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唐朝
房融初唐 ? — 70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5 【介绍】: 河南人
武则天时正谏大夫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中宗神龙初贬死高州
通晓佛经,精梵语,与天竺僧般剌、密谛等共译《首楞严经》。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05 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房琯之父。
武后时,为怀州长史
长安四年(704),以正谏大夫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神龙元年(705),配流高州,卒于贬所。
事迹散见《新唐书》之《则天本纪》、《中宗本纪》、《房琯传》,《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二。
全唐诗》存诗1首。
齐浣唐 675 — 74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定州义丰人字洗心
少以词学称,弱冠以制科登第。
睿宗景云初姚崇用为监察御史,凡劾奏常先风教。
玄宗开元初姚崇复用为给事中中书舍人,论驳及诏诰皆援准古谊,朝廷大政必咨之,时号“解事舍人”。
出为汴州刺史,以清毅闻。
入为吏部侍郎
以漏禁中语,贬为常州刺史
后倚高力士助,为江南道采访使
天宝初,召为太子少詹事
李林甫恶,用为平阳太守,以黄老清静为治。
卒年七十二。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75—746 字洗心定州义丰(今河北安国)人。
少以词学见称。
武后圣历初(698),及进士第,授蒲州司法参军
睿宗景云二年(711),为监察御史
玄宗开元初,历司勋员外郎金部员外郎给事中,迁中书舍人
编次四库群书,编修使,改秘书少监
十二年(724),出为汴州刺史
十四年,入拜尚书右丞,迁吏部侍郎
十七年,贬为高州良德丞,后移濠州常州刺史
二十五年,迁润州刺史,充江南东道采访使
二十七年,复徙汴州刺史,充河南采访使
天宝元年(742),召为太子少詹事留守东都
五载,出为平阳太守,卒于郡。
肃宗时追赠礼部尚书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郎官石柱题名考》卷八、卷一六。
所作诗颇有情韵。
全唐诗》存诗2首,《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
字洗心
定州义丰人
圣历初进士
以拔萃补州司法参军
景云初监察御史
开元中累擢秘书少监
出历濠常润三州刺史
汴州
充两道采访使
以老放归田里。
天宝初召为太子少詹事
留司东都。
卒年七十二。
礼部尚书
主要活动
  • 698年,进士
高力士盛唐 684 — 76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4—762 【介绍】: 唐高州良德人。
冯盎曾孙。
宦官高延福养为子,改姓高
宦官玄宗时知内侍省事,四方奏事均经其手,颇能谨慎从事进封渤海郡公,宠任极专。
肃宗为太子时,以兄礼事之。
累官骠骑大将军,进开府仪同三司
安史乱起,随玄宗
肃宗上元元年被放巫州,两年后赦归,病死途中。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84—762 潘州(今广东高州)人。
本姓冯
圣历元年(698)入宫,武则天给事左右。
宦官高延福收为养子,因改姓高
玄宗时以诛萧至忠岑羲等有功,知内侍省事,宠任极专,权倾中外,累官骠骑大将军、封齐国公,加开府仪同三司
肃宗上元元年(760),配流黔中道
宝应元年(762)赦归,卒于道中。
旧唐书》卷一八四、《新唐书》卷二〇七有传。
全唐诗》录存高力士诗1首,出唐郑处诲明皇杂录·补遗》,又收断句1联。
全粤诗·卷一一
高力士(六八四 — 七六二)潘州(今属信宜)人。
冯盎之曾孙。
父君衡以获罪,家被籍没,力士幼随母移居泷州
武则天圣历元年(六九八)岭南讨击使李千里进为阉儿,敕留给事左右,坐累逐出之。
内官高延福收为养子,遂冒其姓。
岁馀,复入禁中。
善传诏令,授宫闱丞
唐中宗景龙中玄宗在藩,力士倾心附结,及平韦氏,升储位,奏力士属内坊,擢内给事
玄宗即位力士以诛萧、岑等功,加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
方进奏,必先呈力士,然后进御,小事便决之。
肃宗东宫,亦兄事之。
帝曰:“力士当上,我寝乃安。
天宝初,拜冠军大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进封渤海郡公
七载,加骠骑大将军
玄宗幸蜀,力士从之,进齐国公
还京后,加开府仪同三司,赐实封五百户
后为李辅国所构,长流巫州
代宗宝应元年(七六二),赦还,见二帝遗诏,北望号恸,呕血而卒。
护卫先帝功,敕还其官,赠扬州大都督,陪葬泰陵
旧唐书》卷一八四、《新唐书》卷二○七有传。
诗一首。
许远盛唐 709 — 75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9—757 【介绍】: 杭州盐官人字令威
许敬宗曾孙。
章仇兼琼剑南,辟为从事
高要
安禄山反,玄宗召任睢阳太守,与张巡协力守城,被围数月,外援不至,粮尽,城陷被俘,械送洛阳,不屈死。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09—757 字令威杭州盐官(今浙江海宁西南)人。
高宗时宰许敬宗曾孙。
初为碛西支度判官
玄宗天宝间剑南节度从事
被诬贬为高要,遇赦归。
天宝十五载(756)睢阳太守,累加侍御史、本州防御使
张巡固守睢阳,抵御安史判军1年余。
肃宗至德二载(757)十月,城破被俘。
押至洛阳后,为叛军杀害。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海昌胜迹志》卷二存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杭州盐官人
右相敬宗曾孙。
从军河西
为碛西支度判官
劾贬高要
安禄山反。
召拜雎阳太守
累加侍御史本州防禦使
贼将尹子奇攻城。
张巡姚訚固守。
城陷被害。
荆州大都督
敬骞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东人
敬括子。
代宗大历二年进士第
德宗时,为御史,坐事贬高州电白
宪宗元和五年,为荆南节度判官
官至建州刺史
开元时监察御史
主要活动
  • 767年,进士
薛少殷中唐 ? — 80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5 【介绍】: 河东人
德宗贞元五年进士第
秘书省正字,充和蕃判官
迁万年尉。
坐事贬高州雷泽
顺宗时,北迁官桂阳,道卒。
能诗。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郡望河东(今山西永济西)
德宗贞元间进士
贞元五年(789)进士第张正元同赋省试诗《临川羡鱼》。
登第后授秘书省正字,充和蕃判官,后为万年县,贬高州雷泽县
顺宗即位,北迁官桂阳,道卒。
事迹见《前定录》、《唐诗纪事》卷五〇。
全唐诗》存诗1首。
主要活动
  • 789年,进士
释道积隋末唐初 568 — 636年9月10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六 护教科(二)
河东安邑相里氏。
其居家名子材
年二十。
遇洪湛律师
乃为剃落。
而遁迹双岩
以求其志。
复研心学于法朗禅师
影不出山者。
三阅寒暑。
既而叹曰。
幽證固难。
圣教须究。
开皇十三年
就远行寺普兴法师
禀涅槃。
十八年
京师宝昌寺明及法师
咨十地论。
又依辨才智凝法师
习摄大乘论。
仁寿三年
听采地持于并州武德沙门法棱所。
四年七月
杨谅反。
遂与同侣素杰诸师。
南旋乡里。
弘阐涅槃摄论诸部。
齿邻知命。
则偏事地持。
曰是戒勖之极。
心法之要也。
故德资皂白。
道洽朱蓝。
然于尼众。
独不引顾。
每谓其徒曰。
女诚戒垢。
圣典所诃。
佛度出家。
减损正法。
闻名尚尔污心。
面对岂云无染
且教贵清显。
不参非滥。
俗重远嫌。
子攸奉。
余虽不逮。
请遵其度。
则其洁己高蹈之风。
可想见矣。
先是沙门宝澄。
当隋之初。
普救寺
创营百尺弥勒大像。
始举事。
澄遽告逝。
耆艾请继之。
仅十稔而雕籹之工毕。
道俗相与庆贺。
既受请。
夜梦。
崖旁二师子。
于大像侧。
连吐明珠不绝。
寤而念曰。
师子以表法流无畏。
明珠以表财施无穷。
吾事其成乎。
即命图其梦。
张之像前。
寺处蒲坂之阳。
尤为一方形胜。
像又殊特。
诚古今天下之伟观。
弊衣蔬食。
剿志劬形。
以成就之。
可谓勤矣。
仆射裴玄真
刺史杜楚容。
皆馈香致敬。
赠衣求法。
隋之季。
河东通尧君素
沙门守城。
以禦外敌。
令曰。
敢谏者斩。
奋曰。
吾辈抗迹尘外。
而世欲以卒伍辱之。
可哉。
于是偕道逊神素进曰。
公亦闻人有不畏死者乎。
夫死而有益。
虽死无畏。
弟恐无益而徒死尔。
且昔者汉高四皓
而天下安。
文侯重干木。
魏国治。
今道人务德义。
疏利名。
其于四皓干木。
亦庶几矣。
而尊重之礼。
不见得于公。
顾将拘系。
从军役。
则公之去汉高文侯远甚。
而识者有以窥公也。
公其图之。
君素心气之壮。
释不问。
君素竟为郡人薛宗所害。
贞观十年九月十日
终于所住。
将终。
曾无所苦。
告门人曰。
吾今年七十五。
其死必矣。
门人曰。
六十九耳。
诚能七十五。
则犹有六年在。
何遽辞耶。
曰。
死生数也。
数岂实法哉。
亦假乎语言名字而已
吾昔日隶籍之时。
刺史增吾六年。
自今计之。
则吾寿当尽。
三日果卒。
释道积
河东安邑人也。
俗姓相里
名子材
既莅玄门更名道积
其先盖郑大夫子产之苗裔矣。
子产生而执拳。
启手观之。
文成相里。
其后因而氏焉。
父宣恢廓有大志。
好学该富。
宗尚严君。
早习丘坟。
神气爽烈。
年二十将欲出家。
未知所适。
乃遇律师洪湛。
见而异之。
即为剃落。
晦迹双岩
又依法朗禅师希求心学。
绝影三载不出山门。
然为幽證自难圣教须涉。
开皇十三年
辞师擐钵周行采义。
路经沧冀就远行寺普兴法师
寻学涅槃庆所未闻。
乃经四载情通三事。
为门学所推。
至十八年入于京室。
供宝昌寺明及法师咨习地论。
又依辩才智凝法师摄大乘论。
于十义熏习六分转依无尘惟识。
一期明悟。
仁寿二年
又往并州武德沙门法棱所。
听采地持。
故得十法三持毕源斯尽。
四年七月
杨谅作乱。
遂与同侣素杰诸师。
南旋蒲坂
既达乡壤法化大行。
先讲涅槃后敷摄论。
并诸异部往往宣传。
知命将邻。
偏弘地持。
以为诫勖之极。
特是开心之要论也。
故成匠道俗并润朱蓝。
宗慈训远近通洽。
而深护烦恼重慎讥疑。
尼众归依初不引顾。
每谓徒属曰。
女为戒垢。
圣典常言。
佛度出家损减正法。
尚以闻名污心。
况复面对无染
且道贵清显。
不参非滥。
俗重远嫌。
子攸奉。
余虽不逮请遵其度。
由此受戒教授没齿未登。
参谒咨请不听入室。
斯则骨梗洁己。
清贞高蹈。
河东英俊莫与同风。
先是沙门宝澄。
隋初于普救寺创营大像百丈。
万工才登其一。
不卒此愿而澄早逝。
乡邑耆艾请继之。
乃惟大造之未成也。
且引七贵而崇树之。
修建十年彫庄都了。
道俗庆赖欣喜相并。
受请之夕。
寝梦崖傍见二师子。
于大像侧连吐明珠相续不绝。
既觉惟曰。
狩王自在。
则表法流无滞。
宝珠自涌。
又喻财施不穷。
冥运潜开。
功成斯在。
即命工匠。
图梦所见于弥勒大像前。
今犹存焉。
其寺蒲坂之阳。
高爽华博。
东临州里南望河山。
像设三层岩廊四合。
上坊下院赫奕相临。
园硙田蔬周环俯就。
小而成大。
咸积之功。
撝空树有。
皆积之力。
而弊衣菲食轻财重命。
普救殷赡追静归闲。
为而不恃即处幽隐。
天怀抗志顿绝人世。
不令而众自严。
不出而物自往。
仆射裴玄真宠居上宰
钦其令问频赠香衣。
刺史杜楚客
知人之重。
造展求法。
其感动柔靡。
皆此类也。
往经隋季拥闭河东通尧君素
镇守荒城偏师肆暴。
时人莫敢窃视也。
欲议诸沙门城守固。
敢谏者斩。
玄素同忧无能忤者。
愤叹内发不顾形命。
谓诸属曰。
时乃盛衰法无隆替。
天之未丧斯文在斯。
沙门尘外之宾。
迹类高世。
何得执戈擐甲为禦侮之卒乎。
遂引沙门道逊神素
历阶厉色而谏曰。
贫道闻人不畏死不可以死怖之。
今视死若生。
但惧不得其死。
死而有益是所甘心。
计城之存亡。
公之略也。
世之否泰。
公之运也。
岂五三虚怯而能济乎。
昔者汉钦四皓
天下隆平。
魏重干木。
举国大治。
今欲拘系以从军役。
反天常以会灵祇。
恐纳不祥之兆耳。
敢布腹心愿深图之。
无宜空肆一朝自倾。
于后为天下笑也公若索头与头。
仍为本愿。
必纵以残生逼充步甲者。
则不知生为何生。
死为何死。
陈此语傍为寒心。
初闻谏重词气。
但张目直视曰。
异哉斯人也。
何乃心气若斯之壮耶。
因舍而不问。
果诣陈忏。
以杀戮无度骋其毒心。
加又举意轻陵。
虽当时获寝。
而祸作其兆。
卒为城人薛宗所害。
立性刚果志决不回。
遇逢瞋忿动为鱼肉。
既出家后。
诃责本缘。
挫拉无情。
转增和忍。
岁登耳顺。
此行弥隆。
习与性成。
斯言不爽。
贞观十年九月十七日
终于本寺。
春秋六十有九。
云疾的无所苦。
自知即世告门人曰。
吾今七十有五。
吾卒今年矣。
其徒曰。
师六十九矣。
何遽辞耶。
告曰。
死生法尔。
吾不惧也。
老僧将年七十。
刺史貌吾增为六岁。
故其命在旦夕。
宜深剋励视吾所行。
又曰。
经不云乎。
世实危脆无牢强者。
去终三日钟不发声。
逝后如旧。
众咸哀叹。
河东安邑人
姓相
其先郑大夫子产之苗裔。
早习丘坟。
神气爽烈。
至年二十。
律师洪湛。
见而异之。
即为剃落。
晦迹双岩
又依法朗禅师
希求心学。
绝影三载。
开皇十三年
辞师擐钵。
周行采义。
路经沧海。
冀就远行寺普兴法师
寻学涅槃。
乃经四载。
清通三事。
至十八年
入于京室。
依宝昌寺明及法师
咨习地论。
又依智凝法师
摄大乘论。
于十义。
熏习六分。
仁寿三年
又往并州武德寺法棱所。
听采地持。
故得十法三持。
四年七月
杨谅作乱。
遂与同侣素杰诸师。
南旋蒲坂
既达乡壤。
法化大行。
先讲涅槃。
后敷摄论。
先是沙门宝澄。
隋初于普救寺
创营大像百尺。
万工才登其一。
不卒此愿。
而澄早逝。
乡邑耆艾。
继之。
受请之夕。
𥨊梦崖傍。
见二师子于大像侧。
连吐明珠。
相续不绝。
既觉惟曰。
兽王自在。
则表法流无滞。
宝珠自涌。
又喻财施不穷。
冥运潜开。
功成斯在。
其寺蒲坂之阳。
嵩高华博。
东临州里。
南望河山。
像设三层。
岩廊四合。
上坊下院。
赫奕相临。
园硙田蔬。
周环俯就。
而弊衣蔬食。
轻财重命。
普救殷赡。
追静归闲。
经隋季拥闭。
海东通守尧君素
镇守荒城。
偏师肆暴。
欲议诸沙门城守固。
敢谏者斩。
缁素同忧。
愤叹内发。
不顾形命。
谓诸属曰。
时乃盛衰。
法无隆替。
沙门尘外之宾。
迹类高世。
何得执戈擐甲。
为禦侮之卒乎。
遂引沙门道逊神素
历阶厉色而谏曰。
贫道闻。
人不畏死。
不可以死怖之。
今视死若生。
但惧不得其死。
死而有益。
是所甘心。
计城之存亡。
公之略也。
世之否泰。
公之运也。
岂五三虚怯而能济乎。
昔者汉钦四皓
天下隆平。
魏重干木。
举国大治。
今欲拘系以从军役。
反天常以会灵祗。
恐纳不祥之兆耳。
公若索头。
与头。
仍为本愿。
必纵以残生。
逼充步甲者。
则不知生为何生。
死为何死。
陈此语。
傍为寒心。
初闻谏。
词气。
但张目直视曰。
异哉斯人也。
何乃心气若斯之壮耶。
因舍而不问。
果诣陈忏。
以杀戮无度。
骋其毒心。
兼又举意轻陵。
卒为城人薛宗所害。
贞观十年九月十七日
终于本寺。
春秋六十有九。
周匡物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几本号名第先生
漳州龙溪(今福建龙海)人。
徒步应举,至钱塘江乏资不得渡,乃题诗公馆:“钱塘江口无钱过,又阻西陵两信潮。
”郡牧出见,乃罪津吏。
唐时舟子不取举选人钱,自此始。
宪宗元和十一年(816)进士第
人登进士第亦自此始。
宪宗贤之,敕其读书之处天城山为名第山。
后仕至高州刺史
事迹散见《太平广记》卷一九九引《闽川名士传》、《唐诗纪事》卷四五、《登科记考》卷一八等。
全唐诗》存诗5首,《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
全唐诗补逸
周匡物字几本龙溪人
元和十一年进士及第,御试《学殖赋》、《莺出谷诗》,为世传诵。
读书天城山,敕改其山为名第山,因号名第先生
仕至高州刺史
补诗一首。
主要活动
  • 816年,进士
吴武陵中唐 ? — 84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4 【介绍】: 信州人,一说澧州人
宪宗元和进士
直史馆
因事流永州,与柳宗元交。
吴元济叛,武陵遗书晓之,元济不悟。
裴度东讨,韩愈司马武陵数因献策。
文宗大和初入为太学博士
后出为忠州刺史,改韶州刺史,坐赃贬潘州司户参军
工诗文。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43,或861 本名侃自称东吴王孙
郡望濮阳(今河南濮阳)信州贵溪(今江西贵溪)人。
排行二十一
宪宗元和二年(807)进士第次年坐事流永州,与柳宗元过从甚密。
元和末主盐务于朔方。
穆宗长庆二年(822)以不职为户部侍郎判度支窦易直所薄。
文宗大和元年(827)太学博士向礼部侍郎崔郾力荐杜牧果于次年进士第
历忠、韶二州刺史
以贪赃贬潘(一作播)州司户参军,卒。
生平见《新唐书》本传。
岑仲勉有《吴武陵事迹》(收于《金石论丛》四《贞石證史》)。
全唐诗》存诗2首,《全唐诗外编》存诗1首。
武陵
信州人
元和初进士
太学博士
出为韶州刺史
以赃贬播州司户参军
主要活动
  • 807年,进士
房千里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南人字鹄举
文宗大和进士
国子博士
高州刺史
工诗文。
有《投荒杂录》、《南方异物志》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鹄举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文宗大和初进士第,曾任国子博士,后因事南贬。
曾待罪寓居庐陵,作《庐陵所居竹室记》以寓意。
官终高州刺史
事迹散见《云溪友议》卷上、《新唐书·艺文志二》、《唐诗纪事》卷五一。
千里能诗善文,与诗人许浑善,有诗寄酬。
新唐书·艺文志二》著录《投荒杂录》1卷、《南方异物志》1卷,均佚。
全唐诗》存诗1首。
千里字鹄举
太和中进士
国子博士
高州刺史
主要活动
  • 大和初,进士
李明远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
生于豪贵之家,其祖官至一品。
宣宗大中中,授左千牛备身,迁监察御史
宣宗时太仆卿韦觐以祷醮之故,为女巫诬告,谪为潘州司马明远赋诗以送之。
事迹散见杜牧《一品孙李明远左千牛备身等制》、《云溪友议》卷中、《唐诗纪事》卷五九。
全唐诗》存诗1首。
高湘唐 ? — 86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字浚之
高锴子。
进士第,历长安右谏议大夫,后贬高州司马
僖宗乾符初召为太子右庶子,终江西观察使
以诗文知名。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78? 字浚之
籍贯不详。
进士第
宣宗大中中,在浙东观察使李讷幕。
后历长安司封吏部员外郎
懿宗咸通七年(866)吏部员外郎试拔萃选人。
中书舍人,改右谏议大夫
十一年,坐与宰相刘瞻亲厚,为路岩所排,贬高州司马
后入为谏议大夫
僖宗初,迁太子右庶子中书舍人,出为江西观察使
乾符五年(878)王仙芝部王重隐陷洪州湖口,卒。
事迹散见新、旧《唐书·高釴》附、《云溪友议》卷上、《太平广记》卷一八八、《唐诗纪事》卷五九。
全唐诗》存诗1首、断句1。
主要活动
  • 进士
魏深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李当从甥。
懿宗咸通中贡进士,□州(州名石刻缺,《文续》作道州,《湖南通志·金石》作高州)军事判官
咸通十四年(873)李当朝阳洞诗,并撰文李当事迹,均刻石于永州
事迹及诗文皆见《八琼室金石补正》卷六〇。
《全唐诗外编》收诗1首。
全唐诗补逸
魏深,晚唐懿宗僖宗时人,为李当从甥。
诗一首。
(《全唐诗》无魏深诗)
章仔钧唐末至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末五代时浦城人
深沉大度,逾不惑,隐居不仕。
后以王审知尚知有唐,乃诣军门上“战、攻、守”三策,审知馆为上客。
奏授高州刺史检校太傅、北面行营招讨使,有惠政。
卒赠忠宪王
刘昌鲁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相州邺人字安国
唐末明经登第僖宗时高州刺史
黄巢有功,擢防御使
刘隐岭南,来攻,大破之,然自度非敌,乃归楚马殷,署永顺军节度副使
天成中卒。
昌鲁字安国
相州邺县人
唐末明经登第
释褐项城主簿
累迁尚书郎
乾符中出为高州刺史
防禦使
刘䶮所杀。
(谨案九国志刘隐广州遣其弟高州昌鲁大败军虑终为所吞乃辇帑库及士卒千馀人归湖南马殷奏授永顺军节度副使行军司马天成中卒与五代史所载不同)
主要活动
  • 唐末,明经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