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来源
汉语大词典 哄堂 拼音hòng táng
  • 唐 御史台有台、殿、察三院,以一御史掌杂事,称“杂端”。公堂会食,皆绝言笑,惟杂端失笑,则三院合座皆笑,谓之“哄堂”。事见 唐 赵璘 因话录·御史三院、 宋 曾慥 类说卷十四。后以指众人同时大笑。红楼梦第四一回:“众人听了,哄堂大笑起来。”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呆官》:“吏役笑不可遏,竟至哄堂。” 阿英 《〈花面杂剧〉题记》:“总之,《花面杂剧》不是‘游戏笔墨’,目的在使人读之‘哄堂’。”参见“ 烘堂 ”。
  • 参见“ 鬨堂 ”。
国语辞典 哄堂 拼音hōng táng
  • 唐朝御史台以年资最高者主杂事,称杂端。平时公堂会食,不苟言笑。遇到杂端失笑时,在座其他的人都跟著笑,称为「哄堂」。典出唐。赵璘《因话录。卷五。徵部》。后形容众人同时大笑。《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大笑曰:『绝倒』,众笑曰:『哄堂』。」也作「哄堂大笑」、「鬨堂」、「鬨堂大笑」。
汉语大词典 烘堂 拼音hōng táng
  • (1).本指御史公堂会食时举座大笑。后泛指满座皆大笑。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御史故事:……凡上堂绝言笑,有不可忍,杂端大笑,则合座皆笑,谓之烘堂。烘堂不罚。”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间以滑稽嘲谑,形于风刺,更相酬酢,往往烘堂绝倒,自谓一时盛事,前此未之有也。”参见“ 烘堂大笑 ”。
  • (2).犹暖房。为庆贺亲友生日或入宅、迁居等设宴聚会。 宋 张纲 《凤栖梧·安人生日》词:“怪底烘堂添语笑, 姮娥 此夜来 蓬岛 。” 宋 张纲 《西江月·壬午生日》词:“为具随宜饾饤,烘堂不用笙箫。”参见“ 煖房 ”。
国语辞典 烘堂 拼音hōng táng
  • 庆生、迁居等吉事,亲友出钱庆贺饮宴,满堂欢乐。宋。张纲〈西江月。易老方惊岁晚〉词:「为具随宜饾饤,烘堂不用笙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