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明朝
张冕
维基
张冕字服周直隶大名府长垣县(今河南长垣县)人,民籍。
同进士出身
早年出身国子生顺天府乡试第四十五名。
成化十四年(1478年)戊戌科第三甲第七十八名进士
历官安庆府知府
官至江西布政使司参政
陈暹明 1503 — ?
维基
陈暹(1503年—?
),字德辉号暗窗福建福州府闽县人,民籍。
福建乡试第九名举人
嘉靖十四年(1535年)中式乙未科会试第二百五十名,登第三甲第一百三十五名进士
大理寺评事,升寺正,出为安庆府知府,擢升两淮盐运使,迁广西参政历官江西按察使四十三年五月广东右布政使四十五年三月致仕。
阮廷瓒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安庆府桐城人字邦器
父母早卒,既长,事兄如父,委曲承顺,虽屡受凌辱,毫不介意,兄病,亲侍汤药
兄卒,哀祭尽礼。
甘观明 1504 — ?
维基
甘观(1504年—?
),字贞父南京府军右卫官籍,直隶怀宁县人
本姓李嘉靖元年(1522年)壬午应天府乡试第一百一名举人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中式甲辰科会试第二百六十三名,登第三甲第六十三名进士
评事
彭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安庆府桐城人字惟善
诸生
父母怒则泣涕叩头求解。
妻事姑稍不敬,辄欲出之。
妻悔悟,改行孝姑。
嘉靖时,居丧哀毁卒。
姚之兰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安庆府桐城人字汝芳
万历二十九年进士
福建海澄知县,兴修水利,变盐碱地为良田,民称其地为姚港。
历官杭州知府,迁汀州
尝以库羡金应朝廷加征军饷,使不累民。
督饷使者以闻,将超擢,以母老请归。
维基
姚之兰(?
—?),字汝芳号芳麓直隶安庆府桐城县人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进士,授福建海澄县知县,兴修水利,变盐碱地为良田,民称其地为姚港。
起补博野县知县,迁南礼部主事,升任郎中,出任杭州府知府,迁汀州府
尝以库羡金应朝廷加征军饷,使不累民。
督饷使者以闻,将超擢,以母老请归,年六十九卒。
戴耆显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令微桐城人
万历甲辰进士,官礼部主事梳河
维基
戴耆显字令微号梳河直隶安庆府桐城县人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应天乡试举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登甲辰进士,授礼部主事,著有《梳河集》。
徐霈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江山人字孔霖号惠泼,一作东湲
王守仁弟子,嘉靖二十年进士
安庆府推官,选兵科给事中
累官广东左布政,致仕。
隐居讲学,学者宗之。
维基
徐霈字孔霖号东溪浙江衢州府江山县人,民籍。
应天府乡试第十五名举人
嘉靖二十年(1541年)中式辛丑科会试第六名,登第三甲第一百零九名进士
安庆府推官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兵科给事中,历户科右给事中吏科左给事中
因疏救夏言,被廷杖,谪外官。
广东左布政使,引疾归。
阮自华明末清初 1562 — 1637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坚之怀宁人
万历戊戌进士,由推官户部郎中出知庆阳邵武有雾灵集
维基
阮自华(1562年—1637年)字坚之号澹宇直隶桐城(今安徽枞阳)阮家享堂人,祖籍京畿道京城(今陕西西安),徙怀宁同进士出身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进士
万历三十年,授福州府推官,再任饶州,因母逝服阕,转户部郎中,榷税德州
任职有廉声,其父阮鹗因冤屈被夺官,阮自华伏阙陈情,卒得昭雪。
晋升为庆阳府知府,该郡为崆峒李梦阳故乡,乃为其立祠祀之,作《怀贤赋》以寓仰止。
阮自华好饮酒作乐,广交诗友。
崇祯初年,任福建邵武府知府,不视吏事,专事游乐。
崇祯三年辞官。
晚年与同邑诗人吴应钟吴应铉兄弟、刘忠岳等结海门诗社,平时吟诗作赋。
卒年七十七。
盛汝谦明 1505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安庆府桐城人字亨甫号古泉
嘉靖二十年进士
性敦厚朴实,行事必以礼为据。
人称古君子
维基
盛汝谦(1505年—?
),字亨甫号古泉直隶安庆府桐城县人,民籍。
应天府乡试第一百名举人
嘉靖二十年(1541年)中式辛丑科会试第三十四名,登第三甲第一百六十八名进士
十二月丁母忧二十二年行人司行人二十五年擢升山西道监察御史二十七年巡按陕西茶马,历官光禄寺少卿四十二年三月南京太仆寺少卿,升南京鸿胪寺卿,四十四年六年升南京太仆寺卿,四十五年四月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兼管巡江,隆庆元年(1567年)四月改任大理寺卿十月南京户部右侍郎二年二月以疾乞休。
万历七年(1579年)四月赐祭葬。
袁宏明 1441 — ?
维基
袁宏(1441年—?
),字德宏直隶安庆府桐城县人,军籍。
进士出身
早年出身县学生,举应天府乡试第九十五名。
成化十一年(1475年)乙未科会试第一百三十一名,殿试登进士第二甲第四十三名。
周希哲
维基
周希哲(1517年—?
年),字叔愚四川嘉定州威远县人
治《诗经》,嘉靖十九年(1540年)庚子四川乡试第九名举人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中式庚戌科会试第一百四十七名,登第二甲第五十三名进士
历官安庆府知府
姚之麒明 1562 — 1609
维基
姚之骐(1562年3月24日—1609年11月1日),或作姚之麒,字汝调,号渥源,南直隶安庆府桐城县人
身长八尺,清洁安民,卒于任上余财不能购买棺椁,湘潭县民为其备办之,被称为是应该崇拜奉祀乡贤湘潭名宦,葬在黄华小陈庄磨盘石下,称为神君。
湘潭志》、《湖广江南通志》、《桐城麻溪姚氏先德传》皆有记载。
礼部儒士项锐女1569年7月21日己巳年六月八日)到1653年9月21日癸巳年七月三十日),封孺人,葬泉水塥章
1562年壬戌三月二十四日嘉靖四十一年)出生于安庆府桐城县栗子岗南(今枞阳县麒麟镇),族谱上作湘潭公姚之骐而丁未进士上叫作姚之麒,是姚希廉(姚旭曾孙)的次孙,姚希廉长子姚承虞的次子(哥哥姚之彦,1556嘉靖丙辰年生,早卒)。
桐城麻溪姚氏大约在元朝1335年1340年间迁入皖的桐城,而姚之麒正是从始迁祖鼻祖姚胜三算起第十代耳孙。
姚莹在先德传中说:四代皆有隐德,孝友力田,读书好义,施予无吝。
这是典型的桐城耕读传家之风,或许是受婺源移民的影响吧。
五代姚旭明景泰二年(1451年)进士,授刑科给事中,因上书为同僚诉讼冤情,忤逆权贵,谪迁郑州州判
后任南安知府,升云南布政使司右参政
桐城麻溪始迁往桐城城关居住,子孙众多,年七十卒。
自此后,硕宦名儒辈出、人文蔚起,麻溪姚跻身县城五大世家张姚马左方之列,成为著名的文化世家和仕宦望族。
于仕宦,与显赫的桐城戴冲张氏锡类堂(宰相张)并称“张姚”,清代有“桐城张姚二姓,占却半部缙绅”之说。
文学,姚家代有传人,姚鼐更是和方苞合称“方姚”,成为桐城派的代名词,旧时有“人人桐城,家家方姚”之语。
而到了曾孙姚希廉这一代家里已经落魄贫穷,搬居在桐城县栗子岗南(今枞阳县麒麟镇)。
姚之麒比堂弟姚之兰早八天出生,等他们满月后,祖父姚希廉时年四十九岁,为人忠厚慈祥,用筐子把二孙放在里面从而玩耍嬉戏。
此时门外有一道士乞求食物,姚希廉虽然家贫却仍然施舍给道士,并抱怨说家里贫穷的问题不能解决。
道士笑着说:“一个筐子中盛了二位进士何必忧虑贫穷呢?
”,说完忽然就消失不见了。
而祖父姚希廉却在半年多后的1563年十二月十六日嘉靖四十一年壬戌年)去世,曾祖母是方圭的女儿在1565二月四日嘉靖四十三年乙丑年)去世。
1567年(隆庆元年)姚之麒六岁,因为孤独贫穷(哥哥母亲祖父曾祖母都去世)而不能有钱去购买书,用手抄写来阅读,写下来的文章华美,有文采劲道。
母亲吴氏在1568年戊辰九月二十五日隆庆二年)去世,父亲姚承虞时年三十三岁后来终身未娶,于万历年间去世。
姚之麒被困在童子试,不少次失败,他说:“等以后一定会遇到适合我的命数,我不过为了自己读书而已。
”(堂弟姚之兰,姚之骐三叔姚自虞之子,同为姚希廉之孙。
汝芳,号芳麓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进士,授福建海澄县知县,兴修水利,变盐碱地为良田,民称其地为姚港。
起补博野县知县,迁南礼部主事,升任郎中,出任杭州府知府,迁汀州府
后擢郎中,出知杭州,后加按察司副使
尝以库羡金应朝廷加征军饷,使不累民。
督饷使者以闻,将超擢,以母老请归,崇祯三年(1630年)年六十九卒,称副使公。
姚文然、姚范、姚鼐、姚莹皆是其后人。
1585年(万历十三年乙酉)乡试十二名,期间娶礼部儒士桐城桂溪堂项氏项锐的女儿为妻,项氏封孺人1569年(隆庆三年己巳年六月八日)1653年(清顺治十年南明永历七年癸巳年七月三十日),二子一女皆早于项氏去世,活到了曾孙姚士万出世。
1593年(万历二十一年癸巳)举人,会试一百三十四名,长女姚氏本年出生,同年十一月五日姚之骐的祖母张氏去世;1596年(万历丙申三月二十六日)长子姚孙林出生;1599年(万历二十七年)姚之麒三十八岁才开始进入桐城的学校教书,桐城士子多以他为师。
1601年万历二十七年辛丑年五月十七日)次子姚孙森出生,他即为日后整个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文臣,也是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张廷玉的外公。
1607年(万历三十五年)与同县的左光斗(“东林六君子”)同期为丁未进士,三甲四十九名,刑部政,被授予湘潭知县的职位,妻子与两个儿子也跟随父亲前往湘潭
姚之麒为人方正,尚气节,力学积行,考进士时出自李腾芳门下,李腾芳湘州,是湘潭本地人氏。
姚之骐上任之前,特地去向老师辞行,说:“我到湘潭任县,一定治理好地方,以报答老师的恩德,该使老师的声名在乡里人眼中重要,要有着长者的美誉。
”到了湘潭,果然碰上李家豪仆为非作歹,行不法之事。
姚之骐不徇私情,说:“我为你主人的门生,就跟你弟弟一样。
哪有犯法的父亲哥哥远离官宦却要子弟纵容包庇家人行不法之举的呢”。
依法惩治,当众对李氏豪仆处以鞭笞之刑。
在此之后湘潭境内居民都一副严肃谨慎的样子。
姚之骐治理事情精准核要,举发罪行的效率如若神明一样。
一位乡绅士大夫拜访他,这个士者的意图是有其他想要的,姚之麒与其交谈。
过了一段时间后,士大夫徘徊迟疑而退走加入盗贼,底下的小卒却不敢告发。
当时洞庭湖一带盗贼劫掠频繁,守令为之所忧患,而姚之麒请求让自己去捕捉盗贼,守令以不是湘潭的事务问您不合适推辞,姚之麒说:“潭邑离往洞庭湖不远,而且湘潭人经过时也会被盗寇用异样眼光看待(指钱财),我现在就离境前往洞庭湖出盗不意,必然成功擒获他们"。
姚之麒率领健壮的军卒飞奔直入贼巢,果然一举擒获盗寇首领并诛杀了他们,于是远近范围内从此都安定宁静
姚之骐性格严肃而待人宽厚不为自己着想往往先人后己,为官刚直清廉,杜绝一切不正之风,民间有民谣称赞他:「只吃湘潭一口水,不惹长沙半点泥」,在湘推举名宦,在桐崇举乡贤,洁己惠民,尤加注意学宫教育,勤于授课教士,分校礼闱,号称得人。
因为廉洁出名被朝中推荐,即将进入京师任职。
1609年十一月一日万历三十七年己酉年)姚之骐年四十八,因辛劳过度而致身体衰弱染病而卒于任上。
湘潭兵备副使王知远素不与他相洽,闻到了其死亡的消息,驰马快跑到县署,看到姚之麒囊中仅有府给路费一百二十金,家无长物,四壁书架上置的公文账目却井井有条、分毫不差。
等到见到姚之骐停在房屋,尸身尚未入殓,衣服物品极其贫寒简陋,两名幼子姚孙林和姚孙森哀痛到难以正常行走,但对提问待人接物却如同成人一般,询问他们丧事怎么办却回答说一点都没有准备,室内听到后一片肃然。
遗物中有金钱价值的只有图书生前著作的诗文,上面净都沾染了汗水,这些都是姚之麒徒手抄写下来的。
湘潭的财政出入想要改革的事项文书都封存在一只很坚固的木匣子里,王知远打开木匣子,里面装的却都是湘潭县本地优良人士奸恶小人的行为记录。
王知远看到后,也跟其他人一样抚摸着尸体,大声痛哭。
王副使叹道:“咫尺就有名贤在而我却不能觉察,冥冥之中辜负这个良友,姚公独为君子我怎么比得上呢!”。
官宦县民父老子弟听闻姚公去世的消息来奔丧,哭声响彻天际。
王副使安慰他们说:“父老乡亲们再继续哭泣有什么益处呢?
姚君刚刚去世方未入殓,身长八尺(约合现在184.8厘米),怎么才能得到这样的巨大棺材呢?”。
某位官署官员七十多岁,扶着拐杖进入说:“老人我身长和贤侯等同,我有自备的棺材在,请姚公以此棺入殓。”。
姚之骐勤勉履职,家境竟如此贫寒,于是人们感动之余,上至抚台官员,下至同僚吏属,还有普通百姓,都纷纷赠送吊唁礼金。
姚夫人项孺人一律敬谢不受,只接受了老人备的棺材。
王知远安抚众人整理吊唁礼金,竟有上千两银子,项孺人坚决不收。
带着棺材返回家乡安葬归往桐城之日,舟车目送项孺人的队伍络绎不绝长达数百里。
王副使派遣官吏护送,等到了安庆项孺人仍然坚持自己的志气不接受赙金。
赙金嘱咐给了安庆府知府,于是写信给桐城人桐城民众为姚之麒的遗孤姚孙林姚孙森出钱养置,也请求把姚之骐在名宦祀祭祀,桐城民众听闻姚之骐的事迹后也在乡贤祀祭祀怹。
1611年(万历三十九年),姚之骐长女的丈夫桐城诸生道震早卒,姚氏当时十九岁,她的儿子姚之骐的外孙吴德坚还是婴儿。
于是姚氏忍住没有徇死抚养二十六年,看到吴德坚成家立室。
至1637年(崇祯丁丑年),流贼掠桐城
姚之骐长子姚氏的弟弟姚孙林奉母项孺人命自舒城桐城,前往潜山避难,姚氏跟吴德坚都同行。
贼人到了,姚孙林,让仆人护送母亲归家,与姐姐以及外甥吴德坚断后,骂贼格斗而死。
德坚驮着姚氏逃跑。
氏曰:“事急矣,汝一介书生焉能背着我远行,倘若贼人追及,那就是都死的下场,汝不能保全母亲的姓名,难道还要断绝父亲的香火祭祀吗!
”姚氏呵斥让吴德坚离开,吴德坚哭泣不忍离开,姚氏推吴德坚坠落层崖之下,想着有可能保全儿子性命。
过了一会贼人都追上来了,斥骂姚氏说:“出金可免你一死。
”姚氏说:“我流落失散在离家遥远的地方,哪里来的钱。
”贼人令手下解开姚氏衣裳检验之,姚氏骂曰:“你这贼奴是什么东西,但敢说这样的话!”贼人大怒,姚氏在刃交下死。
桐城县志·忠节》有记载姚孙林的节行;《明史·卷三百〇三列传第一百九十一·列女三》有记载姚氏的节行。
姚之骐次子姚孙森,跟父亲被比作神君荀淑一般因道德才行被朝中比作东汉的关西孔子杨震
也学习兵法事项,杀了他哥哥姐姐的同伙流寇们攻桐城,被佐邑令守御城,桐城才得以不被攻陷。
1651年八月二十六日顺治八年辛卯年姚孙森去世,湘潭公姚之骐妻子项孺人1653七月三十日顺治十年癸巳年)去世1659年(清朝顺治十六年己亥年)姚之麒的孙子姚孙森的次子张廷玉舅舅姚文燮进士,授福建建宁府推官,1669年(康熙八年)直隶保定府雄县知县,之后升任至云南开化府同知,摄曲靖府阿迷州事。
1673年(康熙十二年)时值,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商议撤藩,平西王吴三桂心不安,以反清复明为号召,于同年十二月处决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周王,以“大明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之名义起兵反清,以次年(1674年)为“周启元年”,平南王世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广西将军孙延龄陕西提督王辅臣、察哈尔亲王布尔尼、南明延平王台湾统治者郑经(郑成功嫡子)等人先后响应,史称三藩之乱。
吴三桂大军初时势如破竹,贵州巡抚曹申吉提督李本深云南提督张国柱等人立刻响应,总督甘文焜被叛军所害,吴军兵不血刃取得云贵全境。
姚文燮也陷入吴军营中。
密与建义将军林兴珠有约,为吴三桂所察觉,被关联详查,姚文燮乘隙逃遁,在归家回国的道路中到了湘潭湘潭父老乡亲询问关切他。
姚文燮说:“这我乃是前朝神君的亲孙子呀!
(此前朝神君之孙也 荀彧祖父荀淑亦有神君的称谓)”,此时吴三桂军势已经侵入湖南了,姚文燮湘潭父老的庇护才得以脱身。
之后拜见到安亲王爱新觉罗岳乐军中。
安亲王听闻后,召姚文燮,召见回答问题,询问军事都甚为熟悉。
三藩之乱平定后,姚文燮辞职回桐城奉养母亲(桐城桂林方氏六房方大羹女),之后醉心于诗词古文山水画,他的次子姚士万中进士,姚士万的长子姚孔鈛中举人,姚孔鈛的玄孙姚镶,字季生,原名立隽,号石樵,诰授资政大夫二品,安徽省道台,是李鸿章曾国藩前辈
桐城范岗移居现今安庆城区,宅屋足足两百多平米,一妻六侧室共生十子七女。
这其间少不了神君姚之麒的庇护呀。
姚之骐堂弟姚之兰的云孙姚莹按照《湘潭县志》、《湖广通志》、《 江南通志》中记载的湘潭公姚之骐的仕途功绩为怹记录,内容由姚之骐的曾孙姚孙森的孙子姚文焱的长子姚文燮的侄子姚士万的堂弟张廷玉的舅表兄:姚士黉亲自撰写,新旧二文合并记录在《麻溪姚氏族谱先德传·卷二仕绩上》当中。
宋儒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安庆府望江人,字文卿
初为诸生
后为锦衣卫千户,见狱囚卧无垫、食不饱,奏以牧象草铺地为垫,以无主盗赃为食费,著为例。
治狱以宽廉称。
张泽明 ? — 156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66 【介绍】: 安庆府桐城人字大被
嘉靖十七年由选贡生沅江知县,地多旷土,招民开垦。
后任巫山知县,禁信巫陋俗。
衢州通判广安知州,以治行卓异擢云南佥事
四十五年武定土司凤继祖叛,奉命往讨,被执死。
涂荣台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安庆人号望轩
诸生
应试不第,设塾授生徒,教人以省身克己为要。
有《克己录》、《四书辨疑》、《性理集成》。
吴应宾明 1565 — 163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安庆府桐城人字客卿一字尚之
万历十四年进士
编修
以目疾告归。
居乡四十载,闭户著述,深于性命之旨。
天启中以理学召,因病不赴,加左春坊
门人私谥宗一先生
有《学易斋集》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尚之又字客卿桐城人
万历丙戌进士,改庶吉士编修天启初复召不起加左春坊右谕德翰林侍读有学易斋
维基
吴应宾(1565年-1634年)字尚之又字客卿自号观我直隶桐城县(今中国安徽省桐城市)人。
明朝翰林、学者。
万历十三年(1585年)乙酉科乡试三十二名举人万历十四年(1586年)联捷丙戌科二甲第三名进士
翰林院庶吉士
翰林院编修
后来因眼疾辞官,归隐浮山
天启年间,经太子少保左光斗方大任举荐,皇帝颁诏任命吴应宾左春坊担任左谕德官职,当太子侍读常侍,兼任翰林院侍读,后追加左春坊职。
后来退居浮山四十年,专事著书写作,晚年皈依佛门,自号三一居士法号广瀹,著有《宗一圣论》八篇,内容多阐发禅宗的自性之理。
沈中英
维基
沈中英号霞城浙江嘉兴府嘉兴县人。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浙江乡试举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进士,授刑部主事,擢守顺德府,调安庆府,剔宿弊,勤抚字,及去官,地方绘扳辕图以志爱戴。
胡效才明 1509 — 1565
维基
胡效才(1509年—1565年)字用甫号泽庵直隶安庆府桐城县人,匠籍。
少时家贫,父胡其聪不任事,效才以教书为业养家,务得父亲欢心。
事继母吴氏孝,吴氏有次发怒,效才率妻子彭氏长跪至夜中,候其怒解才起。
他在百里之外授馆教书,听闻吴氏生病,立即返家服侍,直至病愈。
为两个弟弟效良、效贤建房居住,祖父母过世,衣服棺木皆效才独自筹办,不烦诸叔父。
父丧,亦不烦二弟,一门俯仰,引为己任。
每言道:一家人何必锱铢必较。
父丧时,年已五十,哀毁以致生病。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乙卯顺天府乡试第九十五名。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中式乙丑科三甲第二百四十五名进士
进士观政后,因父丧致疾转剧,卒于京城
倪应眷明 1567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安庆府桐城人字申之
万历三十五年进士
上杭知府,为政平易近民。
御史,屡陈军国重事
天启时,官太仆少卿,以忤魏忠贤,罢官。
崇祯初,起任南京太仆寺卿。
未几乞归。
维基
倪应眷(1567年—?)字申之号吉旋直隶安庆府桐城县人,军籍。
万历十九年(1591年)辛卯应天乡试举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进士,授福建上杭县知县,升福建道监察御史
万历四十七年三月,为长芦巡盐御史
熹宗时太仆寺少卿
以忤魏忠贤,削籍为民。
崇祯初,起任南京太仆寺卿。
未几乞归,年八十卒于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