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来源
漢語大詞典 回纥 (迴紇) 拼音huí hé
  • 古代民族名兼国名。为 袁纥 后裔,初受 突厥 统辖, 唐 天宝 三年灭 突厥 后建立可汗政权, 贞元 四年改称 回鹘 , 开成 五年被 黠戛斯 所灭,余众分三支西迁:一迁 吐鲁番盆地 ,称 高昌回鹘 或 西州回鹘 ;一迁 葱岭 西 楚河 畔,称 葱岭西回鹘 ;一迁 河西走廊 ,称 河西回鹘 。后改称 畏吾儿 (即今 维吾尔 )。也叫回回。参见“ 回回 ”。
  • 回纥 。我国古代西北方少数民族名。后亦称“ 迴鶻 ”。旧唐书·回纥传:“ 迴紇 ,其先 匈奴 之裔也……在 薛延陀 北境,居 娑陵水 侧,去 长安 六千九百里,随逐水草,胜兵五万,人口十万人。”旧唐书·回纥传:“ 元和 四年, 蔼德曷里禄没弭施合密毗迦可汗 遣使改为 迴鶻 ,义取迴旋轻捷如鶻也。”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三》:“四年, 迴紇 求和亲。”《敦煌变文集·张淮深变文》:“ 迴鶻 既败,当即生降。”
國語辭典 回纥 拼音huí hé
  •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古时称为「丁零」、「铁勒」,初与突厥为兄弟民族,后又从属于突厥。南北朝时,为敕勒部落之一,至唐代叛离突厥后,始称为「回纥」,后又改称为回鹘。唐时建立其汗国,助讨安史之乱及抗禦吐蕃,屡建功勋。唐文宗时,族众西奔,散居今新疆南部。宋、元以后,名称极多,后定称为「维吾尔」。
漢語大詞典 回回 (迴迴) 拼音huí hui
  • (1).纡回曲折貌。《楚辞·王褒〈九怀·昭世〉》:“魂悽愴兮感哀,肠回回兮盘紆。” 王逸 注:“心紆屈也。”《关尹子·三极》:“人之善琴者……有怨心则声回回然。”
  • (2).盘旋回转貌。 汉 王褒 《九怀·蓄英》:“椉云兮回回,亹亹兮自强。” 唐 杜甫 《法镜寺》诗:“回回山根水,冉冉松上雨。” 清 姚鼐 《祭林编修澍潘文》:“建旐兮翻翻,风回回兮舷进难。”
  • (3).纷扰烦乱貌。 汉 马融 《广成颂》:“徽嫿霍奕,别驾分奔,骚扰聿皇,往来交舛,纷纷回回,南北东西。” 三国 魏 刘桢 《杂诗》:“沉迷簿领书,回回自昏乱。” 唐 苏颋 《蜀城哭台州乐安少府》诗:“边郡饶藉藉,晚庭正回回。”
  • (4).光明貌。文选·张衡〈思玄赋〉:“纷翼翼以徐戾兮,焱回回其扬灵。”旧注:“回回,光明貌。”
  • (5).广大貌。 晋 束晰 《补亡诗》:“漫漫方舆,回回洪覆。” 宋 叶适 《朝奉郎致仕俞公墓志铭》:“长原回回,高木阴阴。”
  • (6).每次。 唐 王建 《相和歌辞·乌夜啼》:“一飞直欲飞上天,回回不离旧栖处。”红楼梦第三二回:“有老爷和他坐着就罢了,回回定要见我。” 崔八娃 《一把酒壶》:“回回把你那没油盐的话,一天说到黑。”
  • (7).民族名、古国名或信仰伊斯兰教的人。(1)在 宋 人的梦溪笔谈《黑鞑事略》中,指的是 回鹘 ;在癸辛杂识辽史中指的是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和国家。(2)在元史《元典章》中,主要是指伊斯兰教和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如回回法、回回寺、回回人等。(3)在 明 清 两代的文献中,主要指回族,即回回民族;有时指伊斯兰教,如回回教。
  • (1).广大貌。《文选·束晳〈补亡诗〉》:“漫漫方舆,迴迴洪覆。” 李周翰 注:“方舆,地也。洪覆,天也。漫漫、迴迴,大貌。”
  • (2).盘曲貌。 唐 杜甫 《扬旗》诗:“迴迴偃飞盖,熠熠迸流星。” 明 高启 《剡源九曲》诗之八:“迴迴别涧通,宛宛连罔绕。” 赵朴初 《读唐人〈送金城公主〉诗次韵》:“征途愁迴迴,去輦想轔轔。”
國語辭典 回回 拼音huí hui
  • 1.迂回转折的样子。唐。杜甫〈法镜寺〉诗:「回回山根水,冉冉松上雨。」
  • 2.每次。唐。王建〈乌夜啼〉诗:「一飞直欲飞上天,回回不离旧栖处。」
  • 3.古时称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