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唐朝
僧文益五代 885 — 95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5—958 【介绍】: 五代僧。
馀杭人俗姓鲁
七岁即削发于新定智通院。
南唐国君李昪迎住报恩禅院,署号净慧。
卒谥大法眼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85—958 俗姓鲁余杭(今属浙江)人。
五代时僧人
法眼宗创始人。
7岁出家,20岁于越州开元寺受戒。
先从育王寺希觉律师学律,后南游入,参长庆慧棱禅师及宣法大师,终往漳州罗汉寺学于桂琛,遂得法。
晚年在金陵清凉山报恩禅院传法,深受南唐中主礼遇。
周世宗显德五年(958)卒,谥“大法眼禅师”。
宋高僧》卷一三、《景德传灯录》卷二四有传。
有语录传世。
全唐诗》存诗1首,另《景德传灯录》、《唐诗纪事》等书中尚存其诗偈13首。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收之。
禅师讳文益
馀杭鲁氏子。
七龄秀发。
新定全伟律师落发。
越州开元希觉律师
受具足戒。
觉公盛化四明
往习毗尼。
工文章。
觉大奇之。
俄辞去。
初谒长庆棱道者
无所契悟。
与善脩洪进。
漳州抵湖外。
将发而雨。
溪壮不可济。
顾城隅有古寺
解包休于门下。
雨不止。
入堂。
老僧坐地炉。
而曰。
此行何之。
曰行脚去。
又问如何是行脚事。
对曰不知。
曰不知最亲。
疑之。
三人者附火。
举肇公语。
至天地与我同根处。
老僧又曰。
山河大地与自己。
是同是别。
曰同。
琛竖两指。
熟视曰。
两个。
即起去。
大惊。
周行廊庑。
读字额曰石山地藏
顾语脩辈曰。
此老琛禅师也。
意欲留止。
语未卒。
又至。
雨已止。
业已成行。
送之问曰。
上座寻常说。
三界唯心。
乃指庭下石曰。
此石在心内。
在心外。
曰在心内。
笑曰。
行脚人著甚来由。
安块石在心头耶。
无以对之。
乃俱求决择。
寻皆出世。
临川崇寿。
僧子方者问曰。
公久亲长庆。
乃嗣地藏
何意哉。
曰。
以不解长庆说。
万象之中独露身故。
子方举拂子示之。
曰。
拨万象。
不拨万象。
子方曰。
不拨万象。
曰。
独露身𡁠。
子方曰。
拨万象。
益云。
万象之中𠰚。
子方于是悟旨。
叹曰。
我几枉度此生。
谓门弟子曰。
赵州曰。
莫费力也。
大好言语。
何不仍旧去。
世间法尚有门。
佛法岂无门。
自是不仍旧故。
诸佛诸祖。
秖于仍旧中得。
如初夜钟。
不见有丝毫异。
得与么恰好。
闻时无一声子闹。
何以故。
为及时节。
无心曰死。
且不是死。
止于一切。
祇为不仍旧。
忽然非次闻时。
诸人尽惊愕道。
钟子怪鸣也。
且如今日道。
孟夏渐热。
则不可。
方隔一日。
能校多少。
五月一日
道便成赚。
须知校丝发不得。
于方便中。
向上座道不是时。
盖为赚。
所以不仍旧。
宝公曰。
暂时自肯不追寻。
历劫何曾异今日。
还会么。
今日只是尘劫。
但著衣吃饭。
行住坐卧。
晨参暮请。
一切仍旧。
便为无事人也。
又曰。
见道为本。
明道为功。
便能得大智慧力。
若未得如此。
三界可爱底事。
直教去尽。
才有纤毫。
还应未可。
祇如汝辈睡时。
不瞋便喜。
此是三界昏乱。
习熟境界。
不惺惺。
便昏乱。
盖缘汝辈杂乱所致。
古人谓之夹幻金。
即是真。
其如矿何。
若觑得彻骨彻髓。
是汝辈力。
脱未能如是。
观察他什么。
楼台殿阁。
诸圣未必长把却汝手。
汝未必依而行之。
古今如此也。
又曰。
出家儿。
但随时及节便得。
寒即寒。
热即热。
欲识佛性义。
当观时节因缘。
古今方便不少。
石头初看肇论。
至会万物为己者。
其唯圣人乎。
则曰。
圣人无己。
靡所不己。
乃作参同契。
首言竺土大仙心。
无过此语也。
中间亦只寻常说话。
夫欲会万物为自己去。
盖尽大地无一法可见。
已而又嘱曰。
光阴莫虚度。
所以告汝辈。
但随时及节。
便得。
若也移时失候。
即虚度光阴。
于非色中作色解。
于非色作色解。
即是移时失候。
且道色作非色解。
还当得否。
若与么会。
便是没交涉。
正是痴狂两头走。
有什么用处。
但守分过时好。
尝指问僧曰。
还见么。
曰见。
曰。
来眼里。
眼到竹边。
曰总不与么。
笑曰。
死急作么。
有偈曰。
三界唯心。
万法唯识。
唯识唯心。
眼声耳色。
色不到耳。
声何触眼。
眼色耳声。
万法成办。
万法匪缘。
岂观如幻。
大地山河。
谁坚谁变。
周显德五年戊午七月十七日示疾。
李国主驾至。
慰问甚勤。
闰月望。
剃发沐浴。
辞众讫。
跏趺而化。
颜貌久而如生。
阅世七十有四。
坐五十有四。
公卿李建勋已下。
素服奉全身。
江宁丹阳乡建塔。
谥大法眼禅师
赞曰。
玄沙论三句。
初无金银铜轮之语。
不然。
殆与教乘何异哉。
琛公精深广大。
唯以直下便见。
拟成剩法为要。
非三句所能管摄也。
以仍旧自处。
以绝渗漏句为物。
颇事边幅。
永明乃其的孙。
岂所谓深山大泽。
龙蛇所由生者耶。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姓鲁氏馀杭人
七龄即获依新定智通院全伟禅师削染。
甫弱冠。
希觉律师
登具于越之开元寺
既而师。
又以毗尼之道。
盛化于鄮峰之育王寺
仍听禀焉。
未几南游。
止长庆法会。
俄偕友出湖湘
漳浦罗汉琛公地藏寺
琛公问云。
上座何往。
答行脚去。
云行脚事作么生。
答不知。
云不知最亲切。
有省。
遂求咨决于焉。
后至临川
州收请以崇寿院出世。
筵罢。
四众围绕升座。
谓众云。
诸人既尽在此。
山僧不可无语。
聊为举古人一则现成公案去也。
珍重。
便下座。
时有僧于座下出礼拜。
益云好问著僧方欲伸问。
次。
益云。
长老未开堂。
不答话。
有子方上座。
自长庆来。
棱和尚偈。
问云。
作么生是万象之中独露身。
子方举起拂子。
益云。
恁么会又争得。
进云。
和尚尊意如何。
益云。
唤什么作万象。
进云。
古人不拨万象。
益云万象之中独露身。
说什么拨不拨。
子方悟。
述偈投诚。
江南国主
教戒。
迎住报恩禅院
署净慧号。
上堂。
古人道。
我立地待汝构去。
山僧今日坐地待汝构去。
还有道理也。
无。
那个亲那个疏。
试裁断看。
住清凉上堂。
出家人但随时及节便得。
寒即寒热即热。
欲知佛性义。
当观时节因缘。
不见石头和尚因看肇论。
便解道。
竺土大仙心。
东西密相付参同契语。
岂不是会万物为己么。
上座若能会万物为己去。
尽大地无一法可见。
后头道。
光阴莫虚度。
是古人恐尔移时失节。
苦口叮咛如此。
珍重。
显德五年戊午秋七月十七日示疾。
闰月五日
剃澡毕集众告别。
跏坐而逝。
寿七十四。
腊五十五。
谥大法眼
塔全身于江宁县丹阳乡名无相。
后主为文勒颂德。
韩熙载铭。
释文益
姓鲁氏
馀杭人也。
年甫七龄挺然出俗。
削染于新定智通院。
依全伟禅伯
弱年得形俱无作法于越州开元寺
于时谢俗累以拂衣。
出樊笼而矫翼。
属律匠希觉师盛化其徒于鄮山育王寺
甚得持犯之趣又游文雅之场。
师许命为我门之游夏也。
寻则玄机一发杂务俱损。
振锡南游止长庆禅师法会。
已决疑滞。
更约伴西出湖湘尔日暴雨不进。
暂望西院寄度信宿。
避溪涨之患耳。
遂参宣法大师
曾住漳浦罗汉。
人止呼罗汉。
罗汉素知在长庆颖脱。
锐意接之。
唱导之由玄沙与雪峰血脉殊异。
疑山顿摧正路斯得。
欣欣然挂囊栖止。
变涂回轨确乎不拔。
寻游方却抵临川
邦伯命居崇寿。
四远之僧求者不减千计。
江南国主李氏始祖知重迎住报恩禅院
署号净慧。
厥后微言欲绝大梦谁醒。
既传法而有归。
亦同凡而示灭。
周显德五年戊午岁秋七月十七日有恙。
国主纡于方丈问疾
闰月五日剃发澡身与众言别。
加趺而尽颜貌如生。
俗年七十四。
腊五十五。
私谥曰大法眼
塔号无相。
俾城下僧寺具威仪礼迎。
引奉全身于江宁县丹阳乡起塔焉。
好为文笔。
特慕支汤之体。
时作偈颂真赞。
别形纂录。
嗣弟子天台德韶慧明漳州智依钟山道润州光逸吉州文遂江南后主
为碑颂德。
韩熙载撰塔铭云。
李昪南唐 888 — 943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李昪 烈祖 光文肃武孝高皇帝 937年—943年
昇元 937年十月—943年二月 或作升元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9—943 【介绍】: 五代时南唐创建者。
徐州人,一说海州人字正伦
相传原姓潘,少孤,先后为杨行密徐温养子,改姓名为徐知诰
,为镇海军节度副使、行润州刺史左仆射
卒,授中书令宣城公,寻执吴政,封齐王
天祚三年代吴称帝,建国号大齐,以金陵西都扬州为东都。
自云唐玄宗十六子永王璘后裔,升元三年,复姓李,改名昪,改国号大唐,史称南唐
在位七年。
卒谥烈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88—943 字正伦小字彭奴徐州(今属江苏)人。
少孤贫,先后为杨行密徐温养子,冒姓徐,名知诰
天祐九年(912),累擢升州刺史,后迁润州团练使
吴武义元年(919),拜左仆射参知政事
顺义初,加同平章事,领江州观察使
太尉中书令
大和三年(931),出镇金陵
次年封东海郡王
升元元年(937),即帝位,建南唐
七年卒。
光文肃武孝高皇帝庙号烈祖
生平详见马令南唐书》、陆游南唐书》及新、旧《五代史》本传。
今人诸葛计有《南唐先主李昪年谱》。
全唐诗》存诗1首、酒令2句。
李弘冀南唐 ? — 95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9 【介绍】: 五代时南唐中主李璟长子。
初封东平郡公,后徙南昌王
即位,约兄弟相传,出弘冀留守东都
又徙镇润州封燕王
为人沉厚寡言。
保大十四年后周师陷广陵吴越亦攻常州
弘冀年少,不习军事,欲召还。
弘冀乞效用以死报国,果大破吴兵。
中兴元年,复立为皇太子
参决国事。
中主欲传位弘冀,以国为后周附庸,为后周所止。
未几,病卒,谥曰宣武改谥文献
宏冀
南唐嗣主长子。
初封东平郡公
徙王南昌
嗣主袭位。
宏冀留守东都
徙镇润州
封燕王
以讨吴越功立为太子
显德六年薨。
谥宣武
改谥文献
杨溥五代吴 901 — 938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杨溥 睿帝 920年—937年
顺义 921年二月—927年十月
乾贞 927年十一月—929年十月 荆南武信王高季兴,文献王高从诲用此年号
大和 929年十一月—935年八月
天祚 935年九月—937年十月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1—938 【介绍】: 五代时吴国君
杨行密子。
初封丹阳郡公
杨隆演卒,即吴王位。
乾贞元年称帝。
天祚三年禅位于李昪
吴亡。
次年被杀于丹阳,或云幽禁死。
在位十七年。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01—938 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
五代吴太祖杨行密第四子。
武义元年(919)封丹阳县公
二年吴王位。
在位17年,国政皆为徐温徐知诰父子控制。
天祚三年(937)禅位于徐知诰(即南唐烈祖李昪),被尊为让皇帝
南唐烈祖升元二年(938)徙居润州丹阳宫。
旋遇害。
谥睿帝
十国春秋》卷三有本纪。
五国故事》、《江表志》存诗1首,为移居润州途中作。
全唐诗》归南唐后主李煜名下。
行密幼子。
初封丹阳郡公
后继兄渭僭伪号。
晋天福二年逊位于李昪
润州
年馀以幽死。
徐知谔五代 905 — 93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5—939 【介绍】: 五代时海州朐山人
徐温第六子。
历仕南唐
吴时累迁刺史节度使,并代兄知询为金陵尹。
南唐封饶王进封梁王,镇润州,兼中书令
好奇宝怪物。
一日,游蒜山,联虎皮为大幄,号虎帐,与宾僚会饮其中,忽暴风裂帐尽碎,知谔悸而卒。
谥怀
张休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幽州范阳人
起家石亭别将
玄宗朝,历县军司马州长史,至安禄山范阳节度使判官
肃宗朝,为润三州刺史
宝应元年,为卫尉卿、兼洪州刺史江西观察使
代宗即位,拜广州刺史岭南节度使
广德元年广州市舶使吕元一发兵作乱,弃城奔端州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
明经出身,以廉科擢第,曾摄郑州防御巡官
后晋高祖天福二年(937)上策言时政,诏除伊阳主簿
又曾至郢州
事迹见《登科记考》卷二六。
宋王之望汉滨集》卷二引其诗2句,《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窦德妃初唐 ? — 693
简介
昭成顺圣皇后本姓窦氏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市)人。
唐睿宗李旦妃嫔,莘国公窦诞的孙女,润州刺史太尉窦孝谌的女儿。
姿容婉顺,动循礼则。
嫁给相王李旦,册封孺人
光宅元年(684年)唐睿宗第一次即位,册封德妃,生下唐玄宗李隆基、金仙公主玉真公主
长寿二年(693年),被诬使用巫蛊之术,诅咒武则天,遇害于嘉豫殿。
景云元年(710年),作为太子李隆基生母,追封皇后谥号昭成,招魂安葬于东都城南,号为“靖陵”,设置仪坤庙祭祀。
唐玄宗即位追尊为昭成顺圣皇后,祔葬于桥陵
王行果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洛阳人
弱冠任润州司兵参军丁父忧去职。
服阕,除宋州司户参军
高宗总章间,迁长安
丁母忧,哀恸而卒,年三十七。
孝行有名于时。
释昙璀初唐 631 — 692年2月6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四 传宗科
吴郡顾氏。
稚岁入道。
淹通经论。
晚年事牛头山融大师
衲衣空林。
多历寒暑。
广陵觉禅师
建邺如法师
皆名德宿匠。
杖锡来仪。
虚而往实而归。
其所至可量哉。
天后以玺书徵入朝且诏栖霞约法师敦劝。
固辞。
因葺宇于钟山竹林
以老焉。
天授三年二月六日卒。
先卒之七日
已端然入于三昧矣。
春秋六十二。
既阇维。
敛遗骸建塔。
门弟子僧感僧頵刻石纪事。
以垂永久。
释昙璀
俗姓顾氏
吴郡人也。
肇国著姓其来弥光。
丞相有佐命之勋。
尚书有挺济之誉。
衣冠鼎胄。
太岳峻岱峰之高。
令问徽猷。
江汉为南国之纪。
星象降精灵祇效祉。
德备胎教香符梦徵。
玄圭应上圣之祥。
神宝蓄河汾之气。
特受异准生而不凡。
襁褓之日而童蒙来求。
佩觿之时而忘身殉道。
和敏而纯素。
温恭而克明
神器夙昭清风渐扇。
遂勉节出尘栖心物表。
金经秘藏一日万言。
不逾岁叙而大经淹通。
遂于晚年缅怀宗匠。
始事牛头山融大师
醇懿瑰雄。
东夏之达磨欤。
梵幢宝柱大海津。
梁目以上根。
乃诲之。
曰色声为无生之鸩毒。
受想是至人之坑阱。
致远多泥。
子不务乎。
默而审之。
直辔独上餐甘露味饮蒲萄浆。
犹金翅不食异类帝释无共鬼居。
乃晦迹钟山断其漏习。
养金刚定趣大能位。
纳衣空林多历年所。
淮南导首广陵觉禅师
江左名德建业如法师
咸杖锡方来降心义体。
握珠怀宝虚往实归。
则天皇母临朝龚行佛事。
高其道业周勤诏书。
栖霞约法师梵门之秀杰。
躬以敦劝朝天抗诏。
皇明恐未然也。
曰。
岐伯帝舜之师。
干木谢文侯之命。
玄畅以善论而抗宋主。
惠远不下山而傲齐后。
彼何人哉。
由是遁北𭚖。
踰东冈。
考槃云冥。
后止于竹林之隩。
葺宇簋缶而告老焉。
既而绍列圣之鸿徽。
继前贤之能事。
翼亮皇梵保宁天人。
俄端然入定七日而灭。
春秋六十二。
是岁天授三年二月六日也。
翌日天竺法火化遗骸。
收灰建塔。
士庶含酸悉皆号恸。
门弟子僧感僧頵等。
刻石纪事奉全师礼。
正议大夫使持节润州刺史汝南郡升。
向风遐想悦而久之。
褒德尚贤赞成厥美焉。
窦孝谌初唐 ? — 69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94 【介绍】: 河南洛阳人
窦诞少子。
女为睿宗昭成皇后
武则天时,历太常少卿润州刺史
武周长寿二年,妻庞氏为酷吏所陷,诬与昭成后厌蛊咒诅,孝谌坐贬罗州司马
卒贬所。
于知微初唐 635 — 71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35—713 【介绍】: 京兆三原人字辩机
于立政子。
高宗永徽元年补弘文生。
累迁岐州岐山
丁忧后,授魏州贵乡
入为夏官郎中
出为许州司马,历蒲、润三州长史
武周长寿二年,授鄂州刺史
改道、利、果三州刺史
神功年间,为恒、阆二州刺史
久视元年,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长安年中,历常州刺史雍州司马绛州刺史,入为太子左庶子,迁太仆少卿,出为兖州都督
睿宗景云二年封东海郡公检校鸿胪少卿
知微字辨机
太仆少卿立政子。
永徽元年以门荫补宏文生。
三年进士第
释褐授太子内坊丞。
秘书郎
累官太子左庶子太仆少卿
封东海郡侯
兖州都督
景云二年进封公。
检校鸿胪少卿
太极二年卒。
郑孝本初唐 632 — 69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32—698 【介绍】: 荥阳开封人
始以明经高第,授润州参军,迁泗州虹县,考课第一,诏嘉之。
蒲州虞乡
高宗永淳中,为雍州鄠县,时大饥,布德恤灾,劝农耕桑,时称善政
平州刺史洛州司马,改贝州刺史,官至沧州刺史,皆有能名。
致仕卒。
释法持初唐 639 — 702年9月5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四 传宗科
润州江宁张氏子。
幼弃俗即悉定业。
年三十。
黄梅忍大师
获餐法味。
后归青山。
方禅师
卒传灯。
继绪山门。
数年之中。
四部依慕。
黄梅谢缘之际。
尝谓弟子曰。
得吾法者仅十人。
金陵法持其一也。
呜呼统寄之不可苟以付授如此。
长安二年九月五日
终于延祚寺。
有空中神幡。
西来绕山数转。
故居幽栖院。
竹林
变白之祥。
遗命露尸施鸟兽。
从之。
寿六十八。
门弟子智威嗣。
释法持
俗姓张氏
润州江宁人也。
仪貌邕肃肤体至
幼而弃俗长事明师。
天机内发识浪外澄。
年十三闻黄梅忍大师
特往礼谒。
蒙示法要。
领解幽玄。
后归青山重事方禅师
更明宗极。
命其入室传灯继明。
绍迹山门大宣道化。
方既出山凡是学众咸悉从其咨禀心要。
声价腾远海内闻知。
数年之中四部依慕。
黄梅谢缘去世。
谓弟子玄赜曰。
后传吾法者可有十人。
金陵法持即其一也。
是知两处禅宗重代相袭。
后以法眼付门人智威
长安二年九月五日终于延祚寺。
遗嘱令露骸松下饲诸禽兽。
令得饮食血肉者发菩提心。
其日空中有神幡数首。
从西而来绕山数转。
众人咸见。
先居幽栖故院竹林变白。
报龄六十有八矣。
李峤唐初 646 — 71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45或646—714或715 【介绍】: 赵州赞皇人字巨山
年二十,擢进士第,举制策甲科。
累迁给事中
武则天时来俊臣狄仁杰狱,复验,辩其无罪,忤旨,出为润州司马
旋入为凤阁舍人,文册大号令,多委其主之。
圣历初,与姚崇偕迁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俄转鸾台侍郎,依旧平章事监修国史
中宗神龙初,贬通州刺史,数月即召回,旋又拜相。
睿宗即位,再被贬,寻以年老致仕。
玄宗时庐州别驾卒,年七十。
工诗文,与苏味道齐名,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号文章四友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46—715? 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
弱冠登进士高宗上元二、三年(675、676)间,举制策甲科,历任高宗武后中宗睿宗四朝。
高宗时奉命宣谕岭南、严二州,叛者尽降,高宗甚嘉之。
酷吏来俊臣构陷同平章事狄仁杰知御史大夫事李嗣真等,李峤挺身直其枉状,忤旨出为润州(今江苏镇江)司马。
后以文章受知武后,三度拜相,并领修《三教珠英》。
中宗复位,以附会张易之兄弟,出为豫州刺史
景龙三年(709)特进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睿宗即位(710),出为怀州刺史,寻以年老致仕。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富才思,有所属缀,人辄传讽”,张说五君咏》誉其“才华乃天授,……新诗贯宇宙”。
曾与杜审言骆宾王苏味道崔融诸人唱和,跻身初唐诸名家间,颇善乐府歌行,长篇流畅而见情韵。
其诗注本有今人徐定祥《李峤诗注》。
《杂咏》诗120首曾单行,玄宗天宝时张庭芳作注,有日本《佚存丛书》本,日本又存古钞本数种。
全唐诗》存诗5卷。
《全唐诗逸》补诗6首,然一作李桥。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断句2。
唐诗汇评
李峤(645—714),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
弱冠登进士第,举制策甲科。
圣历初,累官至鸾台少监、知凤阁侍郎同平章事
罢为成均祭酒长安三年复为相。
张易之败,眨通州刺史,数月后召回,神龙二年中书令次年修文馆大学士封赵国公,以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
睿宗立,罢知政事,除怀州刺史,致仕。
玄宗立,贬滁州别驾,改庐州别驾,卒。
富才思,所作人多传讽,与苏味道齐名,人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有《李峤集》五十卷,已佚。
今《李峤集》三卷乃明人所辑。
全唐诗》编诗五卷。
字巨山
赵州赞皇人
进士
累迁麟台少监
圣历初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转成均祭酒
知政事
检校文昌左丞
长安三年
复以本官平章事
中宗封赞皇县公
中书令
修文馆大学士
进封赵国公
元宗践位。
中宗时密表相王诸子勿留京师
下制放斥。
寻起为卢州别驾
卒年七十。
作品评论
新唐书本传
富才思,有所属缀,人多传讽。
……然其仕前与王勃杨盈川接,中与崔融苏味道齐名,晚诸人没,而为文章宿老,一时学者取法焉。
《唐诗品》
唐初诸子,词心共艳,律调俱扬,不可尚已。
而擅古作者,、李二君之宗,尤为炳著。
延清之七言,裁茂郁之幽思,按鸿朗之疏节,品第梁陈,固已含跨其上;而巨山五言,词华英净,节奏铿谐,置之晋、宋之间,则潘岳之流调,惠连之靡富,微波尚传,不当擅美。
若复湔其泾杂,骋其长驾,则七子之流,未知上下其论。
汉称“苏李”,唐亦曰“苏李”,以今论之,巨山五言,概多典丽,将味道难为苏;延硕七言,尤富风华,亦复又难为李尔。
《诗源辨体》
李峤五言古,平韵者止“奉诏收边服”一篇声韵近古,馀皆杂用律体;仄韵者虽忌鹤膝,而语自工。
七言古调虽不纯,而语亦工。
五言律在沈、宋之下,燕、许之上。
其咏物一百二十首中有极工者。
七言律二篇稍近六朝,然颇称完美。
其源远祖文通,近规江令
才多略格,每见率尔成篇。
七言骋妍,有陈宫艳体。
汾阴》之作,盛传当时,亦只以章尾四言跌宕,振起全篇,前路铺排,已无深致。
咏物累牍,取成事类,风味无成,角巧分题,源出梁陈杂体;试帖之兴,其滥觞矣。
沈承礼五代末宋初 917 — 98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7—983 【介绍】: 五代末宋初湖州乌程人
初仕吴越钱镠处州刺史,累官两浙钤辖
宋师征江南钱俶遣之率水陆数万人助平毗陵,攻润州,又从攻建业
太宗太平兴国初吴越亡,徙镇密州,卒。
郑谌唐 652 — 73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2—735 【介绍】: 荥阳开封人字叔信
弱冠第明经,授润州参军
历任齐、、定、洛四州掾,转安邑尉氏江都伊阙县令,入为符玺郎
复任、许三州州佐,归、、莱三州刺史,官至青州刺史,致仕。
岑仲休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阳棘阳人
岑羲弟。
武则天圣历中润州溧水,有善政。
睿宗时,官至商州刺史
毕构初唐 ? — 71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16 【介绍】: 河南偃师人字隆择
进士第
左拾遗中书舍人、同、陕四州刺史,迁益州长史
中宗景龙末召拜御史大夫封魏县男
会平诸韦,治其党,详比轻重,皆得其情。
河南尹李杰,皆一时选,世谓毕李。
复为益州长史
睿宗时吏部尚书,徙广州都督
玄宗时河南尹,进户部尚书
卒谥景
李浚唐 ? — 72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0 【介绍】: 宗室。
润州刺史江东按察使,转虢、潞二州刺史益州大都督府长史、摄御史大夫剑南节度按察使
所历以诚信待物,称为良吏。
卒谥诚
僖宗时人。
陆景初唐 665 — 73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5—736 【介绍】: 苏州吴人字崇贤
初名景初睿宗赐现名。
陆元方子。
举制科第。
历迁监察御史中书侍郎
睿宗景云二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玄宗初,不从太平公主废立之谋,及太平公主败,帝以其保护功,封兖国公
出为剑南按察使,政尚仁恕
河东,民吏怀之。
累迁太子少保
卒谥文贞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65—736 睿宗赐名象先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举制科高第,授扬州参军事,擢洛阳
入为监察御史,历殿中侍御史中书舍人大理少卿,迁中书侍郎
睿宗景云二年(711),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
玄宗先天二年(713)封兖国公,出为益州长史剑南按察使
开元六年(718)隰州刺史润州刺史九年,转蒲州刺史,兼河东按察使
入为太子詹事,历工部尚书户部尚书知吏部选事,加刑部尚书,以继母忧去官。
十三年,起复同州刺史十七年入迁太子少保
二十四年卒,赠尚书右丞相,谥文贞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苏颋《授陆景初大理少卿制》,《册府元龟》卷一七二、八六二。
全唐诗》存诗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