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来源
漢語大詞典 牛郎 拼音niú láng
  • (1).放牛娃。 晋 葛洪 神仙传·苏仙公:“先生家贫,常自牧牛,与里中小儿更日为牛郎。”
  • (2).牵牛星的别称。亦指牛郎织女故事中的神话人物。 唐 胡曾 《黄河》诗:“沿流欲共牛郎语,只待灵槎送上天。” 明 周履靖 《锦笺记·婆奸》:“银河远隔无蹊径,牛郎好孤零。” 毛泽东 《送瘟神》诗之一:“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 (3).喻佳偶的男方。 清 陈维嵩 《齐世家·为阎牛叟赋》词:“记得诗人佳号否?牛叟,果然织女配牛郎。”参见“ 牛郎织女 ”。
國語辭典 牛郎 拼音niú láng
  • 1.牧牛童。晋。葛洪《神仙传。卷九。苏仙公》:「先生家贫,常自牧牛,与里中小儿更日为牛郎。」
  • 2.牵牛星。唐。胡曾 黄河诗:「沿流欲共牛郎语,只待灵槎送上天。」
  • 3.古代神话中的人物。参见「牛郎织女」条。
  • 4.指从事色情陪酒的男子。语本西元一九六九年美国电影《午夜牛郎》(Midnight cowboy),该片的情节以描述牛郎为男性性工作者的故事,因而作为男性性工作者的代称。
漢語大詞典 牛郎织女 (牛郎織女) 拼音niú láng zhī nǚ
  • (1).牵牛星(俗称牛郎星)和织女星。两星隔银河相对。神话传说:织女是天帝孙女,长年织造云锦,自嫁河西牛郎后,就不再织。天帝责令两人分离,每年只准于七月七日在天河上相会一次。俗称“七夕”。相会时,喜鹊为他们搭桥,谓之鹊桥。古俗在这天晚上,妇女们要穿针乞巧。见《月令广义·七月令》引 南朝 梁殷芸《小说》、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岁华纪丽》卷三引 汉 应劭 《风俗通》。 明 汪廷讷 《种玉记·赴约》:“牛郎织女图欢会,蜂喧蝶嚷须迴避。” 清 郑燮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尝笑 唐 人七夕诗,咏牛郎织女,皆作会别可怜之语,殊失命名本旨。”
  • (2).今常喻指分居两地的夫妻。《文汇报》1984.12.27:“为本市高级技术干部飞架鹊桥,牛郎与织女明年可团圆。”
國語辭典 牛郎织女 拼音niú láng zhī nǚ
  • 牵牛星与织女星。相传织女为天帝孙女,长年织造云锦天衣。嫁给牛郎后,荒废织事,天帝大怒。责令织女与牛郎分离,只准两人于每年七夕相会一次。见明。冯梦京《月令广义。卷一四。七月令。日次。一年一会》引《小说》。后比喻分离两地,难以会面的夫妻或情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