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南北朝
丘豆伐可汗北魏 ? — 41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0 【介绍】: 北魏时柔然可汗姓郁久闾氏,名社仑
初居云中,道武帝登国间随父降魏。
未几逃奔,袭杀其伯父匹候跋,遁漠北,侵高车,兼并诸部,立庭于敦煌张掖之北,自号丘豆伐可汗,学中原战阵之法,与北魏常相攻战。
魏明元帝永兴二年击之,社仑遁走,死于途中。
释智严南朝宋 351 — 428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西凉州人
史失其姓。
以精进闻。
少寻师。
罽宾国摩天陀罗精舍。
受佛驮先尊者禅法。
三年有胜力。
佛驮器赏之。
西土道俗曰。
秦地乃有此道人耶。
秦因其增重。
佛驮跋陀者。
禅法之宗。
声名甚著。
请东游。
传法利生。
乃从俱还。
关中
久之跋陀僧挤嫉。
匡山
因依止山东
禅诵而已。
义熙十三年
宋武西征。
还至山东
始兴王恢从驾过庐。
与两比丘
各禅坐寂然。
恢弹指。
皆举目即敛。
不与言。
恢心奇之。
加敬焉。
即启武帝
延还都。
初无肯行者。
乃行至都。
住始兴寺。
恢又造东郊寺居之。
即枳园也。
元嘉五年
沙门宝云
译普曜广博净四天王等经。
不受别请。
食时至。
持钵入聚落一饭。
跏趺终日。
自念少于戒有缺犯。
疑当见于弃法中。
乃航海至天竺
请异尊者决之。
尊者为入定。
登内院问慈氏。
慈氏曰。
已得戒。
大喜。
罽宾无疾而化。
寿七十八。
罽宾法。
比丘化者。
必分凡圣地。
以阇维之。
有精进实行。
而人未知之。
将阇维于凡地。
而重不可举。
至圣地而轻。
以故知得道也。
释智严
西凉州人
弱冠出家。
便以精勤著名。
纳衣宴坐蔬食永岁。
每以本域丘墟志欲博事名师广求经诰。
遂周流西国进到罽宾
入摩天陀罗精舍。
从佛驮先比丘咨受禅法。
渐深三年功踰十载。
佛驮先见其禅思有绪。
特深器异。
彼诸道俗闻而叹曰。
秦地乃有求道沙门矣。
始不轻秦类敬接远人。
时有佛驮跋陀罗比丘
亦是彼国禅匠。
乃要请东归欲传法中土。
跋陀嘉其恳至。
遂共东行。
于是踰沙越险达自关中常依随跋陀长安大寺
顷之跋陀横为僧所摈。
亦分散憩于山东精舍。
坐禅诵经力精修学。
晋义熙十三年
宋武帝西伐长安剋捷旋旆。
涂出山东
始兴公王恢从驾游观山川至严精舍。
见其同止三僧各坐绳床禅思湛然。
至良久不觉于是弹指。
三人开眼俄而还闭。
问不与言。
心敬其奇访诸耆老。
皆云。
此三僧隐居求志高洁法师也。
即启宋武帝延请还都。
莫肯行者。
既屡请恳至。
二人推随行。
怀道素笃礼事甚殷。
还都即住始兴寺。
性爱虚靖志避諠尘。
乃为于东郊之际更起精舍。
即枳园寺也。
前于西域所得梵本众经未及译写。
元嘉四年
乃共沙门宝云译出普曜广博净四天王等。
在寺不受别请。
常分卫自资。
道化所被幽显咸服。
有见鬼者
西州太社间鬼相语。
严公至当避易。
此人未之解。
俄而至。
聊问姓字果称智严
默而识之密加礼异。
仪同兰陵萧思话妇刘氏疾病。
恒见鬼来吁可骇畏。
时迎说法。
始到外堂。
刘氏便见群鬼迸散。
既进为夫人说经。
疾以之瘳。
因禀五戒。
一门宗奉。
严清素寡欲随受随施。
少而游方无所滞著。
禀性冲退不自陈叙。
故虽多美行世无得而尽传。
未出家时
尝受五戒有所亏犯。
后入道受具足。
常疑不得戒。
每以为惧。
积年禅观而不能自了。
遂更汎海重到天竺咨诸明达。
值罗汉比丘具以事问罗汉。
不敢判决。
乃为入定往兜率宫咨弥勒。
弥勒答
得戒。
大喜。
于是步归至罽宾
无疾而化。
时年七十八。
彼国法凡圣烧身各处。
虽戒操高明。
而实行未办。
始移尸向凡僧墓地。
而尸重不起。
改向圣墓则飘然自轻。
弟子智羽智远。
故从西来报此徵瑞。
俱还外国。
以此推信是得道人也。
但未知果向中间若深浅耳。
昙无谶南朝宋 385 — 433
昙无谶
或云昙摩忏。
或云昙无忏
盖取梵音不同也。
其本中天竺人。
六岁遭父丧。
随母佣织毾𣰆为业。
沙门达摩耶舍。
此云法明
道俗所崇丰于利养。
其母美之。
故以谶为其弟子。
十岁同学数人读咒聪敏出群。
诵经日得万馀言。
初学小乘兼览五明诸论。
讲说精辩莫能詶抗。
后遇白头禅师
共谶论议。
习业既异。
交诤十旬。
谶虽攻难锋起。
禅师终不肯屈。
谶伏其精理。
乃谓禅师曰。
颇有经典可得见不。
禅师即授以树皮涅槃经本。
谶寻读惊悟方自惭恨。
以为坎井之识久迷大方。
于是集众悔过。
遂专大乘。
至年二十诵大小乘经二百馀万言。
谶从兄善能调象。
骑杀王所乘白耳大象。
王怒诛之。
令曰。
敢有视者夷三族。
亲属莫敢往者。
谶哭而葬之。
王怒欲诛谶。
曰。
王以法故杀之。
我以亲而葬之。
并不违大义。
何为见怒。
傍人为之寒心。
其神色自若。
王奇其志气。
遂留供养之。
谶明解咒术所向皆验。
西域号为大咒师
随王入山。
王渴须水不能得。
谶乃密咒石出水。
因赞曰。
大王惠泽所感遂使枯石生泉。
邻国闻者皆叹王德。
于时雨泽甚调百姓歌咏。
王悦其道术深加优宠。
顷之王意稍歇待之渐薄。
谶以久处致厌。
乃辞往罽宾
赍大涅槃前分十卷并菩萨戒经菩萨戒本等。
彼国多学小乘不信涅槃。
乃东适龟兹
顷之复进到姑臧止于传舍。
虑失经本枕之而寝。
有人牵之在地。
谶惊觉谓是盗者。
如此三夕。
闻空中语曰。
此如来解脱之藏。
何以枕之。
谶乃惭悟别置高处。
夜有盗之者。
数过提举
竟不能胜。
且谶将经去不以为重。
盗者见之。
谓是圣人。
悉来拜谢。
河西王沮渠蒙逊僣据凉土。
自称为王。
闻谶名呼与相见。
接待甚厚。
蒙逊素奉大法志在弘通。
欲请出经本。
谶以未参土言又无传译。
恐言舛于理不许即翻。
于是学语三年方译写初分十卷。
沙门慧嵩道朗独步河西
值其宣出经藏。
深相推重。
转易梵文嵩公笔受
道俗数百人疑难纵横。
谶临机释滞清辩若流。
兼富于文藻辞制华密。
等更请广出诸经。
次译大集大云悲华地持优婆塞戒金光海龙王菩萨戒本等六十馀万言。
谶以涅槃经本品数未足。
还外国究寻。
值其母亡遂留岁馀。
后于于阗更得经本中分。
复还姑臧译之。
后又遣使于阗寻得后分。
于是续译为三十三卷。
以伪玄始三年初就翻译。
至玄始十年十月二十三日三帙方竟。
即宋武永初二年也。
谶云。
此经梵本本三万五千偈。
于此方减百万言。
今所出者止一万馀偈。
谶尝告蒙云。
有鬼入聚落必多灾疫。
逊不信。
欲躬见为验。
谶即以术加逊。
逊见而骇怖。
谶曰。
宜洁诚斋戒神咒驱之。
乃读咒三日
谓逊曰。
鬼已去矣。
时境首有见鬼者云。
见数百疫鬼奔骤而逝。
境内获安谶之力也。
逊益加敬事。
至逊伪承玄二年
蒙逊济河伐乞伏暮末抱罕
世子兴国为前驱。
为末军所败。
兴国擒焉。
后乞伏失守。
暮末与兴国俱获于赫连定
后为吐谷浑所破。
兴国遂为乱兵所杀。
逊大怒谓事佛无应。
即遣斥沙门五十已下皆令罢道。
蒙逊先为母造丈六石像。
像遂泣涕流泪。
谶又格言致谏。
逊乃改心而悔焉。
时魏虏托跋焘闻谶有道术。
遣使迎请。
且告曰。
若不遣谶便即加兵。
逊既事谶日久未忍听去。
后又遣伪太常高平李顺策拜蒙逊为使持节侍中都督凉州西域诸军事傅骠骑大将军凉州凉王
加九锡之礼。
又命曰。
闻彼有昙摩谶法师
博通多识罗什之流。
秘咒神验澄公之匹。
朕思欲讲道可驰驿送之。
逊与李顺宴于新乐门上。
逊谓曰。
西蕃老臣蒙逊奉事朝廷不敢违失。
而天子信纳佞言苟见蹙迫。
前遣表求留昙无谶
而今便来徵索。
此是门师当与之俱死实不惜残年。
人生一死讵觉几时。
曰王款诚先著遣爱子入侍。
朝廷钦王忠绩。
故显加殊礼。
而王以此一胡道人亏山岳之功。
不忍一朝之忿。
损由来之美。
岂朝廷相待之厚。
窃为大王不取。
主上虚襟之至。
弘文所知。
弘文者逊所遣聘魏使也。
曰。
太常口美如苏秦
恐情不副辞耳。
逊既吝谶不遣。
又迫魏之强。
至逊义和三年三月
谶固请西行更寻涅槃后分。
逊忿其欲去。
乃密图害谶。
伪以资粮发遣。
厚赠宝货。
临发之日。
谶乃流涕告众曰。
谶业对将至。
众圣不能救矣。
以本有心誓义不容停。
比发逊果遣刺客。
于路害之。
春秋四十九。
是岁宋元嘉十年也。
黑白远近咸共惜焉。
既而逊左右常白日见鬼神以剑击逊。
至四月逊寝疾而亡。
初谶在姑臧
张掖沙门道进
欲从谶受菩萨戒。
云。
且悔过乃竭诚七日七夜
至第八日诣谶求受。
谶忽大怒。
更思惟。
但是我业障未消耳。
乃勠力三年。
且禅且忏。
即于定中见释迦文佛与诸大士授己戒法。
其夕同止十馀人。
皆感梦如所见。
欲诣谶说之。
未及至数十步谶惊起唱言。
善哉善哉。
已感戒矣。
吾当更为汝作證。
次第于佛像前为说戒相。
沙门道朗振誉关西
感戒之夕。
亦通梦。
乃自卑戒腊求为法弟。
于是从受者千有馀人。
传授此法迄至于今。
皆谶之馀则。
有别记云。
菩萨地持经应是伊波勒菩萨传来此土。
后果是谶所传译。
疑谶或非凡也。
蒙逊有从弟沮渠安阳侯者。
为人强志疏通涉猎书记
因谶入河西弘阐佛法。
安阳乃阅意内典奉持五禁。
所读众经即能讽诵。
常以为务学。
多闻大士之盛业。
少时求法度流沙至于阗于瞿摩帝大寺天竺法师佛驮斯那。
咨问道义。
斯那本学大乘。
天才秀发诵半亿偈。
明了禅法故西方诸国。
号为人中师子
安阳从受禅秘要治病经。
因其梵本。
口诵通利。
既而东归向邑高昌
得观世音弥勒二观经各一卷。
及还河西即译出禅要。
转为晋文
伪魏吞并西凉
乃南奔于
晦志卑身不交人世。
常游塔寺以居士身毕世。
初出弥勒。
观音二观经。
丹阳孟顗
见而善之。
深加赏接。
后竹园寺慧𤀹尼。
复请出禅经。
安阳既通习积以临笔无滞。
旬有七日出为五卷。
顷之又于钟山定林寺
出佛父般泥洹经一卷。
安阳居绝妻拿无欲荣利。
从容法侣宣通正法。
是以黑白咸敬而嘉焉。
后遘疾而终。
谶所出诸经。
至元嘉中方传建业
场慧观法师志欲重寻涅槃后分。
乃启宋太祖资给遣沙门道普将书吏十人西行寻经。
长广郡舶破伤足因疾而卒。
普临终叹曰。
涅槃后分与宋地无缘矣。
普本高昌人
经游西域遍历诸国。
供养尊影顶戴佛钵。
四塔道树足迹形像。
无不瞻觌。
善梵书备诸国语游履异域。
别有大传。
高昌复有沙门法盛
亦经往外国立传。
凡有四卷。
又有竺法维释僧表并经往佛国云云。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中天竺人。
幼孤。
母佣织毾㲪。
取资以养之。
六岁使师达摩耶舍。
十岁习小乘五明学。
诵经日万言。
莫有敢抗者。
时白头禅师号宿纳
谶攻离不能屈。
疑其有异书。
求教焉。
禅师以树皮涅槃经授之。
谶读而悟。
乃集大众悔过。
年二十。
诵二百万言。
而大乘诸经。
披玩略尽。
兄以善调象。
获幸于王。
佗日王之白耳象死。
王诛之。
令曰。
敢收葬者。
夷三族。
谶收葬之。
卫卒执以闻。
王怒趣烹谶。
曰。
王以法杀。
弟以义收。
此天下之通理也。
王由是加敬。
谶于咒尤效验。
号大咒师
尝与王山行乏水。
咒石使觱沸。
诸国闻之交聘。
久之奉涅槃前分。
并菩萨戒本。
罽宾
罽宾皆小乘违之。
龟兹
姑臧传舍。
疑有盗。
枕经以寝。
梦人引衣语曰。
此如来解脱藏也。
敢忘敬乎。
遂惊悟。
置经高处。
盗果饶力不能举。
旦日谶负经去。
盗以为神。
向之忏谢。
沮渠蒙逊据凉土。
然待谶尤勤至。
于是请译经本。
谶以未习华语。
不即许。
居三年。
译涅槃前分大集大云悲华地持优婆塞戒金光海龙王菩萨戒本等六十馀万言。
辞制工密。
文藻妍富。
沙门慧嵩道朗等。
深相推重。
犹以涅槃品数未足。
乞西还究寻之。
凡四十二卷。
曰。
此经本三万五千偈。
此方才百万言耳。
吾所出者。
止一万偈。
谶多异迹。
魏拓拔焘闻其名。
遣使迎请。
谕云。
知逊尊宠。
若不遣。
顾有兵耳。
逊因表留谶。
魏又遣高平李顺
策拜逊侍中都督凉州西域诸军事
傅骠骑大将军凉州凉王
加九锡。
谕曰。
昙摩谶德广大。
朕思一瞻礼。
可驿驰以至。
逊谓曰。
臣奉事朝廷。
无所负。
上信邪言见逼。
何耶。
前表乞留谶。
今遽来追。
此臣师也。
愿与俱死。
死要不免。
迟疾亦非所较也。
曰。
王诚款先著。
遣子入侍。
朝廷钦王忠义。
故显加殊礼。
今乃以一胡道人。
亏损大功。
失朝廷待遇之意。
窃为大王不取也。
曰。
太常言固美。
弟恐情不副此耳。
逊竟不遣。
义和三年三月
谶固请西行。
求涅槃后分。
逊忿其去。
且恐为魏得也。
遣刺客中路杀之。
寿四十九。
闻者为流涕。
宋元嘉十年也。
初谶出关日。
谓送客曰。
业对至矣。
虽众圣不能救也。
方谶在姑臧
张掖沙门道进者。
从谶受菩萨戒。
曰。
当洗心自悔七日乃来。
既诣谶。
谶忽怒。
曰此夙障也。
复精勤三年。
释迦如来为授戒法。
同夕十馀人梦如所见。
于是又诣谶。
谶望见大惊曰。
善哉已感戒矣。
今为汝作證。
沙门道朗
盖同梦者。
愿下其腊。
兄事
从以受戒者千馀人。
昔有别记曰。
菩萨地持经。
是伊婆勒菩萨当传此土。
后谶果出此经。
则谶之地位可知矣。
房景远北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清河绎幕人字叔遐小字阳
房景先弟。
重然诺,好施与。
连岁灾荒,于通衢食饿者,存济甚众。
益州刺史傅竖眼慕其名义,启为昭武功曹参军,以母老不应。
卒于家。
释慧达北魏
释慧达
姓刘。
名窣(苏骨反)和。
咸阳东北。
三城定阳稽胡也。
先不事佛。
目不识字。
为人凶顽。
勇健多力乐。
行猎射。
梁城突骑。
守于襄阳
父母兄弟三人并存。
居家大富。
豪侈乡闾纵横不理。
后因酒会遇疾。
命终备睹地狱众苦之相。
广有别传。
具详圣迹。
后出家。
住于文成郡。
慈州东南高平原。
即其生地矣。
见有庙像。
戎夏礼敬处于治下安民寺中。
曾往吴越
备如前传。
至元魏太武大延元年
流化将讫。
便事西返。
行及凉州番禾郡东北望御谷。
而遥礼之。
人莫有晓者。
乃问其故。
达云。
此崖当有像现。
若灵相圆备。
则世乐时康。
如其有阙。
则世乱民苦。
达行至肃州酒泉县城西七里石涧中死。
其骨并碎。
如葵子大可穿之今在城西古寺中。
塑像手上。
寺有碑云。
吾非大圣。
游化为业。
文不具矣。
后八十七年正光初
忽大风雨。
雷震山裂。
挺出石像。
举身丈八。
形相端严。
惟无有首登。
即选石命工彫镌别头。
安讫还落。
因遂任之。
魏道陵迟。
其言验矣。
逮周元年
凉州城东七里涧。
忽有光现彻照幽显。
观者异之。
乃像首也。
便奉至山岩安之。
宛然符会。
仪容彫缺四十馀年。
身首异所二百馀里。
相好还备。
太平斯在。
保定元年
置为瑞像寺焉。
乃有灯光流照钟声飞向。
相续不断。
莫测其由。
建德初年
像首频落。
大蒙宰及齐王
躬往看之。
乃令安处。
夜落如故。
乃经数十。
更以馀物为头。
终坠于地。
后周灭佛法。
仅得四年邻国殄丧。
识者察之方知先鉴。
虽遭废除像犹特立。
开皇之始经像大弘
庄饰尊仪更崇寺宇。
大业五年
炀帝躬往礼敬厚施。
重增荣丽。
因改旧额为感通寺焉。
故令模写传形量不可测。
约指丈八临度终异。
致令发信弥增日新。
余以贞观之初历游关表。
故谒达之本庙。
图像俨肃日有隆敬。
自石隰慈丹延绥威岚等州。
并图写其形所在供养。
号为刘师佛焉
因之惩革胡性。
奉行戒约者殷矣。
见姚道安制像碑。
释慧达
姓刘氏。
名窣和。
咸阳东北三城定阳稽胡也。
先不事佛目不识字。
后因酒会疾。
命终备睹地狱众苦之相。
因出家为僧。
住于文成郡。
元魏太武太延元年流化将讫。
便事西返行及凉州番禾郡东北望御谷而遥礼之。
人莫有晓者。
乃问其故。
达云。
此崖当有像现。
若灵相圆备则世乐时康。
如其有阙则世乱民苦。
后八十七年正光初
忽天风雨雷震山裂。
挺出石像举身丈八。
形相端严唯无有首。
登即选石命工彫镌别头安讫还落。
因遂住之。
魏道凌迟其言验矣。
逮周元年凉州
城东七里涧忽有光现。
彻照幽显观者异之。
乃像首也便奉至山岩安之。
宛然符会。
相好圆备。
太平斯在。
保定元年置为瑞像寺焉。
识者方知其先监。
后行至肃州酒泉县城西七里涧中死。
其骨并碎如葵子大。
可穿之。
今城西古寺中塑像在焉。
拓跋羯儿北魏 ? — 45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1 【介绍】: 北魏皇族,鲜卑族。
河南王拓跋曜子,嗣河间王拓跋修后,改封略阳王
永昌王拓跋健讨秃发保周,徙张掖民数百家于武威,遂与诸将私自没入,坐贪暴降爵为公。
统军柔然,复王爵
以罪赐死。
释僧侯南齐 396 — 484
释僧侯
西龚。
西凉州人
年十八便蔬食礼忏。
及具戒之后游方观化。
宋孝建初来至京师
诵法华维摩金光明。
常二日一遍。
如此六十馀年。
萧惠开入蜀请共同游。
惠开协同义嘉负罪归阙。
乃还都。
于后岗创立石室。
以为安禅之所。
自息慈以来至于舍命。
鱼肉荤辛未尝近齿。
脚影小蹉辄虚斋而过。
齐永明二年微觉不愈。
至中不能食。
乃索水漱口。
合掌而卒。
春秋八十有九。
时普弘有释慧温亦诵法华经维摩首楞严。
蔬苦并有高节。
释道猛南朝宋 411 — 475
释道猛
西凉州人
少而游历燕赵备瞩风化后停止寿春
力精勤学。
三藏九部大小数论皆思入渊微无不镜彻。
而成实一部最为独步。
于是大化江西学人成列。
至元嘉二十六年
东游京师止于东安寺。
复续开讲席。
宋太宗湘东王时。
深相崇荐。
及登祚倍加礼接。
赐钱三十万以供资待。
太始之初帝创寺于建阳门外。
为纲领。
帝曰。
夫人能弘道道藉人弘。
得法师非直道益苍生。
亦有光于世望。
可目寺为兴皇。
由是成号。
及创造功毕。
于寺开讲成实。
序题之日帝亲临幸。
公卿皆集。
四远学宾负帙齐至。
神韵无忤吐纳详审。
帝称善久之。
因有诏曰。
猛法师风道多济。
朕素宾友。
可月给钱三万令吏四人白簿吏二十人车及步舆各一乘。
乘舆至客省
随有所获皆赈施贫乏营造寺庙以宋元徽三年卒于东安寺。
春秋六十有五。
后有道坚慧鸾慧敷僧训导明。
并止兴皇寺。
义学之誉抑亦次焉。
僧隐南朝宋
僧隐
姓李
秦州陇西人
家世正信。
年八岁出家便能长斋。
至十二蔬食。
及受具戒执操弥坚。
常游心律苑妙通十诵。
诵法华维摩
西凉州玄高法师禅慧兼举。
乃负笈从之。
于是学尽禅门深解律要。
高公化后。
复西游巴蜀专任弘通。
顷之东下止江陵琵琶寺
咨业于慧彻。
彻名重当时。
道扇方外。
研访少时。
备穷经律。
禅慧之风被于荆楚
州将山阳王刘休祐长史张岱
并咨禀戒法。
刺史巴陵王休若建平王景素
皆税驾禅房屈膝恭礼。
后卧疾少时。
侍者
日中未。
答云。
已中。
乃索水漱口。
颜貌怡然忽尔从化
春秋八十矣。
江陵上明寺复有成具律师
亦善十诵及杂心毗昙等。
释法进南朝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九 遗身科
或曰道进
或曰法迎
生唐氏
凉州张掖人
少以苦行闻。
沮渠蒙逊所敬。
逊没。
子景环为胡所破。
弟安周立。
是岁大饥。
屡请赈济。
安周不答。
则持刀裹盐。
至饿者群聚处。
次第授三归。
即挂衣盔树上。
而卧于地。
授刀饿者。
使割身肉。
以共济。
饿者未忍。
乃自起割之。
蘸盐以遍啖饿者。
两股既尽。
语饿者曰。
我倦。
汝自取之。
虽皮骨。
犹足以给数日。
无使王知。
苟知则夺而去之矣。
饿者皆悲悼。
不敢正视。
顷之其弟子与王使至。
舆以还宫。
安周感悟。
发仓廪存活。
不可胜数。
明日乃绝。
阇维烟𦦨亘天。
火不息者七日。
而舌无所坏。
起三层塔瘗之。
弟子僧遵有高行。
释法进
或曰道进
或曰法迎
姓唐
凉州张掖人
幼而精苦习诵。
有超迈之德。
沮渠蒙逊所重。
逊卒子景环为胡寇所破。
曰。
今欲转略高昌为可剋不。
曰必捷。
但忧灾饿耳。
回军即定。
后三年景环卒。
弟安周续立。
是岁饥荒死者无限。
周既事
屡从求乞以赈贫饿。
国蓄稍竭。
不复求。
乃净洗浴取刀盐。
至深穷窟饿人所聚之处。
次第授以三归。
便挂衣钵著树。
投身饿者前云。
施汝共食。
众虽饥困犹义不忍受。
即自割肉和盐以啖之。
两股肉尽心闷不能自割。
因语饿人云。
汝取我皮肉犹足数日。
若王使来必当将去。
但取藏之。
饿者悲悼无能取者。
须臾弟子来至。
王人复看。
举国奔赴号叫相属
因舆之还宫。
周敕以三百斛以施饿者。
别发仓廪以赈贫民。
至明晨乃绝。
出城北阇维之。
烟炎冲天七日乃歇。
尸骸都尽唯舌不烂。
即于其处起塔三层。
树碑于右。
弟子僧遵。
姓赵
高昌人
善十诵律蔬食节行。
诵法华胜鬘金刚波若。
又笃厉门人常忏悔为业。
一名法进
姓唐
凉州张掖人
幼而精苦习诵。
有超迈之德。
沮渠蒙逊所重。
逊卒。
子景环为边寇所破。
曰。
今欲转略高昌
为可尅不。
曰必捷。
但忧灾饿耳。
回军即定。
后三年。
景环卒。
弟安周续立。
是岁饥荒。
死者无限。
周既事
屡求赈贫。
国蓄稍竭。
不复求。
乃净洗浴。
取刀盐。
至深穷窟。
饿人所聚之处。
次第受以三归。
便挂衣钵著树。
投身饿者前。
施汝共食。
众虽饥困。
犹义不忍受。
即自割肉。
拄盐以啖之。
两股肉尽。
心闷不能自割。
因语饿人云。
汝取我皮肉。
犹足数日。
若王使来。
必当将去。
饿者悲悼。
无能取者。
须臾弟子至。
王人复至。
举国奔赴。
号叫相属
因舆之还宫。
周敕以三百斛
以施饥者。
别发仓廪。
以赈贫民。
至明晨乃绝。
出城北阇维之。
烟焰冲天。
七日乃歇。
尸骸都尽。
唯舌不烂。
即于其处。
起塔三层。
树碑于右。
裴修北魏 442 — 49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42—492 【介绍】: 北魏河东闻喜人字元寄
裴骏子。
清辩好学。
年十三,补中书学生。
秘书中散,转主客令。
坐岳父李诉事,出为张掖子都大将
在边六年,关塞无事。
孝文帝嘉之。
征为中部,转中大夫,兼祠部曹事。
职主礼乐,每有疑议,斟酌故实,咸有条贯。
崔说北周 512 — 57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12—575 【介绍】: 北周博陵安平人本名士约
少鲠直,工骑射。
起家领军府录事,转咨议参军
后为荆州刺史贺拔胜部下。
北魏孝武帝永熙三年,帝奔关中东魏高欢侯景荆州贺拔胜不敌,贺拔胜奔梁,复自梁归。
西魏文帝大统三年,从宇文泰东魏大战,复弘农,战沙苑,皆有功,赐姓宇文氏,并赐名说
北周历事三帝。
累迁总管瓜三州诸军事凉州刺史
莅政强毅,百姓畏惧。
封安平县公
韩褒北周 ? — 578
全后周文·卷六
字弘业颍川颍阳人,徙居昌黎
魏建明中奉朝请,加强弩将军,迁太中大夫,去官,避地夏州
文帝丞相,引为录事参军赐姓侯吕陵氏
大统初行台左丞,赐爵三水县,转丞相府属,加中军将军银青光禄大夫,出为镇南将军丞相府从事中郎,镇浙郦,征拜丞相府司马,进爵为侯。
出为北雍州刺史,加卫大将军
入为给事黄门侍郎,迁侍中,除都督西凉州刺史,加大都督
废帝时会州刺史,进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寻加骠骑大将军开府,进爵为公。
武成中征拜御伯中大夫保定中司会,出为汾州刺史,迁河州总管天和中凤州刺史,致仕加少傅;卒,谥曰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