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清朝
刘乃大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山阳人字有容
诸生
雍正时保举任四川郫县知县,官至成都知府
善画山水,用笔圆劲豪迈。
龙为霖清 1689 — 175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四川成都人字雨苍
贡生
累官潮州知府
有《本韵一得》。
维基
龙为霖(1689年—1756年)字雨苍号鹤轩四川重庆巴县人
清朝官员、学者。
幼聪慧,九岁能文,十一岁入县学,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十七岁中举人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联捷会试,因病归。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补殿试,授中书
历官云南太和县知县,历升石屏州知州广东肇庆府同知潮州府知府
在任所惩奸邪、均徭役,兴学设教,政绩卓著。
后为流言诽谤,去官,人追思立以祀。
乾隆元年(1736年)召见起用,坚辞,请终养返里,奉母家居二十年
林占梅晚清 1821 — 1868
全台诗
林占梅(1821~1868),幼名清江,字雪村号鹤山,又作鹤珊别号巢松道人
淡水厅竹堑(今新竹市)人。
祖父绍贤(1761~1829)经办台湾盐务,为竹堑巨富;父祥瑞(1797~1862)早卒。
年十四,尝随岳父黄骧云北上京师任职。
占梅急公好义,道光二十一年(1841),因捐防鸡笼英军之犯,获贡生加道衔道光二十三年(1843),因捐防八里坌,获知府即选;道光二十四年(1844),募勇扼守大甲溪,绝嘉、彰各邑漳泉械斗蔓延,赏戴花翎;咸丰三年(1853),林恭事变,协办全台团练,捐津米三千石,准简用浙江道;咸丰四年(1854)克复艇匪黄位之乱,加盐运使衔同治元年(1860),毁家纾难,协助朝廷平戴潮春事件有功,加布政使衔
晚年因林、郑二家讼事,郁病而卒。
占梅擅丝竹、书画、骑射诸艺。
道光二十九年(1849),构筑潜园,雅集诗骚。
文酒之盛,冠于北台。
著有《潜园唱和集》二卷、《潜园琴馀草》八卷,其中《潜园唱和集》已佚。
林占梅《潜园琴馀草》约有诗一千九百馀首,写作年代自道光二十七年(1847)同治六年(1867)
多咏骨肉亲友、园居、游历、时事、兴怀之作。
五言古、近体,善摹难状之景,达难显之情。
作品风格多样,平易晓畅法白居易,感时忧国似陆放翁,伤感兴怀如吴梅村
台澎道徐宗干评其诗「和静清远、古澹恬逸」、「诗味多琴味」。
兹据台湾分馆藏《潜园琴馀草》 为底本,并参照下列对校本编校:李清河藏《潜园琴馀草》(以下简称李本) 、李清河藏《潜园诗抄》(以下简称李抄本) 、连雅堂台湾诗荟》(以下简称荟本) 、台湾文献丛刊《潜园琴馀草简编》 (以下简称台银本)、《新竹文献会通讯》(以下简称文献本) 、陈培桂《淡水厅》、林维丞《沧海拾遗》、蔡振丰苑里志》、郑鹏云《师友风义录》、连横台湾诗乘》、王松《台阳诗话续编》、林钦赐《瀛洲诗集》、赖子清台湾诗醇》、曾笑云《东宁击钵吟后集》、彭国栋《广台湾诗乘》、蜕萒老人《大屯山房谭荟》。
潜园琴馀草·序及题词
诗,乐章也。
诗言志,律和声;唯知音者,始可与言诗。
桓谭「新论」云:『八音以弦为最,而琴为之首。
自虙牺削桐、重华被袗以后,襄陵之作、训佃之操、思贤之曲尚矣。
汉、魏而下,以诗名者多以琴名;辋川「春江送别」、谪仙「清夜闻钟」、乐天「池西秋思」、六一居士「受宫声」、东坡「闻窗外歌」,其尤著也』。
中散「琴序」云:『吟咏之不足,则寄言以广意』。
间尝持此以衡近代诗人,今读鹤山「琴馀草」而得之。
家青山之论琴况也,曰「和静清远,古澹恬逸」。
琴心也,即诗心也。
鹤山善琴,手挥目送,别有会心;故诗味多琴味。
山中访隐、海上移情、理性返真、忘形合虚,殆有得于味外味者,丝桐云乎哉?
章句云乎哉?
仆解组退居,雨窗閒坐,手兹编而三复之,如聆「梅花弄」、「桃源吟」,不觉翛然意远。
缀数言于简端,鹤山可许为知音否?
咸丰四年夏五月江左徐宗干识。
「山虚水深,万籁萧萧;四无人踪,惟石嶕峣」:此古琴铭也;鹤珊之诗近之。
鹤珊精于琴,诗学香山剑南,得其神似;五言、古近体,尤善摹难状之景、达难显之情:所谓「秀语夺山绿」也。
大抵其少作多舒愉恬雅之音,间有天性语缠绵悱恻,如弹履霜;是可以觇其所养而得其性情之所近。
比年海上骚动,鹤珊同牧守竭力堵禦,一方赖以安固
近复奉命筹办海运,倡率捐输。
其平日之蕴抱,至是而一露焉。
出其绪馀,发为诗歌以抒写胸臆;不觉苍凉感慨,忧从中来。
鹤珊之诗境将一变,又乌测其所至耶!
绍芳因公东渡,获与朝夕从事鹤珊独心折予,皇然引愧而已。
他日者,绍芳和琴成声,得与鹤珊相酬答;出其近作,正襟危坐,以蔷薇露盥手读之,鹤珊当为予鼓一再行,奚翅如刺船海上之移我情也。
小石愚弟黄绍芳拜序。
空桑之柱耶,琼之姿耶?
绕梁之嗣响也,夺锦之馀思耶?
相赏有石间意,移情在花月夜时。
海上禽鸟乱啼号,冥漠林木何处高?
结想只在云以上,骏马走堤兴倍。
忽闻石上泉流声,一字一珠著手生;十指翻云风习习,留得琴韵到诗情。
诗情何俊逸,琴韵何悠扬!
相对两不厌,郁郁石生香。
咸丰甲寅夏六月润堂洪毓琛题。
写景则无奇不搜,深入剑南之室;言情则有感斯托,能摹浣花之神。
刚健婀娜,悱恻芬芳;真得味外味,不厌百回读。
咸丰甲寅夏至后五日,古粤愚弟黄鹤龄拜手。
余年四十,即弃诸生而客于台。
虽举业尽废,然诗歌、文史,结习未忘;恨可与谈者,少耳!
林雪村都转,淡水巨室也;乡闾以孝称。
且笃于世谊交情,慷慨任侠,有东汉八厨风。
又闻其抱雅尚而多才思,彝鼎琴尊,珍怪纷罗;于书画、丝竹、骑射诸艺亦色色精绝
清秘阁再见倪云林复生也,心钦迟之。
一日,诣其斋,流连茶话;偶及风骚,雪村色飞眉舞,若即欲疾趋青莲、浣花之室者。
从此喜与余作玉屑谈,遂延余为老马。
然余犹有虑焉!
虑其绮年失学,驰骋京华;况家务丛杂,日不暇给,未有俭于腹而丰于才者、亦未有不劳其神而逸其趣者!
而熟知无虑也?
盖其天禀超绝,加以数年来弹琴习静,淡若书生,披览勤、䌷绎切、商榷多,故其诗日进。
嗟乎!
今之伧父,于载籍及前贤名篇概未省识而以诗自负,塞满牛腰;是打油钉铰皆可以吟诗矣,牛童马走皆可以谈诗矣。
诗若是易也,何俟雪村乎!
雪村之诗,于中晚、宋人为近,于游览、写怀为长。
其构思下字,如五丁开山,别通蹊径;如李临淮军容,壁垒一新、旌旗变色;又如少翁奇术,钩营致魄,使李夫人活现帐中。
其杰句繁富,虽老马识途稍效导引,要其心血固多人数斗矣。
或调雪村颇滥交,几如坡公乌台之累。
雪村恒言:知我者惟黄公雨生徐公树人及馀数人而已;是滥而不滥也。
或又谓雪村多坎坷;迩者时乱年荒、骨肉丧亡,又付会计于纪纲任其侵盗,致诗日富、家日穷,悲愤时发于篇什。
然而昔人论诗,有「若非新变,不能代雄」之说;如雪村之「新变代雄」何疑!
夫雄于讴吟,即可雄于振作;使以治诗之道治家,屏斥奸邪如去浮烟浪墨,则一鸣惊人,贤者固不可测。
家将恢复,或不至如云林之终穷;诗愈精进,或可直入青莲、浣花之室。
此吾所以望雪村也夫!
此吾所以序雪村也夫!
咸丰八年小春下浣,镇平曾骧拜撰。
予自罢官旋里,轮指十有馀年矣;杜门不与外事,日以诗自遣。
意兴所至,发为咏歌。
举凡近代能诗之士,闻有佳著,未尝不求而展玩之,嗜之成癖;虽更有可好之物,不与易也。
客冬黄翼孝廉从东瀛旋,言其姊夫林雪村都转天才峻特、经济恢涵,而性嗜歌吟,著有「琴馀诗草」甚富,尚未梓行。
予闻之,不禁跃然起曰:『是殆与予有同嗜者矣』!
因嘱借观。
其即景之作,逸警鍊、品格杰句,美不胜收,在白乐天、陆剑南之间。
其杂感、自述诸作,至性至情,真从肺腑流出,空所依倚,自成一家:一片惓惓爱国之诚,不能自已;所谓「处江湖之远,不忘其君」者欤!
至其篇法老,浑成一气,旋转能达显之情;于少陵为神似。
雪村少负不羁之才,继以南游吴苑、北登燕台,山川之助,胸次益旷。
归里后频遭大故,其抑塞无聊之气无所舒发,恒托之诗;「穷而后工」,信不诬也。
夫士苟所遇恬适而好为愁惨之词,唐之戴叔伦、明之郑善夫无病而呻,识者讥之;若雪村遭际迍艰、时事忧愤,其发为变徵之音,乌得以叔伦善夫律之耶!
读毕而归之,爰书所见以写倾仰,非敢云序也。
咸丰九年立冬后一日雪椒杨庆琛书于绛雪山房。
罗威未识昭谏而嗜其集,永叔未识子野而爱其词。
予从姻亲林半痴耳雪村先生名,悉其能琴、善书,尤精诗学。
尝赠以楹帖云:「雅量高涵,交情慷慨;天真脱洒,韵事风流」。
尚未知其诗足以推倒豪杰也。
及半痴袖其集草示予,受而读之,知其有感于怀,辄托之诗,一扫风云月露之习故云。
生平所历甘苦以及忧时愤事,絜领持纲,有条不紊;较诸雕饰一字一句之间以求合于古作者之林,其格律之高下为何如也!
生席前人荫,少年时,意气自豪,不屑屑于名缰利锁;长而历游辇下,所以益壮。
夫以履丰席厚之身,而贤母独能忍慈割爱,使之习舟楫之劳、阅风霜之苦,卒克和平心性、历练才华,大变少小之习气;贤母苦衷于是乎慰,生诗学亦于是乎进。
观杂感、写情诸作,其不忘母氏之劬勤,非学有心得,弗能道也。
而又感念于妻孥之溘逝、友朋之翻覆、世难之凋伤,前后十数年间不胜聚散离合之异,故其抑塞无所告语,恒藉诗以遣之;此生诗所以发乎性情,非雕虫小技比也。
至七古如「生行」、「哭黄香铁」诸篇,置之吴梅村集中,几不可辨;其工力犹为深造。
他日或一遇其人,当为永叔之倒屣,岂苦罗威之偷「江东集」哉!
咸丰十年孟冬,愚弟廖鸿荃拜撰。
何必争追唐与宋,能言情性即诗人。
十年泉石常怀国,千首词章半忆亲;残月晓风皆寄托,春花亦精神。
卿云未出欣先睹,定有山香火因。
东瀛梅鹤继西湖,好向孤山认故吾;海国几人扶大雅,蛮乡从此获骊珠。
虚心下问君师,盲目随声我滥竽。
传到洛阳应纸贵,骚坛处处识林逋
山阴剑南后裔翰芬
三百篇之作,大都忠臣、孝子、思妇、劳人之所寄托;微言大义,胥于是乎在。
唐、宋而降,取士皆不废诗;我朝诗学昌明,人才辈出,固未可以词章之末而忽之也。
虽然,诗亦岂易言哉!
无论靡蔓之音等于郑、卫者,不堪被诸咏歌;即如风云月露,雕琢虽工而非出自性灵,要亦卑卑无足道矣。
雪村先生,风雅士也。
素稔其善音乐、善书画,而尤长于诗;著有「潜园琴馀草」,尝以未获一读为憾。
既而中、倭搆衅,让台议成;与生之哲嗣达夫司马,同避居鹭门山中。
有李公湘蘅者,达夫之执友、汉之乡缙绅也;袖兹编示予而读之,于写物、言怀间得伦理性情之正
其词笔之清新、丰神之逸,殆合开府参军为一手。
友人咸怂恿寿以公诸世;达夫曰:『此素志也』。
夫以是诗之梗概,有籋云诸前辈叙而论之矣,予何言耶!
然有不能已于言者:以达夫蒐理遗书勤勤恳恳、不忍令前人美泯没而无称者,于以见孝思之不匮焉。
至煮酒论交,雅量高致;忧时愤事,感慨悲歌:具有乃父风。
达夫者,盖亦人杰矣哉!
爰不揣谫陋而为之序。
光绪二十三年仲冬冬至前一日桂岭黄维汉谨识。
罗度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广东南海人字济川
四川内江知县七年,才能为丁宝桢称赏,推为蜀中循吏第。
去官后家成都,纳资为主事,以办赈功晋三品衔
释然理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十
释然理字智宏
姓赵氏,本宗室,藩守蓉城,世居江阴
父子祥,母裘氏。
生有夙缘,幼而颖异,依近邑广福寺大乘为度师。
年二十五,秉戒于宝华闵缘,钻研律蔀,精进不已。
后至姑苏,入真谛利咸室,分主娄东海宁,大施法雨,化导弥多。
雍正元年,应虞山福兴之请,时殿堂圯废,廊庑萧然,榛草蔓延,香烟断绝,千年古刹,代有高僧,荒芜若此,心焉伤之,遂立弘誓,殚志修复。
而岁值凶歉,一粥难支。
又前者弃产负粮,追呼日迫,幸檀越不远,化施相应,陶太史汪宫赞皆力为护持,虞山赵氏,同出江阴,亦竭赀相济。
二十年中,颓者葺之,废者兴之,昔日榛莽,焕焉改观。
甲子,年已六十,门人方思为寿,力止之,谓:“四相皆空,何有寿者?
”士林闻之,益加敬仰。
乾隆十一年丙寅,以院事付其徒至善,乃退居于破山西偏,一炉一经,翛然自远,不知所终。
冶大雄清 ? — 175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56 【介绍】: 四川成都人
康熙末入伍。
雍正间岳钟琪罗卜藏丹津有功,擢为副将
乾隆间傅恒金川,授云南提督
以子冶继钧有罪降官,又因事被劾夺官。
赵继元晚清 1828 — 1897
维基
赵继元(1828年—1897年)字梓芳号养斋安徽太湖人进士出身
赵文楷之孙,赵畇长子,二妹赵继莲(1838年-1892年)李鸿章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拔贡,咸丰九年(1859年)举人同治七年(1868年)戊辰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同治十年(1871年)散馆考试,列三等,出京担任知县
后捐补道员
同治十二年(1873年)江苏督署营务处
出京为江宁特用道节制督标,加按察使司衔
赵元卖弄聪明,“妄以知兵自许”,欺负两江总督李宗羲不懂军事,忠厚和平,对他傲慢蔑视。
不久李宗羲称疾离任,由刘坤一继任两江总督
赵继元更胆大妄为,随意克扣工程款项,他所负责修建的沿江炮台,多不可用,甚至坍毁。
光绪七年(1881年),遭彭玉麟弹劾。
不久革职。
晚年定居江宁棉鞋营。
光绪二十二年(1897年)卒。
冯煦评价其作品:“诗质而不野,丽而不纤,出入于眉山剑南间,而能自摅。
”著有《静观堂遗集》二卷。
王梦兰著有《三十六鸳鸯舫存稿》,今不存。
有子赵曾重赵曾裕。
赵曾裕是赵朴初的祖父。
岐元
宗室岐元字子惠,礼烈亲王代善十世孙。
笔帖式官至成都将军
石达开晚清 1831 — 186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1—1863 【介绍】: 广西贵县人
本客家地主。
道光末加入拜上帝会。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参加太平天国金田起义。
永安封为翼王五千岁
定都天京后,出巡安庆安民
咸丰四年督师援上游。
次年初,在江西大破湘军,以后连战均捷。
六年,回援天京,旋再赴上游督师
同年秋,天京发生内讧,回京,险遭韦昌辉杀害,缒城出走,起兵讨韦。
洪秀全韦后,招之回京主政
七年,因遭疑忌,率军出走。
此后转战赣、浙、闽、湘、、黔、滇、鄂等省,势力渐衰。
同治二年,在紫打地为大渡河所阻,无法突围,乃致书川督骆秉章,请免杀将士,旋自赴敌营。
被解往成都,遭酷刑杀害。
吴宝林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西南城人
由监生捐输军饷,奖同知
咸丰间成都水利同知,修复都江堰人字堤,溉农田一千余顷。
同治间叙功奖道员
光绪间管夔关厘务。
雷钟德晚清 1832 — 1910
雷钟德字仲宣安康人
同治辛未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成都知府四川候补道
有《晚香堂诗存》。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雷钟德(1832—1910)字仲宣陕西安康人
同治元年进士,入翰林院光绪间词臣改官四川,历守理番、忠州、石柱、雅州嘉定,后擢升巡守道,因病瘖卒于成都
王闿运清末民国初 1833年1月19日 — 1916年10月20日
王闿运字壬秋湘潭人
咸丰丁巳补行壬子举人光绪戊申,赐翰林院检讨
有《湘绮楼诗文集》。
词学图录
王闿运(1833-1916) 字壬甫一字壬秋号湘绮初名开运
湘潭人
咸丰七年(1857)举人
肃顺欲延之,不就。
曾国藩戎幕,不称意,退归讲学。
主尊经、船山、两湖书院讲席。
光绪三十四年(1908)检讨,加侍读
民国,受聘为国史馆馆长。
治《春秋公羊传》,又精子学史学
诗与邓辅纶并称"王邓",为湖湘领袖,宗汉魏六朝,独步一时。
亦工文,散文探贾谊董仲舒,骈文揖颜延之庾信
词希踪北宋,鄙薄浙派
有《湘绮楼全书》、《湘绮楼词》。
王闿运(1833-1916)字壬秋号湘绮
湖南湘潭人咸丰七年(1857)举人
曾入曾国藩幕,屡掌成都尊经书院、衡州船山书院、武汉两湖书院。
后授翰林院检讨
著有《王湘绮先生全集》。
湘绮楼诗文集
1833.1.19-1916.10.20字壬秋又字壬父号湘绮世称湘绮先生
据王氏族谱记载,其先祖于明代江西徙居湖南衡阳西乡,居数世,后于宪宗成化年间迁居湘潭城外。
咸丰七年(1857)举人,先是结交了湘中第一人曾国藩,随后结交了朝中第一人肃顺,再后结交了川中第一人丁宝桢
不久辞职返归湖南,隐居衡阳西乡石门12年(1865-1876),潜心学术研究,并在石门观设私塾授徒,夏时济曾熙、马宗霍等皆出其门下。
后相继受聘为成都尊经书院主讲长沙思贤讲舍主讲衡州船山书院山长江西大学堂总教习
其中尤以在衡阳船山书院的时间最长,前后长达25年(1891-1915),力倡船山之学,培育了一大批英才,如杨度夏寿田、蒋啸青、陈兆奎、程崇信等。
清朝末年,官翰林院检讨侍讲衔
民国初年,出任中华民国国史馆馆长兼参政之职。
逝世后,当时总统黎元洪亲作神道碑文,湖南四川等省均致公祭之文,可见当年享誉之盛。
王闿运之学兼包九流而归于经学,崇奉“春秋公羊”之说,被誉为“经学大师”、“湘学泰斗”。
诗文亦称天下第一,门生弟子遍布天下。
著作非常丰富,曾撰《湘军志》、《桂阳州志》、《东安县志》、《衡阳县志》、《湘潭县志》等,有《春秋公羊何氏笺》、《古今文尚书笺》、《湘绮楼日记》、《湘绮楼诗文集》、《湘绮楼联语》等数十种。
门人辑其诗文为《湘绮楼全集》。
虎坤元晚清 1832 — 185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2—1858 【介绍】: 四川成都人字子厚
年十七从父虎嵩林随向荣太平军交战。
以勇力过人,战辄先登,号称“小虎”,从守备擢至提督
咸丰八年,在秣陵关中枪死。
谥忠壮
开泰清 ? — 176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63 【介绍】: 满洲正黄旗人,乌雅氏。
雍正二年进士
乾隆间,历任江苏学政内阁学士兵部侍郎湖北湖南贵州等省巡抚湖广四川等地总督
以处理诸土司事不当,夺官,以头等侍卫伊犁办事,寻卒。
维基
开泰(?
—1763年),字兆新号敬庵,乌雅氏,满洲正黄旗人
清朝官员。
雍正二年(1724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
九年(1731年),迁侍讲
雍正帝御门,开泰未入侍班,黜令乾清门行走
十三年(1735年),复编修
乾隆元年(1736年),迁国子监司业
八年(1743年),迁祭酒
督江苏学政
再迁内阁学士
三迁兵部侍郎,仍留学政任。
十年(1745年),授湖北巡抚
江西
十三年(1748年),又调湖南
十五年(1750年),因徇庇门生,议夺官,命留任。
寻调贵州
湖广总督,加太子少傅
乾隆二十年(1755年),调四川
二十三年(1758年),加太子太保
二十四年(1759年)潘镇总兵杨朝栋入朝觐见,开泰岳钟琪奏朝栋衰老,难期胜任。
乾隆帝开泰何以不先奏,下吏部议,夺官,命仍留任。
二十八年(1763年)六月开泰奏九土司大举击破金川
乾隆帝听闻郎卡使人诣成都开泰许进谒,抚慰之,而阴令九土司兵,谕曰:“郎卡于绰斯甲布等屡肆欺凌,众土司合力报复。
开泰既闻其事,惟应明白宣示,谕令悉锐往攻;而于郎卡来人严为拒绝,且谕以尔结怨邻境,谁肯甘心?
断不能曲为庇护。
如此,则郎卡既不敢逞强,绰斯甲布等亦可泄忿。
乃既用谲以笼络郎卡,又隐为各土司援助,郎卡素狡黠,岂能掩其耳目?
殊非驾驭边夷之道。
”命夺官,以头等侍卫伊犁办事
不久逝世。
汪鉴
维基
汪鉴安徽旌德人,移居六安同进士出身
同治六年(1867年),乡试中举;同治七年,登进士三甲第四十名,改庶吉士
翰林院编修,任监察御史,官至夔州府知府光绪十四年,修建全长六十五千米的三峡栈道,三年完工,之后改任成都府知府
李鸿章邀请其随同奔赴日本签署马关条约》,其因病谢绝致仕。
之后与台湾巡抚刘铭传为友,将此女嫁给刘的侄子。
杨鼎勋晚清 1835 — 186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5—1868 【介绍】: 四川华阳人字少铭
咸丰初应募从军,先后隶李孟群鲍超,累擢为游击
同治间改从李鸿章,从下苏、常,继又于鲁豫镇压捻军,官至湖南提督
以伤发而卒。
谥忠勤
岳钟璜清 ? — 176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66 【介绍】: 四川成都人字吕端
岳钟琪从弟。
雍正七年,从兄赴军前效力,授蓝翎侍卫
乾隆间四川威茂营参将、永宁协副将建宁、南赣等镇总兵广西提督
后代钟琪四川提督,在川十余年。
卒谥庄恪
叶新清 ? — 176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67 【介绍】: 浙江金华人字惟一号梅晴晚号艮堂
康熙五十九年举人
两应会试下第,闻李塨名,从之受业。
四川仁寿知县、署嘉定州
乾隆间成都知府丁忧后补江西建昌府,治南丰县一冤狱,全活二百余人。
赣州,以不肯违例杀人,被上官劾免。
有《艮堂诗存》。
钱载清 1708 — 179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08—1793 【介绍】: 浙江秀水人字坤一号萚石又号瓠尊壶尊晚号万松居士
乾隆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官至礼部左侍郎
自少不耐为八股文,故得第甚晚。
工诗与书法,善水墨画,尤工
又善鉴别法书名画。
官至二品,而家道清贫,晚年卖画为生。
有《萚石斋诗文集》。
钱载字坤一号萚石又号瓠尊秀水人
乾隆壬申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礼部侍郎
有《萚石斋集》。
词学图录
钱载(1708-1793)字坤一号萚石又号匏尊晚号万松居士百幅老人
秀水(今嘉兴)人。
乾隆十七年进士,官至礼部侍郎
京师有钱老相公之称。
学品并高。
工诗,善写生。
画有徐谓、陈淳遗意。
著《萚石斋集》。
萚石斋诗集·自序
康熙癸巳生六龄,九月,所生母陆夫人见背。
十月大夫京师
我母朱夫人无所出,二龄即鞠于夫人
于是教之就塾,教之读书。
饥寒出入,雨风冰雪,母心儿身,以年以日。
戊戌大夫归,乃教之为诗。
大夫学举业于陆堂陆先生,讲经学于竹垞朱先生,中岁爱陆务观诗,回溪草堂之前,种梅两树,蓻数盆,案所常置者,汲古阁初印本《剑南诗集》《渭南文集》也。
于是载之所自为诗者积有帙。
世宗宪皇帝诏天下举博学宏词之士,雍正乙卯夏,本县府申于省总督,考取以入奏。
皇上登极,重申前诏,乾隆丙辰,中外所荐士云集京师九月,御试于保和殿,而卷不可以中选,归而境益困。
辛酉夫人弃诸孤。
丁卯大夫捐馆舍。
呜呼!
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以学侣之相牵也,复客京师
己巳,皇上诏天下举经学之士,朝之大臣,以入奏。
夫昔之所为,思窃禄以逮养也;今之所应,非冒才以希荣耶?
虽然,辞则妄也。
圣人在上,万物皆将有以自见,矧其列黉序、志科名者哉?
辛未,议罢。
明年,恭遇皇太后六旬万寿恩科,中式顺天乡试,廷试成进士,蒙恩改庶吉士
于是年四十有五矣,官翰林詹事二十有二年,为侍从者十有六年,伏思遭逢圣主,鸿文弥乎宇宙,固不敢自跻著作,亦不敢自瘝职业。
且两膺荐举,铢寸工夫,尚冀补前之阙,若持此区区,其何以报我二人无穷之心?
盖载之所负疚者非一端矣。
于是姑存其所谓诗者,始丁巳
呜呼,陆夫人弃,不孝甫六龄。
重经癸巳,回想音容,六十一年之上,恨克承钱之先烈,然犹得以缕述此,则所为衔哀而私幸也已。
乾隆三十有九年,岁次甲午,四月十日钱载书于宣南坊屋,时年六十有七。
四十有八年癸卯二月,蒙恩予原品休致,幸归田野。
五六年来,僻居穷巷,时复读书。
呜呼!
自少壮以来,实常有慕于古人之事,顾事事不能,疚心非一,岂其力之不逮,心也悠忽?
因循蹉跎,畏葸不前,盖不足以为人。
今病矣,惫甚,固知无及于自责矣。
八十一岁田野馀生,徒然尚君恩,仍次其甲午以后迄今所自以为诗者缀于卷,俯仰难言,盖莫得而惜之矣。
夫人诰赠夫人陆氏,卒日为康熙癸巳九月廿二日,迄今戊申九月廿一日七十又六年不孝,一生负疚多端,其何以见于我生母也?
身被高厚深恩,呜咽述此。
(《萚石斋诗集》电子版录入:顾青翎)
维基
钱载(1708年—1793年)字坤一号萚石浙江嘉兴府秀水县人,诗人、文学家进士出身
钱嘉徵玄孙。
乾隆十七年(1752年)壬申进士
官至礼部侍郎
其作收集在《萚石斋诗文集》。
是乾嘉年间乾隆嘉庆年间秀水诗派的代表诗人。
敬华南
维基
敬华南字位中号莲峰四川成都府华阳县人
少游江南储掌文之门,精制艺,工诗古文辞。
乾隆十二年丁卯举人十三年(1748)戊辰进士
本姓苟氏,引对时,乾隆皇帝特以御笔在苟字旁加文字,遂改为敬姓。
翰林院庶吉士
散馆,授编修
乾隆二十一年(1756)丙子山西乡试主考官,所得多知名士。
旋出补江南常熟县知县,不尚刑威,以经术饰吏治,而案无留牍,士民颂德。
后辞官归里,主讲锦江、潜溪两书院,善奖掖后进,出其门者,多有成就。
著有《锦江书院学约》一卷行世。
二子:敬基典、敬惇典。
惇典以选拔官黄陂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