例杀人,被上官劾免。
有《艮堂诗存》。
吴国霖
维基
吴国霖贵州遵义人,清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光绪六年(1880年)庚辰进士,三甲二十三名。
同年五月,著分部学习;后官户部主事,改四川仁寿知县
毛澄晚清 1843 — 1906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毛澄(1843—1906)字叔云号翰丰
四川仁寿县人
清光绪进士,历任山东定陶历城泰安等县知县,卒于滕县任所。
为官清正,有政绩。
博览群书,长于经史,早负文誉,与华阳乔树楠并称“蜀两生”。
一生著述甚多,今仅存《稚解[水傍]诗集》,他如《群经通解》、《三礼博义》、《秦蜀山川险要记》、《齐鲁地今释》、《治河心要》等,皆已亡去。
毛澄字叔云仁寿人
光绪庚辰进士,改庶吉士,授滕县知县
有《稚澥诗集》。
维基
毛澄四川省资州直隶仁寿县人同进士出身
光绪六年(1880年),参加庚辰科殿试,登进士三甲第19名。
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九年四月散馆,著以知县即用
顾廷琦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苏长洲人字佩坚
诸生
父顾绳治,明末官四川仁寿县知县,死于张献忠军。
顺治初廷琦徒步入,前后四年,屡濒于死,卒扶父归。
有《入蜀记略》。
喻炌
维基
喻炌四川省资州直隶仁寿县人同进士出身
光绪十六年(1890年),参加光绪庚寅科殿试,登进士三甲79名。
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
蔡云清 1764年7月4日 — 1824年5月10日
蔡氏月令
元和人
字立青号铁耕,晚年更号铁翁惟靖其原名也。
曾祖王祯字屏山康熙丁卯举人,官四川仁寿知县
字雪园,府庠增生。
父大鋐,字银槎吴庠贡生
先生孝友性成,人无间言。
方正谨饬,尤廉介不妄取于人,而亲戚中有贫不能给者,辄分馆谷以赒之。
少禀庭训,后从学于舅氏沈孝廉鐄。
年十六,受知于刘石庵学使
家贫,虽瓶无隔宿粮,手执一卷,寒暑晨昏弗辍也。
以故学益邃,文日益有名,旋食饩。
每逢岁科两试暨紫阳院课,辄冠军
甲子省试,卷呈诸堂,以额满见遗。
即于是刘询学使以优行贡入成均。
戊辰以后,遂无意于科名矣。
平日课徒,严厉中寓循循善诱之方,故门下士得先生之教,登贤书、捷南宫者科不乏人,其馀补博士弟子员者不下百馀人也。
喜作诗及古文,每为彭二林汪大绅前辈所见重。
家蓄古泉甚富,自秦汉而上,以下逮元明,靡不备焉。
家居,酒一壶,书一卷,或篆刻小印、摩挲古泉以自娱。
所著有《月令》上下两卷、《癖谈》六卷、《借秋亭制艺》《铁翁小品》《阴骘文试帖》《阴骘文诗笺》及借秋亭古文赋钞、试帖诗集。
卢见曾清 1690 — 176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90—1768 【介绍】: 山东德州人字抱孙自号雅雨山人
康熙六十年进士
两淮盐运使
高宗追查盐政提引征银事伏法死。
少时即工诗有名,后转而治经学,以为汉儒旧说最可信赖。
喜刻书,曾校刊《雅雨堂丛书》,及当代诗文集多种,另有《雅雨堂集》等。
卢见曾字抱孙号雅雨德州人
康熙辛丑进士历官两淮盐运使
有《雅雨堂诗集》、《出塞集》。
维基
卢见曾(1690年—1768年11月7日)字抱孙号澹园又号雅雨山人
山东德州人
康熙末进士乾隆间累官两淮盐运使
因亏空牵连,下狱身死。
卢道悦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
卢见曾生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形貌矮瘦,人谓之矮卢。
十五岁补博士弟子员康熙五十年举人康熙六十年中礼部试,赐进士出身,授四川洪雅县知县,当时地瘠民贫,税目繁多,见曾“除杂派,清积牍,一以俭勤为治”。
雍正九年(1731年)补官江南亳州蒙城知县,并协理州务;不久又授六安州知州
雍正十三年(1735年)秋,任江宁府知府历官所至,多建书院。
乾隆元年(1736年)初任两淮盐运使乾隆五年(1740年)五月,“被参一十七款,共诬赃银一千六十两”,获罪远戍,往塞外军台效力,谪戍塞外开始研究《易经》,他说:“余年五十有一,远投塞外,始学《》。
乾隆九年召还。
乾隆九年滦州知州十年永平府知府
乾隆十九年(1754年)再任两淮盐运使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告老还乡。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两淮盐政尤拔世索贿未遂,于是举发盐政严重亏空,谕旨江苏巡抚彰宝会同尤拔世详悉清查,盐政高恒普福等皆得罪,卢见曾因曾长期任两淮盐运使亦被牵连下狱,待秋后处决,乾隆三十三年九月二十八日1768年11月7日),卒于苏州狱中。
此案中,卢见亲家纪昀纪晓岚)曾私自告密,乾隆命大学士刘统勋吏部尚书托恩多、侍郎英廉三人调查,纪昀因此受牵连。
王树人
维基
王树人四川省嘉定府洪雅县人同进士出身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参加光绪乙未科殿试,登进士三甲139名。
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
钟声之
维基
钟声之浙江省绍兴府上虞县人同进士出身
康熙三年(1664年),登进士,授洪雅县知县
彭立栻
维基
彭立栻字敬甫甘肃省兰州府皋兰县人同进士出身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参加光绪癸卯科殿试,登进士三甲第115名。
同年闰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
四川即用知县,署理洪雅县知县民国后任安西县知事
曾璧光清 ? — 187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75 【介绍】: 四川洪雅人字枢垣
道光三十年进士,授编修
同治间,任贵州巡抚,镇压起事之苗民。
卒谥文诚
孙士毅清 1720 — 179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20—1796 【介绍】: 浙江仁和人字智冶号补山
乾隆二十六年进士
历任云南广东巡抚两广总督,参与缅甸、安南廓尔喀之役,官至文渊阁大学士
晚年权四川总督,拒白莲教军,在军中病死。
卒谥文靖
诗格雄丽。
有《百一山房诗文集》。
孙士毅字智冶号补山仁和人
乾隆辛巳进士,由中书官至文渊阁大学士
一等公谥文靖
有《百一山房诗集》。
维基
孙士毅(1720年—1796年)字智冶号补山浙江仁和临平镇(今杭州市临平区)人,官至文华殿大学士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进士次年内阁中书,特授翰林院侍读
三十三年(1768年),任戊子四川主考
次年春,随大学士傅恒督师征伐缅甸,专典章奏。
叙军功授户部广西司郎中
旋任庚寅乡试湖南主考,升大理寺卿,出为广西布政使,调云南
未几升为巡抚,因总督李侍尧贪渎革职,以失察遣戍伊犁,簿录其家,不名一钱。
乾隆帝嘉其廉,改授翰林院编修,纂编《四库全书》。
编成后,升太常寺少卿
复出为山东布政使广西巡抚广东巡抚,奉旨接替舒常代理担任两广总督兼管粤海关务
五十一年(1786年)台湾天地会林爽文起事,赴潮州戒备镇压。
次年太子太保
五十三年(1788年)安南西山军的阮惠推翻后黎朝,夺取皇位。
国王黎维祁叩关求救。
孙士毅率师布防镇南关,向乾隆帝奏报其事。
乾隆帝表彰孙士毅识轻重、知大体,令其与云南总督乌大经兵分两路攻打安南,送黎维祁归国复位。
孙士毅率之两广兵势如劈竹,攻破升龙(今越南河内市),比乌大经云南兵更为迅速。
乾隆帝大喜,封为一等谋勇公,赐红宝石顶,但为孙士毅推辞。
乾隆帝册封黎维祁为安南国王之后,命孙士毅其班师,但孙士毅却贪图军功逗留安南
次年正月,阮惠趁春节之机突袭升龙,黎维祁逃入镇南关,清军大败,仓猝退入关内。
乾隆帝孙士毅不遵诏班师,罢封爵,并撤红宝石顶、双眼花翎,解除总督职,命驻镇南关治事。
不久召还京师,授兵部尚书,充军机大臣
是年冬,命署四川总督,旋代两江总督
徐州黄河决口,筑毛城铺坝堰,救援灾民,俱称旨意。
五十六年(1791年),召授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同年,清廷与廓尔喀发生战争,命助四川总督筹饷,馈运无缺,以功复赐双眼花翎,授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暂代四川总督
六十年春湖南苗人起事,攻入四川秀山境内,四川总督孙士毅成都将军观成率兵镇压。
嘉庆元年(1796年)湖北白莲教教徒起事,侵入四川酉阳境内,孙士毅率兵镇压,屡次获胜,封三等男爵
六月,卒于红岩堡军中,四川将军观成代统孙士毅军。
丧事由乾隆特命福康安家仆、孙士毅好友,时任四川布政使林俊办理,追赠公爵爵位,谥文靖
其孙孙均袭其伯爵之位。
彭端淑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四川丹棱人字乐斋
雍正十一年进士
吏部郎中出为广东肇罗道,依律判断州县大量积案。
后主成都锦江书院。
年八十一卒。
与弟彭遵泗彭肇洙以诗古文名蜀中,时号“三彭”。
有《白鹤堂集》。
彭端淑字乐斋丹棱人
雍正癸丑进士历官广东肇罗道
有《白鹤堂诗集》。
彭肇洙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四川丹棱人字仲尹
彭端淑弟。
雍正十一年进士,与端淑同榜。
刑部主事历官监察御史
有《抚松堂文集》。
彭肇洙字仲尹丹棱人
雍正癸丑进士历官御史
有《抚松亭稿》。
维基
彭肇洙字仲尹
眉州丹棱(今四川丹棱县人),清朝官员。
彭肇洙与兄弟彭端淑彭遵泗一起读书紫云山下,雍正十一年彭端淑同榜中进士,名列兄前。
兄弟三人都为进士,有「丹棱三彭」之称。
曾任河南道监察御史,著有《抚松亭稿》。
彭遵泗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四川丹棱人字磬泉号石甫
彭端淑弟。
乾隆二年进士
兵部主事,官至甘肃凉州府同知
善诗,尤长于古文。
有《蜀碧》记张献忠在蜀事。
另有《丹溪遗稿》。
彭遵泗字磬泉丹棱人
乾隆丁巳进士,改庶吉士历官凉州同知
有《丹溪遗稿》。
维基
彭遵泗字磬泉四川眉州丹棱人(今四川丹棱县人)。
清朝翰林,历史学家。
自幼为神童,七岁在河边洗手,随口吟出“素手濯长渠,扬波混太虚。
还将指上沥,惊散水中鱼”。
雍正十三年(1735年)乙卯四川乡试第一名举人
乾隆二年(1737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
乾隆七年(1754)兵部员外郎
十五年(1750)外放甘肃凉州(今甘肃武威县同知十七年(1752)转调湖北,署黄州府(今湖北黄冈)同知十九年(1754)再改江防同知
有政绩。
乾隆二十一年(1756),辞官归里。
与兄彭端淑彭肇洙皆是进士,同有文名,有「丹棱三彭」之称。
遵泗著《蜀碧》一书,共四卷,内容为张献忠军在四川的活动,起自明思宗崇祯元年,止于康熙二年,《蜀碧》中所引證的书目几乎收尽了当时记载张献忠据蜀的所有史料,包括《明史》、《明史纲目》、《明史纪事本末》等二十五种。
张景旭
维基
张景旭贵州镇远人,清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光绪十五年(1889年)己丑进士,二甲六十一名,同年五月,俱著分部学习
后官四川丹棱知县
彭蕙支
彭蕙支字田桥丹棱人
嘉庆庚申举人
叶时叙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湖南巴陵人
康熙五十年举人,官丹棱知县
居官以不扰民为主。
堂悬一钲,令民欲诉讼者击之,闻声即为审理
在任九年,去之日,民攀辕追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