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唐朝
黄君汉隋末至初唐 581 — 63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1—632 【介绍】: 隋末唐初东郡胙城人字景云
隋炀帝大业间从军伐辽,有战功。
隋末入李密军,授河内总管封汾阳公
唐高祖武德初,归唐,授怀州刺史
从平王世充,有功,封虢国公
从平窦建德,迁潞州刺史
官至夔州都督
刘政会隋末唐初 ? — 63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35 【介绍】: 滑州胙人
隋炀帝大业中太原鹰扬府司马,以兵隶李渊麾下。
唐,高祖武德初卫尉少卿留守太原
刘武周并州政会武周所俘,每密表军情。
武周平,复官,封邢国公
太宗贞观初洪州都督
卒谥襄
刘玄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滑州胙城人字深之
刘政会子。
袭父爵,改封渝国公
太宗南平公主,授驸马都尉
高宗永徽元年,官汝州刺史
、饶等八州采访使
刘奇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滑州胙人
刘政会子。
武周长寿中天官侍郎,曾荐张鷟司马锽监察御史,二人因申屠玚以谢,正色曰:“举贤本无私,何见谢?”闻者皆竦。
后为酷吏所陷,被杀。
僧广敷唐 695 — 78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95—785 【介绍】: 唐僧。
南燕人俗姓郑
少依思浩出家。
受戒后,游两京及嵩山少室山,遇洛京荷泽寺神会禅师,大明禅旨。
后住袁州阳歧山,终日瞑目,食野果度日,惟时与道士往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姓郑氏
南燕人
少依京师大德思浩出家。
既登戒。
游涉丛席。
神会禅师于伊洛间。
曹溪别传之旨。
绝江至宜春
营室于杨岐山
而挂锡焉。
涧饮木食。
终日夕。
常坐不卧。
地幽僻奇秀。
参请之徒。
始无与来往者。
时有星冠羽帔之士。
御鹤乘鸾以过之。
谈论移𠷳而去。
后化大行。
户屦为满。
竟唱灭于贞元元年。
三月四日。
寿九十一。
释广敷
俗姓郑
南燕人也。
少依京望大德思浩下承乎法训。
登戒毕游嵩少两京。
神会禅师大明玄旨。
宜春阳岐山挂锡。
是中峰峦积翠洞穴涉幽。
芝菌之苗参于草奔。
终日瞑目木食度辰。
时有峨冠羽帔驭鹤骖鸾者。
始则乍往倏来。
后则登庵造膝。
其仙客所到。
必轻云薄雾随步而至。
拥从者天丁力士令远去。
对晤谈论移晷。
其后道化既成。
贞元元年三月四日入灭。
春秋九十一云。
系曰。
神仙道异谈论岂同乎。
通曰。
昔小有真人能谈空理。
方诸山神仙建浮图者信崇佛道止不削染。
号在家菩萨
又雪山诸仙善五明论求度者。
同也。
然其相似道必须甄简。
西域二十谛中五唯量五大与释氏法名同所计天殊
良难区别哉。
夏侯碎金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滑州胙城人
刘寂妻。
父失明,求与夫绝,归侍父疾。
五年父亡,居丧哀毁,被发徒跣,负土作冢,庐其左。
寒不衣棉,日一食者三年。
诏旌门闾。
释圆绍唐 811 — 895年7月4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姓孙氏
其先富阳人
祖官南燕
固占藉于滑台焉。
幼而俊迈恬静。
年十八。
明福寺正觉禅师出家。
年二十二。
相州义坛。
从香灯律师受具。
已而遍历丛林。
实悟旨于夷门仓垣水南
水南即今之开宝寺也。
复久挂锡。
以养圣胎。
大中十年
裴公休罢相镇汴。
与言悦之。
请居上方院
恐其迫窄。
不足以容广众。
将辟而大之。
时檀信臻萃。
倏成钜刹。
拥毳之流。
数盈二百。
僖宗时
相国晋公王铎
奏院额曰双林。
师号曰法济
仍诏度僧七人。
以侍汤药
法社之盛。
仅四十载。
所受化者。
可万计。
僧尼弟子。
五百馀人。
乾宁二年乙卯七月四日
谓众曰。
若不解玄旨。
何能脱生死。
报汝诸人。
急急自了。
吾今景迫崦嵫。
此为最后教戒也。
遂寂然而化。
寿八十五。
腊六十三。
诏于本院西南隅建塔以葬。
五年二月二日
开塔仪貌如生。
爪发俱长。
乃复供养七日。
使远近瞻仰。
当阇维之际。
神光五色出烟中。
收舍利百馀粒。
四众淘汰近千粒。
珠圆玉洁。
非戒定慧所熏染。
恶能尔。
昭宗戊午岁也。
梁乾化癸酉
谥定觉
塔号灵化。
贞明四年九月
慧霭等立碑。
开封尹王瓒文。
僧彦晖五代 840 — 911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姓孙氏
东京武阳县人
襁褓间。
闻父诵金刚经则喜笑。
若得意。
又其家尝斋僧。
磬梵俱作。
即合掌。
称曩谟。
年十五。
从师往太原京兆洛阳听习。
进具于嵩山少室寺。
颇沙毗尼涯涘。
次探经论。
必底渊源。
其曰。
为善不同。
同归于治。
治则戒定慧也。
入圣机械。
此其极致耳。
是故南燕之人。
号为佛子
初寄明福讲百法论
四海英髦。
云趋波委。
常嬴百数。
讲因明百法各百许遍。
滑台钞。
行世。
乾化元年。
秋八月三日终。
寿七十二。
腊五十二。
释彦晖
姓孙氏
东京阳武县人也。
佩觿之岁闻父读金刚般若。
瞪目凝听澹然欢喜。
又属家内斋僧磬梵俱作。
于帘幕之下合掌欣然。
登年十五随师学法。
太原京兆洛阳听采忘劳。
年满于嵩山少室寺受大戒。
隶习毗尼颇通深趣。
次寻经论皆讨玄源。
且曰。
为善不同同归乎治。
治则戒定慧也。
入圣机械此三治性之极致也。
洛都先达无不推伏。
至乎四部悉仰柔明。
临鉴则戚少欣多。
执瓶则轻持重。
三衣之外。
百一之资量足而供更无馀长。
所行慈忍匪事规求。
不畜门徒惟劳自己。
勤勤化导默默进修。
是故南燕之人号为佛子
初寄明福寺讲百法论也。
四海英髦风趋波委。
恒溢百馀且多俊迈。
精研席钻仰经宗。
其间硕学兼才故有。
分为上下十恶。
十恶者若八伯之号焉。
上十恶则洞闲性相高建法幢。
宗因喻三立破无滞。
下十恶则学包内外吟咏风骚击谈经。
声清口捷赞扬梵呗。
表白导宣。
盖因题目之分。
乃极才能之际。
云恶则倒背之言。
乃是极善也。
其门弟子为若此也。
因明百法二论各讲百许遍。
出弟子一百五十馀人。
著钞曰滑台
盛行于世。
乾化元年秋八月三日
气力薾然而奄化矣。
春秋七十二法腊五十二。
滑人追慕其德。
二众三百馀人奉神柩归葬于阳武县侧。
小塔焉。
刘崇鲁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滑州胙人字郊文
僖宗广明元年进士
太原推官
中和二年右拾遗左补阙
昭宗景福初,以水部郎中知制诰
崔昭纬善。
昭宗韦昭度李溪辅政,昭纬惧夺其权,与崇鲁共谋沮之。
宣制之日,崇鲁出班而哭,言不当以憸人为宰辅,由是不得相。
昭纬败,崇鲁坐贬崖州司户参军
仕终水部员外郎
僧归屿五代 862 — 936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姓湄氏
寿春人
父元旭贤而善风鉴。
以其宜于出家也。
许焉。
事开元寺道宗律师
未几。
诵通法华仁王等经。
弱冠登具。
且听习众推讲授。
后闻洛阳京兆经论之盛。
行访师友。
十载
综大小乘。
该性相宗。
若因明俱舍唯识等论。
维摩上生经。
皆涉渊穷奥。
人莫之诘。
复就南燕晖公是正之。
而新钞未善。
加缉治于东京相国寺
学徒领悟。
名达宸听。
盖尝与后主
幼同笔研。
即位诏访之。
知不可逃。
乃入觐。
时属嘉庆节。
方诏绝天下僧道。
恩命至屿赐紫袈裟。
演法大师号。
两街威仪。
迎导至寺。
仍诏改东塔御容院为长讲院
主讲事。
荐以闽帅所贡。
贺寿礼物帛三百匹赐之。
教门有光。
清泰三年三月十日
谓弟子洪演曰。
予无常至矣。
汝其进脩勿怠。
焚香合掌初夜长逝。
春秋七十五。
僧腊五十五。
越十八日
塔于东郊寺庄之东冈
释归屿
姓湄氏
寿春人也。
父元旭知子敏利授以诗书。
诵览记忆弥见过群。
从诸子而窃愿出尘。
父母允其频请。
乃礼本郡开元寺道宗律师为力生焉。
未及周星念通法华仁王二经。
登于弱冠而全戒足。
矜持三行靡旷四仪。
习听新章寺通讲授。
后闻洛京三辅经论盛行。
结侣求师。
仅于十载通性相精大小乘。
名数一支因明一学。
俱舍唯识维摩上生。
皆深藏若虚也。
复往南燕就晖公重覆所学。
研朱益丹。
犹慨义章未为尽善。
乃之今东京相国寺
遂糅新钞讲训克勤门生领悟。
时朱梁后主屿丱角同学庠序。
狎密情浓隔面年深。
即位半载下诏访之。
屿虽知故旧终岁不言。
事不可逃应召方入。
帝见悲喜交集。
宣赉丰厚。
时属嘉庆节。
曾下敕止绝天下荐僧道恩命。
其年独赐屿紫衣。
仍号演法大师
两街威仪迎导至寺。
兼敕东塔御容院为长讲院
时闽帅以圣节进金刚经一藏绢三百匹。
尽赐屿焉。
法侣荣之。
然睹旧钞有所不安未极其理。
遂搜抉精义于三载著成二十卷。
号曰会要草字写毕进呈。
帝览赏叹。
敕令入藏。
屿苦辞乃止。
如是十五年中唱导无怠。
学徒继荣赡。
公相继传持。
至后唐清泰三年十月十日谓门人洪演曰。
余气力惙然无常将至。
汝好住修进。
焚香合掌初夜长逝。
春秋七十五。
僧腊五十五即以其月十八日
迁塔于京东郊寺庄东冈焉。
刘浚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广州人,其先滑州胙人字伯深
刘隐番禺,辟幕府,议论多所商定。
南汉刘䶮乾亨中,侵闽,力谏不听,为闽人所败。
大有中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在位清简执持,劝䶮养民息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