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唐朝
谢自然中唐 ? — 79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94 【介绍】: 唐女道士
果州南充人
少常言道家事,诵《道德经》、《黄庭内篇》。
相传年十四绝粒。
德宗贞元三年,诣开元观道士程太虚受道箓。
七年,于大方山置坛,具三洞箓,寻徙居州郭。
九年,筑室于金泉山
程太虚中唐 ? — 809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09 果州西充(今四川西充)人。
幼好道。
18岁时父母双亡,遂弃资产,入南岷山修道。
宪宗元和四年(809)卒,时以为解化成仙。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二有传。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顺庆府部》存其诗5首,《全唐诗外编》据之收入。
全唐诗续补遗
程太虚西充人
自幼学道,精修勤苦。
隐居南岷山,绝粒,有二虎侍左右。
九井十三峰,皆其修炼处也。
一夕,大风雨,砌下得碧玉印。
每乞符祈年,印以授之,辄获丰稔。
唐元和中解体,后迁神于元宫,容貌不变。
宣宗命人求之,过商山,宿逆旅,蹑险有居第如公馆。
青童引见,一道士自称程太虚祖居西充
且嘱曰:「明岁君自蜀至南岷,无忘我。
」及至,视画像,与前见者无异。
赐号道济大师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顺庆府部》引《总志》)
史谦恕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果州刺史,有惠政,百姓歌之,曰:“使君来何晚,昔日无储今有饭。”
徐孝德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湖州长城人字顺孙
徐惠太宗才人,以才学甚得礼顾,遂擢孝德水部员外郎,迁郎中
后历兖州刺史
官终果州刺史
有集。
何随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益州郫县人
后蜀后主孟昶时为安汉
蜀亡去官,时巴土饥,送吏多取民以自给,即以绵系其处偿直。
民皆感其清廉。
潘在迎前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前蜀时河西人
潘炕子。
历官皇城使,已而贬雅州
后主北巡时,复充兵马使
以柔顺事后主,为艳歌唱和,沉湎无虚日。
又劝后主诛谏臣。
未几,迁果州团练使
前蜀亡,仕后唐,官至蜀州刺史
孟仁操后蜀 ? — 98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6 【介绍】: 五代后蜀国君孟知祥子。
初为右领军卫将军同正
孟昶广政十三年封嘉王
二十一年,领永宁军节度使
二十四年,加检校太尉
善射,尤奉释氏,深究禅理。
归宋,累迁右龙武统军
畅诸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汝州(今属河南)人。
或云畅当弟。
误。
玄宗开元初进士第九年(721)中拔萃科
后官至许昌
事迹散见《元和姓纂》卷九、《唐诗纪事》卷二七、《登科记考》卷七。
有诗名,其《登鹳鹊楼》诗传诵人口,然久误为畅当作。
全唐诗》存诗1首,《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
唐诗汇评
畅诸,生卒年不详,汝州(今河南临汝)人。
开元初进士第九年(721)中拔萃科
官至许昌
全唐诗》存诗一首,然其名篇《登鹳雀楼》则误入畅当诗。
果州刺史当弟。
主要活动
  • 721年,拔萃科
  • 玄宗开元初,进士
卢象唐 ? — 76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汶水人,字纬卿
玄宗开元中进士秘书郎
张九龄深器之,擢左补阙司勋员外郎
名盛气高,少所卑下,为飞语所中,左迁齐、邠、郑三郡司马
以受安禄山伪官,贬永州司户
起为主客员外郎,道病卒。
有诗名,雅而不素,有大体,得国士之风。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纬卿排行八,郡望范阳(今河北涿州),家居汶上(今山东泰安曲阜一带)。
卢鸿侄。
玄宗开元中进士及第,历仕秘书省校书郎左补阙司勋员外郎膳部员外郎
安史乱起,洛阳被执,受伪职,贬为果州长史肃宗乾元二年(759),又贬为永州司户,移吉州长史,召为主客员外郎,于赴任回京路上,病死于武昌
生平事迹见刘禹锡《唐故尚书主客员外郎卢公集纪》、《新唐书·艺文志四》之《卢象集》注、《唐才子传》卷二。
卢象工诗,多写山水田园,与王维李颀李白綦毋潜祖咏等诗人交游。
刘禹锡评其诗:“始以章句振起于开元中,与王维崔颢比肩骧首,鼓行于时,妍词一发,乐府传贵。
殷璠评曰:“雅而不素,有大体,得国士之风。
”(《河岳英灵集》卷下)其孙卢元符于死后七十三年,集其诗文凡十二卷,请刘禹锡为之序,今已佚。
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补1首,《全唐诗续拾》补3首。
唐诗汇评
卢象(?
—约763),字纬卿汶上(今属山东)人。
开元中,登进士第
秘书校书郎,转右卫仓曹掾
张九龄为相,擢为左补阙,历河南府司录司勋员外郎
为飞语所中,左迁齐州司马,转郑二州司马
入为膳部员外郎
安史乱中,为叛军所执,授伪职。
肃宗还京论罪,贬果州长史,再贬永州司户,移吉州长史
后征为主客员外郎,道病留武昌,卒。
工诗,与王维崔颢齐名,又与李颀李白贺知章等交游。
有《卢象集》十二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一卷。
字纬卿
汶水人。
开元中前进士秘书郎
右卫仓曹掾
左补阙河南府录事
司勋员外郎
左迁历齐邠郑三郡司马
入为膳部员外郎
安禄山之乱。
受伪署。
永州司户
起为主客员外郎
作品评论
雅而不素,有大体,得国士之风。
曩在校书,名充秘阁
其“灵越山最秀,新安江甚清”,尽东南之数郡。
刘禹锡《唐故尚书主客员外郎卢公集纪》
)始以章句振起于开元中,与王维崔颢比肩骧首,鼓行于时。
妍词一发,乐府传贵。
时天彝评:卢象开元时人,诗亦清妙,要非后来所及也。
《唐诗笺要》
卢君排律,才藻深厚,音节宏振,较崔司勋王龙标似为过之。
主要活动
  • 玄宗开元中,进士
敬括唐 ? — 77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1 【介绍】: 河中河东人字叔弓
进士及第,迁殿中侍御史
玄宗天宝末宰相杨国忠专政,不附之,外除果州刺史
后累迁给事中兵部侍郎大理卿
代宗大历初,为同州刺史
岁余,入为御史大夫
志尚简淡,不以私害公,为士人所称。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1 字叔弓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
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进士及第,又登制科。
开元末,任校书郎,迁右拾遗殿中侍御史
天宝末杨国忠恶其不附己,出为果州刺史
历仕给事中兵部侍郎大理卿代宗大历二年(767)出为同州刺史,充本州团练、守捉使兼长春宫使封平阳县开国子
三年,拜御史大夫
六年卒,赠太子太傅谥曰献
生平详见《新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卷一九。
敬括为河汾大儒,博达今古。
国秀集》选其诗2首,然今存本偶佚此页,致有目无诗。
全唐诗》存诗1首。
字叔弓
河中河东人
贡进士
又应制登科。
再迁右拾遗内供奉
出为果州同州刺史
累迁御史大夫
大历六年卒。
主要活动
  • 737年,进士
李坚中唐 741 — 79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1—799 【介绍】: 宗室。
名条,后以字行。
李齐物子。
以门荫入仕。
宣城,兴修水利,时称善政
代宗大历中,佐鄜坊幕府
府罢,迁昭陵台令
坐事贬建安
德宗贞元初,迁蕲州长史
泉州刺史,入为宗正丞
九年,授果州刺史
时传女道士谢自然升仙,表闻之。
以课最擢司农少卿,卒。
畅当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东人
畅璀子。
进士第
德宗贞元初太常博士
昭德皇后卒,太子服期,请循魏晋制,太子遂以卒哭除服,心丧三年
官终果州刺史
工诗,有诗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
代宗大历七年(772)进士第十三年任弘文馆校书郎
德宗建中四年(783),应募从军,入山南节度幕。
约于兴元元年(784)河中参军贞元二年(786)征为太常博士,四年后出任果州刺史
约于贞元末卒。
生平事迹见《新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四。
有诗名,与韦应物李端卢纶等唱酬。
计有功称其诗“平淡多佳句。
”(《唐诗纪事》卷二七)《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
唐诗汇评
畅当,生卒年不详,河东(今山西永济)人。
大历七年(772)进士第
十三年左右授校书郎
建中末李希烈淮西叛,以世家子弟被召参军
贞元初,曾至河中
三年,为太常博士
后归隐,复出为果州刺史
贞元后期,谢郡游澧州,后不知所终。
有诗名,与韦应物卢纶李端司空曙耿湋等交游唱和。
有《畅当诗》二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十七首。
河东人
户部尚书璀子。
进士
贞元初太常博士
果州刺史
作品评论
诗平淡多佳句,如《钓渚亭》云:“花发多远意,凫雁有闲情。
迟晖耿不暮,平江寂无声。
”《天柱隐所》云:“荒径饶松子,深萝绝鸟声。
阳崖全带日,宽嶂偶通耕。
”……皆有远意。
畅当)词名籍甚,表表凌云。
钟云:此君诗少,而别有清骨妙情。
《汇编唐诗十集》
唐云:畅诗刻意求新,大合钟调,虽非正音,要是僻中之秀。
主要活动
  • 772年,进士
郑顼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润州延陵人
王建西川后,以其为节度押牙
言论风采,倾动一时。
昭宗景福元年,出使于朱温
温问剑阁险易,极言危峻,温笑而遣之。
王建称帝前蜀,项于武成初宣徽北院使
未几,除内枢密使
拟发唐道袭奸盗事,为道袭以计去之,出为果州刺史
僧一行武周 683 — 72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3或683—727 【介绍】: 唐僧。
魏州昌乐人,一说钜鹿人
俗姓张名遂
张公瑾孙。
少聪明,博览经史,尤精历象、阴阳、五行之学。
武三思慕其学行,就请与结交,而一行匿避。
二十一岁出家为僧。
后从善无畏金刚智学密法。
善无畏译《大日经》,并作《大日经疏》。
睿宗即位,数以礼征,不应命。
玄宗开元初,令强起之。
,置于光太殿,访以安国抚人之道,言皆切直,无有所隐。
时《麟德历》推步渐疏,奉敕考前代诸家历法,改撰新历,乃与梁令瓒等创黄道游仪、水运浑仪。
曾据南宫说所测,推算出相当于子午线纬度长度
卒赐大慧禅师
著《大衍历》、《七政长历》等。
一行俗姓张氏
钜鹿人
本名遂
武后时佐命剡国公公谨支孙。
幼依普寂禅师出家。
后往天台山国清寺受算法。
造大衍历。
元宗召入集贤院
寻诏住兴唐寺
开元十五年卒于京师华严寺
谥大慧禅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姓张氏
钜鹿人
佐命功臣公谨之诸孙。
髫龀岐嶷。
读书不再览。
俄从普寂禅师得心法。
因礼为师。
以出家焉。
尝设大会时徵士卢鸿
方隐居别峰。
朝廷屡聘不起。
请为文。
以开导邑社。
于是鸿袖出其文。
置几上。
曰。
事僻语古。
必求俊朗者宣之。
不然可呼至。
吾当先以指授之也。
趣使呼至。
伸纸视之。
微笑而已。
无所问。
复置文几上去。
鸿私怪其轻脱。
及钟梵俱作。
千众骈集庭宇。
攘袂而进。
抗音倾泻。
无少遗误。
鸿𥈭眙叹息。
因语学宜纵其游故三藏玄理。
莫不淹贯。
尤善阴阳谶纬之书。
千里寻访。
必得乃已。
天台山国清寺
有妙于数学者。
造之。
然其所居傍小溪。
水急甚。
岸立未即渡。
且遥闻其人布算声。
侍者曰。
今日当有弟子远来。
而未之见者。
为沮于水耳即除一算。
水乃不流。
行承言而见。
稽首足下。
尽得其术焉。
道士邢和璞不测人也。
尹愔曰。
洛下闳造历。
以为更八百岁。
当差一日。
则有圣人出。
定之今一行和尚
造大衍历。
既正其谬。
又当其运。
洛下闳之言斯信。
和尚之为圣人可知矣。
玄宗诏问其能。
对曰能记忆。
帝命中官
取宫籍试之。
阅毕。
唱数幅习熟如素。
帝不觉降榻拜曰。
师圣人也。
嗟异良久。
自是动静皆从。
扣灾福。
号之天师
寻诏住唐兴寺
有王媪者。
未出家时邻里也。
一日诣涕泣。
求救其子杀人罪。
命多与之金使去曰。
国家刑宪其可以私意于之哉。
媪因悉数其微时事。
大诟不已。
嘿念有所报效。
且起布算。
即戒净人。
操布囊坐某坊空静地以俟。
曰遇生物。
则捕以投囊中急归。
净人如其戒。
日且午。
果见老䝏引七豚至。
逐之。
䝏走而豚得。
即以闭巨壅中。
祝数番。
明日诏问。
司天监奏。
夜失北斗星何耶。
对以为昔后魏失荧惑几至亡国。
以其能戒惧而免此。
则人主转祸为福之兆也。
今失帝车。
岂非天所以大儆陛下欤。
夫匹夫匹妇。
有所愤激。
犹陨霜天旱。
而祝盛德所感召乎。
释门以慈心降一切魔。
自微僧观之。
莫若大赦。
以幸天下。
帝以为然。
及降赦之夕。
占奏一星见。
七夜而复其初。
久之获證金刚三藏陀罗尼秘印。
登前佛坛。
法王宝。
复偕无畏三藏。
译毗卢遮那佛经开后佛国。
睿宗玄宗并加宠遇。
每诏入集贤院
备顾问。
开元中尝大旱。
诏祈雨。
曰宜得。
一器。
上有龙状者。
中官遍阅内库
皆弗类。
异日得古鉴。
指其鼻喜曰。
此真龙也。
以入坛场。
顷之雨。
帝从容于大明宫
密以社稷吉凶。
祚运脩短。
问之。
不应徐以他语乱其意。
帝诘不已。
曰。
陛下当有万里之
社稷毕德终吉。
且遗帝以金合子一。
其小如弹丸。
坚不可发。
撼之有声。
云事急则开。
后幸蜀。
仓皇漫莫记省。
成都发之。
则当归药也。
复见万里桥
帝曰。
一行其神已乎。
遽焚香告谢。
唐逮昭宗而梁代之。
则昭宗初封吉王
太子德王云。
开元十五年十月八日
扈驾幸新丰辞帝归嵩山
方接款河南尹裴宽
忽谢曰。
小间愿有复也。
因屏以窥之。
坐堂上。
礼足起。
附耳语再三。
竟降阶入南室。
手闭其户。
侍者声钟曰。
一行灭度矣。
左右趋视。
则已瞑目。
无复气息。
先是九月间。
得疾于华严寺将舆病入辞。
以小间而止。
帝于是夕梦瞰禅居。
绳床纸槅历历。
晓使人问疾。
且验之。
如所梦。
乃召京城名德。
为设道场祈福。
其神交于帝。
岂非夙有缘契耶。
著所翻经疏七卷。
摄调伏藏六十卷。
释氏系录一卷。
开元大衍历五十二卷。
又规铁为黄赤二道。
造游仪。
以正历。
葬全身于铜人原。
谥大慧
御制塔铭树冢上。
释一行
俗姓张
钜鹿人也。
本名遂则
唐初佐命剡国公公谨之支孙也。
丱岁不群聪黠明利。
有老成之风。
读书不再览已暗诵矣。
因遇普寂禅师大行禅要。
归心者众。
乃悟世幻礼为师出家剃染。
所诵经法无不精讽。
师尝设大会。
远近沙门如期必至。
计逾千众。
时有徵士卢鸿隐居于别峰。
道高学富。
朝廷累降蒲轮。
终辞不起。
大会主事先请鸿为导文序赞邑社。
是日鸿自袖出其文。
置之机案。
钟梵既作。
鸿寂公曰。
某为数千百言。
况其字僻文古。
请求朗俊者宣之。
当须面指擿而授之。
寂公
伸纸览而微笑复置机案。
鸿怪其轻脱。
及僧聚于堂中。
乃攘袂而进。
抗音典裁一无遗误。
鸿愕视久之。
降叹不能已。
复谓寂公曰。
非君所能教导也。
当纵其游学。
自是三学名师罕不咨度。
因往当阳值僧真纂成律藏序。
深达毗尼。
然有阴阳谶纬之书。
一皆详究。
寻访算术不下数千里。
知名者往询焉。
末至天台山国清寺见一院。
古松数十步门枕流溪淡然岑寂。
行立于门屏闻院中布算。
其声蔌蔌然。
僧谓侍者曰。
今日当有弟子自远求吾算法。
计合到门必无人导达耶。
即除一算子。
又谓侍者曰。
门前水合却西流弟子当至。
行承其言而入。
稽首请法尽授其决焉。
门前水复东流矣。
自此声振遐迩。
公卿籍甚。
玄宗闻之诏入。
曰。
师有何能。
对曰。
略能记览他无所长。
中官取宫籍以示之。
行周览方毕覆其本。
记念精熟如素所习。
唱数幅后。
帝不觉降榻稽首曰。
师实圣人也。
嗟叹良久。
寻乃诏对无恒。
占其灾福若指于掌。
言多补益。
邢和璞者道术人莫窥其际。
尝谓尹愔曰。
一行和尚真圣人也。
洛下闳造历云。
八百岁当差一日。
则有圣人定之。
今年期毕矣。
属大衍历出。
正其差谬则洛下闳之言可信。
非圣人孰能预于斯矣。
又于金刚三藏学陀罗尼秘印。
登前佛坛受法王宝。
复同无畏三藏译毗卢遮那佛经。
开后佛国。
其传密藏必抵渊府也。
睿宗玄宗并请入内集贤院
寻诏住兴唐寺
所翻之经著疏七卷。
又摄调伏藏六十卷。
释氏系录一卷。
开元大衍历五十二卷。
其历编入唐书历律志以为不刊之典。
又造游仪黄赤二道。
以铁成规。
于院制作。
次有王媪者。
邻里之老妪。
昔多赡行之贫。
显遇常思报之。
一日拜谒云。
儿子杀人即就诛矣。
师帝王雅重。
乞奏减死以供母之残龄。
如是泣涕者数四。
曰。
国家刑宪岂有论请而得免耶。
命侍僧给与若干钱物。
任去别图。
媪戟手曼骂曰。
我居邻周给迭互。
绷褓间抱乳汝。
长成何忘此惠耶。
心慈爱终夕不乐。
于是运算毕召净人。
戒之曰。
汝曹挈布囊于某坊闲静地。
午时坐伺得生类。
投囊速归。
明日果有𭸞彘引豚七个。
净人分头驱逐𭸞母走矣。
得豚而归。
行已备巨瓮。
逐一入之闭盖。
以六乙泥封口。
诵胡语数契而止。
投明中官下诏入问云。
司天监奏。
昨夜北斗七座星全不见何耶。
对曰昔后魏曾失荧惑星。
至今帝车不见。
此则天将大儆于陛下也。
夫匹夫匹妇不得其所。
犹陨霜天旱。
盛德所感乃能退之。
感之切者其在葬枯骨乎。
释门以慈心降一切魔微僧曲见莫若大赦天下。
玄宗依之。
其夜占奏。
北斗一星见。
七夜复初。
其术不可测也。
开元中尝旱甚帝令祈雨曰。
当得一器上有龙状者方可致雨。
敕令中官同于内库中遍视之。
皆言弗类。
数日后指一古鉴鼻盘龙
喜曰。
此真龙也。
乃将入坛场一日而雨。
其异术通感为若此也。
玄宗大明宫
从容密问社稷吉凶并祚运终毕事。
对以他语。
帝询之不已。
曰。
陛下当有万里之
又曰。
社稷毕得终吉。
帝大悦。
复遗帝一金合子。
形若弹丸。
内贮物撼必有声发之不得。
云有急则开。
帝幸蜀仓黄都忘斯事。
及到成都忽忆启之。
则药分中当归也。
帝曰。
伊药产于此。
师知朕违难至蜀当归也。
复见万里桥
一行之言信其神矣。
中官焚香祝之。
乃告谢也。
及昭宗初封吉王
太子德王
唐为梁灭。
终行之言。
社稷毕得终吉也。
开元十五年九月华严寺疾笃。
将舆病入辞。
小间而止。
玄宗此夜梦瞰禅居。
见绳床纸隔开扇。
晓而验问。
一如所睹。
乃诏京城名德。
致大道场为行祈福。
危疾微愈。
其宠爱如是。
十月八日随驾幸新丰
身无诸患口无一言。
忽然浴香水换衣趺坐。
正念怡然示灭。
一云辞告玄宗
后自驾前。
东来嵩山谒礼本师。
也。
河南尹裴宽正谒
云。
有少事未暇与大尹款话。
且请踟蹰休息也。
乃屏从人止于旁室伺何为。
见洁净正堂焚香默坐如有所待。
斯须叩门连声云。
天师一行和尚至(僧号天师始见于此。
言天子师也)。
入颇匆切之状礼寂之足。
附耳密语。
其貌愈恭。
但颔应曰。
无不可者。
语讫又礼。
礼语者三。
唯言是是无不可者。
语讫降阶入南室自闭其户。
乃徐召侍者曰。
速声钟。
一行灭度
左右疾走视之瞑目而坐。
手掩伺息已绝。
四众弟子悲号沸渭撼动山谷。
乃停神于罔极寺。
自终及葬凡经二七日
爪甲不变髭发更长。
形色怡悦时众惊异。
帝览奏悲怆曰。
禅师舍朕。
深用哀慕。
丧事官供。
诏葬于铜人原。
谥曰大慧禅师
御撰塔铭。
天下释子荣之。
释一行
俗姓张氏
钜鹿人也。
本名遂
早岁不群聪黠明利有老成之风。
读书不再已暗诵矣。
师事普寂禅师出家剃染于嵩山
师尝设食于寺。
大会群僧及沙门
居数百里者皆如期而至。
且聚于数人。
时有卢鸿者。
道高学富隐于嵩山
因请鸿为文赞叹其会。
至日鸿持其文至寺。
其师授之致于几案上。
钟梵既作。
鸿普寂曰。
某为文数千言。
况其字僻而言怪。
盍于群僧中选其聪悟者。
鸿当亲为传授
乃令召一行
既至伸纸微笑止于一览。
复致于几上。
鸿轻其疏脱而窃怪之。
俄而群僧会于堂。
一行攘袂而进。
抗音典裁一无遗忘。
鸿惊愕久之。
曰。
非君所能教导也。
当纵其游学。
一行因穷大衍。
自此求访师资不远数千里。
尝至天台国清寺见一院。
古松数十株门前有流水。
一行立于门屏间闻院中僧于庭布算。
其声蓛蓛。
既而谓其徒曰。
今日当有弟子求吾算法。
已合到门。
岂无人导达耶。
即除一算。
又谓曰。
门前水合却西流弟子当至。
一行承言而入。
稽首请法尽授其术。
而门水复东流矣。
自此声振遐迩。
玄宗闻之召令入内。
谓曰。
卿何能。
对曰。
善记览。
玄宗因召掖庭取宫人籍以示之。
周览既毕覆其本。
记念精熟如素所习读。
数幅之后。
玄宗不觉降榻为之作礼。
呼为圣人。
嗟叹良久。
寻乃诏对无恒。
占其灾福若指于掌。
言多补益。
刑和璞尝谓尹愔曰。
一行其圣人乎。
汉之洛下闳造大衍历云。
后八百岁当差一日。
则有圣人定之。
今年期毕矣。
一行造大衍历正其差谬。
洛下闳之言信矣。
一行又尝诣道士尹崇。
扬雄太玄经
数日复诣崇还其书。
崇曰此书意旨深远。
吾寻之积年尚不能晓。
吾子试更研求何遽见还也。
一行曰。
究其义矣。
因出所撰大衍玄图及义决一卷以示崇。
崇大嗟伏。
谓人曰。
此后生颜子也。
一行幼时家贫邻有王姥。
前后济之约数十万。
一行尝思报之。
至开元中一行玄宗敬遇言无不可。
未几会王姥儿犯杀人。
狱未具。
姥诣一行求救。
一行曰。
姥要金帛。
当十倍畴也。
君上执法难以请求如何。
王姥戟手大骂曰。
何用识此僧。
一行从而谢之。
终不顾。
一行心计浑天寺中工役数百。
乃命空其室内。
徙一大瓮。
于中。
密选常住奴二人。
授以布囊。
谓曰。
某方某角有废园
汝中潜伺从午至昏。
当有物入来。
其数七者可尽掩之。
失一则杖汝。
如言而往。
至酉后果有群豕至。
悉获而归。
一行大喜。
令寘瓮中覆以木盖。
封以六一泥。
朱题梵字数十。
其徒莫测。
诘朝中使叩门急召至便殿。
玄宗迎问曰。
太史奏。
昨夜北斗不见。
是何祥也。
师有以禳之乎。
一行曰。
后魏时失荧惑至今帝车不见。
古所无者天将大警于陛下也。
夫匹夫匹妇不得其所。
则陨霜赤旱。
盛德所感乃能退舍。
感之切者其在葬枯出击乎。
释门以瞋心坏一切善。
慈心降一切魔。
如臣曲见莫若大赦天下。
玄宗从之。
又其夕太史奏。
北斗一星见。
凡七日而复。
帝尝问国祚几何有留难否。
曰。
銮舆有万里之
社稷终吉。
帝惊问其故不答。
退以小金合进之曰。
至万里即开。
帝一日发合视之。
盖当归少许。
及禄山乱驾幸成都
万里桥忽悟。
未几果归。
昭宗初封吉王
唐至昭宗而灭。
故终吉。
至开元末裴宽河南尹
深信佛法师普寂禅师
日夕造焉。
或一日
云。
方有少事未暇款语。
且请迟回休息。
乃屏宾从止于空室。
洁涤正堂焚香端坐。
坐未久忽闻扣门连声云。
天师一行和尚至矣。
一行入诣作礼。
礼讫附耳密语。
其貌绝恭。
但颔云。
无不可者。
语讫复礼礼讫又语如是者三。
唯云是是无不可者。
一行语讫降阶入南堂自阖其户
乃徐命弟子云遣。
声钟一。
行和尚灭度矣。
左石疾走视之一如其言灭。
度后服缞绖。
葬之日徒步出城送之。
春秋四十五。
帝哭之哀甚辍朝三日。
停龛三七日。
容貌如生。
帝亲制碑书于石。
出内库钱五十万建塔铜人原。
谥曰大慧禅师
姓张
钜鹿人丱岁不群。
读书不再览。
悟世幻。
礼寂为师。
出家剃染。
所诵经法。
无不精讽。
寂师尝设大会。
远近沙门
如期必至。
计逾千众。
时有徵士卢鸿
隐居于别峰。
道高学富。
大会主事
先请鸿为导文序。
赞邑社。
是日鸿自袖出其文。
置之几案。
钟梵既作。
鸿谓寂公曰。
某为数千百言。
况其字僻文古。
请求朗隽者宣之。
当须面指擿而授之。
寂公呼伸纸。
览而微笑。
复置几案。
鸿怪其轻脱。
及僧聚于堂中。
乃攘袂而进。
抗音典裁。
一无遗误。
鸿愕视久之。
降叹不能已。
复谓寂公曰。
非君所能教导也。
当纵其游学。
自是三学名师。
罕不咨度。
因往当阳
值僧真纂成律藏序。
深达毗尼。
兼有阴阳谶纬之书。
一皆详究。
寻访算术。
不下数千里。
知名者往询焉。
末至天台山国清寺
见一院。
古松数十步。
门枕流溪
淡然岑寂。
行立于门屏。
闻院中布算。
其声簌簌然。
僧谓侍者曰。
今日当有弟子。
自远求吾算法。
计合到门。
必无人导达耶。
即除一算子。
又谓侍者曰。
门前水合却西流。
弟子当至。
行承其言而入。
稽首请法。
尽授其诀焉。
门前水复东流矣。
自此声振遐迩。
公卿籍甚。
玄宗闻之诏入。
曰师有何能。
对曰略能记览。
他无所长。
中官取宫籍以示之。
行周览方毕。
覆其本。
记念精熟。
如素所习唱数幅后。
帝不觉降榻稽首曰师实圣人也。
嗟叹良久。
寻乃诏对无恒。
占其灾福。
若指于掌。
言多补益。
邢和璞者道术。
人莫窥其际。
尝谓尹愔曰。
一行和尚
真圣人也。
洛下闳造历云。
八百岁当差一日。
则有圣人定之。
今年期毕矣。
属大衍历出。
正其差谬。
洛下闳之言可信。
非圣人孰能如是。
又于金刚三藏
学陀罗尼秘印。
登前佛坛。
法王宝。
复同无畏三藏。
译毗卢遮那佛经。
开后佛国。
睿宗玄宗并请入内集贤院
寻诏住兴唐寺
所翻之经。
著疏七卷。
又摄调伏藏六十卷。
释氏系录一卷。
开元大衍历五十二卷。
其历编入唐书历律忘。
以为不刊之典。
有王媪者。
邻里之老妪。
昔多赡行之贫。
显遇。
常思报之。
一日拜谒云。
儿子杀人。
即就诛矣。
师帝王雅重。
乞奏减死。
以供母之残龄。
如是泣涕者数。
四行曰。
国家刑宪。
岂有论请而得免耶。
命侍僧给与若干钱物。
任去别图媪戟手曼骂曰。
我居邻周给。
迭互绷褓间[抪-巾+巳]。
乳汝长成。
何忘此惠耶。
心慈爱。
终夕不乐。
于是运算毕召净人戒之曰。
汝曹挈布囊。
于某坊闲静地。
午时坐伺。
得生类投囊速归。
明日果有猳彘引豚七个。
净人分头驱逐。
猳母走矣。
得豚而归。
行已备巨瓮。
逐一入之闭盖。
以六乙泥封口。
诵番语数契而止。
投明。
中官下诏入问云。
司天监奏。
昨夜北斗七座星全不见。
何耶对曰。
后魏曾失荧惑星。
至今帝车不见。
此则天将大儆于陛下也。
夫匹夫匹妇不得其所。
犹陨霜天旱。
盛德所感。
乃能退之。
莫若大赦天下。
玄宗依之。
其夜占奏北斗一星见。
七夜复初。
其术不可测也。
开元中尝旱甚。
帝令祈雨。
曰当得一器上有龙状者。
方可致雨。
敕令中官内库中偏视之。
皆言弗类。
数日后。
指一古鉴鼻盘龙
喜曰。
此真龙也。
乃将入坛场。
一日而雨。
僧行遵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僧。
光州固始人
闽国国君王审知次子。
后唐庄宗时,入洛进方物,遂留京邸。
同光末,变服为僧,窜身巴蜀。
后晋出帝开运中,住阆州光国院,状若七十余,壮力不衰,凡预言灾福,后往往契合。
终于晋安玉山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姓王氏
闽王审知仲子也。
后唐庄宗朝。
以贡方物。
京师
同光之季。
明宗以兵入即位。
饥乱仍岁。
由是剪䰂变服。
遁游巴蜀。
开运中
寓阆之光国禅院
状貌若七十馀。
然力殊壮不衰。
且能预言灾福。
类风角鸟占者。
一日偕寺众赴斋李氏。
方操匕箸。
忽起大呼门外。
因谓李氏今夜火。
自东南至西北。
皆煨烬。
宜谨备之。
既而果然。
他日或问其大呼之故。
乃曰适见一茜衣妇人。
持炬历火所至地。
吾大呼欲以止之耳。
尝游赵法曹家园中。
桃树下曰。
有如许钱。
赵即命掘之。
方施畚锸。
会重客至。
赵遽出迎不暇顾。
仆隶争取喧閧不能已。
所见悉复化为青泥。
后终于晋安玉山
释行遵
福州闽王王氏之仲子。
后唐庄宗即位入洛进方物。
因留京邸。
同光末会明宗将入。
兵乱相仍。
乃自剪饰变服为僧。
窜身巴蜀。
晋开运中
状貌若七十馀。
然壮力不衰。
或询其年腊则必杜默。
阆中光国禅院
院徒以律法住持。
人不之知之能否。
李氏子家命斋。
饮啖之次欻起出门。
叫噪若有所责。
谓李曰。
今夜有火自东南至于西北街
邻居备之。
是夕果然煨烬无遗。
众聚问其故。
曰昨一妇女衣红秉炬而过。
老僧恨追不及耳。
又于赵法曹家指桃树下云。
有如许钱不言其数。
赵乃召人。
发之。
畚锸方兴适遇客至。
为家僮所取。
喧喧之际尽化为青泥。
人各争得百馀。
后圬墁之。
门壁坏往往而有焉。
或经人冢墓知其家吉凶。
至于风角鸟兽闻见之间。
预言灾福后必契合。
故州闾远近咸以预言用为口实。
终于晋安玉山缁徒为其茶毗焉。
释行遵
福州闽王王氏之仲子。
开运中状貌若七十馀。
然壮力不衰。
或询其年腊则必杜默。
阆中光国禅院
院徒以法律住持。
人不知之能否。
李氏子家命斋。
饮啖之次歘起出门。
叫噪若有所责。
谓李曰。
今夜有火自东南至于西北街
邻居备之。
是夕果然煨烬无遗。
众问其故。
曰昨一妇女衣红秉炬而过。
老僧恨追不及耳。
又于赵法曹家指桃树下云。
有如许钱不言其数。
赵乃召人发之。
畚(音本)锸方兴适遇客至。
为家童所取。
喧喧之际尽化为青泥。
或经行人塳墓知其家吉凶。
至于风角鸟兽闻见之间。
预言灾祸后必合契。
故州闾远近咸以预言用为口实。
终于晋安玉山
缁徒为荼毗焉。
杨行敏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字里世次皆不详。
曾出使剑州,为郡将所轻忽,甚为慊恨,遂题诗二首于冬青馆。
事迹见《诗话总龟》卷四四引《南部新书》。
全唐诗》存诗2首。
刘章五代十国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克明江左(今长江下游南部地区)人。
五代十国时仕楚马氏于湖南
事迹散见《诗话总龟》卷一〇、《十国春秋》卷七五。
全唐诗》存诗1首。
杨昭俭后唐至宋初 902 — 977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02—977 字仲宝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后唐长兴中进士第,累官左拾遗,迁殿中侍御史
后晋天福初,出使契丹回,授职方员外郎,迁虞部郎中知制诰
六年(941),拜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后任河南少尹,改秘书少监,复为中书舍人
后周显德二年(955),改御史中丞,后以鞫狱之失,贬为武胜军节度行军司马
入宋任太子詹事礼部尚书
太平兴国二年(977)卒。
生平散见《南部新书》卷癸、《宋史》本传。
昭俭善谈名理,能诗善文,尤长史才。
曾预修《明宗实录》及《开元通礼》。
全唐诗》存诗1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2—977 【介绍】: 京兆长安人字仲宝
后唐长兴中进士
历官殿中侍御史
后晋时中书舍人,尝以河南少尹兴役治河。
柴荣后周,召为翰林学士,改御史中丞
宋初,为太子詹事,以工部尚书致仕。
善谈名理,利口喜讥訾,执政大臣惧其构谤,多曲徇其意。
全宋诗
杨昭俭(九○二~九七七)字仲宝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后唐明宗长兴中进士
仕后唐、后晋、后周,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宋太祖开宝二年(九六九)太子詹事
六年,以工部尚书致仕。
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卒,年七十六。
宋史》卷二六九有传。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一一
杨昭俭(九○二——九七七)字仲宝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父景,梁左谏议大夫
昭俭后唐长兴中进士第,解褐成德军节度推官
后迁殿中侍御史
晋天福初,改礼部员外郎
寻拜中书舍人,又为翰林学士
骄将张彦泽泾原,暴杀从事张式昭俭上疏请诛彦泽以谢军吏,为权臣所忌,停官。
后起为河南少尹中书舍人
开宝二年太子詹事六年工部尚书致仕。
太宗即位,就加礼部尚书
太平兴国二年卒,年七十六。
宋史》卷二六九有传。
昭俭字仲宝
京兆长安人
后唐长兴中进士
殿中侍御史
累迁中书舍人
周显德中翰林学士
御史中丞
出为武胜军节度行军司马
入宋。
累官礼部尚书
太平兴国二年卒。
主要活动
  • 后唐长兴中,进士
  • 969年-973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太子詹事
崔氏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博陵人
王延翰妻。
陋而淫,性嫉妒。
延翰多选良家子为妾,崔氏择其美者幽于别室,系以大械,刻木为人手击其颊,又以铁锥刺之,一年死者八十四。
后病卒。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世次不详。
工诗。
校书郎卢某为妻。
时卢已年暮,崔氏有嫌色。
卢请其以诗述怀,立成之。
事迹见《南部新书》卷丁。
全唐诗》存诗1首。
潘承佑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晋安人
初仕光州司法参军
后仕闽,王延政以为吏部尚书同平章事,以谏逐归私第。
南唐破闽,李璟署为卫尉少卿,委以南方之事。
礼部尚书致仕,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