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明朝
吴节明 1397 — 148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97—1481 【介绍】: 江西安福人字与节号竹坡
宣德五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祭酒,官终太常寺卿,兼侍读学士
为文授笔立就,多至数千言,滔滔不绝,尤工于诗。
有《南雍旧志》及诗文集。
吴节(1397—1481)字与俭号竹坡江西安福人
宣德五年(1430)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祭酒,官至太常寺卿侍读学士
成化十七年(1481)七月十八日卒,年八十五。
着有《吴竹坡诗文集》。
维基
吴节(1397年—1481年)字与俭号竹坡江西吉安府安福县人明朝官员,宣德五年(1430年)进士,初授翰林院编修,累官至太常寺卿翰林院侍读
宣德四年(1429年)江西乡试第一。
宣德五年(1430年)丁丑科会试第二,殿试登二甲第十九名进士
选为庶吉士,授官翰林院编修,任满升为翰林院侍读
景泰年间升为南京国子监祭酒
成化年间,以太常寺少卿翰林院侍读的本官,出任《大明英宗实录》的副总裁,书成后升为太常寺卿,仍兼侍读
后以年老致仕,成化十七年(1481年)去世,终年八十五岁。
主要活动
  • 1430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屠侨明 1480 — 155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0—1555 【介绍】: 浙江鄞县人字安卿号东洲
屠湖子。
正德六年进士
御史
巡视居庸诸关。
武宗遣使捕虎豹,力谏不可。
累迁至左都御史
卒谥简肃
有《东洲杂稿》、《南雍集》。
(⊙》
字安卿,中进士,以才授御史,出巡居庸关
时承平日久,武备俱废。
公至,周览关险,忾然曰:此国家之北门也。
因缮治城堡障隧,实军伍火器,严举刺诸,边将常若临大敌。
同事多谓公喜事,公不为止。
武庙命公擒生虎,使者日数辈,公抗疏曰:虎,恶兽也,生致之,必撄其爪牙。
陛下徒取玩一时,固不惜民命耶?
且非万乘所宜近。
语甚切直,事得寝。
命按江右。
宁庶人濠蓄异谋,既久赇结中外,顾独心惮公。
使所厚镇守,毕真赍重装自浙馈之。
公怒责其使,拒不纳。
至则与抚军孙忠烈公深相结,谋先锄其逆党,会以忧去。
嘉靖改元入台,首疏请日视朝、接群臣、亲贤图治、诸论列、慷慨标持甚峻。
会与选曹忤,出公保定府
阳曰畿辅重地,非屠御史往不可耳。
公至,即按治大猾。
总兵陈瑾横甚,役使郡县。
公曰,国典具在,太守固非总兵属吏也,不为屈。
者遂调公知延平,历外至广东布政使,俱有廉直名。
凡入觐者四,未尝持一物馈遗。
留为光禄卿,数迁至刑部尚书,改左都御史
自公执邦宪,益以风裁自持。
凡遣御史出,务择其人还台,严稽功实,不徒应虚文,诸御史无敢犯者。
平居提挈纲维,涵蓄细碎。
至于临大事决大疑,屹然岳立。
苟系国体,以身当之,无沮色。
人以赵清献吴文恪二公拟之。
嘉靖乙卯元日,大雾,水尽冰。
占曰:灾在大臣。
是日,公感疾不起,上痛惜谥,赠祭葬甚厚。
自后欲用都御史,辄问曰:能似屠侨否?
其见重乃尔。
所著诗文若干卷。
谥简肃,为襄惠公族子,俱以进士御史,自尚书都御史,晋宫保
东沙张公亦为文定公族父,俱以提学历官南京兵部尚书,并称名臣,亦一时之盛也。
维基
屠侨(1480年—1555年)字安卿号东洲浙江宁波府鄞县人正德辛未进士
嘉靖间官至左都御史
弘治十七年甲子浙江乡试第七十一名举人正德六年(1511年)辛未科会试第一百六十六名,二甲七十名进士,授试江西道监察御史
后任贵州道监察御史巡按直隶御史巡视居庸诸关,当时明武宗中官李嵩等人捕虎豹,屠侨力言不可。
此后担任云南道御史
正德十六年(1521年)福建道御史京畿道御史保定府知府福建延平府知府
嘉靖九年(1530年)山西布政使司右参政
嘉靖十年(1531年)任山东按察使
嘉靖十二年(1533年)任广右布政使,同年改福建左布政使
嘉靖十五年(1536年)任光禄寺卿大理寺卿
嘉靖十七年(1538年)刑部右侍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刑部左侍郎
次年南京刑部尚书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太子少保太子太保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回本部担任刑部尚书
同年改都察院左都御史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少保谥简肃
主要活动
  • 1511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孙一元明 1484 — 152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4—1520 【介绍】: 明人自称关中(今陕西)人,字太初自号太白山人
风仪秀朗,踪迹奇诘,乌巾白帢,铁笛鹤瓢,遍游名胜,足迹半天下。
善为诗,正德间僦居长兴吴珫家,与刘麟陆昆龙霓吴珫结社倡和,称苕溪五隐。
有《太白山人稿》。
太初关中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太初自称秦人
或云安化孙隐苕溪太白山人漫槁
一元太初,自称秦人,或曰安化王孙,或曰蜀人,莫得其详也。
有《太白山人漫稿》八卷。
(《四库总目》:王世贞《题孙一元墓》诗云:「死不必孙与子,生不必父与祖。
突作凭陵千古人,依然寂寞一抔土
」盖其纵迹诡异,当时即莫之详也。
尝栖太白之巅,故称太白山人
又尝西入华,南入衡,东登岳,又南入,与刘麟、吴琉、陆昆龙霓苕溪五隐。
一元才地超轶,其诗排奡淩厉,往往多悲壮激越之音。
静志居诗话》谓其办香在黄庭坚,体格固略相近,然庭坚之诗沈思研炼而入,故蟠孥崛强之势多;一元之诗轩豁披露而出,故淋漓豪宕之气盛,其意境亦小殊也。
(《国宝新编》:太初风仪秀朗,踪迹奇谲,玄巾袷,混游贵贱。
常以铁笛鹤瓢自随,遇所会心,辄一倾倒,盖隐沦之高逸
性好吟诗,初谈导引,人疑其仙。
晚婴婚娶,入司空刘公湖南雅社。
诗辞备极苦心,所乏天才也。
空同集》:太白山人善诗,有超逸才,亦多为忿激悲壮之音。
少谷》:太初诗悲壮奇崛,感奋激发,而卒泽以冲和。
刘麟清惠》:太初为诗先气格,有刮劘胃肾之功。
殷云霄石川集》:太白山人诗喜为盛唐人音节,凡感佚思作,可喜可愕,可悲可嗔,一以寓之,发之以豪纵恣肆,时出人畦径。
方豪棠陵集》:山人以其雄壮浑厚之资,肆之以诡怪佳丽之观,若甘和白采之合美。
故其诗往往为人所传。
《艺苑卮言》:孙太初诗如雪夜偏师,间道入
又如鸣蜩伏蚓,声振月露,体滞泥壤。
太初玉立美髯,风神俊迈,尝寓居武林
费文宪罢相东归,访之,值其昼寝,孙故卧不起,久之,少师益恭,孙乃出,又了不谢。
送之及门,第矫首东望,曰:「海上碧云起,遂接赤城,大奇大奇!
文宪出,谓驭者曰:「吾一生未尝见此人。
」 《楼溪集》:太白诗秀洁而出尘。
《国》:太白山人才清趣,颇擅诗名。
曾寓先公蓉湖别墅,时与殷靖江近夫游,先公每论其高致。
浪游西湖苕溪间,一时名士咸钦其风。
其佳句有「山根晴亦湿,湖气夜难昏」,「长天下远水,积雾带岩扉」,「僧归虹外雨,云抱水边楼」,「浪花迎棹尾,山影上人衣」,「清流梳石发,远雾著山巾」,「酒醒灯晕里,秋堕叶声边」。
又「百年知己长镵在,万事无心拄杖间」「远江天入星河湿。
曾木溪回风露稀」。
严仪卿曰:「诗有别才,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岂不然哉!
大都孙诗五言得孟襄阳幽处,七言得张句曲旷处,遂致径庭悬绝。
《明诗选》:陈卧子曰:「山人诡迹尘外,清放自居,故有俊调而鲜深思,终近浅俗。
」 田按:山人诗激宕处亦是摹杜,而炼句炼字,时出入于王摩诘孟襄阳岑嘉州诸公间。
长歌气魄稍弱,律、绝固是一时之秀。)
黄诏
全粤诗·卷三九一
黄诏字天翰
饶平人
明世宗嘉靖间诸生
典教舂陵上高镇。
晚年解组归,三为乡宾
清康熙饶平县志》卷八有传。
钱士馨明末清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平湖人字稚拙又字稚农
贡生
韶年倜傥不羁。
后假东湖僧舍以居,夜读《昭明文选》,为沙弥所讥,由是发愤研究经史,尝据《尚书》、大小戴记、《春秋》内外传以补《周礼·冬官》。
为人轻财好客。
工古文,兼精书画。
明末在京师,亲历李自成军破京城事,以记其见闻《甲申传信录》,另有《赓笳集》等。
士馨字稚拙,复名𠷓,字稚农平湖人
崇祯壬午贡,入南雍,见知于吴梅村
寻入燕,公卿争欲客士馨士馨久而厌薄之,人渐目为狂生。
李自成将逼京城中允李明睿疏请南迁,士馨私谒之,泣曰:贼已尽得秦陇,日夜行四五百里。
倘闻南迁之事,以轻骑绕出畿南,突犯警跸,公将何辞以谢天下?
明睿惭惧,无以对。
京城陷,士馨匿迹樵林,流窜于兵火之中,艰难辛苦,无不备经,多寄托于文章。
后奔走无所成,贫益甚。
自汇其骚赋诗文为一集,然贫不能剞劂,遂散佚略尽。
今所存者,零玑碎玉耳。
士馨轻财好客,工古文词,兼精书画。
每抵掌古今,必纵横数千言,卒至穷老以死,亦可哀已。
朱簠明 1491 — 1576
维基
朱簠(1491年2月22日—1576年2月2日)字守贵号拙斋,行庆十二,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人,军籍。
正德十一年(1516年)丙子科中式浙江乡试举人正德十四年南雍正德十五年(1520年)庚辰科与弟朱篪同举会试,中式第330名,丁父忧嘉靖五年(1526年)丙戌科殿试成进士,授江西峡江县知县
嘉靖八年(1529年)己丑三月丁母忧嘉靖十年辛卯服阙补丰城县知县
嘉靖十三年(1534年),升南京兵部职方司主事
嘉靖十五年(1536年)冬,转武选司员外郎次年春转车驾司员外郎十一月,升刑部广西司郎中
嘉靖十七年(1538年),转兵部职方司郎中六月出筑浦口城,九月督设池河新营。
嘉靖十九年(1540年),出为四川顺庆府知府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十月,升建昌兵备道按察司副使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赴任,次年染瘴疾致仕。
万历四年丙子正月初三日卯时卒,年八十五。
主要活动
  • 1526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朱篪明 1493 — 1546
维基
朱篪(1493年4月7日—1546年11月11日)字守谐号思斋,行庆十五,浙江山阴县人
正德八年(1513年)癸酉科第九名举人正德十四年南雍正德十五年庚辰科与兄朱簠同举会试第14名,丁父忧嘉靖五年(1526年)丙戌科殿试成进士
南直隶扬州府泰兴县知县,调任休宁县知县十四年十一月江西道试监察御史十五年五月实授,奉命覆核蓟永平钱粮,十七年巡按湖广等处地方,十九年监督明显陵工程。
主要活动
  • 1526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冯应京明 1555 — 160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55—1606 【介绍】: 凤阳府盱眙人字可大号慕冈
万历二十年进士
户部主事,累迁湖广按察佥事,分巡武昌汉阳黄州
税监陈奉横行,巡抚以下皆唯诺惟谨,应京独以法抑裁之,遂被诬奏逮狱。
后以星变获释。
天启初谥恭节
有《月令广义》、《经世实用编》。
维基
冯应京(1555年—1606年)字可大号慕冈安徽泗州人
生于凤阳盱眙县(今属江苏省),万历进士,曾任湖广监察御史,在湖北以“维护风化”为名弹劾泉州思想家李卓吾,又指使歹徒焚毁李卓吾所居之龙湖佛院,毁坏李预为藏骨的灵骨塔。
后因案入狱,以利玛窦劝告,归依天主教。
冯应京生于嘉靖三十四年乙卯(1555年)五月二十一日,八岁其父卒于官,事母至孝。
万历十九年(1591年)辛卯顺天乡试举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联捷壬辰进士吏部观政,同年以母老请假归,次年,其母病逝,守丧三年。
二十四年(1596年)户部主事,督饷蓟辽。
二十五年鲜之役起,调任兵部主事,升职方司员外郎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任湖广佥事,整饬武昌兵备,分巡武昌汉阳黄州
生性耿直,“不事空言,为淮西人士之冠”。
在其《月令广记》中讲“工商皆本”。
后因弹劾税监陈奉监事,反遭陈奉控告,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二月湖广收税御马监监丞陈奉弹劾冯应京违抗明旨,阻挠税务,遂被革职为民。
又因科道官员纷纷上疏求情,万历帝震怒,令锦衣卫逮送京城,二十九(1601年)九月二十三日「入囚燕京」,冯应京被逮捕时,百姓“拥槛车号哭,车不得行”。
镇抚司狱,拷讯关押,利玛窦多次去狱中探视,狱中皈依天主教。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九月乙丑1604年10月10日)发生客星之变,数日后被释放,枣阳县王之翰则死狱中。
应京系狱四年,读书不辍,勒成《经世实用编》,三十二年甲辰放归,万历三十四(1606年)正月二十日(新历2月26日)卒于家,享年五十二岁。
天启二年太常寺少卿吏部录赠恤诸臣,应京为首,谥曰恭节
主要活动
  • 1592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马鉴明 1432 — ?
维基
马鉴(1432年—?
),字文焕湖广襄阳府枣阳县人,军籍。
进士出身
湖广乡试第八十四名。
成化八年(1472年)壬辰科会试第一百八十五名,殿试登进士第三甲第一百一十五名。
主要活动
  • 1472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尚冕明 1433 — ?
维基
尚冕(1433年—?
),字从周湖广襄阳府枣阳县人
进士出身
湖广乡试第八十八名。
天顺八年(1464年)甲申科第二甲第六名进士
主要活动
  • 1464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张萱明末清初 1558 — 164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广东博罗人字孟奇号九岳别号西园
万历中举人
官至平越知府
好学博识,贯通经史百家,能画善书。
有《汇雅》。
全粤诗·卷四二一
张萱(一五五八 — 一六四一)字孟奇
博罗人
明神宗万历十年(一五八二)乡试以《春秋》夺魁。
肄业南雍,被推为诸生都讲。
屡赴会试不第,考中内阁制敕房中书纂修正史,侍经筵,得发秘阁所藏书读之,有《秘阁藏书录》。
因修玉牒称旨,转北户部主事,署奏曹。
差满,奉母还里,乞终养
贵州平越守,未任。
筑园榕溪之西,不入城市,海内称西园公
立仁仓以济族里。
每遇荒歉,煮粥赈饥,多所存活。
郡邑有兴革事,必式闾咨访,推诚商酌,略无徇私。
生平无他嗜好,独癖书。
善书画。
著述颇丰,有《西园存稿》、《汇雅前后编》、《古韵》、《疑耀》等。
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九一有传。
张萱诗,以明刻清康熙四年张萱子张焘等重刊《西园存稿》四十三卷本为底本,参校日本内阁文库藏明刊《归兴诗》。
他本辑得佚诗,附于末卷。
吴嘉纪明末清初 1618 — 168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8—1684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泰州人字宾贤号野人
独喜吟诗。
家甚贫,虽丰岁常乏食。
又睹明清易代江淮生灵涂炭之惨,与当地灶户受盐商剥削之苦及河患、军运等害,见闻亦切。
其所作诗字字皆血泪,可称诗史。
有《陋轩集》。
吴嘉纪字宾贤号野人泰州人
有《陋轩诗》。
清诗别裁集
字宾贤更字野人江南泰州布衣。
著有《陋轩诗》。
野人泰州之安丰盐场,濒于海,刻苦成诗,人无知者。
周栎园侍郎盛称其诗,人争重之,由是陋轩之名与诸名家相埒。
渔洋诗以学问胜,运用典实而胸有炉冶,故多多益善,而不见痕迹。
陋轩诗以性情胜,不须典实,而胸无渣滓,故语语真朴,而越见空灵。
然终以无名位人,予持此论,而众人不以为然。
然其诗具在,试平心易气读之,近人中有此孤怀高寄者否?
己丑广陵,与汪子舟次交,舟次每以制举业相质,时年甚少,未尝见其为诗也。
越十三年,予复至广陵,见舟次诗,而诗又甚工,余惊询之。
舟次曰:「东淘有吴宾贤者,善为诗,余与之游,同学诗,愧不逮也。
」后每见辄言宾贤宾贤不置,若惟恐余不知有宾贤者。
且曰:「宾贤每把先生诗,勿勿不自禁,泪辄涔涔下。
每札至,辄询得先生新诗不?
先生寄余诗,则急录之去。
先生近帙至,则仓皇大索,若追余逋负者。
先生狱事急,则向予曰:『安得云中舒金色臂,援周先生使不死,再见其三数诗。
先生固不屑与人同调,而又时发虞仲翔之叹。
以予论,若宾贤者,可谓先生同调,亦不可谓不知先生者矣。
」因出其手录《陋轩诗》一帙示予,余读之,心怦怦动。
已又见其寄舟次札子,有「夕阳残照,于时宁几」之语,则不禁悽心欲绝。
宾贤常恐不及见余,余倖返;今乃有不及见宾贤之感矣。
急赋一诗寄之。
及退而语广陵人,则绝不知有宾贤者。
钟山龚野遗曰:「吴宾贤家东淘,东淘产盐,人拥高赀,家不蓄书,间有书,辄以覆瓿,或以拭牢盆。
宾贤居陋轩,环堵不蔽,自号野人
野人每晨起,书枯坐,少顷起立徐步,操不律疾书,已复细吟;或大声诵,诵已复书。
或竟日苦思,数含毫不下。
又善病咯血,血竭髯枯,体仅仅骨立,终亦不废,如是者终年岁。
里人相与笑之曰:『若何为者?
若不煮素而固食淡。
』数指目以为怪物,野人终不之顾。
东淘盖旧有分司使者署,一使者至,询此间有能文士否?
属胥对曰:『某不识能文士何等也?
见有手一编向之絮语,忽作数十字,欣欣自以为得意,或者其是乎?
使者则急请之见。
数请数辟去;辟之不得,强与之见;见则大悦,以为真能文之士;士固无出其右者。
东淘人群异之,以为是淡食者固可与长吏揖耶!
自是望野人若不及,渐有过其庐者,野人终闭户不与之接。
」嗟乎!
宾贤如是,即不旦夕死,其终死于陋轩必矣!
因汇其前后之作,刻为《陋轩诗》。
余门升州吴介兹曰:「读野人诗,想见此老彳亍海滨,空墙落日,攒眉索句,路人作鬼声唧唧揶揄时。
宋登春谢榛诗,叹曰:『何乃津津谀贵丐活?
』展宾贤诗竟卷,如入冰雪窖中,使人冷畏。
」嗟乎!
介兹数言,可序野人诗矣。
舟次名楫宾贤名嘉纪
舟次别有集。
宾贤是集行世,会有知之者。
分司其地者,能物色野人,当非俗吏,而忘询其姓氏,惜哉!
康熙元年,岁次壬寅,阳月,栎下同学周亮工题于赖古堂。
(《陋轩诗》电子本录入:顾青翎)
癸卯孟春周栎园司农将之青州,过扬州,遗予《陋轩诗》一卷,盖海陵吴君嘉纪之作也。
披读一过,古澹高寒,有声出金石之乐,殆郊、岛者流。
近世之号为诗人者众矣,掇拾汉、魏,挦扯六朝,以献酬标榜为名高,以类函韵藻为生活,此道膻秽榛莽久矣!
如君白首藜藿,戢影穷海之滨,作为诗歌,托寄萧远,若不知有门以外事者,非夫乐天知命,乌能至此?
余在扬三年,而不知海陵吴君,今乃从司农得读其诗,余愧矣愧矣!
余知野人己亥九月始。
己亥江上震惊,扬人倾城走。
余时移家艾陵,念虚中在东亭,趣棹视之。
至则虚中手近诗一帙纳余前,俾余读。
余交虚中三年,未闻虚中一言诗,忽累累成帙,心异之。
顾其诗已丹黄遍,下数行,诧惊,向虚中曰:「阅诗者谁耶?
余不子异,异阅诗者。
」虚中矍然良久曰:「嗟乎,野人今遇知己矣!
野人者,东淘处士吴嘉纪也。
」余生平未尝一见野人诗,闻虚中言,殊色动。
虚中复言:「野人性严冷,穷饿自甘,不与得意人往还;所为诗古瘦苍峻,如其性情。
东淘距此地仅三十里,岁不一二至,野人固不易见;即见野人野人亦不易合也。
」余默然久之。
诘旦,野人忽至,两人相见欢甚,各为诗,诗成,呼酒共醉,酒尽,复为诗,如是者三日夜,留连低徊,不忍别去。
余私念往与虚中言,虚中殆私野人野人殊易合也。
野人夙有肺疾,恒不自惜,喜苦吟;近数年来疾且甚,悔之,禁不得多作,然一诗成,必百里寄余,反复更订,无虑数四。
余尝以小舠迎野人野人辄为余来,抵掌论心,浃旬累月,视东亭又将过之。
然当熟客登筵,颓然自废,野人率落落无一可。
辄忆虚中言,虚中不予欺也。
辛丑岁周栎园先生广陵,见野人诗,推为近代第一。
复闻野人病,心心虑之,恐遂不及见野人,属余为书招之,赠一诗附与俱往。
余逆野人不肯为先生来,以先生情至,谊无容辞。
且属藁慰先生曰:「野人性固严冷不易合,然见先生诗,或当忻然来。
」书达,野人竟来。
野人名不出户,而先生诗走四方。
野人与余共论诸家诗,时先生方逮系大廷,野人于时已切切望先生事白,得时见先生近潇。
固不意先生南还,亦为野人悲惜如此也。
先生既得见野人,虑野人死益切,语余曰:「古之工为诗文者多矣!
人情忽近喜远,其人不死,则著作不传。
野人之人、之遇、之诗,皆可必其传;□病又□几于死。
且以野人诗,亦必待其死而后传,吾与子与不知野人者等耳!
子其图之。
」余唯唯。
因即邮筒所寄寸牍片纸汇次之,得百首,应先生命。
先生欲及野人之生,令天下知野人百诗何能尽,然剞劂非野人志,百诗而传,可以谢先生,亦可以谢野人已!
集成弁以言,盖以见野人不易知;知野人者,初亦非偶然也。
泰州安礼场,海滨斥卤之乡也。
明正德间,有布衣曰王艮号心斋,以理学闻。
不百年,有布衣曰吴嘉纪字宾贤号野人,以工诗闻。
自两贤相继出,而四方谭安丰场人物者,皆啧啧心斋宾贤不置。
心斋能为严苦峭厉之行;而宾贤忧深思远,所为诗,多不自知其哀且怨者,似与颜子之箪瓢陋巷曾晰沂水舞零,旨趣殊焉。
余不获及见心斋,犹幸得交宾贤,垂三十年,习知其为人,盖醇厚而狷介者。
狷介则知耻,醇厚则善自责,善自责则恕于人。
其怨也,悲于人有所不平之谓也;其哀也,不过自鸣其所遇之穷。
且以为诗不出于诚意,则不足传也,故其体如此。
今有斥人者曰:「汝不诚。
」则受者必艴然怒。
而诗之不诚,则往往强自托于佩玉鸣珂以为文,不必标枝野鹿以为质也。
然乎?
否乎?
此其非是亦最易别白者矣!
然予每三复其诗,又未尝不深有慨于古法之久亡也。
自乡举里选废,而《简兮》《考槃》之诗作矣;自井田废,而《大田》《南山》之诗作矣。
贤如宾贤,而穷如此,吾不独为宾贤悲也。
后世有位君子,有读宾贤之诗如吾之悲者,愿无如吾之徒悲,而慨然以举行周为任,庶几怨调罕闻;而宾贤之诗,有益于人之国家不既多乎?
或曰:「宾贤今之处士,独无意于学颜、仓与?
」曰:命不同也。
、曾非穷人也。
夫既得圣人而为之师,且其家庭亦必有可乐者;颜渊死于颜路之前,而曾晰父子间事,孟子略载之。
忧于国而乐于家,穷于出而通于处,宾贤都未有此也,而何疑于其哀且怨乎?
嗟乎!
宾贤之哀怨,乃其诗之诚也。
心斋践履笃实,其学一本于诚,使宾贤得与生同时,则亦心斋之徒矣,岂独以其诗鸣哉!
今天下何处士之多也?
以余所见,今富贵利达者之家,其坐客多世俗所称处士者焉。
彼富贵利达者,视其家食用玩好之物无不具,独不能具其文章,通知古今载籍之语。
乃挟其势与利,思钩致贫贱失志、稍知诗与文、又自骄语为高士者,以充其玩好之一物;而彼骄语为高士者,欲以其诗与文汲汲然求知于人,不幸贫贱,失志益甚,遂俛首甘心,充为富贵利达者之玩好而不辞。
余观古处士,未常不受知于富贵之人,特其终身所受知者,一人而已,名且大显于天下。
古富贵之人,于天下之士,固无所不好,然诚得士之报,使天下后世,信其心之诚;然好士者,亦不过一二士,未若今天下两者相遇多而相得者不益彰也。
毛公薛公之隐于博徒卖浆也,知从之游者独信陵君耳!
同时平原君亦好士,未常知毛公薛公在其国中也。
北郭骚之贤,几不受知于晏子;既知之,又几失之。
盖贤者之难知,而又不肯屑屑求知于人若此。
以予观我泰州吴子野人之诗,与其所以立身持己者,可谓不愧古处士;而当世之大公卿好士者之众,能深知其诗与其立身持己不愧处士,笃好之表彰之如不克者,惟栎园周先生一人。
阮亭且云:「我官扬州三年,未知海陵有吴子,今乃从周司农公知之。
」予益以叹吴子之为处士,非予所见为多者之处士也。
周先生之知处士,果有异于世之所为好士者也。
两人者,皆远矣,皆不可及矣!
予故乐得而叙之。
康熙戊申首夏,吴下同学弟计东,书于广陵玉笑亭。
海陵吴野人,积学三十馀年,著为诗歌古文辞,凡若干卷。
然櫜锋埋照,不屑以才炫,世亦无有知者。
栎园周先生始奇之,为梓其诗行世。
而后野人之名,不胫而驰于大江南北。
吾友汪子芾斯复裒其全集,录诗近四百篇,续梓以传。
刻成,而余重有感矣!
野人家东淘,为濒海斥卤鱼盐沮泽之乡,贾侩杂居,习尚凌竞,其于诗文笔墨之事,固非所论。
野人以一鹤孤鶱,翛然云表,不干名,又耻藉时流延誉。
居仅荜门蒿径,旁有野水虚明,荻芦森错。
日惟键户一编,吟啸自若,虽瓶罄履决不复问。
故其为诗,冰霜高洁,刻露清秀,不得指为何代何体,要自成其为野人之诗而已。
然吾闻其生平,天性孝友,与人交,严冷难合;至缓急患难,则不以生死久暂异。
其于新安程琳同里王衷丹两事为尤著。
且其乡有王汝止先生者,曾受学馀姚,以躬行实践、力排矫饰为事。
野人之气专容寂,笃行潜修,其闻道而后兴者欤?
予故因诗并述其人之梗概若此,使读其诗者,遂以求其人,而知野人之不仅以诗足尚也。
屏山宗同学弟周祚拜书。
唐书》之传隐逸也,才二十有二人,中间或隐或仕略相半,而为道士之学者数人焉。
史臣谓隐之槩有三,而其所述皆下槩也。
噫!
何真隐之难也!
上焉者,身藏而德不晦,万乘之贵,寻轨而委聘;次则挈治世之具,弗得伸,或持峭行,汎然爵禄,使人君常有所慕企;末焉者,资槁薄,乐山林,内审其材,终无当于取舍,故遁迹不返,使人高其风而不敢訾。
史臣之论率如是。
余观其论列诸人,若朱桃椎田游岩李元恺卢鸿陆羽之徒,其于泉石烟霞,洵膏肓痼疾矣。
王绩吴筠贺季真秦系张志和陆龟蒙诸子,文词卓越,以诗歌相雄长,诙谐放荡,浮沉荣遇之间,当时慕之,后世传之;身虽隐而名益彰,岂寂寂无所表见者比哉!
扬之泰州,有吴先生者,名嘉纪字野人,隐居东淘,名所居曰陋轩。
与世罕接,家最贫,虽礼年常乏食,以歌诗自娱乐。
独与余兄舟次善,尝窃诵其诗于周栎园司农,为刊其初稿。
继家芾斯分司东淘,慕其贤,为再刊其集。
于是江南北家有其诗,渐达于京师
济南阮亭王公,尤时时口其诗不置。
先生之名,虽欲俱隐不得矣!
余获交先生久,间入城,必过余家,故得尽览其作。
大抵四五言古诗,原本陶潜王粲刘桢阮籍陈子昂杜甫之间;七言古诗浑融少陵,出入王建张籍;五七言近体,幽峭冷逸,有王、孟、钱、刘诸家之致,自脱拘束。
至所为今乐府诸篇,即事写情,变化汉、魏,痛郁朴远,自为一家之言,必传于后何疑欤?
先生之诗日益多,不自收拾,其友方子于云,裒其前后诗,重刊精好,吾党义之。
询其人,孝而乐善,又左右于先生,贤矣!
先生以其所刊首示余,且属为论次。
余何足为先生序,顾不鄙弃而必见属者,或以余之知之也!
噫!
余之所以知先生者,独诗云尔哉!
大都号为隐逸者,多违乎时,不得已而托焉者耳。
苟有知而举之者,即攘臂而起,肩相摩于道,求如桃椎诸人,尘芥徵辟,走林草以自匿者几人乎?
先生名虽闻于时,身处海滨,自甘穷寂,不肯托迹于终南嵩少,为钓名窃禄之计,爱其诗而愿见其人者,至想像不可得此,其品槩何等也!
先生生平无所好,惟酷嗜,有鸿渐、鲁望之遗风焉。
他时有传逸民者,当与并列云。
时康熙十八年己未,六月望日,郡同学弟汪懋麟拜撰于百尺梧桐阁。
数十年来,扬郡之大害有三:曰盐筴,曰军输,曰河患;读《陋轩集》,则淮、海之夫妇男女,辛苦垫隘,疲于奔命,不遑启处之状,虽百世而下,瞭然在目。
甚矣吴子之以诗为史也!
少陵赋《兵车》,次山咏《舂陵》,何以过?
使其得志,出厥怀抱,裨益军国民生不浅,奈何托之空言也!
然而吴子蒿目怆心、孤吟而永叹者,尚不止此。
予自申、酉杜门垂廿载,不知户外事,独时时耳吴子名。
辛亥,馆海陵,以为必识吴子,越十年,不识如故。
今年癸亥夏四月,始定交于馆舍。
予见吴子,大喜;吴子见予,亦大喜;为张宴置酒相乐也;已而相泣。
呜呼!
予当初闭户时犹壮盛,即吴子亦未艾;乃今吴子近七十,予亦去耆无几,吾两人者皆老矣,而始得一遇;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不可重为太息哉!
吴子诗自三事而外,怀亲忆友,指事类情,多缠绵沉痛;而于高岸深谷,细柳新蒲之感尤甚。
予读之往往不及终卷而罢。
而吴子酒半出袖中诗属为序,予亦何能究其言、悉其旨乎?
少陵云:「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而《陋轩集》中,亦有「往事不得忘,痛饮求模糊」之句。
然则予之不尽言也,亦犹少陵之不忍问也,又若吴子之百觚千爵以祈模糊也。
悲夫!
东淘去吾州百有二十里,地滨海,瀰望沙黄苇白,无复山川灵秀之气,顾硕儒畸士,往往间生其中。
在前则心斋王先生以理学名,后此则宾贤吴先生以诗学名。
今所传《陋轩诗》,海内操觚家但解吟风弄月,虑无不知有泰州吴野人名字者
诗初刻于栎园周司农,继刻于分司汪芾斯,为数不满四百篇。
今本较旧刻加多逾倍,盖先生故人方于云又从而裒录之者也。
历岁既久,版更易数主,渐次脱落。
璨不忍里中先辈其幸而仅存者祗此一编,不幸其子孙不能世守流传,将遂听其波荡转徙,日渐澌灭,以至于尽也。
乃因购得坊肆见行版,更取家藏旧本,逐一雠对,补其残阙,并字句有漫漶不可识者,亦一并刊正以行。
夫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
王、吴两先生负百世盛名,人代未久,后嗣乃不免颠连困踣,所忧有不止穷饿无聊为足馁若敖之鬼而已者,其亦志士之所同嘅也夫!
乾隆乙酉初夏,邑后学倥侗陈璨识。
野人先生陋轩诗》,零章断句,传诵已久,每令人悠然神往,而原板荡佚无存。
余辑是编,遂录全稿,不遗一章。
近见泰州缪君重刊本,然先生诗固人所争睹,广其流传,亦人所共愿也。
惜庵王相识。
国初人甚喜谈诗,自公卿大夫士而下逮氓庶旁流,多争自琢磨,附于风雅。
其在上者,如合肥、娄东、大梁之属,难更仆数,而要皆有其集盛传于世。
惟穷悴隐居,以诗自命,而莫附青云,名随湮没,绝可惜也。
往时名人,亦有选本,附载数人,卒成挂漏。
其真能直逼古人者,不少概见,即其书亦未历久而废弃无存矣。
当时以处士有集行世者,凡数人,吾郡吴嘉纪野人与焉。
野人初处海滨,无意于世,遭汪悔斋先生于场下,乃奇而称之;归与蛟门豹人孝威诸公为之扬誉,遂甚为郡城夙老所许;而诸商好文者,争延致之。
今所刻《陋轩集》,皆其力也。
野人诗未为极至,然亦自具性情,不寄他人篱壁,传之后配,固当有数十首可存不废者,乃其名竟得悔斋以传。
其视老死乡而生平含毫苦吟,祗成荣花飘风、好音过耳者,顾不甚幸也哉!
宗人崆峒先生名敏高邮州学生,不及贡而殁。
同邑丁子先先生名元甲府学生,当贡而适遇停贡八年,亦不及复而殆。
子震三、施敬,与予交善。
三人诗绝佳,高出野人数倍,皆以穷悴不传,到今几无有知其人者。
士不幸终困胶庠,并一二诗之传后,尚有数阨焉,不深可痛乎!
呜呼!
野人其真厚幸也已。
陋轩诗》,以周栎园司农所刻为最初本。
康熙改元司农扬州,因汪舟次野人,为序其诗,梓而行之,名曰《陋轩诗》,司农所命也。
同时作序者,有计甫草王阮亭
阮亭时官扬州推官,(顺治十七年任。
)因司农野人,雪夜被酒,为作诗序,翼明,走急足寄陋轩,当在是时。
康熙六年钱塘汪芾斯分司淘,雅重先生,为裒其全集,得诗四百首,续梓以行。
周祚序言之甚详。
汪公当自有序,惜不传。
厥后方于云(鸿逵)合先生前后诗,重付剞劂,汪蛟门序,称其刊刻精好。
今世所传《陋轩诗》原刻,即方本。
余家藏二部,一为先君子所遗,今归家仲。
余所藏,乃妻大父仲松岚先生圈评本,内子巾箱中物也。
、汪两刻,余未见。
其最后者,嘉庆时栟茶场竹痴所刊,刻手远逊于前。
且原诗六卷,离为十二,失其旧矣。
然其表章前哲之功,正不可没。
此《陋轩诗》四刻之原委也。
顷选先生诗入《海陵诗徵》,为国朝诗人之冠,特诠次其说。
(夏荃)
吴野人先生陋轩诗》,自栟缪君竹痴重刊后,稍知先生者,几家置一编矣。
先生诗实不止此。
东淘施丈井亭,藏《陋轩未刻诗》二册,一为孙豹人手订,一为陋叟自钞。
乾隆戊子,宫丈节溪游东淘,于井亭处见之,携钞本归,丈有《读陋轩未刻遗稿》五言古,及《陋轩续集小引》,称其手书楷字,笔法古拙可宝。
宫丈文孙枚波,与余为僚婿,取此本赠余。
前二十三叶先生自钞,体兼隶楷,古趣盎然;即此寥寥数十叶,而先生之精神面目,几于活现纸上,古物可贵如此。
后五十叶,他人书;计诗三百六十馀首,其已见《陋轩诗》刻者,约十之一,馀诗多可传。
宫丈曾三选,得诗百七首,拟另录附《陋轩诗》刻后。
顷余取全帙,详加遴选,得诗百二十馀首,与宫丈选小异。
窃谓钞不如刻,拟取所选另刻单行本,名曰《陋轩诗补遗》,与全集相辅而行。
荃)
友夏退庵,既购得缪氏所刻《陋轩诗》集板,又获陋轩未刻诗册,辑为两卷,刻成未及印行,遽归道山。
哲嗣子猷以集见示,并乞为之序。
余谓野人先生诗,前人序之已详,复何俟鄙人赞说。
而续刻始末,则固不可不序也。
先是东淘施君井亭藏陋轩未刻诗二册,一为孙豹人手订,一为陋轩自钞。
乾隆戊子,宫君节溪游东淘,于井亭处见之,携归。
孙文波为退庵僚婿,取以相赠。
计诗三百六十馀首,其已见《陋轩诗》刻者,约十之一,馀皆世所未见;又得周栎园孙豹人序两篇,亦前集所未有。
退庵详加遴选,得诗百二十馀首,分为上下卷,以付诸梓,将与初集并行。
此事详晓所著笔记中。
退庵所得诗册,余未之见。
然观初集,犹间有酬应之篇,而续集则皆陶写性灵之作,以是叹退庵抉择之精也。
余犹忆辛丑闰三月间,退庵自郡城归,舟已将发,过禅智寺,于坏壁石刻中,录得先生二绝句云:「长公诗句在香台,六百馀年没草莱。
片石不愁零落久,琅琊士会寻来。
」「拭尽寒烟旧藓痕,新题陈迹共相存。
老僧漫说因缘事,绿草春风满寺门。
」此诗盖为渔洋先生东坡石刻而作,初集、续集皆未载。
退庵得之狂喜,遍以告诸同人。
情景宛然在目,因并记之,以见其搜辑之勤如此。
退庵博雅多才,著作甚富,所辑海陵文徵、诗徵,尤有关乡邦献。
倘有好事者取以付梓,庶不负退庵辛苦缀辑之意也。
吴野人先生陋轩诗》,以周栎园司农所刻为最初本。
康熙壬寅司农扬州,因汪舟次野人,为序其诗,梓而行之,名曰陋轩,司农所命也。
同时作序者,有计甫草王阮亭两公。
阮亭时官扬州推官,因司农野人,雪夜被酒,为作诗序,翼明,走急足寄陋轩,当在是时。
今集中并无王序,即《带经堂集》亦未编入,殊不可解。
康熙丁未钱塘汪芾斯分转淘,雅重先生,为裒全集,得诗四百首,续梓以行。
周祚序言之甚详。
厥后方于云(鸿逵)合先生前后诗重付梓人。
汪蛟门称其刊刻精好,此语信然。
余家藏《陋轩诗》,为先君子所遗,乃方刻也,近亦罕有。
汪、周二刻都未及见。
嘉庆时,栟竹痴(中)复为剞劂,刻工较逊于前;且原诗六卷分为十二,失其旧矣。
然其表彰前人之功,自不可没,此《陋轩诗》四刻之原委也。
道光辛卯,缪板归富安徐氏,顷又展转出售,余即购回,但字多漫漶,重加校订,阙者补之,讹者正之,阅五月而蒇事,因诠次其说于简末。
乡后学嘉谷谨识。
曩者读新建王文成公集,于泰州得识一王心斋先生,盐丁中之麟凤也。
不百年而吴野人先生又继之起焉,亦泰州盐丁也。
抱道食贫,超然云表,人仰之如青天立鹤,高不可攀。
胸有所触,辄随意吟咏,调不师古,亦不法今,寂寂焉独弹无弦之琴,以自适其性情而已。
茅屋一椽,不蔽风雨,晏如也。
殁后遗有《陋轩诗》稿,自存者半,散存于各亲友者亦半。
大都抒写其忠孝节义之怀,借以箴世,与才士骚人之作异焉。
一时贤士大夫先后为之搜辑刻行,仅成七册,脍炙人口久矣。
兵燹后版灰烬,原诗罕有存者,后之人咸以不及诵读为憾。
民国八年己未,吾友杨绳武茂才,偶于荒肆购得之,珍如拱璧,集友复加校雠,亟谋重梓印行,发幽光而著潜德,诚古君子之用心也。
携诗示余,属为序,辅深愧不文,辞不获已。
诵其诗缠绵悱恻,言浅而意深,可以示惩,可以示劝,《三百篇》温柔敦厚之旨,先生其独有会心乎!
自号野人孔子从先进之意也,野人而更进乎君子者也。
名其诗曰《陋轩》,颜子乐箪瓢之意也,愈陋而愈贤者也。
于戏!
若两先生者,均以极贫之盐丁,而一念自克,遂能奋起庸俗之,上与孔子为徒。
王子能传孔子道者也,吴子能传孔子之诗者也。
殊涂同归,后先一辙。
野人先生之诗为诗者可也,谓野人先生之诗即心斋先生之道,亦无不可也。
吾读吴野人之诗,吾益叹《三百篇》之有功于世道人心为匪浅也,宜乎吾友杨君之亟谋梓行也。
民国九年夏历庚申三月禹县硕甫撰于扬州
陋轩诗》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吴嘉纪撰。
嘉纪字野人泰州人
泰州多以煮海为业,嘉纪独食贫吟咏,屏处东淘,自铭所居曰陋轩,因以名集。
其诗颇为王士禛所称。
后刊板散佚,此本乃其友人方于云裒集重刻者也。
其诗风骨颇遒,运思亦复劖刻,而生于阴季,遭逢荒乱,不免多怨咽之音。
吴野人陋轩诗》六卷,信芳阁活字本,为《清初十家诗钞》之七。
康熙十八年汪懋麟序,野人诗初集,为周栎园所刻。
汪芾斯分司东淘,为再刊其集。
方于云复裒其前后诗刊之,懋麟所序即此本也。
东序集之刊,在康熙戊申,先于于云凡十二年
周祚序于云所刊,(案,「于云」当为「注芾斯」之误。
)共四百馀首。
今六卷本,盖野人没后,其友程岫所刊者,后于于云凡五年。
陆廷抡《江村诗序》:「甲子广陵,再过云家,则野人已前死数月,遗稿多放失未梓,云家悉捃拾排缵,付其友汪悔斋太史发梓,为《陋轩集》六卷。
」凡一千十二首。
甲子为康熙二十三年
《江村诗》者,所撰。
云家,岫之字。
信芳既复刻,又称泰州缪氏有重刊本。
盖缪中(竹痴)刻《陋轩集》,依汪刻强分十二卷,时在嘉庆甲戌
刻成未印行,后其族弟锦,为之补板行世,则道光庚寅矣。
缪刻集板,后归退庵
退庵又得东淘施井亭藏陋轩未刻诗二卷,三百六十馀首,选出百二十馀首,编为续集,分上下二卷,附刻集后,刘文淇为之序。
然则野人之诗,先后凡七刻矣。
野人诗,如沁寒泉,如沃冰雪,如饮甘露,如触幽香。
然肝肠甚热,急人之饥,过己之饥;急人之溺,过己之溺。
是真有情,不能从形迹求也。
程岫《江村诗》二卷,袁承福《啸诗钞》八卷,皆号高逸,能衍野人之绪馀。
野人名嘉纪字宾贤泰州东淘人。
陋轩字宾贤号野人,明遗老。
气节文章,当时无辈。
遗书前清已数刻板,风行海内。
凡忌讳之诗,多数删去。
今得清初钞本,与诸刻本迥异,予略加笺注,并撰年谱一卷附后。
又将所藏墨迹,摄影刻铜印附。
《江村集》,程岫撰。
字云家,亦明遗老,与野人为莫逆交。
野人诗则传播海内,云家诗则湮没无闻。
予心醉其诗,多方搜求,始得钞本二卷。
卷首有兴化遗老陆廷抡序,谓其诗「真至古朴,刮尽浮靡,置《陋轩集》中不能辨。
」足徵云家诗实与陋轩相伯仲也。
并将《野人云家蒹葭并立图》遗像,及诸名人题跋,摄影铸铜,印之卷颠,此集诚稀世之宝也。
袁承业
王琰明 1446 — ?
维基
王琰(1446年—?
),字良璧湖广襄阳府枣阳县人,民籍。
同进士出身
早年出身国子生成化四年(1468年)湖广乡试第二十九名。
成化十一年(1475年)乙未科三甲第九十二名进士
授行人,升监察御史巡抚苏松
因直谏廷杖而死,贫不能葬,同僚筹款殓之。
主要活动
  • 1475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傅新德明 1569 — 161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山西定襄人字元明又字商盘
万历十七年进士
官至国子祭酒
卒谥文恪
有《南雍诫勖浅言》、《文恪集》。
维基
傅新德(1569年—1611年)字元明一字明甫号商盘山西定襄县人
万历十六年(1588年)山西乡试解元,万历十七年(1589年)联捷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教习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除翰林院简讨
后迁南京国子监司业,升右春坊右中允,升太常寺卿,官至国子监祭酒
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七月十四日卒,年四十二,谥文恪
有《南雍诫勖浅言》、《文恪公集》。
主要活动
  • 1589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黄儒炳明 1570 — 162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6 【介绍】: 广东顺德人字士明
万历三十二年进士
翰林编修
官至吏部左侍郎
屡忤魏忠贤
天启六年,魏良卿封肃宁伯儒炳知事不可为,即日告归,寻卒。
全粤诗·卷五二三
黄儒炳(一五七〇—一六二七),字士明一字焯星
顺德人
明神宗万历三十二年(一六〇四)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
中允谕德庶子,迁南国子祭酒,历仕吏部左侍郎
改北礼部,再改吏部
以疏劾魏忠贤不报,乞假归。
卒年五十八。
有《影木轩集》。
清康熙顺德县志》卷八、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四三有传。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士明广州顺德人
万历甲辰进士,改庶吉士编修历官国子祭酒吏部右侍郎左侍郎翰林院侍读学士有影木轩集
维基
黄儒炳(?
—1628年),字士明号倬星广东广州府顺德县人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癸卯广东乡试第二十名举人三十二年(1604年)联捷甲辰科二甲进士
户部观政,改翰林院庶吉士三十五年翰林院编修三十六年丁忧
服除补原职,四十三年江西乡同考官
四十四年右中允四十七年左谕德天启元年(1621年)应天乡试同考官,升右庶子,掌司经局二年(1622年)南京国子监祭酒,修《南雍续志》,辑二十一史具题,请修率性、正义、修道三堂
三年(1623年)南京吏部侍郎,值尚书缺,摄理堂务。
廷推邹元标吏部尚书,中旨不下,黄儒炳两疏请之。
工部时,主事承芳建议于都城下岁加税十万两,人情汹汹,黄儒炳随疏驳参,议始罢。
摄礼部时,齐庶宗多不法,乃定宗长之制。
礼部右侍郎侍读学士纂修神宗宗实录副总裁天启六年(1626年)二月吏部左侍郎三月引疾乞归,得旨回籍,崇祯元年(1628年)因母殁以哀毁卒。
所著有《影木轩文集》。
主要活动
  • 1604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王之翰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山西绛州人
万历间枣阳知县
时矿税太监陈奉恣横,掊克万端,至以开矿为名,伐冢毁屋,之翰阻之,被逮拷死。
天启初光禄少卿
李端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湖广枣阳人字表正
成化十七年进士历官御史
刚直不挠,屡忤权贵。
中官汪直所诬,下锦衣狱几死,谪永宁安抚司经历
后迁温州知府,有善政。
维基
李端字表正湖广襄阳府枣阳县人
湖广乡试第十八名举人
成化十七年(1481年)中式辛丑科三甲第四十一名进士
历官南京御史巡视粮储,管理京营,剔弊除奸。
其性刚直,多次忤权贵,汪直以事陷害,逮下诏狱,九死一生。
不久获赦释出,左迁永安经历。
弘治十七年(1504年)浙江温州府知府
主要活动
  • 1481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袁仕
维基
袁仕字良辅湖广襄阳府枣阳县人,军籍。
湖广乡试第十八名举人
弘治六年(1493年)中式癸丑科三甲第一百七十名进士
主要活动
  • 1493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王观明 1384 — ?
维基
王观(1384年—?
),字庭宾,湖广襄阳府枣阳县县坊人。
进士出身
湖广乡试五十三名。
永乐十年(1412年)壬辰科会试四十三名,殿试登进士第三甲第二十五名。
后选为翰林院庶吉士,编撰永乐大典。
主要活动
  • 1412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许天锡明 1461 — 150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61—1508 【介绍】: 福建闽县人字启衷号洞江
弘治六年进士
吏科给事中
与言官何天衢、倪天明并负时望,人称“台省三天”。
正德初奉使安南,在道进都给事中
三年还,见刘瑾肆虐,敢言者皆被贬斥,遂疏发刘瑾侵匿内库财物数十事,然后自经尸谏。
一说天锡发其罪,夜令人缢杀之。
有《黄门集》。
天锡字启衷闽人
弘治癸丑进士,选庶吉士,授吏科给事中
工科都给事中,上疏劾刘瑾,遂自经,将以尸谏。
或曰遣人杀之。
嘉靖中,追赐祭葬。
有《黄门稿》。
(《列朝诗集》:天锡在词林以能诗为李长沙所称,尝题诗车盘驿丹青阁上云:「青山当面似无路,黄犊出林还有村。
郑继之题其后云:「风流不见许黄门,文字丹青阁尚存。
最怜佳句车盘驿,黄犊青山何处村?
」 《笔精》:许黄门正德中奉使安南,于僧寮中得枯木一片,状若山峰。
黄门厚酬主僧,携归闽中,自刻诗云:「万年木精化青牛,瘦骨不朽沈江洲。
江洲水急鱼龙湫,神物始出随回流。
玲珑拳崒律谁能收?
山僧得之溪峒酋。
蛮荒僻远绝赏鉴,木尔韬晦谁怨尤。
洞江先生好事者,邂逅愿脱千金裘。
古今琴材出爨下,拔尔幸免为人种。
风压雨谷偕我老,无复梦想仍丹丘
」岁久流落士夫家已百年,不知宝惜,弃之泥滓,予友高景倩博物好古,遂乞以归,洗刷尘垢,置之斋中,名其斋木山,同社俱有诗纪其事,然竟不知何木也。
田按:《黄门稿》中警句,如《居唐关》云:「铁骑连三戍,金城迫九阍。
」《分水关》云:「绝巘愁飞鸟,清潭落断霓。
」《苍梧闲眺》云:「越隽西连山似戟,桂江东注水如苔。
」《晚至平南》云:「千里家山残梦断,一川烟水暮愁生。
」皆可诵也。
维基
许天锡(1461年—1508年)字启衷福建福州府闽县(今福建省福州市)人,弘治癸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改吏科给事中
与言官何天衢、倪天明与并负时望,人称「台省三天」。
福建乡试第七十三名。
弘治六年(1493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因思亲生病,请求归养获准。
还朝,授吏科给事中
随后其赶赴大同调查战事,并弹劾巡抚洪汉中官刘云总兵官王玺等人,均获罪。
内使刘雄仪真知县徐淮不整治食宿供应而迁怒,向南京守备中官举报,徐淮被逮捕下诏狱。
许天锡御史冯允中论救,改为调往边疆县令
此后,御史文森张津曾大有因言下吏部监狱,崔志端道士尚书等,许天锡均力争。
明武宗即位许天锡因灾异上疏,请求皇帝痛加修省,广求直言,迁工科左给事中
正德元年(1506年),出使安南,途中升都给事中
正德三年(1508年),完成任务回朝,见朝纲大变,敢言者皆遭贬斥,而刘瑾却更加肆虐。
许天锡非常愤怒。
同年六月许天锡清理内库,查出刘瑾侵佔罪行数十起。
他知道上奏后必遭报复,于是当夜登闻鼓状,准备尸谏,命家人在其死后呈上奏疏,于是上吊自杀。
当时妻儿不在身边,只有一童侍侧,把奏章隐匿后逃遁。
一说刘瑾害怕许天锡揭发其罪,当夜命人缢杀,真相一直不明。
当时,武宗下旨命锦衣卫阅六科给事中,不到者弹劾。
锦衣卫弹劾许天锡天后仍不至。
调查后才发现已经去世。
死时,听闻的人都感到哀伤。
主要活动
  • 1493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