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唐朝
释慧超隋末唐初 546 — 622年12月6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丹阳沈氏子。
出家。
以诵法华经为专务。
光州苏山慧思禅师
悟一乘之理。
明三观之。
江陵顗公。
仙城命公
笃志相亲。
积年请业。
行优一众。
德冠诸贤。
思谓其徒曰。
得忍人也。
复获偕览衡岳之胜。
隋受禅。
乃北入嵩高
饵药坐禅。
太子勇既召集天下名德。
而遣还之。
尤诣道。
独留供养。
及勇废。
徙居定水。
蓝法师
以蓝谷之悟真寺迎之。
共隐八年
倍勤三慧
大业初
京师创建大禅定寺
诏超之。
后以疾辞。
允其归。
皇家肇运。
望重畴昔。
高僧慧因保恭等。
咸就栖止。
未几卧疾。
弟子跪问其所以自任者。
曰生不忻。
死不戚。
吾之素也。
面西坐曰。
第一义空。
遂长往。
俨如入定。
武德五年十二月六日也。
春秋七十有七。
弟子法成等。
以遗训。
露骸月馀日。
色不变。
太宗开天策府。
闻而叹异。
仍建白塔于寺之北峰
释慧超
姓汎氏
丹阳建元人。
禀怀温裕立性怀仁
弱龄厌俗。
自出家后。
诵法华经闻光州苏山慧思禅师独悟一乘善明三观。
天台智者仙城命公
笃志幽寻积年请业。
行优智远德冠时贤。
思对众曰。
超之神府。
得忍人也。
及游衡岭
复与同途留诵经。
停亟移岁序。
自隋初廓定。
北入嵩高
饵药坐禅冀言终老。
太子勇。
召集名德总会帝城。
业行不群。
特留供养。
而恭慎凝摄不顾世华
及勇废免一无所涉。
晚移定水高振德音。
道俗归宗仰其戒范。
净业法师卜居蓝田谷之悟真寺
有道躬事邀迎。
共隐八年倍勤三惠。
及大业承运。
禅定初基。
爰发诏书延入行道。
屡辞砭疾。
后许还山。
德感物情颇存汲引。
四川贵望一县官民。
莫不委质投诚请传香德。
并为经始伽蓝。
继综羞粒。
大唐伊始荣重于前。
京邑僧慧因保恭等。
情慕隐沦咸就栖止。
荫松偃石论详道义。
皆曰。
斯诚出要乐也。
后卧疾少时。
弟子跪问。
答曰。
吾之常也。
长生不欣夕死不戚。
乃面西正坐云。
第一义空清净智观。
言如入定奄遂长往。
春秋七十有七。
武德五年十二月六日也。
露骸石一月馀日。
颜色不变。
天策上将闻称希有。
遣人就视。
端拱如生。
九岁入道。
即诵法华五十馀年万有馀遍。
灵获瑞不可胜言。
弟子法成等。
为建白塔于寺之北峰焉。
释道积隋末唐初 568 — 636年9月10日
河东安邑人
姓相
其先郑大夫子产之苗裔。
早习丘坟。
神气爽烈。
至年二十。
律师洪湛。
见而异之。
即为剃落。
晦迹双岩
又依法朗禅师
希求心学。
绝影三载。
开皇十三年
辞师擐钵。
周行采义。
路经沧海。
冀就远行寺普兴法师
寻学涅槃。
乃经四载。
清通三事。
至十八年
入于京室。
依宝昌寺明及法师
咨习地论。
又依智凝法师
摄大乘论。
于十义。
熏习六分。
仁寿三年
又往并州武德寺法棱所。
听采地持。
故得十法三持。
四年七月
杨谅作乱。
遂与同侣素杰诸师。
南旋蒲坂
既达乡壤。
法化大行。
先讲涅槃。
后敷摄论。
先是沙门宝澄。
隋初于普救寺
创营大像百尺。
万工才登其一。
不卒此愿。
而澄早逝。
乡邑耆艾。
继之。
受请之夕。
𥨊梦崖傍。
见二师子于大像侧。
连吐明珠。
相续不绝。
既觉惟曰。
兽王自在。
则表法流无滞。
宝珠自涌。
又喻财施不穷。
冥运潜开。
功成斯在。
其寺蒲坂之阳。
嵩高华博。
东临州里。
南望河山。
像设三层。
岩廊四合。
上坊下院。
赫奕相临。
园硙田蔬。
周环俯就。
而弊衣蔬食。
轻财重命。
普救殷赡。
追静归闲。
经隋季拥闭。
海东通守尧君素
镇守荒城。
偏师肆暴。
欲议诸沙门城守固。
敢谏者斩。
缁素同忧。
愤叹内发。
不顾形命。
谓诸属曰。
时乃盛衰。
法无隆替。
沙门尘外之宾。
迹类高世。
何得执戈擐甲。
为禦侮之卒乎。
遂引沙门道逊神素
历阶厉色而谏曰。
贫道闻。
人不畏死。
不可以死怖之。
今视死若生。
但惧不得其死。
死而有益。
是所甘心。
计城之存亡。
公之略也。
世之否泰。
公之运也。
岂五三虚怯而能济乎。
昔者汉钦四皓
天下隆平。
魏重干木。
举国大治。
今欲拘系以从军役。
反天常以会灵祗。
恐纳不祥之兆耳。
公若索头。
与头。
仍为本愿。
必纵以残生。
逼充步甲者。
则不知生为何生。
死为何死。
陈此语。
傍为寒心。
初闻谏。
词气。
但张目直视曰。
异哉斯人也。
何乃心气若斯之壮耶。
因舍而不问。
果诣陈忏。
以杀戮无度。
骋其毒心。
兼又举意轻陵。
卒为城人薛宗所害。
贞观十年九月十七日
终于本寺。
春秋六十有九。
释慧萧隋末唐初 568 — 640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世出彭城刘氏。
后徒许之长葛
今为长葛人
祖父袭儒素。
年十八。
以诗礼充郡赋。
非其志也。
遂依师于嵩高山出家。
戒捡严洁。
尤为乡里宿硕。
所推许。
开皇初
游学邺中。
贯练众部。
偏宗四分。
久居泰山灵岩寺
后还中岳
侍养其师。
龙门明朗。
河东持律之有声者。
之风。
不远从之。
朗于齿加长。
而常以兄视
其相忘于道如此。
既而之师。
获以天年终。
于是朗请俱返龙门定林寺马头僧善禅师
方习静定林。
因与弘畅毗尼。
殊有可乐者。
仁寿中
尝坐夏黄颊山中。
或亡命从求匿。
事发觉。
督逮急。
会朗并物故。
孑然莫解援。
晋川道积神素道杰者。
法门之英彦也。
南迈投之。
留连累载。
大业之季。
法令猬毛起。
既以罪削除名贯。
因复遍游中条王屋诸山。
河东郡承丁荣。
请居仁寿。
使于中原版荡之际。
开护生止教之科。
则其用心亦仁矣。
义宁中
剧盗陷河东而仁寿阐演自若。
贞观十四年终。
寿七十三。
笃谊襟每念朗善之好。
虽登高眺远。
以散情结。
然情之所向。
愈益悲恸。
平生开涅槃。
仅十过。
犹恨于大乘无功。
读华严数年。
有请为众敷弘者。
则曰吾尚未知经意。
于戏谅哉。
释慧萧
俗姓刘
彭城人
世家徙于许州长葛
故又为县人焉。
奕叶以衣缨称士大夫。
十八为书生。
聪悟敏达善说诗礼。
州郡以明经举之。
非其所好。
遂入嵩高山求师出家。
强识前闻。
而以戒行见称。
耆旧明达相谓曰。
若人如此。
必今代之优波离也。
开皇初游学邺城博综经律。
乃贯练众部偏宗四分。
泰山灵岩寺幽栖洁行之宅也。
乃往从焉。
后以和上年衰复还中岳
于时隋祖创业四海为家。
故得纵任往还无所拘碍。
龙门沙门明朗。
河东持律之最。
道声藉甚。
不远从之。
朗虽年齿隆
而卑身礼事。
并深相悦服。
道合欣然。
淹留岁序。
请归河曲
亦不滞物我。
相与同行住于龙门定林寺
历缘山水居随所好。
寻访同志不惮危险。
马头山僧善禅师
聚徒结业从而习定。
时还朗寺弘畅毗尼。
仁寿中频向黄颊山依岩夏坐。
有亡命者因事投焉。
不忍遣之留匿经久。
后以事发。
为侣。
所在督课追徵赴狱。
会朗俱亡。
又兼匿罪。
便振锡徂南路经蒲坂
沙门道积神素道杰等。
晋川英彦与周旋。
留连累载。
属隋炀坠历法令滋彰。
藏匿严科殊为峻刻。
以许身为道随务东西。
名贯久除栖遁幽阻。
自中条王屋巨壑深林。
无险不登若游庭户。
逮中原版荡妖气一乱河东郡丁荣。
敬服德音招住仁寿
长弘律藏学者肩随。
义宁中
被拥西城不亏讲业。
及后安静弥崇法会。
蒲陕晋绛五众师焉。
贞观十四年终于仁寿。
春秋七十有三。
自萧服心戒业。
演导为宗。
友接朋胜时无与贰。
每念朗游好。
不觉涕之无从。
不能裁止。
便登眺而恸。
斯重交募善为如此也。
曾讲涅槃仅十许遍。
犹恨大乘无功。
遂玩读华严。
于数年间口不辍音文不释手。
有请为方广讲主。
乃止之曰。
吾尚未解经意安可讲乎。
时以为贞而且谅。
又惧误诸后学云。
李播隋末唐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中山卢奴人
李先裔孙。
博涉稽古,脱略不羁,时人称为郎,因以为字。
善辩,属文不拘常格。
有志隐逸,寻师访道不远千里。
初为道士,中年应诏举任高唐
炀帝大业中携妻子隐于嵩山号黄冠子
有集。
僧法护隋末唐初 576 — 643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其先赵郡赵氏。
祖康为济阴守。
子孙家焉。
隋初有赵恒者。
秀才
清河崔汪擢第。
时号四聪。
即其父也。
年十二。
连丁父母忧。
哀恸气绝者数四。
服除。
欲造河北
从名儒受业。
遇胜缘。
辄薙落。
无难色。
七日覆诵净名。
寻听毗昙于志念法师
听成实于法彦法师
登具之后。
随究律部。
复从嵩论师于彭城
采治摄论。
由是以摄论命家大业三年
应诏住化远寺。
俄又诏住慧日寺
时年三十二。
常讲中观涅槃摄论。
今上在秦邸。
别请名德五人。
居其列。
始摄论新本出。
或以其确削。
不足依任。
独得于心。
及唐论行良合。
人以为有先见之明云。
贞观十二年
诏住天宫寺
知寺任。
十七年七月二十一日
卒于寺房。
寿六十八。
撰摄论指归二十馀篇。
行世。
性朴直。
而好道术。
每服金石药。
至是大发。
闷乱者数日。
门人慞惶。
夜诡言他物。
以饼滓进。
后闻其然。
正色曰。
吾之见欺。
当自克责。
且陷师于非义。
是何理邪。
嵩山沙门
智大者。
年九十馀简傲恬素。
不下山三十年。
讣闻杖策而至。
哭尽哀曰。
经论之士。
代未尝乏。
至于纯直。
唯斯人而已尔。
释法护
姓赵
赵郡人
祖康为济阴大守
子孙遂家焉。
隋初有恒者。
清河崔汪以秀才擢第。
时号四聪。
即其父也。
家门清俭礼素自居。
时冲幼。
戏则围坐登讲。
采花列供。
其父知为法器。
十二遭父忧。
未几又丁母艰。
哀恸气绝者数四。
服阕造河北卫部欲学儒术。
忽逢胜缘提诱。
诲以三界牢狱。
不以四大毒蛇。
如不早悟轮回未已。
便依而落发。
时年十五也。
留诵净名七日便度。
自是广讯经诰访无远近。
遂往志念所听毗昙。
法彦所听成实。
纵横累稔参预前踪。
又听律部薄闲持犯。
又往彭城嵩论师所。
以是摄论命家海内标仰。
伏膺请益无所辞焉。
指授幽明曲尽玄致。
大业三年
度僧化远。
应此诏。
名沾安陆
俄而有敕远召艺能。
住内道场。
时年三十有二。
既居慧日。
高彦成群。
常讲中观涅槃摄论。
伪郑既降太宗初入。
别请名德五人。
居其列。
自此校角摄论。
去取两端。
或者多以新本确削未足依任。
独得于心。
及唐论新出。
奄然符会。
以为默识之有人焉。
贞观十二年
敕召入龙潜宅天宫寺
知寺任。
勉人以得众穆如也。
十七年七月二十一日
曛时不预。
因卒于房。
春秋六十有八。
善外书好道术。
约己薄食解衣赡寒。
结带终岁不饰容貌。
而贵胜所重通才咸萃。
先服石散大发数日闷乱。
门人之见欺当自责取。
然陷师于非道是何理耶。
遂不与言。
其礭固例如此也。
然好施忘倦。
房无圭勺之储。
但一床一蹬而已。
撰摄论指归等二十馀篇。
初亡嵩山沙门智大者。
年九十馀。
傲然恬素。
不出三十馀年。
闻哀杖策而至尽哀曰。
经论之士精苦之伦。
代有人矣。
至于纯直自然识量通雅者。
斯人殁后因绝踪矣。
中书杜正伦来吊而铭。
略之曰。
伊昔承恩诲深提耳。
及兹展觐恸兴床几。
颓泣可援沈差靡已。
庶在遐龄永陪高轨。
潘师正隋末唐初 585 — 68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5—682 【介绍】: 隋唐时道士
贝州宗城人,一作赵州赞皇人字子真
少以至孝闻。
隋炀帝大业中,师事王远知,度为道士,居嵩山逍遥谷二十余年,但服松叶饮水而已。
唐高宗幸东都,因召见与语,敕有司于师正所居造崇唐观,前后赠诗,凡数十首。
卒谥体玄先生
杜楚客唐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初京兆杜陵人
杜如晦弟。
初隐于嵩山
太宗贞观四年,召拜给事中
出为蒲州刺史,有能名,徙瀛州
后为魏王府长史,迁工部尚书,摄府事,以威肃闻。
知帝意薄太子承乾,乃为魏王谐媚用事臣,数言王聪睿可为嗣,人或以闻,帝隐而不言。
及王贬爵,楚客废于家。
寻授虔化,卒。
僧神秀初唐 606 — 706
释神秀
俗姓李氏
东京尉氏人也。
少览经史博综多闻。
既而奋志出尘剃染受法。
后遇蕲州双峰东山寺五祖忍师。
以坐禅为务。
乃叹伏曰。
此真吾师也。
决心苦节以樵汲自役而求其道。
昔魏末有天竺沙门达磨者。
得禅宗妙法。
释迦佛相传授
以衣钵为记。
世相传付。
航海而来。
梁武帝问以有为之事。
达磨贵传径门心要。
机教相乖若水投石。
乃之魏隐于嵩丘少林寺
寻卒。
其年魏使宋云于葱岭见之。
门徒发其冢。
但有衣履而已。
以法付慧可
付粲。
粲付道信。
信付忍。
忍与信俱住东山
故谓其法为东山法门
既事忍。
忍默识之。
深加器重。
谓人曰。
吾度人多矣。
至于悬解圆照无先汝者。
忍于上元中卒。
乃往江陵当阳山居焉。
四海缁徒向风而靡。
道誉馨香普蒙熏灼。
则天太后闻之召赴都。
肩舆上殿亲加跪礼。
内道场丰其供施。
时时问道。
敕于昔住山置度门寺以旌其德。
时王公已下京邑士庶兢至礼谒。
望尘拜伏日有万计。
中宗孝和帝即位
尤加宠重。
中书令张说尝问法执弟子礼。
退谓人曰。
禅师身长八尺。
厖眉目威德巍巍。
王霸之器也。
同学能禅师与之德行相埒。
互得发扬无私于道也。
尝奏天后请追赴都。
恳而固辞。
又自作尺牍序帝意徵之。
终不起。
使者曰。
吾形不扬。
北土之人见斯短陋或不重法。
又先师记吾以岭南有缘。
且不可违也。
了不度大庾岭而终。
天下散传其道。
宗为北。
宗为南南北二宗名从此起。
神龙二年卒。
士庶皆来送葬。
赐谥曰大通禅师
又于相王旧邸造报恩寺
岐王范燕国公张说
徵士卢鸿各为碑诔。
服师丧者名士达官不可胜纪。
门人普寂义福并为朝野所重。
盖宗先师之道也。
系曰。
夫甘苦相倾气味殊致。
甘不胜苦则纯苦乘时。
苦不胜甘则纯甘用事。
如是则为药治病。
偏重必离也。
昔者达磨没而微言绝。
五祖丧而大义乖。
秀也拂拭以明心。
也俱非而唱道。
及乎流化北方。
尚修练之勤。
从是分岐南。
服兴顿门之
由兹荷泽行于中土。
以顿门隔修练之烦。
未移磐石。
将弦促象韦之者。
空费躁心。
致令各亲其亲同党其党。
故有卢奕之弹奏神会之徙迁。
伊盖施疗专其一味之咎也。
遂见甘苦相倾之验矣。
理病未效乖竞先成。
秖宜为法重人
何至因人损法。
二弟子濯击师足。
洗垢未遑折胫斯见。
其是之喻欤。
僧怀素初唐 609 — 682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姓范氏
其先南阳人
曾祖岳。
高宗时绛州曲沃县
祖徽𮞅州广武县
强右武卫长史
皆居京兆
遂占籍焉母李氏梦云雷震骇而娠。
及生神光满室。
卜之当为王者师
幼而聪慧。
器度老成。
甫十岁。
忽从二亲求出家。
贞观十九年
玄奘三藏
方回西域
获事焉。
始探经论。
既登具。
专务律学邺郡法励律师
一方之名匠也。
依之三载。
悉与指摘古人瑕玼。
乃叹曰。
吾宁自弃乎。
咸亨元年
发心别述开四分记。
上元三年
诏住西太原寺。
仍听道成律师讲。
永淳元年所述记文毕功。
凡成十卷。
四分僧尼羯磨文两卷四分僧尼戒本各一卷。
俄而疾。
谓弟子秀章曰。
余报将终矣。
时空中有乐音。
奄然而逝。
寿七十四。
腊五十三。
所宗萨婆多部量中取大小行。
斥古疏十六失。
其与南山不无牴牾。
开元中
嵩山律师造饰宗记。
以解释之。
对砺旧疏也。
释怀素
姓范氏
其先南阳人也。
曾祖岳高宗朝选调为绛州曲沃县
祖徽延州广武县令
强左武卫长史
乃为京兆人也。
母李氏梦云雷震骇。
因而娠焉。
诞育之辰神光满室。
见者求占。
此子贵极。
当为王者之师傅也。
幼龄聪黠器度宽然。
识者曰。
学必成功才当逸格。
耳闻口诵皆谓老成。
年及十岁忽发出家之意。
猛利之性二亲难沮贞观十九年玄奘三藏西域回。
誓求为师。
云与龙而同物。
星将月以共光。
俱悬释氏之天。
悉丽著明之象。
初寻经论不费光阴。
受具已来专攻律部。
邺郡法砺律师
一方名器五律宗师。
迷方皆俟其指南。
得路咸推其乡导。
著疏十卷别是命家。
见接素公知成律匠。
研习三载乃见诸瑕。
喟然叹曰。
古人义章未能尽善。
咸亨元年发起勇心。
别述开四分律记。
至上元三年丙子
奉诏住西太原寺。
傍听道成律师讲不辍缉缀。
永淳元年十轴毕功一家新立。
弹纠古疏十有六失焉。
新义半千百条也。
傅翼之彪搏攫而有知皆畏。
乘风之震砰輷而无远不闻。
所化翕然所传多矣。
复著俱舍论疏一十五卷遗教经疏二卷钞三卷新疏拾遗钞二十卷四分僧尼羯磨文两卷四分僧尼戒本各一卷。
日诵金刚经三十卷。
大律已疏计五十馀遍。
其馀书经画像不可胜数。
于本寺别院忽示疾。
力且薾然。
告秀章曰。
余律行多缺一报将终。
时空中有天乐浏亮。
奄然而逝。
俗龄七十四。
法腊五十三。
葬日有鸿鹤绕塔悲鸣。
至暮方散。
素所撰述宗萨婆多何邪。
以法密部缘化地部出化地从有部生故出受体以无表色也。
又斥二宗云。
相部无知则大开量中得自取大小行也。
南山犯重则与天神言论。
是自言得上人法也。
大抵素疏出谓之新章焉。
开元中嵩山律师造饰宗记。
以解释之对砺旧疏也。
又谓为东西塔律宗。
因传习处为名耳。
大历中相国元公载成都宝园寺置戒坛传新疏。
以俸钱写疏四十本法华经疏三十本。
委宝园光翌传行之。
后元公命如净公为素作传。
南康皋作灵坛传授毗尼。
新疏记有承袭者。
刊名于石。
其辞酋丽其翰兼美。
为蜀中口实焉。
杨越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虢州弘农人字复圭
嵩山十余年,以修道为志。
太宗贞观初,以世平出仕,授石州方山
入为监察御史,转宗正寺丞
高宗龙朔中,除冀州司马,转魏州,皆知州事,所至称治。
麟德初,改梓州长史
卒于任,时年六十四。
李若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嵩岳少室山处士
撰有类书《略出嬴金》五卷,分类编次经史文字,共百篇。
敦煌遗书中存多种写本。
破灶堕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四 传宗科
隐居嵩山
自得心法于老安禅师
四方之趋附者。
同益至。
然其乡里名姓。
终未尝以告人也。
天后时。
嵩山神祠有灶。
颇灵异。
民之祈福祐者。
踵相接。
杀豕酾酒无艺。
堕患之。
微以杖三击之曰。
本是泥瓦合成。
灵从何来。
圣从何起。
灶即破裂堕落。
顷之见童子青衣
再拜于前曰。
吾昔尝以罪累。
辱司此灶。
其苦奚可量。
今赖师说无生法。
获生天上。
敢不致谢。
由是世号破灶堕
有僧问云。
某等久在和尚左右。
蒙和尚苦口相为。
灶神得甚么径旨。
便获生天。
曰。
我即向伊道。
是泥瓦合成。
别无道理为伊处。
僧无语。
曰会么。
曰不会。
曰。
本有之性。
为甚么不会。
僧礼拜。
曰。
堕也。
破也。
破也。
嵩岳破灶堕和尚
隐居嵩山
山有庙甚灵。
惟安一灶祭无虚日。
师入庙以杖击灶云。
此泥瓦合成。
圣从何来灵从何起。
又击三下。
灶乃倾破堕落。
须臾一青衣人设拜师前曰。
我本此灶神久受业报。
蒙师说无生法得脱此生。
特来礼谢。
再拜而去。
少顷徒众问师。
灶神得何经旨便得生天。
师曰。
我只向伊道。
只泥瓦合成别无道理为伊。
众无语。
师良久云。
会么。
众云。
不会。
师曰。
本有之性为什么不会。
众僧乃礼拜。
师曰。
破也堕也。
于是其众大悟玄旨。
王希夷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徐州滕人
嵩山,学养生四十年。
喜读《周易》、《老子》。
年古稀,筋力柔强。
玄宗东巡,见于行在,时年九十余,与语甚悦,拜国子博士,听还山。
张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华阴主簿
为守令所抑,弃官去。
杨国忠专权,公卿以下多谄事,或劝谒国忠
曰:“君辈倚杨右相泰山,吾以为冰山耳。
”遂隐居嵩山不仕。
释昙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汴之张氏子。
自幼及长。
洁志清范
诸胜阃奥。
莫不登践。
逮乎立年。
盛明律藏。
命宗树义。
人所推崇。
则皆励烁二。
师之规诲矣。
励公尝指以谓人曰。
使吾道流通于河右者。
繄亦赖此予而已。
俄而又听法华地论于玉法师所。
修止观法门于嵩岳相禅师所。
定慧交资。
戒捡益著。
会东都以有素德。
举以住持。
诏住天宫寺
仍充寺之上座。
以抚绥清众。
然而汎爱之诚。
终古罕类。
西方律学
莫不咨询。
故其房宇门人。
肩联踵接。
有所成就。
西明寺律师
君度奕奕标举一时俊烈。
亦光之所进也。
麟德二年
东都讲说。
师资导达。
弥所钦羡焉。
释昙光
姓张氏
汴州人
自幼及长洁志清范
诸有胜徒莫不登践。
于砺烁两师听受成教。
逮至立年盛明律藏。
命宗章义是所推崇。
砺叹曰。
使吾道流河右。
诚此人乎。
又往玉法师所听法华地论。
高达胜乘玄理权实坦然。
又往嵩岳相禅师学修止观。
因屏绝尘恼不羁名利。
会东都盛德须有住持。
有素德景行难拥。
遂敕召住天宫寺
又以教受新成众徒胥集纲管之任非人不传。
因又召为寺之上座。
绥抚清众不肃而成。
然而汎爱之诚终古罕类。
方律学莫不咨询。
故其房宇门人肩联踵接。
成就所举远近遵承。
西明寺律师君度。
奕奕标举一时俊烈。
亦光之所进也。
今麟德二年
东都讲说师资导达。
弥所钦羡焉。
释圆寂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不知何许人。
总章间
见于京师
性嗜静燕。
得心法于嵩山安禅师玄解莫能及。
久居太平等山。
寻访稠禅师遗迹殆遍。
或致礼则吒詈。
邀请则避走。
常有不可犯之色。
踞傲腆跣意气自得。
然海内好脩之士。
愈益亲附焉。
大司空严绶尤倾心信。
重。
世号无生和尚
没时或谓其年百五十五。
生于己巳之岁也。
释圆寂
不知何许人也。
恒以禅观为务勤修匪懈。
嵩山安禅师请决心疑。
一皆明焕化行相部依附者多。
久居天平等山。
稠禅师往迹无不遍寻。
大司空严绶倾心信重。
享寿一百五十五岁。
咸亨二年己巳岁生按咸亨二年辛未
合云总章二年己巳也。
世号无生和尚是欤。
寂之高岸恒不欲人致礼邀请。
必有不可犯之色。
时或非之。
然则志意修则骄富贵。
道义重则轻王公。
非其傲诞势使然也。
释掘多者。
印度人也。
从踰沙碛向慕神州。
不问狄鞮旋。
通华语而尚禅定。
径谒曹溪能师。
机教相接犹弱丧还家焉。
五台路由定襄
历村见一禅者结庵独坐。
问之曰。
子在此奚为。
曰吾观静。
曰。
观者何人。
静者何物。
得非劳子之形役子之虑乎。
其僧茫昧拱默而已。
作礼数四请垂启发。
曰子出谁门邪。
神秀大师
曰。
西域异道。
寔繁有徒。
最下劣者不堕此见。
兀然空坐蓐烂身疲。
初无深益。
子莫起如是见立如是论。
早往韶阳请决所疑。
能曰。
子何不自观自静邪。
不观相不观如子游历日用自然安乐也。
一如所言。
略无少异。
伊僧抉开罗网。
后莫知攸往。
刘道合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道士
陈州宛丘人
隐居嵩山高宗闻其名,令于隐所建太一观使居之。
高宗咸亨中为帝炼丹,剂成而卒。
田游岩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京兆三原人
高宗永徽时太学生
罢归。
携母、妻自蜀历荆、楚,爱夷陵青溪,筑庐其侧。
长史李安期表其才,召赴京师,辞疾入箕山,居许由旁,自号许由东邻
高宗嵩山,访之,游岩野服出拜,因拜崇文馆学士,进太子洗马,后还山。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排行二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人。
高宗永徽时,补太学生
罢归,遍游山水,后入箕山,于许由东筑室而居,自称“许由东邻”。
调露中高宗嵩山,亲至其门,游岩山衣田冠出拜。
敕令乘传赴都,授崇文馆学士
武后光宅元年(684)朝散大夫,拜太子洗马
垂拱元年(685),放还山林。
宋之问有交游。
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卷七。
全唐诗》存诗1首。
僧元圭初唐 644 — 71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44—716 【介绍】: 唐僧。
伊阙人俗姓李
嵩岳闲居寺。
后通悟少林寺禅宗,遂卜庐于岳中庞坞。
相传有山神来与辩论,受戒而去。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伊关李氏子也。
气禀英特。
体貌幽雅。
永淳二年
遂登具。
隶业闲居寺。
即习毗尼。
又寤禅旨于慧安禅师室中。
于是结庐嵩岳之庞坞以隐焉。
景龙二年
有拥部曲。
列仪仗。
峨冠裤褶而谒者
意其非常。
即谓之曰。
善来仁者。
胡为而至。
曰师宁识我耶。
曰吾观佛与众生等。
岂独于汝而起分别哉。
曰我此岳之神也。
职能利害生杀于人。
师安得等视我乎。
曰吾视身与空等。
视吾与汝等。
汝能坏空与汝者则能坏。
吾。
吾本无生。
汝焉能坏。
神遽稽首再拜曰。
师智辩广大。
非我所及也。
愿授五戒。
度今出世。
曰。
汝既乞戒。
即既戒矣。
戒外无戒。
又何戒焉。
曰此理也。
事则未然。
必得师戒。
而身为门弟子乃可耳。
因为张座。
正几秉炉曰。
付汝五戒。
如能持者。
当答曰能。
如不能者。
当答不能。
继而唱曰。
汝能不淫乎。
曰既娶矣。
曰。
非谓此也。
谓能无罗欲也。
曰能。
曰汝能不盗乎。
曰资用无乏。
奚庸取。
曰。
非谓此也。
谓能以善恶致祸福。
而不以祭祀否也。
曰能曰汝能不杀乎。
曰实司其柄。
曰。
非谓此也。
谓能无滥误混疑也。
曰能。
曰汝能不妄语乎。
曰我本正直。
安肯妄语曰。
非谓此也。
谓能不失先后。
而合于天心也。
曰能。
曰汝能不饮酒乎。
曰世以为礼。
奈何。
曰。
非谓此也。
谓能不以醉酗败德也。
曰能。
曰。
已上是如来所制妙戒。
能以有心守护。
而无心拘执。
有心遮持。
而无心开犯。
则先天地生不为寿。
后天地死不为老。
终日变化不为动。
毕竟寂嘿不为静。
故娶妻非淫也。
飨祭祀非取也。
操政柄非杀也。
当于先后。
非妄语也。
醉于仁义。
非酒也。
此固有心者也。
若其无心。
则罗欲不为淫。
以飨而福恶。
不飨而祸善。
不为盗。
误混疑不为杀。
先后违天。
不为妄语。
醉酗不为酒。
盖无心则无戒。
无戒则无佛。
无佛则无众生。
无汝亦无我。
无我无汝。
孰为能戒。
孰为所戒哉。
曰我神通亚佛。
师以为何如。
曰。
如我解。
佛亦无神通。
而况汝乎。
神悚然惊曰。
愿见教。
曰。
佛能空一切相。
成万法智
而不能即灭定业。
佛能知群有性。
穷亿劫事。
而不能化道无缘。
佛能度无量有情。
不能尽众生界。
汝能戾上帝。
东天行而西七曜乎。
则吾知其不能也。
汝能夺地祇。
融五岳而结四海乎。
则吾又知其不能也。
且谓神通。
而有所不能。
则虽谓之无神通可也。
曰我诚浅昧。
未闻空义。
今既得戒于师。
请效所能。
以报慈德。
固辞。
不可。
因曰。
东岩寺之面势而莽然无树。
北岫有之。
而非屏蔽也。
汝无挠物。
聊为吾移北树于东岭。
斯已矣。
曰诺。
必夜风震。
慎无恐也。
遂辞去。
目送之。
但见空中幢盖飞翻。
戈戟森耸。
环佩之声。
摇曳碧霭。
红霞之上。
杳渺而没焉。
是夕三鼓。
飙电雨雹果骤。
栋宇欲摧压。
且视之。
东岩松栝。
行列如久植。
而北岭则无复旧矣。
禁其徒勿外言。
言则不信者。
且以我为妖也。
开元四年。
丙辰示寂。
春秋七十三。
王玄宗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都人,祖籍琅邪号太和先生
隐于嵩山,传黄老术。
玄宗字承真
琅琊临沂人
嵩山
号太和先生
传黄老术。
垂拱二年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