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宋朝
郭赞南宋 ? — 112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8 【介绍】: 内江人
哲宗元符末应诏上书,慷慨言天下事,不报。
后为汝阳县
高宗建炎二年金兵陷蔡州守臣乘间而逃,独朝服诟叱不肯降,遂被杀。
任谅北宋 1069 — 112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9—1126 【介绍】: 眉州眉山人,徙居蔡州汝阳字子谅
哲宗绍圣四年进士
河北转运判官,著《河北根本籍》,详载户口、官吏、收支之数。
江淮发运使,以反对变东南转般漕运为直达纲法,触怒蔡京,被诬去官。
徽宗宣和七年提举上清宝箓宫,修国史
因议出兵攻燕非计,又言郭药师必反,被削职奉祠
后起知京兆府,未几卒。
全宋文·卷二九四二
任谅字子谅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徙汝阳
少孤力学,年十四,即冠乡书。
绍圣四年进士及第,调河南户曹
怀州教授徽宗擢为提举夔路学事,历京西河北京东,改转运判官提点京东刑狱。
徽猷阁待制江淮发运使
重和元年坐罪勒停,寻复右文殿修撰陕西都转运使
宣和中,再复徽猷阁待制,进直学士
龙图阁直学士,知京兆府,徙渭州
宣和七年提举上清宝箓宫、修国史
以言事出提举嵩山崇福宫
是冬,起为京兆尹,未几卒,年五十八。
宋史》卷三五六有传。
刘焕北宋
全宋文·卷三一二六
刘焕开封府东明(今河南兰考)人,炳弟。
大观中位列侍从三年二月以不葬亲故降知蔡州
政和间吏部侍郎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八之一七、选举二三之八、选举二四之一五,《宋史》卷一二九、三五六、四七二。
宗翼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蔡州上蔡人,徙虞城
恭谨笃孝,负米养母。
好学强记,经籍过目即能默写。
学欧阳、虞、书法。
隐而不仕,安于贫困。
戚同文称其有古人风。
卒年八十余。
石普北宋 961 — 103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1—1035 【介绍】: 太原人
少随父通给事太宗晋邸,以谨信见亲。
李顺,迁钦州刺史
真宗时为川峡路招安巡检使,平王均
累拜河西军节度使,知河阳,徙许州
上《军仪条目》二卷,《用将机宜要诀》二图。
大中祥符末,以请罢醮设省费赡国用及言日食等事贬,安置房州
仁宗朝起知信阳军,徙光州,复以事贬。
左武卫大将军分司西京卒。
倜傥有胆略,凡预讨伐,闻敌所在即驰赴之。
颇通兵书、阴阳、六甲、星历、推步之术。
全宋文·卷一八二
石普(九六一——一○三五),其先幽州人,后徙居太原(今山西太原)
十岁给事太宗于晋邸中,补寄班祗候,迁东头供奉官
平蜀王均乱,迁冀州团练使
历定、莫、冀州总管鄜延路副都总管
大中祥符中,以私藏天文贬房州安置。
仁宗即位,徙蔡州,起知信阳军
后迁大将军
景祐二年卒于蔡州,年七十五。
有胆略,颇通兵书,曾上《军仪条目》二卷、《用将机宜要诀》二图。
宋史》卷三二四有传。
又见《东都事略》卷四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七。
孙何北宋 961 — 100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1—1004 【介绍】: 蔡州汝阳人字汉公
少识音韵,善诗文,为王禹偁所重,与丁谓齐名。
太宗淳化三年进士第一
累迁右司谏。
真宗朝历权户部判官京东转运副使判太常礼院知制诰三班院
屡有建言,尝疏请将三司所辖还户部,渐复六部各司其职之制,又极论军政腐败,将帅无能及畏懦玩寇等。
有《驳史通》及文集。
全宋诗
孙何(九六一~一○○四)字汉公蔡州汝阳(今河南汝南)人。
丁谓齐名。
太宗淳化三年(九九二)进士通判陕州
直史馆,迁秘书丞,为京西转运副使
右正言右司谏。
真宗咸平二年(九九九)京东转运副使,徙两浙转运使
景德元年知制诰、掌三班院,卒,年四十四。
有文集四十卷,已佚。
宋史》卷三○六有传。
今录诗十四首。
全宋文·卷一八四
孙何(九六一——一○○四)字汉公蔡州汝阳(今河南汝南)人。
淳化三年进士第一,解褐将作监丞通判陕州
召入直史馆,迁秘书丞京西转运副使
右正言,改右司谏。
真宗时权户部判官,出为京东转运副使,徙两浙转运使
景德元年代还,判太常礼院,俄知制诰,掌三班院
是年冬以疾卒,年四十四。
何笃学,倡古文,为时所重。
著《驳史通》十馀篇,有集四十卷。
宋史》卷三○六有传。
孙仅北宋 969 — 101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9—1017 【介绍】: 蔡州汝阳人字邻几
孙何弟。
真宗咸平元年进士
景德初太子中允开封府推官,迁右正言知制诰同知审官院
以尝倅京府,谙民政,命知永兴军府,为政颇宽。
大中祥符初,还知审刑院,累进给事中
有《甘棠文集》。
全宋诗
孙仅(九六九~一○一七)字邻几蔡州汝阳(今河南汝南)人。
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进士,为舒州团练推官,召直集贤院
景德初开封府推官判官
后迁右正言知制诰
出知永兴军
大中祥符元年(一○○八)知审刑院,拜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权知开封府,改左谏议大夫,出知河中府
归朝复领审刑院
天禧元年卒,年四十九。
有集五十卷,已佚。
宋史》卷三○六有传。
今录诗七首。
全宋文·卷二六九
孙仅(九六九——一○一七)字邻几蔡州汝阳(今河南汝南)人,孙何弟。
咸平元年状元,解褐舒州团练推官,举贤良方正入第四等,擢光禄寺丞、直集贤院,俄知浚仪县
景德初太子中允开封府推官,改判官,迁右正言知制诰同知审官院
历知永兴军府、审刑院权知开封府,出知河中府,复领审刑院
久之,进给事中
天禧元年正月卒,年四十九。
有集五十卷。
宋史》卷三○六有传。
郑立中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长汀人字从之
徽宗政和五年进士
初调崇安,改知海门,未赴。
时金兵南下,擢行军总管奉使福建民兵数千人,转战而前,收复、蔡等州。
后入蔡州固守,金人再围之,城陷被害。
何安中北宋
全宋文·卷三○一四
何安中蔡州(治今河南汝南)人。
政和中刑部员外郎宣和初开封府司士曹事
见《宋会要辑稿》礼五七之三二、职官六九之二及以下所收文题署。
叶梦得宋 1077 — 114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7—1148 【介绍】: 苏州吴县人字少蕴号石林
哲宗绍圣四年进士
丹徒
徽宗朝累迁翰林学士,极论士大夫朋党之弊。
颍昌府,发常平赈民,抵制宦官杨戬等搜括,捕抑贪吏,遭废黜。
高宗即位,除户部尚书,迁尚书左丞
绍兴中,除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致力于抗金防务及筹措军饷。
官终知福州福建安抚使
平生嗜学博洽,尤工于词。
有《建康》、《石林》、《避暑录话》、《石林燕语》、《石林诗话》等。
全宋诗
叶梦得(一○七七~一一四八)字少蕴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后定居吴兴弁山,家有石林园,因号石林居士
哲宗绍圣四年(一○九七),除起居郎,二年,迁翰林学士,三年,出知汝州,寻落职,提举洞霄宫
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起知蔡州,移帅颖昌府。
杨戬李彦提举鸿庆宫。
钦宗靖康元年(一○二六),知杭州(《乾道临安》卷三)。
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落职,提举太平观
二年,为翰林学士侍读
三年,罢归湖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一六、一七、一八、二○)。
绍兴元年(一○三一),起为江东安抚大使兼知建康府,兼寿春等六州宣抚使,抗击金兵。
十二年冬,移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
十四年,请老,提举洞霄宫
十六年,致仕(同上书卷一四七、一四八、一五二、一五四)。
十八年,卒于湖州
叶氏家富藏书,著述繁多,《石林总集》一百卷等,已佚;有《石林居士建康集》(《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十卷,今存八卷,系帅建康时诗文)、《石林燕语》、《避暑录话》、《岩下放言》等传世。
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叶梦得诗,以毛晋汲古阁原藏明抄本《石林居士建康集》为底本,校以邓邦述校跋清影印抄宋刻本(简称影宋本)及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叶梦得(1077-1148) 字少蕴号石林居士
苏州吴县人,居乌程
有《石林》。
全宋文·卷三一六二
叶梦得(一○七七——一一四八)字少蕴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后卜居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卞山石林谷,因自号石林居士
绍圣四年进士第,调丹徒
大观中,累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以忤童贯,降龙图阁直学士、知汝州,寻落职奉祠
政和中,起知蔡州,历知颍昌府应天府杭州,或起或废。
高宗建炎二年,复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寻除户部尚书
三年二月,拜尚书左丞
以与宰相朱胜非意见不合,执政十四日而罢,以资政殿学士归隐卞山
绍兴元年,起为江南东路安抚大使兼知建康府、兼寿春等六州宣抚使次年罢。
八年,再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知建康府行宫留守
两镇建康,布置江防,多得其力。
资政殿大学士观文殿学士,移知福州
十六年,拜崇信军节度使致仕。
十八年卒,年七十二。
梦得博学强记,著书三十馀种。
今尚存《春秋谳》、《春秋考》、《春秋传》、《石林燕语》、《避暑录话》、《老子解》、《石林诗话》、《石林》等十七八种。
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张保雍北宋 975 — 1033
全宋诗
张保雍(九七五~一○三三)字粹之蔡州(今河南汝南)人。
真宗景德二年(一○○五)进士,授山阴主簿,知三泉县通判齐州永兴军,知汉州
曾出使契丹,使回任荆湖北路转运使两浙转运使
仁宗明道二年卒,年五十九。
事见《元丰类稿》卷四七《刑部郎中张府君神道碑》。
全宋文·卷三○五
张保雍(九七五——一○三三)字粹之禹城(今山东禹城)人。
景德二年进士甲科,授山阴主簿,监尉氏酒,知三泉通判齐州鄜州晋州
仁宗即位,以屯田员外郎汉州,擢拜都官
还朝,联拜职方度支判官契丹国信使荆湖北路转运使,迁祠部郎中
满岁,更两浙转运使,加刑部郎中
明道二年九月卒,年五十九。
曾巩刑部郎中张府君神道碑》(《元丰类稿》卷四七)。
杨亿北宋 974 — 102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4—1020 【介绍】: 建州浦城人字大年
幼颖异。
年十一,太宗召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
淳化中,献《二京赋》,赐进士及第
真宗即位,超拜左正言,预修《太宗实录》;又与王钦若同总修《册府元龟》,其功居多。
曾两为翰林学士,官终工部侍郎,兼史馆修撰
性刚介耿直,重交游,与王旦刘筠谢绛等友善。
娴熟典章制度,喜奖掖后进。
为文才思敏捷,精密有规裁。
诗学李商隐,词藻华丽,号“西昆体”。
卒谥文
编《西昆酬唱集》,有《杨文公谈苑》、《武夷新集》等。
全宋诗
杨亿(九七四~一○二一)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
太宗雍熙元年(九八四)年十一,召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
淳化三年(九九二)进士及第(《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迁光禄寺丞
四年,直集贤院
至道二年(九九六)著作佐郎
真宗即位初,预修《太宗实录》。
咸平元年(九九八)书成(《直斋书录解题》卷四),乞外补就养,知处州
三年,召还,拜左司谏
四年知制诰(《武夷新集》自序)。
景德二年(一○○五)王钦若同修册府元龟》(《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四)。
三年,为翰林学士
大中祥符六年(一○一三)太常少卿分司西京(《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
天禧二年(一○一八)工部侍郎
三年权同知贡举,坐考成就差谬,降授秘书监
四年,复为翰林学士十二月卒,年四十七。
谥文(《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三)。
所著《括苍》、《武夷》、《颍阴》等集共一九四卷。
传世有《武夷新集》二十卷,另编有《西昆酬唱集》二卷。
宋史》卷三○五有传。
 杨亿诗,前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武夷新集》为底本。
校以明刻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明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法式善编《宋元人诗集·武夷新集》存素堂抄本(简称法式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清抄本,藏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室),清嘉庆十六年祝昌泰留香室刻本《宋杨文公武夷新集》(简称祝刻本,藏科学院图书馆)。
第六、第七卷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玩珠堂刊《西昆酬唱集》为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本(简称四库本)和清康熙周桢、王图炜合注(简称周王合注本)等。
另从《宋文鉴》、《会稽掇英总集》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为第八卷。
词学图录
杨亿(974-1020) 字大年
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
雍熙初,年十一,授秘书省正字
献《二京赋》,赐进士第
曾与刘筠钱惟演等唱和,编成《西昆酬唱集》,号西昆体,存《少年游》词一首,见《梅苑》。
全宋文·卷二八二
杨亿(九七四——一○二○)字大年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
幼颖异,雍熙元年,年十一,诏试阙下,授秘书省正字
淳化中,命试翰林,赐进士第,直集贤院
真宗即位,超拜左正言,预修《太宗实录》。
处州,召拜左司谏知制诰
景德初知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事,俄判史馆,与王钦若同修册府元龟》。
三年,召为翰林学士,又同修国史
大中祥符七年,知处州,代还,以为参详仪制副使,知礼仪院判秘阁太常寺
天禧二年,拜工部侍郎
四年,复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判馆事
十二月,卒,年四十七。
仁宗时追谥「文」。
亿才思敏捷,工文章,诗学李商隐,词彩华丽,号「西昆体」。
著作甚富,有《括苍》、《武夷》、《颍阴》、《韩城》、《退居》、《汝阳》、《蓬山》、《冠鳌》、《辞荣》等集,及《内外制》、《刀笔》共一百九十四卷,今仅存《武夷新集》二十卷。
宋史》卷三○五有传。
穆脩北宋 979 — 103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9—1032 【介绍】: 郓州汶阳人字伯长
真宗大中祥符二年进士
泰州司理参军,负才寡合,被诬贬池洲。
后为颍州文学参军,徙蔡州
性刚介,好论斥时弊,诋诮权贵。
不满五代以来及西昆体之靡丽文风,继柳开之后,力主恢复古文传统,至镂板刊印韩柳文集,亲鬻于开封府相国寺。
尹洙、苏舜卿等多从其学。
有《穆参军》。
全宋诗
穆脩(九七九~一○三二)字伯长郓州汶阳(今山东汶上)人。
真宗大中祥符二年(一○○九)进士出身,调泰州司理参军,一说海州(《东都事略》卷一一三)。
又贬池州
后官颍州文学参军,徙蔡州
仁宗明道元年卒,年五十四(《苏学士文集》卷一五)。
曾倡异古文,并从陈抟受易数学,为宋理学之先导。
有《河南穆公》三卷。
宋史》卷四四二有传。
 穆脩诗,以《四部丛刊》述古堂影宋抄本《河南穆公》为底本。
参校光绪三一年李氏犀轩抄校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另清盛伯羲藏旧抄本(简称盛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道光十五年日照许印林抄本(简称许本,载《枕碧楼丛书》)、许本过录之张氏石洲藏本(简称张本)、《宋百家诗存》本,有关异文也予出校。
全宋文·卷三二二
穆修(九七九——一○三二)字伯长郓州(治今山东东平)人,徙居蔡州(治今河南汝南)。
大中祥符二年进士,任泰州司理参军,性刚介寡合,削籍池州
遇赦,调为颍州文学参军,又徙蔡州
明道元年卒,年五十四。
穆修继柳开之后,力主恢复韩、古文传统,尝刊韩、集行于世。
有集三卷。
见《东都事略》卷一一三,《宋史》卷四四二本传。
赵贺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开封封丘人字余庆
进士
临朐主簿,有干力,为知州寇准所知,改大理评事
通判明州宿州,徙汉州,以精明,蜀吏不敢欺,人目为“赵家关”。
累迁给事中
历知、同、、庐、、寿诸州。
全宋文·卷三二七
赵贺字馀庆开封封丘(今河南封丘)人。
太宗时举《毛诗》及第,补临朐县主簿
通判明州宿州,知汉州,召为度支判官,出为京东京西转运副使益州路转运使纠察在京刑狱
累迁工部郎中
天圣初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使
刑部郎中,历三司户部度支盐铁副使
累迁光禄卿,入判大理寺宗正寺,历知诸州军,迁给事中
复知寿州,卒。
宋史》卷三○一有传。
高锡北宋初 ? — 98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3 【介绍】: 河中虞乡人字天锡
后汉乾祐间进士
河南府推官
坐按狱失实夺官。
后周显德初,为蔡州防御推官
宋初,弃官归京师
建隆中宰相范质奏用为著作佐郎
左拾遗知制诰
使青州,以私受节帅郭崇赂遗等事,责贬莱州司马
遇赦,改均州别驾,移陈州,卒。
全宋文·卷四一
高锡(?
——九八三),字天锡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
汉乾祐中进士,辟河南府推官
周显德初蔡州防禦推官
建隆中,以书干宰相范质奏擢为著作佐郎
监察御史,拜左拾遗知制诰,加屯田员外郎
乾德中,以受贿责贬莱州司马,改陈州别驾
太平兴国八年卒。
著有《簪履编》七卷。
宋史》卷二六九有传。
五代时人
郑向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开封陈留人字公明
进士第
大理评事
累迁度支员外郎盐铁判官
出为两浙转运副使,疏润州蒜山漕河抵于长江,人以为便。
复为盐铁判官,擢知制诰,使契丹
官至龙图阁直学士、知杭州
有《开皇纪》。
全宋文·卷三二一
郑向(?
——一○三六),字公明开封陈留(今河南开封)人。
景德四年进士甲科,为大理评事通判蔡州
累迁尚书屯田员外郎、知濠州,徙蔡州
召试集贤院,除三司户部判官修起居注
度支员外郎,为盐铁判官,出为两浙转运副使
润州蒜山漕河抵于江,人以为便。
天圣末知制诰
景祐元年龙图阁直学士杭州三年四月卒。
著有《五代开皇纪》三十卷。
见《宋史》卷三○一本传、《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之八、《北宋经抚年表》卷四。
孙庸唐末宋初 921 — 98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1—987 【介绍】: 蔡州汝阳人字鼎臣
后周显德中献《赞圣策》九篇,以对世宗问为所奇,命中书试,补开封兵曹掾
宋初为河南簿。
太宗太平兴国中以荐擢左赞善大夫
殿中丞,知龙州而卒。
祖士衡北宋 988 — 102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8—1026 【介绍】: 蔡州上蔡人字平叔
少博学,为杨亿等所知。
真宗大中祥符元年进士
大理评事
累官史馆修撰
仁宗天圣初,以附丁谓落职,知吉州
义为言者劾以在郡不修饰,降监江州税。
全宋诗
祖士衡(九八七~一○二五)字平叔蔡州上蔡(今属河南)人。
真宗大中祥符元年(一○○八)进士
通判蕲州
召直集贤院,迁起居舍人知制诰,为史馆修撰
仁宗天圣初,以附丁谓落职,知吉州,复降监江州税。
三年卒,年三十九。
有《敝帚》、《西掖》、《乾兴》等集,不传。
事见祖无择宋尚书礼部员外郎中祖公墓志铭》(《辅仁学志》民国十九年二卷一期),《宋史》卷二九九有传。
全宋文·卷三六三
祖士衡(九八八——一○二六)字平叔蔡州上蔡(今河南上蔡)人。
大中祥符九年进士甲科,授大理评事通判蕲州,再迁殿中丞、直集贤院,改右正言户部判官
起居舍人知制诰,为史馆修撰
天圣初,以附丁谓,落职知吉州,复降监江州税。
三年卒,年三十九。
士衡博学有文,为李宗谔杨亿刘筠等所知,著有《西斋话记》一卷(存)。
见《龙学文集》卷一四《状元紫微始末》,《宋史》卷二九九本传。
任布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南人字应之
进士第
安肃军判官,上疏请饬边备,真宗识其名。
累官枢密副使,无所建树。
罢知河阳,改蔡州
太子少保致仕。
卒谥恭惠
全宋诗
任布字应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进士及第,补安肃军判官
真宗天禧四年(一○二○)屯田员外郎越州事。
五年,移建州(《嘉泰会稽志》卷二)。
官至枢密副使,以工部侍郎罢知河阳蔡州
仁宗皇祐间,诏陪祀明堂,称疾不赴。
卒。
宋史》卷二八八有传。
全宋文·卷三二七
任布(?
——一○五二),字应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进士及第,历幕职州县官,选为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入权三司盐铁判官,后知宿、、建等州。
天圣初,为白波发运使判三司开拆司,出为梓州路转运使,召为三司度支副使,知荆南真定府,徙滑州,改天雄军。
宝元中,迁给事中集贤院学士,改龙图阁直学士,知许州澶州真定府
庆历元年枢密副使次年罢,以工部侍郎河阳,改蔡州,授太子少保致仕。
皇祐四年卒,谥恭惠
见《宋史》卷二八八本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三。
狄栗北宋 990 — 104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0—1045 【介绍】: 潭州长沙人字仲庄
狄棐弟。
以荫补真阳主簿
应城,民无一人为盗。
迁毅城令,以法绳治豪猾,遇水灾发常平仓赈济。
官至大理寺丞,知新州
欧阳修称为廉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