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来源
汉语大词典 鼻头 (鼻頭) 拼音bí tóu
  • (1).鼻端;鼻尖。《乐府诗集·杂歌谣辞六·晋元康中洛中童谣》:“虎从北来鼻头汗,龙从南来登城看。” 唐 白居易 《自觉》诗之二:“结为肠间痛,聚作鼻头辛。” 巴金 《寒夜》四:“鼻子特别大,鼻头发红色。”
  • (2).即鼻子。《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八回:“一个妖精还是一个鼻头,一个妖精还是一张口。” 茅盾 《秋收》一:“那是高撑着两根颧骨,一个瘦削的鼻头,两只大廓落落的眼睛,而又满头乱发。”参见“ 鼻子 ”。
  • (3).器物上的突起部分。一般有孔,便于系绳。《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十七回:“还要百十根棕缆,每根要吊桶样的粗笨,穿起锚的鼻头来,才归一统。”
  • (4).方言。称奴仆。 清 褚人穫 《坚瓠二集·鼻头》:“ 吴下 称奴为鼻头。 嘉靖 中 王氏 仆 吴一郎 ,富而恣,以资得官,尝乘四人轿赴姻家席,孝廉 张伯起 恶之。时有关白之警…… 伯起 曰:‘关白原是一怪,身长数十丈,腰大百围,截其头,亦重数千觔,碎之而后能举也。’ 吴 曰:‘那有此事。’ 伯起 曰:‘只一个鼻头,亦用四人抬之。’ 吴 知其诮己,不终席而去。”
国语辞典 鼻头 拼音bí tóu
  • 1.鼻梁下半部,靠鼻孔的部分。唐。白居易自觉诗〉二首之二:「结为肠间痛,聚作鼻头辛。」《宋书。卷三一。五行志二》:「赵王伦既篡,洛中童谣曰:『虎从北来鼻头汗,龙从南来登城看,水从西来何灌灌。』」
  • 2.鼻子的尖端。也称为「鼻尖」、「鼻端」。
  • 3.鼻子。《西游记》第六一回:「哪吒见说,将缚妖索子解下,跨在他那颈项上,一把拿住鼻头,将索穿在鼻孔里,用手牵来。」《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三一回:「那些犀牛见了蜈蚣虫,就是指头儿捺上了双锽锁,不是知音不得闻。一个个都钻到犀牛的鼻头里面去了。」
  • 4.器物上突起的部位。宋。魏了翁《仪礼要义。卷三三。丧服经传六》:「絇者,屦鼻头有饰,为行戒。」《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一七回:「还要百十根综缆,每根要吊桶样的粗大,穿起锚的鼻头来,才归一统。」
汉语大词典 鼻子 拼音bí zi
  • (1).人和高等动物的嗅觉器官,又是呼吸器官的一部分,位于头部,有两个孔。儒林外史第十四回:“风吹起来,身上的香一阵阵的扑人鼻子。”儿女英雄传第二回:“ 安老爷 一看,见那人生得大鼻子,高颧骨,一双鼠眼,几根黄须,看见就不像个安分之徒。” 曹禺 《日出》第一幕:“这高的是鼻子,凹的是嘴。”
  • (2).指门或箱柜等上锁用的部件。《歧路灯》第九六回:“ 盛希侨 道:‘叫一个小炉匠生发开他;十分开不得,把门鼻子起了,有什么难呢?’”
  • (3).始生子;长子。 宋 王应麟 汉制考·说文:“今俗以始生子为鼻子。”
国语辞典 鼻子 拼音bí zǐ
  • 俗称第一个孩子为「鼻子」。宋。王应麟《汉制考。卷四。说文》:「今俗以始生子为鼻子。」
国语辞典 鼻子 拼音bí zi
  • 动物专司呼吸、嗅觉的器官,俗称为「鼻子」。《水浒传》第三回:「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红楼梦》第四六回:「蜂腰削背,鸭蛋脸面,乌油头发,高高的鼻子,两边腮上微微的几点雀班。」