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明朝
左弘道元末
弘道字存翁号竺隐崇德梧桐乡(今析桐乡)人。
元末出家密印寺,住持杭之上天竺
洪武三年,被召赴京。
十六年,授僧录司左善世
二十四年,归老。
尝奉旨同全室具庵笺注《楞严》等经。
永乐间,示寂。
姚少师撰塔铭。
谢贶
全粤诗·卷四一八
谢贶字崇勋号豫膺
东莞人
明神宗万历七年(一五七九)举人,以乙榜任道州学正,迁富川知县,移建昌通判
有《诚正堂集》、《经世考》、《艺文辑略》。
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二、清陈岭南风雅》卷二有传。
周思得明 1359 — 145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59—1451 【介绍】: 浙江钱塘人字养素号素庵野人
道士张宇初读道书。
永乐中召至,扈从成祖北征。
授履和养崇教弘道高士,管道录司事兼大德观住持。
卒赠号通灵真人。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养真钱塘人
靖难初,以灵官法扈从,后赐谥弘道真人,有集。
陈懿德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长兴人,移家仁和
南康知府敏政之女,同邑景泰甲戌进士右副都御史李昂之室,道州士魁之母。
陈德懿
陈氏名德懿仁和人都御史李昂之妻,道州士魁之母,父敏政,南康守。
……
徐葆初明至南明
维基
徐葆初(?
—17世纪),字元赤号匠钟扬州府江都县江阴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徐葆初崇祯六年(1633年)举人次年(1634年)进士,他指出双亲年老,请求改任南京得准许,八年获授南京工部都水司主事,改营缮主事
当时流寇毁坏凤阳皇陵,复修估费四十多万金,工部尚书刘定国推荐他监督工程,三年内完工,只需二十多万金。
朝廷因为他的廉洁干练,十二年提拔他为营缮司郎中
弘光年间和朱日爃、贾必选陈文显蔡宸恩文伯达吴宪汤、姜绍书、包壮行、史延昙、颜俊彦、胡其枝、汪挺、余长弘、沈璇卿、周必强郑侠如、徐弘道等人一同任职,后事不详。
俞振纪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人字肃夫
少孤贫,事母孝,有拾金不昧之义举。
嘉靖五年,以岁贡分教旌德,能以师道自任,得士子心。
官至道州学正
孙成泰明 1550 — ?
成泰字允交号景蜃简肃公季子。
万历丁丑进士,授道州知州,革市贩例输官税。
苏州同知,浚诸水利,民赖之。
刑部郎,升邵武知府,调苏州,终大名副使
产不踰中,人称廉吏云
维基
孙成泰(1550年—?
),字允交号景蜃浙江平湖人进士出身
隆庆元年(1567年)丁卯浙江乡试第三十二名举人万历五年(1577年)丁丑科会试第九十二名,二甲二十五名进士
湖广道知州,量移动南直隶苏州府同知,疏通许浦塘、杨林河、奚浦水利,署各县篆,以父亲去世回乡守丧。
起复刑部员外郎五年郎中,升江西饶州府知府,调任福建邵武府,在任六月,调繁苏州府,因忤上官,辞官归。
一年后起补大名知府,升山东按察司副使大名兵备,复与上官不合,投劾归。
汪挺明末清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嘉兴人字无上更字尔陶
明崇祯十六年进士
弘光时,任工部主事,弃官隐居城东不复出。
工书法,规摩两晋,晚赖以自给,杜门四十年。
有《会城遗稿》。
字无上更字尔陶嘉兴人
崇祯癸未进士
高尚不仕,书法似欧阳率更
年六十五,无疾而逝。
曾城遗稿。
维基
汪挺(?
—17世纪),字无上浙江嘉兴府嘉兴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崇祯三年(1630年)汪挺庚午浙江乡试,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尚未授职,北京已经失陷、安宗时,他和朱日爃、贾必选陈文显蔡宸恩文伯达吴宪汤、姜绍书、包壮行、史延昙、颜俊彦、胡其枝、余长弘、沈璇卿、周必强郑侠如、徐弘道等人共事,任工部虞衡司主事
很快汪挺认为朝廷不可作为,辞官在城东隐居。
其书法临摹晋朝大家,名流争相欣赏,晚年生活由此支撑,杜门四十年,有作品《曾城遗稿》。
蔡宸恩
维基
蔡宸恩(16世纪—1656年),字祚眷号起震浙江台州府临海县人,明朝、南明。
蔡宸恩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举人,到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获授宁国府推官,任内正直无私,推荐名士;因不逢迎而降调玉田知县,于当地革除虚耗,谢绝馈赠。
不久得推举迁任都水主事,擢官屯田员外郎郎中;遇上火药局火灾,同僚遭处死,他则以清望只判罢官。
弘光年间蔡宸恩徐葆初、朱日爃、贾必选陈文显文伯达吴宪汤、姜绍书、包壮行、史延昙、颜俊彦、胡其枝、汪挺、余长弘、沈璇卿、周必强郑侠如、徐弘道共同在工部任职,很快辞官归乡。
清朝浙江巡抚起元荐用他,在顺治十二年(1655年)补任顺天府司理,处理京城繁杂,公正无私,写下「冰心铁面」四字在门前,谢绝请托。
次年大计致仕,回乡不过一年去世。
儿子蔡嗣芳永历年间担任琼州知府,入清出任市舶司提举,有清廉能干的声誉。
彭而述明末清初 1606 — 166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6—1665 【介绍】: 明末清初河南邓州人字子篯号禹峰
明崇祯十三年进士
阳曲知县
熊文灿军,劝文灿张献忠求降时,袭其无备,文灿不能用。
入清,历官贵州巡抚,以失永州罢官。
久之,被召赴洪承畴军前,陈战守方略,划策擒僮族首领莫扶豹,擢贵州按察使
又为吴三桂划策攻水西土司安坤三桂荐为云南布政使,乞归。
昆明数十里而卒。
诗文雄奇,且以久历边陲,目击战争,可称诗史。
有《读史亭集》。
彭而述字子篯号禹峰邓州人
明崇祯庚辰进士
入国朝,历官广西布政使
有《滇黔》、《燕楚》诸集。
清诗别裁集
字子篯河南邓州人
崇祯庚辰进士,国朝官广西布政使
禹峰初成进士时,思陵校武命射,九发九中,后参熊文灿军。
张献忠势穷伪降,禹峰力言其伪,乞即诛之,以杜后患。
文灿意在苟安,受其降。
献忠旋降旋叛,卒成大祸,由不用禹峰谋也。
禹峰诗雄豪魁垒,有摩盾横槊之风。
维基
彭而述(1611年—?
),字子篯号禹峰河南汝宁府邓州江西新喻县人
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诗三房。
丙辰年十二月十三日生。
崇祯九年丙子河南乡试第十九名举人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会试第197名,三甲185名进士,与方以智同年
兵部观政,授官阳曲知县,因母丧归里。
王铎至交。
爱新觉罗·阿济格推荐彭而述,督学湖北湖南一带,补分守湖南永州道县六年正月被革职为民。
十四年八月起复,以原衔管分巡上湖南道副使事。
十六年七月云南按察使司副使、管云南布政使司右布政使事,十七年十月广西布政使司参政桂林道康熙元年(1662年)十一月贵州按察使三年三月升任广西右布政使七月改任云南布政使司右布政使管左布政使事。
宋琬申涵光等以诗闻名于世,时称江北七子
著有《滇黔》、《燕楚》。。
应廷育明 1497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永康人字仁卿
嘉靖二年进士,授南京刑部主事,官至按察司佥事
有《金华先民传》。
维基
应廷育(1497年—?
),字仁卿浙江金华府永康县人
明朝官员。
治《诗经》,行八十二,由县学生中式嘉靖元年(1522年)壬午浙江乡试第三十六名举人嘉靖二年(1523年)联捷癸未科会试第六十六名,第二甲第五十三名进士
时值争大礼,廷育据濮议忤旨,因乞养亲,改南刑部,左迁道州知州
寻备兵入,致仕。
讲学论道,类多格言。
著《金华先民传》,编《永康县志》,又有《周礼辑说》、《刑部志》八卷、《读律管窥》十二卷、《中庸本义》等书。
张守约
维基
张守约(1535年—?
年),字希曾号凤台广西桂林府永福县人,民籍,治《诗经》。
六月初十日生,行三,由四川新都县学教谕中式广西乡试第五十五名举人,会试中式第一百八十六名。
年三十一岁中式嘉靖四十四年乙丑科第三甲第二百二十八名进士
吏部观政四十五年二月南昌府推官隆庆三年(1569年)八月考选陕西道御史,差巡盐两淮
万历元年(1573年)三月巡按广东,声震天下。
二年六月患病。
三年二月京考。
七年八月道州判官八年十二月黄州府推官九年六月庐州府同知十年八月金华府知府十三年七月致仕。
有《西台奏议》。
边侁明 1503 — ?
维基
边侁(1503年—?
),字行甫号贞谷直隶河间府任丘县人,官籍。
嘉靖四年(1525年)乙酉顺天乡试第六名举人十一年(1532年)中式壬辰科会试第一百三十七名,二甲第五十六名进士
户部观政,选翰林院庶吉士,授工科给事中,调礼部主事,历光禄寺寺丞尚宝司司丞尚宝司少卿,谪泽州知州,调道州知州
符钟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西新建人字伯声
诸生时,慕圣贤之学,以为古礼必可实行。
父母丧时,屏弃世俗之水陆道场。
嘉靖间举人,卒业国子监
湛若水游。
道州知州,有善政。
卒官。
有《虚亭语录》。
沈云英明末清初 1627 — 166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7—1664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萧山人
能骑射,通经史。
明崇祯间,父任道州守备,随往任所。
张献忠道州时,父战死,入阵夺父尸还。
游击将军,继父守道州
及夫贾某战死荆州,辞官扶父柩归。
授徒乡里。
潘儯
维基
潘儯字文起号南吾江西南昌府武宁县人,民籍。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乙卯顺天府乡试第二名举人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中式己未科三甲第一百一十五名进士
道州知州
席应珍元末明初 1301 — 1381
人物简介
席应珍(1301 -1381)字心斋号子阳子,后出文献多记为“席应真”。
江浙行省平江路常熟双风乡沙头 (今江苏省太仓市沙溪镇) 人。
上三代均为贫微民人,年未冠即辞亲出家,于乡中道院师从张应玄习道,后获法号“通玄明弘道法师”。
至顺二年(l331)因倡议迁建功,受邀主持常熟李塘佑圣道院。
至元三年(l337)后,继师遗志,前赴郡城始苏扩建白鹤观字,随主持观事。
至正二十一年(1361)前后,以老归相城灵应宫,于元末兵燹后复兴观务,得时人之誉。
洪武十四年(1381)三月初十日卒,享年81岁。
席应珍在道修行逾60年,三任住持均有治绩。
字心斋海虞人洪武中道士
僧弘道元末明初 1315 — 1392年9月30日
人物简介
弘道字存翁号竺隐桐乡密印寺僧。
族姓沈,吴江人
洪武丙辰,住持杭州上天竺,注释《楞伽经》。
后与楚石同被召入,为僧录司左善世
辛未,告老,赐驿驰归。
明年秋,跏趺而逝,世寿七十八岁。
藏于天竺双桧峰云隐塔,独庵少师撰碑铭。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三
释弘道字竺隐姓沈氏吴江澄源里人也。
幼而失恃,鞠于嫂氏。
十年就外傅,日诵数千言,见人诵《法华经》历耳成诵。
年十三,父命礼密印寺云屋慈为师,弱冠薙发,进受具戒,自此为学,孜孜靡懈。
往见元叟端,复归密印。
时庭生五竹,因以名轩,将藏脩焉。
鲁山文公讲授有规矩,乃从学台宗疏钞诸书,罔不通贯。
我庵迁主上竺,诣之。
我庵深言奖励,且曰“为我掌记”。
未期月,入室请益曰:“前承指教,尝于净夜,试以平日所闻返照己心,圆具法界,念念即空、即假、即中,千界如一,事理无碍,若明日以此心对一切境、接一切佛,未免掉散昏沈,不能任运泯合,不知过在何处?
我庵厉声叱曰:“未在,去!
弘道汗流浃背,顿觉平日所闻所行,一切疑碍冰消,遂礼拜。
我庵复谓之曰:“子善护持,他日教绪灰寒火冷之际,以此对扬明廷,重光末运可也。
明洪武初我庵既寂,去从绝宗继
未几,秀之天岩耀退寂广福,请弘道自代,遂拈香嗣我庵
郡守请主慈感,无何,退于澄源溪上,六时礼大悲像,期生净土,为终焉之计。
三年,诏天下高行僧道问鬼神事,弘道建议唯允。
杭之灵山,兵后废败,众请弘道主之,乃偕其徒净珠,畚瓦砾、刜荆榛,重造光明忏堂。
自元季之乱,期忏行法绝闻于时,至是行之,弘道之力也。
初居五竹轩时,梦与大明照师同游灵竺,赋诗有出红尘户外德业至今存之句。
照尝住此山,始悟所梦为有灵应
十年大祖有旨,笺注《楞伽》诸经。
弘道全室具庵同注三经,颁行天下,御制竺隐说赐之。
十五年,迁住上天竺,兼领郡都纲,寻转僧录司左善世
二十四年,以老告间,许之,时年七十七矣。
退处长干,脩一行三昧明年秋八月梦观仁公请为学者讲《妙宗》,至三辈往生观文,忽示微病,顾其徒正谟等曰:“昔我祖法智尝为心境叵得故,染观净,不碍缘生,想成相起,惟色惟心,故当处显现,吾所修念佛三昧以此为准则。
今夕世缘当谢。
”泊然而逝,洪武二十五年九月三十日也。
世寿七十有八,僧腊五十有九。
火馀,藏舍利于天竺双桧峰之麓,曰云隐塔。
少师姚广孝为撰碑铭。
弘道四坐场,所至莫不兴修,惟灵竺忏堂,其功最钜。
为都纲僧录,三宗诸山有所依怙焉。
欧善堂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湖广永州人
洪武初李文卿内附,余党未息。
平章杨璟驻兵道州,欲屠县北十里外之地。
善堂率耆老说止杀,赖以全活者十余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