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唐朝
胡元范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申州义阳人
武则天时凤阁侍郎
坐救裴炎,流死隽州
介廉有才。
工诗。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申州义阳(今河南信阳)人。
介廉有才。
高宗时历官司勋员外郎司封郎中吏部员外郎
武后时,为凤阁侍郎
光宅元年(684)因救裴炎,流死琼州
事迹散见新、旧《唐书·裴炎》,《唐诗纪事》卷五,《郎官石柱题名考》卷四、五、八。
全唐诗》存诗3首。
高开道隋末唐初 ? — 624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高开道 始兴 618年十二月—624年二月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4 【介绍】: 沧州信阳人
世煮盐为生。
隋末依河间格谦
灭,与其党人亡海曲。
唐高祖武德四年自称燕王
寻因罗艺请降,诏以为蔚州总管封北平郡王
后又引突厥兵攻扰河北,复称燕。
因将士思归,众益厌乱,终为部将所逼自杀。
僧拾得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太宗贞观时人。
天台山国清寺丰干禅师松径,见一十余岁儿童,遂引至寺,付库院。
经三纪,令知食堂。
寒山友,状类颠狂。
闾丘胤出守台州,入寺见寒山拾得二人,拜之,二人连臂走出,沈迹无所。
胤复往寒岩谒问,便缩入岩穴中入灭。
寻其遗物,唯于林间并村墅屋壁诗三百余篇。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诗僧
字里不详。
丰干寒山同时,约于玄宗代宗间在世。
旧说为太宗贞观间人,实误。
据云数岁时被遗弃赤城道旁,为台州(今浙江临海)国清寺僧丰干拾归,就养于寺中,遂以拾得为名。
后为国清寺苦行僧。
寒山友善,二人交谈,听者多不能解。
或传其为菩萨应身,时人尊为贤士。
宋高僧》卷一九、《景德传灯录》卷二七有传。
喜作诗,多宣扬佛教义理,以劝谕世人,亦有吟咏林风景及隐逸情趣之作。
诗风浅显通俗,与寒山诗风相似。
其诗由僧道翘编次为1卷,共50余首,附收于《寒山子诗集》之末。
今人钱学烈有《寒山拾得诗校评》。
全唐诗》存诗1卷。
宗镜录》中另存其诗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唐诗汇评
拾得,生卒年不详,本为赤城(在今浙江天台境)孤儿,天台国清寺僧丰干漫步赤城道上,拾而养之,故名拾得,旧传贞观时人,据近人考证,约玄宗时在世。
寒山为友,亦能诗。
后人辑寒山集,附其诗于集中。
全唐诗》编诗一卷。
拾得者。
封干禅师先是偶山行至赤城道侧。
仍闻儿啼遂寻之见一子可数岁已来。
初谓牧牛之竖。
委问端倪云。
无舍孤弃于此。
封干携至国清寺付与典座僧。
或人来认必可还之。
沙门灵熠摄受之令知食堂香灯。
忽于一日见其登座与像对槃而餐。
复呼憍陈如曰小果声闻。
傍若无人执箸大笑。
僧乃驱之。
灵熠咨尊宿等罢其堂任。
且令厨内涤器。
洗濯才毕澄滤食滓。
以筒盛之。
寒山来必负而去。
又护伽蓝神庙每日僧厨下食。
为乌鸟所取狼藉。
拾得以杖扑土偶三二下骂曰。
汝食不能护。
安护伽蓝乎。
是夕神附梦与阖寺僧曰。
拾得打我。
明日诸僧说梦符同。
一寺纷然始知非常人也。
时牒申州县。
郡符下云。
贤士隐遁菩萨应身。
宜用旌之。
号拾得为贤士
又于寺牛。
歌咏呼天。
当其寺僧布萨时。
拾得驱牛至僧集堂前倚门抚掌。
大笑曰。
悠悠者聚头。
时持律首座咄曰。
风人何以喧碍说戒。
拾得曰。
我不放牛也。
此群牛者多是此寺知僧事人也。
拾得各呼亡僧法号。
牛各应声而过。
举众错愕。
咸思改往修来感菩萨垂迹度脱。
时道翘纂录寒山文句。
于寺土地神庙壁。
拾得偈词。
寒山集中。
拾得者。
丰干禅师偶山行至赤城道侧。
闻儿啼。
遂寻之见一子可数岁。
初谓牧牛之竖。
委问端倪云。
无舍孤弃于此。
丰干携至国清寺
付与典座僧曰。
或人来认可还之。
沙门灵熠摄受之令知食堂香灯。
忽于一日见其登座与像对盘而餐。
复呼憍陈如曰。
小果声闻。
傍若无人执箸大笑。
僧乃驱之。
灵熠咨尊宿等罢其堂任。
且令厨内涤器。
洗濯才毕澄滤食滓。
以筒盛之。
寒山来必负而去。
又护伽蓝神庙每日僧厨下食。
为乌鸟所取狼藉。
拾得以杖扑土偶三二下骂曰。
汝食不能护。
安护伽蓝乎。
是夕神附梦与阖寺僧曰。
拾得打我。
明日诸僧说梦符同。
一寺纷然始知非常人也。
时牒申州县。
郡符下云。
贤士隐道菩萨应身。
宜用旌之。
号拾得为贤士
又于寺牛。
歌咏呼天。
当其寺僧布萨时。
拾驱牛至僧集堂前。
倚门抚掌大笑曰。
悠悠者聚头。
时持律首座咄曰。
风人何以喧碍说戒。
拾得曰。
我不放牛也。
此群牛者多是此寺知僧事人也。
拾得各呼亡僧法号。
牛各应声而过。
举众错愕。
咸思改往修来。
感菩萨垂迹度脱。
时道翘纂录寒山文句。
于寺土地神庙壁。
拾得偈词。
寒山集中。
丰干禅师
先是偶山行。
赤城道侧。
闻儿啼。
遂寻之。
见一子可数岁已来。
初谓牧牛之竖。
委问端倪。
云无舍孤弃。
丰干携至国清寺
付与典座僧。
或人来认。
必可还之。
沙门灵熠摄受之。
令知食堂香灯。
忽于一旦。
见其登座与像对槃而餐。
复呼憍陈如曰。
小果声闻。
傍若无人。
执箸大笑。
僧乃驱之。
灵熠咨尊宿等。
罢其堂任。
且令厨内涤器。
洗濯才毕。
澄滤食滓。
以筒盛滓。
寒山来负去。
又护伽蓝神庙。
每日僧厨下食。
为乌鸟所取。
狼藉拾得以杖朴土偶。
三二下。
骂曰。
汝食不能护。
安护伽蓝乎。
是夕神附梦与阖寺僧曰。
拾得打我。
明日诸僧说梦符同。
一寺纷然。
始知非常人也。
时牒中州县郡。
符下云。
贤士隐遁。
菩萨应身。
宜用旌之。
号拾得为贤士
又于寺牛。
歌咏呼天。
当其寺僧布萨时。
拾得驱牛。
至僧集堂前。
倚门抚掌大笑曰。
悠悠者聚头。
时持律首座咄曰。
风人何以喧碍说戒。
拾得曰。
我不放牛也。
此群牛者。
多是此寺。
知僧事人也。
拾得各。
呼亡僧法号。
牛各应声而过。
举众错愕。
咸思改往修来。
感菩萨垂迹度脱。
时道翘纂录寒山文句。
于寺土地神庙壁。
拾得偈词。
寒山集中。
作品评论
王舟瑶《跋寒山子诗集》
寒山诗)云:“一为书剑客,三遇圣明君。
东守文不赏,西征武不勋。
学文兼学武,学武兼学文。
今日既老矣,馀生不足云。
拾得诗云:“少年学书剑,叱驭到京州
闻伐匈奴尽,娑婆无处游。
归来翠岩下,席草枕清流。
”则二人固挟文武材,有意世用,不得志而逃于禅也。
其诗近偈语为多。
李建崇五代 ? — 95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3 【介绍】: 五代时潞州人
从军善骑射
事后唐为指挥使
后晋申州刺史
后汉初,年逾七十,神气不衰,入为右卫大将军
后周太祖即位,授左监门卫上将军
路敬淳初唐 ? — 69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97 【介绍】: 贝州临清人。
进士第
少志学,足不履门。
居亲丧,倚庐不出者三年。
武周天授中,历迁司礼博士、兼修国史崇贤馆学士
数受诏修辑吉凶杂仪,帝称之。
尤明谱学,尽能究其根源枝派,后有撰次者,皆本之。
坐交通綦连耀,下狱死。
有《著姓略證》、《衣冠谱》。
敬淳
贝州临清人。
贞观末申州刺史
垂拱四年宏文馆学士
李素节初唐 648 — 69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48—690 【介绍】: 唐高宗第四子。
六岁封雍王,授雍州
能日诵古诗赋五百余言,精勤不倦,高宗甚爱之。
岐州刺史改封郇王
武则天素节萧淑妃争宠,幽辱而杀之,素节遂遭谗嫉,出为申州刺史,降为鄱阳郡,复遭禁锢终身。
后转岳州刺史,除舒州刺史封许王
终被诬缢死。
姚崇唐 650 — 72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0—721 【介绍】: 陕州硖石人本名元崇改名元之,避开元年号,又改名。
应下笔成章举,授濮州司仓参军
武周时,累擢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三品,出为灵武道大总管
张柬之等谋诛张易之计议
睿宗立,进中书令,以奏请使太平公主出居东都,贬申州刺史
玄宗先天二年奏治政十事,帝皆纳之。
复迁紫微令,罢冗职,修制度。
开元四年山东蝗虫大起,奏请各道捕蝗,蝗灾讫息。
后引宋璟自代,史称姚宋。
卒谥文献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51—721 字元之本名元崇,以与突厥叱利同名,武后时以字行,至开元时,避帝号更名崇
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东南硖石镇)人。
高宗时举下笔成章科,授濮州司仓参军,入为司刑丞
武后天授中,历夏官员外郎郎中侍郎
圣历三年(700),进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迁凤阁侍郎
司仆卿,犹凤阁鸾台三品
出充灵武道大总管
睿宗即位,召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寻迁中书令
出为申州刺史,转扬州长史淮南按察使同州刺史等。
玄宗先天二年(713),复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迁紫微令,封梁国公
开元四年(716),以开府仪同三司,罢知政事
九年卒,赠扬州大都督谥曰文贞(两《唐书》本传曰文献)。
十七年赠太子少保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张说《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扬州刺史大都督梁国公姚文贞公神道碑》。
三居相位,为唐代名相之一。
工诗善文,《旧唐书·经籍志》下、《新唐书·艺文志四》载文集10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6首,《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
唐诗汇评
姚崇(650-721),字元之本名元崇
其先吴兴(今浙江湖州)人,隋末移居硖石(今陕西陕县),后家于洛阳
应下笔成章举,授濮州司仓
武后朝,累迁至夏官侍郎同平章事
出为灵武道大总管、常、、许等州刺史
睿宗立,拜兵部尚书同平章事,进中书令
复出为、徐诸州刺史
玄宗开元初复入相,迁紫微令,封梁国公
长于吏道,号为名相,与宋璟并称“姚宋”。
有《姚崇集》十卷,己佚。
全唐诗》存诗六首。
字元之
陜州硖石人
本名元崇
以与突厥叱利同名。
武后时以字行。
至开元时
避帝号更名崇
为孝敬挽郎
应下笔成章举。
濮州司仓
五迁夏官郎中
超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寻迁凤阁侍郎
张易之所谮。
司仆卿
同凤阁鸾台三品
出充灵武道大总管
神龙元年
预谋诛张易之兄弟。
功封梁县侯
睿宗立
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中书令
先天二年改紫微令。
进封梁国公
开府仪同三司
知政事
太子少保
以疾不拜。
开元九年薨。
年七十二。
扬州大都督
谥曰文献
十七年赠太子太保
祝钦明初唐 ? — 71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京兆始平人字文思
明经
武周长安元年累迁太子率更令,兼崇文馆学士
中宗复位,擢国子祭酒
中宗景龙三年帝将郊,钦明郭山恽阴迎韦后意,谓后有郊天地之理,帝用其言。
又尝于群臣宴上据地作八风舞,卢藏用有“五经扫地”之叹。
睿宗景云初被劾,贬饶州刺史
后徙洪州都督,入为崇文馆学士,寻卒。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12? 字文思京兆始平(今陕西兴平)人。
明经及第,为东台典仪
武后天授二年(691),又中英才杰出业奥大经科,拜著作郎
长安元年(701)迁太子率更令太子少保
中宗即位,擢拜国子祭酒同中书门下三品
历刑、礼二部尚书,仍知国事,累封鲁国公
神龙二年(706)贬为申州刺史,入为国子祭酒
睿宗景云元年(710)饶州刺史,徙洪州都督
玄宗先天元年(712),在崇文馆学士任,寻卒。
生平详见新、旧《唐书》本传,《元和姓纂》卷一〇,史崇《妙门由起序》。
钦明通五经,兼涉众史百家之说。
亦善文,曾预修《则天皇后实录》、《散颁格》。
全唐诗》存诗1首。
钦明字文思
京兆始平人
明经
永淳天授閒又中英才杰出业奥六经等科。
著作郎
长安初累迁太子率更令崇文馆学士
太子少保
中宗立
擢拜国子祭酒同中书门下三品
银青光禄大夫
历刑礼二部尚书修国史
封鲁国公
景龙三年
中宗将祀南郊。
钦明希旨言皇后当助祭。
于是韦后为亚献。
景云初
侍御史倪若水劾论其事。
左授饶州刺史
洪州都督
入为崇文馆学士
殷仲容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雍州鄠县人
殷峤从祖侄。
武则天时曾任秘书丞申州刺史,累迁至冬官郎中
擅画人物容貌及花鸟,兼善篆隶书。
僧丰干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剪发齐眉,衣布袋,居天台山国清寺
昼则春米供僧,夜则扃房吟咏,或骑虎巡廊唱道。
人或借问,只对“随时”而已,更无他语。
后独入五台山巡礼,回天台山示灭。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一作封干
天台山国清寺僧。
身长7尺余,常衣布裘,剪发齐眉。
人问其佛理,仅对以“随时”二字,别无他语。
传曾骑虎入松门,口诵《唱道歌》,众僧见而惊畏。
喜执役舂谷,以应斋炊。
曾至五台山巡礼。
及其卒后,传云有人于玄宗先天间见其在长安行化。
宋高僧》卷一九、《景德传灯录》卷二七有传。
全唐诗》存诗2首,近人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證》卷二〇以为宋人所依托。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天台山国清寺
身长七尺馀。
剪发齐眉。
拥布裘。
寒暑不易。
日事舂给众。
或咨其佛法。
则以随时二字对之。
间骑一虎往来松径间
夜每唱歌其院达旦。
僧俗知敬。
久之。
示灭于寺。
先天中
京兆闾立胤。
将之官天台
忽患头疾。
庸医莫能效。
无何而封干称自天台来谒。
且求治其疾。
即汲水盈净器噀之。
疾良已。
胤大喜。
因引与坐深语。
遍访天台人物之可见者。
曰。
使君他日。
当无忘文殊普贤也。
胤诘其为谁。
则曰寒山拾得耳。
夫二人。
素隶国清寺
至则但于国清求之而已。
然尤不可以貌也。
胤既视事。
因造寺如所约。
时寺僧道翘。
知事接待。
胤先从问封干师所在处。
而虎迹满藏后旧院。
见寒拾方共执爨。
灶下相顾大噱。
胤亟拜之。
则咄曰。
弥陀不识。
礼我何为。
又曰。
封干饶舌封干饶舌。
遂𢹂手竟趋出 寒山子
始不知其何来。
貌癯瘁。
桦冠木屐。
疏布襦裤。
隐迹始丰县寒岩
世因以寒山名之。
发言有理趣。
辞句俊伟。
非学者所企及。
闾丘尝躬以汤药衣服遗之。
寒山遽喝岩石使裂。
入其中。
且入连咄曰。
贼贼。
又曰。
报汝诸人。
各自努力。
既入而石合无痕罅。
闾丘命道翘录其诗。
树叶崖石屋壁上
凡三百馀首。
集之以传至今云 拾得者。
拾得而名也。
封干师赤城
闻儿啼道旁。
而抱以归。
委灵熠视养焉。
稍长。
职上堂中圣僧供。
顾日坐案上啖其供。
复谇骂圣僧小果。
或以告灵熠。
熠遣上供伽蓝神祠。
以屈辱之。
而乌鸢啄神祠供。
拾得则杖其神曰。
汝力不能护所食。
而能护伽蓝乎。
是夕神见梦于寺僧曰。
拾得打我奈何。
明日众僧语所梦。
人人同。
莫不叹异。
于是诣县廷投牒言状。
申州
州符寺。
宜称贤士。
拾得贤士。
由是闻天下。
然身未尝去国清。
尤友善寒山子
每斋馀涤器。
则漉蔬滓纳筒中。
以俟寒山之至。
而负以去。
或混樵牧放旷自乐。
一日僧布萨。
忽骑牛闯门入。
首座诃之。
遂对群牛立阶下。
次第以名呼寺僧之已亡者。
苟呼一名。
则一牛辄应声。
过立其侧。
尽过其牛乃已。
众惭惧。
后以闾丘故走避。
终不知其所在焉。
释封干师者。
本居天台山国清寺也。
剪发齐眉布裘拥质。
身量可七尺馀。
人或借问。
止对曰随时二字而已更无他语。
乐独舂谷。
役同城旦。
应副斋炊。
尝乘虎直入松门。
众僧惊惧。
口唱唱道歌。
时众方皆崇重。
及终后于先天年中在京兆行化。
非恒人之常调。
士庶见之无不倾礼。
以其蹑万回师之后。
微亦相类。
风狂之相过之。
言则多中。
先是国清寺僧厨中有二苦行。
寒山子
拾得
多于僧厨执爨。
爨讫二人晤语。
潜听者多不体解。
亦甚颠狂糺合相亲。
盖同类相求耳。
闾丘胤出牧丹丘
将议巾车
苦头疼羌甚。
医工寡效。
邂逅造云。
某自天台来谒使君
且告之患。
曰。
君何虑乎。
便索净器吮水喷之。
斯须觉体中颇佳。
闾丘异之。
乃请一言定此行之吉凶。
曰到任记谒文殊。
闾丘曰。
此菩萨何在。
国清寺厨执爨洗器者是。
及入山寺
问曰。
此寺曾有封干禅师
曰有。
院在何所。
寒山拾得复是何人。
时僧道翘对曰。
封干旧院即经藏后。
今阒无人。
止有虎豹。
时来此哮吼耳。
寒拾二人见在僧厨执役。
闾丘房。
唯见虎迹纵横。
又问在此有何行业。
曰唯事舂谷供僧粥食。
夜则唱歌讽诵不辍。
如是再三叹嗟。
乃入厨见二人烧柴木有围炉之状。
闾丘拜之。
二人连声咄吒。
后执闾丘手亵之若婴孺呵呵不已。
行曰封干饶舌。
自此二人相携手出松门。
更不复入寺焉。
又尝入五台巡礼。
逢一老翁。
问曰。
莫是文殊否。
翁曰。
岂可有二文殊。
礼之未起。
恍然失之。
次有木𣹟师者。
多游京邑市廛间。
亦类封干
人莫轻测。
封丰二字出没不同。
韦述吏官作封疆之封。
闾丘序三贤作丰稔之丰。
未知孰是。
系曰。
封干先天中游遨京室。
闾丘寒山拾得睿宗朝人也。
奈何宣师高僧传中闾丘武臣也。
唐初人
闾丘序记三人不言年代使人闷焉。
赐绯乃文资也。
夫如是乃有二同姓名闾丘也。
大沩祐公于宪宗朝遇寒山子指其泐潭。
仍逢拾得于国清。
知三人是唐季叶时犹存。
封干天台没而京兆出。
寒拾也先天在而元和逢。
为年寿弥长耶。
为隐显不恒耶。
易象有之。
小狐汔济。
其此之谓乎。
释丰干师者。
本居天台国清寺
剪发齐眉布裘拥质。
身量可七尺馀。
人或借问。
止对曰。
随时二字而已。
更无他语。
乐独舂谷。
役同城旦。
应副斋炊。
尝乘虎直入松门。
众僧惊惧口唱唱道歌。
拾得寒山子二人相得欢甚。
丰干出云游。
闾丘胤出守台州欲之官。
俄病头风召名医莫差。
丰干偶至其家。
自谓善疗此疾。
闾丘闻而见之。
师持净水噀之须臾祛殄。
因是大加敬焉。
问所从来。
天台国清。
曰彼有贤达否。
寒山文殊拾得普贤。
当就见之。
闾丘至任。
三日后即到寺。
问曰。
此寺曾有丰干禅师否。
曰有。
院在何所。
寒山拾得复是何人。
时僧道翘对曰。
丰干旧院即经藏后。
今阒无人止有虎豹。
时来此哮吼耳。
寒山拾得二人见在僧厨执役。
闾丘房唯见虎迹纵横。
又问在此有何行业。
曰唯事舂谷供僧粥食。
夜则唱歌讽诵不辍。
如是再三嗟叹。
乃入厨见二人拜之。
二人起走曰。
丰干饶舌弥陀不识。
礼我何为。
遂携手出松门。
更不复入寺焉。
丰干后不知所终。
剪发齐眉。
布裘拥质。
人或问止。
对曰。
随时二字而已。
更无他语。
尝乘虎直入松门。
众僧惊惧。
口唱道歌。
众皆宗重。
后于先天年中。
京兆行化。
相类风狂。
言则多中。
先是国清寺僧厨中。
有二苦行。
寒山子
拾得
多于僧厨执爨。
爨讫。
二人晤语。
潜听者多不体解。
闾丘胤。
出牧丹丘
将议巾车
苦头疼。
医工寡效。
造云。
某自天台来。
使君
丘告之患。
曰。
君何虑乎。
便索净器。
咒水喷之。
斯须觉体中颇佳。
闾丘异之。
乃请一言。
定此行吉凶曰。
到任记谒文殊。
闾丘曰。
此菩萨何在。
国清寺厨。
执㸑洗器者是。
及入山寺
问曰。
此寺曾有丰干禅师
曰有。
院在何所。
寒山拾得复是何人。
时僧道翘对曰。
丰干旧院。
即经藏后。
今阒无人。
止有虎豹时来此哮吼耳。
寒拾二人。
见在僧厨执役。
闾丘房。
唯见虎迹纵横。
又问。
在此有何行业。
曰唯事舂谷。
供僧粥食。
夜则唱歌讽诵不辍。
如是再三叹嗟。
乃入厨。
见二人烧柴木。
有围炉之状。
闾丘拜之。
二人连声咄吒。
后执闾丘手亵之。
若嘤孺呵呵不已。
行曰。
丰干饶舌。
自此二人相携手出松门。
更不复入寺焉。
王仲升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肃宗乾元元年,为党项招讨使
二年,自右羽林大将军,授淮西节度使
上元三年,与史朝义部将谢钦让战于申州,兵败被虏。
次年安史乱平,得归。
复为右羽林大将军
代宗广德元年,为渭北节度使
阎寀唐 727 — 79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7—791 【介绍】: 秦州天水人
阎用之子。
代宗广德中,以监察御史高陵令
次年辞职。
曾赴东川辟。
再为御史,出佐朗州
德宗建中间,为申州刺史
淮西李希烈叛,坐贬韶州司户
四年,起为汝州刺史
改刺澧州
贞元七年,为吉州刺史
自请度为道士
寻卒于洪州宗华观。
私谥贞范先生
郑常中唐 ? — 78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7 【介绍】: 唐人
代宗大历中曾贬居汉阳
德宗贞元初淮西节度判官
三年淮西留后吴少诚欲拒朝命,大将杨冀谋欲逐之,事泄,为少诚所杀。
工诗,《中兴间气集》称其诗“虽未弘远,已入文流”。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87 字里不详。
代宗大历中曾贬居汉阳
德宗贞元初淮西节度判官
三年(787)淮西留后吴少诚欲拒朝命,大将杨冀谋逐之,事泄,为少诚所杀。
事迹散见《旧唐书·吴少诚》、《新唐书·德宗纪》、《唐诗纪事》卷三一。
工诗。
高仲武称:“诗婉靡,虽未弘远,已入文流”(《中兴间气集》卷下)。
全唐诗》存诗3首。
唐诗汇评
郑常(?
―787),荥阳(今属河南)人。
肃、代宗时,有诗名,高仲武中兴间气集》选录其诗三首。
贞元初,以殿中侍御史申光蔡节度使吴少诚判官
少诚已萌反意,日事完聚,不奉朝廷。
三年五月大将申州刺史张伯之等谋逐少诚,事泄,被害。
有《郑常诗》一卷。
已佚。
全唐诗》存诗三首。
作品评论
诗婉靡,虽未弘远,己入文流。
如“儒衣荷叶老,野饭药苗肥”,足见丘园之趣也。
李佐唐 730 — 79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0—790 【介绍】: 陇西人字公辅
李礼成五世孙。
玄宗天宝中明经及第,释褐武义
代宗朝,刘晏表为从事,三迁至监察御史,领江西之赋。
申州刺史,移隋州
李希烈为乱,以其徒来劫,以轻骑脱去。
授鄂岳都团练使
德宗贞元二年,为商州刺史、金商防御使
有善政,赐金紫。
无何,为管观察经略使
以亲老陈乞,拜京兆少尹
李抱真唐 733 — 79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3—794 【介绍】: 河西人字太玄
李抱玉从弟。
抱玉属以军事,授汾州别驾
代宗抱真策,平濮固怀恩叛,更授泽州刺史
德宗立,授检校工部尚书,领昭义节度使
建中中,败田悦,又进检校尚书右仆射
兴元初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义阳郡
喜士,闻士贤者,必欲与之游。
晚年好方士,服丹丸卒。
吴少诚中唐 750 — 80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0—809 【介绍】: 幽州潞人
荆南,为节度使庾准牙门将。
德宗建中二年,从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梁崇义
贞元二年淮西陈仙奇毒杀希烈少诚仙奇,遂有淮西,诏授、光等州节度使
久之,以兵叛,诏削其官爵。
寻上章求昭雪,赦之,复其官爵。
顺宗即位,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检校司空封濮阳郡王
吴少阳中唐 ? — 81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14 【介绍】: 沧州清池人
吴少诚与之友善,养以为弟,表为申州刺史
宪宗元和四年少诚病亟,少阳杀其子,自称留后,朝廷不能制,遂以为节度使
严赋敛,劫商贾,招亡命,不肯朝,然屡牧马以自解,帝亦因而善之。
阳旻中唐 ? — 82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20 【介绍】: 平州人字公素
阳惠元子。
邢州刺史
吐突承璀禀密诏,缚昭义军节度副大使卢从史,潞军溃,有骁卒五千,从史尝以子视者,奔于闭城不纳,开谕祸福遣之,众感悟,遂还军。
宪宗嘉之,迁易州刺史
吴元济,以唐州刺史提兵深入二百里,薄申州,拔外郛,残其垣。
以功加御史中丞
容州西原蛮反,授本州经略招讨使,击定之。
御史大夫,卒。
释法祥隋末唐初 ? — 624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七 摄念科
同州人
童稚出家。
冠年登具。
逮周废教。
即于禄以自活。
而诵礼不辍。
僚佐嘉。
其诚其使长将上名台省
显擢之。
固辞。
隋兴
重剃染。
大兴国寺
性高爽。
不事幽蔽。
所居房。
悉使洞开前后门。
坐卧一床。
当风而处。
寒暑不易。
馀三十年。
道俗问讯。
非俟其诵经终卷。
不敢。
辄尔虽问。
亦不加答。
尝染伤寒。
或劝之药疗。
弗受。
又患痢。
劝者如之。
乃曰痢者水也。
我能治之。
便啖乾饭。
武德七年
久病起坐。
微有声曰。
佛像佛像。
侍者回视之。
则见西壁尊仪。
光明宛具。
又闻香乐。
少时卒。
葬城东隅。
释法祥
同州人
童稚出家。
清贫寡欲。
周勤访道。
栖止无定。
冠具已后遵奉宪章。
刻意鞭后潜心玄赜。
二教周废便从俗吏。
而抱德怀经礼诵无辍。
僚佐班列同共嘉尚。
将欲进位贡入台府
而正性慕道不思荣问。
乃恣其习业沾员而已。
随兴法现即预出家。
大兴国寺
志操俊爽言必简衷。
立身凝肃不居幽屏。
常处大房开通前后。
三十馀年当风而住。
虚廓其虑门未曾掩。
坐卧一床读经为业。
道俗问讯者。
自非读尽。
复卷中无涉言。
故知其客节卷未收者。
咸私觌已后而奉对。
潜思玄籍博综多持。
开蒙引喻言不加饰。
因染伤寒。
有劝药疗者。
皆无所受。
但苦邀心随务量拟。
或患痢病。
有加药者。
乃曰痢者水也。
不进自除。
便啖乾饭。
数日便差。
其执节坚固率皆类此。
兼又持信标仪不交华薄。
令众范出言归敬。
故众有诸罚。
必先致其词。
闻过伏引更不怨及。
其德耀人神为若此矣。
武德七年
沈痾累月素气绵弱。
侍者参立。
乃微言佛像佛像。
声既沈隐。
初闻未了后思乃悟。
回顾看之。
瞥见尊仪峙然西壁。
光相宛具须臾渐隐。
又闻香乐竞至。
愔郁盈房。
道俗惊嗟。
又见一群白鹤从西方。
来绕房三匝翔传还复来处而去。
于后少时而卒。
乃葬于城之东隅。
倾邑充衢幢盖绵亘。
哀恸之声流闻远近。
卢拱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出身世家大族,早年隐居不仕。
宪宗元和十年(815)秘书省秘书郎任,与白居易元稹王建相唱和。
后出为申州刺史
擅长律诗,元稹曾欲编《元白往还诗集》,拟收卢拱律诗(参白居易《与元九书》)。
白居易曾以“诗成锦绣堆”称赏之(参白居易《酬卢秘书二十韵》)。
生平事迹散见元稹《酬卢秘书并序》、杨巨源《寄申州卢拱使君》等。
全唐诗》录存卢拱诗2首,断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