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明朝
郭恕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广平府鸡泽人字安仁
永乐时举人
初授思南府推官,历知湖州府
为政明,冤狱多所平反。
御史,迁山西参议
奉命守雁门,积军粮,抚士卒,要害重镇赖以无虞。
致仕归,生活俭素如寒士。
刘诚明 1433 — 148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33—1480 【介绍】: 广平府鸡泽人字则明
天顺元年进士
翰林院检讨,升秀王府长史
常陈忠告于王,曾著《千秋金鉴录》以献。
王卒,改宁国府同知,迁湖广布政司参议
卒于官。
维基
刘诚(1433年—?
),字敬之直隶广平府鸡泽县人
进士出身
顺天府乡试第十二名。
天顺元年(1457年)丁丑科会试第二百三十九名,殿试登进士第三甲第一百五十七名。
杜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广平府鸡泽人字廷器
弘治间举人
邹县知县
义军围邹,督兵防御,力竭无援。
城陷,冠带危坐,辞色慷慨不屈。
义军欲杀之,县丞某求以身代,遂获释。
潞城射洪知县,俱著政绩。
邵锦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陕西商州人
弘治十五年举人鸡泽县,修法度,尚宽和。
银镜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山西忻州人
正德三年进士
鸡泽知县,广储俭费,尽力农桑,颇有政绩。
刘六部来攻,拒却之。
以功升户部主事
维基
银镜(1466年—?
年),字本明山西太原府忻州人,军籍。
治《书经》,行二,由国子生中式甲子科(1504年)山西乡试第三名举人,年四十三岁中式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会试第一百六十九名,第三甲第七十名进士
鸡泽县知县,升户部主事
李一宁
全粤诗·卷二一二
李一宁字应坤号帽山
东莞人
德修子。
明武宗正德二年(一五〇七)举人,授鸡泽学教谕,掌漳州书院,迁苏州府教授,后擢怀宁知县
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七七有传。
王学古
维基
王学古(1493年—?
年),字克诚陕西宁夏卫军籍直隶金坛县人
治《礼记》,行二,由卫学生中式壬午(1522年)陕西乡试第十一名举人,年三十一岁中式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会试第二百五十二名,第三甲第一百八十六名进士
直隶广平府鸡泽县知县
于慧明 1500 — 1564
维基
于慧(1500年—1564年)字子学号龙庄牧马千户所山东莱阳县人
明朝进士、官员。
嘉靖四年(1525年)乙酉顺天府乡试举人嘉靖五年(1526年)丙戌科第三甲第101名进士
工部观政,初授河南淇县知县,调任山西阳城县知县,降调滁州卫经历,升宝应县知县,调鸡泽县,升平阳府通判,改大名府,解组归。
嘉靖四十三年卒于家,享年六十五。
刘锡明 1524 — 1571
维基
刘锡(1524年—1571年)字德纯直隶广平府鸡泽县人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顺天府乡试第一百七名举人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联捷丁未科会试第二百七名,登第三甲第一百九十六名进士
庶吉士,送翰林院读书。
二十八年十月山西道监察御史三十二年巡按山东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出任浙江绍兴府知府。
三十四年因御史钱鲸被倭寇所杀,被赵文华弹劾,逮入京师问罪,发充边卫军。
徐上达
维基
徐上达字孔学号斗南江西广信府永丰县人
同进士出身
隆庆四年(1570年)庚午江西乡举人
万历五年(1577年)丁丑进士
同年任南直隶嘉定县知县
调任鸡泽县知县,以忧归,起知藁城,复以狷直忤时,左调叔白。
寻拂衣归
田应扬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广平府鸡泽人
万历间举人广昌知县,教民耕织,自奉俭约,清丈土地,单骑裹粮以行。
时称清廉第一,擢忻州知州
俗健讼而逋税。
应扬多方劝谕,讼渐息,国课亦早完。
再迁莱州同知,进襄府长史
贾熙绩明 1559 — 1626
维基
贾熙绩(1559年—1626年)字世勋号懋所直隶广平府鸡泽县人
同进士出身
生于嘉靖三十八年正月十四日巳时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顺天乡试举人三十二年(1604年)甲辰进士
大理寺观政,初授行人司行人三十七年奉使册封唐府,三十八年封肃府铅山王四十年户部主事四十一年管禄米仓,升员外郎四十二年郎中四十三年镇江府知府
四十六年十二月被纠劾去职。
卒于天启六年(1626年)八月二十日亥时,得年六十有八。
康应乾明 1572 — ?
维基
康应乾(1572年—?
),字一之号念东直隶广平府鸡泽县人
七岁丧父,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顺天府乡试一百五十一名举人三十二年(1604年)甲辰进士,授河南陈州知州,擢南京刑部郎中,历迁镇江府知府,库贮海防银十余万,吏役讽以借支,正色拒之。
湖广按察司常镇道副使四十三年乙卯丁母忧归。
起补山东副使兵备辽东海盖道,专司饷务。
身督车牛,定妖民吴金祖之乱。
万历四十七年二月辽东经略杨镐分兵四路攻辽东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之战中,明军大败,总兵刘綎所率东路从宽甸出,与清军代善皇太极战于阿布达哩冈,刘𬘩战死于阵中,全军覆没。
监军道康应乾步兵朝鲜兵营于富察旷野处,应乾部下兵皆执筤筅、杆长枪,披皮甲;朝鲜兵皆披纸甲、柳条盔,枪炮层层布列。
当进战之际,明营中枪炮连发,适大风骤起,其烟尘皆返向本营,迷漫昏黑竟无所见。
清兵遂发矢冲入,破其二万兵,掩杀殆尽,风尘遂止。
康应乾仅以身免,浮海逃归,万历皇帝怜悯不问。
后以言者纠摘,下吏议,遂从安置,数年始白其冤,放归里。
施尧化
维基
施尧化字尔瞻浙江湖州府归安县人云南广南卫(今昆明)军籍。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癸卯云南乡试举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联捷甲辰进士刑部观政,初授鸡泽知县三十七年复除长葛知县三十八年光山县四十年同考官四十一年吏部考功司主事,给假,四十五年验封司主事,又调考功司,升员外,调考功四十六年调文选,升验封司郎中四十七年给假,天启二年验封司郎中三年给假。
王梦蛟明 1574 — 1623
维基
王梦蛟(1574年—1623年)字九五号云龙直隶广平府鸡泽县人
万历二十二年甲午举人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进士
初知鹿邑县,加意抚恤,涤去繁苛。
三十八年文水县四十一年复除嵩县,奏最,四十八年云南道御史,立朝屡有建明。
巡视西城,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出按苏松常镇,阅罪囚,可矜疑者力为开释。
改南京畿道,卒于官。
杨廷麟明末清初 ? — 1646
维基
杨廷麟(?
—1646年),字伯祥号机部晚年自号兼山江西临江府清江县人
崇祯三年(1630年)庚午科应天乡试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联捷辛未进士都察院观政,改翰林院庶吉士六年编修
其性勤学好古,闻名翰林,充讲官兼直经筵,与黄道周倪元璐并以文章节义名天下,称为「三翰林」。
六年乡试同考官管起居注
当时清兵之患正炽,廷麟力争主战,曾上疏痛斥朝廷中主和的大臣。
杨嗣昌恨之,谎称廷麟知兵,改授以兵部职方主事
卢象升军。
象升廷麟竟大喜,即令廷麟真定(今河北望都、正定)负责运送军粮。
崇祯十一年1639年1月十二月十一日卢象升兵进驻巨鹿(今属河北)的贾庄,仅剩五千残卒,已断粮数日。
象升派遣杨廷麟求助太监高起潜鸡泽
高起潜置之不理,卢象升军中大哭。
杨廷麟保定真定路上忽闻象升全军覆没,放声大哭。
嗣昌本以为廷麟亦死,及闻廷麟正好奉使在外,怅恨久之,再贬到江西
李自成北京廷麟闻之恸哭,募兵勤王。
复知福王被拥立乃止。
唐王时授以兵部尚书,协同守将万元吉赣州(忠诚府)。
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四月十四日清兵攻赣州廷麟死守半年,五月部将张安在城东梅林与清军激战失败,六月广东兵支援赣州
十月初三日清军副将高进库、冯君瑞攻南门,副将伯禄、贾熊、白元裔、何鸣陛攻东门,副将徐启仁、杨武烈崔国祥攻西门,副将李士元等攻龟尾。
至四日深夜,清军登城拆垛,蜂拥入城,城陴和巷战死者如麻,黎明,清军佔领赣州城
万元吉投贡江而死,廷麟整戎佩刀赴城西清水塘投水而死,清将贾熊叹道:「忠臣也!
」以四扇门为棺,葬于南门外
卢象升明末清初 1600 — 1639
维基
卢象升(1600年—1639年—Lu卢象升),字建斗,号九台直隶宜兴张渚茗岭(今江苏)人,祖籍江南东道鄞县(今浙江宁波),明末政治人物、军事将领天启进士,练“天雄军”,围剿农民军有方,官至宣大总督,在对清战争中战殁。
南明忠烈清乾隆时忠肃
象升幼时潜心读书,好骑射,虽是文人,皮肤白晰,身材削瘦,但力气很大,天赋异禀。
年轻时便与东林党人相善。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十七岁进入国子监“补博士弟子员”,天启元年(1621年)中式应天府乡试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联捷进士,授户部主事
象升能与部下共甘苦,善于驭下,过著苦行僧式的生活,史载其“居官勤劳倍下吏,夜刻烛,鸡鸣盥栉,得一机要,披衣起,立行之。
崇祯改元,任直隶大名府知府
崇祯二年(1629年)满州皇太极绕过关锦防线,沿喜峰口入袭京畿卢象升募了一万士兵勤皇,还没打仗,满人就退兵了。
崇祯三年,提任参政,负责练兵,于大名府一带(古名天雄)以亲友、同乡的关系网招募军队,号称“天雄军”。
崇祯四年(1631年)因治绩优良升任按察使
崇祯六年(1633年)象升率所练“天雄军”,镇压由山西河北之民变。
后任五省总督管江北河南湖广四川山东剿匪事,与将领祖宽左良玉击败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部。
象升军到汝阳时,军中断粮三日,象升以身随之断粮,军无怨言,无人逃亡。
汝阳之战,卢象升自城西攻,高迎祥几十万大军崩溃。
高迎祥聚合部众二十万之众,继续逃亡,在确山再败于卢象升
崇祯八年五月十一月象升以率绝对劣势兵力,先后十余战皆胜,斩杀民军三万余人,彻底扭转了战略局势。
崇祯九年正月高迎祥会合张献忠,三十万之众攻击南京,不利,退攻滁州
卢象升率军赶到,以两万之众再次击败高迎祥,并以各将领围堵,高迎祥人马散尽,退入湖广郧阳
卢象升手下祖宽所部以不熟山势为由,拒绝入山作战,象升无计可施。
崇祯九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建国,国号为「大清」,六月阿济格率清军攻入喜峰口,纵意抢掠而去。
象升调任宣大总督,率师进驻京畿,严明军纪,操练兵马,清军不敢进犯。
崇祯十一年(1638年)冬,清军三路大举南侵,北京戒严,崇祯帝和战不定,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杨嗣昌主张议和;但卢象升主张坚决抵抗,遂率诸将分道出击,与清军战于庆都真定(今河北望都、正定)等地。
杨嗣昌手握兵权,事事掣肘,切断象升粮饷,屡屡调走象升部生力军,致使号称“总督天下援兵”的象升部只剩区区五千老弱残卒。
是年十二月十一日1639年1月),卢象升移兵钜鹿(今属河北)贾庄,已断粮七日,全凭百姓自愿捐粮掺杂冰雪为食,然无一人叛。
宦官高起潜统兵数万在鸡泽,距离贾庄不到五十里,象升派遣杨廷麟去求援,高起潜置之不理。
卢象升知事不免,军中大哭,誓与清军决一死战。
随拔寨而出,于蒿水桥决战清军。
史载“……骑数万环之三匝。
象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
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
殷岳明末清初 1603 — 167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3—1670 【介绍】: 明末清初直隶鸡泽人字宗山一字伯岩又字伯子
明崇祯三年举人
清顺治初江苏睢宁知县申涵光遗书劝之归,遂辞官回乡。
工诗,不喜律体,所作唯古体。
涵光张盖并称畿南三才子。
后客死福州
有《留耕草堂诗》。
殷岳字宗山号伯岩鸡泽人
明崇祯庚午举人
入国朝,官睢宁知县
有《留耕草堂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