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唐朝
释昙荣隋末唐初 555 — 639年10月12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五 感通科
生缘定州九门之张氏。
年十九为书生。
即刻意玄理。
灵裕法师讲华严经。
偶住听之。
有所省。
遂事而薙发焉。
既受具。
备游律横教苑中。
更周祸不替常业。
隋初遁居上党潞黎诸山。
年登四十。
定德远闻。
学者翕从。
感歆至泽。
隋季之乱。
兵饥荐臻。
乃春夏则行方等般舟。
秋冬则专事坐禅。
诸念诵者。
别院处之。
故其地有四焉。
又立忏悔法于韩州之延圣寺
刺史同仁
遗舍利三粒。
率道俗迎者三千人。
同各置水钵香炉于前曰。
舍利之德变现无方。
业累苟销请之可得。
自夜至明获四百馀子。
时有司欲禁绝之而灾祟现惧而止。
武德九年
行道于潞城交障村忽堂舍崩坏。
龛像舍利挺出无损。
贞观七年
信士常疑保。
请荣于州治法住寺。
行方等忏法。
七月十四日
本寺沙门僧定于道场内见五色光明。
彻于上下。
中现七佛相好非常。
云。
我是毗婆尸如来无所著至真等正觉。
以汝罪销故。
来为證。
然非本师不与授记如是六佛皆同此辞。
最后一佛云。
我是汝本师释迦牟尼也。
为汝罪销故。
来授记。
昙荣于此贤劫之中名普宁佛。
汝亦次当作佛名普明也。
及卧疾而泣弟子圆宗问。
和尚宁有不如意事耶。
答曰吾兹死矣。
恨更不待为七众洗濯罪累耳。
十三年十月十二日终。
寿八十五。
释昙荣
俗姓张氏
定州九门人
源南邓而分派。
因封而居高阳焉。
年十九时为书生。
刻意玄理。
寄心无地。
灵裕法师讲华严经。
试往听之。
便悟宏范略其诠致。
乃投神厉气清。
勤摄遂即度之。
及受具后专业律宗经馀六载。
崇履禁科涤畅开结。
乃更循讲肆备闻异部。
偏行大业故以地持为学先。
属周废二教。
韬形俗壤。
虽外同其尘。
而内服道味。
及隋再弘佛教。
不务公名。
随缘通化曾无执著。
年登四十务道西游。
行至上党潞城黎城诸山。
依岩结宇即永潜遁既懿德是充缁素归仰。
便开拓柴障广树禅坊。
四远闻风一期翕至。
形解雄邃称病设方。
诸有餐饮咸歆至泽。
礼供日隆投告填委。
以隋末凌乱人百从军
预践兵饥希全戒德。
欲澄汰先染要假明猷。
事在护持躬当法主
每年春夏立方等般舟。
秋冬各兴坐禅念诵。
僧尼别院故处有四焉。
致使五众烟随百供鳞集。
日增庆泰欢跃成諠。
自晋魏韩赵周郑等邦。
释种更新其戒者。
寔其功矣。
尝往韩州乡县圣寺
立忏悔法。
刺史同仁
素奉释门家传供养。
送舍利三粒遗行道众。
年垂八十。
亲率道俗三千人。
步出野迎路。
由二十馀里。
傧从之盛誉满当时。
既达寺中。
乃告众曰。
舍利之德挺变无方。
若累业有销请祈可遂。
乃人人前别置水钵。
加以香炉通夜苦求。
至明钵内总获舍利四百馀粒。
声名达于乡邑
县令惧其聚众有坠条章。
怖停其事。
当夕怪兽鸣其厅宇。
官民竟夜不安。
明旦陈悔方从荣法。
斯德被圣凡。
皆此之例。
武德九年夏
潞城交漳村立法行道。
所住堂舍忽自崩坏。
龛像舍利宛然挺出。
布在庭中一无所损。
贞观七年
清信士常凝保等。
请荣于州治法住寺。
行方等悔法。
至七月十四日
有本寺沙门僧定者。
戒行精固。
于道场内见大光明。
五色间起从上而下。
中有七佛相好非常。
僧定云。
我是毗婆尸如来无所著至真等正觉。
以汝罪销故来为證。
然非本师不与授记。
如是六佛皆同此词。
最后一佛云。
我是汝本师释迦牟尼也。
为汝罪销故来授记。
昙荣是汝灭罪良缘。
于贤劫中名普宁佛。
汝身器清净。
后当作佛。
名为普明
若斯之应现感灵祥。
信难图矣。
后卧疾于床。
眼中流泪。
弟子圆宗。
和上生来念慧必无。
不意何事悲泣。
答曰。
吾死将逼。
恨更不得为诸七众洗濯罪累耳。
宗曰。
何必至此。
答曰。
吾纵不死。
亦是无用。
自佛法再兴已来。
未省一度。
不听说戒。
今既病困说欲斯必死矣。
贞观十三年十二月终于法住寺。
春秋八十有五。
旋殡于野外。
后门徒出其遗骨葬于寺南。
建塔表之。
履历重难而崇尚释风。
形器瑰伟过于八尺。
词吐温赡风格遒远。
年登不惑断粒练形。
常饵守中用省烦累。
而奉教结净希见斯人。
日到僧厨问其监膳。
必有事染亲看翻秽。
并使食具清净方始还房。
自觌名德罕闻斯类。
又于寺内诸房多结净地。
用拟四药温煮之所故预沾门序散在诸方。
咸承风素免诸宿触。
又每岁忏法必具两仪。
二篇已下依律清之。
先使持衣说净终形立誓然后羯磨随治成人。
初聚正罪雅依大乘。
仍令心用理事无著有空身口威仪归承律捡。
故自从训勖奉法无亏。
皆终诸命报。
余因访道艺行达潞城
奉谒清仪具知明略。
故不敢坠其芳绪云。
俗缘张氏。
定州九门人
年十九时为书生。
刻意玄理。
灵裕法师
讲华严经。
试往听之。
便彻悟。
乃投为师。
勤摄。
遂即度之。
及受具后。
专业律宗。
以地持为学。
先属周废二教。
韬形俗壤。
强外同其尘。
而内服道味。
及隋初再教。
随缘通化
曾无执著。
年登四十。
务道西游。
行至上党
潞城黎城诸山。
依岩结宇。
即求潜遁。
既懿德是充。
缁素归仰。
形解雄邃。
称病设方。
诸有餐饮。
咸韵至泽。
礼供日隆。
投造填委。
以隋末陵乱。
希全戒德。
极力护持。
躬当法主
每年春夏。
立方等般舟。
秋冬各兴坐禅念诵。
僧尼别院。
致使五众烟随。
百供鳞集。
自晋魏韩赵周郑等邦。
释种更新其戒。
常往韩州乡邑县延圣寺
立忏悔法。
刺史同仁
素奉释门。
家传供养。
送舍利三粒。
遗行道众。
年垂八十。
亲率道俗三千人。
步野迎路。
由二十馀里。
傧从之盛。
誉满当时。
既达寺中。
乃告众曰。
舍利之德。
挺变无方。
若累业有销。
请所可遂。
乃人人前。
别置水钵。
加以香炉。
通夜苦求。
至期钵内。
总获舍利。
四百馀粒。
声名达于乡邑
县令惧其聚众。
有坠条章。
捺停其事。
当夕怪兽。
鸣其厅宇。
官民竟夜不安。
明旦陈悔。
方从荣法。
武德九年夏
潞城交障村。
立法行道。
所住堂舍。
忽自崩坏。
龛像舍利。
宛然挺出。
布在庭中。
一无所损。
贞观七年
清信士常疑保等。
请荣于州治法住寺。
行方等悔法。
至七月十四日
有本寺沙门僧定者。
戒行精固。
于道场内。
见大光明。
五色间起。
从上而下。
中有七佛。
相好非常。
僧定云。
我是毗婆尸如来。
真等正觉。
以汝罪销。
故来为證。
然非本师。
不与授记。
如是六佛。
皆同此词。
最后一佛云。
我是汝本师释迦牟尼也。
为汝罪销。
故来授记。
昙荣是汝灭罪良缘。
于贤劫中名普宁佛。
汝身器清净。
后当作佛。
名为普明
若斯之应。
现感灵祥。
后卧疾于床。
眼中流泪。
弟子圆宗曰。
和尚生来念慧。
必无不意。
何事悲泣。
答曰。
吾死日将逼。
恨更不得为诸大众洗濯罪累耳。
贞观十三年十二月
终于法住寺。
春秋八十有五。
释法周隋末唐初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史失其乡里姓氏。
学于涅槃摄论。
尤究心戮力。
京师住曲池之静觉寺。
地有泉石竹树之胜。
时与同志。
笑谭其间。
由是德益蓄而名益起矣。
仁寿奉诏送舍利于韩州修寂寺塔焉。
唐贞观初
以疾卒。
时年八十矣。
释法周
不知何许人。
状相长伟言语高大。
涅槃摄论是所留神。
稠会胜集每预登践。
身相孤拔多或顾问。
由是振名者。
复系于德矣。
初住曲池之静觉寺。
丛萃莲沼槃游。
纵达一方用为自得。
京华时偶形相义举。
者可有十人。
同气相求数来欢聚。
偃仰茂林赋咏风月。
时即号之为曲池十智也
仁寿建塔。
下敕送舍利于韩州修寂寺。
初造石函。
忽有一鸽飞入函内。
自然驯狎经久乃去。
寺有塼塔四枚。
形状高伟。
各有四塔镇以角隅。
青瓷作之上图本事。
舍利到夜各放光明。
如焰上冲。
四方众皆一时同见。
数数放光。
至于未入空中。
如绛长三丈许。
诸佛圣僧众相非一。
皆列其中。
周后复往大禅定寺
唐运初基。
僧景晖于仁寿坊置胜业寺
经始。
知寺任。
又改坊名。
还符寺号。
初晖同诸僧侣住在长安
晚又变改常度形同俗服。
栖泊寺宇不舍戒业。
言语隐伏时符谶记。
高祖昔任岐州
登有前识。
既承大宝。
追忆往言图像立庙。
爰彰徽号。
自周积年处任。
不事奢华。
房宇趣充。
僧事仅足贞观之始以疾而终。
八十馀矣。
金立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新罗(今朝鲜南部)人。
敬宗宝历元年(825),随新罗王子金昕入唐,曾至长安青龙寺、清远峡山寺。
宣宗大中九年(855)新罗秋城郡太守
事迹据《旧唐书·东夷传》、《韩国金石遗文》。
《全唐诗逸》存其诗7联,皆录自日本大江维时编《千载佳句》。
吴兢唐 670 — 749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70—749 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
初为右拾遗内供奉
中宗神龙中右补阙,预修《则天实录》。
书成,转起居郎
俄迁水部郎中
玄宗开元三年(715)谏议大夫,后兼修文馆学士,历卫尉少卿左庶子
十七年,贬荆州司马,历台、、饶、蕲四州刺史,迁相州长史,封襄垣县
后入为恒王傅
天宝八载(749)卒。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唐会要》卷六三。
善文,尤以史才称。
新唐书》本传称“叙事简核,号良史。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乐府古题要解》1卷、《唐名臣奏》10卷,《郡斋读书志》又记其《开元升平论》1卷、《古乐府》10卷、《贞观政要》10卷等。
乐府古题要解》、《开元升平论》、《贞观政要》三书今传,尤以《贞观政要》为著称。
全唐诗》存诗2首。
《全唐诗续拾》补断句2。
僧义忠武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潞州襄垣人
俗姓尹
有奇操,通经论。
京兆大慈恩寺,末年归,年七十二卒。
有《成唯识论纂要》、《成唯识论钞》、《法华经钞》、《无垢称经钞》。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生潞之襄垣尹氏。
甫九岁。
即依淄州沼阇梨出家。
使诵涅槃大经。
未几而习复。
无小脱误。
时年十三矣。
年二十受具足戒。
深研四分律。
旁通十二门论。
且为众开演。
谓之曰。
蹄涔之水。
恶足以容吞舟之鱼。
慈恩基师方有声海宇。
遂相与𢹂持而就学焉。
阅五年。
而受法华无垢称等经。
百法因明俱舍成实唯识等论。
高座屡登。
长筵每展。
于是著成唯识纂要。
成唯识论钞。
法华经钞。
无垢称钞。
百法论疏。
平常必向西北方。
行坐冥心。
兜率内院以祈往生。
一日晨兴澡漱讫。
望空拜如有所祷。
顷之跏趺命诸子。
教戒忽异香充庭。
光影烛室。
合掌仰瞩曰。
秽弱比丘
何烦大圣。
躬至接引。
遂逝。
时年七十二。
释义忠
姓尹氏
潞府襄垣人也。
年始九岁宿殖之性志愿出家。
淄州沼阇梨为师。
若凤巢中之生鹓雏也。
少秉奇操慧解不伦。
授与大涅槃经。
时十三岁矣相次诵彻四十卷。
众皆惊骇。
号空门奇童也
二十登戒学四分律义理淹通。
旁习十二门论。
二本即当讲演。
师知是千里之骏。
学恐失时。
闻长安基师新造疏章门生填委声振天下。
乃师资相将同就基之讲肆。
未极五年。
又通二经五论。
则法华无垢称及百法因明俱舍成唯识唯识道等也。
由兹开奖弟子繁多。
讲树别茂于枝修。
义门旁开于关窍。
乃著成唯识论纂要。
成唯识论钞三十卷。
法华经钞二十卷。
无垢称经钞二十卷。
百法论疏。
最为要当。
移解二无我归后。
是以掩慈恩之繁。
于今盛行勿过本。
所谓列群玉贯众花。
王装琼树之林。
花缀蜀机之锦。
辈流首伏声彩悠飏。
况基师正照于太阳。
也旁衔于龙烛。
四方美誉千里归心者不可胜算矣。
传持靡怠。
仅五十馀年。
计讲诸教七十许遍。
至年七十二。
忽起怀土之心。
归于昭义
示同初夏诵戒行道。
每一坐时。
面向西北。
仰视兜率天宫
冥心内院。
愿舍寿时得见天主。
永离凡浊终得转依。
一日晨兴澡洗讫。
整肃容仪望空礼拜。
如有哀告之状。
少顷结加趺坐。
嘱付流通教法之意毕。
忽异香满室彩云垂空。
合掌仰视曰。
秽弱比丘何烦大圣躬来引接
言尽而化。
乡人道俗建塔供养。
全身不坏。
至今河东乡里高冈存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