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清朝
乔用迁清 1788 — 1851
乔用迁字见斋号敦安孝感人
嘉庆甲戌进士,官至贵州巡抚
太子少傅
有《有恒斋诗钞》。
维基
乔用迁1788年—1851年11月16日乾隆戊申咸丰辛亥九月二十四日),字敦安号见斋又号恒斋鉴斋
湖北省汉阳府孝感县(今属孝感市孝南区)人,咸丰初年官至贵州巡抚太子少傅
早年为县廪生。
嘉庆十九年(1814年)中式甲戌科会试,殿试位列第二甲第八十七名。
内阁中书
二十二年(1817年)丁母忧回籍。
二十五年(1820年),服阙,九月,充军机章京
道光二年(1822年)闰三月,补授内阁中书
五年(1825年),升任内阁侍读,随即丁父忧回籍。
八年(1828年)二月,服阙,补原官侍读,仍兼充军机章京
六月,充方略馆纂修官
十一年(1831年)二月,京察一等,记名以道员知府用。
十月,授广西南宁府知府
十四年(1834年),调任桂林府知府
十六年(1836年),升任甘肃巩秦阶道
十八年(1838年)闰四月初二日,擢任广东按察使
十九年(1839年),英吉利商人在广东市场私售鸦片烟,经钦差大臣林则徐两广总督邓廷桢令上缴销毁,英国军舰移往澳门继续贩售;九月间,乔用迁偕同布政使熊常錞林则徐令带领兵弁,数次于穿鼻洋、尖沙嘴炮击驱赶英舰。
十二月,得到林则徐奏报保奖。
二十年(1840年)二月,署理广东布政使
九月初四日,升授山西布政使
二十一年(1841年)十二月,因山西巡抚杨国桢赴任闽浙总督乔用迁署理山西巡抚
二十二年(1842年)四月,鸦片战争,浙江乍浦失守,江苏省城告急,道光帝廷寄六百里加急谕乔用迁选派将官管带预先挑选的太原、大同精兵一千人驰赴苏州牛鉴程矞采调遣。
五月,因天津可能被英军攻击,廷寄六百里加急谕乔用迁截回已启程前往江苏山西兵一千人,改赴天津;又调用山西省所存抬炮、抬枪,挑选二三百杆,委员解赴天津直隶总督讷尔经额收存备用,随后乔用迁奏报已经拨用抬炮、抬枪二百杆及铅丸火药运往天津
讷尔经额奏请增兵防守天津海口兵部议请于各省兵额中酌量裁拨;乔用迁奏请于山西抚标左右二营、太原镇大同镇所属各营内裁减马步守兵160名,并以突然裁撤兵额将造成兵丁生计困难,请自道光二十三年起各营兵额遇缺不补,限年完成裁减。
获得允准。
二十三年(1843年)十一月,因审理范守仔强奸未成本妇羞忿自尽一案未能查出疑窦,遭到议处。
二十五年(1845年)四月十四日,升任贵州巡抚
贵州省苗民村寨平时有客民依附居住,经前任巡抚嵩溥清查苗寨,将客民户口编入保甲,不准续增,并奏定查核章程,每年将迁离的户口按册开除。
二十六年(1846年)乔用迁奏陈:「苗寨附居客民,或仍归原籍,或别徙他乡,固属事所恒有。
惟佔籍既久,生齿日繁,其子孙每有分户另居者。
各府厅州县,祇将旧户徙去者开除,不将分居户口载明,日久易滋流弊。
查分居客民,租垦荒山,自食其力,相安已久,即属编氓。
应请饬各地方官,督率村寨保长人等,将客民旧户徙去若干、现存若干、分户另居者若干,一律查载办理。
」获准实行
二十七年(1847年),以湖北原籍水灾,捐银一万两以备赈济,受到交部优叙。
乔用迁奏言:「黔省民苗杂处,狱讼不平,酿患必巨,教唆之犯尤应严惩。
遵义举人周应先受贿干讼,请褫革。
八月,奏报前任广东南韶连道刘晸昌在籍滋事,请暂行革职提审,获准。
二十八年(1848年)九月二十三日,赴京陛见。
贵阳府定番州民人韦阿香盗枪走火身亡,知州童翚详文伪称田潘大打猎误伤;安顺府归化厅李陆氏被伍帼钧殴毙,署通判方联远违例不验尸,乔用迁奏请将二员革职获准。
又奏称贵州州县员缺不多,办理领运京铅、采购滇铜,往返需耗时二年,常有前次派运尚未返回、后次派运接连不断的急乱情形,加以升迁调任等事故,无人能署理职缺,请拣发曾经外任、现在吏部投呈履历的候选知县6员以供委任。
三十年(1850年)清平县城炮台坍塌,知县郑选士出力勘估及修理,乔用迁奏请奖叙。
二月咸丰帝上谕命乔用迁遴选将弁督率兵勇堵截由湖南窜往贵州的匪徒。
三月,驰驿奏报湖南匪徒窜逼贵州边境,已严饬堵剿之情形;随后咸丰帝警告情乔用迁有除暴安良职责,「如玩泄从事,致苗匪鸱张或与楚匪句结煽动」将严行究责。
四月,以苗匪聚众抢劫、拒捕、杀害官员等案件已累积一百多件,乔用迁饬令候补知府胡林翼带兵深入苗疆搜捕,捕获案内大盗二百九十馀人,乔用迁又保奏、奖励出力办理的文武官员。
当时湖南会李沅发纠众滋事,扰动贵州边境;乔用迁遵旨派遣贵东道周作楫、古州镇总兵崇福、镇远镇总兵秦定三各带兵勇,于贵州湖南省境防堵攻剿。
会匪又窜扰洪州太平山一带,经文武各官督兵攻击,生擒匪徒首领多名。
又会同湖南官兵追剿到水口等地,大有斩获,剩馀匪众由贵州边境的摩天岭翻山窜逃。
五月,逮捕李沅发,边境肃清,咸丰帝嘉奖乔用迁同心协力剿办,赏加太子少傅衔
六月咸丰帝认为湖南贵州相邻,一向有会匪出没,最好趁此时军事告一段落之际,尽力整顿,谕令乔用迁会同湖广总督裕泰筹议增兵设防、团练、保甲等各事宜。
咸丰元年(1851年)九月二十四日,卒于任上,年六十四岁。
咸丰帝谕照巡抚例赐恤,赐祭葬。
阮文藻
维基
阮文藻字领荣号侯亭
江西安福县山庄乡洢溪村人
道光二年(1822)壬午恩科进士第17名(戴兰芬榜),历官安徽湖南贵州诸州县。
初署安徽太和县,严厉整肃社会治安,捕获巨盗数十人,破获抢劫杨孩儿案,时人称颂。
泾县知县时,纂修泾县续志》九卷,道光五年(1825年)成书。
湖南临湘县时,廉政爱民,执法如山,将恶棍李弼祥绳之以法,保障民众安全
并主持修建“培风塔”,振奋文风士气。
道光二十一年(1841)湖南平江知县,时值崇阳民变,长沙协率官兵经县境开赴湖北平叛,文藻组织军需支持,衣不解带,夜以继日操劳月余。
在他的带领下,民众亦不辞辛苦,未几,平定叛乱,使平邑免遭侵犯。
咸丰年间贵州先后任开州(今开阳县)知州
咸丰6年(1856年),担任清朝遵义府婺川县知县
后由黄君泽接任。
后平定黄号军起义,因功升定番州(今惠水县)知州
生平熟谙经史,才识过人。
在官体曲人情,深受士民爱戴。
著有《宛上同人集》、《听松涛馆诗钞》。
卒年八十,《江西通志》有传。
李师舒清 1756 — 1817
维基
李师舒(1756年—1817年)字谊原河南济源县人
清朝官员。
李师舒监察御史李绍周曾孙。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中式癸丑科二甲进士
庶吉士散馆翰林院编修
嘉庆初大考,改广宗县知县候补知州
任内纂修县志。
官至江南江安督粮道
直隶祁州知州李杰张问陶林颀之女。
万锦雯清初 1625 — 1696
个人简介
万锦雯字云绂
宜兴人
顺治十二年进士,官中书舍人
维基
万锦雯(1625年—1696年)字云绂江南宜兴人
清初政治人物、学者。
顺治十一年(1654年)江南乡举人顺治十二年(1655年)联捷进士
顺治十八年(1661年)出为浙江于潜县知县,不到半年,因江南奏销案,降秩去职。
左迁山西洪洞县县丞,又署汾西猗氏县事,升直隶广宗县知县,升中书舍人,不就,致仕归。
刘继圣清 1632 — 170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2—1704 【介绍】: 山东潍县人字衍泗
岁贡生
初任直隶广宗训导,迁蠡县教谕,擢湖广慈利县知县
时在三藩乱后,地方凋敝,继圣为政以宽,不轻用刑,慈利人皆相戒勿犯法。
李建泰明末清初 ? — 165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0 【介绍】: 明末清初山西曲沃人
明天启五年进士,官至大学士
崇祯十七年,奉命督师李自成,至保定,降自成
顺治二年录崇祯旧臣,起授弘文院大学士,与修明史。
以纳贿罢。
顺治六年,纠众应降清将领姜镶反清。
阿济格讨之,迫降,七年被诛。
维基
李建泰(?
—1649年),字复余号括苍山西曲沃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天启元年辛酉举人五年(1625年)乙丑进士,改庶吉士崇祯元年(1628年)翰林院编修,历任国子监祭酒,颇著声望。
崇祯十六年(1643年)五月,擢吏部右侍郎十一月入阁,拜东阁大学士
史称“风骨峭拔”、“性情慷慨”。
李的家乡遭到李自成破坏,故有平定李自成之心。
不久,平阳失陷,思宗临朝叹曰:「朕非亡国之君,事事皆亡国之象。
祖宗栉风沐雨之天下,一朝失之,何面目见于地下!
朕愿督师亲决一战,身死沙场无所恨,但死不瞑目耳!
」此时,建泰以家乡被李自成所破,锐意一雪前耻为由领兵。
思宗赐与建泰兵部尚书一职及尚方剑,便宜从事
行军数里后,士兵见所乘肩舆忽折断,均认为不祥之兆。
朔后,建泰得悉山西峰火遍野,故意放慢行军速度,每日只行三十里,到涿州时,约有士兵三千人逃脱。
行进至河间府东光县,因军纪不整,东光县闭城拒守,建泰停留攻城三日,破城;至顺德府广宗县,当地士绅同样闭城不纳,建泰停留三日攻破,杀当地乡绅王佐、知县张宏基。
二月,形势急转直下,李建泰派人上奏说:「贼势大,不可敌矣。
愿奉皇太子南去。
至保定时李自成军逼近,明军不敢前进,李建泰已病,中军郭中杰有见及此,向李自成投降。
保定随即陷落,知府何复乡官张罗彦等被杀。
建泰自刎不成,被李自成之将刘芳亮所捕。
清兵入关后,李被召为内院大学士内阁大学士之前身),不久后罢官。
顺治六年(1649年)姜镶于大同起事,建泰响应。
却兵败而归。
李对其五十妾言:「吾今必死,汝辈有一人肯从吾死者乎?
」随后,李被擒杀。
刘体舒
维基
刘体舒(?
年—1855年),字云岩云南景东厅(今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人。
道光十三年(1833年)癸巳进士
直隶广宗县知县
道光二十一年(1840年),拣发广西,署养利州知州,除融县
直隶知州,授郁林州
咸丰四年(1854年),权浔州府事,剿匪有功,经巡抚劳崇光奏荐,进思恩府知府,依旧权浔州事务。
咸丰五年(1855年)广东反清义军李文茂等溯西江西上,进兵浔州,合天地会梁培友部,共万馀人,昼夜环攻。
七月,挖地洞攻小南门,刘体舒写血书求援。
八月按察使张敬修参将尹达章自平南水师至石嘴,交战不利。
敌军闻讯急攻,城陷。
体舒桂平知县庆福、卸县事舒桦被执不屈,就死。
其事上闻,朝廷赠刘体舒太仆寺卿衔,赏世职。
周文瑞
维基
周文瑞山西长治县人同进士出身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丙戌进士,官平乡县知县
陈天清明末清初 1615 — 168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5—1689 【介绍】: 河南柘城人字如水
顺治六年进士,历任平乡知县工部主事
有《诗经家训》、《四书家训》、《天官纪略》、《北曲六种》及诗文集。
维基
陈天清(1615年—1689年)字如水河南省归德府柘城县人进士出身
顺治二年,乡试中举;顺治六年,登进士,改直隶顺德府平乡县知县
工部都水司主事,督理两窑。
顺治十六年提督南河漕务。
康熙二年任光禄寺珍羞署署正
著有《家训》3卷、《诗经家训》、《四书家训》、《天官纪略》、《北曲六种》等。
赵培基
赵培基字二维号鹿宾平乡人
顺治辛丑进士,官陵水知县
维基
赵培基字二维号鹿宾平乡人进士出身
刘鼎
刘鼎字禹铸平乡人
康熙壬子拔贡。
有《南游草》、《淇澳草》、《匪鱼草》。
陈池养
维基
陈池养(1788年—1859年)字子龙又字春溟福建莆田人
嘉庆十四年(1809年)进士,历任直隶武邑、隆平、平乡元氏河间等县知县
道光元年(1821年)辞官归里,家居近四十年,道光七年(1827年),重修石堤,改称镇海堤
编撰《莆阳水利志》八卷、《慎余书屋诗文集》。
曾光爔清末至民国 1867 — 1934
维基
曾光爔1867年7月16日—1934年3月24日同治六年六月十五日-民国二十三年3月24日),字礼藩原名光鲁
四川省邛州直隶州外北九龙乡(今南君平乡江山村)人,其祖籍乃广东嘉应直隶长乐县人氏,清初迁入四川简州文庙沟,后迁至邛州
清光绪二十九年癸卯进士,曾任法部主事湖南省安福县(今临澧县)知县
觉罗四明
全台诗
觉罗四明(?
~?
),字朗停号松山满洲正蓝旗人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台湾知府乾隆二十六年 (1761)台湾道提督学政
任上总裁台湾府》。
在台期间建树甚多:知府任内疏浚凤山县茄藤港,并明定岁修一次;增建府城城隍庙,设崇文书院;乾隆二十七年(1762),道任内迁建海东书院。
(江宝钗撰)
乌拉布
维基
乌拉布(1843年—1891年1月3日),沙济富察氏,字绍云又字绍庭少云
满洲镶黄旗人
清朝政治人物、书法家
咸丰十一年(1861年)辛酉顺天乡试举人
同治十一年(1872年)大挑二等,选授国子监典簿
同治十三年(1874年)甲戌科第二甲第七十五名进士出身
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二年(1876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
国史馆协修
三年(1877年):升翰林院侍讲
四年(1878年):以翰林院侍讲充文渊阁校理
五年(1879年):改翰林院侍读
充日讲起居注官武英殿协修
七年(1881年):升任右春坊右庶子
八年(1882年):改左春坊左庶子
五月,充四川乡试正考官
六月初五日,擢翰林院侍讲学士
九年(1883年):二月,奏陈:“陕甘回务不靖。
宜加筹画一折。
据称陕省回
时常滋事。
商州大荔一带。
劫案叠出。
地方官遇有汉词讼之案。
率多含混了事。
甘肃平凉府化平川等处。
安插投诚叛
不下数十万。
现在生齿日繁。
闻亦有蠢动之势。
请饬防患未然。
”上谕:“陕甘地方汉杂处。
最易滋事。
一切词讼案件。
无论是汉是
总须持平办理。
投诚叛
如有桀骜不驯。
尤宜加意防范。
毋任滋生事端。
谭钟麟冯誉骥、各就地方情形。
督饬所属认真抚辑。
务使相安。
并将防兵随时训练。
以期有备无患。
六月,受命充赛音诺颜部赐奠大臣致祭扎萨克多罗郡王;奏陈:“此次致祭三音诺彦,取道台路,自默霍尔噶顺至赛尔乌苏各台,旱灾甚重,驼马倒毙殆尽。
亟宜疏通要差,并详查被灾轻重,及严禁私载货物。
”上谕:“亟应设法办理。
以通台路。
著吉和、永德商都大马内。
挑选健驼。
分给被灾各台。
以应要差。
昨据户部筹拨银五万两。
为该处办赈各项要需。
著即分析确查。
实系被灾者加意抚恤。
如有藉灾为名。
藏匿驼马。
亦不得任令委卸至各城差务。
由台经过。
尤应于出张家口时、严禁私载货物。
以省台力。
并著该都统等随时严查。
毋稍瞻徇。
”后转任侍读学士
十二月十五日,擢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十年(1884年):二月,偕同工部侍郎孙毓汶内阁学士前往湖北查办学政“书价银”事件。
四月,偕同孙毓汶安徽查候补道员刘传桢“纳贿招权、侵蚀帑项”案件。
五月十五日,擢工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
闰五月初二日,转工部左侍郎,赴湖北查办郧西县廪生余琼芳命案。
六月,赴江西查办广信府知府董兆奎“勒捐酷刑”案件。
八月,赴安徽查办署寿州知州沈庆立“不理民事、延置盗案”案件,京途中再转往河南查办巡抚鹿传霖遭弹劾“刚愎贪婪、假公济私”案、开归陈许道侵贪河工银案。
九月,重新侦查教党张怀等谋反袭击府城一案。。
十一年(1885年):正月,授正黄旗汉军副都统;以工部左侍郎盘查三库,兼管理右翼幼官学
充任顺天乡试监临
受命勘查明陵工程。
十二年(1886年):正月二十四日,以工部左侍郎差任会试知贡举三月初九日入闱,侍郎职务由师曾兼署。
受命勘查东陵、西陵工程。
十三年(1887年):二月初七日丁忧守孝,侍郎职务由宗室敬信兼署。
五月,以工部左侍郎署理镶白旗蒙古副都统
受命勘查东陵工程。
兼充管理沟渠河道大臣备查坛庙大臣
十四年(1888年):四月,调任镶红旗满洲副都统
六月,以工部左侍郎署理吏部右侍郎
八月初一日,以工部左侍郎出差任提督福建学政侍郎职务由崇礼兼署。
十一月,调任正白旗满洲副都统
十五年(1889年):正月,因光绪帝大婚礼成,奖叙赏加二级,仍任工部左侍郎正白旗满洲副都统福建学政
光绪十六年(1890年):密奏福建台湾浙江现任藩司臬司、道、知府实缺与各官员考语。
十一月二十三日卒于任上,年四十八岁,上谕依例赐予恤典。
乌拉布居官办事公允,体恤民情。
另曾充任考试汉荫生阅卷大臣拔贡覆试阅卷大臣朝考阅卷大臣、覆勘各直省乡试试卷大臣进士朝考阅卷大臣考试试差阅卷大臣;时常彻夜校阅试卷,惟恐有考生遭到屈枉压抑;武考生须考试步行射箭,乌拉布因自身擅长步射,也亲自指点之。
擅长书法,楷书
叶瑞西晚清 1841 — 1912
全台诗
叶瑞西(1841~1912)字萍香台南盐水人
博通经史,擅长诗文,与杨式金翁煌南合称「月津三名士」。
同治二年(1863)取中秀才,因晋捐有功,钦加内阁中书衔,赏六品花翎,光绪十七年(1891)新竹县儒学正堂,三年期满返乡。
光绪二十一年(1895)十月,日军由布袋港登陆,攻取盐水,曾率义勇团抵抗,终因不敌而归降。
叶家八角楼并提供伏见宫贞爱亲王做为临时御所。
明治三十年(1897)台湾督府颁授绅章,曾任盐水保良局长盐水港区街庄长、嘉义县参事台南县参事,名列《台湾列绅传》。
明治三十六年(1903)府城糖商王雪农、柳营刘神狱、翁煌南等人设立盐水港制糖株式会社,为台湾当时四大新式制糖会社之一。
为人富而好文,热心公益,捐输救恤不落人后。
曾参与日人举办的飨老典、扬文会,然作品留存,仅见数首。
罗大佑晚清 1846 — 1888
罗大佑字谷臣江西德化人
同治辛未进士历官台湾知府
有《粟园诗钞》。
全台诗
罗大佑(?
~1888),号谷臣江西德化(今江西省九江县)人,清同治十年(1871)进士
以知县即用,签掣福建
因政声卓著,人称「罗青天」。
曾先后任永安晋江知县
光绪十三年(1887)春台湾巡抚刘铭传檄调至台,委署台南府篆,顺道清丈彰化嘉义二县清赋事。
时逢彰化不靖,南北路多阻,罗大佑奉宪筹辨城防,以道理劝谕善良百姓,以严格法律收摄顽强人民,郡城因此得以安定
光绪十四年(1888)二月,郡试,抱病校士;四月,卒于任上。
罗氏工诗,在台公馀,常与台湾道唐景崧府城文人于府署内斐廷诗酒酬酢。
病逝后,门人林仲良将其遗稿辑为《栗园诗钞》,刊于福州,计古今体诗一百五十八首。
唐景崧在该书之跋文中谓其诗:「取法甚正,书味盎然,古体尤规矩准绳。
一切空疏者、嚣张者,涂择碎金零粉而无生气者,皆未足以语此。
盖学人之诗,寝馈于唐宋诸大家也深矣!
民国七十一年(1982)侄孙罗其濡蒐集罗氏遗著,经黄典权、李国梁校对后,由台南市文献委员会刊印。
兹据此为底本,进行编校。
(施懿琳撰)
维基
罗大佑(1846年—1889年)清朝官员,号谷臣江西九江府德化县人
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进士
福建以知县即用,历任建安惠安永安晋江闽县知县
罗大佑光绪十四年(1888年)接替程起鹗,于台湾担任台南府知府
管辖约今台湾南部嘉义县嘉义市、台南市全境及高雄市部份区域。
该区域面积约为4500平方公里,也是当时台湾岛之汉人集中地所在之一。
翌年,卒于任。
清追赠太仆寺正卿
当地人民感其德,专建八角纪念亭一座,名“罗公亭”。
郁永河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仁和人字沧浪
诸生
性爱砚。
曾以采硫至台湾,以竹枝词形式,咏台湾风俗。
有《稗海纪游》。
郁永河字沧浪仁和人
诸生
全台诗
郁永河(?
~?
),字沧浪浙江省仁和县人
诸生
好远游,意兴甚豪,遍历闽幕。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冬福州火药库遇灾爆炸,典守被罚赔偿损失,派人至台湾淡水采集火药原料硫黄,当时任幕客的郁永河,自告奋勇,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来台采硫磺,足迹遍历岛之西岸,经府城,历新港、目加溜湾等地,旋渡淡水,并赴北投筑屋煮硫,历尽艰险,于十月初才离开台湾
  郁永河居台九月馀,著《裨海纪游》〖编者按:蒋师辙台湾通志》记其书曰「采硫日记」三卷。
〗,记来台见闻,高拱乾台湾府》、王礼台湾县》等皆记其「所赋诗,亦有可传者」,对全台山川形势、番俗民情,特别详细记载,为散文佳作,其中诗作〈台湾竹枝词〉十二首、〈土番竹枝词〉二十四首,对台湾斯时生活状况有深刻之描写,富有现实感。
郁永河后来还写了〈番境补遗〉、〈海上纪略〉、〈宇内形势〉,都提到了台湾
郁氏主要著作为《裨海记游》,此书留下十七世纪末台湾的地理景观、人文历史的文献,它对于文学的贡献也许不是直接的,却是弥足珍贵。
方豪《合校本裨海纪游》于1950年台湾省文献会出版,后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出版之《裨海纪游》即采方豪校本,但删去校勘按语,据该书「弁言」,台银本以「屑玉丛谭本」为底本校勘
兹亦据台银本,参考清咸丰三年(1853年)南海伍崇曜汇刻的《粤雅堂丛书》。
许俊雅撰)
郑兼才清 1758 — 1822
全台诗
郑兼才(1758~1822)字文化号六亭福建德化南乡人
乾隆五十四年(1789)贡生,充正蓝旗官学教席。
嘉庆三年(1798)闽清教谕,举乡试第一。
安溪、建宁教谕
嘉庆九年(1804)调任台湾县学教谕,值蔡牵扰鹿耳门,协守府城,著有军功,授江西长宁知县,辞不就,仍任教职
嘉庆二十五年(1820)回任台湾
道光元年(1821)巡抚孙尔准荐举孝廉方正,因孙迁抚安徽,不果。
道光二年(1822)卒于官,年六十五。
卒后,推升泉州府儒学教授
道光五年(1825)祀乡贤
事迹详见郑喜夫〈郑六亭先生年谱初稿〉(《台湾风物》第二十六卷第三期,1976)。
  郑兼才学有本原,敦厚而廉直。
自以职在教学,毅然以洁修庠序、阐扬幽隐、扶植人伦、整齐风俗为己任。
文庙、殿阁、明伦堂,以及名宦、乡贤、忠义孝悌、节孝祠,莫不劝施兴作。
又屡上书当事,论城工、吏治、民风、械斗、辩诬诸端,皆关至计。
又曾与谢金銮合纂续修台湾县》〖参考陈寿祺台湾县学教谕郑君墓志铭〉(《六亭文选》,台银本)、卢锦堂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1年。〗。
著有《六亭文集》,姚莹撰序评曰:「所至以励名节、崇实学为己任,文亦朴重如其为人。
」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选录其中关系台湾六十六篇,另名《六亭文选》,列入台湾研究丛刊第一四三种。
  郑兼才诗今所见者,仅五律一首,七律六首,五绝六首,合计十三首,并见《续修台湾县》卷八〈艺文〉徵引及陈汉光《台湾诗录》。
(吴福助撰)
邹贻诗
邹贻诗字愚斋一字石泉汉阳人
历官福州知府
有《浮槎存稿》。
全台诗
邹贻诗(?
~?
),字石泉号愚斋
湖北汉阳人
乾隆嘉庆年间人士。
乾隆五十五年(1790)任布政司经历后补建阳县嘉庆年间随军渡台剿办林爽文、陈周全案。
其间实心任事,以知州升用。
嘉庆十年(1805)海盗蔡牵围攻府城,再次为赛冲阿上奏带同渡台,著有《浮槎存诗集》。
以下诗作据清修台湾方志所引辑录。
(余美玲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