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宋朝
张瑁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
繁昌,千口同居,内外肃然。
杨杰书“义居”二字赠之。
官至知宣州
方逢辰宋末元初 1221 — 129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21—1291 【介绍】: 严州淳安人初名梦魁字君锡,一作圣锡
方镕子。
理宗淳祐十年进士第一
累官兵部侍郎,国史修撰。
宰相郑清之贾似道擅权,逢辰力诋其非,称疾归。
除吏、礼二部尚书,俱不拜。
宋亡后,隐居蛟峰,授徒讲学,学者称“蛟峰先生”。
元朝召之,坚辞不赴。
尊崇朱熹,阐释孟子和程朱学派道德论。
有《孝经解》、《易外传》、《尚书释传》、《学庸注释》、《蛟峰文集》。
全宋诗
方逢辰(一二二一~一二九一)原名梦魁学者称蛟峰先生淳安(今属浙江)人。
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第一理宗为改今名,因字君锡,授平江军节度签判
宝祐元年(一二五三),召为秘书省正字
二年,在校书郎任以言事罢。
开庆元年(一二五九),召为著作郎
景定元年(一二六○),兼权尚左郎官,又以言事忤贾似道罢。
婺州开讲授徒。
二年,起知瑞州
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召为司封郎官直舍人院,迁秘书少监起居舍人
三年,出为江东提刑,徙江西转运副使
五年权兵部侍郎
七年,迁吏部侍郎
丁母忧去国,从此绝意仕途。
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卒,年七十一。
著作大多散失,五世从孙渊辑为《蛟峰先生文集》八卷,七世孙中续辑外集四卷。
事见本集末附黄溍蛟峰先生阡表》、文及翁《故侍读尚书方公墓志铭》。
 方逢辰诗,以明天顺七年方中刻本《蛟峰先生文集》(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全宋文·卷八一七○
方逢辰(一二二一——一二九一)初名梦魁字君锡严州淳安(今浙江淳安)人,淳祐十年进士第一理宗改赐今名。
初补承事郎佥书平江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宝祐元年秘书省正字召入,二年校书郎四年除知宁国府
后以著作郎召,复权尚书左郎官
贾似道入相,罢职。
咸淳元年度宗登极,除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直舍人院,寻除秘书监、再除起居舍人
三年,除秘阁修撰江东提刑四年江西转运副使七年吏部侍郎
时权奸当道,逢辰力诋其非,称疾归,授徒讲学,学者称蛟峰先生
宋亡,元世祖诏起之,以疾坚辞不出。
至元二十八年卒。
著有《孝经解》、《易外传》、《尚书传》、《中庸大学注释》、《蛟峰文集》等。
文及翁《故侍读尚书方公墓志铭》(《蛟峰外集》卷三)。
曾逮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南人字仲躬
曾几子。
师王
学者称习庵先生
孝宗隆兴二年,为太常丞
历知、湖、润等州府。
淳熙十年,迁户部侍郎
官终敷文阁待制
有《习庵集》。
全宋诗
曾逮字仲躬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几次子。
孝宗乾道元年(一一六五),为浙西提刑(《宋会要辑稿》食货八之八)。
四年,为户部郎官(同上书刑法一之四八)。
七年,知温州府,除直秘阁(同上书选举三四之二六)。
九年,除直显谟阁、知荆南府(同上书选举三四之二九)。
淳熙八年(一一八一),知镇江府(同上书食货六八之七七)。
十年,为户部侍郎(同上书食货五一之一一)。
十一年,为刑部侍郎权兵部侍郎(同上书选举一八之六)。
官终知湖州
有《习庵集》十二卷,已佚。
事见《渭南文集》卷三二《曾文清公墓志铭》,《宋元学案》卷二九有传。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四九五六
曾逮字仲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
几次子。
隆兴二年太常丞,后以右朝奉郎温州
乾道九年户部员外郎淮东总领
同年八月直显谟阁荆州
淳熙三年,知宁国府,除集英殿修撰
五年,守湖州
六年,以朝奉大夫集英殿修撰润州
十年,迁户部侍郎,同年八月刑部侍郎
敷文阁待制
学者称习庵先生
有《习庵集》。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五之二六、食货五一之一一,《宋史》卷三八二《曾几传》,《宋元学案补遗》卷二九,《宋诗纪事》卷四八,《全宋词》。
汪得南宋
简介
乾道九年(1173)宁国府知府
卢汉北宋
简介
大观元年(1107)宣州知州
大观二年(1108)广南东路转运副使
何甫北宋
全宋诗
何甫徽宗大观二年(一一○八)宣州,寻罢(清嘉庆宁国府志》卷二)。
邵拙五代至宋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宋初宣城人
孤峭不挠,博通经史。
嗜酒,偶沉酗过度,遂戒饮。
南唐入宋,就应制科,未试而卒。
有《庐岳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拙之宣城(今属安徽)人,一作雁门(今山西代县)人,南唐时人
性孤峭倔强,博通经史。
嗜酒,偶沉醉,遂断酒饮茶。
后归宋,应制科试,未放榜而卒。
生平事迹散见马令南唐书》卷二二、《诗话总龟》卷三三、《十国春秋》本传。
文学韩愈柳宗元
曾作诗300篇,名为《庐岳集》。
全唐诗》存断句1联。
全宋诗
邵拙字拙之宣城(今属安徽)人,一说雁门(今山西代县)人(《诗话总龟》前集卷三三)。
南唐入宋,就应制科,有司以闻,未诏而卒。
有诗三百篇,曰《庐岳集》,又有手钞史传文集三百卷,均佚。
事见《南唐书》卷二二、《十国春秋》卷二九。
李俊北宋
全宋文·卷二九五八
李俊大观中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城)人。
刘安节北宋 1068 — 111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8—1116 【介绍】: 温州永嘉人字元承
哲宗元符三年进士
累除监察御史,决大狱多所平反。
遭诬劾,谪知饶州,岁饥发廪赈救,安集逃散之民。
宣州,又遇水灾,设法拯溺、抚留难民。
卒于官。
师事程颐,以学行为时人推重,称大刘、永嘉先生
有《刘左史》。
全宋文·卷二九五九
刘安节(一○六八——一一一六)字元承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
少师程颐,以学行为时推重。
元符三年进士第,官起居郎太常少卿,除监察御史,决大狱,平反甚众。
后谪知饶州,徙宣州,值洪水大至,安节多方拯救,全活甚多,流民来归者以万数。
政和六年卒于官,享年四十九。
许景衡所撰《墓志》(《左史集》附录》)。
张徽北宋
全宋文·卷三○四一
张徽大观时宣州宣城县(今安徽宣城)百姓
魏宪北宋 1068 — 1140
全宋文·卷二九六三
魏宪(一○六八——一一四○)字令则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绍圣四年进士,调鄢陵县主簿,改颍昌府教授
入为太学正,历太学博士提举两浙路学事。
大观二年,拜职方员外郎
三年,迁国子司业,移宗正少卿政和初罢。
六年,再以司业召,寻兼太子舍人
八年,除直龙图阁提点万寿观
宣和二年,召拜太常少卿,出知常州
中书舍人,历给事中吏部侍郎
六年,以显谟阁直学士明州
靖康元年宣州
建炎二年,再除吏部侍郎
以疾乞祠,得杭州洞霄宫
閒居十馀年,复提举江州太平观
绍兴十年卒,年七十三。
有文集二十卷,奏议、外制各十卷。
葛胜仲魏公墓志铭》(《丹阳》卷一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一七、一三七。
沈锡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真州扬子人字子昭
沈铢弟。
徽宗崇宁初,为讲义司检讨
反对蔡京定元符上书人之罪,不果。
累迁兵部侍郎,以徽猷阁待制应天府,徙江宁
怀素诛,江淮间多以诬告兴狱,为之辩析,受诬者皆得释。
历知宣四州,以通议大夫致仕卒。
有《崇宁改修法度》。
全宋文·卷二四○八
沈锡字子昭真州扬子(今江苏仪徵)人,铢弟。
王安礼任,为鄂州司户参军
崇宁初,为讲议司检讨
卫尉丞,迁祠部员外郎提点江东刑狱,知婺州
入为左司员外郎,兼定、嘉二王侍讲,进太常少卿,拜兵部侍郎
徽猷阁待制应天府,徙江宁
历知宣四州,以通议大夫致仕。
著有《崇宁改修法度》十卷。
见《宋史》卷三五四《沈铢传》附传。
朱日初北宋
全宋文·卷二八二三
朱日初大观时宣城(今安徽宣城)人。
潘从大南宋
全宋诗
潘从大宣城(今安徽宣州)人。
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
事见清同治宣城县志》卷一三。
今录诗五首。
丁时发南宋
简介
乾道七年(1171)校书郎
乾道八年(1172)著作佐郎
乾道九年(1173)荆湖南路转运副使
乾道九年(1173)任判将作监
淳熙元年(1174)江南东路提点刑狱公事。
淳熙元年(1174)荆湖北路提点刑狱公事。
淳熙三年(1176)9月放罢。
淳熙七年(1180)宁国府知府
王相如南宋 ? — 112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9 【介绍】: 宣州宣城人字次卿
孤贫嗜学,年四十不娶。
吕好问宣州,得士四人,相如为其一。
高宗建炎三年金兵大入,携家夜窜山谷,为盗所获,命作笺,不从,遂遇害。
工诗文。
有《溪堂文集》。
郑伯雄南宋
简介
乾道三年(1167)太常博士
淳熙五年(1178)宁国府知府
李唐杰北宋
全宋文·卷三三九八
李唐杰宣城(今安徽宣城)人,大观三年进士
官至奉议、知庐州合肥县。
见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一九,光绪《安徽通志》卷一五四。
闻人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嘉兴人字君度
弱冠游太学,有名。
徽宗大观三年进士
通州司法
陈瓘台州愿从之游,乞改天台兵曹,人称其谊。
改知宣城,有善政。
通判常州卒。
有《中兴要览》、《周官通解》、《经史旁阐》及文集。
刘颖南宋 1136 — 121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6—1213 【介绍】: 衢州西安人字公实
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
溧阳主簿张浚遣子张栻从学。
知郡县,提举浙西常平茶盐,所至皆有政绩。
历任淮东淮西总领,知宁国绍兴府及泉、婺等州,以宝谟阁直学士致仕。
初与韩侂胄交,及韩用事,遂与之绝。
全宋诗
刘颖(一一三六~一二一三)字公实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县)人。
高宗绍兴二十七年(一一五七)进士,调溧阳主簿教授全州
历知铅山常熟县签判潭州,入为太常寺主簿,迁太常丞
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提举浙西常平茶盐(《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一之一二八),迁提刑
江西转运判官淮东转运副使淮东总领
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为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卷二六)。
召为起居郎实录院检讨
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知平江府(《嘉泰会稽志》卷二)。
嘉定元年(一二○八),以宝谟阁直学士致仕。
六年卒,年七十八。
事见《水心》卷二○《宝谟阁直学士刘公墓志铭》,《宋史》卷四○四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