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唐朝
程崇雅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蓬州人
父疾剧,尝割股啖父。
相传冬月母疾,崇雅泣于竹林,得以疗母。
人皆称孝子。
后蜀孟昶闻之,广政十二年,敕有司表其闾。
解琬唐 ? — 71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8 【介绍】: 魏州元城人
少中幽素科。
武则天圣历初,累官侍御史奉使安抚乌质勒及十姓部落,以功擢御史中丞
中宗景龙中,迁御史大夫
兼朔方行军大总管,前后守边二十余年,务农习战,边境安宁。
官终同州刺史,卒,年八十余。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18 魏州元城(今河北大名东)人。
高宗乾封元年(666)应幽素举及第,授新政县
后由成都丞超迁监察御史
习边事,守边20余载,历任御史中丞北庭都护西域安抚使御史大夫兼朔方行军大总管右武卫大将军检校晋州刺史等职,封爵济南县
太子宾客
玄宗开元五年(717),出为同州刺史明年卒,年80余。
郭元振相善。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全唐诗》存诗2首。
李九龄唐末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洛阳(今属河南)人,由唐末入宋,登宋太祖乾德二年(964)(一作五年)进士第三人
曾任蓬州(今四川仪陇)某县令
生平事迹见《舆地纪胜》卷一八八。
全唐诗》存其诗1卷,《全唐诗外编》补2首。
全宋诗
李九龄洛阳(今属河南)人。
太祖乾德二年(九六四)进士(《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一说乾德五年进士(《瀛奎律髓》卷四八)。
尝为蓬州蓬池(《舆地纪胜》卷一八八)。
开宝六年(九七三)卢多逊扈蒙同修五代史》(《渑水燕谈录》卷六)。
有诗集一卷(《宋史·艺文志》),已佚。
今从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万首唐人绝句诗》等书录诗二十六首。
全唐诗补逸
李九龄洛阳人
补诗一首。
吉浑唐 679 — 72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9—727 【介绍】: 同州冯翊人字玄成
吉顼子。
弱冠为河南府参军,贬蓬州参军陵州司户,迁荆府士曹京兆府户曹参军,转洛交、永宁二县令,拜晋州司马,官至司勋郎中
鲜于仲通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阆州新政人字向
鲜于叔明兄。
涉学明经,轻财务施。
进士
玄宗天宝末,为京兆尹,历御史中丞剑南节度使
以忤杨国忠被贬。
颜真卿唐 709 — 78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9—784 【介绍】: 琅邪临沂人字清臣
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
颜师古五世从孙。
玄宗开元二十二年进士
又擢制科。
累擢武部员外郎
杨国忠所挤,出为平原太守
安禄山叛,约从兄常太守颜杲卿等起兵抵抗,响应者众,共推为盟主,兵至二十万。
肃宗立,为河北招讨使
诸郡复陷,间道奔凤翔,累除御史大夫,出为冯翊太守
以直不容,屡贬官。
历迁尚书右丞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世称颜鲁公
德宗时卢杞恶之,会李希烈叛,命往劝谕,遂为希烈缢死。
谥文忠
工书法,初学褚遂良,后从张旭,创为“颜体”。
有集及《韵海镜源》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09—784 字清臣排行十三京兆(今陕西长安)人。
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进士及第天宝元年(742)中文词秀逸科,历仕秘书省校书郎醴泉监察御史
八载殿中侍御史杨国忠怒其不附己,出为平原太守
安史乱起,起义兵抵抗。
肃宗至德元载(756)宪部尚书御史大夫,出为同、蒲、饶、升州刺史
代宗广德二年(764)刑部尚书封鲁郡世称颜鲁公
大历三年(768)出为抚州刺史
八年十二年移刺湖州,召集32位文人修撰韵编类书《韵海镜源》,并形成一个多达95人之联唱诗人群,其唱和作品结集为《吴兴集》10卷。
十二年召为刑部侍郎德宗建中三年(782)太子太师,充淮宁军宣慰使
兴元元年(784)李希烈所害,谥文忠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令狐峘颜真卿墓志铭》、殷亮颜鲁公行状》。
宋留元刚有《颜鲁公年谱》。
工诗善文,又为杰出书法家,著述甚富,多佚。
今传《颜鲁公》15卷,为留元刚所辑。
全唐诗》存诗1卷,另收其所参与联句诗21首。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联句1首,断句2。
唐诗汇评
颜真卿(708—784)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开元二十二年(734),登进士第,又登拔萃科及文词秀逸科,调醴泉,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宰相杨国忠恶之,出为平原大守
起兵抗安史叛军,诏拜户部侍郎
肃宗即位,拜工部尚书御史大夫,为河北招讨使
至德二载(757)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
军国事知无不言,为宰相所忌,出为冯翊太守,累贬至蓬州长史
代宗立,除尚书左丞,寻除检校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封鲁国公
元载不合,贬峡州别驾,迁抚、湖二州刺史
德宗立,改大子少师
李希烈叛,受命往劝谕,被拘,不屈被害。
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世称“颜体”。
善诗文,著作甚富,有《韵海镜源》三百六十卷,又《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各十卷,均佚。
宋人辑有《颜鲁公》十五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一卷。
全唐诗补逸
颜真卿字清臣京兆长安人
开元二十二年进士及第,历仕玄、肃、代诸朝,封鲁国公
李希烈汝州卢杞奏遣真卿往谕,拘胁累岁,不屈而死。
真卿字清臣
琅琊临沂人
开元中进士
又擢制科。
累官武部员外郎
出为平原太守
安禄山反。
河朔尽陷。
平原城守具备。
户部侍郎
肃宗灵武
工部尚书御史大夫河北采访招讨使
代宗封鲁郡
刑部尚书
加改太子太师
卢恶之。
奏使谕李希烈
希烈胁之。
不屈。
遂缢杀之。
年七十七。
司徒
谥曰文忠
作品评论
《唐诗品》
鲁公情欣所遇,悉综古调,颇尚格气,不事弥文。
虽有一二近体,不过游戏之作,非所以系幽悰也。
今集中所载不及百篇,大都守吴兴时,与皎僧、陆处士之流结思岩林,相忘外道者也,然旷世之情,优入三昧,殊非守平原时色相。
李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宗室。
早有材望,仪表英伟。
初为陇西郡,继封汉中王
肃宗时蓬州长史
谙音律。
卒谥宣
李叔明中唐 ? — 78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7 【介绍】: 即鲜于叔明
阆州新政人字晋
本鲜于氏,世为右族。
肃宗时,擢明经,累官洛阳,招徕遗民,号能吏,迁京兆尹
历官东川节度使及遂、梓两州刺史
德宗建中初,以破吐蕃功,加检校户部尚书
德宗幸兴元,出家赀助军,悉衣币献宫掖,加太子太傅封蓟国公
深恶道、佛不事生产,曾上言限定僧道名额,余皆还俗为民。
帝善之。
素豪侈,在蜀殖财,广置第舍田产。
叔明字晋卿
阆州新政人
本姓鲜于氏
明经
乾元中司勋员外郎
累除太子右庶子
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
移镇梓州
建中初检校户部尚书
左仆射
德宗幸兴元
出家赀助军。
太子太傅
封蓟国公
朝京师。
尚书右仆射
贞元三年卒。
谥曰襄
凌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富阳人字宗一
累官翰林学士
顺宗永贞元年参与王叔文新政,坐贬连州司马
同时被贬为州郡司马者八人,时称八司马
通史学,有《邠志》。
庞说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泉州南安人
庞察侄。
宪宗元和七年,为蓬州刺史
十年,为忠州刺史,因贪黩贬端州司马
裴希惇隋末唐初 588 — 65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8—650 【介绍】: 河东闻喜人字虔实
释褐普安郡,转蓬州别驾,历冀州南宫瀛州乐寿雍州鄠县县令,所至以廉能称。
官至齐州长史,考课为最。
李昪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阆州新政人
李叔明子。
少卿从德宗于梁州
父严敕以死报君,故有功,擢禁军将军
贞元初太子詹事,后贬罗州别驾
字正伦
本姓李
徐州人
幼孤养于徐温
遂冒姓徐氏。
名知诰
吴天祐中
元从指挥使升州防禦使
累迁检校太保润州团练使
朱瑾温子
知诰以州兵入广陵定乱。
遂代知淮南节度军副使内外马步军副使
武义元年左仆射参知政事
顺义元年同平章事
江州观察使
死。
都督中外诸军事
封浔阳公
改封豫章公
太和三年
太尉中书令镇海宁国诸军节度使出镇金陵
天祚元年尚父太师大丞相天下兵马大元帅
进封齐王
三年受吴禅。
皇帝位
国号大齐。
寻改号唐。
改元升元。
复姓李氏。
更今名。
七年二月殂。
年五十六。
僭谥光文肃武孝高皇帝
庙号烈祖
孙谠唐 809 — 86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9—868 【介绍】: 潞州涉县人字廷臣
孙简子。
武宗会昌间卢商辟为东川从事
入相,累迁京兆栎阳
宣宗大中中,为河南府士曹参军,迁新安
官至蓬州刺史
所莅以清廉闻。
薛逢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蒲州河东人字陶臣
武宗会昌进士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累迁侍御史尚书郎
文词俊拔,然恃才褊忿,为人所鄙。
累迁秘书监卒。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陶臣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
武宗会昌元年(841)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
宣宗大中三年(849)擢为万年尉,历侍御史尚书郎
以持论鲠切,为刘瑑所排,出为巴州(一云嘉州)刺史
懿宗咸通时,复斥为绵二州刺史
召为太常少卿、历给事中,官终秘书监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旧五代史》卷六八、《唐诗纪事》卷五九、《唐才子传》卷七。
今人谭优学有《薛逢行年考》。
工诗善赋,以才名著于时。
所作《凿混沌》、《真珠帘》等赋大为时人所称。
尤工七律。
胡震亨称其“殊有写才,不虚俊拔之目。
长歌似学白氏,虽以此得名,未如七律多警”(《唐音癸签》卷八)。
辛文房则谓其“天资本高,学力亦赡,故不甚苦思。
豪逸之态,长短皆卒然而成,未免失浅露俗”(《唐才子传》卷七)。
亦擅法书,陶宗仪称其“书法浑厚奇秀”(《书史会要》卷五)。
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薛逢诗集》10卷,《别纸》13卷。
郡斋读书志》卷四中著录《薛逢歌诗》2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六、卷一九则记其《四六集》1卷、《薛逢集》1卷,诸书皆已散佚。
全唐诗》存薛逢诗1卷。
《全唐诗续拾》补收诗2首,断句1。
唐诗汇评
薛逢,生卒年不详,字陶臣河东(今山西永济)人。
会昌元年(841),登进士第,授校书郎,佐崔铉河中幕。
大中中,历万年尉、秘书郎直弘文馆,预修《续会要》。
侍御史尚书郎分司东都
咸通初,出为成都少沪,历绵二州刺史,又曾更巴、蓬二州刺史
太常少卿召还,后历给事中秘书监,卒。
工诗,有《薛逢诗集》十卷、《别纸》十三卷、《赋集》十四卷,均佚。
全唐诗》存诗一卷。
字陶臣
河东人
会昌中进士
累迁侍御史尚书郎
大中末出为巴州刺史
蓬州
入为太常少卿
秘书监卒。
作品评论
薛逢最浅俗。
天资本高,学力亦赡,故不甚苦思,而自有豪逸之态。
第长短皆率然而成,未免失浅露俗,盖亦当时所尚,非离群绝俗之诣也。
薛陶臣殊有写才,不虚俊拔之目。
长歌似学白氏,虽以此得名,未如七律多警。
《诗源辨体》
薛逢七言律《老听笙歌》一篇,声气亦胜……其他人录者,声多宣朗,语多秾丽,亦有渐入纤巧者。
《唐诗笺要》
薛秘书诗看核典籍,略伤浑雅之气,然初学于此籍手,亦登堂斋胾之一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