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宋朝
释知和北宋 ? — 1125
全宋诗
知和庵主(?
~一一二五),俗姓张苏州玉峰(今上海嘉定)人。
哲宗元符间,抵雪窦中峰、栖云两庵,后住庆元府二灵。
南岳下十四世,泐潭应乾禅师法嗣。
徽宗宣和七年卒。
嘉泰普灯录》卷一○、《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
新续高僧传·灵感篇第六之一
释知和姓张氏昆山人
南岳辨游,丛林以为饱参。
元符间,住雪窦中峰栖雪两庵。
山之前曰“妙高台”,有石突出,下临无地,其旁古一枝,覃施而叶莫莫。
攀厥柔条,盘屈成龛,常偃坐其中,名曰“龛”。
独处二十年。
初与普交同参泐潭,盟曰:“他日吾二人,当踞孤峰绝顶,目视霄汉,为世外人。
不可若今时藉名官府,屈节自污。
”及开法天童,访旧至山,竟不接。
虽绝物,然有志于道者,多往见之。
主雪窦者嫉其名出己上,郡守尝询于主者,主者曰:“常僧耳
遂题偈于壁,徙居伏锡山
偈曰:“竹笕两三升野水,窗前五七片间云。
老僧浩计只如此,留与人间作见闻。
”其二曰:“十方世界眼前宽,抛却云庵过别山。
三事衲衣穿处补,一条藜杖伴清间。
”其三曰:“自从南岳来雪窦,二十馀年不下山。
两处住庵身已老,更寻幽谷养衰残。
”其四曰:“黄皮裹骨一常僧,坏衲蒙头百虑澄。
年老懒能频对客,攀萝又上一崚赠。
”后又迁二灵,《传镫录》称住二灵三十年,恐非。
盖其去雪窦时,已年近衰残,读题偈可知。
宣和七年四月十二日示寂。
龛时,常有二虎扰侧。
元大德间,栖云庵毁,虎为人患。
至元二年,复建庵祀,其患顿息。
或谓妙高台有伏虎洞,为虎在雪窦之證,而《传镫录》谓在二灵,但以为知和故事,不必辨其何山,其言似是。
岂知虎为驯,自有神异,能往,虎亦能往,二灵之有驯虎又何足疑。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号依和庵主昆山人
隐居雪窦,终二灵山
张伯端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台州天台人一名用成字平叔号紫阳
相传神宗熙宁中游蜀,遇异人传授丹法。
尝著《悟真篇》,授河东马处厚
元丰中卒,年九十九。
全宋诗
张伯端字平叔后改名用诚号紫阳真人天台(今属浙江)人。
少好学,游历四方。
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陆诜辟为四川节度制置使安抚司参议
传说曾遇异人,授金丹药物火候之秘。
八年,著《悟真篇》八十一章(《悟真篇》自序)。
元丰中留偈而逝。
事见《悟真篇注疏》附《直指详说·张真人本末》。
嘉定赤城志》卷三五有传。
 张伯端诗,以影印明正统刊《道藏》洞真部方法类《修真十书·悟真篇》五卷本为底本。
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悟真篇注疏》(简称注疏本),《道藏》洞真部玉诀类《紫阳真人悟真拾遗》(简称拾遗),编为三卷。
词学图录
张伯端字平叔
天台人
生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中,卒于神宗元丰中,年九十九。
有《紫阳真人词》。
全宋文·卷三○四
张伯端(九八四——一○八二)字平叔后改名用成(亦作诚),号紫阳山人台州(治今浙江临海)人。
精通天文、地理、医卜、形法。
累试不第。
熙宁间成都,遇刘海蟾,授金丹药物火候之诀,修炼于阴山中,丹成返台州,传道授徒。
治平间访扶风马处厚河东,以所著《悟真篇》授之。
元丰五年趺坐而化,年九十九,为道教南宗第一祖。
所著除《悟真篇》五卷外,尚有《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鍊丹诀》三卷、《金丹四百字》、《紫阳真人词》等。
见《嘉定赤城志》卷三五,《历代仙体道通鉴》卷四九,《三洞群仙录》卷二,《栖真志》卷四,雍正《山西通志》卷一五九。
郭三益北宋 ? — 1128
全宋诗
郭三益(?
~一一二八),字慎求常州(今属江苏)人,一作嘉兴(今属浙江)人(《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
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进士(《咸淳毗陵志》卷一一)。
元符元年(一○九八),知仙居县(《嘉定赤城志》卷一一)。
徽宗重和二年(一一一九),为吏部员外郎(《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九之二)。
宣和三年(一一二一),为给事中,同知贡举(同上书选举一之一五)。
出知洪州
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改潭州(《北宋经抚年表》卷四)。
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为荆湖南路安抚使,兼马步军都总管(《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
二年同知枢密院事,卒(同上书卷一七)。
今录诗七首。
全宋文·卷二八七三
郭三益(?
——一一二八),字慎求秀州海盐(今江苏海盐)人,一说常州宜兴(今江苏宜兴)人。
元祐三年进士
靖康初,为龙图阁学士、知洪州,移知潭州
建炎初刑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
建炎二年九月卒。
见《靖康要录》卷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六、一○、一七,《至元嘉禾》卷一二、一五,正德《姑苏》卷四一。
常楙宋末元初 ? — 128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2 【介绍】: 邛州临邛人,寓居嘉兴字长孺
常同曾孙。
理宗淳祐七年进士
婺州推官,疏决滞讼,以□繁裁剧称。
通判临安,知广德军
监察御史,知无不言。
两浙转运使,禁戢吏奸,新筑海晏塘。
平江府,改浙东安抚使,皆有惠政。
恭帝德祐元年,拜吏部尚书次年参知政事
夏士林缴驳,拜疏出关。
全宋诗
常楙(?
~一二八二),字长孺号蒲溪愚叟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
理宗淳祐七年(一二四七)进士
常熟,改婺州推官
景定元年(一二六○)嘉定县清光绪嘉定县志》卷一一)。
通判临安府,知广德军,除监察御史,出为两浙转运使
户部侍郎
度宗咸淳六年(一二七○)平江府
七年,知绍兴府清同治苏州府志》卷五二)。
召为刑部侍郎
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吏部尚书
二年参知政事
后六年卒。
宋史》卷四二一有传。
全宋文·卷八二四七
常楙(?
——一二八二),字长孺临邛(今四川邛崃)人。
同曾孙。
淳祐七年,举进士,调常熟
临安通判,知广德军,拜监察御史两浙转运使,迁户部侍郎,知平江府,改浙东安抚使
德祐元年吏部尚书二年参知政事
至元十九年卒。
宋史》卷四二一有传。
张无梦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凤翔府人,字灵隐号鸿濛子
师事陈抟,多得微旨。
种放刘海蟾为方外友。
天台,登赤城,庐于琼台观。
真宗召对,授著作郎,辞之。
赐还山,令台州著作郎俸以养老。
有《琼台集》。
全宋诗
张无梦字灵隐号鸿蒙子
幼入华山,与种放刘海蟾为方外友,师事陈抟
后居天台琼台峰,真宗曾召对,并以长歌赠行。
后终于金陵(《嘉定赤城志》卷三五)。
今录诗四首。
林虡北宋
全宋文·卷二八六七
林虡字季野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希子。
元祐六年进士
开封县主簿详定军马司敕例删修官
绍圣三年博学宏词科第一,四年太学学正
大观间通判湖州政和三年润州
宣和三年由直秘阁管勾江州太平观,升直龙图阁
绍兴六年左朝请大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八九,《宋会要辑稿》崇儒五之三一、选举三三之三六,《福建通志》卷一九二《林希传》附,《嘉定镇江志》卷一,《两浙金石志》卷六、七。
释德韶五代至宋初 890 — 97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1—972 【介绍】: 五代宋初僧。
处州缙云人俗姓陈
幼出家于本郡,年十八诣信州开元寺受戒。
后唐庄宗同光中,寻访名山,参见知识。
后谒静慧禅师文益,于是大悟
天台山,见智顗遗迹,恍如旧居,建寺院道场,大兴法道,归依者众。
吴越钱俶嗣位,迎至杭州,尊为国师
有《传灯录》。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891-972) 俗姓陈处州龙泉(今浙江龙泉)人。
17岁出家,次年受戒于信州开元寺
后唐同光间曾历参投子大同、龙牙居遁等,终嗣法眼文益
归住天台山白沙道场。
台州刺史钱弘俶曾从其问道。
后汉隐帝乾祐元年(948)钱弘俶吴越王位后,尊之为国师
世称天台国师
从其学者甚众,以永明延寿最为有名。
宋高僧》卷一三、《景德传灯录》卷二五有传,后书录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宋诗
释德韶(八九○~九七一)俗姓陈字惠舟(《嘉定赤城志》卷三五),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一说处州缙云(今属浙江)人(《宋高僧》卷一三)。
天台山,称德韶国师
后汉乾祐元年(九四八)吴越忠懿王钱俶即位,延请德韶,申弟子之礼。
宋太祖开宝四年卒,一说五年卒(同上书),年八十二。
景德传灯录》卷二五有传。
今录偈、颂各一首。
天台国师名德韶
处州龙泉人
生陈氏
母叶。
梦白光触体。
觉而娠。
生而杰异。
年十五。
有梵僧见之。
拊其背曰。
汝当出家。
尘中无置汝所也。
乃往依龙归寺剃发。
十八诣信州开元寺受满分戒。
后唐同光中
舒州投子庵主不契。
龙牙遁禅师问。
雄雄之尊。
因什么亲近不得。
曰。
如火与火。
曰忽遇水来。
又作么生。
曰。
汝不会我语。
又问。
天不盖。
地不载。
此理如何。
曰。
合如是。
惘然。
固要为说。
曰。
道者汝向后自会去。
疏山有矮师叔者。
精峭号能齧镞机。
问。
百匝千重是何人境界。
矮曰。
左搓芒绳缚鬼子。
曰不落古今师说。
矮曰不说。
曰为什么不说。
矮曰。
个中不辨有无。
曰师今善说。
矮骇之。
久而辞去。
所至少留。
见知识五十四人。
括磨搜剥。
穷极隐秘。
不知端倪。
心志俱疲。
至曹山。
但随众而已。
无所咨参。
有僧问。
眼禅师曰。
十二时中。
如何得顿息万缘去。
法眼曰。
空与汝为缘耶。
色与汝为缘耶。
言空为缘。
则空本无缘。
言色为缘则色心不二。
日用果何物为汝缘乎。
闻悚然异之。
又有问者曰。
如何是曹源一滴水。
法眼曰。
是曹源一滴水。
于是大悟于座下。
平生凝滞。
涣若冰释。
感涕沾衣。
法眼曰。
汝当大宏吾宗。
行矣。
无自滞于是。
天台
智顗禅师遗踪。
如故居。
眷然有终焉之心。
初寓止白沙时。
吴越忠懿王
以国子刺台州
雅闻韶名。
遣使迎之。
申弟子之礼。
日夕问道。
曰。
他日为霸主。
无忘佛恩。
汉乾祐元年戊申
王嗣国位。
遣使迎至尊。
事之以为国师焉。
说法简而要。
拨去枝叶。
曰古圣方便。
犹如河沙。
六祖曰。
非风幡动。
仁者心动。
是为无上心印。
至妙法门。
我辈称祖师门下士。
何以解之。
若言风幡不动。
汝心妄动。
若言不拨风幡。
就风幡处通取。
若言风幡动处。
是什么。
若言附物明心不须认物。
若言色即是空。
若言非风幡动。
应须妙会。
与祖师意旨了没交涉。
既非种种解会。
合如何知悉。
若真见去。
何法门不明。
虽百千诸佛方便。
一时洞了。
或问如何是古佛心。
答曰此问不弱。
又问亡僧迁化。
向何处去。
曰终不向汝道。
曰为什么不道。
曰恐汝不会。
问那吒太子
析肉还母。
析骨还父。
然后化生于莲花之上。
为父母说法。
未审如何是太子身。
曰大家见。
上座问。
故每曰。
大凡言句。
应须绝渗漏乃可。
僧随问。
如何是绝渗漏句。
曰汝口似鼻孔。
又曰。
中无色识。
色中无识。
识二俱空。
何能令见色。
则不能自见其己体。
若不能自见。
云何见馀物。
古圣方便。
皆为说破。
若于此明得寂静法。
不寂静法也收尽。
明得远离法。
不远离法亦收尽。
未来现在。
亦无遗馀。
名一法界。
何有遮障。
各自信取。
僧义寂者。
曰。
智者之教。
年祀寖远。
必多散失。
新罗国有善本。
愿藉禅师慈力。
致之使再开。
东土人天目。
于是以闻忠懿王
遣使航海。
传写以还。
适与智者同姓。
疑其后身也。
开宝四年辛未
华顶西峰忽摧。
声震山谷。
六月有星。
陨于峰顶。
林木皆白。
二十八日集众告别而化。
阅世八十有二坐六十有五夏。
赞曰。
闻僧问法
如何是曹源一滴水。
而法眼但曰。
是曹源一滴水。
乃开悟。
夫问词答语。
无所增损。
所谓悟者。
何自而发之。
及观所对问者。
如问古佛心。
对曰此问不弱。
如问如何是太子身。
对曰大家见上座问。
则问答之间。
不令意根椿立。
盖尝曰。
大凡言句。
须绝渗漏。
而学者方争趋微妙之域。
欲见祖师之心。
譬如趋越而首燕也欤。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缙云陈氏子。
幼年出家受具。
同光中
寻访知识。
初发心于投子。
次谒龙牙遁和尚问云。
雄雄之尊。
为什么近之不得。
牙云如火与火。
问忽遇水来又作么生。
答汝不会我语。
又天不盖地不载时如何。
答合如是。
不喻。
益。
牙谓曰。
汝向后自会去。
疏山百匝千重。
是何人境界。
疏云左搓芒绳缚鬼子。
进云。
不落古今师说。
疏云不说。
进云。
为什么不说。
疏云。
个中不辨有无。
进云。
师今善说。
疏大骇。
如是历参五十四善知识。
亦倦于参请矣。
后至临川但随众耳。
一日有僧问净慧如何是曹源一滴水。
慧曰。
是曹源一滴水。
其僧惘然。
则豁尔开悟于侧。
遂以所见似慧。
慧云汝向后当为国王师。
祖道光大。
吾不如也。
天台
州牧钱俶
以国王子。
向韶之名。
延请问道。
知其他日必贵。
因以佛法嘱累焉。
汉乾祐元年。
戊申果嗣国位。
忠懿王
即遣使迎致。
申弟子之礼。
择形胜地。
为作道场。
而般若其一也。
开堂说法。
凡十二会。
语多不录。
得其旨者。
遍天下。
智者顗公之传钞疏为多。
自唐季以五代之乱。
放失海外。
新罗诸国。
至是而忠懿以书币求于高句丽。
使一家教观全璧而还者。
韶之力也。
故世以智者后身云。
开宝四年辛未华顶西峰忽摧。
声震遐迩。
曰吾宁久乎。
明年六月
大星陨于峰顶。
林木变白。
方示疾于莲华峰众参问如常。
时二十八日
集弟子言别而逝。
寿八十二。
腊六十三。
释德韶者。
姓陈氏
缙云人也。
幼出家于本郡登。
戒后同光中寻访名山参见知识。
屈指不胜其数。
初发心于投子山和尚
后见临川法眼禅师
了心要。
承嗣焉。
始入天台山建寺院道场。
无几大兴玄沙法道。
归依者众。
汉南国王钱氏尝理丹丘
有先见之明。
谓曰。
他日为国王当兴佛法。
其言信矣。
遣使入山旁午。
后署大禅师号。
每有言时无不符合苏州节使
钱仁奉有疾。
遣人赍香往乞愿焉。
乃题疏云。
令公八十一。
仁奉得之。
甚喜曰。
我寿八十一也。
其年八月十一日卒焉。
凡多此类。
未终之前也。
华顶石崩振惊百里。
山如野烧蔓筵。
果应终。
焚舍利繁多营塔。
命都僧正赞宁为塔碑焉。
享年八十二。
法腊六十四。
开宝五年壬申岁六月二十八日也。
语录大行。
出弟子传法百许人。
其又兴智者道场数十所。
功成不宰心地坦夷。
术数尤精利人为上。
至今江浙间谓为大和尚焉。
论曰。
梵语禅那华言念修也。
以其触情念而无念。
终日修而无修。
又云正定也。
正受也正则廓然冥而定矣。
正受简邪思惟。
增遍计故。
所以奢摩他以寂静故。
三摩提以观如幻故。
若禅那者俱离静幻故。
始云菩萨不住此岸不住彼岸而度众生令登彼岸也。
若然者诸圣住处既如彼。
诸圣度生复若何。
稽夫法演汉庭。
极證之名未著。
风行庐阜
禅那之学始萌。
佛陀什秦摈而来。
般若多晋朝而至。
远公也密传坐法深斡玄机。
渐染施行依违祖述。
吴之僧会亦示有缘。
俱未分明肆多隐秘。
及乎慧文大士
肇寻龙树之宗思大禅翁继传三观之妙。
天台智者引而伸之。
化导陈隋。
名题止观粤有中天达磨哀我群生。
知梵夹之虽传为名相之所溺。
认指忘月。
得鱼执筌。
但矜诵念以为功。
不信己躬之是佛。
是以倡言曰。
吾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也。
此乃乘方便波罗蜜径直而度免无量之迂回焉嗟乎经有曲指。
曲指则渐修也。
见性成佛者。
顿悟自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
此心即佛毕了无异。
如此修證。
是最上乘禅也。
不立文字者经云。
不著文字不离文字非无文字。
能如是修不见修相也。
又达磨立法要唯二种。
谓理也行也。
然则直而不迂不速而疾。
云不立文字。
乃反权合道也。
尔时梁武不知魏人未重。
向少林而面壁。
慧可以神交。
亦犹白雪虽歌巴童寡和。
后则临汧。
牧圉子孙终号于强秦避狄。
岐邠文武乃成其王道。
可生璨。
璨生信。
信下分二枝。
一忍二融。
融牛头也。
忍生秀与能。
能传信衣。
若诸侯付子孙之分器也厥后此宗越盛焉。
荫车百辆。
尼拘树而展转垂枝施雨万方阿耨龙而连筵布润。
是时也应其悬记属于此人。
后来得道无央数。
是欤。
重之曰。
夫禅之为物也其大矣哉。
诸佛得之升等妙。
雌龙得之破障缠。
率由速疾之门无过此。
故今之像末斗诤复生。
师足既伤资争未已。
如闻此心是佛。
便言。
三十二相何无。
闻一路涅槃。
则曰。
八万法门何在。
曾不知经中发菩提此见佛性也。
云何修菩萨行。
此行布修行也。
因信不及无明所迷溺丧忘归。
何由复业。
或举经以示之。
则对曰。
此性宗法。
或谓之曰。
莫是魔说还焚毁否。
且置而勿论。
又欲弃之。
又欲存之。
不其惑乎。
昔者于阗诸部谓道行经为婆罗门书。
乌茶小乘谤大乘学作空华外道。
西乾尚尔此何惊乎良以六代宗师一期举唱。
但破百年之暗。
靡营一室之隳。
殊不知禅有理焉禅有行焉。
脱或戒乘俱急。
目足更资。
行不废而理逾明。
法无偏而功兼济。
然后如可与言禅已矣。
其如玄学多斥讲家。
目为数宝之人。
终困屡空之室。
那不见经是佛言禅是佛意。
诸佛心口定不相违。
施设逗根用有时处。
况以经江高国纪之名。
论海总朝宗之会毗尼一学轨范千途。
授形俱筑释子之基。
唱随行净沙门之业。
拟捐三事何驾一乘。
终包不足之羞。
岂倒转依之地。
通人不诮竖子何知。
佛事门中不舍一法。
吠声贻责迁怒伤人。
因击鼠以破盆。
为争抟而噬主。
自他俱有彼我须均。
纵横尽而成一秦。
气剂和而成一味者也。
今从贞观及于宋朝
于山选山露须弥而出海。
于羽求羽。
放金翅以腾空。
令其钻仰之俦慕此坚高之道矣。
吾徒通达无相夺伦。
譬若文武是一人之艺不能兼者互相非斥耳。
若相推重佛法增明。
酬君王度己之恩。
答我佛为师之训。
慎之哉。
慎之哉。
周孚南宋 1135 — 117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5—1177 【介绍】: 宋济南人,寓居丹徒字信道号蠹斋
孝宗乾道二年进士
淳熙初,官至真州教授
工诗,文章不事雕绘。
有《蠹斋铅刀编》。
全宋诗
周孚(一一三五~一一七七)字信道,先世济南(今属山东),寓居丹徒(今属江苏)人。
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进士,登第十年始官真州教授
淳熙四年卒于官(本集陈珙序),年四十三。
曾著书驳郑樵诗辨妄》。
有《蠹斋铅刀编》三十卷、《非诗辨妄》二卷。
事见《嘉定镇江志》附录、《至顺镇江志》卷一八。
 周孚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明抄本(藏北京图书馆)。
底本附录之拾遗诗及明抄本多出的诗一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五八一九
周孚(一一三五——一一七七)字信道号蠹斋济南(今山东济南)人,寓丹徒(今江苏镇江)
乾道二年进士,官真州教授
工诗,与辛弃疾善。
淳熙四年卒,年四十三。
著有《蠹斋铅刀编》三十二卷(存)。
见《京口耆旧传》卷三,《宋史翼》卷二八,乾隆《江南通志》卷一六六,《四库提要辨證》卷二三。
唐仲友南宋 1136 — 118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6—1188 【介绍】: 婺州金华人字与政号说斋
高宗绍兴二十一年进士,为西安主簿
三十年复中博学宏词科
建康府学教授秘书省正字
上万言书论时政,孝宗纳之,召除著作佐郎,出知信州台州
治政理财颇有建树,为学多与朱熹相左。
后为朱熹劾罢。
归而益肆力于学,著述颇丰。
有《六经解》、《诸史精义》、《帝王经世图谱》、《九经发题》、《陆宣公奏议解》、《天文详辨》、《地理详辨》、《愚书》、《说斋文集》等。
全宋诗
唐仲友(一一三六~一一八八)字与政金华(今属浙江)人。
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调衢州西安簿。
三十一年再中弘词科,通判建康府(《景定建康》卷二八)。
孝宗时上书论时政,召除秘书省著作郎,出知信州
淳熙七年(一一八○)移知台州八年江西提刑(《嘉定赤城志》卷九),被劾奉祠
十五年卒,年五十三。
有《悦斋文集》四十卷等,大多已佚,今存《悦斋文钞》十卷、补一卷等。
宋元学案》卷六○、《宋史翼》卷一三有传。
 唐仲友诗,以民国永康胡氏梦选楼刊《续金华丛书》本为底本。
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五九《说斋小集》(简称名贤集)。
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卷。
全宋文·卷五八五六
唐仲友(一一三六——一一八八)字与政号悦斋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尧封子。
绍兴二十一年进士第,为衢州西安主簿
三十年再中宏词科通判建康府
上万言书论时政,召试,除秘书省著作郎
出知信州淳熙七年移知台州
江西提刑,为朱熹所劾罢,益致力于经史学。
十五年卒,年五十三。
著有《六经解》(残存)、《诸史精义》、《帝王经世图谱》(存)、《孝经解》、《九经发题》(存)、《陆宣公奏议解》、《经史难答》、《乾道秘府群书新录》、《天文详辩》、《地理详辩》、《鲁军制九问》(存)、《愚书》(存)、《悦斋文集》等。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三六、选举一一之三二、选举一二之一四、选举二○之二一、选举三一之二二,《宋元学案》卷六○及周学武《唐仲友年谱》(《台大研究生》第一期)等。
吕祖俭南宋 ? — 119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96 【介绍】: 婺州金华人,祖籍寿州字子约号大愚
吕祖谦弟。
受业祖谦诸生
通判台州
宁宗即位,除太府丞
赵汝愚罢相,上封事极谏,忤韩侂胄,安置韶州,未至,改送吉州
在谪所读书穷理,卖药自给。
遇赦量移高安,卒。
追谥忠
有《大愚集》。
全宋诗
吕祖俭(?
~一一九六),字子约自号大愚叟清康熙金华府志》卷一六),金华(今属浙江)人。
祖谦弟。
以父荫入官。
历监明州仓,衢州法曹,藉田令,司农簿。
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六月通判台州十一月,除太府寺丞(《嘉定赤城志》卷一○)。
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以忤韩侂胄韶州安置,后送吉州,遇赦,量移高安
二年,卒。
著有《大愚集》,已佚。
宋史》卷四五五有传。
今录诗二十六首。
全宋文·卷六四○一
吕祖俭(?
——一一九六),字子约号大愚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祖谦弟。
受业祖谦诸生
明州仓,将上,会祖谦卒,为终期丧。
衢州法曹,除籍田令,为司农簿,通判台州
宁宗继位,除太府丞
韩侂胄,安置韶州,改送吉州
遇赦,量移高安
庆元二年卒,谥曰忠
著有《大愚集》。
见《宋史》卷四五五《吕祖俭传》,《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四、职官七三之一九。
司马伋南宋
全宋诗
司马伋字季思夏县(今属山西)人。
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以司马光族曾孙为右承务郎嗣光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一)。
十五年,为添差浙东安抚司干办公事(同上书卷一五四)。
绍兴末通判处州(《老学庵笔记》卷八)。
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为建康总领(《景定建康》卷二六)。
六年,以试工部尚书使金(《金史·交聘表》)。
淳熙四年(一一七七),为吏部侍郎(《玉堂类稿》卷七)。
五年,以中奉大夫徽猷阁待制镇江(《嘉定镇江志》卷一五)。
六年,升宝文阁待制,改知平江,寻奉祠(《吴郡志一二)。
九年,知泉州清乾隆泉州府》卷二六)。
卒,项安世有诗挽之。
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四九九五
司马伋字季思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光曾孙。
绍兴十五年添差浙东安抚司干办公事
绍兴末通判处州
乾道时户部郎官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司勋郎官,出知广州淳熙间吏部侍郎,出知镇江府,除宝文阁待制
徙知泉州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八之三七、职官一○之一一、职官六二之二二、刑法三之三四、方域一三之一三,《九日山题名》,《南宋制抚年表》等。
赵占龟
全宋诗
赵占龟字十朋黄岩(今属浙江)人。
石公弼李光为内外兄弟。
人称双桂隐士
事见宋《嘉定赤城志》卷三四。
张孝伯南宋 1137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和州人字伯子号笃素居士
张祁从子。
孝宗隆兴元年进士
官至参知政事
曾劝韩侂胄弛伪学党禁,一时遭贬斥者,得渐还故职。
全宋诗
张孝伯(一一三七~?
),字伯子号笃素居士(《诚斋集》卷九八《张伯子尚书画像赞》),和州(今安徽和县)人。
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宝庆四明》卷九)。
淳熙九年(一一八二)江宁县(《景定建康》卷二七)。
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监察御史(《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三之六三),四年权刑部侍郎实录院同修撰
五年权礼部尚书(《南宋馆阁续录》卷九)。
嘉泰元年(一二○一),知隆兴府江南西路安抚使(《于湖集序》)。
次年,改知镇江府(《嘉定镇江志》卷一五)。
三年同知枢密院事四年,擢参知政事(《宋宰辅编年录》卷二○),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八之六一)。
今录诗三首。
高述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润州丹阳人字季明
哲宗元祐三年进士
临海
善书画,学苏轼书及竹石,皆逼真。
全宋诗
高述字季明镇江(今属江苏)人。
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进士(《至顺镇江志》卷一八)。
绍圣三年(一○九六),知临海县(《嘉定赤城》卷一一)。
徽宗大观初开封府曹参军(《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八之一八)
宣和元年(一一一九),为大理寺正(同上书选举二○之二)。
七年,为江南西路转运判官(同上书职官四二之一一、食货四五之六)。
今录诗三首。
洪拟宋 1071 — 114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1—1145 【介绍】: 镇江丹阳人字成季一字逸叟
本姓弘,避南唐讳改。
哲宗绍圣元年进士
国子博士监察御史,进侍御史
王黼蔡京用事,中立无所附会。
高宗时,累迁吏部尚书
自南渡后,法无见籍,吏随事立文,以旧法及续降指挥详定成《七司敕令》。
以直言罢,复起知温州
卒谥文宪
有《净智先生集》、《杜甫诗注》。
全宋诗
洪拟(一○七一~一一四五)字成第,一字逸叟世称净智先生
本姓弘,其上世避南唐讳改洪。
丹阳(今属江苏)人。
哲宗绍圣元年(一○九四)进士,调忠正军节度推官
徽宗崇宁中国子博士,出提举利州福建路学事,通判郓州
提举京西北、荆南河北东路学事。
宣和中侍御史,以忤蔡京,出知海州
高宗建炎间为起郎,中书舍人
给事中吏部尚书,以龙图阁待制温州
复召为礼部尚书权吏部
提举江州太平观
绍兴九年(一一三九),再知温州,未几复奉祠
十五年卒,年七十五。
有《净智先生集》,已佚。
口耆旧传》卷四、《宋史》卷三八一有传。
今录诗八首。
全宋文·卷三○五五
洪拟(一○七一——一一四五)字成季一字逸叟学者称净智先生镇江丹阳(今江苏丹阳)人。
本姓弘,其先祖避南唐讳改。
绍圣元年进士甲科
崇宁中国子博士,历提举利州路福建路京西北路河北东路学事。
宣和中监察御史,进侍御史
蔡京辈当朝,中立不阿,坐事出知桂阳军,改海州
高宗即位,起为中书舍人,以龙图阁待制温州,入为礼部尚书,迁吏部
绍兴三年罢。
起知温州
绍兴十五年卒,年七十五,谥文宪(一作文定)。
著有《净智先生集》、《注杜甫诗》二十卷等。
见《宋史》卷三八一本传,《嘉定赤城志》卷三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三。
王卿月南宋 1138 — 119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8—1192 【介绍】: 开封祥符人,徙台州字清叔号醒庵,一作醒斋
孝宗乾道五年进士
权中书舍人直学士院,论事不避权贵。
累官至太府卿,为金国生辰使,行至扬州而卒。
性警敏强记,通晓古今事,多才艺。
尝从邵雍后人传其《》学。
考辨古物、染翰丹青,皆造其妙。
全宋诗
王卿月(一一三八~一一九二)字清叔号星斋又号星庵,世居开封,曾祖徙居台州,遂为台州(今浙江临海)人。
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调温州乐清
淳熙元年(一一七四),除起居舍人权中书舍人
四年,知庐州,改湖南转运副使
十五年,为利州路提刑
光宗绍熙三年吏部尚书为金国生辰使,行次扬州病卒,年五十五。
事见《攻愧集》卷一○二《太府卿王公墓志铭》、《嘉定赤城志》卷三三。
全宋文·卷六一一八
王卿月(一一三八——一一九二)字清叔号醒庵台州(治今浙江临海)人。
博学多艺。
乾道五年进士第,调乐清县
七年召对称旨,除宗正寺主簿,迁太府丞秘书郎起居郎权中书舍人直学士院
出知庐州,徙荆湖南路转运副使,历知静江襄阳府
淳熙末利州路提刑,改知泸州
绍熙三年吏部尚书,为金国生辰使,擢太府卿
七月行次扬州,病卒,年五十五。
有遗稿三十卷,藏于家。
楼钥太府卿王公墓志铭》(《攻愧集》卷一○二),《嘉定赤城志》卷三三。
熊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建宁建阳人字子复
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
诸暨县
尝以文献曾觌白于孝宗,得为校书郎
屡有论奏,言防御金人之策,孝宗嘉其识体,除起居郎直学士院
后出知台州奉祠卒,年七十三。
生平博闻强记,尤熟宋朝典故。
有《九朝通略》、《中兴小历》、《诸子精华》。
全宋诗
熊克字子复建阳(今属福建)人。
高宗绍兴二十七年(一一五七)进士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一五)。
诸暨县,召直学士院
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台州(《嘉定赤城志》卷九)。
卒年七十三。
有《中兴小纪》传世。
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今录诗十六首。
全宋文·卷五○○四
熊克字子复建宁建阳(今福建建阳)人。
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第,知绍兴府诸暨县,有惠政,入朝提辖文思院
以文章见知于孝宗,除校书郎,迁起居郎直学士院
为言者论列,出知台州,后奉祠,卒年七十三。
博闻强记,喜著述,尤淹习宋朝典故,著有《九朝通略》、《诸子精华》、《中兴小纪》(存)等。
见《宋史》卷四四五本传。
左纬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台州黄岩人字经臣号委羽居士
徽宗政和中,以诗文名。
有《委羽居士集》。
全宋诗
左纬字经臣号委羽居士黄岩(今属浙江)人。
约生于哲宗元祐初
早岁从事举子业,后以为此不足为学,弃去,终身未仕。
诗学杜甫,重视“意理趣”三字(宋黄裳委羽居士集》序)。
许景衡忘年友刘元礼周行己皆兄事之。
高宗建炎间尚在世。
有《委羽居士集》,已佚。
民国时,王棻辑有《委羽居士集》一卷。
事见宋《嘉定赤城志》卷三四。
 左纬诗,以民国黄岩杨氏刊《台州丛书》后集中所收辑本为底本。
分别核对原出处并加注卷次,少数几首不见出处原书的,则仍旧。
新辑得集外断句,附于卷末。
颜度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苏州昆山人字鲁子号如山
高宗绍兴间进士
临海,有善政。
监察御史秘阁修撰
孝宗尝称其每出一言,不动如山,因以“如山”自号。
官至工部侍郎
卒年七十五。
全宋诗
颜度字鲁子昆山(今属江苏)人。
高宗绍兴二十七年(一一五七)进士(《至正昆山郡志》卷三、四)。
孝宗乾道元年(一一六五)临海(《嘉定赤城志》卷一一),改知长兴
八年,召拜监察御史(《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二二)。
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迁太常少卿,出为江东福建转运副使(《景定建康》卷二六),知湖州
朱熹友善,孝宗谓每出一言,不动如山,因以如山自号。
明嘉靖昆山县志》卷一一有传。
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五八○一
颜度字鲁子平江府昆山(今江苏昆山)人。
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第
乾道元年临海县,有政绩。
五年长兴
召拜监察御史
军器监司农宗正少卿
淳熙元年太常少卿权工部侍郎
四年,除直宝文阁江东转运副使,移福建运副,知湖州
十一年,以朝奉大夫秘阁修撰再任江东运副
次年奉祠
卒年七十五。
孝宗每出一言,不动如山,因以「如山」自号。
见《宋会要辑稿》礼一五之二一、职官六二之二○、选举二○之二二、选举二一之一,《吴郡志》卷二八,《姑苏》卷五一,《景定建康》卷二六。
赵汝伋南宋
全宋诗
赵汝伋字季思,居临海(今属浙江)
太宗八世孙(《宋史》卷二二九《宗室世系表》)。
孝宗淳熙五年(一一七八)进士
通判信州
事见《嘉定赤城志》卷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