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清朝
刘长蔚
人物简介
刘长蔚字筱泉安徽凤阳人,由云骑尉官至记名总兵,著《梦亲楼诗稿》。
吉文元晚清 1825 — 185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825—1854 【介绍】: 广西桂平人,一作平南人
瑶族。
参加太平军
咸丰元年封御林侍卫
三年随军武昌
四年攻破南京时率先登城。
后随林凤祥李开芳北伐,占安徽凤阳,后入直隶,击溃直隶总督讷尔经额部,进至张登镇,清廷大震
后攻天津遇阻,南撤,战死阜城追封祝王(一作祥王)。
项樟
项樟字芝庭宝应人
雍正癸丑进士历官凤阳知府
有《玉山诗钞》。
马源
马源字伯逢桐城人
贡生,官凤阳教谕
有《菱塘诗钞》。
吴玉搢清 1698 — 177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97或1698—1773 【介绍】: 江苏山阳人字藉五号山夫晚号顿研钝根
曾以贡生镶蓝旗教习,晚官凤阳训导
生平专治文字训诂之学。
有《别雅》、《说文引经考》、《山阳志遗》等。
单德谟清 1700 — 1767
维基
单德谟(1700年9月15日—1767年7月23日)字充甫号渔庄山东高密人,祖籍安徽凤阳同进士出身
雍正四年(1726年)丙午山东乡试第一名(解元)。
雍正五年(1727年)联捷丁未进士,授吏部稽勋司主事
雍正八年(1730年)任文选司员外郎郎中
雍正十三年(1735年)顺天乡试同考官
乾隆二年(1737年)工科给事中
同年,出任巡视台湾监察御史,兼提督学政
乾隆四年(1739年)江南盐驿道布政使司参议
因故贬为杭州府知府
乾隆九年(1744年)特擢分巡杭嘉湖道按察使司副使
乾隆十三年(1748年)任福建分巡巡海与汀漳龙道,诰授朝议大夫
乾隆十七年(1752)冬,致仕归乡。
屈蕙纕
闺秀百家词选·含香阁诗馀
屈蕙纕字逸珊临海人,前暑凤阳府知府王咏霓室。
有诗集,妹莲纕亦工诗词。
毕谊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苏华亭人,寄籍天津字元复
康熙五十七年进士,官内阁中书
乾隆初入直总理务处
在军机多年,以谨慎练达称。
出为凤阳道,以事降级。
后以主事衔充平定金川方略纂修
石涛明末清初 1636 — 170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0或1636—1707或以后 【介绍】: 明末清初全州清湘人本名朱若极
明靖江王之后,出家为僧,释号原济,一作元济,又有道济一号,或出于后人误传,字石涛别号瞎尊者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等。
半世云游,饱览名山大川,是以所画山水,笔法恣肆,离奇苍古而又能细秀妥贴,为清初山水画大家。
画花卉也别有生趣。
对绘画理论卓有所见,主张遗貌取神,著有《画语录》。
晚年定居扬州,对明朝覆亡虽尚存隐痛,于康熙南巡亦往接驾。
生卒年歧说甚多,上述分别为近人傅抱石、郑拙庐所考,别有1642年生之说等。
道济字石涛号清湘老人又号大涤子又号苦瓜和尚又号瞎尊者又号石公上人
靖江后人,明楚藩后。
词学图录
石涛(1642-1707) 原姓朱,名若极小字阿长乙酉(一六四五)为僧后,更名元济超济原济道济自称苦瓜和尚又号大涤子清湘遗人清湘陈人靖江后人粤山人湘源济山僧清湘老人晚号瞎尊者一枝叟零丁老人等。
南京时,得长竿一枝,因号枝下叟别署阿长,钝根,山乘客、济山僧石道人、一枝阁。
广西全州今全县)人。
明靖江王朱赞仪十世孙,父亨嘉因自称监国,被唐王朱聿键处死于福州
石涛年幼,由太监带走,后为僧。
凡山水、人物、花果、梅花,无不精妙。
有名句云"搜尽奇峰打草稿"。
明末清初画坛革新派代表人物。
王原祁尝云:"海内丹青家,不能尽识,而大江以南,当推石涛为第一。
予与石谷皆有所未逮。
"其推重至此。
尤工八分隶,擅诗文,每画必题,时寓亡国之痛。
著有《画语录》,精癖卓绝,词义奥衍不易解。
石涛(约1642—约1718) 清代画家。
姓朱,名若极
法名原济,亦作元济号石涛又号苦瓜和尚大涤子清湘老人等。
广西桂林人,祖籍安徽凤阳,系明靖江王朱亨嘉之子。
书画大家,亦善诗,在画史上与清初的弘仁髡残朱耷并称“四僧”。
康熙元年(1662)深秋武昌登上黄鹤楼,被名山胜景吸引,作诗《登黄鹤楼》,感叹鹤去楼空,抒发悲凉惆怅之情。
并曾依李白黄鹤楼孟浩然广陵》诗意绘成一幅山水画,熔诗情画意于一炉,堪称与李诗珠联璧合、相映生辉的佳作。
道济字法舟秀水人,祝发溪东禅寺,晚居天宁,有《剩语》一卷。
释寂镫
寂镫字天放凤阳人
明楚藩后裔,住仪徵东园十笏庵。
高辰清 ? — 177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四川金堂人字白云
乾隆十六年进士,历任江苏清河知县礼部主事安徽凤阳府同知
通经史及医卜星数天文之学,尤长兵家言。
有《白云诗文集》。
维基
高辰(?
—1772年),四川金堂人
同进士出身
乾隆十六年(1751年)辛未进士
翰林院庶吉士
散馆归班,掌教锦江书院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江苏清河县知县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华亭县知县
乾隆三十七年凤阳府同知,未履任,卒于治所。
朱若东
维基
朱若东字元晖号晓园广西临桂田心村(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人,祖籍直隶凤阳(今安徽)进士出身
靖江王朱守谦第十一世孙。
甘肃平凉府盐茶同知朱亨衍之子。
乾隆十年(1745年)乙丑进士,改翰林院编修
后担任福建道监察御史吏科给事中工科给事中,署京畿道监察御史
乾隆十九年(1754年)担任山东济东道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河南粮驿道
任焕奎
维基
任焕奎字实之一字仲文贵州省安顺府镇宁州人,清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光绪三年(1877年)丁丑进士,三甲五十四名,光绪三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六年四月散馆后,著以知县即用;改江苏金山吴县知县,署镇洋知县
著有《孝悌录》、《五服图制考》、《江南凤阳府籍屯田农民不入夷家考辨》。
李质颖清 1713 — 1794
维基
李质颖(1713年—1794年)字公哲,内务府汉军正白旗人,籍河北承德
清朝官员,进士出身
雍正乙卯举人清代承德文举第一人),乾隆二年(1737年)丁巳恩科进士清代承德进士第一人)。
历任翰林院编修内务府主事员外郎郎中奏事处行走乾隆二十八年河东盐政三十二年(1767),两淮盐政(时镶黄旗满洲高晋任两江总督);三十二年安徽庐凤兵备道凤阳关盐督三十四年山东巡盐御史长芦盐政乾隆三十五年(1770)安徽承宣布政使,后升安徽巡抚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乾隆四十一年(1776)调任广东巡抚乾隆四十二年(1777)两广总督兼管粤海关事务;乾隆四十五年(1780)改任浙江巡抚乾隆四十九年(1784)上驷院卿,管理圆明园清漪园事物;乾隆五十七年,授总管内务府大臣
在《清国史》嘉业堂抄本中有《李质颖列传》。
乾隆五十七年(1792)春正月壬申清高宗赏七代一堂致仕上驷院卿李质颖御书扁额(据《清史稿·本纪十五高宗·本纪六》)。
李质颖曾任内务府镶黄旗包衣第一参领第一满洲佐领,后调管内务府正白旗,后调内务府正黄旗包衣第五参领第四旗鼓佐领(前任为唐英 (清朝督陶官),系康熙三十四年(1695)分立,据《钦定八旗通志》)。
据载,现存故宫的两对满雕云龙纹的黄花顶箱柜,为李质颖所进,一对现陈寿康宫,一对曾陈设于养心殿
任职两淮盐政期间,前后总共七次向朝廷进呈淮扬地区的书籍收藏,用以编撰《四库全书》(载《两淮盐政李呈送书目》、《两淮盐政李续呈送书目》、《两淮商人马裕家呈送书目》)。
王咏霓
王咏霓字子裳黄岩人
光绪庚辰进士历官凤阳知府
有《函雅堂集》。
维基
王咏霓浙江省台州府黄岩县人进士出身
光绪六年(1880年),参加庚辰科殿试,登进士二甲第42名。
同年五月,著分部学习
盛鸣世明末清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凤阳府人字太古
国子监生
能诗而不苟作。
善围棋。
有《谷中集》。
人物简介
盛鸣世字太古安徽凤阳人明崇祯国子监生顺治时隐居。
冯煦清末民国初 1842 — 1927
冯煦字梦华号蒿庵金坛人
光绪丙戌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官至安徽巡抚
词学图录
冯煦(1843-1927) 字梦华号蒿庵蒿隐
江苏金坛人
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
编修
历官凤阳知府山西按察使四川按察使安徽布政使安徽巡抚
宣统元年(1909)以事罢官。
起为查赈大臣,理江淮水灾救济事。
民国,在沪为寓公,以遗老终。
薛时雨林寿图之门,诗词并工,尤负词名,得涩意,幽咽怨断。
编有《宋六十一家词选》。
有《蒿庵类稿》、《蒙香室词》、《蒿庵词话》。
清名家词·第十卷·蒿盦词
1842-1927原名冯熙字梦华号蒿庵晚号蒿叟蒿隐
江苏金坛五叶人。
少好词赋,有江南才子之称。
光绪八年(1882)举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历官安徽凤府知府四川按察使安徽巡抚
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以遗老自居。
曾创立义赈协会,承办江淮赈务,参与纂修江南通志》。
冯煦工诗、词、骈文,尤以词名,著有《蒿庵类稿》等。
蒿盦词·序
始君年弱冠,客游淮安之桃源,居处寥寂,间为词自娱。
岁莫返棹,出而相示,肇麟心窃好之。
已肇麟读书北村,偶有所作,录稿就正。
时君方共亡友毛子次米更倡叠和,因为肇麟辨析唐五代两宋之流别,风尚之出入,期惟正轨是循,举从来粗犷纤秾与体之若俳若诡苟焉取悦一世之耳目者,屏绝刬除,相引为严戒。
词于蓻事,虽微之微者,而源流正变之故,要非漫无所持择也。
岁丁卯,次米下世,逾年,君移家金坛,独旅居苏镇间。
又一年,相见于江宁江宁江山雄伟,其城北诸峰,又至窅邃,为自昔幽人窟宅。
年少健步,春秋佳日,辄相与披榛莽,穷巉岩,求六朝以来故迹所在,及曩时名贤之游躅,有所兴发,则咸寓诸词。
又越一年,肇麟去客嘉定,属遭离人事,仆仆鲜宁趾,虽时聚首,而游兴亦少衰减矣。
同光之交,君连岁入,所至恒多忧时怀远之作。
丁丑中夏,乃复同居冶城之飞霞阁,阁踞山巅,与钟阜石城相峙,頫睨尘阓如越世。
云烟朝夕,瑰奇变幻,千端万态,雠斠之隙晷,益相与研精声律,商榷同异,纵览古今作者升降而折衷于大雅。
每登台舒啸,或就斗室煮茗,促膝夜话,致足乐也。
嗟乎,自吾两人先后去江宁北度,而谭谐之欢,几几不可复得。
津门距都才两日程,相别三载,未获一执手劳问。
君今年五十,肇麟亦四十有六,盖自总角而弱冠,而壮,而强,而逮五十之年,吾二人之踪迹,数离数合,且迹疏而心愈亲者,未尝不一一见之所为词也。
抑君于学无不通,平生所撰造诗古文辞,若骈四俪六之作,属草殆已逾尺,而君雅不以自名,惟孜孜焉究心天下之大计,以备当代翌日之用,宜于词弥无取焉。
然而少小所习,长大有不能忘,薄技且然,矧足以写性情之郁伊,而藉著友生聚散之迹者哉。
若夫君词之工,则明者能自会之,固无俟肇麟之区区私论也。
光绪壬辰冬十有一月宝应成肇麟
王之藩
人物简介
王之藩字小初安徽凤阳人同光间瑞州知府,著《小初诗稿》。
李世恪
李世恪字共人江陵人
顺治丙戌举人,官凤阳推官
有《谋笑轩诗》。
孙晋明末清初
简介
字明卿号鲁山南直隶安庆府桐城人
少孤,为童子时即受知于同邑左光斗,妻以兄女。
天启五年(1625年)丁未进士,初为南乐县知县,历政三载,政绩卓著,调繁滑县,擢授工科给事中,首劾权相温体仁,被谪。
体仁败,复起为给谏。
累迁大理寺卿,特疏出刘宗周金光辰于狱,荐史可法吏部
总兵黄得功被逮,疏请释之,得出镇凤阳
寻以兵部侍郎总督宣大,越二年以疾乞归。
甲申京师陷,马士英拥立福王,视孙晋为东林党魁,乃仓皇奉母,避居浙江仙居,因自号馀庵,又曰遁翁
筑室龙眠山,率子弟读书其中。
年六十八卒。
刊有《东瓯》、《黄山》、《庐山》、《曹溪》、《南岳》诸集,居家事母汪太淑人以孝,教子若孙以严。
子孙中麟、孙中彖,一为顺治甲午举人,一为顺治乙未进士
人称为孝节先生
维基
孙晋字明卿号鲁山南直隶安庆府桐城人
少孤,为童子时即受知于同邑左光斗,妻以兄女。
天启五年(1625年)丁未进士,初为南乐县知县,历政三载,政绩卓著,调繁滑县,擢授工科给事中,首劾权相温体仁,被谪。
体仁败,复起为给谏。
累迁大理寺卿,特疏出刘宗周金光辰于狱,荐史可法吏部
总兵黄得功被逮,疏请释之,得出镇凤阳
寻以兵部侍郎总督宣大,越二年以疾乞归。
甲申京师陷,马士英拥立福王,视孙晋为东林党魁,乃仓皇奉母,避居浙江仙居,因自号馀庵,又曰遁翁
筑室龙眠山,率子弟读书其中。
年六十八卒。
刊有《东瓯》、《黄山》、《庐山》、《曹溪》、《南岳》诸集,居家事母汪太淑人以孝,教子若孙以严。
子孙中麟、孙中彖,一为顺治甲午举人,一为顺治乙未进士
人称为孝节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