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宋朝
释常觉
释常觉
姓李氏
陈留人也。
肇为鞠子气调绝奇。
入乡校中讽读经籍。
群童咸出其下。
洎登弱冠往庐山游二林陟五老。
乃礼归宗寺禅师充苦行焉。
梁乾化二年蒙去饰披缁矣。
明年于东林甘露戒坛纳解脱木叉。
厥后修身践言。
三藏俱留于意表。
而以心学为究尽之务。
复入五台山礼妙吉灵迹。
后唐天成三载
始于东京丽景门之右树小禅坊。
敕额为普净焉。
而逐月三八日设阖京僧浴。
其或香汤汲注。
樵蒸失供必令撤小屋抽榱桷而助爨焉。
有公王仰重表荐紫衣。
坚拒弗受。
汲汲以利行济物为己任耳。
开宝四年十二月三日
遘疾。
轻安无挠。
十一日告众右胁而化。
享年七十六。
僧腊五十六。
茶毗收舍利五色磊落无算。
尝居京邑屡登斯院。
北海陶尚书谷湘东张仲荀序诗赠而云。
后唐天成至汉乾祐。
每黑白月三取八日浴京大众。
累岁费钱可一百三十六万数。
计缗千万矣。
虽檀施共成。
觉公化导之力也。
嘻大火之下陈留古封。
周秦已来战伐之国。
人物众而土风尚利。
舟车会而货殖惟错。
梁惠王贤诸侯也。
尝谓孟轲曰。
何以利吾国。
是知礼让之化不胜于好利之心明矣。
且梁去鲁千里而近。
道犹不同。
矧十万八千里乎。
梁王孟子同世之人也。
心或有异。
瞿昙上人乎。
彼孟氏属斯文未丧
不能扬素王之道。
今上人当去圣逾远。
卒能行法王之教。
苟非三业内净六尘外清以至公之行化于人。
孰以至公之心受于化也。
陶重叙曰。
灵山覆篑法海堙流。
玉毫晦而微言绝。
金杖折而异端作。
惟上人也色空等观物我都亡。
麻麦一斋自同禅悦。
炎凉一纳仅蔽枯形。
前后王臣。
欲上章乞以大师为号请以紫染方袍者。
皆确而拒之。
云云。
张仲荀赠钵盂拄杖草屦。
各用五言为章刊于小碣。
其为名流硕学旌别有如此者。
僧普胜唐末宋初 917 — 97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7—979 【介绍】: 僧。
陆泽人俗姓张
尝至五台山华严寺,师事超化大师
又从崇法大师传《唯识论》,历数稔,精通所学。
太祖时赐号宣教大师
释普胜
姓张氏
深州陆泽人也。
幼岁情爱媮薄。
俄决志趋五台山华严寺
师事超化大师
或问之曰。
子胡以越山踰域而求出家。
饶阳者岂无仁祠哲匠乎。
对曰。
附神骥可以日千里矣。
某知妙吉净刹感徵胶戾令我小凡速成果證。
可不是乎。
众耹斯说。
曰任气小儿有此高识。
我曹俱弗如也。
曰。
某非衽金革死而不厌之徒。
也。
愿入慈门而思利物耳。
迨乎受具南临潞府讲通上生经矣。
崇法大师传唯识论盛化洛都
往从学焉。
凡百章疏经目便识之。
不几稔閒习通精赡。
所传者中山贞辩钞讲多误失所。
然昌言曰。
繁略不均解判非当。
乃删多补少为四卷行于世。
太祖神德皇帝赐紫衣。
师号曰宣教也。
太平兴国四年秋七月四日示疾。
终于净土院
亨寿六十三。
坐四十三
门人等收舍利葬于龙门山宝应寺西阜。
建塔旌表之。
释遵式北宋 964 — 1032
遵式
字知白
天台宁海叶氏子。
母王氏。
乞男于观音。
大士与明珠吞之而生。
稍长。
潜往东山
依义全师出家。
受具戒。
律学
继入国清。
普贤像前。
烬一指誓弘教观。
雍熙元年
宝云北面受业。
未几智解秀出。
智者讳日。
然顶誓行四三昧。
宝云入寂。
师乃返天台
以苦学致疾。
至于呕血。
感异梦而愈。
既而顶高寸馀。
手垂过膝。
声若洪钟。
时年二十八也。
众请居宝云
讲法华维摩金光明等经。
至道二年
结缁素。
专修净业。
作誓生西方记。
咸平中
天台
主东掖。
以徒属之繁。
即西隅益建精舍。
率众修念佛三昧。
有白鹤庙。
居民甚神之。
师与神授戒。
改祭为斋。
祥符四年
讲止观于景德寺
道经黄岩
有豕奔伏于前。
推其来。
乃逸于屠肆者。
偿其直而豢之。
赤山寺濒海而高。
先是。
山颠有异光。
中现七层浮屠之形。
周山四十里。
皆渔人之[竺-二+(一/(尸@邑))]
或以语师。
师喜其有先兆。
遂建塔焉。
于是居人感化。
不复为渔。
东山结忏会。
天大旱。
师卓锡石缝。
泉即激涌。
七年
受杭昭庆请。
大弘法化。
从化者众。
自是居杭矣。
八年。
苏人以郡符
迓师于开元建讲。
缁素毕集。
不荤饮者。
倾匝邑。
屠酤不售。
官监有失课之言。
师辞其徒曰。
智者遗晋王书。
有言六恨。
其一谓。
以法集动众妨官。
为人所忌。
余今德薄。
安可久留。
遂幡然复杭。
刺史薛颜
始以灵山
命师居之。
隋真观所营天竺寺也。
天禧三年
王钦若抚杭。
与师道契。
奏锡天竺旧名。
复其寺为教。
又奏请西湖
放生池
赐号慈云
乾兴元年
章懿太后
以师熏修精进。
遣使赍白金。
命于山中。
为国行忏。
天台教文。
于是入藏矣。
天圣四年。
中秋月望之夕。
桂子降于殿庭。
师取其实。
播种林下。
乃作桂子之诗。
九年讲净名经。
忽谓其徒曰。
昔在东掖讲此经。
荆溪授我卷。
及出室视日已没。
今吾殆终此讲乎。
因与众诀。
作谢三缘诗。
谓谢徒属。
绝宾友。
焚笔砚也。
随徙东岭之草堂。
明道元年十月八日
示疾不用医药。
惟说法勉众而逝。
寿六十九。
腊五十。
逝之夕。
山中人。
见大星殒于灵鹫峰
明年仲春四日
奉遐榻。
葬于寺东月桂峰下。
师始出家。
郡挍诸生
慕师才俊。
勉回业儒。
为诗答卢积。
中有真空是选场。
大觉为官位之句。
人多诵之。
常行三昧。
以九十日为期。
于行道。
四隅置𨫼炽炭。
遇困倦。
则渍手于𨫼。
十指惟存其三。
崇宁三年
赐号法宝大师
绍兴中
谥忏主禅慧云
郤济川北宋
全宋文·卷一○五三
郤济川真定(今河北正定)人。
进士第
曾勾当五台山寺司公事。
嘉祐中朝奉郎尚书职方员外郎、守太原府大通监兵马都监
见所撰《广清凉传序》自署衔,《万姓统谱》卷一一五。
释承皓北宋
承皓
眉州丹棱王氏子。
依大力院出家。
登具后。
游方。
见北塔。
发明心要。
元丰间
首众僧于谷隐。
望耸诸方。
张无尽
奉使京西南路
就谒之。
问曰。
师得法何人。
曰。
北塔广和尚
曰。
与伊相契可得闻乎。
师曰。
只为伊。
不肯与人说破。
无尽善其言。
致开法于郢州大阳。
是时谷隐主者。
私为之喜曰。
首座出世矣。
盛集缁素。
以为歆艳。
师升座曰。
承皓在谷隐十年。
不曾饮谷隐一滴水。
嚼谷隐一粒米。
汝若不会。
来大阳为汝说破。
𢹂拄杖下座。
傲然而去。
于是先入院。
后见州郡官责之曰。
长老何指挥入院。
师曰。
某山林人。
谁知郡县礼数。
乃拽杖而去。
无尽以书抵守云。
有道之士
不可以世礼责。
当加礼请之。
守如其言。
师不得已复来。
寻迁玉泉
示众曰。
一夜雨滂烹。
打倒葡萄棚。
知事头首行者人力拄底拄。
撑底撑。
撑撑拄拄到天明。
依旧可怜生。
自谓。
此颂法身向上事。
傅大士云。
空手把锄头。
洞山云。
五台山上云蒸饭。
只颂得法身边事。
然为人超放。
未易以凡圣议。
尝制犊鼻裈。
书历代祖师名字。
而服之。
乃曰。
唯有文殊普贤。
较些子。
书于带上。
故丛林目为布裈。
有乡僧效为之。
师见而诟曰。
汝具何道理。
敢以为戏事耶。
呕血无及。
僧寻于鹿门所言而逝。
苏长公
荆南
闻师机锋不可触。
拟抑之。
即微服求见。
师问。
尊官高姓曰。
姓秤
乃秤天下长老底秤。
师震喝一声曰。
且道重多少。
公无对。
于是尊礼之。
冬至示众云。
𠷳运推移。
布裈赫赤。
莫怪不洗。
无来换替。
一僧入室。
适狗子在室中。
师叱之。
狗便出去。
师曰。
狗却会。
你却不会。
将示寂。
门人围绕。
师笑曰。
吾年八十一。
老死舁尸出。
儿郎齐著力。
一年三百六十日。
言毕而逝。
师法嗣。
有曰文庆者。
住林溪兴教。
秀圆通栖贤
弃众访之。
庆貌寝人不启眼。
遣督割稻石桥庄。
既辞去。
有识者曰。
庆。
出世湘乡十馀年。
皓和尚嗣也。
遣人追谢之。
且迎以还山。
庆曰。
稻人囷乃还。
心奇之。
称于众举以自代。
住栖贤二十年。
而终。
僧真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僧。
代州人
五台山僧正
钦宗靖康之季,与其徒习武事于山中。
钦宗召对便殿,寻还山,益聚兵助讨。
州破,力战被执,坚拒金酋诱降,怡然受戮。
真宝
五台山僧也。
学道能外死生。
靖康之扰。
与其徒习武事于山中。
钦宗召对便殿。
感激还山。
益聚众习武。
州不守。
敌众大至。
悉力拒之不敌。
寺舍焚毁。
僧徒逃散。
酋下令。
生致真宝
至。
抗辞无扰。
使郡守刘騊
诱劝百方。
终不顾。
且曰。
吾佛制戒。
吾既许宋皇帝以死。
岂以力屈食吾言也。
但速杀我。
遂怡然受戮。
北人闻者。
无不叹异。
释正觉北宋 1091 — 1157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二
释正觉隰州李氏子也。
父讳宗道,世学般若。
母赵氏,尝梦五台山僧解右臂环与之,诞觉之夕,光出于屋,人皆异之。
年七岁,日诵书数千言。
十三,通五经、七史。
一日,乞从释氏学无生法,依郡之净明寺本宗薙发,受具于晋州慈云寺智琼
年十八游方,因自诀曰:“若不发明大事,誓不归矣。
”于是,渡河首谒枯木成于汝州,久之无所入。
丹霞淳禅师道价方盛,乃顶笠造焉。
入门,霞问:“如何是空劫已前自己?
曰:“井底虾蟆呑郤月,三更不借夜明帘。
”霞曰:“未在,更道。
拟议,霞一击拂子。
曰:“又道不借。
大悟,作礼。
霞曰:“何不道取一句?
曰:“今日失钱遭罪。
”霞曰:“未暇罪,尔且去。
”后霞退唐州大乘寺亦从焉。
宣和二年,霞主大洪,俾掌记室三年首座
金栗智、雪窦宗辈皆参随之。
真歇了公长芦,招之首众。
未几,出主泗洲普照
高宗建炎间,住舒之太平,迁江之圆通、能仁,次补长芦
时寇酋李在,抄掠境上,乃入寺,众惧奔散,独危坐堂中,但以善语谕之,李在稽首,馈金赡众僧,于是一方赖安寇静。
又越二年,乃渡浙钱塘,至明州礼补陀,会天童虚席,郡守驰檄召之。
无何,胡虏犯境,虏至登岭,遥望岭上若有神卫,遂歛而退。
次年,被旨主灵隐,将行,四众号阻,百鸟哀鸣。
未两月,获旨再主天童。
初礼祖塔,时梦至一山寺,长松夹道,有句纪之曰:“松径森森窈窕门,到时微月正黄昏。
”及至天童,苑如梦境,有终焉之志。
居天童三十年,凡寺舍殿廊无不新者。
绍兴二十七年九月朔,别郡帅檀越,七日还山,饭客如常,次辰索浴更衣,端坐为书嘱后世讫,书偈曰:“梦幻空花,六十七年。
白鸟烟没,秋水连天。
”掷笔而逝。
先是育王缺席,妙喜佛日主之,相得益欢,尝于白椎倾倒,剧谈阔论,执其手曰:“吾二人皆老大,苟一旦溘然先去,则存者为之主。
”及佛日得遗书,夜至天童,凡送终之典悉主之。
塔于东谷,诏谥曰“宏智禅师”。
塔曰“妙光”。
姚孝锡宋 1097 — 1179
全宋诗
姚孝锡(一○九七~一一七九)字仲纯号醉轩丰县(今属江苏)人。
徽宗政和四年(一一一四)进士(《齐东野语》卷一一误作宣和六年),调代州兵曹参军
金兵陷代州,被命为五台主簿
五台即称病,遂放浪五台山水间,诗酒自娱,卒年八十三。
著有《鸡肋集》,已佚。
事见《中州》卷一○。
 姚孝锡诗,据元至大三年曹氏进德斋递修本《中州》所录,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