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唐朝
陆元方初唐 639 — 70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39—701 【介绍】: 苏州吴人字希仲
陆馀庆从子。
明经第。
累授监察御史
武则天时,出使岭外,归除殿中侍御史,擢凤阁舍人
来俊臣所陷,则天手敕特赦之。
武周长寿二年,以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證圣初,贬绥州刺史
后复相,又因忤旨、罢相。
官至文昌左丞
临终,取前后草奏悉命焚之。
程务挺初唐 ? — 68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5 【介绍】: 洺州平恩人
程名振子。
少从父征讨,以勇力闻,迁右领军卫中郎将
高宗永隆中,从裴行俭西突厥阿史那伏之叛,以功迁右武卫将军封平原郡公
永淳中,镇压绥州部落稽白铁余起事,拜左骁卫大将军
中宗嗣圣初,受武则天密旨,废中宗,立豫王为帝。
睿宗文明元年,任单于安抚大使督军突厥突厥不敢近边。
同年十二月,以密表上言裴炎不反,忤旨。
则天遣人就军斩之。
郭敬之唐 667 — 74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7—744 【介绍】: 华州郑县人字敬之
郭子仪父。
始自涪州录事参军瓜州司仓、雍北府右果毅,加游击将军申王府典军金吾府折冲、原州别驾左威卫左郎将,兼监牧南使,历、吉、、寿四州刺史
卒。
段秀实唐 719 — 78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9—783 【介绍】: 陇州汧阳人字成公
六岁,母病,勺饮不入口七日,时号孝童
玄宗天宝时安西府别将,先后从高仙芝封常清治军事,转绥德折冲都尉
肃宗时,累官泾州刺史
代宗大历中,官至四镇、北庭行军、泾原、郑颍节度使
数年,吐蕃不敢犯塞。
德宗建中元年,召为司农卿
朱泚叛,以秀实有人望,使骑往迎。
秀实阳与合,一日与计事,突夺象笏击之,中其颡,至流血被面。
遂遇害。
谥忠烈
释法藏
释法藏
不详氏族。
厥性方正好行惠物。
尝于苇川化众造寺。
佛殿僧坊一皆严丽。
雕刻华蘤。
鄜畤命为壮观。
偶病笃暴终至一精庐。
七宝庄严非世所有。
门外有僧梵貌且奇特。
倡言曰。
法藏汝造伽蓝不无善报。
奈何于三宝物有互用之愆。
何从洗雪。
首露之。
僧曰。
汝但缮写金刚般若经。
恒业受持岂不罪销。
亦可延乎寿命。
言讫而苏。
自躬抄度其经午夜口诵。
终时年一百一十岁云。
雕阴人至今信重焉。
僧圆照
释圆照
姓张氏
京兆蓝田人也。
年方十岁笃愿依西明寺景云律师
亦一方匠手四部归心。
当应法乃受近圆。
谨愿执持如怀宝器寻究经论访问师承。
维摩法华因明唯识涅槃中观华严新经。
或深入堂皇或略从染指。
仍旁求于儒墨。
兼擅美于风骚。
律藏珠珍专探日用。
后则霜坛秉法雁序度人。
洎乎开元年中。
敕选名德僧参其译务。
始预焉至代宗大历十三年
承诏两街临坛大德一十四人。
齐至安国寺定夺新旧两疏是非。
盖以二宗俱盛。
两壮必争被擒翻利于渔人。
互击定伤于师足。
既频言竞。
多达帝聪。
有敕令将二本律疏定行一家者。
等序奏
按四分律部主。
梵云昙无德。
秦言法藏
姚秦弘始五年壬寅岁
罽宾三藏佛陀耶舍
秦言觉明。
讽出梵文。
沙门竺佛念听而笔受
成四十五卷。
至十一年岁次戊申
支法领又从西国将梵本来。
长安中寺重雠校。
十四年辛亥译毕。
沙门慧辩笔受
成六十二卷。
后有魏朝道覆律师
法聪讲下纂成疏六卷。
北齐慧光律师造疏二本。
次道律师修疏九卷。
次道晖撰疏七卷。
隋朝法愿裁疏十卷。
自唐平一天下也。
四方昌阜三宝增明。
智首律师述疏二十一卷。
慧满律师造疏二十卷。
事各一时流通绝矣。
武德元年戊寅岁
相州日光寺法砺律师制疏。
至九年丙戌岁成十卷。
宗依成实论。
今称旧疏是也。
高宗天皇大帝咸亨元年岁在庚午
有西太原寺怀素律师
撰开四分律宗记十卷。
宗依根本一切有部大毗婆沙俱舍等论。
称新章疏是也。
至我皇帝受佛付嘱钦尚释门。
信重大乘遵承密教。
见两疏传授各擅颛门学者如林。
执见殊异数兴诤论。
圣慈悯念务息其源。
使水乳无乖一味和合。
时遣内给事李宪诚。
宣敕勾当京城诸寺观功德使镇军大将军刘崇训。
宣敕
四分律旧疏新疏。
宜令临坛大德如净等于安国寺律院佥定一本流行。
两街临坛大德一十四人俱集安国寺
中官赵凤诠敕尚食局索一千二百六十人斋食并果实解斋粥一事。
已上应副。
即于安国寺僧慧彻如净等十四人。
并一供送充九十日斋食。
用茶二十五丳纸笔墨。
充大德如净等佥定律疏用。
兼问诸大德各得好在否。
又敕安国寺三纲。
佥定律疏院一切僧俗辄不得入。
违者录名奏来
其时天长寺昙邃
净住寺睿。
西明寺道邃兴泚。
本寺宝意朗智钊超侪。
崇福寺超證。
荐福寺如净
青龙寺惟干。
章信寺希照。
保寿寺慧彻圆照
共奉表谢。
答诏
师等道著依经功超自觉。
雪宫之旨奥。
为火宅之凉飔。
四分律仪三乘扃键。
须归总会永息多门。
一国三公谁执其咎。
初机眩曜迷复孔多。
爰命有司婢供资费。
所烦笔削伫见裁成。
所谢知悉。
其日品官杨崇一。
宣敕荐福温国两寺三纲与净土院检校僧等。
严饰道场命僧行道。
用五十四人。
起今月一日转经礼佛六时行道至来年二月一日散。
其设斋食料一事已上。
令所司祇供。
宜各精诚。
问师等好在。
及解道场。
中官李宪诚宣敕语温国寺转念道场四分律临坛大德等。
释门三学以心印相传。
无上菩提以戒法为根本。
道场毕日即宜赴大安国寺楷定律疏十道流行。
至二月八日检校道场大德昙邃飞锡等。
道场定取十日散。
设斋外各赐绢帛。
其十四人律师并令赴安国寺修疏。
程才品用各得其宜。
众推如净慧彻同笔削润色。
圆照笔受
正字宝意纂文佥定。
超侪笔受
睿已下九人證义
共议篇题
敕佥定四分律疏卷第一。
京城临坛大德。
某等奉诏定。
以此为题也。
为首唱诸公和之。
其间厥义非长若农夫之去草。
义合理犹海客之采珠。
可谓名解毗尼不看他面。
俄属德宗即位
改元建中。
其年五月疏草毕。
六月望圆照
国子学大历新定字样抄写进本。
至十二月十二日
祠部进新佥定疏十卷。
仍乞新旧两疏许以并行从学者所好。
敕宜依。
务其搜集专彼研寻。
著大唐安国寺利涉法师传十卷。
景云先天开元天宝诰制三卷。
肃宗代宗制旨碑表集共二卷。
不空三藏碑表集七卷。
隋传法高僧信行禅师碑表集三卷。
两寺上座乘如集三卷。
佥定律疏一行制表集三卷。
般若三藏续古今翻译图纪三卷。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音义二卷。
三教王存没年代本记三卷。
上卷明佛。
中道。
下儒也。
翻经大德翰林待诏光宅寺利言集二卷。
再修释迦佛法王。
本记一卷。
佛现八相身利益人天成正觉记一卷。
判方等道场欲受近圆沙弥忏悔灭罪辩瑞相记一卷。
五部律翻译年代传授人记一卷。
庄严寺佛牙宝塔记三卷。
无忧王寺佛骨塔记三卷传法三学大德碑记集十五卷。
建中兴元贞元制旨释门表奏记二卷。
御题章信寺诗太子百寮奉和集三卷。
贞元续开元释教录三卷。
自序云。
伏以开元十八年岁在庚午沙门智升修撰释教录。
洎乎甲戌经六十五年中间三藏翻经藏内并无收管。
恐年代𡩻远人。
疑伪经又先圣大历七年许编入。
制文犹在。
时帝敕宜依。
至今江表多集此集中经而施用焉。
于律道颇有功多。
肃代二朝尤为杰立。
累朝应奉赐紫临坛两街十望大德内供奉检校鸿胪少卿
食封一百户。
后终于别院。
春秋八十二。
腊五十八云。
系曰。
刊正二宗会归一见。
庶几知有定分不横驰求。
何以诸师却请双行。
不其感欤。
通曰。
是此举也。
元载所请。
帝乃曰俞。
究其始因乃新章也。
挟力轮摧相部。
独存于我专利于人。
亦犹纪昌俄遇飞卫并其箭术成我材官御大辂而废其椎轮得火生而焚其木母。
窃量诸德微愤不平。
故奏双行。
同不佥定则何异乎眼头生目。
匪成三点之伊。
必须声后知音方验一夔之足。
因排法砺三本生焉。
旧有南山四家出矣。
如东汉季也。
灭一跋扈生四强臣。
初止政出一门。
末云赂归四贵。
若然者骈拇悬瘤虽多无用。
然则吾善用多矣。
大集经云。
如是诸见不妨诸佛法界及大涅槃。
依之修行皆得解脱。
此通方之大解也哉。
马缟五代 ? — 936
明经登第
又登拔萃科
累官太常少卿
后唐同光中中书舍人
明宗时坐覆狱不当。
绥州司马
复为太子宾客
长兴四年户部兵部侍郎
清泰初国子祭酒
三年卒。
年八十。
兵部尚书
王贞范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江陵人
王保义子。
荆南
高从海用为推官,累官少监
精于《春秋》,驳正杜预《左传注》数百条,人多讶之,独与同官孙光宪说《春秋义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