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宋朝
张文虎南宋
全宋文·卷八二四六
张文虎字炳叟福州宁德(今福建宁德)人。
淳祐元年进士第
咸淳中迪功郎潭州合同茶场
见《淳熙三山》卷三二。
陆藻北宋 ? — 1127
全宋诗
陆藻(?
~一一二七),字惇礼侯官(今福建福州)人。
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进士
大观中给事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
政和七年(一一一七),知潭州(《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二之四四)。
八年,为嘉王府学官(同上书帝系二之二一)。
宣和初泉州(《淳熙三山》卷二七),六年(一一二四),知福州(《北宋经抚年表》卷四)。
钦宗靖康初坐避事夺职,后复徽猷阁待制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
高宗建炎元年卒(以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卷一○)。
张麟之
全宋文·卷五四二二
张麟之字子仪福州(今福建福州)人。
高宗至宁宗朝在世。
刘韐北宋 1067 — 112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7—1127 【介绍】: 建州崇安人字仲偃
哲宗绍圣元年进士
陕西转运使,擢中大夫集英殿修撰
夏人攻震武摄帅鄜延解其围。
越州,败方腊义军于城下。
召为河北河东宣抚参谋官,徙知真定府建州,改福州,复守真定
靖康难,遣使金营,金人诱其降,酌酒自缢。
谥忠显追封魏国公
全宋诗
刘韐(一○六七~一一二七)字仲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
哲宗元祐九年(一○九四)进士
丰城陇城
陕西转运使,擢集贤殿修撰
徽宗宣和初提举崇福宫,起知越州
四年(一一二二),召为河北河东宣抚参谋官
五年,知建州,改福州
寻知荆南
复守真定
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充河北河东宣抚副使,继除京城四壁守禦使。
京城不守,遣使金营,金人欲用之,不屈,于靖康二年自缢死,年六十一。
高宗建炎初资政殿大学士谥忠显
事见《宋名臣言行录续集》卷三,《宋史》卷四四六有传。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二九四八
刘韐(一○六七——一一二七)字仲偃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
绍圣初进士及第,调丰城陇城
王厚经营熙河,为转运使,继为鄜延帅,以奇兵解夏人之围。
奉祠,拜徽猷阁待制提举崇福宫
起知越州,徙真定建州荆南府,再知真定府,任真定府路宣抚副使
金人围京师,召为京城四壁守禦使。
遣使入金营,金人欲官之,沐浴更衣,自缢而死。
时靖康二年正月,年六十一。
追谥忠显
宇文虚中刘公神道碑》(《三朝北盟会编》卷七五),《靖康要录》卷一五,《宋史》卷四四六有传。
翁彦国北宋 ? — 112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7 【介绍】: 建州崇安人字端朝
翁彦深弟。
哲宗绍圣四年进士
累官御史中丞
钦宗靖康之变时,为江淮荆浙制置转运使,充经制使撰文誓众,领兵入援,并贻书切责张邦昌
高宗即位,除江南东西经制使
全宋诗
翁彦国(?
~一一二七),字端朝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
哲宗绍圣四年(一○九七)进士
累官御史中丞
徽宗宣和四年(一一二二),知江宁府改知杭州
七年提举南京鸿庆宫(《乾道临安》卷三)。
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再知杭州,改知镇江府(同上书)。
金人入汴,为江淮荆浙制置转运使,充经制使
高宗建炎元年,知江宁府江南东西经制使
同年七月卒(《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
少保
清嘉庆崇安县志》卷七有传。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二七○六
翁彦国(?
——一一二七),字端朝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
绍圣四年进士
政和间福建路转运副使宣和中官至御史中丞
靖康时徽猷阁直学士江淮荆浙制置发运使
建炎元年五月,知江宁府江南东西经制使
七月卒。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三之一三六、食货六一之一、方域四之二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六、七,嘉靖《建宁府志》卷一八,《宋诗纪事》卷三四。
梅应发南宋
全宋诗
梅应发字定夫广德(今属安徽)人。
理宗宝祐元年(一二五三)进士
开庆元年(一二五九)庆元府教授(《开庆四明续志》序)。
景定五年(一二六四)福州(《艮岩馀稿·赐暑药谢表》)。
度宗咸淳六年(一二七○)宗学博士(同上书《庚午轮对第一劄》)
官至直宝章阁太府卿
入元不仕,卒年七十八。
有《宝章阁馀稿》三十二卷。
今存《艮斋馀稿》残本。
事见清光绪广德州志》卷三四、三八、五七。
程迈宋 1068 — 114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8—1145 【介绍】: 徽州黟县人字进道
哲宗元符三年进士
仁和,以捕盗功改秩知西安,后提举江西常平,断案如神,讼者叹服。
高宗时,历知福州温州,官至显谟阁直学士
有《漫浪编》等。
全宋诗
程迈(一○六八~一一四五)字进道黟县(今属安徽)人。
哲宗元符三年(一一○○)进士
仁和,改知西安县,徙知盐城
提举江西常平,除直秘阁
高宗即位,迁太府卿,知福州
历知温州平江府镇江府饶州,再知福州
绍兴十五年卒,年七十八。
新安》卷七、《宋史翼》卷二○有传。
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二九六三
程迈(一○六八——一一四五)字晋道徽州歙县(今安徽歙县)人。
元符三年进士崇宁中累官至发运使
宣和三年,除直秘阁
建炎三年,授起居郎,充集英殿修撰福建转运副使,守太常少卿,命检正诸房公事
四年,知福州,迁徽猷阁待制
绍兴二年温州,改知信州
八年,为江淮荆浙闽广等路发运使
九年,知镇江府,寻升徽猷阁直学士、知饶州
十一年,以显谟阁直学士再知福州,充福建路安抚使
绍兴十五年卒,年七十八。
著有《漫浪编》五卷、奏议启劄三十卷、《止戈堂诗》一卷。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二之三二、选举三四之七,《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九、二八、三一、三二、五八、一二○、一二五、一三一,《程公家传》(《新安文献志》卷八四),《程迈传》(《新安文粹》卷七),《宋史》卷二○九《艺文志》八。
黄裳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福州宁德人字元吉
孝宗淳熙二年武举进士
少师陆九渊
三历郡守,俸入多以给亲旧。
任子恩必先其兄之子,而后己子,时人高其义。
林景祥南宋
全宋文·卷八二一二
林景祥号梅臞福州(治今福建福州)人。
尝为常州无锡县景定中改授华亭县学官
释惟岳南宋
全宋诗
释惟岳,《淳熙三山》卷三三录其咏福州东山功德禅院景物诗,当为孝宗时人。
今录诗二首。
释行霆南宋
全宋文·卷五七一七
行霆孝宗时福州僧人号镜庵,著有《圆觉经类解》八卷、《重编诸天传》二卷,今存。
陈之邵北宋
全宋诗
陈之邵字才仲侯官(今福建福州)人。
哲宗绍圣四年(一○九七)进士,为长乐主簿
后官宗正少卿
事见清乾隆福州府志》卷三六、乾隆《福建通志》卷二九。
张瀚南宋
全宋文·卷六二六五
张瀚孝宗时福州宁德(今福建宁德)人。
曹辅北宋 1069 — 112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9—1127 【介绍】: 南剑州沙县人字载德
哲宗元符三年进士
秘书省正字
徽宗多微行,上疏切谏,编管郴州
在郴六年,怡然不介意。
钦宗靖康间,累迁签书枢密院事
未几,免职。
金人围汴京冯澥出使金营,又从徽宗钦宗留金军中,寻得归。
高宗立,仍旧职。
全宋诗
曹辅字子方号静常海陵(今江苏泰州)人(《东坡诗集注》卷一六《送曹辅赴闽漕》题注)。
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进士
英宗治平间杭州司法参军
神宗元丰八年(一○八五),为鄜延路经略司勾当公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三八)。
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迁职方员外郎(同上书卷四六一)。
尝知虢州(《淮海集》卷三九《曹虢州诗序》)。
提点广西刑狱。
官至朝奉郎、守司勋郎中
事见《龙学文集》卷一一《曹司勋诗呈恩府龙学》题注,《宋元学案补遗》卷九九有传。
今录诗二十七首。
全宋文·卷一八二三
曹辅字子方泰州海陵(今江苏泰州)人。
嘉祐八年进士乙科
元丰中勾当鄜延路经略司公事,元祐三年太仆丞福建转运判官七年尚书职方员外郎
曾以尚书郎虢州,又尝知衢州
绍圣中提点广西刑狱。
苏轼及苏门四学士多有交往。
苏轼《送曹辅赴闽漕》诗施注、黄庭坚《送曹子方福建路运判》诗史容注、秦观《曹虢州诗序》及本书所收诸文。
余某南宋
全宋诗
余某,名不详。
孝宗时曾官福州通判
陈藻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福州福清人字元洁号乐轩
师事林亦之,为林光朝再传弟子。
不仕,授徒不足自给,课妻子耕织以为生。
卒年七十五。
私谥文远
有《乐轩》。
全宋诗
陈藻字元洁号乐轩长乐(今属福建)人,侨居福清(今属福建)之横塘。
屡举进士不第,终身布衣。
师事林光朝高弟林亦之,并称城山先生,倡行伊、洛之学于东南。
闭门授徒,不足自给,游食东南各地。
林亦之四十年卒(《宋元学案》卷四七附录林希逸乐轩诗筌序》),年七十六尚在世(本集卷三《艾轩老先生文集刊传》)。
理宗景定四年(一二六三)迪功郎谥文远(《宋史》卷四五)。
著作由门人林希逸编为《乐轩》八卷。
清乾隆福州府志》卷五九、光绪《福清县志》卷一三有传。
 陈藻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乐轩》为底本(其中卷一至卷三为诗),酌校他书引录。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六五一八
陈藻(一一五一——一二二五)字元洁号乐轩福州福清(今福建福清)人。
林亦之,为林光朝再传弟子,世并称「三先生」。
开门授徒,不足自给,至浮游江湖,崎岖岭海。
归买田数亩,辄为人夺去。
卒年七十五。
门人林希逸请于朝,赠迪功郎谥文远
著有《论语解》(佚)、《乐轩》。
刘克庄乐轩集序》,《宋元学案》卷四七。
释志端北宋 892 — 96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9 【介绍】: 五代时僧。
福州人
初于本州南涧寺出家。
二十四岁时,谒安国弘瑫而悟法。
后住福州阳山瑞峰院。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69 福州(今属福建)人。
初于本州南涧寺出家。
24岁,谒安国弘瑫而得法。
后住福州阳山瑞峰院。
景德传灯录》卷二二有传,并录其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宋诗
释志端(八九二~九六九)俗姓俞福州(今属福建)人。
受业于南涧寺
福州阳山瑞峰院。
宋太祖开宝二年卒(《禅林僧宝传》卷一○),年七十八。
景德传灯录》卷二二有传。
禅师名志端
福州俞氏子。
受业于南涧寺
年二十四。
谒安国弘瑫禅师
有僧问。
万象之中。
如何独露身。
举一指。
其僧惘然而退。
忽契悟。
至夜启曰。
今日见和尚一指。
知和尚用处。
曰。
汝见何道理。
亦举一指。
笑令去。
寻住林阳。
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曰木马走似烟。
石人趁不及。
问如何是佛法大意。
曰竹箸一文一双。
有僧夜至方丈。
以衲蒙首。
僧忽搴衲。
问谁。
僧曰某乙。
泉州沙糖。
舶上槟榔
僧不解。
瞠目。
曰会么。
曰不会。
曰汝若会即廓清五蕴。
吞尽十方。
又谓门弟子曰。
佛法无许多般。
但凡圣一真。
犹存见隔。
见存即凡。
情忘即佛。
教中谓之称性缘起。
则俯仰进止。
屈申谦敬。
无一法可转变。
有生住异灭相。
况我祖师门下。
合作何理论。
开宝元年八月作偈曰。
来年二月二。
与汝暂相弃。
爇灰散长江
勿占檀那地。
道俗皆写记之。
明年正月二十八日
郡人竟入山。
二月一日
太守亦至。
从官驺史侦伺。
信宿如市。
二日饭罢。
端升座叙行脚本末。
辞众。
长老应圆者。
出众问曰。
云愁雾惨。
大众呜咽。
未当告别。
愿赐一言。
垂一足。
进曰。
法镜不临于此土。
宝月又照于何方。
曰。
非汝境界。
曰恁么。
则沤生沤灭。
还归水。
师去师来。
是本常。
作嘘声。
复与数僧酬答罢。
归方丈。
至亥时问众曰。
世尊灭度时节是何日。
对曰二月十五日子时
曰吾今日子前。
于是泊然而化。
阅世七十八。
坐六十
黄潜善南宋 ? — 113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0 【介绍】: 邵武人字茂和
进士
徽宗宣和初左司郎,累擢徽猷阁待制、知河间府
高宗即位,拜右仆射中书侍郎,与知枢密院事汪伯彦同主和。
李纲张所,杀上书言事之太学生陈东欧阳澈
左仆射门下侍郎
建炎二年冬,金兵逼扬州潜善淮北警报而不信;致三年高宗仓皇南渡,为中丞张澄劾,罢为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旋落职,责置英州
全宋文·卷三一三四
黄潜善(?
——一一三○),字茂和邵武军邵武(今福建邵武)人,潜厚弟。
元符三年进士第
政和中提举利州路学事;八年提点利州路刑狱。
宣和初左司郎,擢户部侍郎
后以徽猷阁待制河间府,为高阳关路安抚使
靖康二年初,将本路兵至东平康王赵构康王承制副元帅
高宗即位,拜中书侍郎
建炎元年八月,擢尚书右仆射二年十二月,进左仆射门下侍郎
右相汪伯彦力唱和议,排李纲,抑宗泽,害忠良。
三年二月中丞张澄劾其误国二十大罪,乃罢相、落职、分司衡州居住,又责置英州
此年十二月卒。
宋史》卷四七三《奸臣传》三有传,又见《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之六二、兵一二之一九,《宋史》卷二四、二五《高宗纪》,道光《福建通志》卷一九二。
贾选南宋
全宋文·卷五三九四
贾选字子公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安宅子。
绍兴二十九年大理评事,与外任。
乾道中历知归州
淳熙中历官大理卿刑部侍郎吏部侍郎
九年,为贺金主生辰使。
十三年,以中奉大夫福州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二之五一、一○之三六、二四之二四、二四之三四、四八之一三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一,陆游入蜀记》,《嘉泰吴兴》卷一七,《宋史》卷三五。
吴革南宋
全宋文·卷八一六八
吴革字时夫号恕斋江州德化(今江西九江)人。
尝领漕举,肄业南康白鹿书院。
理宗朝,初为抚州崇仁,迁知钱塘通判杭州知临安府,累迁至华文阁学士刑部尚书
咸淳中,历知建康府福州,为沿江制置使江东安抚使行宫留守,兼淮西总领
卒谥清惠
著有《恕斋诗存稿》、《读易讲义》、《平心录》。
见《永乐大典》卷六七○一所引《江州志》、《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