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宋朝
张渊南宋
全宋文·卷五七二○
张渊字叔潜福州长乐(今福建长乐)人。
隆兴元年进士
乾道六年秘书郎,改校书郎庆王府直讲
出知数州。
淳熙九年随州,又尝知兴化军
见《南宋馆阁》卷七,《宋中兴东宫官僚题名》,及所撰《兴化军到任谢表》、《明悟大师塔铭》。
周炯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坰
宋人
曾知信州弋阳县,摧抑豪强,不避怨谤,致旧弊悉除。
移知祁门休宁二县,持身廉介,遇事严明,所断狱讼,人服其平。
通判随州,经理边郡,深究利病,卓有政绩。
释守遂南宋 1072 — 1147
全宋诗
释守遂(一○七二~一一四七)号净慈俗姓章遂宁蓬溪(今属四川)人。
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住随州大洪山净岩寺。
为青原下十二世,大洪恩禅师法嗣。
绍兴十七年卒,年七十六。
事见《湖北金石志》卷一一冯楫撰塔铭,《嘉泰普灯录》卷六、《五灯会元》卷一四、《补续高僧传》卷九有传。
守遂
遂宁蓬溪章氏子。
幼不茹荤酒。
不好弄。
事南麓院自庆上人为童子。
二十七得度。
南游初抵玉泉
勤禅师
深器之。
命副院事。
岁馀走大洪
恩禅师
上方丈才展坐具。
忽一小虫。
飞堕于地。
遽引手拂之。
豁然大悟。
肯之。
俾总院事。
说法一本于
政和戊戌
赐号净慈
随州袁公灼。
奏师道德堪表率丛林也。
俄迁水南
靖康丁未
退止德安𡾇山之延福院。
时海内大乱。
江淮盗起。
所在戒严。
安守李公济
虑师所居荒。
远命移锡入城。
建化城庵居之。
贼围城久。
每攻辄不利。
乃曰。
城中有异人。
引去。
镇抚陈规
闻而叹曰。
异人谁欤。
必吾净严师也。
绍兴乙卯
宣抚司命居大洪
学子望山而归。
极一时之盛。
师亦诲人无倦。
至丁卯三月
示疾而化。
师天质温靖
与物无忤。
且奉戒谨。
终身不服缣纩。
不执财宝。
不近玩好。
士大夫以为贶。
随得随施。
慈至蚤虱。
不忍弃地。
纳之衣中。
方回宋末元初 1227年5月11日 — 130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27—1307 【介绍】: 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
幼孤,从叔父学。
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
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
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
寻罢归,遂肆意于诗。
有《桐江》、《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字万里别号虚谷徽州歙县人
宋景定壬戌,别省登第,提领池阳茶盐,累迁知严州
兵至迎降,即以为建德路总管
寻罢,徜徉杭、歙间以老。
虚谷傲睨自高,不修边幅。
贾似道败,尝上十可斩之疏。
晚而归元,终以不用,乃益肆意于诗。
吟咏最多,亦不甚持择也。
其自序《桐江续集》云:「予自桐江休官閒居,万事废忘,独于读书作诗,未之或辍。
」是时年已六十馀矣。
仇仁近尝赠诗云:「老尚留樊素,贫休比范丹
」颇为时论所笑。
尝选唐、宋以来近体诗评论之,名曰《瀛奎律髓》,于情景虚实之间,三致意焉。
而尤以山谷后山简斋为标准。
海虞冯定远曰:「方君所娓娓者,止在西江一派。
观其议论,全是执己见以绳缚古人,以古人无碍之才,圆变之学,曲合于拘方板腐之辈。
吾恐其说愈详而愈多所戾耳。
」此言可谓深中虚谷之病矣。
全宋诗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
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
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为甲科第一,为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
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历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
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为太常簿
以劾王爚不可为相,出知建德府
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府尹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
前后在郡七年,为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
以诗游食新贵间二十馀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
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
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
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
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
以宋守土官腼颜仕,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为“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为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
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为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为韵》),即为此事之證明。
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方回或有私愤,而人品确不能称道。
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
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
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万里号虚谷
宋景定三年别省登第,累知严州
入元为建德路总管
桐江集。
何齍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道州营道人
更名弃
徽宗政和间进士
性刚介,议论不屈。
通判随州,知廉州,俱擅声称。
后守雅州,亦以最闻。
累官朝请大夫
蔡戡南宋 1141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1—? 【介绍】: 兴化军仙游人字定夫
蔡襄四世孙。
以荫补溧阳
孝宗乾道二年进士
淳熙初,知随州,疏言兵备
广东转运判官,请分兵屯田,代输供银,颇有政绩。
淮西总领使,迁知临安府,时值水灾,赈粜灾民。
宁宗朝,为广西经略安抚使,擢廉罢贪,境内肃然。
开禧初韩侂胄当国,遂请老,以宝谟阁直学士致仕。
有《定斋》。
全宋诗
蔡戡(一一四一~?
)(生年据本集卷一八《丁未立春日……》“不觉身年四十七”推算),字定夫仙游(今属福建)人,居武进(今属江苏)
襄四世孙。
初以荫补溧阳
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进士
七年,召试馆职(《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一之二三),授秘书省正字
八年,知江阴军(以上《南宋馆阁》卷八)。
广东京西转运判官广东湖南提刑
淳熙十年(一一八三)湖广总领建康府总领(《景定建康》卷二六),寻徙淮西总领(《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三之五四)。
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为浙东提刑,召除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宝庆会稽续志》卷二)。
五年,兼知临安府,再任湖广总领(《咸淳临安》卷四八)。
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隆兴府(《周文忠集》卷四七《题蔡忠惠公帖》)。
嘉泰元年(一二○一)静江府广西经略安抚使
有《静江府图志》十二卷(《宋史·艺文志》)、《定斋》四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皆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等辑成《定斋》二十卷。
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咸淳毗陵志》卷一七有传。
 蔡戡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定斋集》为底本。
参校清光绪武进盛宣怀刊《常州先哲遗书》本(简称常州本)等。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六二四五
蔡戡(一一四一——?
),字定夫仙游(今福建仙游)人,居武进,襄四世孙。
绍兴中以荫补溧阳
乾道二年进士,历江州观察推官
七年,召试馆职,除秘书省正字
次年,出知江阴军
淳熙初,知随州,转京西广东运判湖南提刑
十年,为淮西总领,寻易湖广
绍熙初,以朝散大夫、直宝文阁为浙东提刑,寻除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以言章罢,与祠禄
宁宗立,召试司农卿、兼知临安府,寻兼权户部侍郎,再为湖广总领
庆元初,以右文殿修撰隆兴府
中罢,杜门有年,除集英殿修撰、知静江府
嘉泰初,除广西经略安抚使
开禧初韩侂胄当国,请老,以宝文阁直学士致仕,卒。
自弱冠出仕,更内外繁剧凡四十年,宣力四方,无不殚尽。
然以方正不挠,违世戾俗,以至落拓不偶,久劳于外。
其文不事雕琢,多经世有用之言。
有《定斋》四十卷,又尝纂《静江府图志》十二卷。
其事迹散见《南宋馆阁》、宝庆会稽续志》、《景定建康》、《咸淳临安》、咸淳《毗陵志》等书,《宋会要辑稿》职官、选举、食货等门及文集中,《宋史翼》卷一八辑有传。
曹利用北宋 971 — 102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1—1029 【介绍】: 赵州宁晋人字用之
以父卒补殿前承旨,选为鄜延路走马承受公事
真宗景德初亲征澶渊,奉命使契丹军,拒割地之请,许以岁币议和。
擢东上阁门使、忠州刺史
宜州军校叛,任广南安抚使平之。
大中祥符七年枢密副使天禧三年枢密使次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仁宗即位,加左仆射侍中
在位既久,颇恃功。
章献太后临朝,凡内降恩,力持不予,遂与中人、贵戚结怨。
坐从子曹汭犯法,罢知随州
又坐私贷景灵宫钱,谪房州安置,内侍杨怀敏辱之,遂自缢死。
谥襄悼
全宋文·卷二七四
曹利用(九七一——一○二九)字用之赵州宁晋(今河北宁晋)人。
以父荫补殿前承旨
景德初契丹河北真宗澶州,遣利用崇仪副使奉书诣契丹军,和议遂定。
累官至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后为内侍所构,贬崇信军节度副使房州安置,投缳死。
明道中太傅,赐谧襄悼
宋史》卷二九○有传。
王安中宋 1076 — 113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6—1134 【介绍】: 中山阳曲人字履道号初寮
哲宗元符三年进士
徽宗政和中,自秘书少监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
以疏劾蔡京,迁翰林学士承旨
宣和元年,拜尚书右丞
三年,迁左丞
五年,授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
辽降将郭药师知府事,骄横跋扈,安中不能制,曲意奉之。
召还,为大名府
钦宗靖康初,为言者所劾,累贬象州安置。
善属文,尤工四六。
有《初寮》。
全宋诗
王安中一○七六~一一三四,此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及《宋史》本传推算,如按《文忠》卷一五《跋初寮王左丞赠曾祖诗及竹林泉赋》所记推算,生年提前一年),字履道号初寮中山阳曲(今山西太原)人。
哲宗元符三年(一一○○)进士
瀛州司理参军大名县主簿,历秘书省著作郎
徽宗政和间,除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
蔡京罪,为翰林学士,迁承旨
宣和元年(一一一九),拜尚书右丞三年,为左丞
五年,主联金攻,授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一之二○)。
七年,宋金启衅,以上清宝箓宫使侍读召还(同上书职官五四之一一)。
建雄军节度使大名府北京留守司。
钦宗靖康初,连贬随州象州安置。
高宗即位,内徙道州,寻放自便。
绍兴四年卒(《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五),年五十九。
有《初寮》七十六卷,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八卷。
宋史》卷三五二有传。
 王安中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初寮集》为底本,校以清乾隆翰林院抄本(简称抄本,藏北京图书馆)。
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三卷。
全宋文·卷三一五○
王安中(一○七六——一一三四)字履道号初寮中山曲阳(今河北曲阳)人。
元符三年进士及第,调瀛州司理参军大名县主簿
秘书省著作郎
政和间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
因疏劾蔡京,迁翰林学士,又迁承旨
宣和初尚书右丞
三年,为左丞
五年,授庆远军节度使、燕山府路宣抚使,与辽降将郭药师知府事
药师跋扈,安中不能制。
召还,除检校太保建雄军节度使大名府北京留守司公事。
靖康初为言者所论,罢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嵩山崇福宫
累贬象州安置。
绍兴初,复左中大夫
四年,卒,年五十九。
宋史》卷三五二有传。
事迹又见周必大初寮集序》(《初寮》卷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五。
王庭秀南宋 ? — 113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州慈溪人字颖彦
徽宗政和二年上舍及第。
历仕徽、钦、高宗三朝,建炎中累迁检正中书门下省诸房公事。
立朝敢言,与宰相议论不合,引疾求去,主管崇道观
杨时学,旁搜远绍,不趋好,文辞俊迈宏远。
有《磨衲集》。
全宋诗
王庭秀(?
~一一三六),字颖彦,先世居,父徙慈溪(今浙江慈溪东南)
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上舍第。
乐寿泗州随州教授
李光荐为御史台检法官
金人扶掖张邦昌称帝,致仕。
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为监察御史(《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
三年,为殿中侍御史(同上书卷二一)。
出知筠州
绍兴三年(一一三三),为吏部员外郎,守尚书左司员外郎(同上书卷六二、六三)。
因与宰相黄潜善议多不合,主管江州太平观。
归老于乡。
六年,卒(同上书卷一○四)。
有《相山集》(《延祐四明志》卷四)、《航海记》、《磨衲集》(《甬上耆旧传》卷二)等,已佚。
《乾道四明志》卷二有传。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三一三二
王庭秀(?
——一一三六),字颖彦慈溪(今浙江慈溪东南)人。
政和二年上舍第,历官州县。
侍御史李光荐为御史台检法官,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建炎三年出知筠州次年弃城遁,勒停。
起复为承议郎,召为吏部侍郎检正中书门下省诸房公事。
宰相议多不合,引疾求去,提举崇道观。
绍兴六年八月卒。
庭秀为学旁搜远绍,不苟趋时好,造诣深远,有《磨衲集》。
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一八、二五、四二、四六、六二、六五、一○四,《乾道四明志》卷二,《宝庆四明》卷八,《延祐四明志》卷四,《宋史》卷三九九有传。
张君房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安州安陆人
真宗景德间进士
历官尚书度支员外郎,充集贤校理
大中祥符中,自御史台谪官宁海
真宗戚纶陈尧臣校正《道藏》,以等荐,得主其事,编次得四千五百六十五卷进之。
复撮其精要总计万余条,编成《云笈七签》一百二十二卷。
全宋诗
张君房安陆(今属湖北)人。
真宗景德二年(一○○五)进士
尚书度支员外郎
大中祥符中御史台谪官宁海,时真宗崇道教,选道士校定道藏,命君房主其事(《万姓统谱》卷三九),大中祥符九年(一○一六)著作佐郎杭州写本(《咸淳临安》卷八九)。
后知信阳三州,年六十三分司,归安陆
六十九岁致仕,七十六岁仍著诗赋杂文,卒年不详。
其子百药尝纂为《庆历集》三十卷,不传。
事见宋王明清麈史》卷中。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二七九
张君房安陆(今湖北安陆)人,一说开封人
景德二年进士,除知升州江宁县事。
大中祥符初开封府功曹参军,累擢尚书度支员外郎,充集贤校理
祥符五年,自御史台谪官宁海
真宗秘阁道书付杭州,命戚纶校正《道藏》,君房主其事,遂除著作佐郎,与道士十人修校,编成《大宋天宫宝藏》四千五百六十五卷进上。
八年,出知钱唐县
乾兴中通判江陵
复撮《道藏》精要,成《云笈七签》一百二十二卷(存)。
又著《潮说》三卷、《野语》三卷、《乘异记》三卷等。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四,《新编分门古今类事》卷七、八,《万姓统谱》卷三九,《楚纪》卷四三,《咸淳临安》卷八九,《直斋书录解题》卷八、一一、一二等。
郎简北宋 975 — 106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5—1063 【介绍】: 杭州临安人,一作钱塘人字叔廉一字简之号武林居士
真宗景德二年进士
历官秘书省著作佐郎利州路提点刑狱广南东路转运使右谏议大夫给事中等,以工部侍郎致仕。
好导引服饵,尤擅医术。
有《集验方》。
全宋诗
郎简(九六八~一○五六)字叔廉临安(今浙江杭州)人。
真宗景德二年(一○○五)进士(《咸淳临安》卷六一)。
宁国县,调随州推官
历知、泉、广江宁、扬、明等州府,以尚书工部郎致仕
仁宗嘉祐元年卒,年八十九(同上书卷六五)。
宋史》卷二九九有传。
全宋文·卷二六八
郎简(九六八——一○五六)字叔廉一字简之自号武林居士杭州临安(今浙江杭州)人。
幼孤贫,借书录之,多至成诵。
景德二年进士及第,补试秘书省校书郎、知宁国县
福清,调随州推官,知分宜县,徙窦州藤州通判海州提点利州路刑狱。
历知广、扬、明等州。
工部侍郎致仕。
嘉祐元年卒,年八十九。
知州县,所至兴水利,建学校,甚得民誉。
好医术,人有疾,多自处方以疗之,传集验方数十于世。
宋史》卷二九九有传。
王德用北宋 979 — 105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9—1057 【介绍】: 郑州管城人字元辅
王超子。
年十七随父出击李继迁
累迁内殿崇班
仁宗时,历殿前都虞候知枢密院事宣徽南院使
因状貌类太祖,降知随州
契丹求关南地,以兵压境,拜保静军节度使、知澶州,徙真定府定州路都总管,训练士卒,加强守备。
累拜同平章事、判澶州,以太子太师致仕。
再起,历官枢密使封鲁国公
卒谥武恭
释重显北宋 980 — 105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0—1052 【介绍】: 僧。
遂州人
俗姓李字隐之
家世豪富,以儒业传。
幼承家学而志存出世,因离俗入道。
得法于智门祚禅师
明州雪窦寺
仁宗皇祐中赐号明觉大师
有《瀑泉集》。
全宋诗
释重显(九八○~一○五二)字隐之俗姓李号明觉大师遂宁(今属四川)人。
早年于益州普安寺出家,以释仁铣为师。
出游荆渚间,又北游至复州,从北塔祚禅师五年
真宗天禧中灵隐(《三宝赞》自序),滞留数年,后主明州雪窦寺
仁宗皇祐四年卒,年七十三。
有《祖英集》两卷、《瀑泉集》、《拈古集》各一卷。
禅林僧宝传》卷一一有传。
 重显诗,据《四部丛刊续编》影印铁琴铜剑楼藏宋刊本《祖英集》、《颂古集》为底本。
祖英集》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颂古集》校以元至正二年大明寺住持释海岛刊本(简称元刊本),编为三卷。
全宋文·卷三二六
重显(九八○——一○五二)俗姓李字隐之遂州(治今四川遂宁)人。
幼出家,受具足戒。
方至随州,参云门宗大师智门光祚,居五年,尽得其道。
池州景德寺首座讲僧肇《般若无知论》。
后为苏州洞庭山翠峰寺住持。
曾会请,住持明州雪窦山贤圣寺三十一年,朝廷赐号明觉大师
重显工翰墨,曾举古代公案百则,以韵语颂其奥旨,此即《雪窦颂古》,于禅宗影响深,云门宗风由是大振,世称「云门中兴」。
皇祐四年卒,年七十三。
著作除《颂古集》一卷外,尚有《祖英集》二卷、《瀑泉集》一卷、《拈古集》一卷等,门人集其著述及语录,后合编为《明觉禅师语录》六卷(存)。
事迹详见吕夏卿明觉大师塔铭》(大正藏卷四七《明觉禅师语录》卷六附)。
禅师名重显
字隐之
遂州人
太平兴国五年四月八日
生于李氏。
幼精锐。
读书知要。
下笔敏速。
然雅志丘壑。
父母不能夺。
竟依益州普安院。
沙门仁铣为师。
落发受具。
出蜀浮沈。
荆渚间历年。
典客大阳。
与客论赵州宗旨。
客曰。
眼禅师
昔解后觉铁觜者。
金陵
赵州侍者也。
号称明眼。
问曰。
赵州柏树子因缘。
记得否。
觉曰。
先师无此语。
莫谤先师好。
法眼拊手曰。
真自师子窟中来。
觉公言无此语。
而法眼肯之。
其旨安在。
曰。
宗门抑扬。
有规辙乎。
时有苦行。
韩大伯者。
貌寒寝侍其旁。
辄匿笑而去。
客退。
数之曰。
我偶客语。
尔乃敢慢笑。
笑何事。
对曰。
笑知客智未正
择法不明。
曰岂有说乎。
对以偈曰。
一兔横身当古路。
苍鹰才见便生擒。
后来猎犬无灵性。
空向枯桩旧处寻。
阴异之。
结以为友。
盛年工翰墨。
作为法句。
追慕禅月休公
尝游庐山栖贤时。
禅师居焉。
简严少接纳。
藞苴不合。
作师子峰诗讥之(师子峰在栖贤之后)。
曰踞地盘空势未休。
爪牙安肯混常流。
天教生在千峰上。
不得云擎也出头。
齐岳者为侣。
同谒五祖戒禅师
于山前庄。
先往。
机语不契。
亦竟不见。
北游至复州
北塔祚禅师者。
香林远公嫡子。
云门之孙也。
蜀人
知见高。
学者莫能觏其机。
俊迈。
爱之。
遂留止五年
尽得其道。
学士曾公会厚善。
相值淮上。
何之。
曰将游钱塘绝西兴。
天台雁荡。
曾公曰。
灵隐天下胜处。
珊禅师吾故人。
以书荐
灵隐
三年。
陆沈众中。
俄曾公奉使浙西。
访灵隐
无识之者。
时堂中僧千馀。
使吏捡床历。
物色求之。
乃至曾公问。
向所附书。
袖纳之曰。
公意勤。
然行脚人非督邮也(一本曰。
然行脚人。
于世无求。
敢希荐达哉)。
曾公大笑。
珊公以是奇之。
吴江翠峰虚席。
举显出世。
开法日。
顾视大众曰。
若论本分相见。
不必高升此座。
乃以手指曰。
诸人随山僧手看。
无量佛土一时现前。
各各子细观瞻。
其或涯际未知。
不免拖泥带水。
于是登坐。
又环顾大众曰。
人天普集合。
发明何事。
岂可互分宾主。
驰骋问答。
便当宗乘去。
广大门风。
威德自在。
辉腾今古。
把定乾坤。
千圣只言自知。
五乘莫能建立。
所以声前悟旨。
犹迷顾鉴之端。
言下知归。
尚昧识情之表。
诸人要识真实相为么。
但以上无攀仰。
下绝己躬。
自然常光现前。
个个壁立千仞。
还辩明得也无。
未辩辩取。
未明明取。
既辩明得。
便能截生死流。
踞佛祖位。
妙圆超悟。
正在兹时。
堪报不报之恩。
以助无为之化。
后住明州雪窦。
宗风大振。
天下龙蟠。
凤逸衲子
争集座下。
号云门中兴
尝经行植杖。
众衲环之。
忽问曰。
有问云门。
树凋叶落时如何。
露金风。
云门答遮僧耶。
为解说耶。
有宗上座曰。
待老汉有悟处。
即说。
熟视。
惊曰。
韩大伯乎。
曰老汉瞥地也。
于是令挝鼓众集。
曰。
大众今日。
雪窦宗上座。
乃是昔年大阳韩大伯
具大知见。
晦迹韬光。
欲得发扬宗风。
幸愿特此座。
宗遂座。
僧问。
宝剑未出匣时如何。
曰神光射斗牛
又问出匣后如何。
曰千兵易得。
一将难求。
僧退。
宗乃曰。
宝剑未出匣。
神光射斗牛
千兵虽易得。
一将实难求。
便下座。
一众大惊。
暮年悲学者寻流失源。
作为道日损偈曰。
三分光阴二早过。
灵台一点不揩磨。
贪生逐日区区去。
唤不回头争奈何。
馀敷扬宗旨。
妙语遍丛林。
皇祐四年六月十日
沐浴罢。
整衣侧卧而化。
阅世七十三。
坐五十
建塔山中。
得法上首天衣义怀禅师
窦禅师
名重显
字隐之
遂州李氏子
幼精锐抗志尘表。
普安诜上人。
出家受具。
遍历讲筵
游刃经论。
问辩风驰。
同学敛气。
不敢伸。
弃而归禅。
出蜀入
典客大阳。
与客论赵州宗旨。
客曰。
眼禅师
昔解后觉铁觜于金陵
赵州侍者也。
号称明眼。
问曰。
赵州柏树子因缘。
记得么。
觉曰。
无此语莫谤先师。
法眼拊手曰。
真自师子窟中来。
觉公言无此语。
法眼肯之。
其旨在。
师曰。
宗门抑扬。
有规辙乎。
时有苦行名韩大伯者。
貌寒寝侍其傍。
辄匿笑而去。
客退。
师数之曰。
我偶客语耳。
乃敢慢笑。
笑何事。
对曰。
笑知客未正。
择法不明。
师曰。
有说乎。
对以偈曰。
一兔横身当古路。
苍鹰才见便生擒。
后来猎犬无灵性。
空向枯椿旧处寻。
师阴异之。
结以为友。
师盛年工翰墨。
作为法句。
追慕禅月休公
有诗云。
红芍药边方舞蝶。
碧梧桐里正啼莺。
离亭不折依依
况有春山送又迎。
尝依栖贤湜公
机不合。
作师子峰诗而去。
齐岳者为侣。
同谒五祖戒师。
于山庄前。
先往。
机语不契。
师亦竟不见。
遂南游。
智门祚禅师
者。
香林远公嫡子。
云门之孙也。
知见高。
学者。
莫能觏其机。
师俊迈。
智门爱之。
一日伸问曰。
不起一念云何有过。
智门召师。
师近前。
智门以拂子蓦口。
打拟开口。
随又打。
师豁然开悟。
依止五年。
尽得其道。
师与学士曾公会厚善。
相值淮上。
问师何之。
曰将游钱塘绝西兴。
天台雁荡。
曾公曰。
灵隐天下胜处。
珊禅师吾故人。
以书荐师。
师至灵隐
三年陆沉众中。
俄曾公。
奉使浙西访师。
灵隐无识者。
时堂中僧千馀。
使吏捡床历。
物色求之。
乃至曾公问向所附书。
师袖纳之曰。
公意勤然。
行脚人非督邮也。
曾公大笑。
珊公以是奇之。
师出世。
初住吴江翠峰。
后迁明州雪窦。
曾公守越时。
敦请也。
上堂云。
春山叠乱青。
春水漾虚碧。
寥寥天地间。
独立望何极。
便下座却顾谓侍者曰。
适来有人看方丈否。
曰有。
师曰。
作贼人心虚。
师举宗教三十馀年。
海内奇衲子争赴之。
暮年。
悲学者寻流失源。
作为道日损偈曰。
三分光阴二早过。
灵台一点不揩磨。
贪生逐日区区去。
唤不回头争奈何。
又书壁文。
戒进后学。
其略曰。
身如行厕。
利称软贼。
百年非久。
三界无
惜寸阴
当求解脱。
读者鼻为之酸师一日偶经行。
植杖于林下。
众衲环之。
忽问曰。
有问云门树凋叶落时如何。
露金风。
云门答这僧耶。
为解说耶。
有宗上座出众对曰。
待老汉有悟处即说。
师熟视惊曰。
韩大伯乎。
曰老汉瞥地也。
于是令挝鼓。
众集。
师曰。
大众。
今日雪窦宗上座。
乃是昔日大阳韩大伯
具大知见。
晦迹韬光。
欲得发扬宗风。
幸愿特升此座。
宗遂升座。
僧问。
宝剑未出匣时如何。
曰。
神光射斗牛
又问。
出匣后如何。
曰。
千兵易得。
一将难求。
僧退。
宗乃曰。
宝剑未出匣。
神光射斗牛
千兵容易得。
一将实难求。
便下座。
一众大惊。
宗即承天宗禅师也。
师一日游山。
四顾周览。
侍者
何日复来此。
侍者哀乞遗偈。
师曰。
平生惟患语之多矣。
翌日出杖履衣盂。
散及徒众。
乃曰。
七月七日复相见耳。
至期盥沐摄衣。
北首而逝。
阅世七十三。
坐五十夏。
塔全身于寺之西坞。
赐号明觉禅师
系曰。
云门一宗。
得雪窦而中兴。
不然亦扑扑矣。
师器宇凝重。
即袖中一书。
三年仍还本人。
便足气压千古。
家声浩浩。
子孙绳绳。
岂偶然哉。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重显字隐之姓李氏遂宁人也。
普安仁铣出家,受具后,横经讲席,究理穷玄,诘难转深,机辨无敌,咸钦法器。
元莹讲《圆觉疏》于大慈寺往复辩难,莹不能屈,曰:“闻南方有得诸佛清净法眼者,彼待子之求也久矣。
”往诣石门,留居三年,殊无所契。
负簦南游,首造智门𧙓,即申问曰:“不起一念,云何有过?
”门召近前,击以拂子。
方儗陈词,又忽击之,遂豁然开朗,无可言说。
将造钱塘,值曾学士淮南以书荐于珊禅师
灵隐,浮沈众中,忽焉三载
曾奉使归访之灵隐,无识之者,乃于净头寮舍物色得之。
曾询荐书,出袖中纳之,曰:“公意勤勤,然行脚人非书邮也。
由是奇之。
有《为道日损偈》曰:“三分光阴二蚤过,灵台一点不楷磨。
区区逐日贪生去,唤不回头争奈何?
”出住翠峰,忽迁净慈,未几移主雪窦。
上堂,僧问:“雪覆芦花时如何?
”曰:“点。
”曰:“如何则为祥为瑞也?
乃颂曰:“雪覆芦花欲暮天,谢家人不在渔船。
白牛放却无寻处,空把山童赠铁鞭。
”一日游山,四顾瞿瞿,悠然神远。
久之,谓侍者曰:“何日复来于此?
侍者哀乞遗偈,曰:“平生唯患语之多矣。
”翌辰,出杖履衣盂散及徒众,乃曰:“七月七日,复相见耳。
”至期,盥沐摄衣,北首而逝,塔于寺之西坞,追谥“明觉”。
尝同于秘丞赋瀑泉:“大禹不知凿,来源亦自成。
色应怜众白,声合让孤清。
远势曾吞海,飞流未喷鲸。
灵槎如可放,天际问归程。
”《雪窦漫兴》:“春山乱叠青,春水漾虚碧。
寥寥天地间,独立望何极。
”《日暮东涧》:“极目生晚照,幽情春兰芷。
白蘋叶里风,不在秋江起。
”《送僧下雪窦》:“云衣轻拂下层峦,桂生风触袖寒。
谁问亲游乳峰意,百千年后与人看。
”《寄大平瑞》:“千朵危峰杳霭间,石房长带瀑声寒。
鸟啼花发寻常事,松木青青雪里看。”
王祚五代末宋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末宋初并州祁县人
初为郡小吏,擢为三司副使
后周隋州刺史,移刺商州,以俸钱募人开大秦山岩梯路,方便行旅。
后镇颍州,疏通商渠利舟揖,郡无水患。
入宋为宿州防御使,课民凿井以防火灾,筑城北堤以御水患。
左领军卫上将军致仕。
种世衡北宋 985 — 104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5—1045 【介绍】: 洛阳人字仲平
少尚节气,家产悉予兄弟,惟取图书。
以荫补将作监主簿
签书同州鄜州判官
西夏用兵,守备不足,请因废垒筑城以固延安之势,城成,赐名“青涧”。
知城事,有政绩。
仁宗庆历中,擢环庆路兵马钤辖,屡败夏人。
被病受命筑古细腰城以断羌人交结西夏之路,城成而卒。
全宋文·卷三三二
种世衡(九八五——一○四五)字仲平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种放兄子,以荫,补将作监主簿,累迁太子中舍
泾阳县通判凤州,以冤流窦州,徙汝州,赎为孟州司马
历监随州酒,签书同州鄜州判官事。
康定元年,由大理寺丞签书定国军节度使判官事改内殿承制、知延州青涧城
二年,为鄜延路兵马都监
庆历二年环州,累官环庆路兵马钤辖
五年一月卒,年六十一。
宋史》卷三三五有传。
张棱南宋
全宋文·卷六四○三
张棱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
淳熙间随州绍熙二年初由知信州秀州
见所作《跋米芾帖》及《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一之五六。
董遵诲唐末宋初 926 — 98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6—981 【介绍】: 涿州范阳人
随父从契丹后汉,署遵诲随州牙校
后周时,从世宗南北征战,屡立军功,迁骁武指挥使
宋初,得太祖重用,从慕容延钊李筠,迁马军都军头
乾德六年,授通远军使。
太宗即位,兼领灵州路巡检
不知书,然多方略,武艺绝人,在通远军凡十四年,安抚一面,诸族酋首及夏人皆悦服。
张宪南宋 ? — 114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2 【介绍】: 阆州人
为岳家军前军统制同提举一行事务。
高宗绍兴四年,参加收复襄汉六郡战役,攻取郢州后,与徐庆牛皋等进克随州,又和王贵等大败金将刘合孛堇及伪齐将李成数万联军,复邓州
十年,从岳飞北伐,领兵夺据颍昌府淮宁府
郾城大战后,引军攻拔临颍,并与徐庆等在临颍附近再破金兵。
以战功官居观察使
十一年岳飞罢兵权,改任鄂州军副都统制。
秦桧张俊使军人王俊诬告其策划为岳飞收回军权,与岳云同时被捕。
在狱中被拷掠至体无完肤,终不伏罪,遂与岳氏父子并遭杀害。
全宋诗
张宪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南昌县清乾隆南昌县志》卷一四)。
今录诗二首。
王显唐末宋初 932 — 100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2—1007 【介绍】: 开封人字德明
太宗时历官枢密使
真宗咸平三年,授山南东道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定州
契丹入侵,大破之,擒获其名王贵将十五人。
河阳三城节度
景德初,徙知天雄军,以疾还京卒。
谥忠肃
全宋文·卷五三
王显(九三二——一○○七)字德明开封(今河南开封)人。
太宗在藩邸,尝给事左右。
太宗即位,屡加擢迁。
太平兴国八年枢密使
淳化二年黜授随州刺史,徙知延州
咸平初出知镇州
二年,拜枢密使
三年,改山南东道节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定州路行营都部署河北都转运使兼知定州
河阳三城节度
景德初徙知天雄军府
四年卒,年七十六,谥忠肃
宋史》卷二六八有传。
程应申南宋
全宋诗
程应申字及父乐平(今属江西)人。
光宗绍熙中进士
官知都昌县通判随州
事见清同治乐平县志》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