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
棋子
拼音qí zǐ
- 亦作“棊子”。
- (1).用木头或其他材料制成的下棋用的小块。通常用颜色分为数目相等的两部分或几部分,下棋的人各使用一部分。《宋书·张畅传》:“ 魏主 又遣就二王借箜簇,琵琶等器及棊子。”《新唐书·李泌传》:“方若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一回:“ 周福 道:‘好像刚下完了象棋的样子,在那里收棋子呢。’”
- (2).状如棋子的食品。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三:“ 美叔 退谓人曰:‘丞相变家风矣。’问之,对曰:‘盐豉棋子而上有肉两簇,岂非变家风乎。’”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食店》:“大凡食店,大者谓之‘分茶’,则有头羹……桐皮麵、薑泼刀、回刀、冷淘、棊子、寄炉麵饭之类。”
國語辭典
棋子
拼音qí zǐ
- 1.围棋子、象棋子、跳棋子等的总称。《初刻拍案惊奇》卷七:「二人各取棋子一把,捏著拳头。」
- 2.一种做成棋子状的面粉食品,形圆而小,如糕点、馒头等。《醒世姻缘传》第三八回:「连春元叫人送了吃用之物,腊肉、响皮肉、羊羔、酒、米、面、炒的棋子、焦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