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唐朝
那提三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中印度人梵名布如乌伐邪,略为那提,唐曰福生。
少出家,名师开悟。
高宗永徽六年京师,住慈恩寺,协助译佛经。
显庆元年,帝有疾,以其识异药,令往昆仑诸国采集。
既至,南海诸国王归敬之,为别立寺,弘宣佛法。
龙朔三年长安
未几,南海真腊国王复请其往,遂不返。
译有《大乘集义论》。
那提三藏
唐曰福生。
具依梵言。
则云布如乌代邪。
以言烦多故。
此但讹略而云那提也。
中印度人
少出家。
名师开悟。
志气雄远弘道为怀。
历游诸国务在开物。
而善达声明通诸诂训。
大夏召为文士
拟此土兰台著作者。
性汎爱好奇。
尚闻有涉悟。
不惮远夷。
曾往执师子国
又东南上楞伽山。
南海诸国随缘达化
善解书语。
至即敷演。
度人立寺。
所在扬扇。
承脂那东国盛转大乘佛法崇盛赡洲称最。
乃搜集大小乘经律论五百馀夹合一千五百馀部。
永徽六年创达京师
有敕令于慈恩安置所司供给。
玄奘法师
当途翻译声华腾蔚。
无有克彰。
掩抑萧条。
般若是难。
既不蒙引返充给使
显庆元年敕往昆崙诸国采取异药。
既至南海
诸王归敬为别立寺度人授法。
弘化之广又倍于前。
以昔被敕往理须返命。
慈恩梵本拟重寻研。
龙朔三年还返旧寺。
所赍诸经。
并为将北出。
意欲翻度。
莫有依凭。
惟译八曼荼罗礼佛法阿吒那智等三经。
要约精最可常行学。
其年南海真腊国
为那提素所化者。
奉敬无己。
思见其人。
合国宗师假涂远请。
乃云。
国有好药唯提识之。
请自采取。
下敕听往。
返亦未由。
余自博访大夏行人云。
那提三藏
乃龙树之门人也。
所解无相与颇返。
西梵僧云。
大师隐后。
斯人第一深解实相善达方便。
小乘五部毗尼外道四韦陀论。
莫不洞达源底通明言义。
词出珠联理畅霞举。
所著大乘集义论。
可有四十馀卷。
将事译之。
被遣遂阙。
夫以抱麟之叹。
代有斯踪。
知人难哉。
千龄罕遇。
那提挟道远至。
投俾北冥既无所待。
乃三被毒载充南役。
崎岖数万频历瘴气。
委命斯在。
呜呼惜哉。
何仲举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道州营道人
后唐明宗天成间,与江文蔚等同游秦王李从荣门下。
明宗长兴二年从荣荐登进士第
旋归湖南,事楚王马希范,为管观察推官,擢天策府学士
久之,出为全州衡州刺史
能诗,颇负时名。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营道(今湖南道县)人。
后唐明宗天成时,入洛与当时文士张抗、江文蔚游秦王李从荣门。
长兴二年(931)从荣荐登进士第
旋归事楚文昭王马希范,为管观察推官
后为马希范天策府学士
久之,出为全州衡州刺史
生平事迹见《五代史补》卷二及《十国春秋》本传。
仲举能诗,李宏皋颇推重之,常对众吟其“树迎高鸟归深野,云傍斜阳过远山”之句,且称为“诗家之高逸者”(《十国春秋》本传)。
其诗名与当时湖南著名诗人沈彬廖凝齐己诸人相伯仲。
全唐诗》存诗1首、断句2联。
《全唐诗续拾》补断句2联。
李宏皋后唐 ? — 950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50 籍贯不详。
李善夷子。
后唐同光初楚武穆王马殷江南诸道都统宏皋营道累迁为都统掌书记
后晋天福四年(939)楚文昭王马希范开天策府,宏皋廖匡图徐仲雅等18人均为学士
后官至刑部侍郎
后汉乾祐三年(950)与其弟宏节并为恭孝王马萼所杀。
事迹散见《诗话总龟》卷四、卷一五,《十国春秋》本传。
宏皋善诗文,与诸学士更唱迭和,俱以文藻知名。
所为表奏至词臣叹服,宰相李嵩亦颇称许。
其《题桃源》诗尤佳,盛为人称诵。
宋僧文莹则称其文“皆胼枝章句,虽龌龊者亦能道”(《玉壶清话》卷七)。
曾著杂文10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2首。
宏皋楚武穆王
营道累迁都统
掌书记
文昭王开天策府。
与十八学士之列。
王薨。
宏皋定议立废王为嗣。
恭孝王争立。
宏皋脔杀之。
蒋钧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营道人字不器
善诗,与刘洞陈甫为诗友。
中唐诗人戎昱有“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门外有芭蕉”句,代答云:“芭蕉叶上无愁雨,自是多情听断肠。
”宋人许为警句。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不器营道(今湖南道县)人。
善诗,与南唐诗人刘洞陈甫为诗友。
中唐诗人戎昱有“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门外有芭蕉”句,代答云:“芭蕉叶上无愁雨,自是多情听断肠”,宋人尊为警句。
事迹见《诗话总龟》前集卷一四。
全唐诗》存断句2联。
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八“沿袭不失为佳”条载其《孤雁》诗4句,《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廖偃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一名仁勇
五代时虔州虔化人
廖匡图子。
少倜傥,喜奇节,通《左氏春秋》、《汉书》。
初事楚,自秘书郎裨将
后至金陵南唐李璟授为莱州刺史,使守道州
朗州叛,潭州亦溃。
所部多潭人,中夜作乱,率亲卒力战不支,极骂而死。
谥节
张子厚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道州江华人,家洄溪
诗人元结闻而就之。
见其容若少壮,问其年已九十有奇。
问何以能此,言岩下有泉田,环于左右,五世居此,饮食取足,无求乎他。
乃止结宿,赠以诗,刻于岩下。
王继勋五代至宋初 ? — 97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陕州平陆人
初仕后周,历宪、、石、磁四州刺史
宋初,历道州刺史,上南汉可图状。
宋军攻南汉,为贺州道行营马步军都监
有武勇,常用铁鞭、铁槊、铁挝,军中目为“王三铁”。
和守阳唐 677 — 74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7—741 【介绍】: 扶风人字守阳
和士开裔孙。
中宗景龙间,为碛西支度营田判官
宗楚客欲陷郭元振,逼守阳诬證之,守阳拒不从。
曾为册立突骑施可汗使。
使还,迁北庭都护府长史
播川郡太守,寻迁北庭副都护,专知支度营田十年,储积巨亿。
迁陇右节度副大使,改陇西郡太守
江华郡太守,卒于途。
王翰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浣
并州晋阳人字子羽
少豪健恃才。
睿宗景云初进士第
张说引为秘书正字,迁通事舍人驾部员外郎
玄宗开元十四年,出为汝州长史,改仙州别驾
卒于道州司马
工诗。
以《凉州词》知名。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一作王浣
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少豪健恃才,喜纵酒。
睿宗景云元年(710)进士第
玄宗开元八年(720)前后,受并州长史张嘉贞张说之器重礼遇。
复中直言极谏科,调昌乐县
后又中超拔群类科。
张说为相时,召为秘书省正字,擢通事舍人,转驾部员外郎
十四年张说罢相,出为汝州长史,徙仙州别驾
后坐与豪侠饮乐游畋,贬道州司马,卒。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卷二一、《唐才子传》卷一。
今人谭优学有《王翰行年考》,傅璇琮有《王翰考》。
能文善诗,与祖咏、杜华相唱和。
其诗善写边塞生活,尤以《凉州词》二首为著名。
旧唐书》本传及《新唐书·艺文志四》均记其有集10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续拾》补1首。
唐诗汇评
王翰,生卒年不详,一作浣,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睿宗景云元年(710)进士第
开元初,连举直言极谏、超拔群类科。
张说并州长史入相,召为秘书正字,擢通事舍人,迁驾部员外郎
开元十四年罢相,出为汝州刺史,改仙州别驾
以穷乐畋饮,贬道州司马
开元二十三年杜甫洛阳应试时,尚在世。
兼擅诗丈,有《王教集》十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一卷。
并州晋阳人
进士
秘书正字
驾部员外
出为汝州长史
道州司马
作品评论
《大唐新语》
卷八引张说语:王翰之文,有如琼林玉斝,虽烂然可珍,而多有玷缺。
若能箴其所阙,济其所长,亦一时之秀也。
工诗,多壮丽之词。
文士祖咏、杜华等,尝与游从。
华母崔氏云:“吾闻孟母三迁、吾今欲卜居,使汝与王翰为邻足矣。
”其才名如此。
王琚盛唐 685 — 74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7 【介绍】: 怀州河内人
少孤,敏悟有才略,明天文象纬。
玄宗为太子时与之为友,相知恨晚,呼为“王十一”,拜太子舍人,兼谏议大夫
玄宗即位,擢中书侍郎
参与平定太平公主之乱。
以功授银青光禄大夫户部尚书封赵国公
常于帷幄之侧参闻大政,时人谓“内宰相”。
后出为刺史郡守,历十五州二郡,性豪侈,不能遵法度。
右相李林甫阴忌之,诬以罪,贬职,自缢死,一说被缢死。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约685—746 排行十一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少聪敏有才略,明天文象纬。
神龙初,为驸马王同皎所器,预谋刺武三思
玄宗太子,授詹事府司直内供奉,兼崇文学士,进太子舍人谏议大夫
玄宗即位,擢为中书侍郎
先天二年(713),以预诛太平公主之功,迁户部尚书封赵国公
特受玄宗宠信,常参预大政,时号“内宰相”。
后以谗见疏。
开元二年(714),出为泽州刺史,历衡、、滑、、许、润等十五州刺史
天宝初,又为广平邺郡太守
五载(746),为李林甫所构陷,贬死于江华郡员外司马任所。
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
居功使气,连遭贬谪,所作诗多感慨激愤之词。
全唐诗》存诗4首。
怀州河内人
甫冠。
驸马都尉王同皎谋刺武三思
事泄亡命。
扬州富商家。
识其非庸人
以女嫁之。
厚给以赀。
元宗为太子
猎韦杜閒。
辄止其家。
太子巳平内难。
太子太平公主
累授太子舍人谏议大夫
常豫秘谋。
太子受内禅。
中书侍郎
公主谋乱益急。
请帝决策除之。
事平。
户部尚书
封赵国公
眷委特异。
豫大政事。
号内宰相
历拜九刺史
性豪侈。
右相李林甫恃功使气。
使人发其宿赃。
贬江华员外司马
又使罗希奭按其罪。
惧仰药。
未及死。
希奭缢杀之。
宝应元年赠太子少保
杨玚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虢州华阴人字瑶光
杨琮孙。
初为麟游窦怀贞营道观,征百姓资财,拒不应,怀贞壮其对,为止。
侍御史御史中丞户部侍郎
宇文融检括户口,独抗议,出为华州刺史
入为国子祭酒,再迁大理卿
玄宗开元二十三年,拜左散骑常侍
寻卒,谥贞
字瑶光
华州华阴人
开元中历迁国子祭酒
再迁大理卿
左散骑常侍
卒年六十八。
户部尚书
谥曰贞
张观南唐至宋初 943 — 995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平不详。
五代楚马殷时人。
全唐诗》存诗1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3—995 【介绍】: 常州毗陵人字仲宾
五代南唐时进士
归宋为彭原主簿
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以见任官再举进士,特授忠武掌书记
召拜监察御史,充桂阳监使。
上疏谏增剑外赋税。
度支盐铁判官,出为诸路茶盐制置副使
改知黄州,迁扬州,皆有善政。
官至三司河东道判官,出知道州,移广南西路转运使
坐奏事不实被劾,寻卒于桂州
广览汉史,雅好论事,辞理切直,有古人风。
有《二十二国祥异记》。
全宋诗
张观(九四三~九九五)字仲宾毗陵(今江苏常州)人。
唐进士
入宋,为彭原鸡泽主簿,召拜监察御史,后迁左司谏,又知黄州,移扬州
召为三司河东路判官
太宗淳化五年(九九四),出知道州(《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四之一一),移广南西路转运使
至道元年卒(同上书蕃夷四),年五十三。
宋史》卷二七六有传。
全宋文·卷一○三
张观(九四三——九九五)字仲宾常州毗陵(今江苏常州)人。
南唐进士第,归宋,为彭原主簿
太平兴国初兴元府,累至监察御史,充桂阳监使,赐进士及第
后知黄州,迁扬州,召为三司河东道判官,以越局言事而出知道州,移广南西路转运使
至道元年,坐奏交州黎桓为乱兵所杀事不实,被劾,狱未具而卒于桂州,年五十三。
宋史》卷二七六有传,又见同书卷四八八《交阯传》
敬羽唐 ? — 76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2 【介绍】: 宝鼎人
善候人意旨。
初为康成县,继为朔方节度使幕下
肃宗即位初,擢为监察御史,治狱酷毒,人多滥死。
上元中,擢为御史中丞
代宗宝应元年,贬为道州刺史
寻被杀。
秦昌舜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并州太原人
秦守一子。
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始设明州昌舜刺史
天宝元年,自通川郡太守,授会稽郡太守
六载,改江华郡太守
又为常山郡太守
张季秀唐 ? — 76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5 【介绍】: 道州人
代宗时处士
文学为业,不求人知,介直自全。
元结道州刺史,举请于朝,乞令州县造舍给田,免其户役。
卒,元结为撰《张处士表》。
崔涣唐 ? — 76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9 【介绍】: 博陵安平人
崔玄炜孙。
博综经术,长论议。
初为亳州司功参军
累迁司门员外郎
玄宗奔蜀,迎谒于道,房琯荐之,即日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肃宗立,诏为江淮宣谕选补使,收采遗逸。
代宗时御史大夫
元载辅政,论其奸,恶之。
道州刺史
卒谥元
元结唐 719 — 77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9—772 【介绍】: 河南鲁山人字次山自称浪士亦号猗玕子漫郎漫叟聱叟
元延祖子,元德秀族弟。
玄宗天宝进士,由国子司业苏源明荐于肃宗,召为右金吾兵曹参军,历仕山南西道节度参谋水部员外郎道州刺史容管经略使
有吏才,卓有政声。
文章戛戛自异,变排偶绮靡之习。
有集,又编沈千运王季友等七人诗为《箧中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15—772,旧说生于723,误 字次山自称元子又号猗玗子(猗玗,或作猗犴、琦开,今从《新唐书》本传)、浪士漫郎漫叟聱叟等。
先世本鲜卑拓拔氏,北魏孝文帝时改姓元
其先居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鲁山(今属河南)
17岁始从学于宗兄元德秀
天宝十三载(754)进士第,复举制科。
安史乱起,率家南下避难。
乾元二年(759),以右金吾兵曹参军监察御史,充山南东道节度参谋,一度代摄荆南节度使事,有战功。
后历任道州(治今湖南道县)、容州(治今广西北流)刺史,加授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甚著。
大历四年(769)因母丧辞归。
七年复入朝,病逝长安,赠礼部侍郎
生平详见颜真卿元君表墓碑铭》及《新唐书》本传。
元结诗文兼擅,为中唐古文运动与新乐府运动之先导者。
其诗多自写胸次、针砭现实之作,诗风简古,淳淡自然,所作《舂陵行》、《贼退示官吏》,曾受杜甫推崇。
元好问曾云:“浪翁水乐无宫徵,自是云山韶濩音。
”(《论诗绝句》)唯“朴质处过甚”(清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一)。
所选《箧中集》体现其反对“拘限声病,喜尚形似”(《箧中集序》)之诗学主张。
其文亦自成一家。
著有《元子》10卷、《猗玗子》1卷、《文编》10卷,今已佚。
湛若水辑有《元次山文集》,今人孙望校订之《元次山集》更为详核。
全唐诗》存诗2卷,《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又2句。
唐诗汇评
元结(719-772)字次山自号漫叟聱叟
鲁山(今属河南)人。
年十七,折节读书,师事从兄元德秀
天宝十二载(753),登进士第
安史乱起,举家南奔,避难于猗犴洞(在今湖北大冶)。
乾元二年苏源明荐为右金吾兵曹参军山南东道节度参谋,抗击史思明
水部员外郎荆南节度判官
代宗初,召为著作郎,后出守道州招抚流亡,颇有政声。
容州都督
卒。
反对当世“拘限声病,喜尚形似”之风,编录沈千运等七人诗二十四首为《箧中集》,今存。
其所著《元子》十卷、《文编》十卷等均已散佚。
后人辑有《元次山文集》十卷行世。
全唐诗》编诗二卷。
词学图录
元结(719-772) 字次山号漫叟聱叟
鲁县(今河南鲁山)人。
新乐府运动先行者。
有集十卷,今编诗二卷,有《欸乃曲》等词。
河南人
天宝十三载进士
右金吾兵曹参军
监察御史
山南西道节度参谋
以讨史思明功迁监察御史里行
水部员外郎
代宗立
道州刺史
容管经略使
左金吾卫将军
卒年五十。
礼部侍郎
作品评论
欧阳修《唐元结华阳岩铭》
元结,好奇之士也。
其所居山水,必自名之,唯恐不奇。
而其文章用意亦然,而气力不足,故少遗韵。
性耿介,有忧道悯世之思,逢天宝之乱,或仕或隐,自谓与世聱牙。
岂独其事而然,其文辞亦如之。
然其辞义幽约,譬古钟磬不谐于里耳,而可寻玩。
在当时名出萧、李下,至韩愈称数唐之文人,独及云。
元结)性梗僻,深憎薄俗,有忧道悯世之心,《中兴颂》一文,灿烂金石,清夺湘流
作诗著辞,尚聱牙。
天下皆知敬仰。
湛若水《元次山集序》
余自北游,观艺于燕冀之都,得《元子》而异焉。
欲质不欲野,欲朴不欲陋,欲拙不欲固,卓然自成其家者也。
唐之大家,风斯下矣,其骎骎手中古而不已矣乎!
其泯而不传,将文末之世而已乎!
元结诗每有真性,浅而可讽。
钟云:元次山诗,溪刻直奥,有异趣,有奇响,在盛唐中自为调。
不读此,不知古人无所不有;若掩其姓名以示俗人,决不以为盛唐人作矣。
又云:不知者笑其稚朴,知者惊其奇险,当观其意法深老处。
又云:只是一字不肯近人。
《诗源辨体》
元结五言古,声体尽纯,在李、杜、岑参外另成一家。
《与刘侍御宴会诗序》云:“文章道丧久矣。
时之作者,烦杂过多,歌儿舞女,且相喜爱,系之《风》《雅》,谁道是耶?
”故其诗不为浮泛,关系实多;但其品高性洁,激扬太过,故往往伤于讦直。
中如《贱士吟》、《贫妇词》、《下客谣》等,质实无华,最为淳古。
其他意在匠心,故多游戏自得,而有奇趣。
盖上源渊明,下开白、苏之门户矣,惜调多一律耳。
《诗源辨体》
元结《箧中集序》谓:“近世作者,更相沿袭,拘限声病。
”故其五言古极意洗削,声体之纯,远胜光羲诸子。
但矫枉太过,往往有稚朴戆直之句。
唐诗人能以真朴自立门户者,唯元次山一人。
次山不唯不似唐人,并不似元亮
次山自有次山之真朴,此其所以自立门户也。
《载酒园诗话又编》
疏率自任,元次山之本趣也,然亦有太轻太朴者。
酬赠、游宴诸诗,须分别存之;唯悯贫穷、悲兵燹之言,宜备矇瞍之诵,为人牧者,尤宜置之座右。
次山伟长而有获。
《唐诗别裁》
次山诗自写胸次,不欲规模古人,而奇响逸趣,在唐人中另辟门径,前人譬诸古钟磬不谐里耳,信然。
元次山诗悠然自适,一种冲穆和平之味,又在少陵以上。
高古浑穆,老杜甘处其下,王摩诘更不必言。
韦苏州略近,而矜贵终让一筹。
《小澥草堂杂论诗》
元次山朴素中更饶妩媚。
元次山诗,在唐人中又是一格,所谓“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四库全书总目》
性不谐俗,亦往往迹涉诡激……颇近古之狂。
然制行高洁,而深抱悯时忧国之心;文章戛戛自异,变排偶绮靡之习。
杜甫尚和其《舂陵行》,称其可为天地万物吐气。
晁公武谓其文如古钟磬,不谐俗耳。
高似孙谓其文章奇古,不蹈袭。
盖唐文在韩愈以前毅然自为者,自结始,亦可谓耿介拔俗之姿矣。
皇甫堤尝题其《浯溪中兴颂》曰:“次山有文章,可惋只在晬。
然长于指叙,约洁有馀态。
心语适相应,出句多分外,于诸作者间,拔戟成一队。
”其品题亦颇近实也。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元次山古调独弹,冰襟雪抱,令人不敢亵玩。
《艺概•诗概》
元、韦两家皆学陶。
苏州犹多一“慕陶直可庶”之意,吾尤爱次山以不必似为真似也。
其源出于应德琏刘公干
《贫妇》、《农臣》、《下客》诸篇,托风深微,扑而不野。
《闵荒》、《舂陵》,古思同颉。
杂言七字,别具风味,正如未下盐豉,千里莼羹。
《石遗室诗话》
次山五言古,开香山讽谕之体。
陈兆奎《王志》
附案:次山道州诸作,笔力遒劲,充以时事,可诵可谣,其体极雅。
少陵气势较博,而深永匀饬不若也。
申泰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邵州人字广祥
幼好读书,清俭独处,不与亲友交。
相传至南岳访神,遇异人传金丹火龙之术。
肃宗时,以道术事李辅国,擢谏议大夫
辅国令其往道州界置军,诱引土民,纳其金帛。
归至长沙潭州刺史庞承鼎执之,首赃巨万。
奏京,辅国庇之得免。
后仍以赃败流死。
李廙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宗室后裔。
字敬仲,一作敬叔
历官吏部员外郎郎中
年二十九,为尚书右丞
肃宗初,为给事中
至德二载,被劾贬江华郡太守
上元中,为歙州刺史
代宗宝应元年,改处州刺史
代宗大历间,任河南尹
年五十九,再为尚书右丞,一作尚书左丞
独孤及唐 725 — 77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5—777 【介绍】: 河南洛阳人字至之
玄宗天宝末举洞晓玄经科。
华阴
代宗时左拾遗召,改太常博士,迁礼部员外郎,历舒二州刺史,以治课加检校司封郎中
常州,卒,谥宪
世称独孤常州
性孝友,喜鉴拔后进,为文彰明善恶,长于论议,与李华萧颖士等齐名。
有《毗陵》。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5—777 字至之排行十四
洛阳(今属河南)人。
玄宗天宝十三载(754)中洞晓玄经科,授华阴
肃宗至德中避地越州,历佐浙东节度江淮都统幕。
代宗广德元年(763)征为左拾遗,累迁太常博士,礼部、吏部员外郎
大历三年(768)出为濠州史,五年舒州刺史八年常州刺史
十二年四月卒,谥宪
生平详见崔祐甫常州刺史独孤公神道碑》、梁肃常州刺史独孤公行状》、《新唐书》本传。
今人赵望秦有《独孤及年谱》。
有文名,与萧颖士李华贾至等先后倡导古文,为唐代古文运动先驱。
又工诗,其论诗主缘情绮靡说。
今存《毗陵》20卷。
全唐诗》存诗2卷,《全唐诗外编》《全唐诗续拾》补诗4首。
唐诗汇评
独孤及(725一777),字至之洛阳(今属河南)人。
天宝中,客游,与高适贾至陈兼为友。
十三载(754),应道举,对策高第,授华阴
安史乱起,南奔。
上元初为左金吾兵曹,充江淮都统李峘掌书记
征为右拾遗,历太常博士、礼吏二部员外郎
大历中,出为舒二州刺史,治绩加检校司封郎中,赐金紫。
九年,徙常州刺史,卒。
李华萧颖士齐名,提倡古文,奖掖后进,梁肃朱巨川崔元翰等皆出其门,天下谓之文伯
有《毗陵》二十卷,今存。
全唐诗》编诗二卷。
全唐诗补逸
独孤及字至之洛阳人
大历十二年卒,年五十三。
补诗二首。
及字至之
河南洛阳人
天宝末以道举高第。
华阴
代宗立
左拾遗召。
礼部员外郎
历濠舒二州刺史
检校司封郎中
常州刺史
卒年五十三。
谥曰宪
著有毗陵集。
作品评论
崔祐甫《独孤公神道碑》
公之文章,大抵以立宪诫世、褒贤遏恶为用,故论议最长。其或列于碑颂,流于咏歌,峻如嵩华,威如江河,清如秋风过物,邈不可逮。
梁肃《常州刺史独孤及集后序》
其文宽而简,直而婉,辩而不华,博厚而高明,论人无虚美,比事为实录,天下凛然,复睹两汉之遗风。
……其馀记物叙事,一篇一咏,足以追纵往烈,裁正狂简。
权德舆《唐故常州刺史独孤及谥议》
独孤及方直清,根于性术。
其修身莅官,确手处中,立言遣辞,有古风格。
辩论裁正,昭德塞违,浚波澜而去流荡,得菁华而无枝叶。
皇甫澄《谕业》
独孤尚书之文,如危峰绝壁,穿倚霄汉,长松怪石,倾倒溪壑,然而略无和畅,雅德者避之。
性孝友,喜鉴拔。
为文必彰明善恶,长于议论。
工诗,格调高古,风尘迥绝,得大名当时。
钟云:少不喜此君诗,其全集近八十首,冗累处甚不好看,故所选止此。
然其高处已似元道州矣,以此知诗之难看者,不当便弃之也。
使此君止传此数诗,则亦盛唐好手、惟读其全集,故反生厌:
《唐律消夏录》
独孤至之诗笔俱高,中唐时亦一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