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唐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离石胡人。刘龙儿子。隋炀帝大业十年龙儿举兵称王,以季真为太子,弟刘六儿为永安王。唐兵起,六儿聚众附刘武周,季真从之,自号太子王。张纶、李仲文讨之,季真降,诏授石州总管,赐姓李,封彭山郡王。后复连武周,武周败,季真奔高满政,被杀。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赵之栾城赵氏子。年十五。依莎坦禅坊。备公出家。备自十六。至八十。阐弘大论。名重两河间。亮咨承久之。乃蒙遣往封龙山诵经。俦侣三十。并事禅那。素无净人。惟亮齿稚位卑。日营众务。徒跣舂粟。积至七年。承闻瓒禅师盛化并部。既受具。即往从之。究定学。又徙无量寿寺从严律师。习律。自尔专业四分矣。未几。侍严往石州听地持论。别为其地之员秀才者。开起信论。且往吕州听龛律师讲。而后归。唐初诏住满师义兴寺自常敷唱以振厉。后辈。及还乡里。其师备公尚无恙。欣其有所成立而来者觐也。为建律筵横经请益者数踰八百。分镫之士。四十馀人。至今贞观十九年。寿七十矣。
释道亮。姓赵氏。赵州栾城人。十五厌于世网。投州界莎坦禅坊备禅师出家焉。备博达洽闻两河称德。偏弘大论神见清。远十六登坐至于八十。声相动物词味无变。亮奉敬咨展望预听徒。乃令往飞龙山诵经为业。山侣三十并是禅踪。素少净人惟亮一已。既当下位众务同臻。日别自课舂五斗粟。将及六载一时不懈。徒跣三年。六时随众屡蒙放遣。素心不从积至七年。苦劝方遂。闻并部瓒禅师结徒开化盛宣佛法。行达箕山便进具戒。渐次太原归依慧瓒。念定为务旁慕律宗。有严律师者。德范可归。便从受业。因居无量寿寺焉。即严之所住也。自尔专攻四分无忘日夕。又从严往石州听地持论。经停既久文旨大通。覆述前解增其名实。有员秀才者。居幽综习儒教有功。从亮学于起信。遂为披折开发慧悟。抱信不移。承龛律师引徒盛讲据业吕州。又往从焉听温本习。后返住寺依时弘演。唐运初开敕为满师立义兴寺。以亮律行清显延而止之。因常讲说镇移世续。贞观之始出至本州。栾城备公犹自在世。欣亮远觐为建律筵。转展相扇声被东夏。听徒八百请益日隆。尔后频开律府。计不在数。成讲学士四十馀人。并部法兴出自此矣。至今贞观十九年。春秋七十有七。见处义兴。当途御法。有学士道胄者。生自上党。僧贯太原。听涉有功。偏能持忘。披览章疏。即就敷扬。今住京寺。时时扬化。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高阳人。史不详氏族。始出家诵法华经。尚馀二卷。以俗境纷嚣。遂遁入恒岳之蒲吾山。以终习焉。有禅者诲之曰。道在观心离念。非独诵经所能得也。韵承此语。即遍游五台。孑然携影。住北台木瓜寺。馀二十载。然地高气寒。韵夜行尽坐。思略昏散。前所诵经顿忆不忘。隋仁寿间。瓒禅师方业定。雁门川中。背负绳床。随处燕嘿。韵闻而往依之。既而瓒赴禅定之诏。韵复居比干山。又适南部。离石龙泉文成等郡。于是静学。覃被夷夏矣。且其地戒法所未及。有薙落阅三十年。而为沙弥者。至是咸获受具。则韵之功诚多。贞观十六年。无疾端坐。而终于西河之平遥山。春秋八十馀。韵自十九入山。历六十年。摄心无逸。血气盛时身生蚤虱。听其咂啮。不忍弃捐。虽土蚤之多。毡席凝血。亦曰我宿债合偿。一弗除屏。后于耳顺之年。蚤虱并无。此特血气衰耳。然犹以为吾业未应尽。何致尔。尝谓门人曰。吾见超禅师每宿有壁虱之房。而不为所挠。又食于蛊家。而匙抄其虫。置之器底。使不为害。蛊主惧焉。吾德何以及此。又欲写法华经。忽有善书者。请为书之。未旬浃而功毕。方将䞋谢竟隐去。因宝而藏之岩窟。屡经𡨥乱。馀物虏掠殆尽。惟此经委弃林莽间。箱襆已烂。而卷帙如新。韵平居勒苦。老而愈励。苟跏趺稍倦。遽起礼佛。其自率皆此类。
释昙韵。不详氏族。高阳人。初厌世出家诵法华经有馀两卷。时年十九仍投恒岳侧蒲吾山。就彼虚静讫此经部。值栖隐禅师曰诵经非不道缘。常诵未即至道。要在观心离念。方契正道耳。韵初承此告。谨即受而行之。专精念慧深具举舍。又闻五台山者即华严经清凉山也。世传文殊师利常所住处。古来诸僧多入祈请。有感见者具蒙示教。昔元魏孝文。尝于中台置大布寺。帝曾游止具奉圣仪。前种华园地方二顷。夏中发艳状同铺锦。光彩昱耀乱人心目。如是嘉闻数发荡神悦耳。遂举足栖焉。遍游台岳备见灵相。初停北台木瓜寺二十馀岁。单身吊影处以瓦窑。形覆弊衣地布草蓐。食惟一受味不兼馀。然此山寒厉林生涧谷。自外峰岭坦然遐净。韵夜行昼。坐思略昏情。庆其晚逢也。前所诵经心口不缘三十馀载。会隙历试一字无遗。乃更诵残文成其部帙。至仁寿年内有瓒禅师者。结集定学背负绳床。在雁门川中兰若为业。韵居山日久思展往怀。闻风附道便从瓒众。一沐清化载仰光猷。随依善友。所谓全梵行也。属隋高造寺偏重禅门。延瓒入京。众失其主。人各其诚散归林谷。韵遂投于比干山。又游南部离石龙泉文成等郡。七众希向夷夏大同。十善聿修缁素匡幸。原此河滨无受戒法。纵有志奉皆往太原。夷夏情乖人皆怯。往致有沙弥三十其岁者。及韵化行即传斯教。山城两众皆蒙具足。唐运伊始兵接定阳。屡逢屯丧本业无毁。以夜系昼摄心乖逸。幽栖积久衣服故弊。蚤虱聚结曾不弃捐。任其𠲿啖寄以调伏。曾以夏坐山饶土蚤。既不屏除毡如血凝。但自咎责愿以相酬情无吝结。如此行施四十馀年。岁居耳顺忽无蚤虱。韵犹深自责曰。计业不应即尽。当履苦趣受其报耳。又告门人曰。吾见超禅师寄他房住。素有壁虱不啖超公。乃两道流出向馀房内。又见在蛊家食饭。匙接蛊精置于叠下。而快食如故。又不为患。蛊主惧焉。吾德不及超。何为致此。每年于春秋二时依佛名法。冬夏正业则减食坐禅。尝愿写法华誓须洁净。数年已来不能可办。忽感书生无何而至。告云。善解抄经。韵邀以法据。并谓堪能。遂乃安于石室立净书之。旦入暮出深怪其行。未盈一旬七轴俱了。将以礼䞋目前不见。及遭贼抄藏经岩窟。世静往收。乃委于林下。箱襆久烂而卷色如初。斯感验奇异率此类也。又常居别室自勤修业。馀有众侣难嗣其踪。每云。吾年事如此何可放舍。若坐昏闷即起礼佛。尝策四仪以道量据。自见胜达鲜伦其德。以贞观十六年端坐终于西河之平遥山。春秋八十馀矣自韵十九入山六十馀载。不希名利不畜侍人。不隶公籍不行己任。凡有所述职。皆推寄于他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陈留人。裴度讨蔡州,遣昭说吴元济,辞不挠。师还,从镇太原,拜石州刺史。及度被斥,昭亦罢归。与李涉等客居长安,遂生怨望。与宰相李逢吉有隙,为逢吉构陷冤死。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1—712
【介绍】:
唐河间鄚县人,名穆,以字行。武则天时,历户部员外郎、祠部郎中。中宗神龙中,官中书舍人内供奉。丁母忧,服阕,授石州刺史。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5
【介绍】:
唐河南人。德宗贞元中,为石州刺史,封南康郡王。十一年,李说节度太原,选第郡政之尤异者,迁韶为代州刺史。后官河阳三城行军司马。顺宗永贞元年,迁怀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河阳怀节度使。卒于任。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79
【介绍】:
唐人。僖宗乾符元年,为义武节度使,修定州北岳真君庙。五年,自河东宣慰使,拜河东节度使。时沙陀攻石州,季康往救之,与李克用战于岢岚军,大败。次年初,兵乱被杀。
沂字德润。宰相魏公铉幼子。举进士。历监察补阙。昭宗时累迁谏议大夫。入梁为御史司宪。擢礼部尚书。贞明中充西京副留守。入后唐为左丞。判吏部尚书铨选司。谪石州司马。明宗即位。复为左丞。以太子少保致仕。卒年七十馀。赠太子少傅。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76—951
字子持,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后梁时累官刑部侍郎、集贤殿学士。后唐明宗时,任御史中丞,迁工部尚书。于邺为其所辱,自经死,坐贬石州司马。长兴末,累擢太常卿。末帝清泰元年(934),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晋时,罢为吏部尚书,迁太子少傅。后汉时,转太子太师。后周建国,拜司空。广顺元年(951)卒。事迹散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三上》,《旧五代史》、《新五代史》本传。《全唐诗》存诗1首。
荛。后唐同光初为魏王继岌推官。掌书记。明宗朝授河南少尹。以秦王从荣谋叛事。配石州。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人,其先回鹘别派,后徙居太原,遂为太原人。字德恭。李存信之子(存信本姓张,赐姓李)。读儒书,精骑射,初为散员大将。后唐明宗即位,因微时与从训有旧,遂授石州刺史,令复其本姓。历宪、德、唐州刺史。石敬瑭镇太原,为子石重贵娶从训长女。及敬瑭称帝建后晋,从训因兵败宵遁于民间。敬瑭搜访得之,授绛州刺史、检校太保。天福中,卒于官,年五十二。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2—992
【介绍】:
宋济州任城人,字昭俭。后晋出帝天福中,以父荫补殿直。后周世宗时为承天军使。宋太祖乾德中,为引进副使,从王金斌伐蜀。蜀平,擢判四方馆事,复入蜀经略诸郡,以防变乱。开宝三年,为剑南十州都巡检使。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塞河决,平梅山洞蛮。吴越降,为两浙诸州兵马都监,安抚诸郡,知杭州。后历知延州、大名府、潞州、凤翔府,为并州兵马钤辖,屯夏州,徙石州。以老病乞归。历事四朝,所至有治绩。断狱谨慎,宽仁容众。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77—635
【介绍】:
唐并州文水人,字信。武则天父。家富有,好结交。隋末,李渊为太原留守,引为行军司铠。从渊举兵,平京城有功。入唐后,拜光禄大夫,封太原郡公,累迁工部尚书,进封应国公,历利州、荆州都督。卒谥定。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并州文水人,字逖。武士彟兄。从李渊起事,有战功。武德初为齐王府户曹参军。从镇太原,为刘武周所执,密令人诣京师陈破武周计。及武周平,授益州行台左丞。太宗贞观初,终韶州刺史。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并州文水人,字彦威。武士彟长兄。性恭顺,勤于稼穑。从李渊起事,官至司农少卿,封宣城县公。常居苑中,委以农囿之事。太宗贞观中卒。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并州文水人,字怀运。武士彟从子。官相州司兵参军。高宗永徽中,父卒,自徐州被发徒跣趋丧所,负土筑茔,克尽孝道。高宗下诏褒美。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太原文水人,字德己。李景让弟。历谏议大夫、福建观察使,徙华州刺史,以美政闻,累迁尚书右丞。弟隐由博士迁水部员外郎,材下资浅。景温不徇私情,不许其赴省。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并州文水人。武则天从侄。则天时,封九江王。历司属少卿,官至齐州刺史。事母以孝闻。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太原文水人。微时,与邑人武士彟以鬻材为事,因致大富。士彟自称为厚材,文宝自称枯木,私言必当大贵。唐高祖起兵太原,士彟从之,后贵显。文宝依之,官至绛郡通守、贝州刺史、太仆卿。
君主 | 庙号 | 谥号 | 年号 | 统治时间 | 注 |
---|---|---|---|---|---|
武曌 | 则天大圣皇后、则天皇后、武则天 | 683年—705年 | |||
天授 | 690年九月—692年三月 | 用子正。元年九月改国号为周 | |||
如意 | 692年四月—692年九月 | 用子正 | |||
长寿 | 692年九月—694年五月 | 用子正 | |||
延载 | 694年五月—694年十二月 | 用子正 | |||
证圣 | 695年正月—695年九月 | 用子正 | |||
天册万岁 | 695年九月—695年十一月 | 用子正 | |||
万岁登封 | 695年十二月—696年三月 | 用子正 | |||
万岁通天 | 696年三月—697年九月 | 用子正 | |||
神功 | 697年九月—697年十二月 | 用子正 | |||
圣历 | 698年—700年五月 | 用子正 | |||
久视 | 700年五月—701年正月 | 元年十月复寅正 | |||
大足 | 701年正月—701年十月 | ||||
长安 | 701年十月—704年 | ||||
神龙 | 705年—707年九月 | 元年二月中宗复国号唐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4—705
【介绍】:
即武后。并州文水人,名照。武士彟女。年十四,太宗选为才人。太宗崩,出为尼,高宗复召入宫。永徽六年立为皇后,代决政事,与高宗并称“二圣”。高宗崩,临朝称制,废中宗、睿宗。天授元年,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在位十六年。杀唐宗室,任用酷吏,然富权略,能用人,故名相辈出。奖励农桑,改革史治,重视选拔人材。晚年则豪奢专断,颇多弊政。神龙元年宰相张柬之等迫则天禅位于中宗,同年病卒,谥则天皇后。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24—705
名照,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武士彟之女。14岁入宫为唐太宗才人,赐号武媚。太宗卒,削发为尼。高宗时,复召为昭仪,进号宸妃。永徽六年(655),立为皇后,参决朝政,号为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弘道元年(683)临朝称制。载初元年(690)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史称武周。神龙元年(705)中宗复位,后徙居上阳宫,去帝号。是年冬卒,谥曰则天大圣皇后。玄宗天宝八载(749),定谥则天顺圣皇后。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则天后在位16年,实掌国政40余年,素多智谋,兼涉文史。曾召文学之士周茂思、范履冰等编纂《要览》、《字海》、《乐书要录》等书,撰有《垂拱集》100卷,俱佚。《全唐诗》存诗46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诗序1首。
唐诗汇评
武则天(625-707),自名照(zhao),并州文水(今属山西)人。太宗时被召入宫,为才人,年十四。太宗崩,为尼感业寺。高宗复召入宫,拜昭仪。永徽六年立为皇后。中宗即位,尊为皇太后,临朝称制,睿宗文明元年,自称帝,改国号日周。神龙元年传位于皇太子显,十一月卒。谥曰则天顺圣皇后。则天素多智计,辅政、当国数十年,颇有兴革,亦多弊政。兼涉文史,能诗,与近臣诗会,传为美谈。有《垂拱集》一百卷,《金轮集》十卷,均佚。《全唐诗》存诗四十六首。
后名照。并州文水人。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封应国公士彟之女。高宗立为昭仪。进号宸妃。永徽六年立为皇后。上元元年进号天后。中宗即位。尊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寻自称皇帝。改国号曰周。在位二十二年。中宗反正。谥曰大圣则天皇后。天宝八载。定谥则天顺圣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